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练习题(1)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各数中,是负分数的是()A.56B.﹣12C.﹣0.8D.02.如果温度上升3℃记作+3℃,那么下降8℃记作()A.﹣5℃B.11℃C.﹣8℃D.+8℃3.如果把一个物体向右移动1m时记作移动+1m,那么这个物体向左移动2m时记作移动()A.﹣1m B.+2m C.﹣2m D.+3m4.下列四个有理数中是负数的是()A.0B.−12C.2D.3.55.若零上5°C记作+5°C,则零下4°C应记作()A.−5°C B.+5°C C.−4°C D.+4°C二、填空题6.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使用负数,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的方程一章,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正式引入负数.如果收入20元记作+20元,那么支出10元记作元.7.若盈利8万元记作+8万元,则亏损7万元记作万元.8.中国是最早采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国家,一艘潜水艇向下潜50m记为+50m,则向上浮30m记为m.9.做生意盈亏属于正常现象,如果盈利500元记作+500元,那么-300元表示.10.如果“+20%”表示增产20%,那么“−12%”表示.三、解答题11.有24筐大庙香水梨,以每筐20千克为标准,超过或不足的分别用正、负来表示,记录如下:请你计算这24筐香水梨的总质量是多少千克.四、综合题12.在抗洪抢险中,解放军战士的冲锋舟加满油沿东西方向的河流抢救灾民,早晨从A地出发,晚上到达B地,约定向东为正方向,当天的航行路程记录如下(单位:千米):+14,﹣9,+8,﹣7,+13,﹣6,+12,﹣5.(1)请你帮忙确定B地相对于A地的方位?(2)救灾过程中,冲锋舟离出发点A最远处有多远?(3)若冲锋舟每千米耗油0.5升,油箱容量为28升,求冲锋舟当天救灾过程中至少还需补充多少升油?13.某校组织学生去东南花都进行研学活动.第一天下午,学生队伍从露营地出发,开始向东的方向直走到距离露营地500米处的科普园地.学校联络员也从露营地出发,不停地沿途往返行走,为队伍护行.以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联络员从开始到最后行走的情况依次记录如下(单位:米):+150,-75,+205,-30,+25,-25,+30,-25,+75.(1)联络员最终有没有到达科普园?如果没有,那么他离科普园还差多少米?(2)若联络员行走的平均速度为80米/分,请问他此次行程共用了多少分钟?14.城固资源富集,享有“天然药库”的美誉,现有20筐药材,以每筐10千克为标准质量,超过的质量用正数表示,不足的质量用负数表示,结果记录如下:(1)与标准质量相比,这20筐药材总计超过或不足多少千克?(2)若这些药材平均以每千克15元的价格出售,则这20筐药材可卖多少元?15.以45千克为七年级学生的标准体重测量7名学生的体重,把超过标准体重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将其体重记录如下表:(1)最接近标准体重的是学生(填序号).(2)最大体重与最小体重相差千克.(3)求7名学生的平均体重.16.某食品厂从生产的食品中抽出样品20袋,检测每袋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超过的部分用正数表示,不足的部分用负数表示,记录如表:(1)若每袋标准质量为350克,则这批抽样检测的样品的总质量是多少克?(2)若该食品的包装袋上标有产品合格要求为“净重350±2克”,则这批样品的合格率为多少?17.某粮库10月23日到25日这3天内进出库的吨数记录如下(“+”表示进库,“-”表示出库):(1)经过这3天进出库后,粮库管理员结算时发现粮库里结存480吨粮食,那么3天前粮库里的存量有多少吨?(2)如果进库的装卸费是每吨8元,出库的装卸费是每吨10元,那么这3天要付出多少装卸费?18.一天,某出租车被安排以A地为出发地,只在东西方向道路上营运,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行车里程(单位:km)依先后次序记录如下:+9、﹣3、﹣5、+4、﹣8、+6、﹣7、﹣6、﹣4、+10.假设该出租车每次乘客下车后,都在停车地等待下一个乘客,直到下一个乘客上车再出发.(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出租车在A地何处?19.测量一幢楼的高度,七次测得的数据分别是:79.8m,80.6m,80.4m,79.1m,80.3m,79.3m,80.5m.(1)以80为标准,用正数表示超出部分,用负数表示不足部分,写出七次测得数据对应的数;(2)求这七次测量的平均值;(3)写出最接近平均值的测量数据,并说明理由.20.王敏为了解自家小汽车的使用情况,连续记录了这周的7天中她家小汽车每天行驶的路程.以20km为标准,每天超过或不足20km的部分分别用正数、负数表示.下面是她记录的数据(单位:km):+4,-2,-4,+8,+6,-3,+4.(1)王敏家小汽车这7天中,行驶路程最多的一天比最少的一天多多少km?(2)请你计算王敏家小汽车这7天共行驶的路程.答案1.C 2.C 3.C 4.B 5.C 6.-10 7.-7 8.-30 9.亏损300元10.减产12% 11.解:−3×1+(−2×4)+(−1.5×4)+(0×6)+(1×5)+(2.5×4)+20×24=−3−8−6+5+10+480=478(千克).答:这24筐香水梨的总质量是478千克.12.(1)解:∵14﹣9+8﹣7+13﹣6+12﹣5=20,∴B地在A地的东边20千米(2)解:∵路程记录中各点离出发点的距离分别为:14千米;14﹣9=5千米;14﹣9+8=13千米;14﹣9+8﹣7=6千米;14﹣9+8﹣7+13=19千米;14﹣9+8﹣7+13﹣6=13千米;14﹣9+8﹣7+13﹣6+12=25千米;14﹣9+8﹣7+13﹣6+12﹣5=20千米.∴最远处离出发点25千米;(3)解:这一天走的总路程为:14+|﹣9|+8+|﹣7|+13+|﹣6|+12+|﹣5|=74千米,应耗油74×0.5=37(升),故还需补充的油量为:37﹣28=9(升)13.(1)解:+150-75+205-30+25-25+30-25+75=330米,330<500,∴联络员最终没有到达科普园,离科普园还差170米(2)解:(150+75+205+30+25+25+30+25+75)÷80=8分钟,∴他此次行程共用了8分钟.14.(1)解:(-0.8)×1+(-0.5)×4+(-0.3)×2+0×3+0.4×2+0.5×8,=-0.8-2-0.6+0+0.8+4,=1.4(千克),所以这20筐药材总计超过1.4千克.(2)解:(10×20+1.4)×15,=201.4×15,=3 021(元),所以这20筐药材可卖3021元.15.(1)4号(2)11(3)解:7名学生的平均体重=45+(﹣5+3+2﹣1﹣2+4+6)÷7=46(千克), ∴7名学生的平均体重为46千克.16.(1)解:超出的质量为:−5×2+(−2)×4+0×5+1×5+3×1+6×3=−10−8+0+5+3+18=8(克), 总质量为:350×20+8=7008(克), 答:这批抽样检测样品总质量是7008克.(2)解:因为绝对值小于或等于2的食品的袋数为: 4+5+5=14(袋),所以合格率为:1420×100%=70%,答:这批样品的合格率为70%.17.(1)解:26-38-20+34-32-15=(26+34)-(38+20+32+15)=60-105=-45,∴3天前粮库里的存量=480+45=525吨 (2)解:60×8+105×10=48+1050=1098元. ∴这3天要付出1098元装卸费.18.(1)解:∵行车里程依先后次序记录:+9、﹣3、﹣5、+4、﹣8、+6、﹣7、﹣6、﹣4、+10,∴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出租车在A 地位置:19.(1)解:79.8−80=−0.2,80.6−80=0.6,80.4−80=0.4,79.1−80=−0.9,80.3−80=0.3,79.3−80=−0.7,80.5−80=0.5.故七次测得数据对应的数分别是−0.2,+0.6,+0.4,−0.9,+0.3,−0.7,+0.5. (2)解:79.8+80.6+80.4+79.1+80.3+79.3+80.57=80m故这七次测量的平均值为80m .(3)解:79.8 m ,理由如下:因为|−0.2|=0.2,在七次测得数据中绝对值最小,故最接近平均值的测量数据.20.(1)解:8−(−4)=12(km).答:行驶最多的一天比行驶最少的一天多12km. (2)解:超过或不足20km 的部分的和为(+4)+(−2)+(−4)+(+8)+(+6)+(−3)+(+4)=13, 这7天共行驶的路程是13+7×20=153(km). 答:王敏家小汽车这7天共行驶的路程是153km.。

第一章认识生物练习题(一)

第一章认识生物练习题(一)

第一章认识生物练习题(一)一、选择题1.生物和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长大,非生物不能长大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 D、生物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没有2.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狗排尿B、蝌蚪发育成青蛙C、钟乳石慢慢长大D、羊吃草3.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生命特征的表现( ) A.蜻蜓点水B.种子萌发C.森林着火D.人的呼吸4.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火山爆发 B.开水沸腾 C.雨后春笋 D.潮起潮落5.下列自然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植物落叶 B.人体出汗 C.种子萌发 D.潮起潮落6.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狗寻找食物 B.蜗牛爬行 C.大雁南飞 D.彩旗飘飘7.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生命特征的表现( )A.蜻蜓点水 B.种子萌发 C.森林着火 D人的呼吸8.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蜻蜓点水 B、钢铁生锈 C、公鸡打鸣 D、葵花向阳9.以下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B.珊瑚C.生物课本D.细菌10.下列物体属于生物的是()A.蜗牛壳 B.向日葵 C.石子 D.土壤11.生物具有生长、繁殖现象,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榕树 B.电脑 C.空气 D.水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月季 B、青蛙C、机器人 D、蘑菇13.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生物的是()A牛和松树B.细菌和病毒C.玉米和高粱D.水和石头14.下列哪些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 ) A.向日葵B.青蛙C.SARS病毒D.酵母菌15.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弹钢琴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D、馒头上长出“白毛”16.以下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B.珊瑚C.生物课本D.细菌17.下列物体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人B.蘑菇 C.青蛙D.电脑病毒18.下列各项中的物质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A.二氧化碳、牵牛花、苹果B.煤炭、鸟、真菌C.土壤、小草、柳树D.母鸡、酵母菌、病毒19.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A、竹和山石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松和丹顶20.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A.生石花 B.机器人 C.鸡蛋壳 D.钟乳石21.对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A.都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 B.都能进行新陈代谢C.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都能生长繁殖22.下列生理作用中,属于所有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繁殖新个体B.光合作用C.快速运动D.蒸腾作用23.下列哪种说法不是生物共有的特征()A.能够繁殖B.具有细胞结构C.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D.能排出代谢废物24.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A.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5.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能自由运动B.能制造有机物C.由细胞构成D.能生长和繁殖26.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自由运动B.都能繁殖 C.都具有反射话动D.都生活在水中27.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28.下列有关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B.生物都可以快速奔跑C.生物都可以生长和繁殖D.生物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29.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却是生物,这是因为病毒()A.由有机物组成B.没有细胞结构C.能是其他生物生病D.能繁殖后代30.在讨论生物的特征时,有人列举了以下事实,你认为正确的是()A、生物都由细胞构成B、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生物都以植物为食D、生物都能生长繁殖3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了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生物由小长大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3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A.遗传和变异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活需要营养 D.生长和繁殖33.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闭合,这种现象可以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34.“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第一章 法律基础知识 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法律基础知识 练习题(答案)

《经济法》练习题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A.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支付结算办法》2.下列各项中,关于法律渊源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B.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C.行政法规的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D.行政法规由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制定3.下列各项中,不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A.保管行为B.房屋C.专利权D.空气4.甲与乙订立合同后,乙以甲有欺诈行为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合同申请,人民法院依法撤销了该合同。

下列有关被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自合同订立时无效B.自乙提出撤销请求时无效C.自人民法院受理撤销请求时无效D.自合同被人民法院撤销后无效5.甲打算卖房,问乙是否愿买,乙一向迷信,就跟甲说:“如果明天早上7点你家屋顶上来了喜鹊,我就出10万块钱买你的房子。

”甲同意。

乙回家后非常后悔。

第二天早上7点差几分时,恰有一群喜鹊停在甲家的屋顶上,乙拿起弹弓把喜鹊打跑了,至7点再无喜鹊飞来。

关于甲乙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合同尚未成立 B.合同无效C.乙有权拒绝履行该合同D.乙应当履行该合同6.根据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要求当事人采取法律或法规规定的特定形式来划分,可以将法律行为划分为( )。

A.单方的法律行为和多方的法律行为B.诺成性的法律行为和实践性的法律行为C.要式的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的法律行为D.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7.下列各项中,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

A.甲从乙处买回一件假冒名牌产品B.甲趁乙急需用钱之时,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从乙处买走一辆汽车C.9周岁的甲从文具店购买一支2元的笔D.15周岁的中学生甲花20元钱从书店里买了一本书8.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行为中,可以进行代理的是()。

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一、名词解释:1、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

2、人生目的: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3、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4、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5、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表达。

6、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二、填空题1、错误的人生观包括、享乐主义、答案: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3、人生价值包含答案:自我价值社会价值4、人生价值实现条件包括条件、条件和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答案:社会客观个体自身5、和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 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O 答案:服务人民奉献社会6、人生观是由人生目的、、组成。

答案:人生态度人生价值8、只有善于利用顺境,勇于和人生价值才能够实现。

答案:正视逆境战胜逆境9、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生命可贵的意识,倍加爱护和的生命,理性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努力使自己的生命绽放人生应有的光彩。

答案:自己他人10、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准确把握苦与乐的辩证关系,努力做、的开拓者。

答案:迎难而上艰苦奋斗11、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的人。

答案: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12、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需要对有科学的认识。

答案:人和人的本质13、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o答案:人的本质14、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中从事的人。

答案:社会关系社会实践活动15、问题是认识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重要着眼点和出发点。

答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6、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最根本的是与的关系。

答案:个人利益社会利益17、马克思主义站在探索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坚持的价值最求,以实现为价值导向。

第1、2、3、4章练习题

第1、2、3、4章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1、物质能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最高温度为(A)沸腾温度Tb (B)玻义耳温度TB (C)临界温度Tc2、当压缩因子Z<1时,表示该实际气体(A)易压缩(B)不易压缩(C)无法确定3、下列何种条件下真实气体可以液化()(A)Tr>1,Pr>1 (B)Tr>1,Pr<1 (C)Tr=1,Pr<1 (D)Tr<1,Pr=14、对理想气体,压缩因子Z=1。

能否说当气体的Z=1 时,该气体必定是理想气体。

答案:(不能,因为在实际气体的等温线与理想气体的等温线交点处,Z=1)5、当温度足够低时,任何实际气体的Z~P 曲线与理想气体的Z~P 曲线均交于两点。

试解释这种现象。

答案:(这是因为当温度足够低时,气体的玻义耳温度高于体系温度,Z~p 曲线出现极小值。

)6、从范德华方程出发并结合玻义耳温度定义,证明(1)在足够高的温度,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Z>1 。

(2)在低温,低压下,Z<1 。

答案:(当T<=TB,Z>1)(3)当a=0 ,Z 随压力p 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答案:(当a=0,Z=1+bp/RT,恒温时,p 增加,Z 增大。

)7、下列说法何者正确?(1)临界压力是气体可被液化的最低压力。

(2)气体被液化的必要条件是气体温度小于波义耳温度(3)在临界点,饱和液体与饱和蒸气的密度相同。

(4)气体的临界状态与气体的性质无关。

答案:(3)8、气体A、B、C 都服从范德华方程,其范德华常数a和b的大小顺序为a(A)=a(B)>a(C);b(C)>b(B)>b(A)。

问三种气体临界温度的大小顺序。

答案:(T c(A)>T c(B)>T c(C))9、某气体的状态方程为,式中b为常数,n为物质的量。

若该气体经一等温过程,压力自p1变至p2,则下列状态函数的变化,何者为零?(ΔU)第二章练习题1、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

(1)因Qp =ΔH,Qv=ΔU,所以Qp 和Qv 都是状态函数。

第一章人的由来练习题带答案

第一章人的由来练习题带答案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 关于人类生殖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的受精作用发生在女性子宫B. 性激素由人的脑垂体分泌产生C. 青春期愿意与异性接近是不正常的现象D. 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关系B. 男女主要性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子宫C. 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但进入子宫才开始发育D. 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显著特征3. 下列有关人类生殖、发育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B. 男性和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C. 青春期男生出现遗精,女生会来月经D.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需要熬夜学习,锻炼记忆力4. 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B. 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C. 在输卵管中形成的受精卵,转移到子宫内开始进行发育D. 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5. 下列有关人的生殖与发育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男性和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B. 受精卵的植入及胚胎发育的场所是输卵管C. 男性的输精管结扎后,仍具有男性第二性征,并能产生精子D. 附睾的作用是贮存和输送精子6. 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男女生殖系统中最主要性器官分别是阴茎和阴道B. 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成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的是受精卵C. 胎儿在子宫内血液与母体是相通的D. 青春期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会有遗精,女孩会有月经,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7. 下列有关人体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睾丸B. 受精卵形成部位是输卵管C. 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D. 新生命的起点是婴儿出生8. “我是人体内一个长得像小蝌蚪的细胞,我和上亿个同伴竞争,穿过重重阻碍,终于在一个狭窄的管道里与我的搭档相遇并结合成一个新细胞。

大学化学热力学第1章练习题

大学化学热力学第1章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1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空格上)1.体系状态发生变化时,状态函数变化值与有关,而与无关。

2.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已知反应2B →A的Δr H1θ和反应2A → C的Δr H2θ,则反应4B →C 的Δr H3θ=。

3.物理量W、U、Q、c、T、n、V、p、m、H、b、M、x中,不属于状态函数的是,属于状态函数的是,属于广度性质的是,属于强度性质的是。

4.等式ΔH=ΔU+pΔV成立的条件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若不做非体积功,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在不做非体积功条件下,等容反应热Q v=;等压反应热Q p=;若只做体积功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Q p和Q v之间的数学表达式为;若反应物和产物都是理想气体,则Q p和Q v之间的数学表达式为。

5.Δp=0的过程是过程;ΔT=0的过程是过程;ΔV=0的过程是过程;Q=0的过程是过程。

6.体系由A状态到B状态,沿途径Ⅰ进行时放热100J,环境对系统做功50J;而沿途径Ⅱ进行时,体系做功80J,则QⅡ为。

7.在状态函数G、T、p、V、c、n中,属于广度性质的是;属于强度性质的是。

8.和环境既有物质交换也有能量交换的体系为;和环境既没物质交换也没能量交换的体系为;和环境没有物质交换而有能量交换的体系为。

9.物理量W、U、Q、H中,属于状态函数的是;不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二、判断题(对着打“√”,错着打“×” )1.化学反应的Q p和Q v 都与反应的途径无关,故它们都是状态函数。

()2.298.15K时,Br2(l)和Cl2(l)的Δf Hθ均为零。

()3.由于恒压下Q p=ΔHθ,所以Q p也是状态函数。

()4.反应方程式的写法虽不同,但当ξ=1mol时代表的意义相同。

()5.由于H=U+pΔV,所以体系的H一定大于U。

()6.反应H2(g)+S(s)=H2S(g)的Δr Hθ就是H2S(g)的Δf Hθ。

()7.反应2H2(g)+O2(g)=2H2O(g)的Δr Hθ就是H2O(g)的Δf Hθ。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章 《有理数》尖子生练习题1(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章 《有理数》尖子生练习题1(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尖子生练习题1 1.对数轴上的点P进行如下:先把点P表示的数乘以,再把所得数对应的点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P的对应点P1,称为完成一次操作,第二次把P1同样操作后得到P2,如此依次操作下去.(1)如图,在数轴上若点A表示的数是﹣3,对点A进行上述一次操作后得到点A′,则点A′表示的数是;对点B进行上述一次操作后得到点B′,点B′表示的数是2,则点B表示的数是;(2)已知数轴上的点E经过上述一次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E′,若点E′与点E的距离为3,求点E表示的数;(3)已知数轴上的点E经过上述一次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E′与点E重合,求点E表示的数.2.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4,点B表示的数为b(b>0),甲、乙两只蚂蚁同时分别从点A、B出发沿着数轴相向而行,蚂蚁甲的速度是每秒2个长度单位,蚂蚁乙的速度是每秒3个单位长度.若两只蚂蚁均爬到与原点的距离相等且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请用含有b的式子表示爬行时间t,并结合数轴直接写出b所表示的数的范围(画出相应的示意图).3.数轴上,A点表示的数为10,B点表示的数为﹣6,A点运动的速度为4单位/秒,B点运动的速度为2单位/秒.(1)B点先向右运动2秒,A点在开始向左运动,当他们在C点相遇时,求C点表示的数.(2)A,B两点都向左运动,B点先运动2秒时,A点在开始运动,当A到原点的距离和B到原点距离相等时,求A运动的时间.4.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4|+(b﹣1)2=0,A,B之间的距离记作|AB|.(1)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当|PA|﹣|PB|=2时,求x的值;(2)若点P在A的左侧,M,N分别是PA,PB的中点,当点P在A的左侧移动时,式子|PN|﹣|PM|的值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请求其值;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5.如图,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的点A,B,C把数轴分成①②③④四部分,点A,B,C对应的数分别是a,b,c,已知bc<0.(1)请说明原点在第几部分;(2)若AC=5,BC=3,b=﹣1,求a;(3)若点B到表示1的点的距离与点C到表示1的点的距离相等,且a﹣b﹣c=﹣3,求﹣a+3b﹣(b﹣2c)的值.6.一只蚂蚁从原点O出发,它先向左爬行2个单位长度到达A点,再向左爬行3个单位长度到达B点,再向右爬行8个单位长度到达C点.(1)写出A、B、C三点表示的数,并将它们的位置标注在数轴上;(2)根据C点在数轴上的位置,请回答该蚂蚁实际上是从原点出发向什么方向爬行了几个单位长度?7.如图,一条生产线的流水线上依次有5个机器人,它们站立的位置在数轴上依次用点A1,A 2,A3,A4,A5表示.(1)若原点是零件的供应点,5个机器人分别到达供应点取货的总路程是多少?(2)若将零件的供应点改在A1,A3,A5中的其中一处,并使得5个机器人分别到达供应点取货的总路程最短,你认为应该在哪个点上?通过计算说明理由.8.已知数轴上A,B,C三点对应的数分别为﹣1、3、5,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点A与点P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P,点B与点P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P.(1)若AP=BP,则x=;(2)若AP+BP=8,求x的值;(3)若点P从点C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点A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三点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秒,试判断:4BP﹣AP的值是否会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请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水面上飘浮一层油,日光下,可以看到彩色条纹, 是什么现象?()。

A. 衍射
B. 偏振
C. 干涉
D.色散
2.在照相机的镜头中,通常在透镜表面覆盖着一层像MgF2(n=1.38)那样的透明薄膜,其主要作用是()A。

A. 提高光的透射率
B. 提高光的反射率
C. 保护透镜
D. 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3.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哪种方法可使干涉条纹间距增大()
A. 缩小双缝至接收屏的距离
B.缩小单缝光源与双缝的距离
C. 缩小双缝间距
D.缩小入射光的波长
4.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哪种方法可使干涉条纹间距减小()
A. 增大双缝至接收屏的距离
B.增大单缝光源与双缝的距离
C. 增大双缝间距
D.增大入射光的波长
5.在劳埃德镜干涉实验中,增大干涉条纹的间距的方法有( ) A.增大点光源至平面镜的距离B. 减小入射光的波长
C. 减小点光源至接收屏的距离
D.增大入射光的波长
6.窗玻璃也是一块媒质板,但在通常的日光下我们观察不到干涉现象,那是因为( )
A.玻璃太厚从两表面反射的光程差太大
B.玻璃两表面的平面度太差
C.因为干涉区域是不定域的
D.以上都不是
7.在照相机的镜头中,通常在透镜表面覆盖着一层象MgF2(n=1.38)那样的透明薄膜,其主要作用是( )C
A.保护透镜;
B.提高光的反射率
C. 保护透镜
D. 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8.增大劈尖干涉的条纹间距,我们可以()
A.增大劈尖的长度
B.增大入射光的波长
C.增大劈尖的折射率
D.增大劈尖的顶角
9.在菲涅尔双棱镜干涉装置中,不影响干涉条纹间距的参数是()
A.入射光的波长
B.双棱镜的顶角
C.接收屏离双缝的距离
D.两束相干光交叠的区域的大小
10.把杨氏干涉实验装置从空气移入水中,则其干涉条纹将( )。

A .变密;
B .变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11.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增大其中一缝的宽度,干涉条纹将发生变化( )
A.干涉条纹位置改变
B.干涉条纹间距发生改变
C.干涉条纹可见度改变
D.干涉条纹形状发生改变
12.在干涉实验中,用激光代替普通光源,可以提高干涉条纹可见度,主要是因为
( )
A.激光的光强比普通光源强
B.激光的相干长度长
C.激光的光斑小
D.激光的相干时间短
1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以红滤色片遮住一条缝,而以蓝滤色片遮住另一条缝,
以白光作为入射光,则关于在屏幕上观察到的现象的下列几种描述中,正确
的是 ( )
A.在屏幕上呈现红光单缝衍射光强和蓝光单缝衍射的光强的叠加
B.在屏幕上呈现红光单缝衍射振动光矢量和蓝光单缝衍射振动光矢量的
叠加
C.在屏幕上呈现红光和蓝光的双缝干涉条纹
D.在屏幕上既看不到衍射条纹,也看不到干涉条纹
14.将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入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其条纹间隔是空气中的( )
A .n
1倍 B.n 倍 C. n 1倍 D. n 倍 15.对薄膜等倾干涉,如膜的厚度连续增加时,可以看到( )。

A . 条纹没有变化;
B . 条纹向外移动;
C . 条纹向内移动;
D . 无法确定。

16.用单色光观察牛顿环,测得某一亮环直径为3 mm ,在它外边第5个亮环直
径为4.6 mm ,所用平凸透镜的凸面曲率半径为1.03 m ,则此单色光的波长为 ( )
A. 590.3 nm
B. 608.0 nm
C. 760.0 nm
D. 三个数据都不对17.用单色光观察反射光的牛顿环,看到的干涉条纹为()
A. 中心点为暗点,内密外疏的同心圆环
B. 中心点为亮点,内密外疏的同心圆环
C. 中心点为暗点,内疏外密的同心圆环
D. 中心点为亮点,内疏外密的同心圆环
18.用单色光观察反射光的牛顿环,看到的干涉条纹为()
A. 中心点为暗点,内环的级数比外环的级数大
B. 中心点为暗点,内环的级数比外环的级数小
C. 中心点为亮点,内环的级数比外环的级数大
D. 中心点为暗点,内环的级数比外环的级数小
19.在等倾干涉实验中,看到的干涉条纹为()
A. 内密外疏的同心圆环,但内环的级数比外环的级数大
B. 内密外疏的同心圆环,但内环的级数比外环的级数小
C. 内疏外密的同心圆环,但内环的级数比外环的级数大
D. 内疏外密的同心圆环,但内环的级数比外环的级数小
20.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在上面的一条缝中插入一玻璃薄片,则干涉条纹将()
A. 上移
B. 下移
C. 不动
D. 无法判断
21.对薄膜等倾干涉,如膜的厚度连续减小时,可以看到()。

A. 条纹没有变化;
B. 条纹向外移动;
C. 条纹向内移动;
D. 无法确定。

22.用迈克耳逊干涉仪观察单色光的干涉,当反射镜M
移动0.1mm时,瞄准点
1
的干涉条纹移过了400条,那么所用波长为()
A. 500nm B. 498.7nm C. 250nm D. 三个数据都不对
23.在空气中两玻璃平板形成的劈尖干涉,若增大劈尖夹角,则干涉条纹将()A.条纹间距增大 B. 条纹间距减小
C.条纹间距不变
D. 无法确定条纹间距的变化
24.在空气中两玻璃平板形成的劈尖干涉,若AB 板向上平移,则干涉条纹将( )
A .条纹间距增大 B.条纹间距减小
C .条纹间距不变 D.无法确定条纹间距的变化
二、填空题 1.相干光的条件为 、 、 、 。

2.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地照射到镀有反射率很高的银膜平板上,平板上
放着另一个涂有感光乳胶薄层的透明平板玻璃板,两平面间夹角2'=θ。

乳胶显影后发现一系列平行黑条纹,相邻两黑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mm 。

3.把折射率n =1.40的薄膜放入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臂时,如果由此产生了7条
条纹的移动,则膜的厚度为 m(已知光波波长为589nm )。

4.波长为4106-⨯mm 单色光垂直地照射到夹角很小,折射率n 为1.5的玻璃尖劈
上,在长度为1cm 内可观察到10条干涉条纹,则玻璃尖劈的夹角为 rad 。

5.间隔为0.5mm 的双缝用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把光屏置于双缝的另
一侧120cm 处观察条纹,条纹间隔为 mm 。

6.如果迈克尔逊干涉仪中的M 反射镜移动距离0.233mm,数得条纹移动792条,
则光的波长为 nm 。

7.借助于玻璃表面上所涂的折射率为1.38的MgF 2透明薄膜,可以减小折射率
为1.60的玻璃表面的反射,若波长为5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为了实现最小的反射,此透明薄膜的厚度至少为 nm 。

8. 获得相干光源的方法有 和 。

9.干涉条纹的可见度的范围为 。

三、计算题
1.为了测量细金属丝直径,可将它放在两块平晶的一端形成一空气劈尖, 用
λ=589.3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测得10个干涉条纹间隔为4.295×10-2 mm ,金属丝到劈棱距离为3 cm ,求金属丝的直径。

2
2.表面平行的玻璃板, 放在双凸透镜的一个表面上, 在钠光灯的(λ=589nm)反射
光中观察牛顿环, 得到第20级(m=20)暗环的半径r 1=2mm(暗环中心对应m=0); 当玻璃板放在透镜的另一表面上时, 同级暗纹的半径变为r 2=4mm 。

透镜玻B
A 第24题图
璃折射率n=1.5, 试求透镜的焦距。

3
3. 用λ1=600nm 和λ2=450nm 的两种波长的光观察牛顿环. 用λ1时的第j 级暗纹
与用λ2时的第j +1级暗纹重合. 求用λ1时第j 级暗纹的直径. 设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为90cm. 5
4.在杨氏实验装置中,光源波长为640nm ,两狭缝间距为0.4mm ,光屏离狭缝的
距离为50cm 。

求:(1)光屏上第1亮条纹和中央亮条纹之间的距离;(2)若P 点离中央亮条纹为0.1mm ,问两光束在P 点的相位差是多少?(3)求P 点的光强度和中央点的强度之比。

5.在双缝实验中,已知缝间距离为0.7mm ,入射光波长为600nm ,观察屏和缝
的距离为5m ,求屏上的条纹间距。

如果把整个装置放入水中(n=1.33),结果如何。

6.把折射率为1.5的玻璃片插入杨氏实验的一束光路中,光屏原来第5级亮条
纹所在的位置变为中央亮条纹,试求插入玻璃片的厚度。

已知光波长为67
10-⨯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