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猪的饲养与管理

合集下载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要点1. 猪舍环境那可太重要啦!就像人需要一个舒适的家一样,育肥猪也需要一个干净、适宜的地方呀。

你想想看,要是猪舍脏兮兮、臭烘烘的,猪能长得好吗?所以啊,一定要定期打扫猪舍,保持干燥通风,给它们一个好环境。

例子:咱隔壁老李家的猪舍,那叫一个干净,人家的猪就长得特别壮实!2. 饲料可得精心挑选呀!这就跟咱每天吃饭一样,得有营养才行。

可别随随便便拿些差的饲料喂给它们哦。

你说猪要是吃得不好,能长肉吗?这饲料呀,要多样化,营养均衡。

例子:上次我选了一种特别好的饲料,那些猪吃得可欢了!3. 水也不能忽视呀!猪也得喝足够的水来保持健康呀。

就好像人不喝水会难受一样,猪没水喝也不行呀!要保证水的清洁和充足供应哟。

例子:有一回我忘了加水,那些猪都急得直哼哼呢!4. 防疫工作必须做到位!这可是关系到猪群健康的大事呀,可不能马虎。

不做好防疫,万一闹个病灾啥的,那不就损失惨重啦?得按时打疫苗,做好消毒。

例子:那次村里有几家没做好防疫,结果猪都生病了,多倒霉呀!5. 猪的密度也很关键呢!要是养得太密集了,它们会不舒服的呀。

就像人挤在一个小屋里会难受一样,猪也一样呀。

所以要合理安排猪的数量。

例子:之前有个不注意的,养得太密了,猪都长不好。

6. 日常观察可少不了哇!得时不时去看看猪的情况,看看它们有没有生病啥的。

这要是不注意观察,等病严重了可就不好办啦。

例子:我每天都要去瞧瞧我的那些猪,有啥问题能及时发现。

7. 分群管理也很有必要呀!把大小差不多的猪放在一起,这样它们相处得也会更好呢。

不然大猪欺负小猪可咋办?例子:之前没分好群,结果小猪都被欺负得可怜兮兮的。

8. 耐心和细心是必须的呀!养育肥猪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得慢慢来,精心照料。

你对它们好,它们才会给你带来好的回报呀。

例子:我就是靠着耐心和细心,把猪养得可棒啦!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只有把这些饲养管理要点都做好了,育肥猪才能健康快速地生长,咱们养殖户才能有好的收益呀!。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育肥猪是指在猪的生长过程中,为了达到适宜的市场出售体重和品质,而对猪进行特定的饲养方式和管理。

因此,猪育肥过程中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以确保猪只的健康和生长发展,同时也保证了农场主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详细介绍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饲养计划育肥猪的饲养计划应当以饲料供应、饲养量、饲料类型、饮水等为基础,结合猪只的生长情况和周期,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饲养计划。

具体计划如下:1.营养配方饲料育肥猪的饲料以能够满足猪只生长需要的营养配方为主,同时要根据不同成长期的猪只制定不同的饲料配方。

比如,在猪只快速生长期,应适当增加蛋白类饲料的比例,使得猪只能够更快地增重。

此外,要注意饲料的热值和蛋白质含量,适当加入必要的微量元素。

2.合理的饲养量育肥猪的饲养量应当定量定时,根据猪只在生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食量,和营养需求量来合理分配饲料的供应量。

保持饲料的连续供应不仅可以促进猪只的健康成长,也为生产效益提供了保障。

3.定期营养检测饲养期间要对饲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并根据结果进行及时调整,保证饲料的质量达到标准,并符合猪只生长的需求。

二、保持良好清洁环境猪只无论是在饲料及生活环境中,都十分注意卫生条件的维护。

好的卫生环境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蔓延,确保猪只的健康。

因此,饲养场地要保持良好、清洁,并有必要的消毒措施,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具体做法如下:1.定期清理猪舍的床上皮屑、粪便和食物残渣,保持猪场卫生。

2.制定科学的消毒计划,使用科学有效的消毒药剂进行,以有效去除各种病原体。

3.定期检查猪舍设施是否损坏,及时修补猪舍设备,以保持其正常使用。

三、合理防病治疗在育肥猪饲养过程中,要进行适时的预防和治疗,以防止疾病发生和蔓延。

具体方法如下:1.严格的疫苗接种方案的实施。

在猪只生长的过程中,根据猪只的年龄和疫苗接种计划,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以预防种种传染病的发生。

2.定期做疾病检查和预防工作。

每月对猪群进行一次疾病检查,检查是否存在一些常见的肉猪疾病,如猪瘟、猪肺疫、猪鼻疽、猪蓝耳病等。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随着人们对肉类需求的增加,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本文将从饲料管理、环境管理和疾病防控三个方面介绍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一、饲料管理饲料是生长育肥猪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源,合理的饲料管理对于猪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1. 饲料配方:根据生长育肥猪的生理需求,科学配制饲料。

饲料中应包含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以满足猪的生长需求。

2. 饲料进食量控制:根据生长育肥猪的体重和生长阶段,合理控制饲料的进食量。

过量的饲料摄入会导致猪的肥胖和消化系统问题,而过少的饲料摄入则会影响猪的生长速度。

3. 饲料质量检测:定期对饲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饲料的营养成分符合标准。

饲料质量差劣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二、环境管理良好的环境管理可以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促进生长育肥猪的健康生长。

1. 猪舍设计:合理设计猪舍,确保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湿度适度,并保持舒适的生存空间。

猪舍内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2. 猪舍温度控制: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合理控制猪舍的温度。

幼猪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需要提供适宜的温暖环境,而育肥猪则需要相对较低的温度。

3. 猪舍通风管理:保持猪舍内的空气流通,排除臭气和粉尘,维持空气清新。

适当的通风可以改善猪的舒适度,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三、疾病防控疾病是影响生长育肥猪健康和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做好疾病防控工作是饲养管理的关键。

1. 疫苗接种: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当地疫情情况,及时接种猪病常见疫苗,提高猪的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

2. 疫病监测:定期监测猪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问题。

一旦发生疫情,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隔离患病猪只、消毒猪舍等。

3. 饲水管理:保证猪只饮用的水源清洁卫生,避免水源污染引发疾病。

饮水设施要保持畅通,定期清洗消毒,防止细菌滋生。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饲养育肥猪是养猪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所以不能在这一环节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一起来看看。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一)适宜的猪群规模和饲养密度一般较为适宜的猪群为10-16头,最好不得超过20头。

如果是舍内饲喂,舍外排粪尿的管理方式,可以适当扩大一些。

饲养密度大小可因肉猪的体重和猪舍地面结构而有所不同。

通常随猪体增大,每栏饲养头数相应减少。

(二)合理分群有效地利用猪舍建筑和设备,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增重效果。

一般按体重、体质强弱、吃食快慢等,把相似的猪合并到一群饲养,饲养一段时间以后如出现大小不均时再作一些调整。

具体方法是:把弱的猪留在原圈中,强的猪并过来;把猪只少的留在原圈中,把猪只多的移过来;并圈前将两群猪赶到圈外混群后再赶到目的圈中,并用无毒的百毒杀等药水洒猪体和猪圈,起到消毒和防止咬架的作用,并群最好在晚上进行。

(三)渐进换料不同阶段猪的日粮变换时要逐步变换,给猪只有一个适应过程,直到完全更换,一般情况下要7-10天。

肥育猪的日粮饲料,正常情况下不能变换,特别是大比例的饲料(四)“三定位”的调教通过对猪只的调教,使其建立起吃食、排泄、卧睡三定位的条件反射,有利于圈舍的清洁、干燥,促进猪的生长,同时不可减轻劳动强度。

具体做法是在猪进圈舍前对圈舍彻底打扫、消毒,在食槽中放入少量日粮,在排粪尿处入上少量的猪粪并洒些水,在卧睡的地方铺些草或保持清洁、干燥。

调教时间内,要对刚进圈的猪进行看管2-3天,一周左右会调教成功。

(五)供给充足的饮水肉猪的饮水量随体重、环境温度、日粮性质和采食量而不同。

一般在有条件的成方每圈安放两个自动饮水装置,或在圈内单独设一水槽经常保持充足而清洁的饮水,让猪只根据需要自动饮水(六)合理安排去势、防疫和驱虫工作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仔猪35日龄去势。

对购进的猪只不知道是否防疫过,必须在进圈两周后进行必要的防疫,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标准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标准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标准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之一,猪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肉类食品。

因此,科学合理的猪的饲养标准对于猪的生长发育和肉质品质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生长育肥猪的饲养标准。

一、环境条件。

1. 猪舍,猪舍应保持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猪舍内部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猪舍的建筑和设施应符合相关标准,保证猪的生长环境舒适。

2. 饮水,猪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清洁饮用水,饮水设施应保持畅通,水质清洁,定期更换和消毒。

3. 饲料储存,饲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发霉变质,保持饲料的营养成分。

二、饲料配制。

1. 营养成分,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的需求,合理配制饲料,保证饲料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比例合理。

2. 饲料种类,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品种特点选择适宜的饲料种类,包括全价饲料、浓缩饲料和添加剂等。

三、生长管理。

1. 生猪选种,选择优良的生猪种猪,保证种猪的遗传品质,提高后代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2. 饲养管理,定期进行疫病防治,保证猪群的健康状况;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时间,避免浪费和营养过剩;定期进行体重测定和生长监测,及时调整饲料配制和管理措施。

四、疫病防治。

1. 疫苗接种,按照猪的生长阶段和当地的疫情情况,合理进行疫苗接种,保证猪的免疫力。

2. 疾病监测,定期进行猪群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猪的疾病问题,避免疫病的传播和流行。

以上就是生长育肥猪的饲养标准的相关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保证猪肉的生产质量和食品安全,满足人们对优质猪肉的需求。

育肥猪的养殖管理制度

育肥猪的养殖管理制度

育肥猪的养殖管理制度一、前期准备工作1. 确定养殖规模和投资计划在养殖育肥猪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养殖规模和投资计划。

根据养殖场的规模确定投资规模和养殖数量,合理规划资金和资源的使用。

2. 土地和场地选址选择距离城市、交通方便、周围环境好的地方进行场地选址,保证有良好的水源、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场地必须具备水源、排水、通风、采光等基本条件,以便后期养殖管理和扩展。

3. 建立健全的管理团队需要招募养殖技术人员、饲养员、兽医及管理人员组成完善的管理团队,保证养殖工作的顺利开展。

4. 设备和供应物资准备为了顺利开展养殖工作,需要采购养殖所需的设备和物资,包括饲料、饮用水、消毒液、防虫用品等,保证养殖场能够正常运作。

二、养殖环境的准备1. 场地清理和平整在正式养殖前,需要对场地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养殖场的通风、采光等条件良好。

2. 猪圈搭建搭建猪舍和圈舍,确保猪圈的合理布局、通风透光、排水顺畅等基本条件,以保障育肥猪的生活环境。

3. 饮水系统和疏散通道建立完善的饮水系统和疏散通道,确保猪只的饮水供应和紧急疏散通道畅通。

4. 疾病防控措施进行场地消毒和杀虫,保障猪只在健康的环境中生活,预防瘟疫和传染病的发生。

三、育肥猪饲养管理1. 饲料配方合理制定饲料配方,保证育肥猪在生长发育阶段获得充分的营养,同时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饲养计划根据育肥猪的品种和体重,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包括饲料的投喂量、饲喂频次和饲养时间等。

3. 疾病防控加强育肥猪疫苗接种,定期进行疾病检测和防治,加强对猪只的健康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4. 水质管理保证养殖场的饮用水质量良好,定期清洁水槽和更换饮水管道,确保猪只获得安全、清洁的饮用水。

5. 定期体重监测定期对育肥猪进行体重监测,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确保育肥猪正常生长发育。

6. 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猪圈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保持猪圈的干燥、通风和清洁,预防疫病的发生。

四、销售计划1. 建立销售渠道建立和拓展育肥猪的销售渠道,与批发商和超市等客户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养殖场商品猪的销售。

秋季育肥猪饲养管理的措施

秋季育肥猪饲养管理的措施

秋季育肥猪饲养管理的措施1.饲料管理:饲料是猪只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源,合理配制饲料是保证猪只健康生长的基础。

秋季是猪只生长速度较快的时期,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需求,合理配制饲料。

在饲喂过程中,要根据猪只饲养数量和体重来确定合理的饲喂量,避免过度饲喂或饲喂不足。

2.饮水管理:饮水是猪只正常代谢所必需的,也是保持猪只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

秋季天气开始变冷,需要增加猪只的饮水量,保证猪只饮水的持续供应。

饮水设施要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更换水源,防止细菌滋生。

3.疫病防控:秋季是猪只易感染疾病的季节,主要有猪瘟、猪蓝耳病等。

饲养场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及时对猪只进行防疫,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同时,要定期进行场地消毒,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4.环境管理:秋季气温逐渐下降,需要做好猪舍的保温工作,保证猪只的舒适度。

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猪舍内空气的新鲜度。

在饲养过程中,要定期清理猪舍的粪便和废料,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减少病原菌滋生的可能。

5.健康管理:在秋季育肥猪饲养管理中,要对猪只进行定期体检,监测猪只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

发现猪只生长异常或有疾病症状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或调整饲喂方法,保证猪只的健康生长。

6.运动管理:秋季是猪只生长速度较快的时期,需要充足的运动保持猪只的体形和肌肉发达。

在饲养过程中,要给予猪只适当的活动空间,鼓励猪只进行活动,增强猪只的运动能力。

7.饲养密度管理:在秋季育肥猪饲养管理中,要根据饲料供应和猪舍空间,合理控制猪只的饲养密度,避免过度密集饲养导致疾病流行。

8.销售管理:秋季是进入猪只市场供应旺季,要做好猪只的销售管理。

在销售过程中,要确保猪只的质量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及时销售猪只,保证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秋季育肥猪饲养管理包括饲料管理、饮水管理、疫病防控、环境管理、健康管理、运动管理、饲养密度管理和销售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只有全面细致地做好这些方面的管理,才能确保猪只健康生长,提高养殖业的效益。

育肥猪如何饲养 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育肥猪如何饲养 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育肥猪如何饲养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育肥猪的饲养是养猪场盈利的最后一道程序,因此,做好此阶段的饲养管理,十分关键。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育肥猪的饲养环境
生长肥育猪的适宜温度是体重60kg以前为16~22℃,体重60~90kg为14~20℃,体重lookg以上为12~16℃。

猪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 70%。

一般情况下,光照对猪肥育影响不大。

肥育猪舍的光线只要不影响采食和便于饲养管理操作即可。

不宜给肥育猪强烈的光照,以免影响肥育猪的休息和睡眠。

2、育肥猪的饲养密度
圈养密度若猪群体过大,密度过高,可导致猪只生活环境变差,猪只间冲突增加,采食减少,影响生长,且猪群发育不整齐。

一般情况下,圈养密度以每头生长肥育猪占圈0.8~1. om2为宜,猪群规模以每群10头左右为佳。

3、育肥猪饲喂方法
生长肥育猪常以20~35头为一群进行饲养。

如果一个圈内的猪数较多,那么圈内的猪就会自行分为若干个小群,每一小群约20~35头。

如果圈内只有一个采食或饮水位置,那么就会有一个小群的猪霸占住这一采食位置,并且力图排斥其他猪接近这一位置。

因此,如果大圈群养,圈内必须设置多个相互分隔的采食和饮水位置。

4、育肥猪的疾病防治
育肥前做好免疫、驱虫、洗胃和健胃。

仔猪运回场内应免疫注射1次,常用猪瘟一猪丹毒二联苗;第二天驱虫,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片,按每千克体重20mg研细混入饲料中饲喂,以驱除体内寄生虫;用3%-5%的敌百虫液喷洒体表,以驱除体外寄生虫;第四天洗胃,连续2天;第六天健胃,按每10kg 用大黄苏打2片的标准,分3次拌入饲料中投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肥猪的饲养与管理育肥猪一般是指30kg以上的猪。

该阶段的猪生长速度最快,死亡率相对较低,饲料消耗占全程的67%左右。

是猪场赚钱的最后冲刺阶段,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发挥决定着一个猪场的盈利多少。

在众多养殖场的饲养员眼里,育肥猪最好养,不需多高的技术,只是按时饲喂,清粪,治疗就行了。

其实不然,肥育猪之所以好养是承接其前期科学的饲养管理,加之育肥猪本身发育基本成熟,免疫力高、易过渡的缘故,以致后期相应较粗放而已。

如大部分猪场育肥猪舍设施最简单,饲料的营养价值也最低,有时甚至把发霉的饲料喂给育肥猪,这样就有可能导致育肥猪生长速度缓慢和发病率提高。

当前育肥猪常发生的疾病主要有两大类:呼吸道疾病综合症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主要为大肠炎、猪痢疾、结肠炎、回肠炎、沙门氏菌性肠炎等)。

另外,猪瘟、弓形虫病、萎缩性鼻炎等也经常在某些猪场发生,如果不加强对育肥猪群的管理而引起的这些疾病的发生,不但会给种猪的销售造成影响,而且对种猪场以后的管理也会产生恶性循环。

因此对育肥猪应加强饲养管理,不能在这一环节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饲养要点1.提倡自繁自养;2.外购猪要认真挑选、检疫;3.小心运输;4.注意新购猪的消毒、隔离、保健;5.防疫接种;6.舒适的环境;7.“吃、拉、睡”三点定位;8.合理、科学的配方;9.合理的投喂方式;10.减少饲料浪费;11.合理、科学的防疫程序;12.合理、科学的保健程序;13.全进全出;14.制定工作程序。

自繁自养及引进:由于受市场经济限制,猪价很难预测,加之疾病的侵袭,应提倡自繁自养。

确需外引的,应注意品种、检疫、精挑、消毒、隔离、安全运输及减少应激等。

具体的说,确定要购进的猪,引进的当天一般不予喂料,即便要喂,要尽可能喂原用饲料且小喂量,但必须保证饮水,并不忘记于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及少量的抗生素;运输的过程中切记小心谨慎,一旦引进平稳便立即实施接种疫苗。

二、并栏原则猪只生长过程少不了并栏,原则是并多不并少,并健不并弱,夜并昼不并,饥并饱不病。

三、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全进全出是猪场控制感染性疾病的重要途径。

大部分种猪场都是按照全进全出的模式设计的,但在养猪效益好时,盲目扩群,导致密度增大,如果做不到完全的全进全出,就易造成猪舍的疾病循环。

因为猪舍内留下的猪往往是生长不良的猪只、病猪或病原携带者,等下一批猪进来后,这些猪就可做为传染源感染新进的猪只,新进猪只就有可能发病,生长缓慢或成为僵猪,而转群时又流了下来,成为新的传染源。

如果猪场能够做到全进全出,就会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这些负面影响给猪场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四、加强饲养管理小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膘。

分清猪只生长阶段,结合其生理特点,分别给予不同的饲养管理,力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1. 每日工作流程:首先要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检查,每次由圈外到舍内查看,接着是扫舍,投料,清粪,最后打针,搞卫生。

入栏要警示,避免猪受惊吓。

2.环境:环境条件舒适,猪的遗传和营养优势才能正常发挥。

如适宜的太阳光照,对猪舍的杀菌、消毒、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及预防佝偻病确有好处;勤换圈对肉猪和空怀母猪很有益,但不宜入住新猪(空怀时除外)。

3.密度:饲养密度是影响养殖效益的原因之一。

高密度饲养是节省了些圈舍,但圈舍中空气质量下降,猪只生长缓慢,打架现象增多,发病率升高等。

生产中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境界,但适宜的饲养密度还是要坚持的。

冬天应比夏天饲养密度高些。

4.通风:因为育肥阶段的主要是呼吸道疾病,而其发生与空气的质量有密切关系,空气质量与尘埃、氨气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浓度有关,尘埃可携带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如不及时通风,污浊的空气被猪只吸入容易在肺脏沉积,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5.漏孔地板:漏孔便于粪尿的清除,但对饲料的浪费、运动的舒适等不见功劳。

饲料中的蛋白质不可能被猪完全消化,通过消化道排除的粪便易生成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活跃在地面上40-70cm的空间。

氨水腐蚀性很强,极易破坏粘膜、呼吸道,所以漏孔地板离地面高度不能低于40cm。

切不可完全漏孔,以三分之一漏孔较合理。

6.温度:温度过高与过低都不利于猪的生长及饲料的利用。

如夏季靠近门口猪圈的猪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都比其他圈的高;冬季则相反。

在炎热的夏季,降温是关键的管理措施。

降温的方法很多,有条件的猪场可采用水帘降温,没有条件的猪场可考虑房顶喷水,室外加遮阳网,也有的猪场采用喷雾、冲淋等方法,目的都是提高猪的舒适程度,提高采食量。

7.营养:适口性好、营养平衡、价格便宜又利于猪的生长的饲料就是好饲料。

生长育肥猪的饲料成本占猪场总饲料成本的近70%,因此,在育肥阶段节省饲料是最切实可行的,但是育肥阶段猪的生长速度快,身体和各内脏器官的发育不协调,所以其营养需求较高。

赖氨酸为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对猪的日增重、饲料利用率及酮体瘦肉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当赖氨酸占粗蛋白6%-8%时,其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最高;日粮中不可缺少粗粮,“过精”易导致猪的消化功能障碍、便秘、脂肪沉积块等。

粗粮使用得当,能调节营养平衡,减低饲料成本,刺激胃肠蠕动,控制脂肪沉积,促进健康,此期营养要求:蛋白质13%-15%,能量12.97-13.97MJ/Kg,钙0.50%-0.55%,磷0.41%-0.46%,赖氨酸0.56%-0.64%,蛋氨酸、胱氨酸0.37%-0.42%。

如果这时营养不够充分,容易出现免疫力低下的问题。

尤其是种猪在转群或长途运输过程中均可降低猪的采食粮量,而此时猪对营养物质特别是维生素等要求较高,如这时不增加育肥猪的营养就会造成相对的营养缺乏。

育肥阶段的采食量最大,其饲料转化率将直接影响整个猪场的饲料消耗和经济效益,并不是饲料越便宜越省钱,关键是要确保饲料的质量,特别要注意霉菌毒素的污染。

如果因饲料原因而造成猪只患病或生长受阻,从而影响种猪场的经济效益,就太得不偿失了。

8.料型: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应使用不同的料型,仔猪宜用水料与颗粒料,育肥猪和种母猪宜用湿料,种公猪最好用颗粒料。

湿料可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预防呼吸道疾病,但增加了工作量。

湿料不同与水料,水料中的水所占比例大,如加入沸石粉因比重大下沉,利用率低,浪费大又污染环境。

使用水料要现配现用,千万不可长时间放置。

颗粒料不宜过大,颗粒直径0.6-0.8mm为宜,过粗引起消化不良,长期使用过细的颗粒料可能引起胃溃疡。

9.掌控适当的采食量:增强食欲、掌控适当采食量是提高生猪生产的重要措施。

自由采食,固然省力,而且可减少饲料浪费,但对饲养水平不高的猪场来说并不是最佳选择,其主要原因是不能及时发现猪生病。

另外,夜间喂料很重要。

饲料质量不好,或料槽设计不合理,猪只容易将饲料拱出来,造成浪费。

所以,猪场设施的不合理也容易使猪只不能合理采食,并最终影响经济效益。

10.饮水:保证育肥猪饮水充足,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可降低猪的应激反应。

当饮水器高度不合适,堵塞,水管压力小,水流速度缓慢,都会影响的猪只的饮水量,在猪只的饲养过程中,缺水比缺料应激反应更严重。

11.保健:所谓的保健不是指在日粮中添加药物后大剂量的抗生素,而是通过科学饲养、管理与合理的防疫,达到增强猪只免疫的功能、促进生长和确保猪肉绿色健康的目的。

中草药副作用少,标本兼治,因此中西兽医结合的保健方法备受欢迎。

12.加强对场区的管理:杜绝场外任何人、动物随意进入场区,同时加强场区的灭鼠、灭蚊蝇工作。

五、合理的用药方法育肥阶段的用药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添加违禁药物,还要遵守药物的停药期。

长期用药、盲目用药既不安全也不经济。

我们要在遵循用药规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挥药物的药效。

猪只从保育舍转群到育肥舍后,可在饲料中连续添加一周的药物,如每吨饲料中添加80%支原净125克、15%金霉素2千克或10%强力霉素1.5千克,可有效控制转群后感染引起的败血症或育肥猪的呼吸道疾病。

此药物组合还可预防甚至治疗猪痢疾和结肠炎。

无论是呼吸道疾病还是大肠炎,都会引起育肥猪生长缓慢和饲料转化率降低,造成育肥猪生长不均,出栏时间不一,难以做到全进全出,最终影响经济效益。

对于育肥阶段的种猪,引种客户经过长途运输到场后应先让种猪饮水,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连续3天,一提高其抵抗力;每吨饲料中添加80%支原净125克、10%氟苯尼考600克—800克,连用7天—10天,可降低呼吸道疾病和大肠炎的发病率。

对于打算出售的商品猪,出售前15-20天停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药物,保证猪肉的品质。

六、定期防疫对国家规定的必须免疫的疾病,要定期进行免疫;对不属于国家强制免疫的疫病,要根据各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各场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每个养殖场都有自己的免疫程序,绝不可以照搬、照抄。

免疫程序的制定应符合本场及当地的实际情况,一旦制定必须执行,不要轻易修改。

疫苗的好坏,免疫程序的合理与否,其结果显而易见。

如某些养殖场为贪图便宜,使用假冒伪劣疫苗结果损失惨重;由于误导、认识不足,一个养殖场打多种毒株同一种疫苗更不少见;还有的随意组合疫苗胡乱注射,如猪瘟与伪狂犬病或蓝耳病疫苗同时或者连续注射,更可怕的是把它们混合注射。

是否接种某种疫苗,必须根据本场猪只抗体、健康指数监测的结果决定。

七、消毒净场生猪出栏后要用三种以上的消毒药对圈舍进行全面消毒,并清洗晾干后才能进猪进行下一轮育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