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_DSP开发环境经典教程(中文版)

CCS_DSP开发环境经典教程(中文版)
CCS_DSP开发环境经典教程(中文版)

最新环境教育专题课教案.docx

环境教育专题课教案 第一课认识生物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 3.如何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 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教学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课时安排:一课时 [ 导入新课 ] 一、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由 这些生物和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 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 40 亿年生物进化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利用的生 物多样性为基础。生物多样性给我们提供了食品、医药、衣服和住房等,它不仅是农、林、牧、副、渔业经营的主要对象 ,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除此之外 ,生物

多样性在保护土壤、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也具 有重要的作用。 1、我国丰富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 1)物种丰富。中国有高等植物近 3 万种,其中在全世界裸子植物15 科850 种中,中国就有10 科,约 250 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中国有 脊椎动物 6.347 种,占世界种数近14%。 ( 2)特有属、种繁多。高等植物中的特有种最多,约 17 300 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种数的 57%以上。 6 347 种脊椎动物中,特有种 667 种,占 10.5%。 (3)区系起源古老。由于中生代末中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第四纪 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影响,许多地区都不同程度保留了白垩纪、第三纪的 古老残遗部分。如松杉类世界现存 7 个科中,中国有 6 个科。动物中大熊猫、白 鳍豚、扬子鳄等都是古老孑遗物种。 (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中国是水 稻和大豆的原产地, 品种分别达 5 万个和 2 万个。中国有药用植物 11 000 多种,牧草 4 215 种,原产中国的重要观赏花卉超过30 属2 238 种。中国是世界上家养动物品种和类 群最丰富的国家,共有 1 938 个品种和类群。 (5)生态系统丰富多彩。中国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由于不同的气 候和土壤条件,分为森林 212 类、竹林 36 类、灌丛 113 类、草原 55 类、草 甸 77 类、荒漠 52 类、沼泽 37 类、高山冻土、流石滩植被 17 类,总共 599 类。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承接: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严重损失早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自20 世纪 50年代起 ,我国就制定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一系列保护措施,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初见成效。 1987 年公布的《中国自然保护纲要》是我国第一部自然保护方面的纲 领性文件 ,它提出了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总体战略和基本原则,并且提出了一般性对策。我国十分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有 33 个研究所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环境保护部门也建立了草原、荒漠、湿地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监

新学习课程标准下的中学环境教育

新学习课程标准下的中学环境教育

————————————————————————————————作者:————————————————————————————————日期: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环境教育 新课程标准下,通过模块组织教材,新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师生通过主题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新课程注重探究与实践,环境教育也需要探究与实践,方法上是相通的;新课程处处都熔合了环境教育的理念与内容,环境教育又为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的大量的素材。环境教育的深入开展有助于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同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创造性地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下面,我就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环境教育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一、新课程标准下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的 生态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之间、全球生态环境与区域生态环境之间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相互依存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个人、家庭、社区以及国家相互之间,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之间,同样也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引导学生珍视生物多样性,关注不同文化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活力和潜能的重要表征;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保持生物多样性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全球化进程中,尤其应该重视维护不同物种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权利,尊重各民族在不危害人类共同利益和环境的前提下,为适应和保护自身生存环境而采取的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 (三)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取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潜能和地球资源的再生潜能。社会环境的健康发展受到自然、经济、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类应当了解自身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减少乃至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正是在反思历史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协调发展,要求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上加强交流、理解与合作,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保护好作为人类后代及其他生命生存和发展基础的资源与环境。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 引导学生参与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是培养学生环境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获得对环境的敏感性和关于环境的知识,另一方面,认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培养其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同时,应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影响,增强忧患意识,对影响环境的行为采取审慎的态度。 二、新课程标准下环境教育的具体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爱自然,尊重生命 2.关爱和善待他人,能积极、平等、公正地与他入合作,尊重不同的观点意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意识到公民在环境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有建设可持续未来的愿望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课程性质:XXX 总学时:64 学分:4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开课单位:XXX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微生物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与环境、给水与排水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一门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课程。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各领域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对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具有重大影响。 按监测对象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等内容。按测定项目学习,包括汞、镉、铬、铅、砷等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含氮化合物,水中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酚类、油类,大气中SO2、NO X、TSP、PM10、CO、O3、烃类等气态污染物,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物,颗粒物,多环芳烃类、二噁英类等重要有机污染物,以及酸雨项目监测等。按监测程序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各类环境监测的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及测定,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化,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等的内容。 按监测方法学习,主要讲述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以及生物方法;主要为标准方法和正在推广的新的常规监测技术,还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简易监测技术,及迅速发展的连续自动监测技术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法规,监测方法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关键、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掌握监测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测定、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的基本技能;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今后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与时俱进、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后期课程和将来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环境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 2.掌握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或程序。 3.掌握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 4.了解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及制订环境标准的作用、分类、分级情况。 5.掌握大气、水、土壤等最新的环境质量标准及其应用范围;了解各类污染物的控制或

课程开发与设计方案

课程开发与设计方 案 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培训课程开发是培训师的核心能力。能否开发出满足培训对象需求、具有一 定理论深度、课堂教案效果良好的培训课程是衡量一个培训师水平的重要标 1 2020年4月19日

志。而拥有一批具备培训课程开发能力的优秀培训师,又是企业培训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然而,由于企业培训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培训学员的类别层次非常复杂,市面上又缺少合适的培训教材。因此,培训课程开发非常困难。那么,怎样才能开发出一门优秀培训课程呢?自古“文无定法”,其实培训课程开发也因其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与培训对象的巨大差异,难以用一个模式来固定。可是任何事物又有一定的规律性,培训课程开发能够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需求分析 准备进行培训课程开发之初,必须对受培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需求调研。调研能够分为以下四部分,其主要内容以及各部分所占的大致比例可参见图表1。 了解企业培训师要对培训企业的自然情况、独特文化、组织结构、在行业内的竞争状况、提出这次培训的背景以及培训组织方对本次培训的期望等有一定的了解。培训师对企业的调研,既有助于在课程开发时体现出行业与企业的特点,达到与企业的文化相匹配,与企业的制度流程相吻合,与企业人的心态

相共振,又有助于拉近培训师与企业的距离,从而成功地讲授课程。 了解工程企业全年的培训计划,由一个个培训工程组成。所谓培训工程就是针对企业一部分特定人群、选取特定的培训内容、采用适当的培训手段、具有明确培训目标的一次性培训活动。它包括培训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定、教师聘任、具体实施、考试测评、效果反馈等诸多要素,课程开发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课程开发必须完全服从和服务于培训工程的要求。因此,培训师在开发与设计培训课程时必须了解工程的开发背景、总体教案计划、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学员状况等,并据此进行课程的设计。每门课程在进行内容安排与取舍、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培训方法的确定与实施、培训形式的选取与安排时都要考虑,怎样做才能满足工程的总体要求,怎样安排才能与其它课程匹配,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工程的目标。 了解学员培训师要了解学员的岗位要求、工作技能与经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培训的期望、对培训的经验、组成和类别、学员对工作的心态、对培训的态度、人数、性别比例、年龄段、学历比例等。这些资料对培训课程的成败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一定要在培训前做到心中有数。 了解资源培训时间、培训场地、培训设备条件等对于安排培训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培训活动受资源限制较大,必须事先有充分的准备。 培训师应把对企业的调研放在第一位,当组织与学员的需求不一致时,首先满足组织对本次培训的期望。在此基础上,再针对本期学员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课程,并根据资源的情况安排相应的教案活动。 培训需求调研的方法有问卷调查、个人访谈、集体座谈、实际观察等若干种,各种调研方法的利弊分析如图表2。

校本课程系列-环境教育

校本课程系列教案 《环境教育》 盐池三中 2017年.秋

《环境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获得生态学知识,初步知道什么是环境和环境问题,认识环境。即会分析环境质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利用资料提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产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对环境负责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环境和环境问题、环境质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录像片,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等活动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请同学们大屏幕,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几个片断(播放课文中的图片课件,环境污染带来一系列危害。) 师:同学们,看到刚才播放的几个镜头,你们有哪些感受?想到那些问题? 师: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工农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导致世界各国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大气、水、土壤等遭受严重的破坏,大面积砍伐树木、滥杀生灵,扰乱了生态平衡……人类生存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环境污染(板书课题) 所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问题。 (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有一栏节目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挑战无处不在”。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真是到处充满挑战。今天上课,咱们就以挑战的方式进行,叫“智者为王”。全班同学共分成四个小队即:梅队、兰队、竹队、菊队。(教师介绍挑战的方式) 师:挑战无处不在,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回答按要求做答:1、请把你们能够想到的与环境有关的5个词语写出来,先独立写,然后小组讨论,每一位学生向小组成员讲解自己认为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污染”? 师:环境污染——指人类在生产与生活时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主要是废气、废水、废渣)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危害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发展。2、砍伐森林、水污染、白色污染、空气污染有什么害处?

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培训课程开发是培训师的核心能力。能否开发出满足培训对象需求、具有一定理论深度、 课 堂教学效果良好的培训课程是衡量一个培训师水平的重要标志。而拥有一批具备培训课程开 发能力的优秀培训师,又是企业培训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然而,由于企业培训要求具 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培训学员的类别层次非常复杂,市面上又缺少合适的培训教材。因 此,培训课程开发非常困难。那么,怎样才能开发出一门优秀培训课程呢?自古“文无定法”, 其实培训课程开发也因其培训内容、 培训方式与培训对象的巨大差异, 难以用一个模式来固定。 但是任何事物又有一定的规律性,培训课程开发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第一部分:需求分析 准备进行培训课程开发之初,必须对受培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需求调研。调研可以分为 以下 四部分,其主要内容以及各部分所占的大致比例可参见图表 1。 了解企业 培训师要对培训企业的自然情况、独特文化、组织结构、在行业内的竞争 状况、 提出这次培训的背景以及培训组织方对本次培训的期望等有一定的了解。培训师对企业 的调研,既有助于在课程开发时体现出行业与企业的特点,达到与企业的文化相匹配,与企业 的制度流程相吻合,与企业人的心态相共振,又有助于拉近培训师与企业的距离,从而成功地 讲授课程。 了解项目 企业全年的培训计划,由一个个培训项目组成。所谓培训项目就是针对企 业一部 分特定人群、选取特定的培训内容、采用适当的培训手段、具有明确培训目标的一次性 培训活动。它包括培训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定、教师聘任、具体实施、考试测评、效果反 馈等诸多要素,课程开发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课程开发必须完全服从和服务于培训项目的 要求。因此,培训师在开发与设计培训课程时必须了解项目的开发背景、总体教学计划、课程 设置、时间安排、学员状况等,并据此进行课程的设计。每门课程在进行内容安排与取舍、教 材的编写与选用、培训方法的确定与实施、培训形式的选取与安排时都要考虑,怎样做才能满 足项目的总体要求,怎样安排才能7G% 〔培训对象的自然: 10% 15% : [培训项目怖开发; L 買眞包堡1週垮 5% 15

《环境监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 非师范类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 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 一、课程说明 总学时:78 学时分配:讲课60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 适用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专业主干课程,是环境监测与 治理技术专业的专业模块课程。要求学生能系统地学习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 与方法。本课程系统地讲授水质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固体废物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等内容。为 后续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学习打下 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绪论 4学时 概述,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环境标准。 2、水和废水监测 20学时 水质污染与监测,水质监测方案制定,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水样的预处理,物理指标检测,金属化合物的测定,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有机污染物的测定,底质监测 3、空气和废气监测 13学时 空气污染基本知识,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 采样仪器,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的测定,颗粒物的测定,降水监测,标准气 体的配制 4、固体废物监测4学时 固体废物概述,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生活垃圾和卫生保健机构废弃物的监测 5、土壤质量监测 3学时 土壤基本知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加工管理,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污染物的测定 6、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4学时 水环境生物监测,空气污染生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生态监测 7、噪声监测 5学时 声音和噪声,声音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噪声测量仪器,噪声标准,噪声监测 8、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监测 3学时 基础知识;环境中的放射性,放射性辐射防护标准,放射性测量实验室 和检测仪器,放射性监测 9、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2学时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概述,监测实 验室基础 10、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 2学时 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遥感监测技术

《课程开发技巧提升》课纲

《培训师课程开发技巧》课程 王兴东老师 【课程目标】 1、根据企业内部讲师培养、发展、提升与选拔优秀师资的需要,量身定做TTT初、中、高级培训班,课程内容由浅入深,呈现阶梯式讲授与演进,满足内部培训师成长的需要。 2、通过内部培训师专业训练,让内部培训师从内心深处认识自身角色和信念,进而转化成能力和行为,实现由内而外的提高; 3、帮助内部培训师掌握现代培训理念,实操多元化的授课技巧,课程开发与教案设计,道具与游戏设计,课堂掌控技巧等; 4、掌握培训评估与辅助工具的运用,引导技术、教练技术的运用,以及培训结束后如何制定学员的行动指引,将课堂效果转化为行动和实际授课综合能力。 注:在引导式TTT中,以上目标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结合现场学员现状及需求进行灵活设定,在紧贴现实的前提下保证课程效果。 【授课方式】 引导促动分组讨论演练点评案例分析 游戏体验影音资料教练提问课程讲授 【培训时长】 短至1天,长至5天(根据企业培训计划及现场学员需求,对授课内容进行取舍) 【课程大纲参考】 一、学习场的建立 (一)如何快速营造培训氛围——现场联接技术 1、培训开场伏笔及联接技术 2、如何营造学习场,实现期望的培训氛围 3、如何在培训中运用激励手段,实现期待的互动效果 4、建立学习场的重要性及常见方法 (二)明确课程目标——有针对性的培训需求调研 1、入场调查的使用与解读 2、同类整理:您碰到哪些关于授课的难题?每人提出三个在实际培训中的难题,这些难题将作为案例在整个课程中巧妙地穿插、分析、研讨、示范、指导。 3、明确本次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圈定授课重点 4、群策群力确定培训目标

二、言之有法——内训师PPT制作技巧提升 1、四种常见的PPT制作风格 2、培训五线谱 ?W1线(when):什么时间讲什么 ?W2线(what):讲的内容要精练 ?W3线(how):怎么讲 ?W4线(whom):用什么工具和什么教学方法 ?W5线(why):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3、培训工具的使用:善假于物——视听呈现设计 ?PPT课件设计与制作技巧 ?板书技巧 ?课堂声、光、电效果的设计 ?PPT制作和展现 ?抛弃空洞说教,发挥道具的威力 4、常用的授课教学方式: ?频道切换:讲解讲述法 ?冲突强化:案例分析法 ?参与体悟:游戏体验法 ?层层设悬:问题研讨法 ?感同身受:情景模拟法 ?直观冲击:视频冲击法 ?行为改变:现场演练法 5、不同培训主题的教学方法选择 6、小组分享 每人准备5分钟讲课训练素材,具体要求如下: ?5分钟3个内容点【理性】 ?2次所有人同时的互动 ?3次一对一互动 ?案例、故事选一项,40秒之内完成【感性】 ?唱歌、跳舞、游戏、训练选一项,60秒内完成【互动】 ?保证内容有自己的独创性,让所有人学习到知识 三、课程开发技术与综合能力提升 (一)言之有文——内训师内容语言锤炼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培训素材的收集与整理——随时、随地、随情、随景 2、积之愈深,言之愈佳:厚积薄发,让素材、言语丰富起来 ?从学习中获得谈资:阅读、网络、培训

小学环境教育课教案

认识垃圾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活动过程: 一、计算导入:(算一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某市约有180000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内,这个市会有多少垃圾呢? 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这个市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180000千克180吨 月5400000千克5400吨 年65700000千克65700吨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某市一年之内家庭产生的垃圾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加上宾馆、饭店以及某市大大小小的厂家,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某市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贴上垃圾覆盖的效果。“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二、观看录象:(看一看) “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某市来开展研究。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录象中去看看某市产生的垃圾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1、学生观看录象。 2、“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某市正在争创省级文明城市,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垃圾散布在大街小巷,影响某市的形象吗?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处理这些已经产生的垃圾?能接受吗?” 三、研究方案:(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交流建议: (1)、其他小组在汇报方案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如果你有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 环境监测的要紧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哪几类? 我国目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分哪几类? 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什么缘故还承诺制订和执行地点排放标准? 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各是什么? 简述环境监测进展趋势。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2、如何制订水污染监测方案?以河宽< 50m 的河流为例,讲明如何布设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答:设三种断面:对比断面,操纵断面和削减断面。【3分】 对比断面设一个,设在河流进入都市和工业区往常的地点,躲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区;操纵断面数目视都市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公布情形而定,一样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削减断面一个,一样设在都市和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河段上。【3分】河流监测断面采样垂线的布设,可依水面宽度,按下表规定设置。 水面宽垂线数 <50m 一条(中泓垂线) 50-100m 二条(左右近岸明显水流处) 100-1000m 三条(左,中,右) >1500m 至少要设置5条等距离采样垂线 垂线上采样点的设置可按照水深按下表设置 水深采样点数 <5m 一点(水面下0..3-0.5m处) 5-10m 二点(水面下0..3-0.5m,河床以上0..5m 处) 10-50m 三点(水面下0..3-0.5m,1/2水深,河底以上0.5m处) >50m 酌情增加 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什么缘故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何谓真色和表色?水的色度通常指什么?如何样按照水质污染情形选择适宜的测定颜色方法?什么缘故? 简述原子吸取分光光度法的差不多原理,并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 17、试比较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仪器要紧组成部分及测定对象的要紧不同之处? 20、如何样采集测定溶解氧的水样?讲明电极法和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如何样排除干扰?

《环境监测》课程复习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 2、环境优先污染物 3、环境标准 4、环境优先监测 二、填空 1、按监测目的可将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 2、环境监测的特点有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三、思考题 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哪几类? 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 3、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 4、我国目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分哪几类? 5、为什么分光光度法在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它有何特点?发展方向 是什么? 6、试分析我国环保标准体系的特点。 6、为什么要分别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7、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订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 10、制订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 11、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各是什么? 12、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13、简述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14、简述优先污染物筛选的原则。、 15、简述环境监测的过程。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一、名词解释 1、水质污染 2、水体自净 3、水质监测 4、瞬时水样 5、混合水样 6、流速仪法 7、湿式消解法8、干灰化法9、富集或浓缩 10、混合水样11、综合水样12、凯式氮 13、化学需氧量14、高锰酸盐指数15、生化需氧量 16、总需氧量17、平均比例混合水样18、酸度 19、PH值20、酚酞酸度21、碱度 22、臭阈值23、总残渣24、总可滤残渣 25、悬浮物(SS)26、地下水27、离子交换法 28、共沉淀29、细菌总数30、污泥体积指数 31、溶解氧32、真色33、表色 二、思考题 1、简要说明监测各类水体水质的主要目的和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 2、如何制订水污染监测方案?以河宽< 50m 的河流为例,说明如何布设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3、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和采集有代表性的水样? 工厂废水采样点应如何设置?

五年级环境教育教案课程

五年级环境教育教案课 程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1、绿色野营招标会 教学目标: 1、以亲近自然,保护自然为主题,展开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设计绿色野营活动方案。 2、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为学校积极献计献策。 教学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 教学准备:一份已经准备好了的活动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年国庆节放假期间,我校将举办一次绿色野营活动,现在,学校领导向学生们征集活动的金点子,希望同学们勇敢表现,争取能成为学校领导的小参谋,这节课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二、新课学习 1、教师谈话:为了使我们的活动能得到领导的青睐,我们要从哪些方面注意呢 (活动的形式要利于操作、要有创新、要使大多数同学都能参与、要有意义,使同学们都能受到教育……) 2、分组讨论,确定本组的活动和主题 3、学习活动方案的制定

(1)、教师出示一份制作好的方案 野营活动计划 地点:离学校比较近的树林 时间:4天左右 需要的东西:路线图、队旗、照相机、记录本、创可贴、消毒酒精、绷带、红药水等 主要活动内容:考察当地的物种资源,调查人们的旅游习惯 (2)说说活动中有些什么内容。 4、小组成员共同设计活动的方案 (1)讨论:在设计活动方案的时候可以设定些什么内容: (时间、地点、活动的形式、活动所需要准备的东西、活动中需要注意的安全、注意事项等) (2)各小组成员制定活动的方案。 5、评选最佳活动方案 (1)、学生小组互评 (2)、教师总结性点评 三、小结 1、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在什么地方。 2、教师小结课堂:同学们,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让我们从身边的一言一行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能环保做一份力所能及的事情吧。 2、走进森林 教学目标:

培训课程开发技巧

课程开发的技巧 经常参加培训的人员时常有这样的感悟:好像这些故事、案例、观点在哪里听过?可一时记不起了。这样的课程作用不是很大,因为课程零散,没有精华。培训师也是浆糊加剪刀从别的地方粘贴,然后结合自己的一些东西开发整理出的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培训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这类课程,这类培训师终究会被社会淘汰的。那么,培训师如何开发课程呢?以下提出了一些开发课程的方法技巧以供参考。 培训课程目前现状剖析 案列一:某钢铁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咨询培训机构,有没有技术方面的专业课程,培训机构摇头,这样的课程专业性太强了,暂时还没有培训师开发出这样的课程。企业无奈的放下电话,在网上继续寻找,可还是无果而终。 点评:技术类的专业课程是目前市场最为匮乏的,因为课程要求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再者加上技术类出身的培训师本身市场非常匮乏,因此造成了这样的尴尬状况。 案例二:某集团人力资源负责人接到一个培训届的朋友发来的一份课程介绍,负责人就说:这个课程我们早几年就听过了,是否有新的课程推荐啊?总不能老去听一样的课程吧!这个《团队管理》课程,我们也不是不需要,只是课程设置方面大同小异,对我们企业作用不大? 点评:课程过于陈旧,没有结合企业情况,这是不被企业认可的一个原因。如果想获得企业的关注,至少课程题目也要更新一下,可目前有些培训师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 案例三:某制造业公司培训主管找到培训机构负责人,麻烦推荐一些适合我们制造业的课程,负责人很快发了一批课程过去,可培训主管摇摇头,叹口气,觉得通用性太广,与企业切入点不够,这样的课程到底能取到多大的效果,还是未知数?

点评:专业化分工决定了培训课程也要结合行业特性,通用类的培训课程会被更多企业慢慢淘汰掉,因为企业的需求更理性。培训师若能开发出适合某个行业的课程,然后在整个行业推广,也能取得较大的市场。 完整的课程由那些部分构成 谈到培训课程,可能很多人感觉很抽象,特别是刚入行的培训师来说,对于培训课程无从下手。那么我们把培训课程分解成若干部分,这样便于更好了解培训课程构成。 1、课程介绍部分。课程介绍是整个课程的灵魂和核心,也可以说是一部广告宣传片。一个好的课程介绍会为培训师赢得更多授课机会。这个可以做成一个海报或者其他的形式,进行课程的宣传,课程介绍部分由如下部分构成: (1)课程背景。重点介绍为什么要开发这个课程,别人产生共鸣,从课程背景介绍中就想了解课程内容,想听课程(备选)。 (2)课程目标或课程意义。通过学习课程,将会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取得怎样的效果?让别人知道我学这个课程将获得什么?(重) (3)授课方式。整个授课会采用哪些授课方式,是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沙盘模拟,演练,讲授,或几种方式结合。(备选) (4)课程内容或课程提纲。这是课程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课程包含哪些内容,从那几个方面授课。这部分不易过于详细,过于详细就是课件而非课程介绍了,点到为止。(重) (5)培训对象。告知课程适合哪些人员参加,这样便于保障授课时的效果,这个在前期课程的设立时,就已经要想好的问题。(备选) (6)培训时间。课程需要用多长的时间讲完。一般是用课时来核定,目前标准培训课时为1天6课时,有课时短的课程,也有课时长的课程,具体依据情况而定。

环境教育课程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環境教育課程教案 環境教育課程教案單元名稱正負 2 度 C 教案設計者六年級老師教材來源自編實施年級六年級教學時間 4 節 160 分鐘教學目標一、讓學生體會到環境變遷的過程。 二、了解現在全球暖化的過程及影響。 三、能夠討論出對環境改善的方法。 教材分析「正負 2 度 C」播放的是現今最熱門的環保議題─地球暖化,試圖讓學生觀賞此紀錄片後能夠對於地球暖化有更進一步的認知,進而能體會目前地球所遭遇到的困境,並能夠利用小組討論出具體改善環境的方法。 教學資源格林繪本網-繪本俱樂部 .tw/club/con_detail_normal.php?id=270 美寶百科 MEPOPEDIA /?page=394 千萬愛地球! Twist Water 扭轉地球環保革命 .tw/ 歡迎光臨武漢資源回收站https://www.360docs.net/doc/4114966905.html,.tw/~recycle/index.htm 教學流程教學活動時間評量方式 ~~~~~子活動一: 8 頭北極熊~~~~~~~~~~~~~~ 【事前準備】一、準備上課所需學習單二、事先將「8 頭北極熊」繪本圖片掃瞄前 4 張。 三、準備正負 2 度 C 影片(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三、準備單槍投影機、電子白板、電腦【引起動機】◎利用「8 頭北極熊」繪本引導學生思考: 1 / 6

一、大冰層因氣溫上升,不斷分裂,也危及原本快樂生活的八頭北極熊之生存空間,而北極熊最後是否會消失呢?二、生態的改變,危及動物的生存權,最終是否也將波及到人類?【發展活動】◎小組討論: 一、小組討論有哪些原因造成生態的改變?二、小組發表三、老師給予回饋。 ◎觀賞影片(31 分鐘): 2℃-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一、觀賞正負 2 度 C 影片(第一段: 全球的氣候變遷)。 二、觀賞正負 2 度 C 影片(第二段: 台灣,我們的氣候變遷)。 三、觀賞正負 2 度 C 影片(第三段: 地球生氣了)。 四、觀賞正負 2 度 C 影片(第四段: 「2℃」的意義)。 【綜合活動】老師總結及引導歸納影片內容 ~~~~~子活動二: 正負 2 度 C~~~~~~~~~~~~~~ 【事前準備】一、準備上課所需學習單二、準備正負 2 度 C 影片(第五段、第六段、第七段、第八段)。 三、準備單槍投影機、電子白板。

培训课程开发实战技巧.

培训课程开发实战技巧 文/李文德 企业如果完全采用外部的培训课程,就会大量出现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不一致的情形,出现培训的现场感很好,但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应用的情形。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企业就需要开发适合自己的内部培训课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课程开发的准备 培训课程开发周期长、成本高,企业可以选择与生产经营关系密切的观念、知识和技能类课程进行开发,提高课程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下几类课程比较适合企业自主开发: 企业文化类: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全员核心胜任力等; 管理流程类:企业的绩效管理、预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等; 产品类:根据不同人群开发(例如针对销售代表、客户、代理商等); 核心业务类: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生产技术,销售类,服务类等(根据企业的不同业务特点进行选择)。 员工素质类、管理素质类、专业认证类培训建议选择外部供应商提供,不一定需要自己开发。 为了保证课程的稳定性和不同培训师之间传授的一致性,企业的关键课程要具备标准化和完整性,一般需要包括七个部分的内容: 授课计划:课程的教学计划,是对教学进程和必备事项的系统设计。编写授课计划有利于确保课程的规范性、继承性和授课的一贯性。授课计划包括课程描述和授课计划两

个部分,课程描述主要指课程培训对象、课程名称、课程目的、培训目标、培训人数、课程时间和设施要求等;授课计划则包括课程纲要、内容要点、培训方法、练习项目或案例、时间分配等内容。 讲师手册:讲师培训的指导手册,包括了每一个知识点讲师培训的具体步骤,培训方法和讲评要点,是讲师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关键资料。 学员手册:学员培训时使用的文件,包括培训前的阅读资料、培训中的课程资料和培训后的复习资料。 讲师演示文件(Powerpoint文件):讲师培训时用来演示用的文件。 练习手册:培训过程中学员需要进行的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互动活动等的详细说明,包括背景资料、练习要求、讲师操作步骤和讲评要点等。 考核文件:包括考核方式、考核题目、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是评价学员学习掌握程度的工具。 录像教学片(根据需要制作):一般适合观念类培训和技能类培训使用,主要采用正反对比的方式拍摄,保证培训的准确性、一致性和趣味性。课程开发的人员配备企业根据课程的特点、内部的能力和资源条件来选择开发课程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选择: 自我开发:企业培训的相关部门自己组建开发小组,完全由内部进行开发; 外包开发:企业将课程开发任务外包给相应的咨询公司开发,自己进行审核; 联合开发或教练式开发:企业培训部与外部咨询公司共同组建开发团队,联合开发。 想要开发一个成功的课程需要配备三方面的专家:项目经理、内容专家、方法专家。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说课材料

《环境监测》课程习 题

环境监测课程习题.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 2、环境优先污染物 3、环境标准 4、环境优先监测 二、填空(每个0.5分) 1、按监测目的可将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 2、环境监测的特点有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3、环境标准按管理的层次可分国际级、国家级、地方级三个层次,并遵循地方 标准 优先的原则。 4、监测分析方法有三个层次,它们是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统一分析方法和等效 方法。 。 三、思考题 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哪几类? 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 3、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 4、我国目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分哪几类?

5、为什么分光光度法在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它有何特点? 发展方向是什么? 6、试分析我国环保标准体系的特点。 7、为什么要分别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8、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订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 10、制订环保标准的原则是什么?是否标准越严越好? 11、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各是什么? 12、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13、简述环境监测发展趋势。 14、简述优先污染物筛选的原则。 15、简述环境监测的过程。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一、名词解释 1、水质污染 2、水体自净 3、水质监测 4、瞬时水样 5、混合水样 6、流速仪法 7、湿式消解法 8、干灰化法 9、富集或浓缩 10、混合水样11、综合水样12、凯式氮 13、化学需氧量 14、高锰酸盐指数 15、生化需氧量 16、总需氧量 17、平均比例混合水样 18、酸度 19、PH值 20、酚酞酸度 21、碱度 22、臭阈值 23、总残渣 24、总可滤残渣 25、悬浮物(SS) 26、地下水 27、离子交换法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环境监测

湘潭大学200 年 学期20 级 《 环境监测 》课程考试试卷 适用年级 专业 考试方式 闭卷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阅卷 教师 得 分 制卷人签名: 制卷日期: 审核人签名:: 审核日期: 一、填空题(12小题30空,每空0.5 分, 共15分) 1. 水质污染监测中常以 COD (或高锰酸盐指数) 、 BOD 和 TOC 、TOD 等综合指标来表征有机 污染物含量。 2. 溶解氧测定中,采用 硫酸锰 和 碱性碘化钾 作为固氧剂。 3. 环境监测中VOCs 指 挥发性有机物 ,PM 10指 可吸入颗粒物 , NH 3-N 指 氨氮 。 4. 大气污染监测中采样布点的方法有 扇形布点法 、同心圆布点法 、 网格布点法 和功能区布点法 等。 得 分

5. 环境监测中VOCs指挥发性有机物,PM 指可吸入颗粒物, 10 -N指氨氮。 NH 3 6. 空气中的污染物按照其存在状态一般分为分子态和粒子 态污染物。 7. 总氧化剂是指能将 KI 氧化析出I 的物质,光化学氧化剂是指除 2 的其他氧化剂。 去 NO X 8. 土壤监测中采样布点法有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和棋盘式 布点法等。 8. 放射性活度是指单位时间发生核衰变的数目,其专门单位 是贝可(Bq)。 9. 作用于某一点的三个噪声源的声压级分别是75dB、75dB、90dB,则该点 的总声压级为_90dB ; 10. 有害固体废物的特性有急性毒性、易燃性和反应性(浸出 毒性、 腐蚀性和放射性)等。 11. 对环境污染进行遥感监测的主要方法有摄影遥测、红外扫描遥测和 相关光谱遥测。 12. 回收率实验可以判断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而相对标准偏差可以判 断监测数据的精密性。 得

环境教育公开课教案.doc

课题:第七章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者:陈晓龙时间:2001年3月29日上午第三节课地点:高二(1)班[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与环境是一介相互依存的整体,了解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重大问题 的最终解决离不开生态学; 2、了解自然资源破坏的现状及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 3、欣赏古诗词,了解自然美、生态美,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通过 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环境,让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决心; 4、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种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通过了解各种生态因素的 影响,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树立整体的生态的生命科学观点; 通过了解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教育;通 过了解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重大问题与生态学的关系,使学生不断关注社会、 关注生态环境,从而增强改变现状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生 命科学价值观的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1、生态学的概念以及生态学对解决世界性问题的重要作用是本课题的重点; 2、生态因素的概念和类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待自然、保 护自然,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具]: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第一课时 1、回忆“第六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分析生物和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生物和环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 环境对生物影响 生物对环境适应 3、介绍全球所面临的五大社会问题:人口膨胀、粮食不足、能源短缺、环境 污染、自然资源严重破坏。并着重介绍自然资源严重破坏的现状。 4、介绍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人 为因素又会强化自然因素的作用。 5、欣赏古诗词,让学生从古诗中感受自然美、生态美,并能在发出由衷感叹 的同时,心底自然升起要把我们的环境打扮得更美更好! 6、讲述生态学的概念,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第一方面的内容:环境对生 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的概念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阳光 非生物因素温度 生态因素 水 生物因素影响该生物生存的其它生物 (二)第二课时 略 [相关练习]: 1、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从生态学角度考虑,造成洪灾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异常,雨水过大 B、“三废”污染 C、滥伐森林,植被破坏 D、食物链的破坏 2、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含有一定程度的() A、可吸入颗粒物 B、氮氧化物 C、SO2 D、A、B、C三项和其它有害物质 3、下列对环境保护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A、防治“三废”污染 B、限制能源消耗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4、右图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地和荒漠地面积变化的调 查结果,这对分析说明我国今春以来华北地区多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有很 大帮助。(图纵轴表示面积[万公顷],横轴表示时间[年]) (1)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 (2)请根据生态平衡原理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措施。 [投影]――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