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学概论考试资料整理

合集下载

畜牧学概论考研题库

畜牧学概论考研题库

畜牧学概论考研题库畜牧学概论考研题库畜牧学是农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家畜的饲养、繁殖、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考研是许多学子追求深造的途径之一,对于畜牧学专业的考研生来说,熟悉和掌握畜牧学概论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畜牧学概论考研题库中的知识点。

1. 畜牧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畜牧学是农业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家畜的饲养、繁殖、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畜牧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开始驯养动物并进行家畜的繁殖和饲养。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畜牧学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2. 畜牧动物的分类和特点畜牧动物按照用途和生物特性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如家禽、家畜等。

家禽主要包括鸡、鸭、鹅等,它们以肉、蛋为主要产品;家畜主要包括牛、猪、羊等,它们以肉、奶为主要产品。

不同的畜牧动物有着不同的生物特点,比如牛具有反刍的特点,猪具有杂食性等。

3. 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畜牧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资源,还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然而,畜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动物疾病的防治等。

未来,畜牧业将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4. 畜牧学中的饲养管理和繁殖技术饲养管理和繁殖技术是畜牧学中的重要内容。

饲养管理包括饲料的选择和配制、饲养环境的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技术,可以提高畜牧动物的繁殖效率和品质。

5. 畜牧疾病的防治和养殖环境的改善畜牧疾病是畜牧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畜牧业的发展和动物健康造成了威胁。

畜牧疾病的防治包括疫苗的研制和使用、疫病的监测和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养殖环境的改善可以减少动物的疾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总结起来,畜牧学概论考研题库中的知识点涵盖了畜牧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畜牧动物的分类和特点、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饲养管理和繁殖技术、畜牧疾病的防治和养殖环境的改善等方面的内容。

畜牧学概论复习题

畜牧学概论复习题

《畜牧学》(遗传、育种、养牛生产部分)复习提纲(盛建华老师部分)1何谓家畜品种简述家畜品种的类型及特点(范双旗)答:品种是畜牧学的概念,它是各个动物物种内,由于人工选择形成的具有某种特殊生产用途的动物群体。

品种的类型:按培育程度分类可分为原始品种、培育品种和过渡品种。

(1)原始品种:是在农业生产水平低,受自然选择作用较大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而其膘情变化呈明显季节性----夏壮、秋肥、冬瘦、春乏。

其特点是:体小晚熟,体质结实,体格协调匀称,各性状稳定整齐,个体间差异小,有较高的增膘和保膘能力,生产力低,但较全面。

如蒙古马、蒙古牛等品种。

(2)培育品种:它是在较高饲养管理和繁殖技术条件下形成的。

因此,生产力和育种价值都很高。

如黑白花牛,长白猪等品种。

培育品种的主要特点是;a生产力高而且专门化,b 分布地区广c品种结构复杂,除地方类型和育种场类型外,还有许多专门化品系d育种价值高,用它进行品种间杂交时,能起到改良作用。

E适应性差。

对这类品种进行选育工作时,应注意保持其优良品质,同时提高其适应性。

(3)过渡品种:是原始品种经过品种改良或人工选育,但尚未达到完善的中间类型,如三河马、三河牛等正在培育过程中的品种群。

其主要特点;在生产性能和体制外形上有两重性,即培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接近于培育品种,而培育程度较低的群体则接近于原始品种。

按生产力性质分类可分为专用品种和兼用品种两大类。

(1)专用品种(专门化品种):既具有一种主要生产用途的品种。

如牛的乳用品种,肉用品种等,鸡的蛋用鸡品种,肉用鸡品种。

(2)兼用品种(综合品种):即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用途的原始品种或是专门培育的兼用品种,如毛肉兼用细毛羊。

品种的特点:(1)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有较高的种用价值(3)有一定的整齐度(4)有足够的数量(5)一定的品种结构2何谓生长发育家畜生长发育有哪些基本规律家畜骨骼、肌肉、脂肪与外形生长有何规律(范双旗)答:生长和发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畜牧学概论》复习题

《畜牧学概论》复习题

《畜牧学》(遗传、育种、养牛生产部分)复习提纲(盛建华老师部分)1何谓家畜品种?简述家畜品种的类型及特点?(双旗)答:品种是畜牧学的概念,它是各个动物物种,由于人工选择形成的具有某种特殊生产用途的动物群体。

品种的类型:按培育程度分类可分为原始品种、培育品种和过渡品种。

(1)原始品种:是在农业生产水平低,受自然选择作用较大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而其膘情变化呈明显季节性----夏壮、秋肥、冬瘦、春乏。

其特点是:体小晚熟,体质结实,体格协调匀称,各性状稳定整齐,个体间差异小,有较高的增膘和保膘能力,生产力低,但较全面。

如蒙古马、蒙古牛等品种。

(2)培育品种:它是在较高饲养管理和繁殖技术条件下形成的。

因此,生产力和育种价值都很高。

如黑白花牛,长白猪等品种。

培育品种的主要特点是;a生产力高而且专门化,b 分布地区广c品种结构复杂,除地方类型和育种场类型外,还有许多专门化品系d育种价值高,用它进行品种间杂交时,能起到改良作用。

E适应性差。

对这类品种进行选育工作时,应注意保持其优良品质,同时提高其适应性。

(3)过渡品种:是原始品种经过品种改良或人工选育,但尚未达到完善的中间类型,如三河马、三河牛等正在培育过程中的品种群。

其主要特点;在生产性能和体制外形上有两重性,即培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接近于培育品种,而培育程度较低的群体则接近于原始品种。

按生产力性质分类可分为专用品种和兼用品种两大类。

(1)专用品种(专门化品种):既具有一种主要生产用途的品种。

如牛的乳用品种,肉用品种等,鸡的蛋用鸡品种,肉用鸡品种。

(2)兼用品种(综合品种):即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用途的原始品种或是专门培育的兼用品种,如毛肉兼用细毛羊。

品种的特点:(1)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有较高的种用价值(3)有一定的整齐度(4)有足够的数量(5)一定的品种结构2何谓生长发育?家畜生长发育有哪些基本规律?家畜骨骼、肌肉、脂肪与外形生长有何规律?(双旗)答:生长和发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畜牧学概论》复习资料

《畜牧学概论》复习资料

《畜牧学概论》复习资料复习题/答案1.饲料转化率:是指每单位产品率或增重所消耗的饲料数量(如饲料/增重;饲料/蛋;饲料/瘦肉;饲料/乳等)2.数量性状:指性状的表型值不能明显区分而要用数值表示,具有连续变异的特性,受多对基因控制3.情期受胎率:是指统计期内妊娠母畜头数占配种情期数的百分率,反映畜群复配情况其计算公式:妊娠母畜头数情期受胎率= ---------------- ×100%配种情期数4.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需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5.排卵:是指成熟卵泡表面的局部卵泡膜突出并破裂,卵子随同卵泡液缓缓流出,经输卵管伞部接纳,进入输卵管,这一过程称为排卵。

6.饲养标准:是指根据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合消化试验、代谢、饲养及其他试验,科学地规定了各种动物在不同体重、不同生理状态和不同生产水平等条件下,每头每天应给予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数量,这种规定的标准称为饲养标准。

7.同质选配:是指选择外形、生产性能、或其他经济性状相同的优秀公母畜交配其目的在于获得与双亲品质相似的后代,以巩固和加强它们的优良性状。

8.性成熟:母畜初情期后,经过一段时间生长,生殖器官发育完全,能产生有繁殖能力的生殖细胞,出现完整而有规律的发情,具备了正常繁殖能力的时期。

9.育成杂交: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进行杂交,在后代选优固定,育成符合国民经济需要,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新品种或新品系。

10.生殖激素:是指哪些对生殖功能起调节和主要调节作用的激素。

11.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动物体重的0.01%以下者。

12.品系:指一些具有突出特点,并能将这些优点相对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的种畜群。

13.基因:指 DNA 分子中含特定遗传信息的一个片段,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14.受精:是指母畜配种后,精子沿着子宫进入输卵管壶腹部与卵子相遇,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15.代谢能:是指动物食入的饲料经消化吸收后,参加动物体的代谢过程,并被机体所利用的能量,即代谢能=消化能-尿能-甲烷能16.家系选择:是根据家系平均值而不单独考虑个体,整个家系被选留或被淘汰。

畜牧学概论

畜牧学概论

畜牧学概论第一部分第一章细胞遗传学基础第1节绪论1.遗传:指子代与亲代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2.变异: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3.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具体说,是研究生物体遗传物质的组成、遗传信息的传递及其表达的一门科学。

第2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第3节染色体1.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经过紧密缠绕、折叠、凝缩和精巧包装而成,是具有固定形态的遗传物质存在形式。

2.染色体的一般结构(1)着丝粒:是染色体的缩缢部位,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结合的区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对染色体向子细胞的正确分配起着关键的作用。

(2)端粒:染色体的末端的特殊结构。

功能有防止染色体末端被DNA酶酶切;防止染色体末端与其他DNA分子的结合;使染色体末端在DNA复制过程中保持完整。

(3)次缢痕(4)随体3.染色体的几个参数(1)臂比:染色体长臂与短臂长度之比,即a=q/p。

(2)着丝粒指数:短臂占整个染色体长度的百分比,即p/(p+q)×100%。

(3)相对长度:某条染色体长度占一套单倍体染色体长度总和的百分比。

4.染色体的超微结构(1)核小体(×7)(2)螺线体(×6)(3)超螺线体(×40)(4)染色体(×5)5.染色体核型:根据各个细胞中染色体的长度大小、着丝粒的位置和随体的有无等因素把它们排列起来,即染色体核型。

6.核型分析:按照染色体的数目、大小、着丝粒位置、臂比值、次缢痕和随体等形态特征,对生物核内的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归类、编号等分析的过程称为染色体核型分析。

第4节细胞分裂1.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

2.有丝分裂的意义(1)发生在体细胞的发生过程。

(2)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3)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4)保证了遗传物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畜牧学概论复习资料

畜牧学概论复习资料

畜牧学概论复习资料专题一 动物营养营养: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

营养物质:又称营养素、养分,食物中的有效成分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

一、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类常规饲料分析方案:概略养分分析方案1.水分总水分:自由水〔游离水、结合水〔束缚水〕自由水〔游离水〕:含于动植物体细胞间、与细胞结合不严密、容易挥发的水。

结合水〔束缚水〕:与细胞内胶体物质严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胶体水膜、难以挥发的水。

初水的测定:方法:将新鲜饲料样品切细,放置于饲料盘中,在60-70℃烘箱中烘3—4小时,取出在空气中冷却30分种,再同样烘干1小时,取出,待两次称重相差小于0.05g 时,所失重量即为初水。

计算公式:吸附水的测定: 方法:测定初水后的饲料、经自然风干的饲料或谷物饲料〔一般含14%左右的吸附水〕,放入称量皿中,在100-105℃烘箱内烘干2—3小时后取出,放入枯燥器中冷却30分钟,再重复烘干1小时,待两次称重小于0.002g 时,即为恒重,失去的重量为吸附水。

计算公式: 100-⨯鲜饲料重(g )风干饲料重(g )初水(%)=鲜饲料重(g )100-⨯风干饲料重(g )烘干饲料重(g )吸附水(%)=风干饲料重(g )2.粗灰分(Ash)粗灰分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主要为矿物质氧化物或盐类等无机物质,有时还含有少量泥沙,故称粗灰分。

3.粗蛋白质〔CP 〕粗蛋白质是常规饲料分析中用以估计饲料、动物组织或动物排泄物中一切含氮物质的指标,它包括了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物(Non-protein Nitrogen,缩写NPN)两局部。

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测出饲料样品中的氮含量后,用N ×6.25计算粗蛋白质含量 。

4.粗脂肪〔EE 〕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畜牧学概论复习资料

畜牧学概论复习资料

畜牧学概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分量为胴体重。

2、屠宰率:指胴体重占屠宰前体重的百分率。

屠宰率(%) = (胴体重÷宰前重) ×100%。

3、背膘厚(back fat thickness):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为平均背膘厚。

4、日增重= (结束重-起始重) /育肥天数5、饲料转化率:也称耗料增重比或者增重耗料比。

饲料转化率=育肥期饲料消耗量 /(结束重—起始重)。

6、全进—全出 (养猪生产):在同一时间内将同一辈子长发育或者繁殖阶段的工艺猪群,全部从一种猪舍转至另一种猪舍。

7、反刍:动物采食的饲料在瘤胃内被浸润和软化,约经 0.5-1.0 小时后又被逆呕回口腔内,再子细咀嚼后咽下,这个过程称为反刍。

一、养猪生产1、哪些因素影响年产胎次?妊娠期、哺乳期、配种间隔期2、畜牧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畜牧生产和种植业的关系 a、农业生产体系:植物农业+动物农业 b、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两个部门。

(2) 改善国民膳食结构,提高健康水平。

(3) 为工业提供原料,促进出口创汇 a、带动食品加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b、促进外贸事业的发展。

3、猪的生物学特性:(1) 性成熟早,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 (2)饲养周期短,生长速度快,积脂力强 (3)食性广,饲料报酬高 (4)屠宰率高,产肉性能高,肉脂品质好 (5) 猪的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6) 小猪怕冷,大猪怕热 (7) 定居漫游,喜清洁,易调教,群居位次明显。

4、提高肉猪生产力的技术措施(1)选择优良的品种和杂交的组合(2)适宜的营养水平和饲喂方法(3)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4)加强肉猪的管理技术。

5、猪的行为习性:采食行为、排泄行为、群居行为、争斗行为、性行为、母性行为、活动与睡眠、探索行为、异常行为、后效行为。

6、种公猪的饲养管理:(1)单圈饲养(2)加强运动(3)定期称重(4)刷试和修蹄(5)定期检查精液品质(6)夏季防暑降温(7)保证营养需要(8)定时定量饲喂(9)控制喂料量。

畜牧学概论复习资料

畜牧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动物营养原理1.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为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CP)、粗脂肪或乙醚浸出物(EE)、粗纤维(CF)和无氮浸出物(NFE)六种成分。

2。

饲料与畜体的化学组成的异同①植物性饲料都含有粗纤维,而动物没有。

②植物性饲料中的粗蛋质包括氨化物,而畜体组成中除体蛋白外,含有游离氨基酸和某些激素。

动植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例不同,如动物蛋白质中的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的含量比植物蛋白质高.③绝大多数植物性饲料中含有的脂肪不多,性质也与动物脂肪有别。

④植物性饲料中所含的无氮浸出物以淀粉为主,而畜体内仅含有少量的糖原和葡萄糖。

⑤植物性饲料中矿物质钙较缺乏,钾、镁、铁较多,而动物体则相反,钙多,钾、镁少.3.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主要归纳为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

4.微生物消化的特点(两优一缺)优点:一是借助于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分解酶,消化宿主动物不能直接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提高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二是微生物能合成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等物质供宿主利用。

不足之处是微生物发酵使饲料中能量损失较多,优质蛋白质被降解和一部分碳水化合物发酵生成CH4、CO2、H2、O2等气体,排出体外而流失。

5。

水的来源和排泄动物体获取水的来源有三条途径:饮水、饲料水和代谢水。

动物体内的水经复杂的代谢过程后,通过粪、尿的排泄,肺和皮肤的蒸发,以及离体产品等途径排出体外,保持动物体内水的平衡。

6。

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8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生长动物尚需精氨酸、组氨酸。

雏鸡为了正常生长,还需要甘氨酸、胱氨酸、酪氨酸。

7。

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可不由饲粮提供,动物体内的合成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氨基酸,并不是指动物在生长和维持生命的过程中不需要这些氨基酸。

8.限制性氨基酸:是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