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 加减法的巧算
加减法巧算教案

加减法巧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巧算技巧。
3.能够运用巧算技巧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二、教学内容:1.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加法巧算技巧的讲解和实践训练。
3.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4.减法巧算技巧的讲解和实践训练。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入,复习学生已学过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讲解加法的巧算技巧(10分钟)(1)交换律:先加大的数,再加小的数,结果不变。
(2)合并同类项:按位相加得到结果。
(3)进位法:从个位开始相加,超过10要进位。
3.加法巧算技巧的实践训练(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题目,让学生利用巧算技巧快速计算,并互相交流、讨论答案。
4.讲解减法的巧算技巧(10分钟)(1)减法的巧算技巧是加法的运用。
(2)补数法: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加上一个补数,使问题变为容易计算的形式。
(3)扩大减数法:通过相等变换,扩大减数和被减数,使问题变为容易计算的形式。
5.减法巧算技巧的实践训练(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减法题目,让学生利用巧算技巧快速计算,并互相交流、讨论答案。
6.运用巧算技巧解决综合问题(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综合的加减法问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巧算技巧快速解决,并展示解题过程。
7.总结复习(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加减法巧算技巧进行总结复习,并强调巧算技巧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四、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巧算技巧实践训练和解决综合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延伸:学生可通过练习册、教辅材料等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巧算技巧的运用能力。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讲解加减法的巧算技巧并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快速计算方法。
通过解决综合问题,锻炼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第一讲 加减速算与巧算(讲义)

第一讲加减速算与巧算(讲义)教学目标:1. 了解加减速算的概念和运用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2. 学习巧算方法,提高计算技巧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加减速算和巧算的运用。
2. 巧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1. 巧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2. 快速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课程内容铺垫。
第二步:讲解(20分钟)1. 加减速算的概念和运用方法加减速算是指在数字运算时,通过调整数字的位置,使计算更为简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的方法。
比如:14+6可以转化为10+10,再加上4和6,答案为20,这样计算速度更快且更准确。
2. 巧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巧算是指通过一些特殊的运算方法,来快速计算并得到正确答案的方式。
如:乘法口诀表、减法借位、加减连加等等。
第三步:实践(25分钟)1. 练习加减速算:a. 计算:16+8-7+5-4+3+2-1步骤:16+8=24,24-7=17,17+5=22,22-4=18,18+3=21,21+2=23,23-1=22答案:22b. 计算:23-9+7+5-2-4+6+1步骤:23-9=14,14+7=21,21+5=26,26-2=24,24-4=20,20+6=26,26+1=27答案:272. 练习巧算:a. 计算:72×5巧算方法:将72拆分为70和2,然后将2×5=10,70×5=350,350+10=360答案:360b. 计算:789-83巧算方法:先数右边的位数:9-3=6,再数左边的位数:8-8=0,7-3=4答案:706第四步:总结(10分钟)1. 总结加减速算的优点和运用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加减速算的概念和应用。
2. 总结巧算方法的种类和应用范围,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技能和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实践,学生对加减速算和巧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的计算技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第1讲加减法的巧算(一)

第1讲加减法的巧算(一)引言概述:加减法是数学中最基础的运算之一,熟练掌握加减法巧算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第一讲中加法和减法的巧算方法。
正文内容:1. 加法的巧算方法a. 进位相加法:两个数字相加时,若个位数之和大于10,则向前进一位。
b. 十位补法:将两个数的个位数相加后的和与10的差,与两个数的十位数之和相加。
c. 左移法:根据计算的逻辑,将加数的数位逐位左移相加,然后将和右移一位。
d. 数位拆分法:将两个加数的数位逐个拆分后相加,再将和相加。
e. 拆合相加法:将两个加数拆分后相加,再将和相加。
2. 减法的巧算方法a. 退位相减法:当两个数相减时,若被减数的个位小于减数的个位,则向前退一位。
b. 借位相减法:将被减数中的数位与减数中的数位逐个相减,若被减数的数位小于减数的数位,则向前借一位。
c. 配对减法:将被减数和减数中的各位数进行配对,通过补齐与减运算,再将配对后的结果相加。
d. 数轴法:将被减数和减数绘制在数轴上,通过读取线段的长度确定差的大小。
e. 数位拆分法:将被减数和减数的各位数拆分后相减,再将差相减。
3. 注意事项和小技巧a. 对齐运算: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需要将数位对齐,以便进行运算。
b. 统一单位:在进行运算时,需要统一数值的单位和精度,以免运算结果偏差。
c. 考虑进位和退位: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进位和退位的情况,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d. 学会估算:在实际运算中,学会通过估算减小计算量和提高计算速度。
e. 反复练习: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加减法的巧算方法。
4. 实例演练a. 通过具体实例,演示加法和减法巧算方法的应用。
b. 演练不同难度级别的加减法运算,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巧算方法。
5.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巧算方法,包括进位相加法、十位补法、左移法、数位拆分法、拆合相加法、退位相减法、借位相减法、配对减法、数轴法和数位拆分法。
小学教案:加减法的运算技巧

小学教案:加减法的运算技巧一、小学教案:加减法的运算技巧引言:加减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基础和重要的内容之一。
学好加减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为其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教案旨在教授小学生加减法的运算技巧,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重点:加法运算技巧1.1. 巧用进位法加法运算中,经常遇到两位数相加时,个位数相加超过十位数的情况。
这时,我们可以巧妙地使用进位法,将个位数的进位加到十位数上,再进行个位数的运算。
例如,计算58+17,我们可以先计算个位数8+7=15,然后将进位的1加到十位数上,即5+1=6,最终结果为75。
1.2. 利用补数法在加法运算中,如果遇到两位数相加时,其中一个数变化较小,我们可以利用补数法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87+6,我们可以通过将6补成10-4,然后将10减去4,再加上87的个位数7,即可得到结果94。
1.3. 利用顺序灵活计算对于较长的加法运算,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适当的顺序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345+237,学生可以先计算百位数3+2=5,然后再计算十位数4+3=7,最后计算个位数5+7=12。
这种灵活的顺序计算可以减少计算错误的可能性,提高计算效率。
二、重点:减法运算技巧2.1. 利用借位法在减法运算中,经常遇到个位数需要借位的情况。
这时,我们可以巧妙地使用借位法,将十位数的数值借给个位数,使得个位数减法变得简单。
例如,计算93-47,我们可以将个位数的3借位给个位数的7,变成13-7=6,最终结果为46。
2.2. 利用补数法在减法运算中,如果遇到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我们可以利用补数法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95-17,我们可以通过将17补成10+7,然后将95减去10和7,即可得到结果88。
2.3. 利用逆运算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减法的逆运算——加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计算100-75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75+?=100中的?,即25,得到结果25。
加减法的巧算教案

教学过程第 1 讲加减法的巧算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准确,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巧算方法。
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凑整”,就是将算式中的数分成若干组,使每组的运算结果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将各组的结果求和。
这种“化零为整”的思想是加减法巧算的基础。
先讲加法的巧算。
加法具有以下两个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即a+b=b+a,其中a,b 各表示任意一数。
例如,5+6=6+5。
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
例如,a+b+c+d=d+b+a+c=…其中a,b,c,d 各表示任意一数。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即a+b+c=(a+b)+c=a+(b+c),其中a,b,c 各表示任意一数。
例如,4+9+7=(4+9)+7=4+(9+7)。
它数相加。
把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综合起来应用,就得到加法的一些巧算方法。
1.凑整法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加数加起来,然后再与其它的数相加。
例 1 计算:(1)23+54+18+47+82;(2)(1350+49+68)+(51+32+1650)。
解:(1)23+54+18+47+82=(23+47)+(18+82)+54=70+100+54=224;(2)(1350+49+68)+(51+32+1650)=1350+49+68+51+32+1650=(1350+1650)+(49+51)+(68+32)=3000+100+100=3200。
试一试1:速算。
(1)497+28 (2)750+1002(3)574-397 (4)472―203(5)402+307―297―992.借数凑整法有些题目直观上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凑整。
例如,这样就可以先用976 加上24,“凑”成1000,然后再加61。
加减法地巧算教案设计

加减法地巧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掌握两位数和两位数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发展学生的心算能力和计算速度,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两位数和两位数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加减法的口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教学课件、教学板书等。
2.学生准备:笔、纸。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导入的方式,例如让学生想象一下去商店购物时需要加减法来计算购买的商品的总价。
2.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步骤二:授课(30分钟)1.教师通过多个具体的例子,向学生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可以使用教具或教学课件来显示计算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2.例子包括两位数和两位数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数字和不同的情境来让学生理解。
3.教师需指导学生如何列竖式解决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心算。
4.强调加法和减法与数学运算的应用,引导学生注意运算符的运用。
步骤三:操练(30分钟)1.通过一些口算练习题和计算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教师可以组织小组竞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通过心算的方式尽量快速地完成计算。
步骤四:巩固(20分钟)1.教师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步骤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1.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2.教师提供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的地方。
六、作业布置:1.作业可以包括口算题和计算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布置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作为拓展,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设计,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的计算,更加深入地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巧算(教案)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巧算(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索基本的数学巧算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主要内容包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以及基本的减法巧算技巧。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巧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巧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用于展示巧算的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用于记录和练习。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加法题,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然后引出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概念。
2. 新知识学习(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定义,并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让学生跟随解题。
3. 实践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在计算中的应用。
5.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1. 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定义。
2. 加法巧算的例题和练习题。
作业设计1. 基本的加法巧算练习题。
2. 一道综合性的实际问题,需要运用加法巧算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的计算中。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练习。
重点细节关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对于本节课而言,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学生对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理解和应用上。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一部分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加法结合律的理解与应用加法结合律是指,在加法运算中,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加,先把其中任意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教案1加减法的巧算

教案1加减法的巧算目标:通过巧算方法,使学生能够灵活、快速地进行加减法计算。
知识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加法和减法的巧算方法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并与他们分享使用巧算方法进行计算的好处。
步骤二:加法的巧算方法1.使用巧算法计算两位数相加的例子。
例如,计算56+47的结果。
-方法一:利用数的扩展性,将47拆成40和7,然后与56相加。
-方法二:利用数的分解性,将56拆成50和6,然后与47相加。
-比较两种方法的速度和方便性。
2.引导学生总结两种巧算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3.给学生一些加法计算的题目,让他们练习巧算方法。
步骤三:减法的巧算方法1.使用巧算法计算两位数相减的例子。
例如,计算78-53的结果。
-方法一:利用数的扩展性,将53拆成50和3,然后从78中减去这两个部分。
-方法二:利用数的分解性,将78拆成70和8,然后从70中减去53,再与8相减。
-比较两种方法的速度和方便性。
2.引导学生总结两种巧算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3.给学生一些减法计算的题目,让他们练习巧算方法。
步骤四:综合练习1.给学生一些综合的加减法计算题目,让他们运用巧算方法计算。
2.引导学生注意时间的控制,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题目。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加减法巧算方法,并总结适用的场景和注意事项。
2.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巧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扩展活动:1.给学生一些更复杂的加减法计算题目,让他们挑战自己的巧算能力。
2.鼓励学生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巧算方法,促进交流和学习。
评估与反馈: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给予及时反馈。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巧算方法计算一些加减法题目,并在下节课检查、讨论解法。
教学资源:-加法和减法练习题-黑板/白板、粉笔/马克笔备注: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程度,教案中的步骤和内容可以适当调整和扩展。
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源和互动式教学工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 加减法的巧算
课题名称:加减法的巧算
教学目标:能掌握常用加减法巧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加减法计算中常用的运算定律以及性质
教学难点:减法的运算性质
动脑筋: 3个人同行,都分别带着一只狼,当人数多于或者等于狼数时,人才会安全。
它们要度过一条河,只有一只船,只有人会开船,一只船最多可以载2个。
那么它们应该怎么过,人才安全?
【知识新天地】在加减法计算中常用的运算定律和性质有:
1.加法的运算定律:
2.减法的运算性质: 【例题精讲】
例1:加减凑整看尾巴;加凑十、减找同;
巧算 (1)34+53+66 (2)567+231-267
过手练习:(1)188+102+12 (2)128+186+72-86
例2:巧算(1)675+389 (2)9897+206
过手练习:(1)675+389 (2)478+569
加法的交换律:a b b a +=+
加法的结合律:)()(c b a c b a ++=++
c b a c b a --=+-)(
c b a c b a +-=--)(
例3:不是整,变成整
巧算(1)19+199+1999+199999 (2) 801+802+805+798+807+808+795
过手练习:巧算(1)9+98+996+9997
(2)1999+2998+396+497
例4:计算(1)54+47+51+52+48+50+49+53+51+48
(2)40+41+42+43+44+45+46
过手练习:34+27+29+30+33+31
例5
(1)582+(436-482)
(2) 264+451-216+136-184+149
括号前是+,括号内不变号
括号前是-,括号内要变号
(3)348+(252-166)(4) 736+678+2386-(336+278)-186 过手练习:(1)248+(152-127)(2)324-(124-97)(3)2068-454-546 (4)2468-149+532-251
例6:计算1+2-3-4+5+6-7-8+9+…+94-95-96+97+98-99-100+101
过手练习:计算200-199+198-197+196-195+…+4-3+2-1
巩固练习
为了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家庭作业,请家长签字:_____________
(1)47+25+153+175 (2)276+348+224+152+198
(3)598+276 (4)5356-(1356+489)
(5)21+22+23+24+25 (6)998+1002+994+1008
(7)2989-271-529 (8)4723-(723-238)
(9)2004+2003-2002-2001+2000+1999-1998-1997+…+8+7-6-5+4+3-2-1(2005年《小学生数学报》数学竞赛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