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小猪育肥管理制度

小猪育肥管理制度

小猪育肥管理制度一、引言小猪育肥是养猪场重要的经济来源,育肥养猪的管理工作关系到养殖效益的提高。

为了使小猪育肥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成本,我们制定了以下小猪育肥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对您的养殖工作有所帮助。

二、小猪育肥管理流程1. 种猪选择在进行小猪育肥前,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种猪。

种猪的选购要选择健康、生长快、肉质好的品种;不同的养殖区域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

同时,要检查种猪的健康状态,确保没有传染病。

2. 圈舍建设小猪育肥需要养殖场的合理规划,合理的场地布局能够确保养殖场内不同种类的猪群之间互不干扰,防止交叉感染。

圈舍的建设需要符合相关法规,并保证猪的生长环境干净、通风、保暖。

3. 饲料配制小猪育肥的食物主要是饲料,因此需要有合理的饲料配制方案。

饲料的配方需要根据小猪的年龄、体重和生长阶段来确定,保证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都能够满足小猪的需求。

4. 健康监控小猪育肥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小猪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控,一旦发现猪群中有生病的,立即隔离治疗,并且要对其周边环境也进行彻底消毒。

定期对饲料、饮水进行化验检测,确保饲料、水质符合标准。

5. 生长跟踪小猪育肥过程中需要对小猪的生长情况进行跟踪,确保小猪的生长速度符合预期,一旦发现小猪出现生长迟缓或者其他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并做好记录。

6. 疫苗接种小猪在育肥过程中需要接种疫苗,以预防常见的疾病。

接种疫苗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时间进行计划,确保小猪能够获得充分的预防。

7. 出栏销售在小猪育肥后,根据小猪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恰当时机对小猪进行出栏销售,获得经济效益。

三、小猪育肥的饲养管理要点1. 圈舍环境卫生小猪要养在干燥、通风、光照充足的圈舍里,以保证小猪的生长环境卫生。

每天都应该清理圈舍内的粪便,保证圈舍内干净卫生。

2. 合理饲喂小猪的饲料要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合理配比,以满足小猪的营养需求。

同时要定时定量的进行投喂,保证小猪有充足的饲料供应。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饲养育肥猪是养猪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所以不能在这一环节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一起来看看。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一)适宜的猪群规模和饲养密度一般较为适宜的猪群为10-16头,最好不得超过20头。

如果是舍内饲喂,舍外排粪尿的管理方式,可以适当扩大一些。

饲养密度大小可因肉猪的体重和猪舍地面结构而有所不同。

通常随猪体增大,每栏饲养头数相应减少。

(二)合理分群有效地利用猪舍建筑和设备,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增重效果。

一般按体重、体质强弱、吃食快慢等,把相似的猪合并到一群饲养,饲养一段时间以后如出现大小不均时再作一些调整。

具体方法是:把弱的猪留在原圈中,强的猪并过来;把猪只少的留在原圈中,把猪只多的移过来;并圈前将两群猪赶到圈外混群后再赶到目的圈中,并用无毒的百毒杀等药水洒猪体和猪圈,起到消毒和防止咬架的作用,并群最好在晚上进行。

(三)渐进换料不同阶段猪的日粮变换时要逐步变换,给猪只有一个适应过程,直到完全更换,一般情况下要7-10天。

肥育猪的日粮饲料,正常情况下不能变换,特别是大比例的饲料(四)“三定位”的调教通过对猪只的调教,使其建立起吃食、排泄、卧睡三定位的条件反射,有利于圈舍的清洁、干燥,促进猪的生长,同时不可减轻劳动强度。

具体做法是在猪进圈舍前对圈舍彻底打扫、消毒,在食槽中放入少量日粮,在排粪尿处入上少量的猪粪并洒些水,在卧睡的地方铺些草或保持清洁、干燥。

调教时间内,要对刚进圈的猪进行看管2-3天,一周左右会调教成功。

(五)供给充足的饮水肉猪的饮水量随体重、环境温度、日粮性质和采食量而不同。

一般在有条件的成方每圈安放两个自动饮水装置,或在圈内单独设一水槽经常保持充足而清洁的饮水,让猪只根据需要自动饮水(六)合理安排去势、防疫和驱虫工作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仔猪35日龄去势。

对购进的猪只不知道是否防疫过,必须在进圈两周后进行必要的防疫,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生长育肥猪饲养管理

生长育肥猪饲养管理
3、如需选留后备母猪,则在50~60kg左右按选育要求选择后备猪,并与 商品猪群分栏饲养。
4、转群时应小心、谨慎、严防猛力击打,以避免对猪只造成人为的损伤。
二、猪的转群
(1)四段饲养三次转群的工艺流程
仔猪断乳后独立增加保育阶段,就是四段饲养三次转群工艺流程。提前1周进 入分娩舍,哺乳4周,空栏1周消毒;保育5周,空栏1周消毒;育肥15周,空栏1周 消毒。如下图所示。
4.打开门窗通风干燥后,调整圈舍温度达15~22℃,即可转入肉猪进行饲养。
二、猪的转群
1、转群时间安排 生长育肥舍工作人员与保育舍工作人员相互协调,统 一安排转猪时间,最好安排在中午阶段,一律不能安排上班和下班前后。
2、由于各猪场饲养工艺流程不同,采用四阶段三次转群和五阶段四次转 群工艺的猪场,生长育肥猪的转群次数也不同。应根据猪场自己实际情况 进行具体对待。
生长育肥猪饲养管理
任务一
生长育肥猪的 饲养管理
消毒与转群
一、栏舍的准备及消毒
1、圈舍的准备。肉猪多采用舍饲,圈舍的小气候环境条件如舍内温度、湿度、通风、光照、 噪音、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物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猪的健康和生产力水平的发挥。
1. 肉 猪 舍 要 2. 要 求 通 风 求保温隔热, 良好,空气中
可对墙壁、天棚、地面和食槽使用2%~3%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喷雾消毒,6~12h后用高压水将残 留的氢氧化钠冲洗干净;
3.将圈舍通风干燥12~24h后,使用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消毒;
➢ 要求每立方米空间用36%-40%甲醛溶液42mL、高锰酸钾21g,在温度21℃以上、相对湿度70% 以上的条件下,封闭熏蒸24h(应该注意,熏蒸主要适于密闭猪舍,并要特别注意安全);
一、栏舍的准备及消毒

育肥猪的养殖管理制度

育肥猪的养殖管理制度

育肥猪的养殖管理制度一、前期准备工作1. 确定养殖规模和投资计划在养殖育肥猪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养殖规模和投资计划。

根据养殖场的规模确定投资规模和养殖数量,合理规划资金和资源的使用。

2. 土地和场地选址选择距离城市、交通方便、周围环境好的地方进行场地选址,保证有良好的水源、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场地必须具备水源、排水、通风、采光等基本条件,以便后期养殖管理和扩展。

3. 建立健全的管理团队需要招募养殖技术人员、饲养员、兽医及管理人员组成完善的管理团队,保证养殖工作的顺利开展。

4. 设备和供应物资准备为了顺利开展养殖工作,需要采购养殖所需的设备和物资,包括饲料、饮用水、消毒液、防虫用品等,保证养殖场能够正常运作。

二、养殖环境的准备1. 场地清理和平整在正式养殖前,需要对场地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养殖场的通风、采光等条件良好。

2. 猪圈搭建搭建猪舍和圈舍,确保猪圈的合理布局、通风透光、排水顺畅等基本条件,以保障育肥猪的生活环境。

3. 饮水系统和疏散通道建立完善的饮水系统和疏散通道,确保猪只的饮水供应和紧急疏散通道畅通。

4. 疾病防控措施进行场地消毒和杀虫,保障猪只在健康的环境中生活,预防瘟疫和传染病的发生。

三、育肥猪饲养管理1. 饲料配方合理制定饲料配方,保证育肥猪在生长发育阶段获得充分的营养,同时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饲养计划根据育肥猪的品种和体重,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包括饲料的投喂量、饲喂频次和饲养时间等。

3. 疾病防控加强育肥猪疫苗接种,定期进行疾病检测和防治,加强对猪只的健康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4. 水质管理保证养殖场的饮用水质量良好,定期清洁水槽和更换饮水管道,确保猪只获得安全、清洁的饮用水。

5. 定期体重监测定期对育肥猪进行体重监测,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确保育肥猪正常生长发育。

6. 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猪圈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保持猪圈的干燥、通风和清洁,预防疫病的发生。

四、销售计划1. 建立销售渠道建立和拓展育肥猪的销售渠道,与批发商和超市等客户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养殖场商品猪的销售。

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一、工作目标育肥猪饲养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成活率和肉品质量,确保成活率98﹪。

二、作息安排7:00—7:20 观察猪群、清扫食槽。

7:20—9:00 喂饲、治疗。

9:00—9:30 备料9:30—11:40 清理卫生、日常工作、喂饲。

14:00—16:00 冲洗猪栏、清理卫生或消毒工作16:00—17:00喂饲17:00—18:00 治疗、其它工作、清理卫生、生产记录21:00—21:20 巡视猪群三、操作规程3.1、做好空栏的清洗消毒工作转入猪前, 对空栏用圣碘1:500倍液严格消毒一次, 生猪转出后, 对空出的栏要抓紧时间打扫清洗,然后用火碱1:2000倍液或联灭1:200倍液进行消毒。

3.2、做好保健计划与落实仔猪转入后喂加药料(倍能佳+附弓通灭+伊美芬)保健一周, 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和预防呼吸道、消化道疾病。

饲养员在做好保健计划后, 应主动与配料员联系并做好保健落实记录。

3.3、及时调整猪群猪只转入后,应按品种、强弱、大小分群,保持合理的密度,病猪、僵猪及时隔离饲养,并注意疾病的治疗。

3.4、做好饲料更换工作 30kg以前喂小猪料,30kg—60kg喂中猪料, 60kg以后喂大猪料, 每次更换饲料用3天的时间,用逐渐增减的方法平稳过渡,严禁突然更换。

3.6、做好保温和防暑工作按季节温度的变化,做好防寒保温及防暑降温工作,冬春季节注意舍内湿度,能不冲洗的栏尽量不要冲洗,应注意舍内有害气体浓度,保温的同时还应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3.7、做好卫生、消毒防疫工作按照场部规定做好紧急、常规、终末消毒工作,同时经常打扫栏舍卫生,铲除舍外杂草、拉圾,保证生产区常年卫生整洁。

3.8、每次喂完料后应将下次饲料装上料车,并将料车盖好,下班前整理好饲料袋,打扫饲料间。

3.9、做好生产记录以栋为单元,做好生猪转入、转出的生产记录。

育肥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育肥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育肥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育肥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一、工作目标1、育成上市率≥95%(即僵猪和死亡淘汰比例≤5%);2、饲料转化率(25~95KG)≤3.05:1;3、育肥阶段药费≤8元/头。

二、工作日程:夏季早晚各提前或推迟1-2小时,夏季值中班、夜班。

7:30~8:00喂料、巡棚8:00~11:00治疗、防疫、调群、卫生等11:00~11:30喂料、巡棚11:30~13:30休息13:30~16:30治疗、防疫、调群、卫生等16:30~17:30喂料、卫生、治疗、台帐、记录等注:技术员与饲养员上班时间同步,做好育肥管理台帐和各项生产记录,白天每次喂料时,分管的技术员在现场观察、记录肥猪的健康状况和采食量,并做好日常记录,分管多条育肥舍时,错开喂料时间。

三.操作规程(一)、准备阶段1、清洗:空栏后先清除积粪和余料,用烧碱浸泡后初步清洗,基本干净后,再用打泡机将1:200全清打成泡沫喷涂在墙壁四周、顶棚、料槽、地板、拐角、门窗等处,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抓清洗质量和效果,实现彻底清洗,确保冲洗到边,到头、到顶,到底,任何部位无粪迹、无污垢等。

冲洗机为高压电动机,冲洗前检查漏保,冲洗时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直到冲洗完毕,确保安全。

2、消毒:舍内干燥后,用1:400农福或聚维酮碘或百菌消消毒2-3天,自然晾干,空舍一周后方可进猪;棚舍入口每3天更换一次消毒液,可使用1:400农福或其他消毒药。

3、备料:与保育一样,刚转入时使用小猪料,如需要药物保健则提前2天通知饲料厂与动保中心,在进猪前一天将其进至棚内,及时通知饲养员。

4、查水:清洁饮水桶,检查每个饮水器是否有堵塞,且每个按3-5秒,排清主管道陈水。

5、控温、干燥:每年10月中旬开始,采用单层吊顶,顶高2米,并将北窗、风洞、粪洞用彩条布封好保温,在栏舍内垫些稻草或木屑、焦碳炉增温,确保进猪时猪舍干燥,杜绝冲洗干净后72小时内进猪,温度≥18℃,相对湿度≤75%。

工业化养猪场育肥猪的饲养管理及操作规程

工业化养猪场育肥猪的饲养管理及操作规程

工业化养猪场育肥猪的饲养管理及操作规程1、进猪准备1.1、清理卫生,冲刷床面、围栏、通道、墙壁、屋顶,检修围栏及饮水器。

1.2、彻底对用具、圈舍进行消毒,晾干待用。

1.3、备好各种专用工具,料车、料撮、粪车、扫帚等。

1.4、准备进猪登记账簿。

2、进猪定栏、分群2.1、保育舍与生长育肥舍饲养员是交接仔猪的当事责任人,双方必须做好交接工作,详细清点头数、重量、仔猪健康状况,做好登记。

2.2、转入的仔猪应是背毛光泽、体质健壮的健康猪只,体重应在18公斤以上,弱、僵仔的接收由领导酌定。

2.3、应根据圈栏的面积采取“一分为二”的定栏原则,即现在一栏待猪增长到分成两栏数为准。

2.4、大小、强弱分群定栏,本着择强不择弱的原则,防止较量咬伤、强抢弱食、影响增重。

3、饲喂3.1、生长育肥猪采用食床饲养法,即采食、卧睡在一个床面上,要加强育肥猪的两点定位训练,即采食卧睡、饮水、排粪便固定训练,使猪养成习惯。

3.2、根据猪场圈舍的功能设计,将生长育肥两个工艺合并为一个工艺,分先后两个阶段饲喂。

3.3、第一阶段,仔猪转入两周内喂给保育料,第三周起以每天15%的递增方式掺拌1号料,第四周全部饲喂1号料,至体重达到40公斤时开始转入育肥阶段。

3.4、40公斤以后在一周内每天以15%的递增方式掺拌2号、3号料,直至出栏。

3.5、饲喂要求,喂前首先清理食槽、床面,保证清洁干净,添喂本着少添勤添,分次给料以增加猪只食欲,保证食欲旺盛,散落的料要及时收回。

3.6、需添加勤添药物或饲料时要掺拌均匀,采取扩大法,随喂随添。

3.7、注意观察猪只精神、食欲、粪便是否正常,如有变化及时汇报,采取措施积极治疗。

4、防疫、卫生、管理4.1、按防疫规程及时注射有关疫苗,使猪只达到免疫保护,每月进行一次体外驱虫。

4.2、严禁饲养员乱串栋舍,串借混用工具,减少疾病传播。

4.3、设置的消毒设施必须有效管用,每周日猪舍进行消毒一次(交替使用消毒剂)。

4.4、及时清除粪便,排放到指定场地,圈舍、围栏、通道、墙壁、屋顶必须保持清洁干净,不准有污物、污迹,门窗玻璃明亮,定期进行灭蝇、灭鼠工作,防止疾病传播。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概述:生猪每个阶段的饲喂管理重点都会有所不同,对于育肥猪养殖来说,喂好、管理好猪更为重要,毕竟迈过了这个阶段就可以落袋为安了。

那么,育肥猪怎么养好?针对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本文介绍如下:1、育肥猪的饲喂要定时、定量、定次数,不宜随意变动。

养成固定的条件反射,有利于饲料的充分消化和利用。

2、掌握喂量。

在实践中总结出掌握猪只喂量的办法是8个字:即“吃饱吃了,不舔饲槽”。

既让猪吃饱又不剩料,而吃饱的标志是不舔饲槽,剩点料渣为不舔饲槽的标志。

3、投料方式。

应将每个圈栏所需的饲料从饲槽的一端均匀地撒到另一端,这样有利于每头猪有均等的饲料。

4、喂饲前清理饲槽。

喂前务必清除饲槽里的粪尿,决不能带粪撒料。

猪群吃饱后将剩料清扫干净,防止污染浪费饲料。

二、日常管理1、做好夏季的防暑和冬季的御寒工作,注意保持猪舍卫生清洁、干燥,做好通风换气的工作,保持猪舍空气新鲜。

在育肥过程中要避免猪群运动过量,以免消耗体能,另外还要做好防应激的工作。

2、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分群,以**猪群生长发育均匀,避免出现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现象。

分群饲养后对猪群进行调整,让其养成在固定的地点吃食、睡觉和排泄,这样不但便于管理,还可保持圈舍卫生,减少疾病的发生。

3、虽然生长育肥阶段猪抗病能力加强,但是同样要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

为了**饲料的利用率,增加增重速度要在催肥前进行一次驱虫。

加强环境卫生的清理,做好定期的消毒工作,另外,还要根据免疫程序接种相关的疫苗,并做好疫情的监测工作。

三、注意事项1、采食量下降问题①采食量下降的猪可能是吃了霉变的饲料,可以在饲料当中添加脱霉剂来预防霉饲料中毒,如果是已经发霉的饲料就不要再喂猪了。

或可以用发酵剂进行发酵,把霉菌清除。

②可以在饲料当中添加适量的益生菌,益生菌的保护功能可以激活猪肠道的绒毛,从而让猪产生消化酶促进消化,这样可以**猪的采食量。

③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维生素可以补充因为脱霉剂吸附而损失的维生素,还能保护猪的肝肾,**肝肾功能,从而**胃肠道的反应,使猪的采食量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工作目标
1、育肥阶段成活率≥98%
2、料肉比(15—90 Kg阶段)2.3—2.6:1
3、日增重(15—90 Kg阶段)≥0.75㎏
4、生长肥育阶段(16—120 Kg以上)饲养天数100天左右
5、上市均重≥115 Kg
二、工作日程
工作时间随季节变化,工作日程作相应的前移或后移。

7:30~8:30 喂饲 8:30~9:30 巡查及治疗
9:30~11:3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4:00~15:00 治疗
15:00~16:00 清理卫生、其他工作 16: 00~17: 00 饲喂
17:00~17:30 报表
(如须采取限料、控料则上午饲喂时减料,下午饲喂量不变,时间提前。

)三、操作步骤
(1)进猪前准备:进猪前对栏舍及栏舍周围清理干净,并做好消毒工作。

空栏、彻底冲洗消毒,具体要求程序是:打扫卫生→清水冲洗→2—3%烧碱消毒→晾干后再用清水冲洗→空栏(不少于3天)。

(2)进猪一周内的管理
①转入猪群按强弱、大小合理分群(1.3-1.5m2/头)。

②进猪头3天要进行调教:定时定量定餐,定点采食、定点排粪、定点睡觉。

③定点排便、排尿的调教操作:进猪时将猪栏的一个角落淋湿,引导小猪到那里排粪、排尿,及时清理非排粪点的粪便至排粪点,发现小猪在睡觉的地方排粪、排尿,要及时驱赶。

④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防应激药物,如开食补盐、维生素C等。

⑤从第4天起,日喂三餐,逐渐增加喂料量,直至自由采食,即每次吃料后料槽内都要剩余一点饲料,每天应有1至2次1小时左右的空槽时间。

(3)进猪一周后的管理
冬春季温度低于20°C时仅在周三对全群带猪消毒一次(中、大猪两次),夏秋季在周二、周五对全群带猪消毒两次,每周换一次消毒药。

喷洒消毒水时要以全部地面湿润为准,消毒后将猪栏打扫干净。

①视猪群体表寄生虫发病情况,定期对猪身喷洒驱虫药。

②进猪45天进行体内外驱虫。

③从进猪第20天起要加强观察,出现大小不均时,要及时对猪群进行再次分
栏,将每栏较小的猪只合并到预留的空栏内。

视情况对这部分小猪可适当
延长小猪料使用时间,或添加多维等营养物。

④进猪42和70天左右,根据猪健康情况,适当在猪群饮水或饲料中添加至
少两天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以预防疾病发生。

(4)猪舍环境控制
①密度:体重15—30㎏ 0.8~1.0㎡/头
体重30—60㎏ 1.0~1.5㎡/头
体重60—90㎏ 1.5~2.0㎡/头
②温度控制:育肥舍最适宜温度为18~22℃,每栋生长舍应挂一个温度计,
经常观察气温变化,当气温高于27—28℃时应开风扇降温,高于30℃时,应至少保持一天一次的淋体降温;当气温低于18℃时应采取保温措施,一般通过降帐幕、遮挡北面迎风带等。

③空气:栏舍要通风,空气要流通,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

④减少有害气体的措施:a.视情况每天增加清粪次数。

B.夏季:每天冲栏一
次。

冬季:体重大于90Kg的猪只,其所在的栏舍每周冲排粪点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