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教案―韩信点兵

合集下载

趣味数学教案韩信点兵

趣味数学教案韩信点兵

趣味数学教案-韩信点兵教学目标:1. 了解“韩信点兵”的背景故事和数学原理。

2. 学习并掌握用中国剩余定理解决同余方程组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韩信点兵的背景故事和数学原理。

2. 中国剩余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中国剩余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或故事素材3.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讲述韩信点兵的背景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你们认为韩信为什么能够通过点兵的方法识别出欺诈的士兵?二、探究(10分钟)1. 介绍中国剩余定理的定义和原理。

2. 通过PPT展示详细的解题步骤和例子。

3. 引导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同余方程组。

三、练习(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讲解思路。

四、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2.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韩信点兵的方法还可以应用到其他哪些领域?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成果。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韩信点兵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中国剩余定理,通过练习和讨论,让学生掌握同余方程组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应用(10分钟)1. 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中国剩余定理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同余方程组的形式。

七、练习(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讲解思路。

八、探索(10分钟)1. 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韩信点兵的方法应用到其他领域。

九、总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趣味数学教案韩信点兵

趣味数学教案韩信点兵

趣味数学教案-韩信点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韩信点兵”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1. “韩信点兵”的背景故事介绍。

2. “韩信点兵”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韩信点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韩信点兵”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韩信点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韩信点兵”的背景故事、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韩信点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韩信点兵”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韩信点兵”的背景故事、方法步骤、实际应用案例等。

2.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韩信点兵”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拓展。

3. 分组标志:用于学生分组实践操作。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讲述“韩信点兵”的背景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韩信点兵”吗?你们认为“韩信点兵”是一种什么方法?二、基本方法讲解(10分钟)1. 讲解“韩信点兵”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韩信点兵”的原理。

三、实际应用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韩信点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2. 让学生思考:如何将“韩信点兵”应用于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韩信点兵”的操作实践。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韩信点兵”的方法和技巧。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韩信点兵”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趣味数学教案韩信点兵

趣味数学教案韩信点兵

趣味数学教案-韩信点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韩信点兵”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韩信点兵的背景故事介绍。

2. 韩信点兵的方法和步骤讲解。

3. 韩信点兵的实际应用举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韩信点兵的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韩信点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韩信点兵的背景故事、方法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韩信点兵的实际应用举例。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教学准备:1. 课件:韩信点兵的背景故事、方法和步骤的讲解。

2. 案例材料:韩信点兵的实际应用举例。

3. 练习题:巩固韩信点兵的方法和应用。

【教学环节1】1.1 导入:讲解韩信点兵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1.2 讲解韩信点兵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环节2】2.1 分析韩信点兵的实际应用举例。

2.2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环节3】3.1 练习题:巩固韩信点兵的方法和应用。

3.2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环节4】4.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韩信点兵的方法和步骤。

4.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韩信点兵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环节5】5.1 布置作业:练习题和案例分析。

5.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准备下一节课的讲解。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6.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韩信点兵方法和步骤的掌握情况。

6.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作业,评价学生对韩信点兵的应用能力。

6.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教学拓展:7.1 相关故事:讲解与韩信点兵相关的其他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7.2 数学游戏:设计有关韩信点兵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思维能力。

八、教学改进:8.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韩 信点兵筛选法的实现》 说课稿

《韩 信点兵筛选法的实现》 说课稿

《韩信点兵筛选法的实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韩信点兵筛选法的实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韩信点兵筛选法”是数学中一个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经典问题,它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所选用的教材将这一内容安排在数学拓展模块中,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深入理解数学的奥秘。

教材首先通过讲述韩信点兵的故事,引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求解。

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可能在分析和解决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等问题。

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韩信点兵问题的含义和背景。

(2)掌握韩信点兵筛选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能够运用韩信点兵筛选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韩信点兵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算法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2)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韩信点兵筛选法的原理和算法实现。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韩信点兵筛选法解决复杂问题。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韩信点兵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大讲堂-----韩信点兵教学设计2

数学大讲堂-----韩信点兵教学设计2

数学大讲堂-----韩信点兵教学内容:韩信点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用列举法解决“韩信点兵”类似的问题,能理解“韩信点兵”的方法并能运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韩信点兵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迁移、有序思考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列举法教学难点:理解韩信点兵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物吗?(课件出示韩信图像)他叫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是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有一个歇后语的故事叫做“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你们听说过吗?我们先来听听这个故事。

课件出示:相传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

双方大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

而汉军也有伤亡,只是一时还不知伤亡多少。

于是,韩信整顿兵马也返回大本营,准备清点人数。

当行至一山坡时,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骑兵追来。

韩信驰上高坡观看,只见远方尘土飞扬,杀声震天。

汉军本来已经十分疲惫了,这时不由得人心大乱。

韩信仔细地观看敌方,发现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

不一会儿,值日副官报告,共有1035人。

他还不放心,决定自己亲自算一下。

于是命令士兵3人一列,结果多出2名;接着,他又命令士兵5人一列,结果多出3名;再命令士兵7人一列,结果又多出2名。

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值日副官计错了,我军共有1073名勇士,敌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

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相信韩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

一时间旌旗摇动,鼓声喧天,汉军个个奋勇迎敌,楚军顿时乱作一团。

交战不久,楚军大败而逃。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生:韩信真了不起!生:韩信是怎样算出值日副官记错了的?师:韩信到底是怎样计算出士兵人数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个中国数学文化史上非常有名的数学趣题-“韩信点兵”。

【数学S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韩信点兵》示范教案设计

【数学S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韩信点兵》示范教案设计

【数学S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韩信点兵》示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韩信点兵》的故事情节,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掌握“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韩信点兵》故事材料、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教材、练册、作业本、铅笔、橡皮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韩信点兵》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考。

2. 讲授(15分钟)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如何使用除法解决问题。

3. 示例演练(20分钟)选择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演练。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道与故事相关的问题。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5. 巩固练(15分钟)发放练册,让学生继续进行相关的练题目,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检查答案。

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研究数学时要注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维活跃程度和解题能力。

2. 教师批改练册和作业本,检查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是否理解了所学知识。

3. 学生互评,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展示,让学生评价彼此的表现和解题过程。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运用除法的知识。

学生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入更多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趣味数学教案韩信点兵

趣味数学教案韩信点兵

趣味数学教案-韩信点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韩信点兵”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韩信点兵的背景故事介绍。

2. 韩信点兵的方法和步骤讲解。

3. 韩信点兵的应用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韩信点兵的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韩信点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背景故事资料。

2. 准备韩信点兵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韩信点兵的背景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韩信点兵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环节:让学生运用韩信点兵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韩信点兵的解题方法。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展示韩信点兵的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七、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韩信点兵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在课堂外的应用情况。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运用韩信点兵的方法解决竞赛题目。

2. 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共同探讨韩信点兵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进行数学研究,深入挖掘韩信点兵的原理和拓展应用。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十、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题计划安排4课时完成。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韩信点兵方法的掌握。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关注如何将韩信点兵的原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上第11课“韩信点兵”筛选法的实现教案浙教版(2023)信息科技

六上第11课“韩信点兵”筛选法的实现教案浙教版(2023)信息科技
(4)小组讨论:针对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PPT、视频、在线工具等多种教学媒体和资源。
(1) PPT:用于呈现“韩信点兵”筛选法的原理、应用场景和编程实现过程,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课程内容。
-结合实际案例和故事,增加板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引导学生运用编程语言实现“韩信点兵”筛选法,培养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4.信息社会责任: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编程任务,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韩信点兵”筛选法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学生需要掌握“韩信点兵”筛选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场景,例如在军队编制、资源分配等方面的重要性。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韩信点兵”筛选法的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韩信点兵”筛选法的原理和应用场景,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韩信点兵”筛选法的应用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韩信点兵”筛选法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韩信点兵”筛选法的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2)视频:播放与“韩信点兵”相关的案例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筛选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61
韩信点兵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会带余除法的算法,掌握剩余定理。
二、帮助学生开拓逻辑思维,提前掌握用未知数列方程。
三、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剩课前准备:
教学PPT
教学步骤:
一、韩信点兵
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 ”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 “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 ”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
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
三、小题考一考
一个数,被3除余1,被5除余3,被7除余6,被11除余8,这个数是多少?(118
课堂总结
活跃气氛,快乐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