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判断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判断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判断

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判断

一、锋面系统

1. 锋面的定义

锋面示意图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亦称锋区,其水平范围可由几百米到几千千米。

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锋面一般可分为冷锋和暖锋。

2.冷锋

冷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雨。

冷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可分为三种时态:①将来时,冷锋即将过境,目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为晴暖或晴间多云;②现在进行时,冷锋正在过境,一般出现刮风、阴雨和降温天气,③过去时,冷锋已经过境,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明显下降,但天气转晴。

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冷锋雨区在锋后。

3.暖锋

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

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雨过天晴。

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暖锋雨区在锋前。

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就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

★1、冷暖锋判断法

1.平面图判断法。在下面等压线图中,

(1)根据符号来判断冷暖锋。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如PM;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如PN。

(2)根据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冷气团移动的箭头A指向锋面PM,而暖气团B则背离锋面,此为冷锋;反之,为暖锋PN。

(3)根据雨区的位置。雨区在锋后(A侧)的为冷锋,雨区在锋前(C侧)的为暖锋。

2.侧视图判断法。在锋面天气侧视图中,根据以下几点来判断:

(1)锋面坡度。冷锋锋面坡度比暖锋锋面坡度陡。

(2)冷气团移动的方向。冷锋的冷气团移动箭头直指锋面,而暖锋冷气团移动箭头在锋面附近形成一个环流。

(3)雨线倾斜方向。冷锋附近风从冷气团吹向暖气团,雨线向冷气团一侧倾斜;而暖锋附近风从暖气团吹向冷气团,雨线向暖气团一侧倾斜,因冷锋是冷气团推动锋面移向暖气团,暖锋相反。

(4)雨区的位置。同上。

例题: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地区某日气温水平分布模式图”(图中等温线之间的距离相等)。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地有一锋面活动,则该锋面的位置可能在()

A.①附近B.②附近

C.③附近D.④附近

2.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盛行偏南风B.②③两地可能出现降水

C.④⑤两地气压最高D.③地风力小于⑥地

读“天气系统图”,回答5~6题。

5.图A的天气系统剖面是沿图B中()

A.①线绘制的B.②线绘制的

C.③线绘制的D.④线绘制的6.图B所示天气系统()

A.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C.多出现在副热带地区

B.P处气温高于Q处气温D.多出现在海洋上,陆地一般不会出现

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1.低压(气旋)系统

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从四周流向中心,使气旋中心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被迫上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所以每当气旋过境时,云量就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夏秋季节,在我国东南沿海经常出现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2、掌握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

(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锋面气旋。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

上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锋面气旋是我国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冬半年在我国东部地区十分常见,除整体自西向东移动外,还应注意比较冷锋与暖锋的移动速度。如果冷锋移速较慢,则冷锋附近形成较窄的雨区,并伴有大风降温;暖锋雨区较宽,持续时间也较长;两锋之间的地区则为暖气团天气,如果水汽充足而又不稳定,可出现弱的降水,若气团干燥,则为晴转多云天气。

若冷空气势力很强,冷锋便追赶暖锋,直至暖空气完全被抬升,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被冷气团占据,气温明显下降,云和降水逐渐消失,天气以冷、晴、干为主。(2)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

(3)锋面类型的判断:同上

2.高压(反气旋)系统

反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中心向四外流出后,垂直方向上高层的空气就自上而下来补充,形成下沉气流。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其中所含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例如,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经常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多云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

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出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3、气旋周围的风向

我们以北半球为例,如图。首先,我们找到研究点所受的风向,根据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那么,北半球的气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图中B点所受风向是AB,很明显可以看出其风向为偏西风。

从图中我们不难得出:北半球气旋各部位所吹风向为:东部—偏南风,南部—偏西风,西部—偏北风,北部—偏东风。即“东南西北风,往后退一风”。我们还应推出:南、北半球的反气旋与同半球的气旋相反;南半球的气旋与北半球的气旋相反,南半球的气旋与北半球的反气旋相同;南半球的反气旋与北半球的反气旋相反,南半球的反气旋与北半球的气旋相同。

读图,完成3~4题。

3.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A.气流上升速度快B.形成锋面雨

C.凝结核多D.气温较低

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为“西太平

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①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②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③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④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0.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雨滴梧桐秋夜长④清风细雨湿梅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总结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气团的移动方向 (2)看锋面坡度 (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4)看符号 (5)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二、低(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锋面图示及雨区 冷气 团 运行 暖气团 运行 过境前 天气 过境时 天气 过境后 天气 常见实例 冷 锋 冷气 团主 动向 暖气 团移 动 暖气团 被迫抬 升 受单一暖气 团控制,气 温较高、气 压较低、天 气晴朗 阴天、下雨、 刮风、雨雪、 降温等天气。 气温下降,气 压升高,天气 转晴 我国北方夏季 的暴雨;冬、 春季节的大风 或者沙尘暴; 冬季爆发的寒 潮;一场秋雨 一场寒。 暖 锋 冷气 团后 退 暖气团 主动沿 锋面爬 升 受单一冷气 团控制,气 温较低,气 压较高,天 气晴朗 多形成连续 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 压降低,天气 转晴。 一场春雨一场 暖;华南地区: 春暖多晴,春 寒雨起。 准 静 止 锋 冷暖气团势相 当,使锋面来回 摆动 降水强度小,多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持续 的时间长。 夏初:长江中 下游地区的梅 雨;冬季,贵 阳多阴雨天气

2、低压、高压控制下大气的垂直运动特征与天气的关系 气旋反气旋定义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高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 成因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 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而形成“旋涡”。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 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而形成“旋涡”。 中心气流垂 直 上升下沉 水 平 运 动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 (右手)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 (左手) 北半球 顺时针辐散 (右手) 南半球 逆时针辐散 (左手) 天气特 点 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 成 因 中心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容易凝结。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能凝结。 对我国影响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 就是在气旋的控制下而形成的。 我国夏季长江流域地区炎热干燥的伏旱 天气;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图示 北半 球为 例 三、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天气特征(以北半球为例)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 1.锋面位置的判断: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AB和CD处。 2.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 中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3.锋面类型及移动:图中F、G处都在锋面的北侧(纬度较高的地区),为冷气 团,E、H则相反,为暖气团。根据图中E、F、G、H各处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 质,可确定AB为冷锋,CD为暖锋。而且锋面应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4.天气特点 由图中可知,气旋的前方CD为暖锋控制,故在锋前G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AB为冷锋控制,故在锋后F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南北半球与冬夏季节的判断

南北半球与冬夏季节的判断 1. 根据全球气温的分布规律判断 如果气温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如果气温由北向南递减,为南半球。 2. 根据赤道判断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3. 根据纬度变化的规律判断 纬度数向北递增,为北半球;纬度数向南递增,为南半球。 4. 根据正午物体的影子判断 正午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向北方的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即为北半球;正午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向南方的是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即为南半球…… 5. 根据中低纬海区洋流的运动方向判断 在中低纬海区,如果洋流呈顺时针流向,为北半球;如果洋流呈逆时针流向,为南半球。 6. 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 在俯视图上,如果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为北半球;如果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为南半球。 7. 根据气候统计资料判断 如果最冷月均温在1月或2月,为北半球;如果最冷月均温在7月或8月,为南半球。 8. 根据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来判断 由于在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所以如果向右偏,为北半球;如果向左偏,为南半球。 地理现象时间分布规律小结 季节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引起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由此导致气温、气压、气候、水文、植被自然景观的季节变化。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又导致人类活动的季节性。因此,有关地理季节判断的试题,推理性强,时空跨度大,综合范围广,涉及知识点多,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图文转换、知识迁移整合等思维能力。这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现略举几例,将此类问题作一归纳。 一、[主要规律记忆点整理]主要分冬夏季节来区分,后段内容有独特的特点,抓住黑体字。 1、地球公转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北半球冬半年较短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北半球夏半年较长 2、正午太阳高度 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3、昼夜长短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冬至日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夏至日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4、日出方位 北半球冬半年全球太阳东南出,西南落 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阳东北出,西北落 5、等温线 1月大陆上南北半球均向南凸出 7月大陆上南北半球均向北凸出 6、气压带,风带

第一讲(补) 风向与风力大小的判定

风向与风力大小的判定 一.风 1.风:空气的水平运动。 2.风力与风向 风力:指风的强弱,风速的大小,用风级表示。 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 3.风的符号 二.水平气压梯度力 1.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 2.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 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水平运动,这 就形成了风。 3.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三.在等压线图上确定风向、风力 1.风向的判定 ①在等压线图上,做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画出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②确定南北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角度为30°~45°,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2.风力的判读 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反之,等压线稀疏处→水平气压梯度小→风力小。如下图,风力:A>B>C>D。 要注意不同图幅上的气压梯度和比例尺两种情况的变化。如下图,A、B、C、D处风力的大小是A>B>C>D。 【例1】.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1)~(2)题。 (1)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与①地相比,②地( ) A、气温年较差较小 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C、昼长年变化较小 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3)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答案】(1)C (2)D(3)A 【解析】(1)考查了风向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 灵活运用等值线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中等 压线数值的递变规律可知,①点右侧的气压值高于 左侧,故①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 左侧;再根据海陆轮廓可知,该地位于北极点附近, 因此①处的空气会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在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下,①处吹西北风。(3)考查了根据海陆气压差异及晨昏线的位置判断季节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知,此时同纬度地区陆地的气压明显高于海洋,结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可以判断,此时同纬度地区海洋的温度高,为北半球的冬季,可能为1月或2月。再根据该日晨昏线与70°N纬线相切可知,该日太阳直射点离南回归线较近,故图示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接近冬至日的1月。 【例2】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回答(1)~(3)题。 (1)N地风向为________。 (2)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______地。 (3)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说出气团、锋面的概念和分类;说出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概念。 (2)读简易天气系统示意图,能绘制简单的锋面、低压、高压系统示意图。 (3)分析锋面过境的天气特征,分析低压、高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征。 (4)举例说明生活中天气系统的实例 (5)能在锋面气旋示意图中低压槽的两侧画出风向,判断锋面的类型,分析低压槽附近的天气特征。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锋面的形成及天气特点、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 (2)难点:锋面气旋的读图分析。 【知识链接】 1.什么是气团? 2.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哪些? 3.什么是锋面?锋面可分为哪些类型? 4.观察锋面示意图,说说冷暖气团的位置。 5.什么是低压系统?低压系统又叫做什么? 6.什么是高压系统?高压系统又叫做什么? 【学习过程】 一.锋面系统 请绘制简易的冷锋、暖锋图,标出锋前、锋后。 请读冷锋、暖锋示意图,思考: 1.锋面为什么不与地表垂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锋面附近常伴有什么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常伴有这些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表归纳冷锋与暖锋的不同点。 二、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 我画的北半球气旋: 北半球反气旋: 我画的南半球气旋: 南半球反气旋: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归纳精编版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 归纳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 1、定义: 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暖气团:温度高,湿度大,气压低,单一暖气团控制下以晴暖天气为主。 冷气团:温度低,湿度小,气压高,单一冷气团控制下以晴冷天气为主。 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 锋: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2、锋面的特征 ①锋面是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度地带,锋面上方一定是暖气团,锋面下方一定是冷气团; ②锋两侧是个温度和湿度差异很大的地带,锋两侧气团温度、湿度等性质差别愈大,锋面的倾角愈小; ③锋面附近是个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 3、锋的分类与天气特征 歌诀法记忆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主要区别: 黑色三角冷冰冰,降温下雨刮大风。(冷锋)

符号半圆暖融融,连续降水锋前成。(暖锋) 三角半圆线居中,阴雨连绵慢移动。(准静止锋) 比较冷、暖锋控制下形成的锋面雨带(雨区)位置的差异:冷锋(降水位置在锋后)、暖锋(降水位置在锋前) 锋前和锋后的判断方法: 主动气团移动的方向是锋前,反之,是锋后 二、低(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2低压(气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高压(反气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2、低压、高压控制下大气的垂直运动特征与天气的关系

3、气旋与反气旋控制下的不同地区大气的水平运动特征(左、右手法则) 用手势判断气旋与反气旋 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如上图所示) 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方法与北半球类同。 歌诀记忆气旋,反气旋的主要区别: 中低周高气涡旋,低空辐合高空散。 北逆南顺中间升,气旋过境天难晴。 中高周低反涡旋,高空辐合低空散。

地理考点:风向的判断与应 用

地理考点:风向的判断与应用 大气运动中的水平运动就是风。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关风的内容很多,也是高考等考试的常考点,就关于风向的基础知识、风向的判断问题及其应用现归纳如下。一、风向基础知识 风向(wind direction):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因此,风来自北方叫做北风,风来自南方叫做南风。气象台站预报风时,当风向在某个方位左右摆动不能肯定时,则加以“偏”字,如偏北风。当风力很小时,则采用“风向不定”来说明。 风向的测量单位,我们用方位来表示。如陆地上,一般用16个方位表示,海上多用36个方位表示;在高空则用角度表示。用角度表示风向,是把圆周分成360度,北风(N)是0度(即360度),东风(E)是90度,南风(S)是180度,西风(W)是270度,其余的风向都可以由此计算出来。如左图所示。 为了表示某个方向的风出现的频率,通常用风向频率这个量,它是指一年(月)内某方向风出现的次数和各方向风出现的总次数的百分比,即:风向频率=某风向出现次数/风向的总观测次数×100% 由计算出来的风向频率,可以知道某一地区哪种风向比较多,哪种风向最少。根据观测发现,中国华北、长江流域、华南及沿海地区的冬季多刮偏北风(北风、东北风、西北风),夏季多刮偏南风(南风、东南风、西南风)。 测定风向的仪器之一为风向标,它一般离地面10-12米高,如果附近有障碍物,其安置高度至少要高出障碍物6米以上,并且指北的短棒要正对北方。风向箭头指在哪个方向,就表示当时刮什么方向的风。测风器上还有一块长方形的风压板(重型的重800克,轻型的重200克),风压板旁边装一个弧形框子,框上有长短齿。风压板扬起所过长短齿的数目,表示风力大小。现在,气象台站普遍采用得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EIJ型电接风向风速计。 二、常见的风向判断 1.利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判断。 若图中甲地为高压中心、乙地为低压中心,那么①地盛行西北风,②地盛行西南风。 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常见的天气系统_学案

2.3 常见天气系统学案 1.了解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 2.分析说明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判读简易天气图,并对天气特点及天气形势分析。 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一、锋与天气 1.重要概念 (1)气团:水平方向上_______、_______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天气。 (2)锋面: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______在移动过程中相遇形成的______,自地面向高空______一侧倾斜。 (3)锋线:______与地面相交的线。 (4)锋:一般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2.分类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低压(气旋)与天气 (1)低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___四周气压。 (2)低压槽:从_______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3)水平气流:低空_____,高空______。 (4)垂直气流:以_____为主。 (5)天气状况:容易带来_____天气。 2.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高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_____四周气压。 (2)高压脊:从_______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3)水平气流:低空辐散,高空______。 (4)垂直气流:以_____为主。 (5)天气状况:多_____天气。 冷锋 暖锋 【问题探究一】: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对比上面的锋面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冷锋、暖锋降水都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它们又有何不同? 2、如何判断锋前和锋后? 3、冷、暖气团位置如何?锋面的倾斜方向? 4、冷、暖锋面过境前、过境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

5、根据冷锋、暖锋过境前、过境后的气压变化,画出冷锋、暖锋过境 前、过境后温度的变化曲线? 暖锋 冷锋 暖锋 冷锋 例1:读图回答: 1、该锋面属于冷_锋,锋前是__暖______气团 2、该锋面的降水位于锋__锋后____(前、后) 3、若锋面在24小时后到达A 地,则A 地在 未来48小时内天气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问题探究二】:以小组为单位,在下面表格画出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示意图,回答 以下问题: 1、北半球受气旋影响,其东部、西部、南部、北部的风向有何特点? 2、北半球受反气旋影响,其东部、西部、南部、北部的风向有何特点? 时 间 升高 时 间 升高 前 前 后 后 升高 升高 A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2.5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天气系统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形成天气和气候的基本因素; [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及气团、锋面对天气影响的一般规律和对我国的影响。[教具方法]:PPT教学结合课堂讨论 [课时安排]:1-1.5课时 [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1、有哪一位同学能够根据昨晚的电视天气预报,说出今天的天气预报? 2、请大家回忆一下前两天的天气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小结导入:天气现象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会弄清其中的道理。下面我们就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 [讲授新课]: 一、锋面系统 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界面称为锋面。 (画图表示锋、锋面、锋线) 2、锋的形成、分类与天气的关系 (1)暖锋:读课本P.46暖锋示意图 运用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引入 注意比较、判别(锋面交角大小、气流运动方向、降水分布) 总结“暖锋” (2)冷锋:读课本P.46暖锋示意图 分析“冷锋”结合flash讲述和总结。

注意举例说明:①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②冬季的寒潮 ③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天气 过渡: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如:冬季的寒潮,是冷锋快速南下时形成的;北方的暴雨,也是冷锋形成的锋面雨。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影响天气的高低气压系统。 补: 二 、低压和高压系统 气压场(气压类型)读课本 p.61“海平面等压线布图”分析: 等压线分布图反映了水平方向上气压分布状况。 1、教师提示: 低气压: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 气旋:中心气压值低于四周,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旋转运动 高气压: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 反气旋: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旋转运动 高压脊、低压槽 提问:高低气压与气旋和反气旋有何区别? (前者是对气压状况的描述,后者是气流运动状况的描述) 2、导入下一环节:讨论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气旋和反气旋(绘图分析)(以北半球为主要分析对象) 高, 狂风暴雨 大风沙暴天气 水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地形阻挡 阴雨连绵 例:梅雨(江淮准静止锋) 例:昆明准静止锋(昆晴贵阴)

地理考点 风向的判断与应用

地理考点:风向的判断与应用 大气运动中的水平运动就是风。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关风的内容很多,也是高考等考试的常考点,就关于风向的基础知识、风向的判断问题及其应用现归纳如下。一、风向基础知识 风向(wind direction):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因此,风来自北方叫做北风,风来自南方叫做南风。气象台站预报风时,当风向在某个方位左右摆动不能肯定时,则加以“偏”字,如偏北风。当风力很小时,则采用“风向不定”来说明。 风向的测量单位,我们用方位来表示。如陆地上,一般用16个方位表示,海上多用36个方位表示;在高空则用角度表示。用角度表示风向,是把圆周分成360度,北风(N)是0度(即360度),东风(E)是90度,南风(S)是180度,西风(W)是270度,其余的风向都可以由此计算出来。如左图所示。 为了表示某个方向的风出现的频率,通常用风向频率这个量,它是指一年(月)内某方向风出现的次数和各方向风出现的总次数的百分比,即:风向频率=某风向出现次数/风向的总观测次数×100% 由计算出来的风向频率,可以知道某一地区哪种风向比较多,哪种风向最少。根据观测发现,中国华北、长江流域、华南及沿海地区的冬季多刮偏北风(北风、东北风、西北风),夏季多刮偏南风(南风、东南风、西南风)。 测定风向的仪器之一为风向标,它一般离地面10-12米高,如果附近有障碍物,其安置高度至少要高出障碍物6米以上,并且指北的短棒要正对北方。风向箭头指在哪个方向,就表示当时刮什么方向的风。测风器上还有一块长方形的风压板(重型的重800克,轻型的重200克),风压板旁边装一个弧形框子,框上有长短齿。风压板扬起所过长短齿的数目,表示风力大小。现在,气象台站普遍采用得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EIJ型电接风向风速计。 二、常见的风向判断 1.利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判断。 若图中甲地为高压中心、乙地为低压中心,那么①地盛行西北风,②地盛行西南风。 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 考纲下载: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考纲解读: 1.理解常见天气系统的结构、特点 2.根据图文资料判断天气系统的类型,知道我国典型天气现象的成因。 夯基础: 一.锋面系统 (一)知识衔接: A 冷气团_____而_____,湿度较_____;暖气团_____而______(相对而言),湿度较_____。 B 受单一气团控制的天气以________为主;锋面附近天气比较复杂,常伴有一系列的______________等天气。 C一般而言,某地如果气温升高,气压会______,反之,气温降低,气压就______。 (二)冷暖锋与天气 归纳思考:如何区分冷锋和暖锋? 1.看箭头和锋面坡度 2.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3.看天气符号 4.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三)准静止锋与天气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相对静止。多形成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比如我国的 天气和 天气。 典例分析: [例1] (2011·天津高考)下面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 A .a →c →b →d B .b →c →d →a C .c →b →d →a D .d →a →c →b (2)据图中的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 ) A .a —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 .b —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 .c —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 .d —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夯基础: 二、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系统 (一)主要概念 1.气旋和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 的描述 2.低压或高压是对天气系统 的描述 (二)作图 分别作出南北半球图中四点的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用虚线箭头,风向用实线箭头) 北半球 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___气团主动向___气团方向移动

常见的天气系统 1课时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 2.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能力目标 1.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每天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2.掌握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献身气象事业,为“四化”建设服务。 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1.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 2.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 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方法 1.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课前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注意主持人对天气形势的分析。 2.本节教学以识图、辨图、启发诱导、精讲多练为主。 ●教具准备 城市天气预报挂图、录像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全国各地的广

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播放多次天气预报。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里,除城市天气预报外,还有天气形势预报。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讲授新课] 2.5 常见的天气系统(板书) 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而且与各种不同的大气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出现不同的天气。我国幅员辽阔,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各不相同。这就是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缘故。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天气系统是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等。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锋面系统。 一、锋面系统(板书) 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那什么是锋面呢? 1锋面的定义(板书) 锋面示意图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亦称锋区,其水平范围可由几百米到几千千米。 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锋面一般可分为冷锋和暖锋。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冷锋。2.冷锋(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图2.19“冷锋与天气”,注意观察冷锋的表示方法。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社旗一高冯彦中

常见的天气系统 社旗一高冯彦中 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与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材分析: 1.本节由三部分内容组成: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案例 ——台风、寒潮及其危害。 2.锋与天气,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是先介绍一些 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低压(气旋)、高压 (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等,然后再说明受这些天气系统的影响,会带来怎 样的天气或天气会有怎样的变化过程。最后都安排有一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又突出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3.两个案例——台风、寒潮,是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带来的两个天气实例,它们属于 自然灾害中的气象灾害,它们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与本节所学的天气系统息息相关。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⑴从图片和简易图中,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低压 (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⑵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 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过程与方法: ⑴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⑵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⑶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锋面系统。(锋面系统:一是要区别冷暖锋的成因,二是要掌握锋面两侧的气压、温 度、湿度、风和天气差异) 2.低压、高压系统。(要掌握其成因、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四个方面。)教学难点: 1、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状况和差异。 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法 2、分组讨论作图法 3、问题探究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学生感兴趣的天气预报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气团 1、类型冷气团和暖气团: 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如温度、湿度、 稳定度等)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分冷气团和暖气团,比所经地区下垫 面温度高的称暖气团,反之为冷气团 2、天气单一暖气团控制——暖晴 单一冷气团控制——冷晴 冷暖相遇——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二锋面系统与天气 1、锋面的结构及特点 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 冷下暖上 2、锋面类型及判定 (1)类型:冷锋和暖锋

地理知识:季节的判断

地理知识:季节的判断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引起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四季的更替,四季的更替导致气温、气压、气候、水文、动物、植被等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又导致人类活动的季节性。因此,有关地理季节判断的试题,推理性强,时空跨度大,综合范围广,涉及知识点多,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图文转换能力和知识迁移整合能力。 季节判断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第一步判断错误,后面的题就会全错,如果将这类问题进行归纳找出规律,就会尽量避免答题的错误。高考地理中给定的条件,往往隐藏着限制性的季节信息,如何准确的提取信息,是能否解题的关键,本专题就重点阐述季节信息的提取规律。 一、根据天文现象提取季节信息 1、地球公转的近日点和远日点分析季节——近日点表示北半球的冬半年,远日点表示北半球的夏半年。 2、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地球在公转快的位置是1月初,地球在公转慢的位置是7月初。 3、正午太阳高度判季节——北半球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递减。 4、昼夜长短判季节——以北半球为例(1)昼长于夜,昼长>12时,为夏半年,昼短于夜,昼长<12时,为冬半年。(2)日出早于6时,日落晚于18时为夏半年;日出晚于6时,日落早于18时为冬半年。 5、太阳视运动信息条件的提取——以北半球为例(1)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2)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3)春秋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二、根据气候变化信息提取季节 1、气温所反映的季节信息(1)太阳辐射的季节分配——夏半年是高温季节,冬半年是低温季节。(2)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点北陆北,点南陆南”,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北突出,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3)我国的具体情况:1月前后,0摄氏度等温线大体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温差大,东部的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平行,全国的低温中心位于漠河附近;7月前后,全国普遍高温,东部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全国的低温中心位于青藏高原,高温中心位于吐鲁番盆地。

25_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导学案 课题常见天气系统课型新授课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特点 (2)(2理解锋面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的特征 (3)(3使学生掌握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懂得学科学、爱科学。 (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 学习 重点 1.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及形成过程 学习 难点 1.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一、锋面系统 1、什么是气团? 2、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天气稳定少变。根据气团温度与它到达地区气温的对比,可分为和。 3、冷气团控制下,温度、湿度、气压;暖气团控制下,温度、湿度、气压。 4、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亦称,其水平范围可由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由于,,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暖气团在锋面。锋面附近常伴有、、等天气。 5、锋面一般分为冷锋和暖锋。冷锋是指的锋,暖锋是指的锋。 6、对比分析,总结冷、暖锋特点。 气团运动天气变化锋面符号降水位 置 实例 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冷锋 暖锋 二、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 丙 甲乙

1.高、低气压 (1)高气压:等压线呈____曲线,中心气压____。 (2)低气压:高压线呈____曲线,中心气压____。 2.气旋 (1)中心气压:__气压。 (2)气流运动方向 水平方向:北半球__时针旋转,南半球__时针旋转,气流____;垂直方向:气流作____运动。(3)对天气影响:____天气。 3.反气旋 (1)中心气压:__气压。 (2)气流运动方向 水平方向:北半球__时针旋转,南半球__时针旋转,气流____;垂直方向:气流作____运动。(3)对天气影响:____天气。 4.读教材图2.21“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示意”,完成下列图表。 天气系统低压系统(气旋) 高压系统(反气旋) 气压状况 气压梯度力方向 气流流向北半球南北球 天气状况 平面示意图(北半 球) 空间示意图 我国典型的天气 三、课后作业 1.冷锋与暖锋的共同点是( )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及锋的形成和结构。从图片和简易图中,能够辨析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2)学会分析某个地方冷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状况。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图示和实例,理解锋的特点和判断方法。 (2)运用比较法区别冷锋和暖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感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乐趣,通过活动学生感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重点】冷、暖锋的形成及其移动过程中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锋面移动时的天气变化分析。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问题导入——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同学们平时常见哪些天气呢? 答:阴天,晴天,下雨,下雪等。 那么这些天气是如何形成的,与什么有关呢?引入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气旋与反气旋。 【锋与天气】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63页,了解气团、锋的概念。

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特征分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提问】空气中的热量和水分来自哪里? 【答】地面 【总结】不同性质的地面上空形成了不同性质的气团。例如:热带海洋上空的气团,热,湿;高纬陆地上空的气团,冷,干。 2、气团的分类:冷气团 暖气团 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2、锋的形成: (1)定义:锋面:冷暖气团交界的斜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 (2)锋的形成: 【边观察幻灯片边讲解的方法】(提醒学生注意比较锋面两侧的温度、气压、湿度等物理性质的差异)。 冷气团插入暖气团的下方,暖气团沿斜面爬升,形成降水等天气现象。 (3)锋的分类:冷锋 暖锋 【幻灯片动画演示+讲解】主要讲解冷暖锋的特点,区别,及判断方法。 【过渡】冷暖锋面附近常常形成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我们接下来看看冷暖锋移动过程中对区域天气的影响是怎样的呢?

高中地理如何判断季节

如何判断季节 一、判断季节的方法 以北半球为例,谈谈判断季节的方法。北半球的冬季以1月最为典型,夏季

二、综合练习 1、当地球运行到绕日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中海附近炎热干燥 B.蒙古冷高压势力正强 C.阿根廷此时昼短夜长 D.塔里木河正逢汛期 2、当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 B.南极科考正处最佳时期 C.我国东南沿海盛行西北季风 D.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开始强盛 3、当开普敦正值炎热干燥时,一艘海轮从伦敦出发,按最短路线航行至新加坡。海轮航行的情况是() A.先顺航,再逆航 B.先逆航,再顺航 C.顺航→逆航→顺航 D.逆航→顺航→逆航 4、当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各地河流封冻影响通航 B.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C.非洲热带草原上动物成群北迁 D.澳大利亚小麦收割基本结束 5、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正值我国的节气,地球公转到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逐渐。此日前后,中南半岛盛行季风,北印度洋洋流呈时针方向流动,开普敦所处的季节气候特点是 ,北太平洋的高压势力日益增强,我国江淮地区出现 天气,长江口盐度较。 参考答案: 1、B(解析:当地球位于近日点时是1月初,为北半球的冬季,地中海附近温和多雨,南半球的阿根廷此时昼长夜短,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塔里木河因气温低正值枯水期,甚至断流。)

2、D(解析:当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为北半球的夏季,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季风,北太平洋受夏威夷高压控制。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期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 3、D(解析: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当开普敦正值炎热干燥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靠近印度的洋流自西向东流。当海轮从伦敦出发时,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为逆流,在进入地中海时为顺流,在红海进入印度洋时为逆流)。 4、D(解析:当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我国北方河流封冻影响通航,非洲热带草原上动物往南迁。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为夏秋季节。澳大利亚种植冬小麦,收割季节为春末夏初。) 5、夏至远减慢西南顺温和多雨夏威夷梅雨 低

最新2019版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1.2 辨认风向 教案

2 辨认风向 【教学分析】 本节是第一单元第二课,在研究过天气中的气温后,紧接着研究天气中也十分重要的风。 教材第一部分用学生讨论,讨论的是如何判定风向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入主题:风。 第二部分是提出问题:关于风你有哪些已经知道的?还有哪些想知道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将自己有关风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第三部分是阅读,本节是首次通过阅读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新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了解到风向的定义以及如何判断风向。 第四部分是制作,在阅读了如何判断风向后,我们需要一个小工具来帮助我们判断,因为只靠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并不准确,第四部分以步骤图的形式向学生仔细介绍了风向标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第五部分是用自己做好的小小风向标实际观测试一试,通过使用工具和记录单,像上一课一样观测并记录下自己观测的结果。 学生对于风的感知是很深刻的,但是都停留在感觉上,没有对于风的具体的描述,特别是关于风的方向上,引导学生关注风除了大小不同方向来源也很重要。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语文的学习,阅读能力大大进步,通过简单地阅读进行学习并没有什么障碍,而且能够锻炼学生在资料中寻找关键点的能力,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本节课由于需要记录户外风向数据,需要教师提前考虑好室外宽阔场地的选址,以及下雨预备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风吹来的方向是风向,能够辨认方向来表示风向 (2)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 (3)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风向标的制作 (4)知道可以用风向来描述风 (5)通过动手制作工具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每组:剪刀、铅笔、吸管、硬纸板、大头针、指南针 (2)活动场地:操场上较开阔的地方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有风吗?有人有注意到吗? 生1:今天没有风,如果有风会凉快很多 生2:今天有风,只是风很小 2.提出问题 师:看来大家看法还不太一样,那关于风你都知道什么?还有没有什么想知道的,有关风的问题吗? 生1:我想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 生2:我想知道风是从哪儿来的? 生3:我想知道风的大小怎么判断。 3.阅读 师:我们都知道风的大小有很明显的差别,那你们知道风的方向也是不一样的吗? 师:如何来辨认风的方向呢? 生1:风从哪儿吹来的,就是什么风 cc

常见的天气系统 学案

1.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理解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能力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描述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认识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实例。 【考点扫描】 【思考讨论】 (1)无论是冷锋还是暖锋,锋面都倾斜向哪个气团?为什么? (2)冷锋、暖锋的主要降水区分别在哪儿?为什么? (3)冷锋过后气温、气压怎样变化?为什么? (4)暖锋过后气温、气压怎样变化?为什么? (5)为什么暖锋的雨区比较宽广而冷锋的雨区比较狭窄?

【思考讨论】 (6)气旋控制下为什么易形成阴雨天气? (7)反气旋控制下为什么易形成晴朗天气? 3、锋面气旋 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 。 [如图] 气流水平运动一般锋面锋面存在于低压槽中又位于北半球, 所以气流为逆时针辐合。 在北半球来自北方的空气为冷气团,南方的为暖气团,又气流 逆时针辐合可知OA 为冷锋,OB 为暖锋。 【思考讨论】(8)锋面气旋雨区的分布位置? 【过关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15小题) 1.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是 A .暖气团均在锋面以下 B .锋面均向暖气团一侧移动 C .锋面均向冷气团一侧移动D .过境时均可能伴有云雨 2.关于气旋、反气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气旋中心气压低,反气旋中心气压高 B .气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反气旋气流下沉辐散 C .气旋过境时容易成云致雨,反气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D .气旋的气流是由四周逆时针流向中心,反气旋的气流 是由中心顺时针流向四周 读我国东部某地5月3日至7日前后几天天气 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3—5题。 3.引起这次天气变化过程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 .气旋 B .反气旋 C .冷锋 D .暖锋 4.此次降水形成过程是 A .气流被迫下沉形成 B .空气对流上升形成

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课题:《常见的天气系统》 鸡西实验中学:刘忠民 一、教材分析: 天气现象是人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支配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教材的编排体系看,本章教材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前后呼应,步步深入。天气系统是其中知识结构上重要的一环。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这一课是在综合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出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天气状况,使得本章各内容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学习“天气系统”知识,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掌握简易天气图的阅读,以便日后自己能判断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生活、指导生产。高中地理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风、雨、阴、晴等气象要素的天气预报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探讨这些气象要素变化的基本依据,是知识的深化和提高。限于学生的知识和篇幅有限,教材只重点介绍了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气团、锋、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系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冷锋、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特征;理解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系统的不同天气特征;学会运用“冷锋天气”图、“暖锋天气”图,判别冷锋与暖锋的特点,并能联系当地天气变化的特点或气象资料,分析冷锋、暖锋过境前后对天气的影响。 2、通过对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和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天气系统的对比分析来实现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锋面天气图的分析来建立地理空间思维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联系当地的天气变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并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锋面系统;气旋(低压)、反气旋(高压)系统 ?教学难点: 锋及锋面天气的形成; 气旋、反气旋水平气流的运动 四、教学方法手段: ?指导观察法、程序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 ?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五、教学设想: 本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锋面系统和高、低压系统的活动规律及其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