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软实力研究现状综述及未来展望

国内外软实力研究现状综述及未来展望
国内外软实力研究现状综述及未来展望

第20卷第6期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20N o.6 2010年JOURNAL OF UN IVERSITY OF JINAN(Soc ial Science Edition)2010

国内外软实力研究现状综述及未来展望

朱孔来,马宗国

(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摘要:国内外软实力研究有三大特点:一是多数从国家层面、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视角开展研究,研究对象多数限于一个国家并与综合国力结合在一起;二是将软实力与文化结合在一起,将/软实力0的建构过多地限于文化;三是侧重软实力理论问题的研究。目前软实力研究存在的不足是:理论问题的研究深度不够;研究视野、研究领域较为狭窄;定量化测度研究任重而道远。今后的软实力研究应努力做到/深化、细化、实用化0。

关键词:软实力;综合国力;构成要素;指标体系;定量化测度

中图分类号:F127;D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3842(2010)06-0053-09

/软实力0,英文Soft Pow er,又译作/软力量0或/软权力0、/软国力0,是源自政治学和国际关系领域的概念。近年来这一概念颇受理论界重视,有不少研究者就软实力的内涵、特性、表现形式等理论问题提出诸多见解,并从不同学科领域运用软实力的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从我国情况看,自党的十七大以来,软实力研究成为热点问题并不断升温。总结国内外软实力研究现状,找出不足,明确未来方向,这对指导我国软实力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软实力概念的提出

最早明确提出/软实力0概念的是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此人曾任克林顿政府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国防部助理国防部长,在美国政界和学界都有广泛影响。他是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界关于美国国力是否衰败的大辩论中提出的。在那场辩论中,以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1987年出版的5大国的兴衰6为代表的/衰落论0无疑占有主流地位。但约瑟夫#奈却认为美国的力量并没有衰落,而是其本质和构成正在发生变化。他在1990年出版的5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6一书以及同年在美国著名的5对外政策6杂志上发表的题为5软实力6一文中,最早明确提出和阐释了/软实力0概念。之后,他又相继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文章和著作,对其软实力思想进行了梳理、扩展和完善,从而形成了一套软实力理论。

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0(SoftPo w er)是相对于冷战期间大国对抗的轴心/硬实力0(H ar d Pow er)而言的,在世界变革的情况下,/所有国家,包括美国,要学会通过新的力量源泉来实现其目标:操作全球相互依存,管理国际体系结构,共享人类文化价值0。他将这种新的力量源泉称为/软实力0,并强调相对于通过经济胡萝卜或军事大棒威胁利诱达到目的的/硬实力0而言,/软实力0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吸引力和同化力,通过精神和道德诉求,诱惑和说服别人接受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由此,

收稿日期:2010-09-04

作者简介:朱孔来(1963-),男,山东临沭人,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综合评价。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区域软实力理论框架及测度方法研究0(J10W G18)部分研究成果。

约瑟夫#奈认为,由于美国不仅拥有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0优势,而且还有文化、价值观和国民凝聚力等/软实力0优势,国力并未衰落。

约瑟夫#奈对/软实力0做出了多种不同的界定。在1990年发表的5软实力6一文中,他指出:/同化实力(软实力)是一个国家造就一种情势、使其他国家仿效该国倾向并界定其利益的能力;这一实力往往来自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国际机制的规则和制度等资源。0在2002年发表的5为何再不能单纯依赖军事力量6一文中,他认为软实力就是/让别人也想要你所想要0的能力;而在2006年发表的5软实力的再思考6一文中,他将这一概念简单地定义为通过吸引而非强制或者利诱的方式改变他方的行为,从而使己方得偿所愿的能力。另外,在2004年出版的5软实力)))世界政治致胜之道6一书以及2006年发表的5软实力再思考6一文中,他明确指出软实力的三种主要资源: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

约瑟夫#奈还就/软实力0与/硬实力0的关系做了解释,他认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但两者/行为的性质和资源的实在程度不同0。/软实力0资源倾向于与同化性或者吸纳性力量联系在一起,而/硬实力0资源则与命令性或者支配性力量联系在一起。[1](P36)他指出:/了解硬实力和软实力区别的方式之一就是考虑你为达到目的可选用的各种方式,你可以用武力或者经济制裁相要挟,命令我改变喜好,并按照你的意志行事。你也可倚仗经济实力,以报酬的方式诱惑我遵从你的意志。,,如果在没有任何明显威胁或者交易存在的情况下,我被你说服并跟从你的目标)))简而言之,如果我的行为受控于一种可知而不可及的吸引力)))那么你的软实力就发挥功效了。软力量使用的是不同的手段(既非武力,也非金钱)来促进合作,即由共同的价值观产生的吸引力及为实现这些价值观做贡献的正义感和责任心。0[2](P42-43)

由此可以看出,约瑟夫#奈眼中的软实力是从国际政治和综合国力的角度来讲的,是国家实力中的非物质要素,是与硬实力相对存在的。硬实力是有形的,来源于基本资源(土地、人口、自然资源等)、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而软实力是无形的,来自于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这三种资源。应该看到,约瑟夫#奈将有形的综合国力要素归于/硬实力0,将无形的综合国力要素归于/软实力0,方便了人们对国家实力的认知和理解,为观察和研究综合国力中的无形要素和非物质要素,研究新条件下的国际关系建立了一个统领性的概念。

/软实力0概念为审视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国际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是,约瑟夫#奈的/软实力0说还没有在西方学术界获得广泛认同。除了他自己不断发表文章讨论这个问题外,其他专门撰文讨论/软实力0问题的知名学者并不多。[3]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软实力学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6年左右,约瑟夫#奈和威廉#欧文斯等学者在5外交季刊6上发表5美国的信息优势6一文,后来又陆续发表5信息时代的力量与相互依存6、5信息时代的国家利益6和5硬力量与软力量6等文章与著作,进一步阐述软力量理论的内涵,旗帜鲜明地提出/软硬力量都是有效的,但在信息时代, -软力量.变得比以前更加引人注目0,再度引发人们对软力量的关注。第二阶段为/9#110事件发生后,针对美国先后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带来的巨大战略转变,约瑟夫#奈出版5美国霸权的困惑6一书,批评独断专行会严重损害美国的/软力量0,呼吁政府学会在界定自身利益的同时顾及世界利益,以确保/软力量0来维系长期的世界领导地位。第三阶段为2004年,约瑟夫#奈再推出5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6,在对软力量理论/进行比较系统地梳理和更为清晰地表述之外,还就其他行为体所拥有的软力量及软力量的量化分析等问题做了一些阐述与分析0。

在我国,最早使用/软实力0概念的是王沪宁。1993年,他在5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实力6一文中提出:/把文化看作一种软实力,是当今国际政治中的崭新概念。人们已经把政治体系、民族士气、民族文化、经济体制、历史发展、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等因素看作是构成国家权力的属性,实际上这些因素的发散性力量正使软实力具有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属性。总的软实力态势对谁有利,谁在国际社会中就占据有利地位;目前影响国际-软实力.势能的因素是工业主义、民主主义、民族主义。软实力的力量来自扩散性,只有当一种文化广泛传播时,软实力才会产生强大的力量。0[4]自此,软实力问题在我国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使用/软实力0这一概念的频率越来越高。

党的十七大,明确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0提升到国家战略这一新高度,并纳入/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0的整体战略中。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0,/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0。以此为标志,国内进一步掀起了软实力研究的热潮,来自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学者都将软实力理论引入到各自的研究领域中,纷纷借助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对我国自身的软实力及与软实力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特别是探讨软实力建设在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的研究大幅增多。

二、软实力的内涵

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使人随我所欲0是其本意,也即/通过吸引而非强迫获得预期目标的能力0。按照他的观点,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同化力与规制力。从约瑟夫#奈最初软实力的定义来讲,它是一种权力概念的拓展,目的是导向一种/霸权0性的国际关系(处于中心霸主地位的当然是美国),/软实力0就是一种美国霸权以文化形态为载体同化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力量。

我国学者对软实力的理解与约瑟夫#奈最初软实力的定义有所不同,是一种强调自身/实力0而与/他者0/共生0的理念(而非强调/控制0/他者0的视野)。不过不同学者给出的定义也不一样:张小明认为软实力就是/吸引力0;李希光等认为软实力是/说服别人的能力0;刘德斌在梳理众多学者所提出的软实力概念后认为,/软力量0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同化力与规制力;等等。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对软实力内涵的理解也不尽一致。从目前搜集的资料看,从国家层面即综合国力的角度以及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视角对软实力的研究最多,但也有从区域层面、企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论述。

从综合国力的角度来理解软实力,它表现为一个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及生活方式、国际形象等无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目前的主要观点有:(1)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使得其他国家以其预期目标为目标的同化力量0,以文化、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体现出来;(2)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国际感召力的因素;(3)软实力是/在国际事务中通过吸引力、而不是通过强制来实现的所期望的目标和结果的能力0,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外交的说服力以及领导人与国民形象的魅力和亲和力0;(4)软实力是/依靠文化价值、生活方式和商业手段等发挥出来的无形的影响力0,是/一国影响他国意愿的能力和无形的力量资源0,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5)软实力由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民族习性、政府素质等多方面的精神因素所构成,并通过各种文化媒体、信息资源、学术著作及国际组织的规则制度表现出来,具有超越时空、迅速扩充和无限挖掘的巨大潜力;

(6)/软实力0看似实力,在终极处却是/非实力的实力0,它是/经由国家和国民所显露出来的生活方式、文化价值、国民素质以及解决问题的细腻能力0。黄仁伟(2002)认为,/作为后起的大国,中国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差距最大的不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军事实力,而是各种软实力。这些软实力包括内部软实力如制度创新、人力资源、文化辐射力、凝聚力与亲和力、高科技研发能力和外部软实力如国家形象、国际机制的控制力、国际规则的创制力和国际义务的承担能力等,,。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结构中比硬实力更为重要,,,如果把硬实力当作常数,那么软实力就是变数或乘数;它倍增或递减综合国力0[5](P63-64)。从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的角度,许军(2004)认为,软实力表现为硬实力以外所有的非物质经济力量,是一种能将别国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本国利益的能力,是现代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中一种新型的比较优势;同产品和资源比较优势形成的规律有所区别,先进国家可以创造并运用这种实力,形成一种经营战略和国际贸易资源。[6]许军还将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软实力区分为五大要素,即科技及制度上的创新力、消费文化的渗透力和诱导力、国际经济规范制定上的控制力、美元体系在国际金融中的主导力、跨国公司实力的巨大增长等。

区域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概念在区域竞争与发展层面上的应用与延伸。从区域层面或城市的

角度上来理解软实力,多数人认为,软实力是指一个地区通过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动员和发挥区域内外心智能量的作用来达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要依靠对内激励民众的士气、整合民众的力量、发挥民众的聪明才智,对外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包括工业技术和管理、组织技术),以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能力。现代经济学分析证明,这种能力以区域文化、人才素质、公共服务和区域形象为基础。其中的区域文化,既包括具有区域特色的、静态的文化,也包括区域的文化生产力。马国庆、楼阳生等将区域软实力定义为:/在区域竞争中,建立在区域文化、政府公共服务(服务制度和服务行为)、人力素质(居民素质)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区域政府公信力、区域社会凝聚力、特色文化的感召力、居民创造力和对区域外吸引力等力量的总和。0[7](P34)戴业炼、陈宏愚认为,区域软实力分为广义区域软实力和狭义区域软实力两个范畴。所谓广义区域软实力,指区域内以软资源为基础、软设施为平台、软环境为保证、软产业为主体、软投入为支撑、区域形象为标志、软能力为关键、软人才为根本的/8S0要素集成所形成的区域创新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所谓狭义区域软实力,指区域内以文化事业为基础、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先导、以文化产业为主体、以文化贸易为标志的区域创新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狭义软实力,也即文化软实力。[8]陈正良(2005)指出:/软实力0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地区发展品位的体现,因此在我国当前国内区域发展的竞争中,许多省市越来越重视增强自身的/软实力0。[9]马志强(2001)认为,城市综合实力是指一个城市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包括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内的全部实力和对外影响力,其中物质力量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拥有的硬实力,而各种精神力量、文化力量和对外影响力则称之为城市的软实力。[10]龚娜、罗芳洲(2008)认为,所谓/城市软实力0,是指在城市竞争中,通过文化、政府管理、市民素质等非物质要素的建设,不断增强文化的影响力、政治上的吸引力、市民的凝聚力以及城市形象的亲和力,充分发挥它们对城市社会经济运作系统的协调、扩张和倍增效应,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经济、社会、政治的发展水平,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力,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无形有质0的动力。[11]李亚(2005)认为文化是城市竞争软实力的核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12]还有的学者认为,政治地位)))如首都、省会城市等具有政治地位上的优势,这一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虽然是一种无形而重要的资源,也是区域吸引力的来源之一,但是它一般并非区域本身争取、建设的结果,而更接近于资源禀赋一类,而资源禀赋主要是作为区域硬实力发挥作用的。

在企业层面上,多数人认为,企业软实力是指企业以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对外占领利益相关方的心灵,对内依靠运用员工心智能量以达到企业目标的能力。在企业内部,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组织模式、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其软实力资源;而在企业外部,品牌和服务、社会责任和企业知名度三个方面则是其软实力的资源基础。杨羽(2001)认为,由于组织之间的竞争关系以企业竞争最为典型,因此/企业软实力0问题应该更受关注。他指出软实力在企业组织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企业价值观念、管理者决策力、员工学习力和创新力、企业社会形象和影响力等。[13]

三、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关系

分析软实力与硬实力之间的关系,对于准确理解软实力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约瑟夫#奈认为两者相辅相成,但两者/行为的性质和资源的实在程度不同0。/软实力0与/硬实力0的辩证关系是我国学者关注的重点。朱马杰认为,软实力可以促进硬实力的发展,硬实力也可以证明和支撑软实力的提高。阎学通强调,硬实力的增强并不能自动地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即使一国经济非常富有,军事技术非常先进,但如果它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一个不道德的国家,它的国际动员能力仍会很低。张小明指出,软实力反过来可能有助于增强硬实力,但其方式不是直接增加硬实力,而是通过降低推行硬实力的成本而使硬实力变得更易为人们所接受。俞新天认为,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软实力是硬实力的导向,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刘卫东认为,在一个国家的成长过程中,软实力和硬实力不一定会同步发展,崛起需要的根本资源还是硬实力,但是国际地位的维持延续不能只靠硬实力;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只有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国家的优势。张志越等归纳认为,硬实力是软实力的物质基础

和有效载体,软实力是硬实力的精神和制度支柱,是硬实力的延伸,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转化同时又相互损伤;要实现软硬实力的有效整合,既要注重资源的有效配置,也要利用好民间资源,还要处理好吸引力和支配力之间的关系。陈琴啸认为,软硬实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关系,软实力可在一定条件下克制与战胜硬实力,软实力通常与硬实力相互结合,共同起作用。北京大学软实力课题组认为,硬实力能够为软实力的提升创造条件,而软实力的提升是硬实力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同时硬实力的发展能够为软实力要素的合理性、先进性提供证明,但软实力的提升未必一定要与硬实力的发展相伴随。

四、软实力的来源、分类、特点和表现形式

关于国家软实力的来源,许多人认为,一国的文化、国内政治价值观与作为其贯彻与体现的政策和制度、外交政策以及国民素质和形象是软实力的主要资源基础。约瑟夫#奈认为,国家的软实力主要来自三种资源: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它在海内外都能真正实现这些价值时)、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视为具有合法性和道德威信时)。他在5软实力:世界政坛成功之道6一书中列出了美国产生软实力的潜在资源,也就是吸引力表现:/美国吸引的外国移民是排名第二的德国的6倍;美国是世界上遥遥领先的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出口国;在全球160万海外留学生中,28%在美国,相比之下,英国只有14%。0其他衡量指标,如:美国/比其他任何国家出版的书籍都多;音乐销售量高于排名第二的日本两倍多;互联网网站主机是日本的13倍;所获物理、化学和经济学诺贝尔奖最多;所获文学诺贝尔奖排名第二;发表的科学及期刊文章数目几乎是排名第二的日本的4倍0等。

我国学者对软实力来源的理解与约瑟夫#奈相比有一定出入且表述不尽相同。刘德斌认为,硬实力主要源自对国家资源的组织、调配和构建,是政府主导的产物;而软实力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非政府组织,并与一国历史传统、价值趋向和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与能力联系在一起。对于后者,政府可以推进或利用,但难以控制和主导。[3]倪世雄指出,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以跨国公司迅速发展为特征的世界经济也给软实力倾注了无穷的源泉。楚树龙则认为,软实力是以科技、管理、体系、吸引力、文化、人的素质、竞争力等为内容,重要一环是价值观、文化、教育等精神方面的吸引力,重要内容是系统力,包括信息系统力量,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集体、一个个人的最永久、最根本的软实力来自于创造力、创新能力、应变调整能力。单少杰指出,软实力还蕴含于民间社会和民族风尚中,追求公正和永恒的历史观同样是一种民族精神。

关于对软实力的分类问题,相对来说国内学者关注不多。周桂银等人指出,软实力有/内部0和/外部0之分,前者包括一国的制度创新、人力资源、文化影响力、民族凝聚力、亲和力等,后者则包括国际形象、国际制度的控制力和创制力、国际义务的承担能力等。还有观点认为,软实力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前者指的是非物质性的、文化和精神方面的,即一国的价值观、文化、技术对其他国家的感召和吸引力;后者是指一国的经济、外交对世界的影响。还有一些学者把软实力划分为/内生的0、/建构的0两种类别。

关于软实力的特性、特点或特征,国内学者阐述的较多。甘阳认为,/软实力必须具有普世价值0,也就是说软实力不仅是某一特定国家的价值取向,而且要得到其它国家的价值认同,这就使软实力具有了文明性;而软实力具有的吸引力、影响力,使得别国可以从中借鉴、吸收运用于本国,所以,软实力还具有兼容性或融合性;另外,软实力的影响力是无形的、缓慢的、柔和的,以传播文化、增强影响力、化解文化层面的误会,因而相对硬实力的锋芒毕露而言,软实力具有缓和性的特点。陈正良提出软实力要具备五个特点:(1)软实力具有无形性、评价上的主观性但同时具有可感知性;(2)传统性与时代性兼备;(3)软实力具有系统性、综合性;(4)软实力的影响具有潜化性、扩张性和持久性;(5)与硬实力的相互依存性。许军提出了软实力的五大特点:一是软实力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社会、经济资源;二是软实力并非一国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而是一国创造力、主导力和适应力的集中体现和必然结果;三是作为后发优势,软实力短时期内不易被复制,具有独占性;四是软实力是建立在硬实力基础上的,不可能脱离硬实力独立产生作用;五是与显性的硬实力指标相比,软实力指标是隐性的。张勇、王树林将软实力的特点概括为五个方面:第一,无形性是软实力的核心特性,当然这种无形性是相对的,在不同的具体情境下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从而针

对不同竞争主体的具体情境造就了种种不同表现的软实力;第二,硬实力可以指标化,使用显性的指标标记,而软实力指标则是隐性的;第三,软实力作为无形力量,其作用的发挥要依托于硬实力,不可能脱离硬实力的基础独立发挥作用;第四,软实力并非某个竞争主体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而是竞争主体自我积累的结果,是一种后发的优势,单纯依赖硬实力要素的投入,或者依赖某种外力的支持,在短期内无法形成具有优势的软实力;第五,软实力作为后发优势,由于短时期内不易被其他主体复制,因此是一种具有垄断性的实力要素。朱峰认为,软实力主要具有通过吸引起作用、非垄断和扩散性、不同国家软实力的一些方面可以重合和对国家有深刻的无形影响等四个特征。张志越等人指出,软实力具有无形性、渗透性、扩张性与传导性。陈琴啸分析认为,软实力的特征与本质是以实力威慑为后盾的非强制性、以物质实力为基础的非物质性和道义合法性与时代进步性。肖欢把信息时代下的软实力概括为形式的抽象化、拥有者的多元化、传播的便捷化和影响的深远化四个特点。李晓明认为软实力在现代社会里可以通过各种文化媒体、信息资源、学术著作及国际组织的规则制度表现出来,具有可以无限挖掘、迅速扩充和超越时空的巨大潜力。刘杰认为软实力的一大特点是内生性,其生长来自于一个国家对自身核心价值的信仰和坚持,对政治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对文化理念的信心和发扬,对民族精神的光大和传播。章一平强调软实力的特点在于排斥强制性的发号施令和暴力,自主性和变通性明显,不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而且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除此之外,还有学者指出软实力具有隐蔽性、渐进性、安全性和突变性等特点。

关于软实力的表现形式,多数人是从与硬实力的对比或硬实力的关系阐述的。/硬实力0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实力0,是/实力0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软实力0则更是一种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吸引、影响和同化的力量,是/实力0的内在功能。另外,/软实力0在很大程度上(以美国为例)是非政府组织构建出来的,并且与一国的历史传统、价值趋向和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与能力联系在一起。政府可以创造、推进或利用/软实力0,但难以控制和主导/软实力0。

五、软实力的构成要素、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

由于软实力的内容比较广泛,加之不同学者对软实力的内涵、特征的理解不一、研究角度和研究内容不一,目前国内外对软实力的构成要素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众说纷纭。

从国家层面而言,多数人认为,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的吸引力、国家内部凝聚力、文化的感召力、社会发展模式的影响力、在国际政治中的结盟能力、利用现有国际组织的能力等;还有的把民族同质性、社会综合程度、政治稳定性、国民士气都视为软实力。黄仁伟认为,软实力主要包括制度创新、人力资源、文化辐射力、凝聚力与亲和力、高科技研发能力和外部软实力(如国家形象、国际机制的控制力、国际规则的创制力和国际义务的承担能力)等,其中尤其以政治体制、核心价值观、国家认同和凝聚力等非经济因素最为重要。贺颖等人综合约瑟夫#奈等西方学者的观点,将/软实力0的主要构成要素概括为:文化;知识、信息、科技力;国民的整体素质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应变能力;制度的创新;国家发展战略及决策机制、外交和领导者的领导艺术;吸收力(吸引力可以来自多方面,如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等都可以产生很强的吸引力)。李合先认为,一国软实力的主要构成要素是文化、政府质量、国际制度设计能力和国家形象。[14]门洪华认为,我国软实力包括文化、观念、发展模式、国际制度和国际形象五个核心要素。阎学通、徐进将软实力定义为: /一国国际吸引力、国际动员力和政府国内动员力的总和。0[15]张兆娟认为,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可以分为意志力、应变力、影响力、洞察力、领导力、决策力、亲和力和传统国学成就八部分。还有学者将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划分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认同力、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吸引力、基本路线和发展战略的执行力、国民的凝聚力、民族的创造力、文化的感召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等。

对于文化软实力,孙亮(2009)认为,文化软实力由六大要素构成,即发展模型软实力、核心价值观软实力、国家形象文化软实力、文化生态软实力、外交软实力、传播软实力。[16]杨新洪(2008)认为,文化软实力可以由硬指标来体现,并构建了一套由价值指标、实物指标、相对指标构成的硬指标体系,并构建了一套对文化软实力进行综合评价的主体方阵统计评价模型。[17]

对于区域软实力或城市软实力而言,陈正良

认为,/软实力0至少要涵盖政治公信力、社会凝聚力、区域文化的感召力和辐射力、制度创新形成的体制活力、区域人口素质特性和区域信用的独特作用力、区域形象影响力等要素。[9]由5瞭望东方周刊6联合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中国市长协会,在全国范围内首次进行的5中国城市软实力调查6,将软实力分为文化号召、教育发展、科技创新、政府执政、城市凝聚、社会和谐、商务吸引、形象传播、区域影响、信息推动等十大类指标。马庆国、楼阳生(2007)认为,区域软实力包括区域文化、人口素质、公共服务和区域形象四个方面的要素,并构建有23个指标的区域软实力评价体系。[7]龚娜、罗芳洲(2008)认为,城市软实力应该从城市文化、政府管理、城市开放程度、人力素质、城市形象等五个方面来构建,并构建了一套由五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城市软实力指标体系;[11]庄德林、陈信康(2009)认为,国际大都市的软实力包括3个层次,分别是资源层、表现层和功能层,资源层是软实力的来源与基础,表现层就是软实力发挥作用的方式,而功能层则是发展软实力所要达到的目的,具体而言是建立在城市文化、公共管理、人力资本、城市创新力、生活质量、国际沟通等非物质基础之上的、以非强迫方式达到自己期望结果的能力,是城市说服力、导向力、吸引力和同化力的总和,构建了一个由5个维度、55个指标构成的三层次评价体系,并对评价方法与步骤进行了初步探索。[18]

从企业角度而言,中国软实力研究中心认为:企业软实力是相对企业硬实力而言的非物质化要素,是增强、整合、使用硬实力的能力,是最终实现企业运营效能最大化的关键能力,如资本是一项硬实力,而资本运作能力则属于软实力;再如人员规模是一项硬实力,但这并不具备切实的意义,只有人员综合素质和执行力水平这些软实力指标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竞争力。软实力在企业内主要表现为源动力、感召力、规划力、共识力、执行力、管控力六大能力的协调联动。拥有这些能力,企业将呈现出管理高效、内部和谐、业绩卓越的状态,同时在行业中具有领导地位,在社会中享有良好的品牌美誉度、公信度,从而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受人尊敬的企业。

也有一些学者对高校的软实力进行了研究。如李化树(2005)认为,大学软实力包括大学文化力、大学政治力、大学精神力、大学制度力等方面的要素;[19]郭德、叶非、闫丹丹(2007)构建了一套由高校文化、高校精神、高校创新、高校管理4个一级指标以及若干二级和三级指标构成的高校软实力评价体系。[20]

关于软实力能否测度问题,多数人认为/软实力0所指的就是指那些无形的实力要素,以精神和智力形态存在,一般都是无法计量的。如有的学者称:/软实力很难用某个或数个指标进行量化,也就很难衡量其数量上的大小。0这是因为/软实力的效果更具有不确定性,不同国家的国民会根据他们对某特定国家所拥有的信息形成其主观印象,然后他们才能判断和决定自己应该采取的行动0。也有学者认为,软实力的定量研究是必要的,但找不到定量衡量总体软实力的方法。有学者认为:/研究我国的软实力需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0,但他承认/源于定量分析的难度,目前的软实力研究均采用定性方法0。还有人意识到研究软实力需要考虑程度问题,但却没有提出如何进行定量研究的具体方案。有的学者认为,软硬实力不可截然分开,同一种实力,有时表现为软,有时表现为硬,因此要对软硬实力进行动态分析,包括力量软硬程度的横向和纵向变化以及相对性等。

从定量测度实践看,美国学者克莱因提出的/国力方程0,把/战略目标0与/国民意志0等软指标作为衡量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进行了定量化的计算;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以及世界经济论坛搞的5国际竞争力报告6或5全球竞争力报告6的软指标也都实现了定量化的测量。从国内情况看,由5瞭望东方周刊6等进行的5中国城市软实力调查6,对各个城市的软实力也进行了定量化的测算。龚娜、罗芳洲在5/城市软实力0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价方法6一文提出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软实力进行综合评价。因此,软实力是能够进行定量化测算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算。

六、国内软实力研究的主要研究机构

目前,国内已成立了几家专门从事软实力的研究和咨询机构,主要有:

1.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院。于2008年12月份成立,独立建制,研究院作为专门从事/国家软实力0有关的科学研究、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与服务等工作的教学科研机构,其下

设文化战略研究中心、文化力研究中心、节庆研究中心、国民体育研究中心、品牌战略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研究中心、中国平衡论研究中心等下属机构。研究院注重吸收校内各相关院系和校外优势机构、企业参与,通过这一个开放的、跨学科的、多专业视角的平台,完成更高水平的综合性知识集结、科研成果及转化。

2.中国软实力建设委员会。在中国决策科学院、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企业战略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支持下,由潘承烈、张国有、管益忻、艾丰、邓正红、帅新武、罗卫国等专家学者联合成立。委员会紧紧围绕提升国家软实力重要战略课题,以企业和城市为服务主体,开展企业和城市软实力研究、咨询、培训、推广等工作,加强企业和城市软实力建设,提升企业和城市软实力。

3.中国软实力研究中心。在海尔、海航、蒙牛、东软、新希望、皇明等中国本土优秀企业的倡议支持下应运而生,其前身为北京仁慧特智业咨询有限公司,具有12年中国企业管理运营服务经验,是源于实践、服务实践的独立咨询顾问机构。

4.民航软实力研究中心。该中心于2010年1月21日成立,是中国民航大学党委的研究和咨询部门,主要的研究方向侧重于国家、天津市,尤其是民航的经济、政治、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方面的研究,侧重于学校和民航企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和重点工作的对策研究。

5.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6月,挂靠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6.中国软实力产业协会。经香港政府登记备案,由中力协(北京)企业管理中心运营管理,是从事新闻、房地产、财经、传媒、教育、科技、生活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参加组成的全国性行业的社会组织。

七、软实力研究目前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

通过对软实力研究状况的梳理,笔者认为,国内外对软实力的研究有三大特点:一是多数从国家层面、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视角开展研究,研究对象多数限于一个国家并与综合国力结合在一起;二是将软实力与文化结合在一起,重点研究文化软实力,将/软实力0的建构过多地限于文化;三是多数侧重软实力理论问题的研究。

总体而言,我国虽是世界上对软实力的研究最多的国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取得了较大成就,但目前对软实力的研究还处于总体描述的初始阶段。笔者认为,目前存在如下不足:

1.理论问题的研究深度不够,目前还处于一种摸索和探讨阶段。对软实力的概念、内涵的研究成果虽多,但不同学者之间尚未取得一致,并没有进行明确界定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大都是从各自的研究对象出发来使用这一概念,对软实力的内涵、表现形式和特点有着不同的理解,尚未形成足够的共识,甚至出现了泛化及误用,由此而产生的所谓的/提升软实力0往往陷入一个经验主义的误区。一些定义有过于简化的倾向,而另一些定义则显得措辞含糊,比如/说服0、/感召0、/影响0等词语究竟作何理解,尤其是在软实力所产生的吸引、规则和同化效力上,到底是程度的差异还是类型的不同,是效用的演进还是效果的并列等,国内还没有人做过深入细致的论证。

2.研究视野、研究领域较为狭窄,角度不够广泛。总体而言,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规范研究多,实证研究少;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口号形式多,有应用价值的少。理论研究而言,对软实力的概念及内涵、表现形式研究的多,对构成要素和系统结构的研究少,尚无人对软实力的系统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应用研究而言,从国家层面研究的多,对区域、城市、企业、组织及个人研究的少,尚无人对组织软实力、个人软实力进行过研究;从文化角度研究的多,对综合研究的少,许多人甚至将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同等对待(其实文化软实力仅是软实力的一个构成部分而不是其全部)。学科领域而言,从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的角度研究的多,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研究的少。研究方法而言,总体描述的多,系统分析的少,定性分析的多,定量刻画的少。

3.定量化测度研究任重而道远。目前大量的研究成果都是对软实力的理论分析,缺少定量考察,研究明显停留在软实力性质的讨论上,关于软实力程度问题的讨论即测度问题的研究很少。有人认为,软实力是一个不可量化的概念,因此软实力的程度研究是不可能的;也有学者称:/软实力很难用某个或数个指标进行量化,也就很难衡量其数量上的大小。0这是因为/软实力的效果更具有不确定性,不同国家的国民会根据他们对某特定国家所拥有的信息形成其主观印象,然后他们才能判断和决定自己应该采取的行动。0笔者认为,虽与硬实力相比软实力不容易量化,但绝非不

能量化。约瑟夫#奈也曾说过,软实力是可以量化的,虽然人们不能精确到具体数字,但仍然可以通过民意测验等方法来衡量和关注体现软实力的各项指标,尽管有学者已意识到此问题,但软实力的量化在具体研究中仍未体现。笔者认为,这方面存在两大难点:一是对软实力的层次化的系统结构分析(也即把主要构成要素分解为具体指标)较难;二是由于衡量软实力的指标多为主观指标,主观指标具有不确定性,很难准确量化(因为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观察者由于其世界观不同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针对目前软实力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今后的软实力研究应努力做到/深化、细化、实用化0。特提出如下建议:

1.深化理论研究,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把建立软实力理论框架体系作为研究重点,从系统的角度深化研究,并与历史学、文化学、传播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诸多领域联系起来,使其发展成一种跨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学科。

2.细化研究领域,拓宽研究内容。从学科领域看,重点从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加强软实力研究;从研究层次看,今后除了从国家层面加强研究外,还要重点加强对区域软实力、城市软实力、企业软实力、组织软实力的研究。我国是一个拥有13多亿人口的大国,一个省份或一个城市都有可能比其他的一个国家大,这一国情特点决定了区域软实力、城市软实力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空间和广阔的应用价值,是今后软实力研究的重点。笔者认为,通常所讲的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在外延上并不一致,今后除了继续加强对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外,还应重点对文化力与软实力的关系进行研究,明确文化力在软实力中的地位、作用及应用,以便更有利于从系统综合性的角度加强软实力的研究。

3.以实用化为宗旨,加强应用研究。一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围绕软实力资源的挖掘、培育、开发等,重点加强实践问题的对策研究;二是在规范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国情、省情、市情,重点加强实证研究;三是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加强以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为重点的定量研究,尤其要分别建立国家软实力、区域软实力、城市软实力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化的测度并据此进行纵横向的比较分析,可以相互之间找出优势、劣势、差距和薄弱环节,使对策研究更具针对性。

参考文献:

[1]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2.

[2]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北京:东方出版

社,2005.

[3]刘德斌./软权力0说的由来与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

学报,2004,(4).

[4]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实力[J].复旦学报(社会科

学版),1993,(3).

[5]黄仁伟.中国崛起的时间和空间[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2.

[6]许军.软实力)))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新型比较优势[J].对

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4).

[7]马庆国,楼阳生.区域软实力的理论与实施[M].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8]戴业炼,陈宏愚.软实力研究评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11).

[9]陈正良.论增强区域发展的/软实力0[J].社会主义研究,

2005,(2).

[10]马志强.论软实力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商业经

济与管理,2001,(4).

[11]龚娜,罗芳洲./城市软实力0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

评价方法[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12]李亚.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竞争软实力的提升[J].郑州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13]杨羽.论发挥大学人文作用与培育企业竞争软实力[J].西

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3).

[14]李合先.中国和平发展中的软实力建设[D].济南:山东师

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15]阎学通,徐进.中美软实力比较[J].现代国际关系,2008,(1).

[16]孙亮./文化软实力0指标体系的建构原则与构成要素[J].

理论月刊,2009,(5).

[17]杨新洪.关于文化软实力量化指标评价问题研究[J].统计

研究,2008,(9).

[18]庄德林,陈信康.国际大都市软实力评价研究[J].大都市,

2009,(10).

[19]李化树.论大学的软实力[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4).

[20]郭德,叶非,闫丹丹.高校软实力评价体系设计研究[J].未

来与发展,2007,(4).

责任编辑:薛葆

Revie w and Out work of Soft Pow er R esearch

ZHU Kong-la,i MA Zong-guo

(School ofM anage m ent,Un i v ersity of Ji n an,Ji n an250022,Ch i n a)

Research of soft po w er has three characteristi c s:Firs,t fr o m the perspecti v e o f national leve,l as w e ll as level of internati o na l po litics and i n ternati o na l relations,to research on l y one country w ith nati o na l strength co m b i n i n g together;Second,co m b i n g soft po w er and cu lture together,researchers have found much li m itation i n cultural constructi o n;Third,tak i n g the soft po w er theo r y as research centre,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 t depth i n suffic iency of research,narr ow research fie l d,lack o f quantitative m easure are the shortco m i n g o f the soft po w er research.A i m i n g at t h e insufficiencies on t h e research o f so ft po w er,efforts should be m ade to a-ch i e ve/deepening,th i n n i n g and practical0goa.l

St udy on t he Proble m of Fam ily Care for E l d erly from G ender P erspective

LI A NG L-i x ia,LIW e-i feng

(Schoo l o f La w,Un iversity of Jinan,Ji n an250022,China)

The pr oble m of fa m ily care for elderly i n vo lves t w o m a i n parts)))t h e aged and their careg ivers.These t w o parts have a gender difference.So the gender perspective is quite i m portan.t Ifw e ana l y ze the proble m o f fa m ily care for e l d erl y by m eans o f the gender perspective,w e can find that t h e d ifferent gender groups have different experiences and prob le m s to be so l v ed.Fo r exa m ple i n the fo ll o w ing areas:fa m ily care responsi b ility-shari n g,fa m ily care conten,t fa m ily careg ivers.pressure,etc.

M ain Reason of Peasantry.s Innovation i n t he C ourse of Election Po litics D evelop m ent

WANG X iao-m i n

(D epart m ent o f Po liti c s and La w,Bao jiUniversity o fA rts and Sc ience,Bao ji721013,China)

Far m ers i n Ch i n a has m ade g reat po litical i m prove m ent in the election developm en.t The dual syste m o f li v ing env ironm ent are realistic founda ti o n for far m ers.politica l refor m;character istics o f per m itti n g for error i n elections for far m ers prov ides a relati v e l y l o ose and po liti c al env iron m en;t fearless spirit o f Chinese far m ers i n the long history create a sub jecti v e condition i n t h e election in politics;t h e fact that far m ers are flex ible guarantee the create activ ities;soc ial envir onm ent a fter the refor m and opening up prov ide the i m portant infor-m ati o n w ays.Practice sho w s that the constructi o n of Ch i n ese far m ers is the basic force for de m ocracy.

(Edited by YANG M i n)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知识分享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人力资源外包 Lever觉得外包是一种管理策略,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专家执行,使公司能专注于本身核心业务发展,以提高竞争优势[3]。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则是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greer认为,外包是由外部伙伴在重复基础上从事原来由企业内部从事的人力资源任务[4]。 对于人力资源外包,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对许多企业来说,外包浪潮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很强,往往对适合的企业才最好。 在总结外包优势的基础上,Rodriguez和Carlos指出与专业的雇佣组织签订合同来处理企业的人力资源职能是一个可变的结论,专业雇佣组织可以与他的顾客建立一个雇佣合作关系。Greet认为有五项竞争因素使企业将人力资源部分或是全部外包,分别是企业精简、快速成长或衰退、全球化、竞争增加以及企业再造,而在这些竞争因素背后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降低成本与增加人力资源的服务品质。 关于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Quelin认为一个是企业在外包过程中对外包商的过分依赖,他们认为外包后企业就不用再过问这部分工作了,全部由外包商负责就行,很少进行沟通。另外一个是外包商的工作效率及能力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影响组织绩效的完成,把工作交给外包商后,企业失去了对这部分工作的控制,至少不能完全控制,于是当外包商的能力及效率不能达到原来期望的时候,就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Bahli,Bouchaib等根据交易成本的观点,归纳了外包所具有的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以下两点:交易的不确定性;委托的不确定性和所提供服务的不确定性。 以上研究表明国外的人力资源外包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外包决策、外包作用与外包风险上。主要关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与实践中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外包中引入信任的研究不多。国外学者对信任的研究集中在信任的作用、类型与建立上。这里只摘录其中的一部分。 2)信任 梅耶、戴维斯、斯库尔曼认为:信任是指一方在有能力监控或控制另一方的情况下,宁愿放弃这种能力而使自己处于弱点暴露、利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Sabel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胡孔河将信任定义为:在一定情境下,一方凭借自己对对方的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综述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内容和要求 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功能 开题报告是在学生接到教师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由学生撰写的对于课题准备情况以及进度计划作出概括反映的一种表格式文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撰写,经指导老师签署意见及学院审定后生效。 撰写开题报告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活动。有资料反映,美国科学家每年要用两个月时间组织和撰写开题报告,以便获得各方面对课题的资金支持。我国科学研究工作者的科研申请报告,也往往具有开题报告的性质。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对课题的顺利开展十分重要。撰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让指导老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选题的意义何在,自己做这个题目的优势是什么,自己准备怎么做,会出什么结果,等等。并请指导老师帮学生作出如下判断:课题所确定的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题目的大小是否合适,所选择的研究途径与方法是否可行等。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开题报告的内容及时作出判断,此课题能否这样实施,要不要改变题目或研究方法;学生则可以在得到批准后按开题报告的安排来开展工作。 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包括(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3)研究方法及措施,(4)研究工作的步骤与进度,(5)主要参考文献等项目。下面对有关项目作一些说明: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 (3)研究方法及措施 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 (4)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 (5) 主要参考文献。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在所列的参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word版本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 状述评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纵观目前国内外本课题研究现状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一是研究信息化教学的多,研究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少;二是研究高校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多,研究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少;三是研究城镇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多,研究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少。这种现状不利于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加强,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这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这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施,要想更进一步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开展本课题研究,加强农村中小学的班级管理。 2.选题意义: 本课题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的空白,贯彻落实了马列主义全面发展的观点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关注了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关注了处于弱势的农村中小学生,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这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正像农民不富农村不活一样,如果农村广大的中小学不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那么它将永远薄弱,教育公平永难实现,素质教育仍将是一句空话。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和推广有利于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有利于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因而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的研究和推广,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武装了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班主任,为农村中小学的班级管理提供了现代化的科技平台,这将大大提高农

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有利于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公平的实现。因而有着重大的研究价值。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①通过本课题研究把信息技术引入和推广到农村中小学的班级管理之中。 ②提高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③改善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薄弱的现状。 ④促进教育的公平。 ⑤促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2.研究的内容 ①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信息化的程度。 ②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中信息化现状的原因 ③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内容。 ④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途径。 ⑤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方法。 ⑥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推广。 3.主要观点 ①目前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 ②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班级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③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④农村中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4.创新之处

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综述

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综述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现状与发展情况综述 行政管理秦高文 【摘要】随着信息的高速化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电子政务日益成熟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智慧政府。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对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内容分析,研究梳理了国内外智慧政府建设发展的情况,结合智慧政府主要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开展文献综述,希望得以了解国内外智慧政府研究的整体进展情况。总结归纳了智慧政府研究取得的进展和成绩,并对未来智慧政府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子政务;智慧政府;智慧城市;政府信息化;公共服务 一、引言 现代政府事务日益复杂,传统政府的智能水平已经难以应付这种新的形势,伴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高速化发展,政府信息化建设也在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历经传统政府、数字政府、电子政务、移动政务等多个阶段后,“智慧政府”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智慧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政府的四大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政府”就是要实现上述职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 与传统电子政务相比,“智慧政府”具有移动性、社会性、虚拟性、个性化等特征。「1」这些新特征是信息技术进步和电子政务应用创新两者融合演化发展到更高级实践阶段的必然结果。「2」智慧政府的概念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这一概念具有明显

的实践先于理论的特点,它的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世界各国政府机构都是在探索中先行先试。 二、智慧政府在国内外的探索实践 2011年11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提高政府服务的绩效及服务能力,提出智慧政府建设框架(Smart Government Framework)。「3」2012年6月,韩国政府公共行政与安全部顺应时代发展构建了智慧政府实施计划(Smart Government Implementation Plan),使得韩国始终居于联合国电子政务指数排名中的领先位置。「4」2013年6月,迪拜专门成立智慧政府部门(Dubai Smart Government Department),负责指导和监督迪拜电子政务的转型与实施,迪拜智慧政府项目通过各部门共同努力取得了重要成就,是该地区为企业和社区生活提供政府在线服务的开创性举措,标志着迪拜开始进入智慧政府时代。「5」2014年3月,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推出“资讯媒体总体规划2025”(Infocomm Media Masterplan 2025),该规划的重要目标是将新加坡政府建设成为智慧政府,使新加坡成为全球领先的ICM技术使用者和倡导者,通过有效的安全措施保护个人的隐私和交易,促使企业提高生产率和收入,帮助政府利用数据更好地分析城市问题,从而制定更适当的政策。「6」 国内在政策方面,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主管部门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信息化发展规划》《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电子政务向智慧化和服务化转变。在建设实践方面,中国已经有超过两百个城市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计划,而智慧政府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7」北京、上海、南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怎么写

你好,同学,你的中国家电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方面开题报告老师让你往 哪个方向写? 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呢 开题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开题报告选题通过顺利。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 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 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2、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 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3、成员分工 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 责任。组长负责协调、组织。 4、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 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 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 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 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论证 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 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 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意义通 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考察学生对自己课题目前研究范围和深度的理解与把握, 间接考察学生是否阅读了一定的参考文献。这不仅是毕业论文撰写不可缺少的组 成部分,而而且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 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或避免研究重复。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在撰写之前,要先把从网络上和图书馆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找出课题的研究 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 1. 在写 毕业论文时,简写课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最重要的是对 一些现行的研究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 的年份。 2. 再者简单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可分技术不足和研究不足。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或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等等。 3. 最后简 略介绍发展趋势。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写的是把研究现状,而不是写课题物本身现状,重要体现研究。例如,写算法的可视化研究现状,应 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等;而不是大量算法的可视化研 究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此只需一笔带过,也是对研究的一种 把握。 2.要写最新研究成果和历史意义重大的研究成功,主要写最新成果。 3.不要写得太少或写的太多。如果写的少,说明你查阅的材料少;如果太多则说明你没有归纳,只是机械的罗列。一般2-3 页A4 纸即可。 4.如果没有与毕业论 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 较靠近的内容来写。多从网络上找资料,学习和练习。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范文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三维可视化是一个重 要的研究方向,许多研究人员己经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有许多成熟的 技术己经应用到实际中,出现了大量的优秀的可视化软件产品,如3DMAX、MAYA、EVS、 AVS 等。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游戏、电影动画、工业设计以及其它专业领 域的研究,而与GIS 联系较少。可视化理论与技术用于地图学与GIS 始于90 年 代初。1993 年,国际地图学协会在德国科隆召开的第16 届学术讨论会上宣告成 立可视化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定期交流可视化技术在地图学领域中的发展状况 和研究热点,并加强与计算机领域的协作。 1996 年该委员会与美国计算机协会图形学专业组进行了跨学科的协作,制订了一项称为“CartoProiect"的行动计划,旨在探索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如何有效地应用于空间数据可视化中, 同时也探讨怎样从地图学的观点和方法来促进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1998 年 2 月由B.H.Mccormick 等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开的“科学计算可视化研讨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1世纪的今天,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改善了教育教学环境,推动了新型教学方式的诞生。网络技术所带来的丰富资源,逐渐改变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方式,许多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教学面貌发生的变化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变,为其他课题研究提供了借鉴。 2.选题意义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而课堂教学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是实施素质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占学生每天在校时间的70%以上,而且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教育,都要体现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里。华东师大校长叶澜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课堂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丰富的生命与生命的多方面接触和碰撞,围绕着一个具体的教学任务而开展的一个过程。”课堂教学是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服务的,而学生的主动发展是需要多方面协调的。 将网络化信息化功能引进课堂,创设温馨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引导刺激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投入群体活动中,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都是意义重大的。 3.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在素质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很有意义。网络化,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温馨课堂,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创新的教学方式,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素质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积极探索通过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创建“温馨课堂”的有效途径,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在信息化环境中,探索实践“温馨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 2.研究内容 (1)信息化环境中如何创建“温馨课堂”。 (2)信息化环境中,“温馨课堂”新的教学方式的探讨。 3.主要观点 本课题研究以信息化、网络化为背景,以多媒体手段为媒介,以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温馨课堂为切入点,形成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总结出信息化环境下构建温馨课堂的要素和方法,并在教学中验证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真正使命就是要把学生摆在学习主体的地位上。教师教学的一切形式就是要为学生能力素质的形成铺桥架梁。既关注学生的学,也关注教师的教,使教与学和谐统一,是温馨课堂教学方式想要实现的效果。 4.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关注信息技术的运用对创设温馨课堂环境的作用,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协作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以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为切入点,研究多媒体的恰当使用如何来调控课堂氛围,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如何辅助、推动教学,形成新的教与学的方式,更适合学生的能力发展。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与学习,了解研究前沿的最新动态,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就目前来说,对于卢梭女性婚姻家庭观念的研究还没有系统的思想专著,成文的也多是篇幅有限的论文形式。论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向和类别:一是关于卢梭伦理思想对于中国家庭教育的现代性意义述评;二是卢梭伦理思想与哲学史上其他思想家如康德、黑格尔等的比较性研究;三是卢梭的婚姻家庭观在《新爱洛伊丝》《社会契约论》中的概念论述。关于卢梭伦理思想对于家庭教育的述评,较为有代表性的观点有:郑州大学学者崔帆概述了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与真谛,指出卢梭是对人类新儿童观建立的贡献最大者,认为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做到了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审视孩子,研究孩子,欣赏孩子,使孩子一跃成为教育过程的焦点,使孩子问题成为令世人瞩目的课题。并针对我国现行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人手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些许可参照的措施。钟英法对卢梭的伦理思想与康德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康德深受卢梭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不是表现为继承和发展,而是表现为震撼和挑战.卢梭伦理思想以情感作为最终的根据和基础,而康德则把道德严格地建立在人类的理性能力之上.但是,卢梭和康德的伦理道德观念无论其具有多么大的差别,有一点则是共同的,这就是在他们看来,道德责任的担当者乃是作为个体的人,行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无需他人的确证.学者刘阳认为,卢梭的《新爱洛伊丝》不只是一部爱情小说,而是通过对男女主人公符合自然道德的纯洁爱情与封建伦理道德之间的冲突的描绘从而达到对建立在诚挚、纯洁和友爱基础上的爱情的肯定,反映了作者与贵族文明截然相反的新的社会思想。宣扬激情的冲动是不可战胜的。然而在刘阳的这一研究中,所不足的是忽略了女主人公对于家庭的责任和自我牺牲给两个家庭所带来的和乐与幸福,而这一点也恰恰是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中家庭伦理最具有启发的论断。 在高呼男女平等、传统国学又悄然兴起的现当代社会,女性面临着这一新的形势下,呈现出回归家庭做“贤妻良母”和在女权主义的影响下成为“白领贵族”的两个极端现象。然而两个状态都给新时代的女性带来苦恼:一是回归家庭做所谓的“全职太太”。在这一境况下,其真实的现状不过是做了一个家庭保姆,在完成锁碎家务之余只能以追各式电视剧或者逛街打麻将来打发漫长的时日,而每于饭点时又于起起落落的等待盼望中圆自己心中所谓的“团圆与幸福”。就是在这样的消磨中她们全然忘却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格,年轻时的所有理想被当作一件包裹精美的礼物赋着在丈夫和孩子身上。结果可想而知,家人因不堪这理想的“重负”开始叛逆和逃避,而她也只能以失望来对于自己对于家庭的“全力付出”在苦闷中发出质问:“他们为何要这样对待我”?另一个极端是坚持所谓的“男女平等”。她们绝不愿意做一个传统中的女性那样去相夫教子,她们忽视自己做为一个女性与男人之间天然的差别与工作与生活中存在的特殊困难,有着和男人们一样的野心在职场上撕杀,手中攥着权力或者显耀的地位,高喊着自己是所谓的“女汉子”,并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于是,外面的世界占据了全部的心思,孩子的家长会从来是没有时间参与的,老公事业上的困境被藐视为他的无能,她也俨然成了家里的“支柱”。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男女在天性上的不等同,长期的劳累拼搏导致的疲累、对于孩子和家庭的忽视导致的背判,最后剩下的,是一个外表的光鲜包裹着一颗破碎的心。固然,全然地回归传统的“三从四德”是不可取的,然而,只片面强调男女平等走出家庭去打拼也同样不可取。那么,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家庭事业两不误,既经营一个成功的家庭又不失自己独立之人格,这就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深究的课题。本课题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目的以期通过对卢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自主学习的思想源远流长。继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卢梭、第斯多惠、杜威等都是自主学习思想的倡导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自主学习和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一书中也系统总结了维果斯基学派、操作主义、现象学派、社会学派、意志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做过的一些探讨。但是,由于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目前,国外使用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也很多,如自我调节的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自我管理的学习(self—managed learning)、主动学习(active—learning)、自律学习(autonous learning)、自我计划学习 (self—planned learning)、自我监控学习 (self—monitored learning)、自我定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自我指导(self—instruction)等。在国外,自主学习思想一直受到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共同关注。但是,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信息加工理论心理学迅速发展,维果斯基的语言自我指导理论在西方得到了认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始兴起,心理学领域的这些发展从不同角度推动了对自主学习的理论阐述或者实践研究。

以斯金那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它是基于外部强化或自我强化而做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本质上是个体的学习调控反应与邻近的强化物建立联系。它包含四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以及由此开发出了自我记录技术、自我指导技术、自我强化技术。该理论最强调外部环境对自主学习的制约作用。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学派从个人、行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角度来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主要由个人内部的本能、需要、驱力、特质等决定,不主要由外在的环境因素来决定,而是受到这两者的交互作用——主体社会认知的影响制约,这种影响并决定行为的社会认知有两种:即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感。结果期望是指人关于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他所期望的某种主观推测或判断。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关于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或推测,它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作用。从理论分析,任何学生的学习行为实际上受学生的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感的双重制 约和调节。这一理论十分重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认知在其自主学习发展中的作用。它认为,学生与教师、父母、其他学生的积极交往和反馈会极大地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此理论把自主学习分成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三个子过程,强调自我效能和榜样示范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自由意志理论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也是一种意志控制过程,意志成分控制着人的学习行为,使学习者克服困难、坚持学习。高度的自

小微企业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经济转型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知识研究) 1、 国内研究概况 国内对于小微企业的研究重视主要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 1、关于从银行角度来研究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知识 李雪梅(2010)在文章《金融如何进一步完善小企业融资服务》认为小企业与银行合作融资业务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企业的 进一步发展。作为银行业,改善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快业务创新,使我国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不得到改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银行业而言,完善小企业融资服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林波(2010)和王国才(2010)分别以民生银行和工商银行为载体,阐述了两家银行先行开展小微企业所取得的成绩。而周斌(2012)在《民生银行——谈小微企业融资之道》中指出民生银行在全国有400多个网点,小微企业融资仅仅是它的一个方面,它现在有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民生银行将把小微企业变成零售部门。宋萌萌(2011)在论文《小微企业融资之银行策略研究》中指出,银行不愿意为小微企业贷款的根本原因:第一,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较高;第二,按照服务大企业的传统模式开展的小微企业信贷,人工成本太高;第三,由于监管机构对于与农行的不良贷款生成状况有严格要求,银行往往担心会因为小微企业贷款的高不良率而被问责。彭凯和向宇(2006)提出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原因,在我国开展小微企业贷款有优势也有困难,这些困难除了观念上的、风险上的制约,更主要的是人力成本难以控制。解决这些问题,将对我国经济未来更好更快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 关于从小微企业本身角度的研究

龙永图(2012)在“首届中国创业家联盟论坛举行小微企业‘抱团取暖’”上指出,国有企业和一些大型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骨架,草根企业,小微企业才真正是中国经济的血和肉,它们承担着解决民生、解决社会稳定的重任。凌宁(2012)在中国科学报《小微企业脱困如何标本兼治》对小微企业的生存现状表述现在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严重。2008年时主要是外部冲击,现在则不仅是出口,内需也在萎缩。尚福林(2012)在“2011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评价会”上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四个认识”:即更加深刻地认识服务小微企业与支持实体经济的关系、更加全面地认识服务小微企业与银行战略转型的关系、更加充分地认识服务小微企业与推进金融创新的关系、更加辩证地认识服务小微企业与加强风险管理的关系,进一步抓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引导、信贷投放、机构建设和外部联动等工作。揭筱纹(2011)在《学者:打开小微企业发展的“玻璃门”》中指出小微企业的资金链一直都是不畅通的,国有银行以风险大为由很少给小微企业贷款,民间资金也难以到位,这不畅通渠道让小微企业在发展中常常碰到“玻璃门”。历以林(2011)《将小微企业划分出来定做金融服务体系》提出,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做金融服务体系,减轻小微企业赋税。保育均(2012)在《谈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中指出,小微企业和政府之间最大的障碍是信息不对称。 3、 关于从民间融资角度研究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知识 罗丹阳(2009)在《中小企业民间融资》通过考察中小企业自主创造的民间融资方式,发现包括私募股权融资、企业债融资、民间票据融资、商业信用等在内的民间融资能够适应中小企业的特殊融资需求。邵燕翔(2007)在文章《浙江中小企业民间融资问题探讨》通过对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特点的分析,肯定了民间融资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doc资料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和现状 在西方,研究性学习的根源可以追随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它步步紧逼的探问方式。但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只是形式上带有研究性学习的色彩,并没有严格的探究意义。真正直接促进研究性学习的诞生的是20世纪以来,美国几名教育专家对学习理论的探讨。如: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施瓦布的“探究性教学思想”等,他们关于教学实践的思想是研究性学习丰富的思想源泉。 目前,各国对研究性学习的提法不同,践行的途径也有差异,但其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美国教育界就学生个体的特点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展开研究,在大、中、小学创设了“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法国的“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 (TPE);日本的“综合学习”课程;澳大利亚的“在解决问题辅导课中的合作学习”课程等。 西方教育家在儿童的发展、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策略等方面所做的论述,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可谓是独领风骚,开辟了探究教学的新纪元,为当今世界倡导研究性学习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2国内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的研究性学习理念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主张学习是一个反复实践并获得真知的过程,即“学”、“思”、“行”三个环节;在教学中,孔子还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即“思”、“辨”、“行”三个方面。这些教育思想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思想源泉。我国的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是在广大中小学进行的,它是伴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有的学者认为回顾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历程,我国中小学大体经历了课外活动、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活动和专门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三个阶段。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首先在上海起步,在第一期课程改革中,中小学设置了活动课板块,引导学生通过课题研究自主探究学习,这是研究性学习在国最早的萌芽;从1995年起积极学习和引进国外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1998年,上海市启动了第二期中小学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构建包括基础性、发展性、研究性三个学习力的新学习观,研究型课程成为上海二期课改中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在2000年1月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版)》中,首次把“研究性学习”列入高中的必修课;2001年4月,《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颁布,标志着研究性学习全面推进展开。 1998年,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实验课程开始普及,全国各地都在实践上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积极的探索。在第一期课程改革中,一些学校增加了引导学生通过课题研究自主探究学习的内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大同中学的“STS”和“知识论”课程;海市西中学的“告中自研式活动课程”;东师大二附中的“高中小课题研究”;东师大一附中的“跨学科研究活动辅导”等等侧。 目前,从我国各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总体现状来看,基本上是在高中阶段进行,初中阶段实施的很少;实施渠道上,大多是把把研究性学习当作一门专设课程形式,即“研究性学习课程”来实施,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贯彻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体现于学生的全部学习之中即学科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方面的实施较少,并且大多的研究成果是把研究性学习当作一门课程的形式而取得的。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也出现许多误区,如:山功利主义倾向:主要表现为学校片面追求名声,热衷于产生轰动效应,急于推出成果,有意无意把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扩大化等等。自精英主义倾向:不面向全体学生,只重视个别优生的培养,随意拔高“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和目标,课题选择上往往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缺乏现实情趣和生活气息,过于偏重于科学前沿的所谓“高精尖”的“科学话题”等等。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国内有关汉语本体的研究较多,成果也比较丰富,从研究范围和研究成果看,以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文献较多。总结而言,国内对汉语本体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本体研究 这是有关汉语本体研究的重点,也是目前对汉语本体研究中研究较为成熟的领域。如陆俭明曾对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汉语本体研究进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其多年对汉语本体研究的过程中,探讨了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本体研究的含义差异1;分析了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交互关系2;从学科建设角度探求汉语本体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支撑学科研究现状3;同时,他还在对以往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对新世纪汉语应用研究的主要领域进行了分析4,为后继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有关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及应用研究中的,出版的专著也比较多,如赵金铭5、李开6、肖奚强7、罗青松8等对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我国汉语本体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手段选择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和可实施途径。 2.汉语本体研究与教学 对于汉语本体研究应用于教学的研究也是目前学术界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沈光浩9就语言学本体研究和语言的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他认为这两个方面同属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这与陆俭明有关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10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蔡伟、张先亮11和邵敬敏、罗晓英12几位学者选取了汉语本体研 1陆俭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本体研究和汉语本体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 2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1期:58-62 3陆俭明,关于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和汉语教学的本体研究[C],第五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应用语言学大会,2007年 4陆俭明,跨入新世纪后我国汉语应用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J],中国语文,2000年第6期 5赵金铭,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年版 6李开,汉语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7肖奚强,现代汉语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8罗青松,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9沈光浩,语言学的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J],科教文汇,2008年第3期 10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1期:58-62 11蔡伟、张先亮,语法教学与语感培养[J],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3期 12邵敬敏、罗晓英,语法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

目前,国内外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工艺有普通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工艺,SBR 间歇活性污泥法,AB法(Adsorption—Biooxidation),A-A-O法(Anaerobic—Anoxic—Oxic),活性污泥法非新工艺,生物滤池法,生物转盘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工艺 1.普通活性污泥法 在当前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中,普通活性污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有机污染物在曝气池内降解,有机污染物沿池长降低,需氧速度也沿池长降低。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很好,B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适于处理净化程度和稳定程度要求较高的污水。 不足之处是:普通活性污泥法只能作为常规二级处理,不具备脱氮除磷的功能;曝气池容积大,占地面积大,经济上面不划算;耗氧速度沿池长是变化的,但是供氧速度达不到要求;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低;运行效果易受水质水量的影响。 2 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又称循环曝气池,是于50年代由荷兰的Pasveer所开发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属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法。氧化沟在应用中发展为多种形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卡罗塞尔(Carrousel)氧化沟;奥贝尔(Orbal)氧化沟;三沟式氧化沟(T型氧化沟) 氧化沟具有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除磷脱氮效率高、污泥易稳定、能耗省、便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污泥膨胀问题、泡沫问题、污泥上浮问题、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问题 。同时,该法采用低负荷延时曝气运行方式,池的容量大,曝气时间长,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都比较高,而且占地大,一般运用于处理水质要求高的小型城镇污水和工业污水。 3 SBR间歇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法早在20世纪初已开发,由于人工管理繁琐未予推广。此法集进水、曝气、沉淀、出水在一座池子中完成,常由四个或三个池子构成一组,轮流运转,一池一池地间歇运行,故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现在又开发出一些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的改良性SBR工艺,如ICEAS法、CASS法、IDEA法等。这种一体化工艺的特点是工艺简单,由于只有一个反应池,不需二沉池、回流污泥及设备,一般情况下不设调节池,多数情况下可省去初沉池。正是SBR 工艺这些特殊性使其具有以下优点: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课题设计论证

---活页1---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走进葫芦文化 ---------莪山畲族乡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现实背景:葫芦文化与畲乡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 最近邻近乡镇在开庙会,庙会上的物品虽说不上昂贵却也应有尽有。路过庙会,一种叫葫芦丝的乐器吸引了我,买一个回家练练,没想到这小小的乐器也被我们学生们瞄上了,很快葫芦丝就走进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每天早晨只要你走进我们的校园,随处都可以看见吹练葫芦丝的同学,三五成群,欢歌笑语,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同学还在想:这样的葫芦丝我们自己也可以制作呀!我们不是有许多自己种植的葫芦吗? 是呀,说起种植葫芦同学们早就有很深的体会了。近两年少先队一直在组织学生自己回家种植葫芦,出了不少的成果。其中学生制作的葫芦器在校园艺术周上得到了展示,县电视台少儿栏目对此还特别进行了系列报道。 (二)历史背景:葫芦文化是灿烂畲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葫芦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漫长的畲族历史演变过程中早就有了它的一席之地。勤劳聪明的畲族人民曾经用它制作了各种生活用品,例如:水瓢、茶壶、竹筒等,也曾经用它制作了许多极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葫芦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显而易见,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尽情领略祖国灿烂的葫芦文化。 (三)时代背景:把葫芦文化发扬光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美不胜收的葫芦世界就是一座民间艺术宝库,21世纪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时代。弘扬民族文化,进行民族艺术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感受浓浓的艺术韵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生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丰富学习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畲乡地处山村,这里的孩子课余生活比较单调,每次不是钓鱼跳绳就是打球走棋,葫芦文化的开发和挖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能在活动中寻找童年的快乐、体验动手的乐趣,享受合作的愉悦。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课程、教师、学生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逐渐地把课程的生态系统直接指向于学生,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葫芦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 2、教师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推动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 挖掘葫芦文化课程资源,构建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体系,这就让我校一线教师有了更大的课程开放空间,随之而来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视野都产生变化。他们将引领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变为一个实践者,一个研究者;他们将与学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加快自身专业成长的脚步。 3、学校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凸现自身的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学校特色,要能促进学校文化的形成。中外大量特色学校的成功经验业已证明,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开发要走的就是一条基于学校特色的道路。葫芦文化是我校自身的一个优势项目,以此为生长点和突破口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目标。 4、社区需要这样的校本课程,为社区不断发展作好准备 小小葫芦为我们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许多艺术品加工厂应蕴而生,精美的葫芦工艺品给畲乡人民带来了财富,带来了希望。学生通过参观调查,亲身实践,与葫芦有了不解之缘,长大要把家乡人民的这份共同事业发扬光大是不少学生心中的愿望,学生们的爱乡之情油然而生。 三、相关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