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七年级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七年级信息技术复习资料七年级信息技术复习资料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还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现在是时候进行一次复习了。
1.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软件则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而应用软件则是为用户提供各种功能的工具。
2. 网络和互联网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交流更加方便快捷。
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是十分重要的。
互联网是由许多计算机网络连接而成的,它通过各种协议实现了信息的传输。
我们常用的协议有HTTP、TCP/IP等。
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网页,发送电子邮件,进行在线购物等。
3. 数据和信息数据是信息技术的基础,了解数据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对我们理解信息技术至关重要。
数据可以分为数字数据和非数字数据。
数字数据由数字组成,可以进行计算和处理,而非数字数据则是指文字、图像、声音等。
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后得到的有意义的数据。
在信息技术中,我们常用的数据表示方法有二进制和十进制。
4. 电子表格和数据库电子表格是信息技术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它可以进行数据的录入、计算和分析。
我们可以使用电子表格来创建表格、制作图表、进行数据排序和筛选等。
数据库是用来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工具,它可以提供高效的数据检索和管理功能。
了解电子表格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方法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5. 编程和算法编程是信息技术中的核心技能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和实现各种功能。
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和语法对我们学习其他编程语言和开发应用程序都有很大的帮助。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设计高效的程序。
信息技术复习题

信息技术复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掌握信息技术、增强信息意识、提升信息素养、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已成为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A.特别 B.专业 C.基本 D.特殊2. 知识、物质和能量一起构成社会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
A.技术 B.信息 C.网络 D.数据3.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知识将成为的生产力要素。
A.重要 B.基本 C.特殊 D.特别4.不属于汉字编码的是。
A.BCD码 B.输入码 C.机内码 D.字形码5.不属于计算机存储器性能指标的是A.速度 B.体积 C.容量 D.位价6.不属于程序设计语言的是。
A.机器语言 B.汇编语言 C.自然语言 D.高级语言7.移动智能终端不包括。
A.手持扫描仪 B.智能手机 C.笔记本电脑 D.可穿戴设备8.不是声音文件后缀的是。
A.wav B.mp3 C.pdf D.ram9.U盘(也称优盘、闪盘)是一种可的数据存储工具。
A.移动 B.固定 C.安装 D.以上都对10.是用于存放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的数据存储工具。
A.外存储器 B.内存储器 C.高速缓存 D.以上都可以二、判断题1.信息技术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
()2.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产生了新的社会形态。
()3.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4.汉字输入的音码是根据汉字读音的编码。
()5.信息系统是由人机构成的复杂系统。
()6.在计算机中,程序与数据采用不一样的存取方式。
()7.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存储程序控制。
()8.系统软件是指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的软件。
()9.压缩工具不可以作为加密软件使用。
()10.U盘具有容量大、读写速度快、体积小、携带方便等特点。
()11.U盘使用完毕后直接拔掉就可以了。
()12.计算机的换代标志主要是操作系统的进步。
()13.按住【Ctrl】键的同时可选定多个相邻的文件或文件夹。
()14.进入“回收站”的内容都不能恢复。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

模块一、信息与信息技术基础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一)信息的特征1.什么是信息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容。
2.信息的特征①依附性信息无处不在,但它无形、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又称媒体)才能存储、传递。
承载信息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磁波等称为信息的载体(或信息媒体)。
例如:交通标志依附于路牌,以符号表现信息;报纸依附于纸,以文字表现信息;广播、电视依附于电磁波,以声音、视频表现信息。
②传递性通过信息媒体的复制或位置移动,可以实现信息在空间上的传递。
通过信息存储,可以实现信息在时间上的传递。
③共享性信息发布者发出信息后,其自身拥有的信息并不减少。
同一信息可经过传递渠道供给多个接收者,实现信息的共享。
正因为可共享,信息发布者一定不能随意发布和传播虚假信息、伪信息,愚弄他人,更不该制造和发布有害信息,危害他人和社会。
例如:奥运会的比赛直播,使得全球可以同时接收该直播信息,了解比赛情况。
④时效性信息的价值有很强烈的时效性。
随着时间的变化,信息的可利用价值会相应发生变化。
例如:天气预报、交通地图、兑奖发票、股票等都有很强的时效性。
⑤信息的价值是相对的对不同的信息接收者,信息的价值是不同的。
这与信息接收者的需求密切相关,也与信息接收者的素质有关。
例如:对于一个准备到外地的旅游者来说,旅游目的地的各种信息,如旅游资源、气象等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而对于一个只在本地居住的人,外地的气象信息对他来说可能根本没有用。
⑥信息有可伪性信息的可伪性提醒我们,要注重信息的来源和信息的筛选,要有效防止信息污染。
例如:夸大或虚假广告,再如生活中有时会遇到一句话经过多人传递后就改变了其中的意思,甚至面目全非。
(二)信息技术1.什么是信息技术:从使用者角度出发,信息技术是完成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技术。
从学科角度出发,信息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带答案)

《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一、选择题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1.王明收到某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该大学已经开学一个月,王明因错过了报到期限而被取消入学资格。
这件事情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A.共享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可压缩性2.气象台及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发布了台风“珍珠”将要登陆的消息,使得台风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这体现了信息的()。
①时效性②载体依附性③价值性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3.古人将文字、符号刻在龟甲上以传后人,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特征中的()。
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真伪性D.可加工性4.得知小曼被困的消息后,救援人员及时赶到现场施救,使小曼得以及时获救。
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A.时效性B.共享性C.载体依附性D.可压缩性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信息可以被多次接收并反复使用B.信息具有可传递性特征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D.信息一旦被获取后,它的价值将永远不变6.几个市场开拓者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这里的人都不穿鞋。
市场开拓者甲觉得"这里没有鞋业市场",市场开拓者乙觉得"这里的鞋业市场潜力很大",这反应了信息具有()。
A.传递性B.共享性C.真伪性D.价值相对性7.2008年8月8日,全世界数亿观众通过各种媒体观看了第29界奥运会的开幕盛况。
这个事例说明了信息具有()。
A.共享性B.真伪性C.时效性D.可压缩性8.下面()不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A.越来越复杂的操作步骤B.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C.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D.越来越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9.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在全国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目的是促使信息表达的()。
A.自由化B.通俗化C.数字化D.规范化10.周末快到了,李明看到报纸上对周末的天气预报为"晴朗",于是约人去登山。
没想到登山时被瓢泼大雨淋了个透湿,非常扫兴。
初中信息技术复习资料全

初中信息技术复习资料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学生接触和理解信息技术的起点,对于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技能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信息技术知识,本文整理了一份全面的复习资料。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概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组成、操作系统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网络基础等。
2、办公软件操作: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主要用于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和演示文稿制作。
3、多媒体技术:包括图像处理、音频视频编辑、网页制作等。
4、编程入门:如Python、Java等编程语言,让学生了解编程基础和算法。
三、复习资料详解1、计算机基础知识:这部分涵盖了计算机的基本构成、操作系统分类、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网络协议等内容。
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
2、办公软件操作:学生需要熟练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了解各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同时,还需掌握如何使用电子邮件、FTP等工具进行文件传输。
3、多媒体技术:学生需要了解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如Photoshop;掌握音频视频编辑软件的基础操作,如Premiere;学习网页制作的基础知识,如HTML、CSS等。
4、编程入门:学生需要了解Python或Java等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如变量、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
同时,初步了解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四、复习方法建议1、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考试时间安排和个人学习进度,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分阶段完成复习任务。
2、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做好笔记和总结:对复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做好笔记,同时阶段性的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于巩固和复习。
4、多做练习题:通过大量的练习题,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信息技术复习重点

信息技术复习重点第一章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1.1探索信息的真谛1.1.1信息1.什么是信息就一般意义而言,信息可以理解成消息、情报、知识、见闻、通知、报告、事实、数据等等。
信息的传播过程是???1.1.3香农对信息的定义香农认为:信息是有秩序的量度,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消除或减少。
信息是对组织程度的一种测度,信息能使物质系统有序性增强,减少破坏、混乱和噪音。
香农提出:信息的传播过程是“信源”把要提供的信息经过“信道”传递给“信宿”,信宿接收这些经过“译码”的信息符号的过程。
信道是在物理线路上划分的逻辑通道。
在香农确定信息量名称时,将热力学中的“熵”的概念应用到信息领域。
一个系统的熵就是它的无组织程度的度量。
香农是现代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信息论的局限性:主要是由于狭义信息论没有解决信息的语义问题和有效性问题。
1.1.6 数据、消息、信号与信息的区别1.数据数据是对客观实体的一种描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
信息和数据的区别可以理解为:数据是未加工的信息,而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以后的能为某个目的使用的数据,信息是数据的内容或诠释。
数据可分为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两种形式。
2.消息信息论的先驱哈特莱认为信息是包含在消息中的抽象量,消息是具体的,其中蕴含着信息。
按照香农理论,在通信过程中,信息总是经过编码(符号化)成为消息以后,才能经由媒介传播的,而信息的接收者收到信息后,总是要经过译码(解读)才能获取其中的信息的。
3.信号把消息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物理量,这种物理量称为信号。
信号是数据的电磁或光脉冲编码。
信号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1.2信息科学1.2.1 信息科学的产生与定义信息和控制是信息科学的基础和核心。
什么是信息科学:信息科学以香农创立的信息论为理论基础,以现代科学方法论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以研究信息及其运动规律为主要内容、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作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科学。
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基本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这是信息科学有别于一切传统科学最基本的特征。
基本能力复习资料——信息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红灯停,绿灯行”反映的是信息的()。
A传递性B时效性C真伪性D价值相对性2、信息的编程加工里面()是编程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A、算法设计B、界面设计C、代码编写D、调试运行3、陈明要将已完成的数学第一至五章的练习共5个文件,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数学老师,他可采用的最简捷方法是()。
A、将5个文件分别作为邮件的附件,一次发送出去B、将5个文件放入“数学作业”文件夹,再将“数学作业”文件夹作为附件,一次发送C、将5个文件压缩打包为一个文件,作为邮件的附件发送D、将5个文件分别作为5个邮件的附件,分别发送4、全文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也称为()。
A.分类搜索B.关键词查询C.检索程序D.“蜘蛛”程序5、根据统计,当前计算机病毒扩散最快的途径是()。
A、软件复制B、网络传播C、磁盘拷贝D、运行游戏软件6、以下工具哪个不属于音频信息采集和加工具()?A.录音机 B.CoolEdit C.Photoshop D.GoldWave7、在Execl单元格中输入公式时,编辑栏上的对勾"√"按钮表示()操作。
A、取消B、确认C、函数向导D、拼写检查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
B信息是一成不变的东西。
如: 春天的草地是绿色的。
C信息是一种资源,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D信息的传递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9、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有。
()A.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授权性B.传染性、破坏性、易读性、潜伏性、伪装性C.潜伏性、激发性、破坏性、易读性、传染性D.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激发性1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数据库来处理许多事情,许多的管理系统都是建立在数据库的基础上的,请你从下列关于数据库管理优势的描述中,指出描述不正确的一种。
()A 数据库管理操作方便、快捷,数据维护简单、安全。
B 数据共享应用好,对于数据可以进行集中管理,可以通过网络等各种技术,使数据能够共享,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
信息技术考前复习资料—操作题目(全).doc

信息技术基础部分操作题Word操作题:【第1题】打开“135水墨画”文件夹的文件“水墨画.doc”进行以下操作并保存。
(1)设置页边距:上、下各2. 8厘米,左、右各3. 2厘米,应用于報篇文档;(2)将艺术字“水墨画”的样式改为:第5行第1列样式;(3)将正文设置为楷体_GB2312,小四;两端对齐,1.5倍行间距;右缩进2字符;(4)将前两段首行缩进2字符,后四段设置项目符号“♦” :(5)插入“水墨画”文件夹下的图片“雪舟图.jpg”,设置环绕方式为:紧密型;(6)设置图片人小:锁定纵横比,高度为10cm,并放置到文档屮适当的位置;(7)操作完成后将文件以原文件名保存。
【笫2题】打开“Y:\141”文件夹下的“倡议书.doc”文件,进行卞列操作后并保存。
(1)纸型设置为16开(1&4X26厘米),应用于整篇文档。
(2)将标题"倡议书”设为加粗、倾斜,字符间距为:加宽5磅,居中对齐。
(3)正文设为楷体_GB2312,小四;正文首行缩进2字符;正文行间距设为1・5倍;(4)用H选图形设计标志:插入一个“上弧形箭头”,完善与卜•图相类似的循坏再生标志(形似即可),填充颜色、线条颜色均为绿色。
(5)如示例图中所示,在标志图形下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内输入“RECYCLE"(大写),设置文本框填充颜色、线条颜色为浅绿。
FtEOYCXJE 1(6)操作完成后将文件以原文件名保存。
【笫3题】打开“Y:\142”文件夹下的“细节决定差距.doc”数据文件,进行下列操作后并保存。
(1)设置页边距上、下各2. 8厘米,左、右各3. 2厘米,应用于幣篇文档;(2)插入艺术字“细节决定差距”,艺术字样式:第4行笫3列;坏绕方式为上下型环绕;(3)第1段设为宋体,小四;其余各段:楷体_GB2312,小四;(4)第1段首行缩进2字符;正文所有段落段间跖:段后1行;(5)将正文第2、3、4、5、6段项目符号设为“•” ;(6)操作完成后将文件以原文件名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一、奇妙的信息世界 1、把材料、信息和能源并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是现代社会三大支柱。 2、信息的特点: (1) 可依附性:信息离不开载体而存在 数据:从信息科学的角度看,文本、声音(第一载体)、图像等信息属于数据。 (2) 共享性 (3) 传递性 (4) 可处理性 二、二进制代码 1、 二进制数的运算法则:逢二进一 2、 二进制与十进制的换算: 3、 位、字节、字、字长: (1) 位:在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是二进制数中的一位数,即“bit”,通常称作“位”,取值“0”和“1”。 (2) 字节(B):在微机内部把八位二进制数作为一个字节,一个字节对应着微机中的一个存储单元。 一个英文字符和一个半角数字占1个字节;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 ① 单位:字节(B)、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 太字节(TB) ② 换算关系: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3) 字: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时,一次存储、加工、传送到数据称为字,一个字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字节组成。 (4) 字长:计算机内部一次可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决定着计算机的运算精度和数据处理能力。它与CPU的型号有关。 课堂练习
(一) 单项选择题: 1、人们把( )、材料和能源并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A 物质 B 信息 C 计算机 D 互联网 2、人们把( )并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A 水利、煤炭、太阳能 B 信息、材料和能源 C 工业、农业和畜牧业 D 原子能、海洋和矿山 3、 人们把信息、材料和( )并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 A 石油 B 煤炭 C 能源 D 海洋 4、 以下关于信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信息是由思维产生的 B信息是可以互相传递的 C信息可以不依赖于载体而存在 D信息不能共享 5、 以下关于信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信息可以共享 B 信息无法传递 C 信息可以保存 D 信息可以被处理 6、 在计算机内,数据是指用二进制数表示的()等信息代码。 A ASCII码和汉字字符集 B系统程序、应用程序和多媒体 C 文本、声音和图像 D文件、表格和数据库 7、 在人类社会中,被人们称为信息第一载体的是( ) A 声音 B 文本 C 图像 D 数据 8、 二进制数的运算法则是逢( )进一。 A 二 B 四 C 八 D 十六 9、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常用的十进制数外,还存在如1小时有60分的六十进制、1打有12的十二进制等,计算机所采用的是二进制数,那么0011所对应的十进制数为()。 A 2 B 3 C 8 D 11 10、"十进制数6和7对应的二进制正确的是() A 0010和1001 B 0110和0111 C 0100和0101 D 1000和1001 11、十进制数8所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A 1111 B 1000 C 1001 D 1110 12、十进制数9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 A 1101 B 1010 C 1100 D 1001 13、一个字节由()位二进制数组成。 A 1 B 8 C 16 D 10 14.在微机中,bit的中文含义是() A 二进制位 B 字节 C 字 D 双字 15.在计算机中信息都是以二进制数字形式存在的,二进制数字中的一位数,通常称为( ) A 位 B 字 C 字符 D 字节 16."在计算机中半角状态下英文单词“student”占( )个字节 A 3 B 7 C 14 D 1 17.一个英文字符的ASCII码在存储器中占有()个字节的长度。 A 1 B 2 C 4 D 8 18.目前,计算机市场上的处理器大都达到了64位,请问64位代表的是()单位,它直接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精度和数据处理能力 A 字符 B 字长 C 字节 D 位 19.小小字节兄弟多:太字节、吉字节、兆字节、千字节,那么1兆字节相当于() A 1024B B 1024KB C 1000KB D 1024MB 20.一个英文字符的ASCII码在存储器中占有()个字节的长度。 A 1 B 2 C 4 D 8 21.以下关于存储单位大小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KB>GB>MB B MB>B>KB>GB C GB>MB>KB>B D GB>MB>B>KB 22.以下关于存储单位换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1KB=1024B B 1MB=1024KB C 1GB=1024KB D 1GB=1024MB 23.以下数据中,可以保存在存储器中一个字节容量的是( ) A 一个汉字 B 一个半角数字 C 一篇短文 D 一个词组 24.在计算机系统中,通常将( )位二进制数作为一个字节(byte) A 1 B 2 C 4 D 8 25.在计算机系统中,通常将八位二进制数作为( )字节。 A 二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一个 26.在我国颁布的汉字字符集(GB2312)中,一个汉字占( )个字节的长度。 A 1 2 4 8 27.老师要学生在计算机中输入一篇字数为500字的中文文章,如果要保存这篇文章理论上需要()字节的空间 A 500 B 1000 C 2000 D 1K 28.从理论上讲,存储“我有一台计算机”这几个汉字需要( )个字节。 A 7 B 8 C 14 D 10 29. 根据( )可以把计算机分为8位机,16位机,32位机或64位机。 A 字 B 字长 C 字节 D 位 30.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是以( )的发展为表征的。 A CPU B 软件 C 主机 D 控制器 31.某文件的大小为10MB ,指的是( )。 A 10×l000×1000个字节 B 10×1000×1024个字节 C 10×1042×1042个字节 D 10×1024×1024个字节 32.二进制数1011+1001=( ) A 10100 B 10101 C 11010 D 10010 33.二进制数0010和二进制数0100分别等于十进制数()和()。 A 1 B 2 C 4 D 8 34.人们把( )、材料和()并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A 计算机 B 信息 C 能源 D 互联网 35.人们把信息、( )和( )并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A 石油 B 材料 C 能源 D 原子能 36.下列换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1MB=1024B B 1MB=1024KB C 1GB=1024MB D 1KB=1024MB 37.以下关于信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信息可以共享 B 信息无法传递 C 信息可以保存 D 信息不能被处理 38.以下选项中,观点正确的是( ) A 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B人类无法对信息进行处理C 信息是可以传递的 D 信息必须依赖人类而存在 39.在计算机中半角状态下一个数字占( )个字节,一个汉字占( )个字节。 A 1 B 2 C 3 D 4 40.在计算机中半角状态下一个英文字符和一个汉字分别占( )个和( )个字节。 A 1 B 2 C 4 D 8 41.下列可以作为二进制数的是: A 101101 B 000003 C 111111 D 212121 二、代码的数字化 1、 字符的数字化 (1) ASCII码(所有的文字、数字以及运算符号):目前在在微型计算机中采用的编码方式是由美国国家标准代码 (2) GB2312码(在计算机中使用汉字字符):1981年我国颁布《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 2、 声音的数字化 3图像的数字化 3.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原理 (1) 诞生: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在美国,程序控制是通过线路的不同连接方式实现的。 (2) 原理:目前的数字计算机一直采用美籍数学及冯·诺依曼提出的“二进制和存储程序原则”。 (3) 计算机的发展史:(1)第一代:电子管时代 (2)第二代:晶体管时代(3)第三代:集成电路时代 (4)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4) 组成: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 42. 目前在微型计算机中采用的ASCII编码方式是由()国家标准局规定的。 A 中国 B 日本 C 美国 D 俄罗斯 43. 目前在微型计算机中采用的编码方式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局规定的()。 A GB2312-80编码 B ASCII编码 C GB18030-2000编码 D 五笔编码 44. 用电子管作为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属于( ) A 第一代 B 第二代 C 第三代 D 第四代 45. 在计算机领域,1946年2月14日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日子,这天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式计算机诞生了,其诞生地是( ) A 美国 B 英国 C 德国 D 法国 46. 通常我们使用的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主要包括() A 主机、键盘和显示器 B 计算机和外部设备 C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47.“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五部分组成。 A 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和音箱 B 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和打印机 C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D CPU、内存、显示器、键盘和鼠标 (一) 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通俗的讲,计算机硬件就是指计算机的主机加外部设备)。 (1) 中央处理器:简称CPU,运算器、控制器及寄存器的集成。 控制器:计算机的控制中心,按照人们实现给定的指令步骤,统一指挥各部件有条不紊的协调工作;控制器的功能,决定了计算机的自动程度。 运算器: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完成对数据的加工和处理。 (2)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内存)和外存储器(外存) 内存(主存):在所有存储器中,存储速度最快。包括只读存储器(ROM,断电后信息不丢失)和可读写存储器(RAM,断电后信息全部丢失) 外存储器:放置长期保存的数据。如软磁盘存储器、硬磁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及优盘。 只读光盘存储器:CD-ROM,只能读出数据,不能写入。计算机光驱的标准传输速度是150kbps 1、 输入与输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