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重点复习资料

金匮要略重点复习资料
金匮要略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言

一、选择题

1 . A 型题

( 1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时代谁人所著?

A. 华佗

B. 王叔和

C. 扁鹊

D. 赵开美

E. 张仲景

( 2 )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是:

A. 《内经》

B. 《难经》

C.《金匮要略》

D.《中藏经》

E.《易经》

( 3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

A. 公元1 世纪

B. 公元2 世纪

C. 公元3 世_______纪

D. 公元前1 世纪

E. 公元4 世纪

( 4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全书共有:

A. 16 卷

B. 18 卷

C. 14 卷

D. 12 卷

E. 20 卷

( 5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全书是:

A. 10 卷论伤寒, 6 卷论杂病

B. 8 卷论伤寒, 8 卷论杂病

C. 9 卷论伤寒, 8 卷论杂病

D. 8 卷论伤寒, 9 卷论杂病

E. 12 卷论伤寒, 6 卷论杂病

( 6 ) 在《金匮要略》成书过程中作过贡献的2 个人是:

A. 王洙、林亿

B. 王叔和、王洙

C. 赵开美、林亿

D. 陈修园、唐容川

E. 徐忠可、尤在泾

( 7 )《金匮要略》一书用药155 种, 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是:

A. 人参

B. 甘草

C. 桂枝

D. 生姜

E. 大枣

( 8 )《金匮要略》所载方剂, 除最后3 篇所附杂疗方外, 共有:

A. 262 首

B. 205 首

C. 198 首

D. 201 首

E. 113 首

( 9 )《金匮要略》与《伤寒论》记载相同的方剂共有:

A. 40 首

B. 44 首

C. 50 首

D. 52 首

E. 30 首

( 10) 《金匮要略》前22 篇中所载方剂, 只列方名未载药物的方剂有:

A. 4 首

B. 5 首

C. 6 首

D. 7 首

E. 8 首

( 11)《金匮要略》和《伤寒论》相同的条文( 按五版教材统计) 共有:

A. 40 条

B. 42 条

C. 43 条

D. 44 条

E. 45 条

( 12) 《金匮要略》原书共有篇数是:

A. 22 篇

B. 23 篇

C. 24 篇

D. 25 篇

E. 26 篇

( 13) 《金匮要略》( 按五版教材统计) 原书前22 篇共有条文是:

A. 397 条

B. 398 条

C. 400 条

D. 402 条

E. 403 条

( 14) 《金匮要略》的诊脉部位是:

A. 寸口三部法

B. 趺阳诊法

C. 寸口与趺阳诊法并存

D. 寸口与趺阳、少阴诊法并存

E. 寸口、趺阳、少阴、少阳四种诊法并存

( 15) 《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是:

A. 卫气营血辨证

B. 经络辨证

C. 六经辨证

D. 三焦辨证

E. 脏腑经络病机和四诊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 16) 说“ 全篇以此病例彼病, 为启悟之捷法”者是:

A. 尤在泾

B. 陈修园

C. 黄元御

D. 唐容川

E. 徐忠可

( 17) 说“《金匮要略》, 仲景治杂病之书也, 与《伤寒论》相表里, 然学者必先读《伤寒论》, 再读此书, 方能理会??”者是: A. 尤在泾B. 陈修园

C. 黄元御

D. 吴谦

E. 徐忠可

( 18) 说“ 仲景用药之法, 全凭乎证, 添一证则添一药, 易一证亦易一药”者是:

A. 唐容川

B. 陈修园

C. 尤在泾

D. 徐忠可

E. 吴谦

( 19) 说“ 其脉法, 亦皆《内经》及历代相传之真诀”的医家是: A. 徐大椿B. 尤在泾

C. 陈修园

D. 黄元御

E. 吴谦

( 20) 下列哪首方剂, 开后世温上制下法的先例?

A. 甘草干姜汤

B. 人参汤

C. 小青龙汤

D. 栝蒌瞿麦丸

E. 射干麻黄汤

( 21) 《金匮要略》一书的基本理论是:

A. 阴阳学说

B. 五行学说

C. 运行学说

D. 脏腑经络学说

E. 三因学说

( 22) 《金匮要略》一书的主要精神是:

A. 贯彻了阴阳五行学说

B. 重视天人相应, 强调整体观念

C. 以脏腑病机结合八纲, 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

D. 强调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的精神

E. 治疗重视因势利导

( 23)《金匮要略》前22 篇共398 条原文, 载方205 首, 这些经方若按目前方剂学分类, 大致可归纳为:

A. 18 类

B. 20 类

C. 16 类

D. 15 类

( 24) 《金匮要略》遣方用药, 加减变化极为灵活, 如《痰饮咳嗽病》篇用小青龙汤治疗支饮咳逆倚息不得卧的变化证, 改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后有几次用药?

A. 4 次

B. 5 次

C. 3 次

D. 2 次

E. 1 次

( 25) 称《金匮要略方论》为“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者是: A. 李东垣B. 朱丹溪

C. 张子和

D. 吴谦

E. 唐容川

( 26) 注释《金匮要略方论》原著的第一作者是:

A. 赵以德

B. 吴谦

C. 周扬俊

D. 徐忠可

E. 朱丹溪

( 27) 清代注释《金匮要略》原著的有:

A. 20 余家

B. 30 余家

C. 10 余家

D. 40 余家

E. 50 余家

( 28) 《金匮要略五十家注》由谁所著?

A. 朱丹溪

B. 徐忠可

C. 尤在泾

D. 吴谦

( 29) 《金匮要略方论集注》由谁所著?

A. 黄竹斋

B. 尤在泾

C. 丹波元坚

D. 丹波元简

E. 唐容川

( 30)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的作者是:

A. 丹波元简

B. 丹波元坚

C. 徐忠可

D. 尤在泾

E. 吴谦

( 31) 开引入西医之说的《金匮要略浅注补正》的作者是: A. 张锡纯B. 唐宗海

C. 尤在泾

D. 徐忠可

E. 吴谦

( 32) 现结合临床较好的注本是:

A. 《金匮发微》

B. 《金匮要略浅注》

C.《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D.《金匮要略五十家注》

E.《金匮要略方论集注》

浙江7月自考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金匮要略试题 课程代码:0298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小便不利,如由于瘀血夹热者,可用______或______化瘀利窍泄热;脾肾两虚而夹湿者,可用______益肾健脾渗湿。 2.《金匮要略》共有______条原文,载方______首。 3.奔豚病______,______,______奔豚汤主之。 4.历节疼痛,不可屈伸,用______主之。 5.热利下重者,______主之。 6.麻子仁丸除麻仁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7.早期诊断疮痈发生的症状为______,______。 8.《金匮》中治疗呕,渴并见的方剂有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妇人杂病的三大病因是()。 A.虚、冷、血瘀 B.虚、冷、积食 C.痰、瘀、结气 D.虚、冷、结气 2.《金匮要略》的全称是( )。 A.《金匮要略方论》 B.《金匮玉函要略方》 C.《金匮玉函经》 D.《伤寒杂病论》 3.“膈间支饮……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文中“虚者即愈”是指( )。 A.木防己汤中有人参,用后虚证好转 B.若为虚证用本方即愈 C.若正能胜邪,邪气虚衰即愈 D.用药后心下虚软即愈 4.水分病是指( )。 A.经前断、后病水 B.先病水、后经断 C.水阻气化不行之病 D.气不化水之病 5.下列各组原文,均出自消渴篇,哪一项可以诊断为杂病消渴( )。 A.“渴欲饮水,水入则吐” B.“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 C.“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D.“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6.茵陈蒿汤诸药的煎煮顺序是( )。 A.先者栀子,后纳二味 B.先者茵陈,后纳二味 C.先者大黄,后纳二味 D.三者同时煎煮 7.薏苡附子散证的病机是( )。 A.胸阳不振,寒痰闭阻 B.胸阳不振,气滞血瘀 1

《金匮要略》重点复习资料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2) 1、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指致病的不正常气候。 2、本条从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论述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分类、和疾病的预防与早期治疗的措施。 3、病因:内因:经络受邪,入脏腑;(内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外因:邪气侵犯人体,仅在血脉间传注——导致四肢九窍壅塞不通(外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其它:房室、金刃、虫兽。 4、养慎:内养正气,外慎风寒。 5、导引: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8) 1、未至而至:前面的“至”字是指时令到,后面的“至”字是指与时令相应的气候到。甲子:指冬至后六十日第一个甲子夜半,此时正当雨水节。 2、本条论述与时令不符的反常气候的四种类型。 3、反常气候变化:未至而至-未得甲子,天因温和 至而太过-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 至而不至-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 至而不去-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13) 1、五邪中(zh?ng)人:指风、寒、雾、湿、饮食五种病邪侵入人体。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曰厥阳。(10) 1、本条论述厥阳独行的病机。 2、阴阳的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3、阴阳失衡是杂病的基本病机。 4、调整阴阳为杂病总治则。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1) 1、上工:指医术高明的医生。 3、实脾:调补脾脏。 4、四季脾旺:指四季之末(即农历三、六、九、十二月之末)十八天,为脾土当令之时此时脾气旺盛,故云四季脾旺。 5、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提出有病防传的关键在于掌握疾病脏腑传变规律及虚实异治的法则。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14) 1、救:即急先救治的意思。 2、下利清谷:“清”引申为清稀,故下利清谷,指大便清稀,完谷不化。 3、清便自调:“清”此指解大便正常。 4、本条论述表里同病的先后缓急治则。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15) 1、本条论述痼疾加卒病的先后治则。

金匮要略 重点条文 完美打印版

已病防传、虚实异治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望诊: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一云腹中冷,苦痛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论治(一)表里同病治则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二)痼疾加卒病治则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三)饮食与调护原则师曰: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四)

审因论治原则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皆仿此。2.寒湿表实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麻黄加术汤方: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白术4.风湿兼气虚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防已黄芪汤:防已,黄芪,白术,甘草 5.表里阳虚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甘草附子汤:甘草,白术,附子,桂枝6表阳虚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桂枝附子汤方:桂枝生姜附子甘草大枣6. 暍病热盛伤津气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白虎加人参汤: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1. 百合病误汗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3. 百合病主方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鸡子汤主之。百合鸡子汤方:百合鸡子黄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诞。 2.风湿历节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芍药,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 1.重证辨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

南方医科大学《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doc

单选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方论》 C 、《诸病源候论》D、《千金要方》 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传 C、一般治疗 D、以上都不是 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 A、五脏元真通畅 B 、厥阳独行C、客气邪风D、五邪 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 A、风痹 B、湿痹 C、血痹 D、历节 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 A、风湿在表 B、寒湿在表 C、风湿兼气虚 D、风湿兼阳虚 7、百合病的病机是()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肝肾亏虚 D、心肺阴虚内热 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 A、甘草泻心汤 B、赤小豆当归散 C、苦参汤 D、雄黄散 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 A、但臂不遂 B、肢体麻木 C、昏不识人 D、半身不遂 10、张某,风湿病四年。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 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治疗宜选用() A、黄芪桂枝五物汤 B、桂枝附子汤 C、桂枝芍药知母汤 D、乌头汤 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 A、肢体疼痛 B、肢体困重 C、肢体麻木 D、肢体萎软 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 A、心脾 B、肺脾 C、脾肾 D、心肾

13、虚劳腰痛,治宜() A、麦味地黄丸 B、六味地黄丸 C、七味都气丸 D、八味肾气丸 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 A、小半夏汤 B、麦门冬汤 C、甘草干姜汤 D、半夏泻心汤 15、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 A、麻黄、石膏 B、生姜、半夏 C、甘草、大枣 D、桂枝、甘草 16、胸痹心痛的病机是() A、百脉一宗 B、胃强脾弱 C、阳微阴弦 D、正气引邪 17、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辨证当属() A、实热 B、寒实 C、虚寒 D、虚热 18、患者阿某,腹满拒按,按之则痛,心烦口苦,寒热往来,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有力。治宜()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厚朴三物汤 D、大柴胡汤 19、肝着的病机是() A、肝经感受寒邪,痛引少腹 B、肝经湿热 C、肝阳上亢 D、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 20、水饮停留在胃肠,谓之() A、悬饮 B、痰饮 C、溢饮 D、支饮 21、《金匮要略》在明确病名诊断的基础上,其杂病辨证的核心是() A、六经辨证 B、八纲辨证 C、脏腑辨证 D、卫气营血辨证 22、“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是以脉象来()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23、“先表后里”的治法适用于() A、表邪易内陷入里 B、但解表则里证不去,但治里则外邪不解 C、正气虚弱,元阳颓败 D、以上都不是 24、外湿最易侵犯人体的部位是() A、皮肤、经脉 B、皮肤、肌肉 C、皮肤、关节 D、肌肉、关节

金匮要略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1、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指致病的不正常气候。 2、本条从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论述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分类、和疾病的预防与早期治疗的措施。 3、病因:因:经络受邪,入脏腑;(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外因:邪气侵犯人体,仅在血脉间传注——导致四肢九窍壅塞不通(外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其它:房室、金刃、虫兽。 4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1、养慎:养正气,外慎风寒。 2、导引: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 3、仲景预防学观点: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养慎防病和早期治疗疾病的目的:“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注意:治未病 4、辨证要领:①预防疾病发生,保持人体健康的关键是保持“五脏元真通畅”、“不遗形体有衰”。强调人体正气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②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1、未至而至:前面的“至”字是指时令到,后面的“至”字是指与时令相应的气候到。 甲子:指冬至后六十日第一个甲子夜半,此时正当雨水节。 2、本条论述与时令不符的反常气候的四种类型。 3、反常气候变化:未至而至-未得甲子,天因温和 至而太过-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 至而不至-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 至而不去-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 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曰厥阳。 1、本条论述厥阳独行的病机。 2、阴阳的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3、阴阳失衡是杂病的基本病机。 4、调整阴阳为杂病总治则。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金匮要略》考试重点之妇人病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妊娠腹痛 1.妇人妊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 2.也,当以附子汤(阳虚失煦,寒盛腹痛,温阳散寒,暖宫安胎)温其脏。 3.妇人妊娠,腹中疒亏痛,当归芍药散(肝脾不和所致腹痛,养血舒肝,健脾利湿)主之。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泄 4.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 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癥病证治,消瘀化癥)主之。 桂枝茯苓牡丹桃仁等分 5.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者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 为胞阴,胶艾汤(冲任虚寒下血,调补冲经,固经养血)主之。 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芍药干地黄 6.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血虚湿热,脾失健运,胎证不安,养血健脾,清化湿热)主 之 当归黄芩川芎白术 7.妊娠养胎,白术散(脾虚寒湿所致胎动不安,健脾除湿,温中安胎)主之 白术川芎蜀椒牡蛎 妇人病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1.产后腹中疒亏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产后血虚里寒腹痛,补虚养血,散寒止痛)主之; 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2.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产后气血郁滞成实腹痛,行气和血止痛)主之 枳实芍药 3.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 汤(产后瘀血内结肢,破血逐瘀)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大黄桃仁庶虫虫 4.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银,头微痛,恶寒,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量 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产后表虚中风,调和营卫,解表和里)。 5.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中风兼阳虚,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主 之、 竹叶葛根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附子大枣生姜 6.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产后下利,产后热利伤阴,清热解表,凉血止利, 养血缓中)主之 白头翁甘草阿胶秦皮黄连黄柏 妇人杂病脉证并汉第二十二 总论 1.妇人之病,因虚,积准予,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 络凝坚。 久则羸瘦,脉虚多寒;三十六病,千变万端;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其虽同病,脉各异源;子当辨记,勿谓木然。 2.妇人咽中有炙脔,半夏厚朴汤(咽中痰凝气滞,开结化痰,顺气降逆)主之。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干苏叶 3.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脏躁补君心脾,宁心安 神)主之。

金匮要略条文背诵-推荐下载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小明姐姐の重点)by :球 第一篇: 1、发病与预防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行舟,亦能覆舟。若五藏真元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事、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2、病因 1.反常气候: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2.疾病分类和病邪性质: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古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3、病机(阴阳失衡)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4、论治 1.已病防传: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2.表里同病: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3.痼疾加卒病: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4.审因论治: 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第二篇:·痉病1、脉证 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2、刚痉与柔痉的鉴别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3、证治1.柔痉: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柔痉,栝蒌桂枝汤主之。(栝楼根2两,桂枝3两,芍药3两,甘草2两,生姜2两,大枣12枚)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倾。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最新《金匮要略》试题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B )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方论》 C、《诸病源候论》 D、《千金要方》 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C)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A)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传 C、一般治疗 D、以上都不是 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D) A、五脏元真通畅 B、厥阳独行 C、客气邪风 D、五邪 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B ) A、风痹 B、湿痹 C、血痹 D、历节 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C) A、风湿在表 B、寒湿在表 C、风湿兼气虚 D、风湿兼阳虚 7、百合病的病机是(D)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肝肾亏虚 D、心肺阴虚内热 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B) A、甘草泻心汤 B、赤小豆当归散 C、苦参汤 D、雄黄散 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 A、但臂不遂 B、肢体麻木 C、昏不识人 D、半身不遂 10、张某,风湿病四年。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治疗宜选用() A、黄芪桂枝五物汤 B、桂枝附子汤 C、桂枝芍药知母汤 D、乌头汤 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 A、肢体疼痛 B、肢体困重 C、肢体麻木 D、肢体萎软 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 A、心脾 B、肺脾 C、脾肾 D、心肾 13、虚劳腰痛,治宜() A、麦味地黄丸 B、六味地黄丸 C、七味都气丸 D、八味肾气丸 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 A、小半夏汤 B、麦门冬汤 C、甘草干姜汤 D、半夏泻心汤 15、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 A、麻黄、石膏 B、生姜、半夏 C、甘草、大枣 D、桂枝、甘草16、胸痹心痛的病机是() A、百脉一宗 B、胃强脾弱 C、阳微阴弦 D、正气引邪 17、患者腹满,喜温喜按,辨证当属() A、实热 B、寒实 C、虚寒 D、虚热 18、患者阿某,腹满拒按,按之则痛,心烦口苦,寒热往来,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有力。治宜() A、大承气汤 B、小承气汤 C、厚朴三物汤 D、大柴胡汤 19、肝着的病机是() A、肝经感受寒邪,痛引少腹 B、肝经湿热 C、肝阳上亢 D、肝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 20、水饮停留在胃肠,谓之() A、悬饮 B、痰饮 C、溢饮 D、支饮 二、多项选择题(2分*5=10分。有1~5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苓桂术甘汤证除胸胁支满,头晕目眩外,还可见() A、呕恶 B、小便不利 C、舌苔白滑 D、心悸 E、脉弦而滑 2、《金匮要略》中关于水气病的治法包括() A、发汗 B、开鬼门 C、结净腑 D、利小便 E、攻下逐水 3、患者黄疸辨证为寒湿发黄,可选下列何方治疗() A、茵陈理中汤 B、茵陈术附汤 C、茵陈四逆汤 D、茵陈蒿汤 E、栀子大黄汤 4、柏叶汤的组成中除含有柏叶外,还有() A、艾叶 B、干姜 C、赤石脂 D、马通汁 E、附子 5、用桃花汤治疗下利脓血,患者脾肾阳虚甚者,可加() A、肉桂 B、白芍 C、附子 D、肉豆蔻 E、黄芪 三、填空题(1分*20=20分) 1、夫肝之病,补用------,助用------------,益用----------------调之。 2、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 3、邪在于络,----------------;邪在于经,----------------;邪入于腑,----------------;邪入于 脏,----------------,-----------。 4、夫男子平人,脉大为----,极虚亦为----。 5、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主之。 6、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当与--------。 7、积者,------------,------------;聚者,------------,发作有时,----------------,为可治。 8、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主之。 四、判断题(1分*10=10分) 1、抵挡汤的组成是:大黄、桃仁、水蛭、虻虫。()

2012金匮要略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

《金匮要略》知识点总结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北宋·林亿等整理《金匮要略方论》。 1、以脏腑经络学说为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 2、共载方剂205首,在剂型方面,既有汤、丸、散、酒的内服药剂,又有熏、洗、坐、敷等外治药剂。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2】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名解】①五常:即五行②客气邪风:泛指外来的致病因素③千般疢难:一切的疾病【要点】①核心思想:内因为主发病学观点 ②病因分类:内所因、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2、【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名解】①上工:指高明的医生②治未病:这里指治未病的脏腑。 【要点】①治未病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②治未病以肝病为例——肝实脾虚证治则: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③肝虚证的治则: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3、【14】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要点】先解表后治里——表证重,里不虚;先治里后解表——里证重,里虚者; 表里兼治——表里同病,相互影响 4、【15】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名解】①痼疾:指难治的慢性久病。 【要点】新旧同病,宜先治新病,后治旧病。

金匮要略背诵条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 [一]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十四]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十五]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十六] 师曰: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十七] 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十一]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十二]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十三]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十四]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二十]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二十一]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二十二]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二十三]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二十六]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百合狐蜮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二]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十]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八]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十]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二]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八]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十三]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十四]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十五]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十六]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十七]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金匮要略》试题(A卷)及答案

《金匮要略》试题(A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1分*20=20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治疗杂病的专书是()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方论》 C、《诸病源候论》 D、《千金要方》 2、“脉得诸沉,当责有水”,是用脉象来() A、指导辨证 B、指出某一病证主脉 C、言病因病机 D、言病位 3、摄精神饮食,注意身体锻炼,属于()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传 C、一般治疗 D、以上都不是 4、《金匮要略》中论述杂病总的病因病机是() A、五脏元真通畅 B、厥阳独行 C、客气邪风 D、五邪 5、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为() A、风痹 B、湿痹 C、血痹 D、历节 6、防己黄芪汤治疗湿病的证型是() A、风湿在表 B、寒湿在表 C、风湿兼气虚 D、风湿兼阳虚 7、百合病的病机是() A、心脾两虚 B、心肾不交 C、肝肾亏虚 D、心肺阴虚内热 8、狐惑病酿脓,可选何方治疗() A、甘草泻心汤 B、赤小豆当归散 C、苦参汤 D、雄黄散 9、中风病的典型症状是() A、但臂不遂 B、肢体麻木 C、昏不识人 D、半身不遂 10、张某,风湿病四年。现患者身体消瘦,右膝、踝关节肿大明显,无明显疼痛,胃纳欠佳,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略数。治疗宜选用() A、黄芪桂枝五物汤 B、桂枝附子汤 C、桂枝芍药知母汤 D、乌头汤 11、血痹的主要症状是() A、肢体疼痛 B、肢体困重 C、肢体麻木 D、肢体萎软 12、虚劳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以何脏证候表现较为明显() A、心脾 B、肺脾 C、脾肾 D、心肾 13、虚劳腰痛,治宜() A、麦味地黄丸 B、六味地黄丸 C、七味都气丸 D、八味肾气丸 14、虚寒肺痿治疗方选() A、小半夏汤 B、麦门冬汤 C、甘草干姜汤 D、半夏泻心汤 15、下列哪项药物不属于越婢加半夏汤的组成() A、麻黄、石膏 B、生姜、半夏 C、甘草、大枣 D、桂枝、甘草 16、胸痹心痛的病机是()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级针灸推拿及中西医临床金匮要略期末复习资料

金匮要略期末复习资料 (以下资料集副三一〇一寝室所有脑细胞整理,望大家……) 1.试述湿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试说明其机制。 湿病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常兼风邪,而成风湿之邪,宜用微汗法;内湿宜用利小便法,此为《金匮》对湿病提出的治疗原则。 治外湿之发汗法,必须遵循微汗法的原则。因为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如果发大汗,则风气虽去,而湿邪仍在,不仅病未愈,还易伤卫阳及阴津。故取微汗,使阳气内蒸而不骤泄,在肌肉、关节之间充满流行,营卫通畅,可使风湿之邪一并宣泄而俱去; 内湿宜利小便法。因病人素有内湿,又招致外湿,形成内外合邪,且内湿重于外湿,表现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必须治以利小便法,小便得利,则里湿去,阳气通,湿痹自除。可见,湿病治法虽有发汗和利小便之不同,但除湿必须通阳,阳气宣畅,湿邪方可尽除。禁忌大汗,火攻和下法。 2.百合病的命名,历代医家有何见解? 对百合病的命名,历代医家有三种说法:一是药物命名说,以魏荔彤为代表,认为百合病是以百合为主药而命名;二是以病机命名说,以尤怡为代表,认为百合病是以“百脉一宗,悉致其病”的病机高度概括而命名;三是以病证命名说,以黄坤载为代表,认为百合病是以百病之合,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而命名。 3.百合病的病因病机是什么?为什么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 病因:多由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或情志不遂、郁而化火所致。 病机:为心肺阴虚内热、百脉失和。 百合色白入肺,养阴而不滋腻,既能养阴润肺,又能清心安神,尚能益气,故为百合病之主药;生地黄益心营而清血分热,用其汁则滋而不腻;泉水下热气、利小便。三药相合养心肺之阴,清心肺之热,且不滋腻,故百合病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 4.请结合原文说明百合病常见哪些误治法,为何易被误治。 1)误汗:百合病本来心肺阴虚,内有燥热,是禁用汗法的。若将阴虚内热、气血不行所致的“如寒无寒,如热无热”误认为表证就会误用汗法。 2)误下:百合病本为阴虚内热,理当清润为治,若以为“意欲食,复不能食”是邪热入里的实证,就会误用攻下法。 3)误吐:百合病本属阴不足之证,不能用吐法。若将“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误认为是痰涎壅滞,就会用吐法。 5.血痹病如何辨证论治? 血痹的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感受外邪,血行凝滞,痹于肌肤。临床以肌肤麻木不仁或轻微疼痛为主症。轻症仅见肌肤轻微麻木不仁,治以针刺引动阳气;重者除肌肤麻木不仁外,甚则可见轻微疼痛,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通阳,和营行痹。 6.何谓“缓中补虚”?是结合原文说明之。 “缓中补虚”即缓消瘀血,瘀血去,新血生,寓有补虚之意。是虚劳干血的治法。原文“五劳虚极羸痩,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蛰(zhé的正确写法为上庶下虫)虫丸主之。”虚劳日久不愈,营卫气血运行受损,瘀血内停,日久而成“干血”。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肌肤失养,故症见“肌肤甲错,两目黯黑”。此证由虚致瘀,治当攻补兼施,方用大黄蛰虫丸祛瘀生新,峻药丸服,扶正而不留瘀,祛瘀而不伤正,即“缓中补虚”之意。 7.虚寒肺痿的主症、治法和方药是什么? 主症为咳吐涎沫清稀量多,不渴,遗尿,小便数,头眩,舌淡苔白,脉虚弱;治法为温肺复气;方药为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其中炙甘草补中益气,干姜温复脾肾之阳,两药辛甘合化,重在温中焦之阳以暖肺。

金匮要略考试要点

金匮要略考试要点 绪论:《金匮要略》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全名《金匮要略方论》,由林亿等人进行校订,原著前22篇计原文398条,包括40多种疾病;共载方205首,用药155味。《金匮要略》重视整体。以脏腑经络为辨证的核心。 背诵条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2)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馨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13)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1)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15) 注:以下需要背诵的条文若含证治均要全面掌握其病机、主症、治法、方药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14)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21)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22)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23)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24)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6)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5)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10)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11) 蚀于肛者,雄黄熏之。(12)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1】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02】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08】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10】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本篇在治疗上重视补益脾肾二脏;在治法上侧重甘温扶阳。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

金匮要略条文

金匮要略条文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从整体观念论述杂病的治疗方针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臟准此。(一) 2论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疾病发生途径预防治疗的意义和方法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若谁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臟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臟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臟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臟腑之文理也。(二) 3表里同病的先后缓急治则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十四) 4新久同病的先后缓急治则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十五)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则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师曰。病患语声寂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语声寂寂然喜惊呼者。 问曰。病患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谷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痉病 1论述刚痉柔痉的鉴别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一)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二) 2论述痉病的主脉 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金匮要略》考试试题及答案【2020年最新】

《金匮要略》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有A、B、C、D、E 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在五个选项 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按考试规定的方式将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的字母涂黑。)。 1.<<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是: ( E)。 A 卫气营血辨证 B 经络辨证 C 六经辨证 D 三焦辨证 E 脏腑经络病机和四诊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和的辨证 2. 冬至之后,“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中的“未至而至”是指:( E)。 A 以得甲子,天未温和 B 以得甲子,天大寒不解 C 以得甲子,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 D 未得甲子,天未温和 E 未得甲子,天因温和 3.“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治宜:(B )。 A 白术附子汤 B 桂枝附子汤

C 甘草附子汤 D 防己黄芪汤 E 麻杏苡甘汤 4.“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该文中“小便反少”的病机(D )。 A 风寒犯肺,肺失通调,津液不布 B 寒邪盛,寒性收引,气不布津 C 无汗邪不外达,气上冲胸,津液随之上行而不下降 D 在里之津液已伤 E 邪闭三焦,津不四布 5百合病的病理“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其中“一宗”是指:( B)。 A 先天之本肾脏 B 主血脉的心脏 C 朝百脉的肺脏 D 心肺两脏 E 血脉的原动力宗气 6.百合知母汤所治百合病是:( B )。 A 病形如处者 B 发汗后者 C 下之后者 D 吐之后者 E 变发热者

7.据《金匮要略》原文,甘草泻心汤主治狐惑病何证?( D)。 A 前阴腐蚀 B 后阴蚀烂 C 眼部化脓 D 咽喉腐蚀 E 面部变色 8.鳖甲煎丸的作用主要以:( A)。 A 驱邪为主 B 扶正为主 C 截疟为主 D 杀虫为主 E 调和寒热为主 9.寒湿历节的主方是: ( C)。 A 桂枝芍药知母汤 B 麻黄加术汤 C 乌头汤 D 大乌头煎 E 麻杏苡甘汤 10.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选用何方治疗?( D )。 A 风引汤 B 头风摩散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