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诊治肠套叠详解共34页文档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探讨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探讨作者:兰浩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彩超诊断和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方法和价值。
方法通过对234例可疑肠套叠患儿行超声检查,诊断的67例为肠套叠,进行超声引导水压灌肠治疗。
结果进行水压复位59例,成功54 例;成功率91.5%,失败的5 例,经手术证实均为肠套叠,其中三例时间超过48 h。
结论超超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满意、操作简便、易行,成功率高,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
【关键词】超声引导;水压复位;肠套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肠套叠患儿59例,其中男39 例,女20 例,年龄3个月至4 岁,发病时间最短3 h,最长68 h。
多伴有突发性腹痛、哭闹不安、呕吐,36 例伴有血便,部分腹部扪及包块。
1.2仪器使用SIEMNS 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突阵探头3.5 MHz及高频探头7.5 MHz,对患儿腹部进行全面的纵横扫查。
16 Fr 5~ 10 ml Foley 氏管; > 50 ml 注射器; 1/4三通管;生理盐水1~ 3 瓶(500 ml/ 瓶)。
1.3步骤对患儿进行腹部彩超检查,腹部可探查包块,外形规则,短轴切面呈多层/ 同心圆征,长轴切面为多层平行结构呈高低相间回声,呈“套桶”,具上述特征者即诊断为肠套叠。
此时,由小儿外科医生给患儿肌内注射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钠,检查Foley 氏管气囊有无漏气。
将Foley 氏管插入患儿肛门开始用注射器注温生理盐水灌肠,观察血压计压力显示,一般予以6~ 8 kPa 压力。
直到同心圆块影消失、小肠进水,此时超声可显示小肠呈葡萄征或蜂窝征,复位成功。
2结果超声诊断肠套叠67例,最大肿块68×4 3 mm,最小为3 6×2 4 mm。
超声检查所示:肠套叠包块36 例位于右上腹部, 24例位于下腹部, 7 例位于左侧腹部。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诊治肠套叠医学

电解质紊乱
部分患者可能对灌肠液中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反应,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
过敏反应
常见并发症
一旦发生肠道穿孔,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采取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等措施,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肠道穿孔
及时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
肠道感染
根据丢失电解质的种类和程度,适当补充相应的电解质溶液,如氯化钾、氯化钠等。
当肠套叠发生时间较长,已经形成严重的肠梗阻或坏死时,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可能会加重病情,此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年龄因素
年龄过小的婴幼儿,由于肠道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发生穿孔等并发症,因此应谨慎使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
其他禁忌症
如严重的心肺疾病、水电解质紊乱、腹膜刺激征等,应视为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的禁忌症。
当肠套叠发生时间较短,尚未形成严重的肠梗阻或坏死时,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肠套叠早期
年龄在1-2岁的婴幼儿,由于肠壁柔嫩,容易发生肠套叠,此时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是首选治疗方法。
年龄因素
对于回盲型和结肠型肠套叠,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效果较好。
肠套叠类型
适应症
禁忌症
肠套叠时间过长
电解质紊乱
立即停止灌肠,并给予抗过敏治疗,如使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过敏反应
并发症处理方法
06
CHAPTER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肠套叠的展望
精准定位与导航
利用先进的超声设备和技术,实现更精准的定位和导航,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联合其他治疗手段
探索与其他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的联合应用,以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拓展适应症范围
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如小儿外科、消化内科等的合作,共同推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肠套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彩超实时引导下分次水压灌肠加按摩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分析

作 用 , 茶 在 《 目》 “ 切 诸 疮 , 肌 定 痛 , 血 收 敛 ” 对 儿 纲 日 一 生 止 ,
例
表 2 治 疗 前 后 2组症 状 、 征 比较 体
各种 致病 菌有 一 定 的抑 制 作 用 , 片 有 止 痛 生 肌 作 用 , 冰 枯 矾 有 燥 湿 止 痒 作 用 , 用 中 药 活 血 化 瘀 、 腐 生 肌 、 灭 病 原 利 祛 杀 微 生 物 的作 用 , 复 病 变 组 织 促 进 创 面 愈 合 。 宫 糜 粉 局 部 用 修 药直 接 发 挥 药 效 , 杀 灭 引 起 糜 烂 的 病 原 微 生 物 , 加 糜 烂 部 可 增
[ ] 潘 艳 平 .灭 糜 生 肌 散 治 疗 宫 颈 糜烂 5 2 0例 临 床 观 察 [ ] J .河 北 中
医 ,0 9, 1 1 2 2 0 3 ( ):5—2 6
[ ] 李 素 敏 , 如 卿 .微 波 配 合 赛 霉 安 散 治 疗 宫 颈 糜 烂 的 l 观 察 3 邱 瞄床 [] J .中 国 中西 医 结 合 杂 志 ,06,6 4 :7— 8 2 0 2 ( )4 4 [ 稿 日期 ] 2 1 0 2 收 0 0— 6— 8
位 血 液 循 环 , 腐 生 肌 , 进 组 织 更 新 修 复 , 糜 烂 面 柱 状 上 祛 促 使
皮 细 胞 坏 死 脱 落被 新 生 的 鳞 状 上 皮 细 胞 覆 盖 , 到 治 愈 的 效 达 果 , 影 响 宫 颈 的 伸 展 性 , 影 响 受 孕 及 分 娩 。 同时 避 免 药 物 不 不 对 肝 肾 的 首过 效 应 , 阴道 大 量 排 液 及 出血 , 安 全 可 靠 、 无 是 无 毒 副 作 用 的纯 中药 制 剂 , 格 低 廉 , 效 满 意 , 补 了西 医 治 价 疗 弥
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分析

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效果分析1. 引言1.1 疾病背景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主要由于肠管蠕动过强或肠系膜异常引起。
肠套叠发生后,肠管的蠕动使得一段肠管向下套入另一段肠管内,导致肠管间相互挤压、血液供应不足,甚至导致肠坏死。
如果不及时处理,肠套叠可能会危及患儿的生命。
目前,治疗肠套叠的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是一种介于非手术和手术之间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中。
该方法通过灌入生理盐水或空气,增加肠道内的压力,推动套叠的部分回位,同时辅以局部麻醉,减轻患儿疼痛,达到治疗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在小儿肠套叠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字数:214】1.2 治疗方法介绍小儿肠套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常见于1岁到2岁的婴幼儿,主要症状为突发性剧痛和呕吐。
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目前比较常用的是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
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灌入一定量的液体使肠道内部产生压力,借此将肠套叠复位到原位。
在治疗过程中,通常会同时进行全身麻醉,以减少患儿的疼痛感和增加治疗的成功率。
这种治疗方法相对简单、安全,同时避免了传统手术所带来的创伤和并发症。
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更详细地介绍这种治疗方法的原理、治疗效果观察、并发症分析以及治疗前后对比研究,以及术后护理措施。
通过这些内容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在小儿肠套叠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前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治疗在小儿肠套叠中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估该治疗方法对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通过观察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比较治疗前后的数据,探索肠套叠水压灌肠包麻醉复位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操作技巧及疗效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操作技巧及疗效摘要:小儿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邻近的另一段肠管,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常可以引起肠梗阻,造成不良后果[1]。
肠套95%为原发性,无具备病因,好发时间为3月-10月,90%发病年龄小于2岁,4岁后很少发病。
发病原因不清,但常有诱发因素,主要与饮食习惯改变、腹泻、病毒感染、天气变化等可能相关。
5%为继发性肠套叠,常可找到病因,于肠壁上有明显的机械因素,如:肠管畸形、肠道肿瘤、肠息肉、过敏性紫癜等。
肠套叠可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绝大多数病例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目前只要方法为透视下空气整复及超生引导下水压灌肠整复。
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常规使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肠套叠425例,复位成功率高,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肠套叠;灌肠;超声;小儿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小儿肠套叠425例,其中男284例,女141例;年龄3 月~10岁,其中<10月123 人,10月~24月125例,24~48月126 例,>48月51人。
其中2次复发肠套叠20例,3次1人,4次2人,5次1人。
1.2诊断标准[2]治疗前通过肠套叠 B超筛查:可见“同心圆” 或“靶环状” 肿块图像,纵向扫描可见“套筒征”。
其中,4例超声怀疑小肠套叠,经腹部CT确诊3例,1例考虑为可复性肠套叠,自行复位,CT未见肠套叠。
1.3水压灌肠适应症[3](1)患发病时间小于48~72h。
(2)无明显腹胀及腹膜炎体征。
(3)无发热,一般情况良好。
(4)超声下肠管弹性好,血流信号较多。
(5)无严重的心肺疾病。
1.4复位原理:以流动的水压为灌肠复位的动力,在对水超敏感的超声监视下进行整复,压力随着注水量的增加而升高,从而将套入的肠管复位。
1.5方法器材:14号FOLEY导尿管、50ml及20ml注射器、橡皮囊、血压计、胶布、生理盐水。
灌肠技巧:灌肠前30min适当镇静解痉[4];超声监视下直入14号 F导尿管5-8cm,从气囊管端注入约20~40ml mL 生理盐水固定;三通管连接血压计、导尿管及橡皮囊;灌肠压力6.65-12kpa(50-90mmHg),注水量300-700ml,不大于100ml/kg;超声密切监视套头,避免“走失”,及时发现异常;复位成功,“同心圆”消失,小肠明显充液。
超声监视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分析

超声监视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的价值及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的疗效。
方法总结分析我院普外科经超声诊断并在超声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复位32例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资料。
结果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准确率100%,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100%。
结论超声检查对肠套叠早期诊断明确,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方法简便、复位率高、安全性好,应作为小儿急性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reduction of hydrostatic enema in ultrasound guided for acute intussusception in infant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2 infants with intussusception treated by hydrostatic enema in ultrasound guided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accurate rate of ultrasonic diagnosis intussusception was 100%.All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cured. Conclusion Curative effects of hydrostatic enema with ultrasound guided are satisfactory for treatment of acute intussusception in infants, and the technique is simple and safe.【Key words】Ultrasound;Intussusception;Hydrostatic enema肠套叠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是婴幼儿急性肠梗阻最常见的病因。
肠套叠水灌肠

• 腹部对包块横切扫描,见到“同心圆”或 “靶环”影像, • 纵切见到“套筒”影像,即可诊断为肠套 叠
水压灌肠复位过程中声像图变化
• 套头逆向移动,由大变小最后复位杯口”状图像。 • 套叠块影呈现“半岛”征,最后通过回盲 瓣而消失,进入回肠。
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婴幼 儿肠套叠
优点
• 复位准确性高, • 无创伤,避免了x线损害 • B超监视下动态追踪复位全过程影像清晰, 复位标准明确,更安全。 • 水压灌肠即便出现肠穿孔,NaCl溶液无刺 激,救治率高。 • 操作简便,易掌握,器材简单
禁忌证
• 严重腹胀或有腹膜炎表现者 • 全身情况不良,高烧、休克情况者; • 复位压力已达14.67kpa复位失败者。
复位成功后的声像图特点
• 水肿的回盲瓣呈“蟹爪”样运动,末端回 肠水肿明显,横切面呈“铜钱”样改变。 可见液体流动,小肠充水
水压灌肠复位后小肠充水,呈蜂 窝样低回声区
蟹爪样(回盲瓣)
图1 肠套叠的“同心圆征” 图2 灌肠过程中的“半岛征” 图3肠管退出 后回盲瓣水肿呈“八字形”
• • • •
仰卧位 肛门插入16号F0ley氏导尿管约4—6cm深 气囊内注水20—30ml 将T 型管一端接 Foley ,侧管接水压计监视 注水压力,另一端为注水口。 • 超声监视下,注射器将37-40的等渗盐水匀 速推入肠内
• 注水压力不超过90-110mmHg, • 注水量300-1000ml,注水量约50一 100mL/kg, • 超声监视注水肠管及套头的变化。套叠包 块消失、回肠进水、注水压力下降( <40 mmHg以下),说明复位成功
实时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

G a n s u M e d i c l f J o u m  ̄ 。 2 0 1 4 。 V d . 3 3 。 N o . 7
・
5 41・
治疗 。当内科治疗无法控制病情发展 、 患者存在严重
的颅 内高压 及脑 疝 危 险的 时候 则要 积极 复查 颅 脑
简单 , 不会对脑皮质造 成较大 的损 伤 , 能有效促进深 部核 团损伤缓解 , 以此促进 患者快 速恢 复 , 尤其是对 于存在 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者年龄较大 的患者具有 良
好 的适 用性 。但 由于不 同患者的体质状况各不相同 , 在置管过程 中容易发生置管位置不准确 , 需要 较长时 间的引流 , 且引流管容易发生折叠 、 弯曲 、 堵塞 、 脱管 等, 并且减压效果 比较 缓慢 , 容 易继发 感染 和再出血 等【 。本研究表明 , 双侧脑室外 引流 , 具有更好的临床 效果 , 可能与 引流更加充分 、 更能有效地降低颅 内压 、 减少神经损伤等有关 。 目前常用 的手 术方法主要有 以下三种类型 : ( 1 )
C T , 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引流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 式, 其 治疗 目的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 面 : 首先是快速将
者治疗过程 中必须要灵活掌握患者的病情状况( 脑室 出血量 、 脑积水情况 、 有无脑室铸型及第三 、 四脑室情 况、 脑室 内血肿是否充填室间孔 ) 和体质状况( 临床表
血肿清 除 ,以此使血肿对周 围脑组织 的压迫得 以解
现、 发病时间、 年龄、 合并疾病 ) 等情况综合分析 , 从而 采取个性化 的治疗方案 ,以此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
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文主要采用回顾性 的方式 ,对我院 2 0 1 1 年1 O 月至 2 0 1 2 年1 0 月期间诊治的 6 6例脑室 出血并发梗 阻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 。研究结 果显示 , 本组患者经不 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取得 了良 好的临床效果 , 治疗前后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诊治肠套叠详解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