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引言概述:市场调研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市场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匡助企业了解消费者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营销计划。

然而,并非所有市场调研都能取得成功,有些调研反而会导致企业的失败。

本文将以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中的市场调研失败为例,分析其失败原因,以及给其他企业的启示。

一、产品定位错误1.1 未准确把握目标消费群体: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时,并没有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准确的定位,导致产品无法吸引到目标消费者。

1.2 忽视市场细分:宝洁公司并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的细分,没有考虑到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差异,导致产品在市场上无法立足。

1.3 定位不清晰: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时,定位不清晰,既不是高端产品,也不是低端产品,导致消费者无法准确定位该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

二、市场竞争分析不足2.1 缺乏对竞争对手的深入了解: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时,并没有对竞争对手进行充分的分析,没有考虑到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2.2 没有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宝洁公司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并没有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导致产品在市场上无法突围。

2.3 忽视市场趋势: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时,没有充分考虑市场的发展趋势,导致产品在市场上逐渐失去竞争力。

三、产品定价策略失误3.1 定价过高: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时,定价过高,导致消费者认为性价比不高,选择其他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3.2 定价过低: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时,定价过低,导致产品被认为质量不高,无法吸引高端消费者。

3.3 价格战失败:宝洁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进行价格战,导致产品利润率下降,最终无法维持产品的生产和推广。

四、营销策稍不当4.1 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时,没有制定有效的宣传推广策略,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知名度。

4.2 忽视消费者反馈:宝洁公司在推出“润妍”产品后,并没有及时关注消费者的反馈意见,导致无法及时调整产品和营销策略。

市场调研案例失败分析

市场调研案例失败分析

市场调研案例失败分析市场调研案例失败分析(一)在市场营销领域,市场调研是企业制定营销战略和推广活动的重要依据。

然而,有时市场调研会出现失败的情况,导致企业无法准确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从而影响决策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对市场调研失败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该案例涉及一家饮料公司在推出新产品之前进行市场调研。

他们的目标是了解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兴趣和购买意愿,以及确定适当的市场定位和宣传策略。

然而,调研结果却事与愿违,无法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首先,该市场调研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样本选择失误。

调研样本应当具有代表性,能够准确反映整个市场的情况。

然而,在这个案例中,调研样本主要是在公司附近的大学生群体,而忽略了其他潜在目标消费群体。

对于一款饮料产品来说,仅仅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和偏好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这款产品的潜在市场包括了各个年龄段和职业的消费者。

其次,调研问题的设置也存在问题。

市场调研的问题应当能够全面了解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喜好、购买意愿等方面的情况。

然而,该案例中的市场调研问题过于简单和直接,只关注了消费者对于产品口味的偏好,而未能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细分。

这种单一的问题设置无法全面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导致调研结果的不准确和片面性。

第三,调研方法和工具的选择也是该市场调研失败的原因之一。

在这个案例中,调研采用了简单的问卷调查方法,通过向受访者发放问卷并让他们选择口味偏好。

然而,问卷调查只是调研方法的一种,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对于一个更为复杂和细分的市场调研,例如一个新产品的推广策略,单一的问卷调查往往无法获取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综上所述,市场调研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样本选择失误、问题设置不当以及调研方法和工具选择不当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一个有效的市场调研应当具备全面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因此,在进行市场调研时,企业应该注重以上三个方面,避免类似的失败情况的发生。

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市场调研是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和推广计划时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企业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竞争对手的动向以及消费者购买行为等信息。

然而,有时市场调研也可能出现失败的情况。

本文将分析一些市场调研失败的案例,并探讨其原因和教训。

案例一:某食品企业的新产品失败某食品企业在推出一款新的健康零食产品之前,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健康、方便的零食产品有着很大的需求,并且愿意为此付出更高的价格。

然而,当企业推出新产品后,销量并不理想,消费者的反馈也普遍不好。

分析原因:1. 调研问题不准确:企业在设计调研问题时,可能没有充分考虑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导致调研结果和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2. 产品定位错误: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健康、方便的零食产品有需求,但企业可能在产品定位上出现了偏差,没有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 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市场上已经存在很多类似的健康零食产品,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没有与竞争对手明显区别开来,未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教训:1. 准确定位调研问题:在进行市场调研时,企业应该确保调研问题准确反映消费者的需求和态度,避免因调研问题不准确而导致错误的结果。

2. 深入了解目标市场:企业在推出新产品之前,应该对目标市场进行深入了解,包括消费者的需求、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市场趋势等,以便更好地定位产品。

3. 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市场上的竞争激烈,企业应该在产品设计和推广上寻找差异化竞争优势,与竞争对手有所区别,更好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案例二:某电子产品公司的市场调研失败某电子产品公司计划推出一款新的智能手表产品,为了了解消费者对于智能手表的需求,进行了市场调研。

调研结果表明,消费。

市场调研案例失败分析..

市场调研案例失败分析..

• 但到6月底“新可乐”的销售量仍不见起色,而公 众的抗议却愈演愈烈。于是,可口可乐公司决定恢 复传统配方的生产,其商标定名为Coca-Cala Clas sic(可口可乐古典)。同时继续保留和生产“新可乐 ”,其商标为New Coke(新可乐)。 • 消息传来,美国上下一片沸腾。华尔街也为可口可 乐公司的决定欢欣鼓舞,“老可乐”的归来使可口 可乐公司股价攀升到12年来的最高点。
润妍是宝洁旗下唯一针对中国市场原创的洗发 水品牌,也是宝洁利用中国本土植物资源的唯一的 系列产品。润妍曾经被宝洁寄予厚望,无数业内、 外人士对它的广告与形象赞不绝口;但2002年润妍 已经全面停产,退出市场。
• “润妍”上市前后两三年里,中国洗发水市场竞 争异常激烈。宝洁公司为了能照顾好到新的增长点, 开始在市场中寻找机会,进行市场调查。 •真正坚定调查员信心的是被访者不经意的话——总 是希望自己“有一头乌黑的秀发,一双水汪汪的大 眼睛”
• 1985年4月23日, “新可乐”取代传统的可口 可乐上市了。 • 可口可乐公司向美国所有新闻媒介发出了邀请, 共有200余位报纸、杂志和电视记者出席了新闻 发布会。消息闪电般地传遍了美国。 • “新可乐”上市初期,市场反应非常好。1.5亿 人在“新可乐”问世的当天品尝了它,历史上没 有任何一种新产品会在面市当天拥有那么多买主 。发给各地瓶装商的可乐原浆数量也达到5年来 的最高点。
• 可口可乐公司技术部门决议开发一种全新口感的 、更惬意的可口可乐。 • 1984年9月,他们终于拿出了样品。这种新饮料 比可口可乐更甜、气泡更少,他的口感柔和且略 带胶粘感,这是因为他采用了比蔗糖更甜的谷物 糖浆。 • 可口可乐公司组织了品尝测试,在不告知品尝者 饮料品牌的情况下,请他们说出哪一种饮料更令 人满意。 • 测试结果令可口可乐公司兴奋不已,顾客对新可 口可乐的满意度超过了百事可乐。

中国企业市场调查失败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市场调查失败案例分析

数据给企业带来的噩梦
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并不是“人”,人只是 一个购买者,错误的市场调查方向,决定了调 查结论局限,甚至荒谬。
2.中国人不喝冰红茶
一间宽大的单边镜访谈室里,桌子上摆满了没 有标签的杯子,有几个被访问者逐一品尝着不 知名的饮料,并且把口感描述出来写在面前的 卡上……这个场景发生在1999年,当时任北华 饮业调研总监的刘强组织了5场这样的双盲口 测试,他想知道,公 司试图推出的新口味 饮料能不能被消费者 认同。
企业市场调查建议
一、“全员皆兵” 二、一手资料库 三、重用“实验法”与“试销法” 四、“探测性调查”验证决策 五、回访
谢谢观赏!
数据给企业带来的噩梦
• 为了能够了解更多的 消费信息,柴先生设 计了精细的问卷,在 上海选择了1000个样 本,并且保证所有的 抽样在超级市场的宠 物组购物人群中产生, 内容涉及:价格、包 装、食量、周期、口 味、配料等6大方面, 覆盖了所能想到的全 部因素。装狗 粮产品上市了,短暂 的旺销持续了一星期, 随后就是全面萧条, 后来产品在一些渠道 甚至遭到了抵制。到 2005年2月初,新产品 被迫从终端撤回,产 品革新宣布失败。
2.中国人不喝冰红茶
2000年、2001年,以旭日升为代表的冰茶在 中国全面旺销,北华饮业再想迎头赶上为时已 晚,一个明星产品就这样穿过详尽的市场调查 与刘强擦肩而过。说起当年的教训,刘强还满 是惋惜:“我们举行口味测试的时候是在冬天, 被访问者从寒冷的室外来到现场,没等取暖就 进入测试,寒冷的状态、匆忙的进程都影响了 访问者对味觉的反应。测试者对口感温和浓烈 的口味表现出了更多的认同,而对清凉淡爽的 冰茶则表示排斥。测试状态与实际消费状态的 偏差让结果走向了反面。”
小组成员: 许伟彬 王锐春 刘泽庆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引言概述:市场调研是企业制定市场策略和推出新产品的重要环节。

然而,即使是大型跨国企业也可能在市场调研中遭遇失败。

本文将以宝洁公司的市场调研失败案例——“润妍”的没落为例,分析其失败原因,并总结教训。

一、产品定位不准确1.1 目标市场选择错误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准确把握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特点。

对于“润妍”这一护肤品系列,宝洁公司选择了年轻女性作为目标市场。

然而,他们未能充分了解这一市场的需求和偏好,导致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期望。

1.2 产品定位不清晰“润妍”在市场调研中未能明确其产品定位。

宝洁公司未能清楚地定义“润妍”的特点和优势,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消费者对于护肤品的需求非常多样化,如果产品定位不明确,很难吸引到目标消费者。

1.3 未考虑竞争对手在市场调研中,宝洁公司未能充分考虑竞争对手的存在和影响。

他们没有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充分的对比和分析,导致“润妍”在市场上无法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市场需求不足2.1 市场规模估计错误在市场调研中,宝洁公司对于目标市场的规模估计错误。

他们未能准确预测到目标市场的需求量和增长潜力,导致产品在推出后销售不佳。

2.2 产品功能不符合市场需求市场调研中,宝洁公司未能准确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偏好,导致产品的功能设计与消费者的期望不符。

这使得消费者对于“润妍”的兴趣不高,进而影响了产品的销售。

2.3 未考虑消费者反馈在市场调研中,宝洁公司未能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反馈和意见。

他们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的设计和功能,导致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最终导致产品的失败。

三、市场竞争激烈3.1 产品同质化竞争在市场调研中,宝洁公司未能充分考虑到市场上已有的同类产品。

他们未能找到“润妍”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优势,导致产品在市场上无法脱颖而出。

3.2 缺乏市场营销策略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他们未能准确把握目标市场的消费行为和购买决策过程,导致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效果不佳。

市场调研失败的案例

市场调研失败的案例

市场调研失败案例——中国人不喝冰红茶一间宽大的单边镜访谈室里,桌子上摆满了没有标签的杯子,有几个被访问者逐一品尝着不知名的饮料,并且把口感描述出来写在面前的卡片上……这个场景发生在1999年,当时任北华饮业调研总监的刘强组织了5场这样的双盲口味测试,他想知道,公司试图推出的新口味饮料能不能被消费者认同。

此前调查显示:超过60%的被访问者认为不能接受“凉茶”,他们认为中国人忌讳喝隔夜茶,冰茶更是不能被接受。

刘强领导的调查小组认为,只有进行了实际的口味测试才能判别这种新产品的可行性。

等到拿到调查的结论,刘强的信心被彻底动摇了,被测试的消费者表现出对冰茶的抵抗,一致否定了装有冰茶的测试标本。

新产品在调研中被否定。

直到2000年,以旭日升为代表的冰茶在中国全面旺销,北华饮业再想迎头赶上为时已晚,一个明星产品就这样穿过详尽的市场调查与刘强擦肩而过。

说起当年的教训,刘强还满是惋惜:“我们举行口味测试的时候是在冬天,被访问者从寒冷的室外来到现场,没等取暖就进入测试,寒冷的状态、匆忙的进程都影响了访问者对味觉的反应。

测试者对口感温和浓烈的口味表现出了更多的认同,而对清凉淡爽的冰茶则表示排斥。

测试状态与实际消费状态的偏差让结果走向了反面。

”驾御数据需要系统谋划。

好在北华并没有从此怀疑调研本身的价值,“去年,我们成功组织了对饮料包装瓶的改革,通过测试,我们发现如果在塑料瓶装的外型上增加弧型的凹凸不仅可以改善瓶子的表面应力,增加硬度,更重要的是可以强化消费者对饮料功能性的心理认同。

”采访中,北京普瑞辛格调研公司副总经理邵志刚先生的话似乎道出了很多企业的心声:“调研失败如同天气预报给渔民带来的灾难,无论多么惨痛,你总还是要在每次出海之前,听预报、观天气、看海水。

”可口可乐:跌入调研陷阱百事以口味取胜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可口可乐一直是美国饮料市场的霸主,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80%。

然而,70年代中后期,它的老对手百事可乐迅速崛起,1975年,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仅比百事可乐多7%;9年后,这个差距更缩小到3%,微乎其微。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润妍”的没落——宝洁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引言概述:市场调研是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

然而,有时候即使是大型跨国企业也会在市场调研中犯错。

本文将以宝洁公司的“润妍”产品为例,分析其市场调研失败的原因以及对企业的影响。

一、产品定位不准确1.1 目标市场选择错误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准确判断“润妍”产品的目标市场。

他们错误地将其定位为高端消费者,但实际上该产品更适合中低收入人群。

1.2 忽视竞争对手的影响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忽视了竞争对手的影响。

他们未能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位和市场份额,导致“润妍”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的差异化不足。

1.3 未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

他们未能提供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产品特点和功能,导致“润妍”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期望。

二、营销策略不当2.1 宣传推广不足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制定有效的宣传推广策略。

他们未能充分利用媒体和营销渠道来宣传“润妍”产品,导致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2.2 定价策略不合理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

他们将“润妍”产品定价过高,超出了目标市场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导致产品销量不佳。

2.3 销售渠道选择不当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

他们未能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渠道来推广和销售“润妍”产品,导致产品的市场覆盖范围有限。

三、产品质量问题3.1 产品设计不合理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进行充分的产品设计。

他们未能考虑到消费者对产品外观、质量和使用体验的需求,导致“润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3.2 品质控制不严格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严格控制产品的品质。

他们未能确保“润妍”产品的质量符合消费者的期望,导致产品的口碑和市场声誉受损。

3.3 未能及时改进产品宝洁公司在市场调研中未能及时改进“润妍”产品。

他们未能根据市场反馈和消费者需求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升级,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调研失败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跌入调研陷阱
百事以口味取胜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可口可乐一直是美国饮料市场的霸主,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80%。

然而,70年代中后期,它的老对手百事可乐迅速崛起,1975年,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仅比百事可乐多7%;9年后,这个差距更缩小到3%,微乎其微。

百事可乐的营销策略是:一、针对饮料市场的最大消费群体——年轻人,以“百事新一代”为主题推出一系列青春、时尚、激情的广告,让百事可乐成为“年轻人的可乐”;二、进行口味对比。

请毫不知情的消费者分别品尝没有贴任何标志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同时百事可乐公司将这一对比实况进行现场直播。

结果是,有八成的消费者回答百事可乐的口感优于可口可乐,此举马上使百事的销量激增。

耗资数百万美元的口味测试
对手的步步紧逼让可口可乐感到了极大的威胁,它试图尽快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地。

1982年,为找出可口可乐衰退的真正原因,可口可乐决定在全国10个主要城市进行一次深入的消费者调查。

可口可乐设计了“你认为可口可乐的口味如何?”“你想试一试新饮料吗?”“可口可乐的口味变得更柔和一些,您是否满意?”等问题,希望了解消费者对可口可乐口味的评价并征询对新可乐口味的意见。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消费者愿意尝试新口味可乐。

可口可乐的决策层以此为依据,决定结束可口可乐传统配方的历史使命,同时开发新口味可乐。

没过多久,比老可乐口感更柔和、口味更甜的新可口可乐样品便出现在世人面前。

为确保万无一失,在新可口可乐正式推向市场之前,可口可乐公司又花费数百万美元在13个城市中进行了口味测试,邀请了近20万人品尝无标签的新/老可口可乐。

结果让决策者们更加放心,六成的消费者回答说新可口可乐味道比老可口可乐要好,认为新可口可乐味道胜过百事可乐的也超过半数。

至此,推出新可乐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背叛美国精神
可口可乐不惜血本协助瓶装商改造了生产线,而且,为配合新可乐上市,可口可乐还进行了大量的广告宣传。

1985年4月,可口可乐在纽约举办了一次盛大的新闻发布会,邀请200多家新闻媒体参加,依靠传媒的巨大影响力,新可乐一举成名。

看起来一切顺利,刚上市一段时间,有一半以上的美国人品尝了新可乐。

但让可口可乐的决策者们始料未及的是,噩梦正向他们逼近——很快,越来越多的老可口可乐的忠实消费者开始抵制新可乐。

对于这些消费者来说,传统配方的可口可乐意味着一种传统的美国精神,放弃传统配方就等于背叛美国精神,“只有老可口可乐才是真正的可乐”。

有的顾客甚至扬言将再也不买可口可乐。

每天,可口可乐公司都会收到来自愤怒的消费者的成袋信件和上千个批评电话。

尽管可口可乐竭尽全力平息消费者的不满,但他们的愤怒情绪犹如火山爆发般难以控制。

迫于巨大的压力,决策者们不得不作出让步,在保留新可乐生产线的同时,再次启用近100年历史的传统配方,生产让美国人视为骄傲的“老可口可乐”。

分析:
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是现代市场营销活动地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营销调研作为市场营销活动的起点,为企业营销的目标、营销方式、营销内容的选择及决策提供了依据。

首先分析可乐的市场情况,百事可乐是可口可乐的一个强大对手,面对百事可乐的营销策略,针对饮料市场的最大消费群体——年轻人和进行口味对比,使百事的销量激增。

此时可口可
乐感到了极大地威胁,为找出可口可乐衰退的真正原因,进行了市场调研,分析百事可乐地营销策略,可口可乐决定在全国10个主要城市(抽样调查)进行一次深入的消费者调查,设置了许多针对性地问题(问卷调查),希望了解消费者对可口可乐口味的评价并征询对新可乐口味的意见,对现有的可乐市场进行分析,是不是因为口味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消费者愿意尝试新口味可乐。

市场预测,就是运用预测技术,对商品市场地供求趋势、影响因素和变化状况,作出分析和推断,从而为制定营销计划、进行营销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设置问题,了解到消费者对可口可乐口味的评价及意见,预测到现有市场的消费者的口味需求,所以才针对这一现象对可口可乐的地口味进行了改变,开发了新的可口可乐,这是应市场地需求而改变的。

进行口味测试后,有了调查结果,于是决定结束可口可乐传统配方的历史使命,同时开发新口味可乐。

并且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可口可乐公司又花费数百万美元在13个城市中进行了口味测试。

这是一种实地访问方法,可以排除主观的错误,测试地结果表明六成的消费者回答说新可口可乐味道比老可口可乐要好,于是便推出了新可乐。

这是进一步的市场调查,调查新的可乐是否有很好的市场占有率。

为配合新可乐上市,可口可乐还进行了大量的广告宣传,还在纽约举办了一次盛大的新闻发布会,邀请200多家新闻媒体参加,依靠传媒的巨大影响力,新可乐一举成名。

可口可乐公司通过广告宣传、新闻发布会等推广策略,加大对新可乐地宣传,得到了广大市场的支持,因此,新可乐的上市是成功地的。

刚上市一段时间,有一半以上的美国人品尝了新可乐,但让可口可乐的决策者们始料未及的是,越来越多的老可口可乐的忠实消费者开始抵制新可乐。

因为对于美国的消费者来说传统配方的可口可乐意味着一种传统的美国精神,放弃传统配方就等于背叛美国精神,“只有老可口可乐才是真正的可乐”。

这是可口可乐公司没有料想到的,公司都会收到来自愤怒的消费者的成袋信件和上千个批评电话。

这一现象重重打击了可口可乐公司,是公司的一大失误。

在推出新可乐之前,没有对其市场的消费群进行分析,公司只是注重对新口味的测试,对于美国的消费者来说,传统配方的可口可乐意味着一种传统的美国精神,喝新可乐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背叛他们自己的国家。

所以他们才会强烈反对和不满。

迫于巨大的压力,决策者们不得不作出让步,在保留新可乐生产线的同时,再次启用近100年历史的传统配方,生产让美国人视为骄傲的“老可口可乐”。

仅仅3个月的时间,可口可乐的新可乐计划就以失败告终。

尽管公司前期花费了2年时间,数百万美元进行市场调研,但可口可乐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对于可口可乐的消费者而言,口味并不是最主要的购买动机。

市场调研有利于企业科学决策,搞好企业营销活动策划。

所以其公司在推出新可乐之前,必须对市场进行详细调研。

可口可乐公司推广新可乐,没有分析到消费者最主要的购买动机,一味的重视它的口味,从而失去了消费者的强大支持,以失败告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