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后至参考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

合集下载

统计学(第二版)课件及习题答案《统计学》参考答案

统计学(第二版)课件及习题答案《统计学》参考答案

《统计学》(教育部教材)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统计概述一、填空题1.数量方面定量认识2.统计总体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3.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品质标志不变标志可变标志4.总体指标名称指标数值5.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静态指标动态指标二、单项选择题1.B 2.C 3.A 4.B 5.B三、多项选择题1.ABDE 2.ABC 3.ABCD 4.ABD 5.ABD四、问答题1.什么是指标?指标和标志有何区别和联系?①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指综合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②指标与标志有两点区别:一是说明的对象范围不同,即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二是具体表现的表示方式不同,即指标的具体表现都用数值表示,标志的具体表现只有数量标志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则用文字表示。

③指标与标志有密切联系:一是标志表现是计算指标数值的基础;二是两者随研究目的不同具有转化关系。

2.指标有哪些具体分类?指标按表现形式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按性质或内容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按时间状况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3.什么是指标体系?设置指标体系有何意义?指标体系是指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标组成的整体。

单项指标的局限性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在统计中必须科学地设置指标体系,以便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反映现象的全貌和事物间的联系。

4. 统计工作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如何理解统计“质—量—质”的认识过程?统计工作过程大致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相对独立、相互衔接的阶段。

四个阶段基本体现了统计“质—量—质”的认识过程。

统计首先要对现象进行初步的定性(质的)认识,作出统计设计;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去进行量的调查和整理;最后通过统计分析,揭示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性,达到高一级的质的认识,实现统计之目的。

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填空题1.准确及时全面(系统或经济)2.调查项目3.全部工业生产设备每台工业生产设备每个工业企业4.单一表一览表表头表体表脚5.调查得到的统计数字客观现象实际数量表现登记性代表性二、单项选择题1.A 2.C 3.C 4.C 5.B三、多项选择题1.BCDE 2.BCDE 3.ABD 4.ABCDE 5.ACE四、问答题1.什么是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有哪些种类?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设计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总体单位登记其有关标志表现,以获取统计研究所需要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学(第五版)课后答案

统计学(第五版)课后答案
Std. Deviation
7.02377
Variance
49.333
Skewness
1.163
Kurtosis
1.302
分组后的直方图:
4.6在某地区抽取120家企业,按利润额进行分组,结果如下:
按利润额分组(万元)
企业数(个)
200~300
300~400
400~500
500~600
600以上
19
解:已知μ0=250,σ= 30,N=25, =270这里是小样本分布,σ已知,用Z统计量。右侧检验,α=0.05,则Zα=1.645
提出假设:假定这种化肥没使小麦明显增产。即H0:μ≤250H1:μ>250
计算统计量:Z =( -μ0)/(σ/√N)=(270-250)/(30/√25)= 3.33
(1) =25,σ=3.5,n=60,置信水平为95%(2) =119.6,s=23.89,n=75,置信水平为95%
(3) =3.419,s=0.974,n=32,置信水平为90%
解:∵
∴1)1-=95%, 其置信区间为:25±1.96×3.5÷√60= 25±0.885
2)1-=98%,则=0.02,/2=0.01, 1-/2=0.99,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可知: 2.33
解:已知μ0=4.55,σ²=0.108²,N=9, =4.484,
这里采用双侧检验,小样本,σ已知,使用Z统计。假定现在生产的铁水平均含碳量与以前无显著差异。则,
H0:μ=4.55;H1:μ≠4.55α=0.05,α/2 =0.025,查表得临界值为 1.96
计算检验统计量: = (4.484-4.55)/(0.108/√9)= -1.833
解:H0:μ≥700;H1:μ<700已知: =680 =60

统计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统计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统计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一章思考题1.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科,它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1.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它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1.3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1.4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答案同1.31.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1.6变量的分类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

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1.7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性变量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取值以整数位断开,比如“企业数”连续型变量,取之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比如“温度”。

《统计学》教材各章参考答案

《统计学》教材各章参考答案

各章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D 2.C 3.B 4.D 5.D 6.D 7.B 8.A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CD 3.AD 4.BCDE 5.ABDE(三)判断题:1.×2.×3.×4.√5.×(四)简答题:答案略(五)综合题答案略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单项选择题:1.C 2.C 3.B 4.C 5.C 6.A 7.B 8.C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1.ACD 2.ABC 3.ABCD 4.ABC 5.ACD6.ABCD 7.ABDE 8.BCE 9.ABE 10.CD(三)判断题:1.×2.×3.×4.√5.×(四)名词解释:答案略㈤(五)简答题:答案略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B 5.B 6.A 7.B 8.C 9.B 10.B (二)多项选择题:1.AB 2.BD 3.ACD 4.AD 5.BCD6.BD 7.ABC 8.AC 9.ABC 10.CD(三)判断题:1.×2.√3.×4.×5.×(四)名词解释:答案略(五)简答题:答案略(六)计算题:1.解:2可见,组距1000元的分布数列,更为合理。

(2)对选中的分布数列,计算频率、较小制累计次数、较大制累计次数、组中值:(3)略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A 4.B 5.C 6.B 7.B 8.C 9.B 10.D(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CE 3.ABCDE 4.BCE 5.ABCD(三)判断题:1.X 2.X 3.X 4.√5.X(四)名词解释:答案略(五)简答题:答案略(六)计算题:1.解:该企业集团实现利润比去年增长百分比 =110%/(1+7%)-1=2.80%2.解:(1)2011年的进出口贸易差额=12178-9559=2619(亿元)(顺差)2011年进出口总额的发展速度=21737/17607×100%=123.46%(2)2011年进出口额比例相对数=9559/12178×100%=78.49%2011年出口额结构相对数=12178/21737×100%=56.02%(3)该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速度较快,出现贸易顺差。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A;3.B;4.C;5.D;6.A;7.C;8.C;9.C;10.A;11.C;12.C。

二.多项选择题1.ABDE;2.ACD;3.BCD;4.ACD;5.ACDE;6.ACE;7.AD;8.ABC;9.ACD;10.AD;11.BCDE;12.ABCDE;13.AC。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D;4.B;5.D;6.D;7.B;8.D;9.B;10.B;11.A;12.C;13.D。

二.多项选择题1.CE;2.ACE;3.CE;4.BCD;5.ABCE;6.BC;7.BCD;8.ABD;9.ABD;10.ACDE;11.ABCE;12.ABE。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C;4.C;5.D;6.B;7.B;8.B;9.D;10.B;11.A;12.B;13.D;14.A。

二.多项选择题1.AB;2.AC;3.AB;4.ABC;5.AB;6.ABD;7.ABC;8.ACE;9.BD;10.ABDE。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四.计算分析题1.解:(1)按职称编制的分配数列2.解: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3.解:(1)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2直方图(略)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D;5.C;6.A;7.C;8.C;9.B;10.C;11.B;12.D;13.A;14.D;15.16.B;17.B;18.D;19.C;20.C;21.D;22.B;23.C;24.C;25.B。

统计学》课程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统计学》课程习题参考答案(部分)

《统计学》课程部分习题参考答案(龚凤乾)1.试针对统计学的三种任务各举一例。

答:见授课题板。

2.举例说明统计分组可以完成的任务。

答:见授课题板。

3.举一个单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再举一个双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

答:单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如下4.某市拟对该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想要通过调查来研究下列问题:(1)通过描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来反映队伍的整体质量;(2)研究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职称结构比例是否合理;(3)描述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年龄分布状况;(4)研究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数是否与其最后学历有关。

请回答:(1)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是该市全部专业技术人员;(2)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单位是该市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3)该项调查研究的报告单位是该市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4)为完成该项调查研究任务,对每一个调查单位应询问下列调查项目学历、职称、年龄、科研成果数。

5根据上表指出:(1)上表变量数列属于哪一种变量数列;(2)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频数);(3)计算各组组距、组中值、频率。

答:(1)连续型组距式分组;(2)连续型组距式分组的组距=本组上限—本组下限;组中值=(上限+下限)/2;频率= ii f f /6.某地区人口统计数据如下表,请在此表的空白处添加以下数字:组距、组中值、频率、上限以下累计频数。

注:年龄以“岁”为单位计算,小数部分按舍尾法处理。

7.对下列指标进行分类。

(只写出字母标号即可)A 手机拥有量B 商品库存额C 市场占有率D 人口数E 出生人口数F 单位产品成本G 人口出生率H 利税额 (1)时期性总量指标有: EH ;(2)时点性总量指标有: ABD ; (3)质量指标有: CFG ;(4)数量指标有: ABDEH ; (5)离散型变量有: ADE ;(6)连续型变量有: BCFGH 。

8.现在把某地区1999年末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作为研究对象。

对这个统计总体,设计了“1999年末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总数”和上述这个个体经营工业单位总体的“1999年全年产品销售收入”两个统计指标。

统计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统计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作为学习统计学的学生,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提供一些统计学课后习题及其答案,希望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1. 描述性统计习题:给定以下一组数据:10, 15, 12, 18, 20, 22, 16, 10, 14, 19。

请计算该组数据的均值、中位数和众数,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答案:均值:计算方法是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对于给定的数据,均值为(10+15+12+18+20+22+16+10+14+19)/10 = 16.6。

中位数: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找出中间的数。

对于给定的数据,中位数为16。

众数:出现频率最高的数。

对于给定的数据,众数为10。

这些统计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

均值是所有数据的平均值,中位数是数据的中间值,众数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值。

在这个例子中,均值告诉我们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是16.6,中位数告诉我们大约一半的数据小于16,一半的数据大于16,众数告诉我们10是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 概率习题:一个骰子有6个面,每个面上的数字分别是1、2、3、4、5、6。

如果投掷一次骰子,求得到奇数的概率。

答案:奇数的个数为3个,即1、3、5。

骰子的总个数为6个。

所以得到奇数的概率为3/6 = 1/2。

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这个例子中,奇数的个数是3个,总个数是6个,所以得到奇数的概率是3/6,即1/2。

3. 抽样与估计习题:某市有1000名居民,你希望了解他们对某项政策的态度。

你打算进行一次调查,抽取1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这个调查结果能否代表整个市民的态度?为什么?答案:这个调查结果不能代表整个市民的态度。

原因是抽样的方式可能引入抽样误差。

如果抽取的100名居民在某些特征上不具有代表性,比如年龄、性别、职业等,那么调查结果可能会偏离整个市民的态度。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统计学及基本概念 3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0第三章统计表与统计图19第四章数据的描述性分析25第五章参数估计37第六章假设检验49第七章方差分析62第八章非参数检验70第九章相关与回归分析78第十章多元统计分析89第十一章时间序列分析101第十二章指数108第十二章指数108第十三章统计决策120第十四章统计质量管理128第一章统计学及基本概念统计的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学的内容(统计学分类: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统计学的发展史(学派与主要代表人物)数据类型(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时间序列、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变量:连续与离散;确定与随机总体、样本与个体标志、指标及指标体系统计计算工具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推断统计学研究()。

(知识点:答案:D)A.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B.数据加工处理的方法C.统计数据显示的方法D.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2. 在统计史上被认为有统计学之名而无统计学之实的学派是()。

(知识点:答案:D)A.数理统计学派B.政治算术学派C.社会统计学派D.国势学派3. 下列数据中哪个是定比尺度衡量的数据()。

(知识点:答案:B)A.性别B.年龄C.籍贯D.民族4. 统计对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是()。

(知识点:答案:C)A.从定性到定量B.从定量到定性C.从个体到总体D.从总体到个体5. 调查10个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知识点:答案:C)个企业个企业职工的全部工资个企业的全部职工个企业每个职工的工资6. 从统计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由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是().(知识点:答案:A)A. 样本B. 总体单位C. 个体D. 全及总体7. 三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80分、85分和92分,这三个数字是()。

(知识点:答案:D)A. 指标B. 标志C. 变量D. 标志值8. 以一、二、三等品来衡量产品质地的优劣,那么该产品等级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课后至参考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作者:————————————————————————————————日期:第一章至第九章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2 3 4 5 6 7 8 9 10D D A A C A B B B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A C A AB DCD B1、在重庆地区经济普查中,总体单位是()。

DA、重庆地区所有经济单位B、重庆地区每个区县C、重庆地区所有经济单位负责人D、重庆地区每个经济单位2、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有65、75、85、80,这四个数是()。

DA、特征B、统计量C、变量D、数据3、总量数据表现为()。

AA、绝对数B、平均数C、相对数D、众数4、某连续变量数列,末组定义为500元以上,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元,则末组组中值为()元。

AA、520B、510C、530D、5405、分配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他们是()。

CA、总体容量与变量数B、组距与组数C、分组名称与各组次数D、变量与数据6、某企业2006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000元,标准差为100元,2007年平均工资增长了20%,标准差增大到150元。

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变异()。

A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能比较7、某地区每万人的病床数为36。

这是()。

B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发展水平指标8、第一批产品废品率为1%,第二批产品废品率为 1.5%,第三批产品废品率为2%。

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35%,第二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40%。

则平均废品率为()。

BA、1.5%B、1.45%C、4.5%D、0.94%9、分析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应该使用()。

BA、折线图B、散点图C、直方图D、茎叶图10、分析重庆市GDP,以1997年为最初水平,2007年为最末水平,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开()次方根。

BA、9B、10C、11D、211、某市场土豆价格2月份比1月份上升5%,3月份比2月份下降2%,则3月份与1月份相比()。

AA、提高2.9%B、提高3%C、下降3%D、下降2%12、某企业报告期产量上升10%,生产费用上升8%,则单位成本降低了( A )。

A、1.8%B、2%C、20%D、18%13、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单位,如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样本容量应扩大到原来的( C )倍。

A、2B、3C、4D、514、如果x、y的方差和协方差间具有关系2.1/,2/2222==yyxyxSSSS,则x和y的相关系数为()AA、2/2.1B、2.1/2C、0.92 D、0.6515.如果相关系数为0,则二变量()。

AA、不存在直线关系B、负线性关系C、可能存在线性相关D、不存在任何形式相关16.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取值的符号()。

BA、相反B、一致C、视a的符号而定D、不能确定17.为了说明回归方程的代表性,常用统计指标是()A、因变量标准差B、自变量标准差C、协方差D、回归估计标准误差18.下列属于非概率抽样的是()。

CA、分层抽样B、系统抽样C、配额抽样D、整群抽样19.回归估计标准误差,是()DA、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差B、实际值与估计值的方差C、实际值与估计值的绝对差D、实际值与估计值的标准差20.抽样平均误差是()。

BA、最大允许误差B、抽样分布的标准差C、抽样极限误差D、抽样绝对误差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ACE AC AB AD BDE ABC BCD BC AB BCDE1、我国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属于()。

ACEA、全面调查B、不定期调查C、定期调查D、经常性调查E、一次性调查2、某公司某年的总产值是()。

ACA、数量指标B、质量指标C、总量指标D、相对指标E、平均指标3、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ABA、媒介作用B、权数作用C、比较作用D、平衡作用E、稳定作用4、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ADA、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B、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增长发展速度的连乘积C、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D、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E、相邻两个定基增长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5、某企业某种产品的销售价格是去年的98%,则该指数是()。

BDEA、总指数B、个体指数C、数量指标指数D、质量指标指数E、环比指数6、统计分组的主要作用在于()。

ABCA、划分现象的类型B、揭示现象内部结构C、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D、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E、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7.两个变量完全线性相关时,则相关系数可能为( )。

BCDA 、r=0B 、r=1C 、r=-1D 、r =1E 、不能确定8.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 )BCA 、总体平均数B 、总体标准差C 、抽样方法D 、样本方差E 、抽样极限误差 9.抽样估计的常用方法有( )。

ABA 、点估计B 、区间估计C 、直接估计D 、间接估计E 、随意估计10.影响抽样单位数多少的因素有( )BCDEA 、总体平均数B 、总体标准差C 、抽样方法D 、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E 、抽样极限误差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环比增长速度可以表示为逐期增长量与上期水平之比。

( ) 对2、价格降低后,同样多的钱可以多购商品15%,则价格指数为85%。

( )3、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数,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

4、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质的特征,因此,可以用文字表述。

( )5、把某大学历年招生的增加人数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时间序列属于时点数列。

( )6、比较相对指标的计算方法灵活,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

( )对7、如两组资料的协方差相同,则说明这两组资料的相关程度也相同。

( )8、某高校2002-2012年毕业生人数形成的时间序列是时期数列( )对9、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都应该是随机变量( )10、抽样极限误差是指所有可能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间的平均差异程度。

( )四、计算题(50分)1、解:解: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得(1)样本平均营业额33.31=x (千元),样本方差S 2=12.57862 (2分)抽样平均误差18.2300301305786.121=-=-=N n nS u x (千元) (4分) (2)在95.45%下,t=2,抽样极限误差36.418.22=⨯==∆x x tu (2分) 由此,得该地区营业额的范围:300()300(31.33 4.36)x x±∆=±,即(26.97*300,35.69*300)千元 (2分)(8091,10707)2、解:解: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得∑q 0p 0=1948,∑q 1p 1=6827,q 1/q 0分别为174%、110%、140% (2分)从而,得8.26087004.18481.140074.1000101=⨯+⨯+⨯=⨯=∑∑p q q q p q (2分)(1)价格指数%69.2618.26086827111===∑∑p q p q K p ; 2.42188.260868270111=-=-∑∑p q p q (2分)(2)%92.13319488.26080001===∑∑p q p q K q8.66019488.26080001=-=-∑∑p q p q (2分)(3)相对数分析:350.46%=133.92%×261.69%绝对数分析4879=660.8+4218.2 (2分)3、解:经计算得:(1)8.1=B x (2分);标准差S B =0.6 (2分);%33.338.16.0===B B B x S V (1分) (2)由于5.1=A x ;标准差S A =0.67;%67.445.167.0===A A A x S V (3分) 所以,乙厂的代表性更好,而甲厂工人的生产水平差异更大。

(2分)4、解:n=8,∑x =216,∑y =157,∑xy =4418,∑2x=6052,∑2y=3391(1)相关系数:2222()()()()n xy x y r n x x n y y -=--∑∑∑∑∑∑∑=0.6856 (2分)(2)配置y 对x 的回归直线方程: 2222166052815721644188)(-⨯⨯-⨯=--=∑∑∑∑∑x x n y x xy n b ≈0.81 (1分) 821681.08157⨯-=•-=x b y a =-2.34 (1分) 所求y 对x 的回归直线方程为:yˆ=-2.34+0.81x (1分) 表示x 每增加1个单位,y 平均增加0.81个单位 (1分)(3)配置x 对y 的回归直线方程:222'1573319815721644188)(-⨯⨯-⨯=--=∑∑∑∑∑y y n y x yx n b =0.5777 (1分) 81575777.08216''⨯-=•-=y b x a =15.66 (1分) 所求x 对y 的回归直线方程为:xˆ=15.66+0.5777y (1分) 表示y 每增加1个单位,x 平均增加0. 5777个单位 (1分)5、解:(1)样本合格率:p=1900/2000=95% (2分)样本成数标准差为:)95.01(95.0)1(-=-=p p σ=0.218 (4分)(2)抽样平均误差: 按重置抽样计算: 2000218.0==np σμ=0.0049=0.49% (4分)或按不重置抽样计算:100000200012000218.01-⨯=-=N n np σμ=0.0048=0.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