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身边的生物科学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1.1 身边的生物科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1.1 身边的生物科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

苏教版必修三 1.1 身边的生物科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2)学会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一些做法2.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查找资料、汇总信息(2)分析归纳查找的资料,提出个人观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关注环境,关爱身边的生物,关爱生命(2)自觉保护环境,爱护生物二、教学重点(1)概述合理地保护动物的一些方法(2)学会查找资料,分析归纳资料。

三、教学难点(1)说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2)分析处理信息,提出个人观点,形成关爱身边生物的情感(3)对学生收集资料的处理、课堂交流讨论活动的组织。

四、教材分析必修3的主要内容是生物个体的稳态及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稳态以及稳态的维持。

本章以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开篇,通过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物种灭绝速度的加快等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关爱生命。

本节是本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围绕身边的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先提出人类面临的问题:生物多样性丧失。

通过“积极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关注身边的生物,学会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关爱生命。

而要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就要学习生物科学知识,学习生物与环境、生物个体的稳态的知识,这又为本章第二节的学习打下伏笔。

本节内容起到了开宗明义,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作用,同时又有承前起后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资料:2001年8月,全球性的“生物保护组织大会”在夏威夷召开,该组织的主席在开幕式上警告说,物种灭绝的速度在过去100年中,比人类尚未出现时增加了大约1000倍,而且各种迹象表明21世纪物种灭绝的速度还会增加10倍。

学习目标:说出物种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举例说出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方法(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情景展示一:科学家经过充分调查证实,在1941~1988年期间下列8种动物已经灭绝。

高中生物 1.1 身边的生物科学学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1.1 身边的生物科学学案 苏教版必修3

苏教版必修三 1.1 身边的生物科学学案【高效导航】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2)学会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一些做法2.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查找资料、汇总信息(2)分析归纳查找的资料,提出个人观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关注环境,关爱身边的生物,关爱生命(2)自觉保护环境,爱护生物重难点:(1)概述合理地保护动物的一些方法(2)学会查找资料,分析归纳资料。

“看”—知识经纬“导”—自主预习(一)人类面临的问题:生物多样性的丧失1. 物种灭绝的内在原因2. 物种灭绝的外在原因:①是物种濒危和灭绝的直接原因之一;②栖息地的是导致生物濒危和灭绝的间接原因之一;③入侵,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

(二)生物科学与社会: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3. 保护动物的方法:、、、。

4. 保护动物的意义:维持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互动探究探究一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阅读教材P1,思考讨论:(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2)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怎样?点拨: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是密切相关的。

2.人类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经典回眸】生物多样性包括()A.动物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B.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C.森林多样性、草原多样性、湿地多样性D.地球圈、大气圈、生物圈【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B正确。

【答案】B【变式训练】生物多样性破坏除自然变化外,其主要原因在于()A.人口的增长B.外来入侵物种C.湿地萎缩D.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过度开发【答案】:D探究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的原因阅读教材P2,归纳总结:1.通过资料,说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内在因素是什么?2.什么是物种特化?物种特化为什么会导致物种的灭绝?3.阅读教材P3,思考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外在原因有哪些?点拨:1.物种特化或基因功能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内在因素。

生物必修三同步自我小测:1.1身边的生物科学 Word版含解析

生物必修三同步自我小测:1.1身边的生物科学 Word版含解析

自我小测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A.物种多样性的减少,使自然界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基因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而易地保护是对就地保护的重要补充C.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交流和买卖2.以大量使用有机杀虫剂为主的害虫防治策略存在的危害不包括()A.毒杀天敌,影响生物多样性B.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引起害虫再度爆发C.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D.全部杀死害虫,对生物圈有影响3.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并由此扩展到广西、贵州等地区,连接成片,成为当地的害草。

紫茎泽兰的入侵使这些地区()A.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B.生态环境更和谐C.物种多样性增加D.遗传多样性增加4.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5.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以下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更多样化B.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D.在亚热带地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以增加林木生长量6.统计资料表明: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重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B.动物病害C.天敌过多D.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7.下表显示了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各种原因及其比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原因哺乳动物鸟类偷猎30% 20%丧失栖息地32% 60%生物入侵17% 12%其他原因20% 8%A.生物入侵可以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丧失C.哺乳动物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D.该地生态系统一定是草原生态系统参考答案1.解析: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含有其自己的基因库,多样性丧失,其含有的基因也丧失,且不能再重新出现。

高中生物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1.1身边的生物科学教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1.1身边的生物科学教案苏教版必修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苏教版第一章的内容,重点掌握癌症和生物科学学习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生物,有了一定生物知识积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2.人类有哪些常见的传染病。3.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特点及一般方法
难点:1.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新挑战;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4.引起学生阅读课本P3表1-1,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什么是传染病?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
(2)传染病有何特点?它与遗传病是否一样?
(3)如何预防传染病呢?
经以上讨论,引起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重点难点探究的内容
知识点二:生物科学与社会: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1.组织全班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问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什么是基因诊断?它具有怎样的特点?
身边的生物科学
课标要求
说出癌细胞的特点。(I)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1.尝试说出导致癌症发生的环境因素;2.了解全世界及我因癌症发病情况。3.尝试说出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及事例。
技能目标: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物科学的实用价值,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什么是基因治疗?其原理什么?
(3)基因治疗的两条途径是怎样的?
2.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的基础上,了解以上的内容。并进行归纳。
3.实物投影展示导学案本知识点的3个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回答问题,以培养他们提取信息的能力。
4.演示收集的与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相关的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
课堂检测内容
(6)基因治疗的两种途径是怎么的?利用的原理是什么?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知识体系梳理]的内容

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1.1身边的生物科学 (1)

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1.1身边的生物科学 (1)

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1.1 身边的生物科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尝试说出人类生存所面临的挑战。

2.列举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

3.举例说出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几种传染病。

4.说出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的一般过程。

二、能力目标1.通过讨论学习,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参与、交流、讨论,关注人类自身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认同生物科学对人类防治疾病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列举影响人类健康的几种常见的疾病,了解基因诊断、基因治疗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原理。

教学方法讨论、引导、启发、谈话相结合。

教学媒体普通教学。

教学过程复备栏新课引入教师创设情景,激发疑问:当今人类社会现在面临哪些问题?学生结合以往知识回答:人类面临着粮食、人口、环境、资源和能源、健康等问题。

(不要求学生回答全面,教师也不作过多的评价)感受与交流:1.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⑴展示材料:(事实1)提供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报告资料;(事实2)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癌症报告》资料。

⑵引导学生讨论:①什么原因使得正常的细胞变成了癌细胞?②事实1中发病率上升较快的有哪些?你认为是什么原因?③为什么农村发病率上升比城市的高的多?④通过事实2归纳的癌症发病率上升原因有哪些?结合事实分析癌症的预防措施。

⑤哪些生活及卫生习惯与癌症的发病率有关?⑥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长期处于什么环境中的人容易得癌症?⑦吸烟与癌症的发病率有关吗?⑶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①引起细胞癌变的因素称为致癌因子,致癌因子大致有物理因子(辐射致癌,如紫外线、电离辐射),化学致癌因子(如砷化物、黄曲霉素等),病毒致癌因子。

②发病率上升较快的是肺癌和肝癌,肺癌的原因是吸烟、环境污染,肝癌的原因是不健康的饮食、压力大、劳累。

③可能是农村环境污染加剧、化工厂、健康知识少、防癌意识淡薄……④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老龄化、吸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缺乏体育锻炼。

1.1身边的生物科学(苏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1.1身边的生物科学(苏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包括免疫功能、内分泌、 遗传、精神因素等
癌症产生的原因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饮食营养失调和不良生 活习惯等
练一练
请将下列诱发癌症的因素分类
1.电离辐射 2.亚硝酸盐 4.紫外线 5.霉菌 7.病毒 8.核辐射 3.尼古丁 6.砷
癌症是否需要预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世 界癌症报告》预示,到2020年全球范围 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将再增长50%,每 年发病率达1500万人。同时,该报告也 提供了确切证据表明,多达三分之一的 癌症是可以预防的!该报告号召各国政 府、卫生官员和普通民众采取紧急行动 ,来预防1/3的癌症、治愈另1/3癌症 ,为其余1/3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
大肠杆菌
丝虫
葡 萄 球 菌
吸血虫
基因诊断的分类
•DNA诊断:分析基因的结构
•RNA诊断:分析基因的功能
基因治疗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义
基因治疗是用正常的基因整合入细胞, 以校正和置换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 。目前从广义上来讲,将某种遗传物质 转移到患者细胞内,使其体内发挥作用 ,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方法,也谓之基 因治疗。
基因治疗的两种途径
受体细胞 转基因技术
重组受体细胞
载体 目的基因
练一练
下列疾病属于传染病的是:
2、3、5、7、8 1.夜盲症 2.炭疽病 3.肠溶血性大肠杆菌病 4.癌症 5.猪流感 6.色盲症 7.肺结核 8.非典型性肺炎 9.骨质疏松
生物热点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 研究 基因组与细 胞的研究 包括分子水平的以实现遗传、 发育和进化的统一为目标的 综合理论研究 脑科学研究 行为科学研究

1.1身边的生物科学教案苏教版必修3

1.1身边的生物科学教案苏教版必修3

1.1身边的生物科学教案苏教版必修3•课标要求1.说出物种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出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方法。

•课标解读1.说出物种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如物种濒危和绝灭的内因、直接原因和重要原因。

2•举例说出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方法,如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等。

•教学地位本节课包括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两部分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科学的认识维持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对学习本册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在高考中,本课时的知识会结合第五章《人与环境》的内容进行命题考查,但考查频度较低。

•教法指导先让学生课下收集有关生物绝灭的实例及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再分组讨论所展示生物绝灭的原因,每个自然保护区所重点保护的动物,通过层层设疑讨论解答的方式,展开本课时的教学。

•新课导入建议可展示几种濒危、绝灭动物的图片进行设问:1 •这几种动物目前的生存状况及种群数量怎样?2•造成它们濒危、绝灭的原因相同吗?3•我们应采取什么方法保护它们?•教学流程设计课前自主探究:①阅读教材P2-3填写“【课前自主导学】知识1及思考交流1”;②阅读教材P3-4完成“【课前自主导学】知识2及思考交流2 ”。

?步骤1:以【新课导入建议】中的方式导出新课。

?步骤2 :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课堂互动探究】探究 1 “问题导思”,并完成例1的尝试解答,师生进行点评。

?步骤3:结合课本P3-4的图片及文字说明讨论完成【课堂互动探究】探究2的“问题导思”,并列表比较科学合理保护动物的方法,自主完成例2的尝试解答。

?步骤5:弓I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本课时重要知识点,并尝试构建本课时的知识网络,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4:采取抢答方式完成【正误判断】、【当堂双基达标】的1、2、3、4、5、6题,并分组互评,强调易错知识点。

物种特化或功能基因的丧失往往是物种绝灭的内在原因,如大熊猫、朱鹮。

高中生物 1.1 身边的生物科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精编版

高中生物 1.1 身边的生物科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精编版

苏教版必修一 1.1 身边的生物科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

(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基因治疗和基因诊断的概念难点:基因诊断的原理及基因治疗的途径三、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初步掌握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类型以及染色体组的概念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创设情景,激发疑问(1)人类社会现在面临哪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2)人类健康面临哪些挑战?结合以往知识回答:(1)人类面临着粮食、人口、环境、资源和能源、健康等问题(2)人类健康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有癌症、心血管疾病、传染病、心理疾病。

观察讨论、探究新知探究一、癌症对人类的威胁1.提供信息资料(1)20世纪70年代癌症死亡人数每年70万,90年代114万,21世纪初150万每年。

(2)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 世纪全球80多亿人,将有1亿人死于癌症,癌症将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2.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癌症对人类的威胁。

请结合以下问题,阅读书本P2的内容。

①什么是癌症?近些年来发病率上升的癌症主要有哪些?其中发病率上升最快的癌症有哪些?②事实2归纳的癌症发病率上升原因有哪些?③什么因素可以导致癌症的发生,请举例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身边的生物科学
撰稿:万垒源审定:卢华香编号:1 2010-09-01
一、学习目标
1.说出物种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

2.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举例说出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方法。

二、学习过程
【知识点1】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生物多样性丧失
(一)现状
科学家经过充分调查证实,在1941—1988年期间下列8种动物已经绝灭
分析:这些物种的绝灭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保护濒危动物?如何保护?
(二)原因:
1.内因:物种特化和基因功能丧失
国宝大熊猫特化为主要以箭竹为食,一旦环境变化引起其栖息地内的箭竹大面积死亡,大熊猫就可能出现生存危机;朱鹮由于长期人工饲养和近亲繁殖,导致朱鹮某些适应于野外生存的基因功能逐渐丧失,这些都可能加快其绝灭的进程。

2.外因:
(1)乱捕滥猎是物种濒危和绝灭的直接原因之一
由于蟒蛇的肉味鲜美,而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便招来捕杀之祸,导致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野生蟒蛇数量急剧减少。

目前,蟒蛇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导致物种濒危和绝灭的重要原因
人类滥伐森林、围湖围海造田、过度放牧等,都可能直接造成野生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例如,我国特有的灵长类滇金丝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数量的减少就和栖息地的破坏有直接关系。

(3)外来物种的入侵如,凤眼莲(图1-2)、大米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图1-3)等外来物种的入侵加剧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4)环境污染
(5)自然灾害例如,长江洪灾和汶川地震导致许多栖息于沿江平原、丘陵和山区的野生动物(包括大熊猫在内)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知识点2】生物科学与社会: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
人类对野生动物的乱捕滥猎,不但破坏了自身生存的环境,而且终将会毁灭自己。

我们应该对千百年来人与动物的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努力做到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动物资源,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一)麻雀事件所引发的思考
任何一种动物(生物)都有它生存的必要性,对生态平衡的维持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合理保护动物的方法
我们不仅要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动物的氛围,也要对动物保护观念淡漠的人晓之以理,对触犯相关法律的人绳之以法,还要依靠生物科学与技术来保护动物。

具体做法有以下4个方面:
1.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
2.采用人工繁殖技术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20世纪70年代末扬子鳄的总数不足500条。

由于人工繁殖扬子鳄技术的突破与改进,目前每年可繁殖幼鳄1000多条。

3.实施再引进工程
4.科学引种
在保护当地物种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引入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物种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由于几次引入外地经济鱼类(如草鱼等),云南省原有的许多当地鱼类几近绝灭。

【例题】阅读下列有关引入外来物种的问题,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回答问题:
(1)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引进的大米草、水葫芦等外来物种数量急剧增长,甚至取代了当地的优势物种,这一现象引起了各界的普遍关注。

请依据生态学原理回答:
①外来物种在侵入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是和。

②外来物种对原有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

(2)在我国温带水域,水葫芦生长旺盛,既可消耗水体中多余的养分,又可作为饲料和绿肥,发挥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然而,把它们引种到亚热带水域后,却因生长过于旺盛而引发了生态灾难。

请简要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地理原因。

(3)大米草原产于英美,是一种生长在海边滩涂的禾本科大米草属草本植物。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英美等国引进大米草,最初大米草确实为我国沿海地区抵御风浪、保滩护堤、促淤造陆等起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大米草根系极其发达,且蔓延迅速,近年来,大米草疯狂扩散,其覆盖面积越来越大,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问题。

为根治大米草危害,不少国家采取了火烧、铲除以及生物防治等办法,都难以奏效。

我国科学家针对大米草泛滥的情况,开发出从大米草中提取新型活性多糖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一旦投产,将形成一个产值百亿元以上的新型产业。

昔日的“食人草”,今日成了“益人草”。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②运用因果关系原理,说明对待物种引进的正确态度。

【当堂检测】
1.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或绝灭的内在原因是()
A. 自然选择
B. 物种特化或基因功能丧失
C. 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 自然灾害
2.澳大利亚曾经引种仙人掌作篱笆,导致仙人掌在该国泛滥。

澳大利亚若想控制仙人掌的种群数量,最合适的方法是()
A. 让种群自我调节
B. 施用除草剂
C. 引入仙人掌的天敌
D. B和C
3.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成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A. 在森林里放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
B. 在森林中引种一些珍奇的野生植物,提高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
C. 定期清理森林中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D. 对森林做简单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
4.请将下列濒危或绝灭动物与导致其濒危或绝灭的原因用直线连起来:
(1)大熊猫①基因功能丧失
(2)朱鹮②物种特化
(3)蟒蛇③自然灾害或食物短缺
(4)托拜厄斯石蛾④乱捕滥猎
(5)鳉鱼⑤环境污染
(6)关岛阔嘴鹟⑥栖息地破坏或丧失
(7)滇金丝猴⑦外来物种入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