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用线条、色彩画感觉
五年级美术下册《用线条色彩画感觉》教案、教学设计

1.重点:线条、色彩的运用技巧及其情感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内心感受巧妙地融入线条、色彩之中,使作品具有表现力和美感。
2.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难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每位学生的创作潜能,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线条、色彩丰富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线条、色彩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尝试不同的线条、色彩组合,提高作品的美感。
4.交流评价,共同提高: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开展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5.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推荐相关美术作品、艺术家故事等内容,引导学生课后自主了解,提升美术素养。
6.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学生互相评价,从线条、色彩、情感表达等方面提出建议。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线条、色彩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后作业: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表现自己情感的画作。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运用线条和色彩创作一幅画作,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要求构图合理,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和谐,能够充分展现情感内涵。
2.各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作思路。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鼓励。
(四)课堂练习
1.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运用线条、色彩进行创作,表达所选情感。
2.教师提供必要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教师鼓励他们大胆表现,发挥创意。
(五)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三年级美术上册《画感觉》教案、教学设计

6.课后拓展,延伸学习: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富有创意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绘画水平。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3.兴趣与动机:学生对美术课程普遍具有较高的兴趣,但个体差异较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学习方法:三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引导。通过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作品要求:
(1)构图合理,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和谐;
(2)能够明确表达自己的感觉,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3)作品尺寸不限,可以使用水彩、蜡笔、铅笔等多种绘画材料。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感觉与绘画”的短文,分享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短文要求:
(1)内容真实,语言流畅,具有真情实感;
(2)字数在300-500字之间,可以使用生动的实例来阐述观点;
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感觉的分类及绘画表现方法。
(2)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优点,指出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创作一幅以“我的感觉”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绘画技巧,表达自己的感觉。
(三)学生小组讨论
用线条、色彩画感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用线条、色彩画感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线条、色彩在表达感觉方面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色彩在表达感觉方面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美术创作中感受到乐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1. 线条:线条是美术创作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疏密等变化,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感觉。
例如,粗线条可以表现出强烈的情感,细线条可以表现出柔和的情感。
2. 色彩:色彩是美术创作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通过色彩的冷暖、明暗、纯度等变化,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感觉。
例如,暖色调可以表现出温暖、热烈的感觉,冷色调可以表现出冷静、安详的感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色彩在表达感觉方面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线条、色彩在表达感觉方面的变化,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黑板、粉笔、彩色粉笔、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彩色铅笔、彩色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运用线条、色彩表现感觉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线条、色彩在表达感觉方面的变化,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线条、色彩在表达感觉方面的基本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色彩的运用技巧。
3. 示范: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色彩的运用技巧,指导他们如何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4.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践,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 画感觉 苏少版

(电脑演示一组幸福生活的图片)
六、创作与表现
师: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本奇特的书,你们瞧,是一本"百味书",这本书可神气了,它能过散发出多种味道呢!你们想做一个吗?(想)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让每位同学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共同完成一本"百味书"!
复备部分
教学过程:
一、师展示出各种水果图片
说说各种水果的滋味
二、讲解甜味
师:还有什么食物也是甜的?你能说一说它们的颜色吗?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甜甜的食物让我们想到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很能引起人们的食欲。你们瞧(课件展示甜味的颜色)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对酸味色彩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呢?(电脑显示酸味的色彩)
第5课 画感觉
主备人:
复备人: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页。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各种感官,了解自己的感知能力。
2、学会用色彩、线条和形状,画何把自己的感知觉用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
教学准备:PPT
集体备课部分
生:作业(每位同学可以画多幅、多种味道的作品)
七、展示与评价
教后反思:
三、闻一闻
师:原来食物当中有这么多的味道,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加留意,还能发现更多的呢!
四、找一找
师:(教师出示一朵花,让学生闻一闻)除了生活当中有很多的闻到之外,自然界中也有很多的味道呢!让我们一起到自然界中去找一找!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画感觉|苏少版(8)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 画感觉 | 苏少版 (8)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达不同的感觉(如冷、热、快乐、悲伤等)。
2. 学生能够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基本美术元素来表现自己的感觉。
3. 学生能够创作一幅表达个人感觉的画作。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活动,培养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2. 学生通过合作和分享,提高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
2. 学生能够通过表达个人感觉,增强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感觉的认识:介绍不同的感觉(如冷、热、快乐、悲伤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理解每种感觉的特点。
2. 美术元素与感觉表达:介绍如何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基本美术元素来表现不同的感觉。
3. 创作活动:学生根据个人感受,运用所学的美术元素,创作一幅表达个人感觉的画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并表达不同的感觉。
2. 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基本美术元素来表现感觉。
难点1. 将抽象的感觉转化为具体的美术表现。
2. 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表达感觉的画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材、PPT课件。
2. 学具:画纸、彩色铅笔、水彩笔、画笔、颜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不同的感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感觉的兴趣。
2. 新授:介绍感觉的基本概念和美术元素与感觉表达的关系。
3. 示范:教师进行现场示范,展示如何运用美术元素来表现感觉。
4. 创作:学生根据个人感受,运用所学的美术元素,进行创作活动。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1. 画感觉2. 重点内容:感觉的认识、美术元素与感觉表达、创作活动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创作一幅表达个人感觉的画作。
2. 家庭作业:与家长分享自己的作品,解释创作思路和所表达的感觉。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苏少版美术二下《画感觉》(教学设计)

苏少版美术二下《画感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画感觉》是苏少版美术二下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和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物体的质感和空间感,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等手段,将感觉转化为视觉形象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感觉的分类、感觉的表现方法以及感觉与绘画的关系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绘画技巧,对线条、色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感觉的分类和表现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但部分学生对绘画自信心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感觉的分类,学会通过观察和感受,将感觉转化为视觉形象。
2.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等手段,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培养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感觉的分类和表现方法。
2.将感觉转化为视觉形象的能力。
3.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等手段,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和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方法,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3.互动教学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共同提高。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绘画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3.感觉分类的图片素材。
4.投影仪、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素材,展示不同的感觉(如触觉、视觉等),引导学生了解感觉的分类。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有哪些美好的感觉?”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2.呈现(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将感觉转化为视觉形象,如以触觉为例,展示如何通过线条、色彩表现柔软、粗糙等触感。
在示范过程中,讲解绘画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小学美术《画感觉》教案

-感觉的视觉转化: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感觉转化为具象的视觉图像。例如,当学生感受到快乐时,如何选择合适的颜色和形状来表达这种情绪。
-绘画技巧的灵活运用:学生在掌握基本技巧后,难点在于如何根据画面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技巧,如何时使用粗线条,何时使用细线条,以及如何搭配颜色。
-情感表达的深度:学生可能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感到困难,如何通过绘画传达内心的细腻感受,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3.情感表达:指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情感,培养情感传递和沟通能力。
4.美术表现:提高学生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的基本技能,增强美术表现力。
5.团队协作: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欣赏、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增进团队精神。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为了激发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材料,以及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表现同一物体,从而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角的作品。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画感觉》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感觉很难用语言描述的情况?”比如,看到美丽的夕阳,感到非常温暖和宁静。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用画笔表达感觉的奥秘。
-在绘画技巧的运用上,教师可以提供多个实例,说明在不同场景下如何运用不同的技巧,如描绘快速移动的物体时使用动态的曲线和快速有力的笔触。
-对于情感表达的深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帮助学生找到情感的共鸣点,并指导他们将这些情感通过绘画表达出来。
-在观察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可以组织观察活动,如观察校园中的植物、动物等,让学生描述它们的特点,并尝试在绘画中表现出来。
岭南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

五年级美术下册知识点1、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1.中国美术作品通过服装造型、面部表情、身体动态的特征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2.《流民图》作者蒋兆和,作于1943年,场面浩大,人物众多,真实地再现了日本侵华期间人民遭受空前灾难的悲剧场面,被称为“中国现在绘画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历史画卷”。
作者通过中国画独特的长卷形式和中国画独特的技法(简练概括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3.《说唱佣》通过雕塑的形式,运用造型的特征来变现人物风趣幽默的情感。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作品表现了一位民间的说唱艺人,他一手抱鼓一手举槌,边敲边唱,唱到动人之处,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作者抓住了最动人的瞬间,将一位乐观向上、诙谐幽默的鼓书艺人变现的十分传神。
2、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1.外国美术作品主要通过人物造型、动态、表情,运用油画色彩的形式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2.《萨布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作者列宾(俄罗斯)。
3.列宾是俄罗斯是现实主义巡回展览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一生执着于对社会现实与历史事件的描绘。
4. 《加莱义民》罗丹雕塑群5.罗丹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
3、浩气长存1、中山陵的建筑特色有中轴线的对称、庄严肃穆、与环境融合。
2、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是为纪念11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
正门牌坊以花岗石镌刻孙中山先生题写的“浩气长存”。
中心建筑纪功坊由72块青石垒成,坊上屹立着自由女神像,表达了要为建立自由平等国家而奋斗的革命理想。
3、武昌起义(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1952傅天仇1911年(农历辛亥年) 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标志着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全面爆发。
浮雕生动地表现了这一场震惊中外的革命,所雕人物形体饱满,前呼后应,气势磅礴。
4、广州中山纪念堂建成于1931年,气势雄伟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大厅内没有一根柱子,是中国近代建筑跨度最大的会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美术出版社2014版 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写实与抽象的世界
——(抽象的世界)
9 用线条、色彩画感觉
(第一课时)
授课人:中山市古镇镇曹一小学岑春悦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有很多 感受我们需要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 来。懂得运用有效的表达方式和恰 到好处的表现方法非常重要。
从古到今,画家们的绘画作品往往离 不开线条与色彩,他们正是通过线条与 色彩的美妙组合来表现自己眼中的世界 和心中的感受。
一舟逆乱堆中过 (中国画·局部)
1941 张大千
(与真实 的水波纹 对比。)
树枝、树叶与花 朵分别用线条和 点来表达,半抽 象的画面表达出 春天生机勃勃的 景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流畅而简练 的线条,传 神地表现出 舞者的动感。
线 条 简 洁 、 轻 盈 灵 动
。
简 洁 轻 快 、 飘 洒 自 如 。
元曲《冯玉兰夜月泣江舟》 插图中的水波纹(局部 明代)
对比一下这 两幅图画中 画芦苇的线 条感觉:
作业: 你想用线条表现怎样的感觉? 请你画一画,并自定题目。
小结: 线条是绘画的语言, 它具有“生命”和“情感”, 任何线条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 恰到好处地运用好线条,会提升作品的 艺术效果。
粗 旷 有 力 的 线 条 既 豪 放 又 柔 韧
破 笔 法 的 线 条 变 化 丰 富 、 虚 灵 飘 逸 , 独 有 韵 味 。
流 1964 黎蕾(英国)
熊熊烈火 1964黎蕾(英国)
◆线富有方向感,有一种动态的惯性,其延续及波 动的活力特强。 ◆线富于变化,对动、静的表现力最强,是曲、直、 粗、细、长、短的最佳概念,是时间、空间的最 佳依据。 ◆横线有平稳感,使人联想起地平线与水平线。 ◆竖线有肃穆感,产生树林的联想。 ◆斜线有不稳定感,产生动向的联想。 ◆平行线有条理感,折线有抑扬顿挫感,曲线有弹 性感,交叉线易产生繁杂或紧张感,任何线条都 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
——线条是绘画的语言,它具有“生命” 和“情感”。
秋水回波(中国画) 宋代 马远
长江万顷(中国画)宋代 马远
用各种轻重不同的笔法,把平远、迂回、盘旋、汹涌、激撞、跳跃,以及微风吹 起的微波,月光反映的滟荡等水的动态,画得十分动人。
层波叠浪(中国画)宋代 马远 表现了不同条件下江河湖海的运动状态,奇幻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