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地质讲义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海洋地质作用及海积物)

工程地质(海洋地质作用及海积物)


海岸是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如海蚀 崖、滩肩或沿岸沙堤及海岸沙丘等,它们经常暴 露于海水面之上,仅在特大高潮或暴风浪时才被 海水淹没。这一地带又称潮上带或后滨。 • 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它们在高潮时被 淹,低潮时出露,其宽度受潮差影响,相当于潮 间带,也称前滨。 • 水下岸坡是低潮线以下一直到波浪作用所能 到达的海底部分,其下限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 处,通常约10—20米。水下岸坡不露出水面,是 波浪破碎频繁的地带,在沙质海岸,常形成沿岸 沙坝和凹槽,这一带又称潮下带或近滨。外滨(或 滨外)是波基面以下的浅海部分。
3) 激散破碎(激波) 一般出现在原来波浪的波陡度较小 和坡度较大的水下岸坡上。因为海底坡 度较大,波浪发生变形后使波浪前峰从 下部开始出现浪花泡沫,并继续扩大到 整个前峰面,在直接冲上陡滩时前峰面 在滩面上激散破碎,并形成大量泡沫。 • 总之,波浪破碎类型与水下岸坡的 坡度与波浪的波陡有关。如果水下岸坡 坡度变化不大,则波陡大的波浪易出现 崩顶破碎:波陡小的易出现激散破碎; 而中等坡陡的一般出现卷跃破碎。
2) 卷跃破碎(卷波) • 在具有相当坡度的水下岸坡,中等 波陡的波浪易产生卷波。波浪在向岸传 播过程中,随着深度变浅而变得不规则, 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和距离内就可发生显 著变形,波陡增大很快,波浪的向岸面 呈直立状进而弯曲前倾直至卷曲翻转, 成卷跃破碎下落。这种卷波产生的旋涡 大,可达海底,是形成水下凹槽和沙堤 的主要原因。

水质点在圆形轨道上随着位置改变而变换在水 平、垂直和往返之间。水质点运动在圆形轨道上半 部时,其方向与波浪传播方向一致,运动到圆形轨 道的下半部时,其方向与波浪传播方向相反。水质 点自波顶向波底运动时,垂直流向下,自波底向波 顶运动时,则向上。位于波顶和波底时,水质点的 水平流速值最大,垂直流速为零。位于波顶和波底 之间的中点时,垂直流速达最大而水平流速为零。 水质点沿圆形轨道运动一周,海水面就发生一次升 降,并使波形向前传播。 • 波浪在向前传播的同时也向下部水层传播,水 质点的圆轨迹直径在水平方向上相等,而在垂直方 向上,自海面向下随深度按等差级数的增加,水质 点运动轨迹的直径(波高)则以等比级数减小。

4.海洋工程地质

4.海洋工程地质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介绍《海洋工程地质》是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地质学与海洋科学的边缘学科,主要介绍海洋工程地质的基本原理和调查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作为地质学与地球信息与科学技术两个专业的特色选修课,其内容包括海底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海洋土的工程性质、海洋灾害地质现象等工程地质条件形成的基本原理,和各种海洋工程地质调査设备的基本原理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程序。

通过线上和线下混合式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上述基本原理和丄作方法,学会获取和处理工程地质资料并应用到海洋工程建设研究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研究态度。

Marine engineering geology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of geology and marine science develop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resources.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ine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survey methods. As a characteristic elective course of Geology and geo-infonnation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course includes the basic principks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seabed topography and geoinorphology, geological structure,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marine soil, marine hazardous geological phenomena, etc., various marin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equipments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procedures in pradical work. Through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learning,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master the above basic principles and working methods, learn to acquire and process engineering geological data and apply them to marin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research, and cultivat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ttitude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2•设计思路:该课程培养学生用地质学的知识来理解海洋工程地质条件形成的机理,用地质调查方法来获得对海洋工程地质条件的认知。

海洋岩土工程讲座课件

海洋岩土工程讲座课件

监测与反馈
进行施工监测,及时反馈施工情 况,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 量。
案例三:某海上风电场建设
总结词
海上风电场建设需要考虑风能资源、海洋 环境等因素,确保风电场安全稳定运行。
环境影响评价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风电场对海洋环 境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影响。
工程背景介绍
某海上风电场位于风能资源丰富、海洋环 境复杂的海域。
04
海洋岩土工程设计
设计原则
安全可靠
确保工程结构安全稳定,能够抵御各种自然 灾害和环境因素影响。
经济合理
在满足工程需求的前提下,优化设计方案, 降低工程成本。
环境保护
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工程对海洋生态的破坏 和污染。
科技创新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工 程科技含量。
设计方法
数值模拟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工程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稳定性评估和优化设计。
经验设计
借鉴国内外类似工程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试验研究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和实验室试验,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多学科综合
综合运用地质、水文、气象、结构、材料等学科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
设计流程
需求分析
明确工程目标和需求 ,收集相关资料和数 据。
方案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制定 多个设计方案,进行 初步筛选和比较。
工程背景介绍
某海港码头面临地质条件复杂、波浪 大、潮流急等问题,需要进行合理设 计。
03
地质勘察
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结构 、土层分布、地下水位等信息。
稳定性分析
进行结构稳定性分析,确保码头在各 种工况下的安全性。
05

第七章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myysjh[1]

第七章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myysjh[1]

• 2、海洋灾害地质类型——浅层气
• 成因:浅层气以生物成因气(沼气)为主,产出 方式主要有层间气和沉积物中气,也有深部气经 断层、裂隙、不整合面等通道运移至浅层。
• 危险性分析:沉积层土质的力学性质,使其强度 降低,结构变松,破坏了土质原始稳定性,减小 了基底支撑力。在外载荷重下,含气沉积物会发 生蠕变,可能导致下陷,侧向或旋转滑动,最终 失去平衡,发生倾斜倒塌。
• 3、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 地形地貌:多波束、声纳;
•海底并不平坦,对工程的影响?怎样调查?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章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 myysjh[1]
• 3、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 地形地貌:多波束、声纳; •多波束测深系统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章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 myysjh[1]
2023/5/29
第七章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 myysjh[1]
浅层(距海底30m以内)、中层(距海底30~100m)以
及深层(埋藏深度大于100m )四种类型。
• 危险性分析:断层引起的地面错动及其伴生的地面变 形,往往会损害跨断层修建或建于附近的建筑物,同 时断层还会导致海底产生过大的差异沉降,对海洋工
程危害巨大。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章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 myysjh[1]
• 3、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 浅地层结构:浅剖;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章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 myysjh[1]
•海底侵蚀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章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 myysjh[1]
•埋藏古河道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章海洋工程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 myysjh[1]

海洋岩土工程讲座ppt课件

海洋岩土工程讲座ppt课件

(a) 用于锚固
(b) 用于塔架
传统吸力锚基础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裙式吸力锚基础 实用新型专利(ZL2009202399.8)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一、开发海上风电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日益 加重,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 源和清洁能源。因此,在当前形势下,风能作为 最清洁能源的一个选择,受到世界普遍重视,风 能工程立项和建设逐年攀升,攀升速度已超过了 其它传统能源(如火电、水电等)。我国是一个 风能利用大国,2008年已位居世界第四位,但与 其它电力来源相比,风能仍占较小比例。
沉贯机理
➢吸力作用下沉贯
吸力沉贯阻力不仅要考虑重力影响,还要考虑 到吸力作用,并且此阶段分为两个部分:
① 沉贯深度在
zh1+h2
l V'
范围内
h3
h2 Di
h1
情况①下的沉贯
Do
t
海床
z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二、海上风电缺点
从工程角度看,主要表现在: ➢ 基础费用高,占到总造价的20%左右; ➢ 电网接入集成成本高; ➢ 安装成本高,安装过程受天气环境的制约; ➢ 运行、维护实施困难,导致机组可利用率下降,

海洋地质 第一章 绪论解剖

海洋地质 第一章   绪论解剖

如何学好海洋地质
培养兴趣 保持好奇心 学好基本知识 搞好野外实习“不参加野外工作的地质工作者不是真
正的地质学家” 勇于质疑 开拓知识面 培养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
作业
名词解释: 陆间海;内海;边缘海;大洋传送带
简答题: 1、海洋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我国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原则?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1982
海洋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 理论意义 — 实践意义
地球系统科学与海洋地质学
地球系统科学 狭义概念:地球系统科学是为了解释地球动力学、地球演化和全球变化,
对组成地球各部分、各圈层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综合研究的一门科学。地球 系统则是由地核、地幔、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而组成 的统一体。
——F.P.Shepard,1973
Marine geology is concerned with the character and history of that part of the earth covered by seawater.
——James P.Kennett,1982
海洋地质学以海水覆盖下的广大岩石圈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海岸、大陆架和大陆坡,以及广阔的深海洋底。它也是地质学 的一个分支,专门从事海洋区域的地质学研究。因此,可以把 海洋地质学看作海洋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水体。发生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水体流动构成了一个跨越大洋的海洋“传
送带”
橙色:表层流; 蓝色:底层流
洋底热液
海底并不缺少生命, 是另一个生命的乐园!
热液产地是深海“沙漠 中的绿洲”,生物密度 高出周围10000到 100000倍
外源——太阳能,常温、有光 CO2+H2O → [CH2O]+O2

Get清风第一章 绪论 海洋地质学 教学课件

Get清风第一章 绪论 海洋地质学 教学课件
钻穿加积棱柱体,古气候和海平面变化新证据。 板块学说进展:地体构造,板块边界,薄皮构造,
板块运动,板块动力学。
古海洋学的新认识
• 1 全球十万年的地层学标准 • 2 中生代无冰期:海水温度均匀 • 3 弄清CCD的波动规律 • 4 深海有机沉积 • 5 深海沉积间断 • 6 洋流的循环方式
5
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历程
环球航行 郑和1405—1433 麦哲伦1519—1523 库克1768-1779 达尔文1831-1836 英国皇家海军 挑战者号1872-12-6---1876-5-4
海洋地质学的著作人
• 沈括 1074 • 达芬奇 1452 • 丹麦史登诺 1669 • 德国埃伦堡 1854 默莱 1890 • 理论奉献 • 固定论:丹纳 1859 • 活动论徐士 1885 魏格纳 1910 • 地幔对流1928
第一章 绪论 海洋地质学 教学课件
主要内容:
海洋之: 地形,沉积,构造,矿产,古海洋学及演化。 意义: 1、陆地区的75%为沉积岩区,大局部系海相沉积,必须 研究。
2、补充地质资料 陆地区性资料受限制 也存在缺乏须由海洋资料加以补充。
3、引导地质理论开展。 板块学说由:海洋地质资料得出。
4、减少海洋油气勘查风险。 海洋油气勘探风险、大陆架油气勘探需要 • 3、声纳技术 • 研究手段:环球航行---重点调查 • 研究技术:声纳、重磁、地震、
钻探、深潜器
著名成果
• 1、大洋中脊系统:山系,裂谷,转换断层
• 2、海底热流异常:海洋温度计,
• 核子旋进磁力仪。
• 岛弧〉2.0,中脊〉1.92,海沟?1。
• 3、磁异常条带:先驱号 1956年。
• 4 瓦因-马修斯假说 欧文号 1963

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1.4.4标准贯入试验
• 标准贯入试验锤重63.5kg,落距为76cm,贯入器由外径为51mm的对 开管和管靴组成,使用直径为42mm的钻杆,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 般粘性土。 • 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锤击速率小于30击/min,试验时首 先打入15cm不计击数,然后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 30cm的击数即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2、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 调查阶段的划分:调查设计书编写阶段、外业调 查实施阶段、资料处理与测试分析阶段、调查成 果编制阶段。 • 设计书编写时应尽量收集已有资料并经主管部门 批准。 • 调查内容包括:工程地球物理调查、海底土的物 理力学性质调查、区域地震安全性分析等。 • 测线布置原则:按主测线在图上1cm长取一测点 值计算,主测线与检测线交点数不少于调查区总 点数的5%;除多波束测深外,其它调查主测线应 垂直于海底地形走向,检测线与主测线垂直。

名称解释:
水位改正:由于潮汐现象,海面作周期性的升降运动,水深测量是 在这个不断升降的海面上进行的,测得的深度是由瞬时海面起算的 深度,为正确表示海底地貌就要把测得的深度化为从规定的深度基 准面起算的深度,即水位改正。
2.1.3侧扫声纳调查
技术要求:
根据比例尺及海底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和量程 全覆盖声纳测量时,相邻两测线的扫描重叠率不少于20% 侧扫声纳系统应具有航速校正和斜距校正等功能 模拟与数字记录同时进行 拖鱼距海底的高度控制在扫描量程的10%~35%,当水深 较浅及在海底起伏较大时,拖鱼距海底的高度可适当增大 海底扫描图像清晰 漏测超过或等于3个定位记点、记录声图无法正确判读时, 应进行补测。
2.1工程地球物理调查
包括:导航定位、水深测量、侧扫声纳 调查、地层剖面探测、多道数字地震调 查磁法调查等工作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输油(气)埋地钢质管道抗震设规范(SYJ4050-91)。 2013.9
培 训 要 求
6.1海洋地质 6.1.1海洋底质采样 6.1.2物质组成 6.1.3底质矿物 6.2海洋地球物理 6.2.1海底浅层结构和表层沉积物 声波探测要求 6.2.2测线布设 6.2.3海底地层剖面探测仪器组成 6.2.4海底地层剖面反射特征 6.2.5地层剖面解释 6.3海洋工程地质勘察 6.3.1主要调查方法 6.3.2海洋工程地质适用标准 6.3.3钻探取样 6.3.4土的性质测试 6.3.5土的工程性质 6.3.6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 6.3.7地基的极限荷载 6.3.8海底管道基础的设计分析 6.3.9 海洋工程桩基计算
e.计算粒度参数的各粒级 百分数,在概率累计曲线 上读取;
f.沉积物粒度分类与命名 采用谢帕德的沉积物粒度 三角图分类。
2)沉积物粒度分析要求:通常联合使用筛析法 和沉析法(吸管法),即综合法。筛析法适用于 粒径大于0.063mm的沉积物,沉析法适用于粒径 小于0.063mm的物质。当粒径大于0.063mm的物 质大于85%或小于0.063mm的物质占99%以上时, 可单独采用筛析法或沉析法。用自动化粒度分析 仪分析粒度,必需与沉析法对比合格后方能使用。
6.1海洋地质
(8)粘性分类:a.强粘性,极易粘手,强塑; b.弱粘性,微粘手,可塑; c.无粘性,不粘手,不可塑。
6.1.2物质组成:
(1)沉积物的定名描述 a.按粒级标准对沉积物粒级组成分选性进行现场粗略划分; 分选优,单一优势粒级含量达75%以上; 分选良,单一优势粒级含量达50%-75%; 分选差,单一优势粒级含量达25%-50%; 分选极差,单一优势粒级含量小于25; b.依据沉积物颜色和粒级进行现场命名,名称术语为颜色在前,粒级名在后; c.对岩屑、砾石、结核、团块及生物组分进行特殊描述,现场要鉴别其岩石名称、 形状大小、颜色、磨圆度(尖棱角状、次棱角状、磨圆状)、胶结附着物质成分, 以及生物种类、数量等。
其强度逐次变弱,但有时TVG(时间-增益控制)调节不当可使二次反射强
度大于一次反射强度,而三次或更多次反射一定会变弱。
6.2海洋地球物理
6.2.5地层剖面解释 1)解释内容:包括追踪反射界面,划分反射波组,分析反射波组特征, 进行地质解释等。 2)地层剖面反射界面划分的原则 a. 同一组波反射连续、清晰、可区域性追踪;
的含量不得超过10%。
6.1海洋地质 (4)碎屑矿物定量分析: a.矿物定性分析后,在双目镜或偏光镜下采用条带颗粒计数或视域法进行定 量计算; b.定量时,应分别对轻矿物和重矿物各数300~500个颗粒,在轻矿物的定量 中,应将长石中的钾长石和斜长石,碳酸盐中的方解石、雯石(霰石)和贝 壳颗粒分开计数; c.计算轻、重矿物中的每一种矿物在其中的百分含量,计算式为: R 100 Q 式中:η----矿物颗粒百分数,%; R----矿物颗粒数; Q----计算的矿物颗粒总数。
6.1.1海洋地质
(3)测线设计
调查
调查比例尺
主测线间距(km)× (联络测线间距
导航定位要求 相应比例尺图幅上距离(mm) 测线偏离/测线距离(%) 远海 60×60 30×30 1.5 1.5 ----近海 远海 近海 远海
测量准确度(ε )
项目
/主测线间距) 近海 1:200 万 ----30×30 15×15 10×10
和定量鉴定; d.粘土矿物鉴定粒级小于0.004mm,一般选用0.002mm粒级,要求半定量分
析鉴定到族,双样抽检误差小于20%;
e.采集到砾石或基岩样品,除现场作肉眼鉴定外,选代表性样品作薄片分析, 鉴定出岩石名称。
6.1海洋地质 (2)样品处理要求: 底质的碎屑矿物鉴定,一般在粒度分析后,直接选取所需粒级制备鉴定样。 a.样品分离采用淘洗盘法或重液法进行; b.如果矿物颗粒表面带有铁质或粘土质薄膜时,将样品盛入三角烧杯中,
6.2海洋地球物理
6.2.2测线布设 测量比例尺与测线、测网布设要求见下表: 主测线方向应与海底地形等深线的总趋势方向垂直,或者与区域地质构造走 向垂直,联络测线方向与主测线垂直。
调查
调查比例尺
主测线间距(km)× (联络测线间距 /主测线间距) 近海 远海
导航定位要求 相应比例尺图幅上距离(mm) 测线偏离/测线距离(%) 近海 远海 近海 远海
加入草酸钠溶液[ρ(Na2C2O4)=2g/dm3]煮沸1h。
(3) 称重分离要求: a.样品分离称量,使用感量0.001g天平;
b.分离样品的量一般小于10g,若大于10g,应进行缩分;
c.样品分离后,轻、重矿物量达不到矿物定量的最低要求数(300粒), 应在该粒级样品中再取样品进行分离;
d.分离出的轻、重矿物,要求轻矿物中基本不含重矿物,重矿物中轻矿物
1.5
<20
<20
---
---
≤3×10 m
6.2海洋地球物理
6.2.3海底地层剖面探测仪器组成:
主要由声源、换能器阵和接收记录器散步分组成。 a.浅地层剖面仪的声源多利用电磁脉冲或电声换能产生,其声源级:86~90dB; 频谱:250Hz~14KHz b.中深地层剖面仪器多用电火花、小气抢或水枪组合作声源,其声源级90~ 97dB;频谱:40Hz~1KHz。 接收换能器有两种类型,浅地层剖面仪多用压电换能器型,有收、发合用和收、 发分开两种;中深地层剖面探测仪器用拖曳换能器组成线阵。 浅地层剖面仪水听器技术指标: 灵敏度:-100~-104dB/V/Pa; 接收带宽:100Hz~10kHz。 中深地层剖面仪水听器技术指标: 灵敏度:-80~-84dB/V/Pa; 接收带宽:20Hz~1.5kHz。
底质表层样品采集一般采用蚌式、箱式、自返式或拖网等采样方法。
一般情况下多选用蚌式采样器,对样品有特殊要求(如数量大、原状 样等)的调查可选用箱式采样器;当底质为基岩、砾石或粗碎屑物质时, 选用拖网。 采取的沉积物样不得少于1000g,达不到此数量列为空样,调查区内空 样站位数不得超过总站位数的10%。
近海
远海
海洋底质 调查
1:100 万 1:50 万 1:20 万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6.1海洋地质
(4)底质柱状采样:常使用重力、重力活塞、振动活塞及浅钻等取样仪器进行。 a.底质为基岩或粗碎屑沉积物,不宜柱状采样; b.柱状采样长度,深海不得少于50cm,浅海不得少于100cm;
c.陆架区柱状采样站位应占表层采样站数的1/8以上,大洋海区占表层采样站 数的1/15;
6.1.1-6.3.4要求掌握,6.3.5-6.3.9要求一般了解
6.1海洋地质
6.1.1海洋底质采样 (1)一般要求 a.底质采样应先测水深,再表层采样,之后进行柱状采样; b.深海采样应两次定位,调查船到站和采样器到达海底时各测定一次船位;
c.样品采集应达到规定数量,并尽量保持原始状态;
d.采集的样品一般应及时低温保存。 (2)底质表层采样
b.取好的样品要密封。
6.1海洋地质
(4)沉积物粒度分析: 1)技术要求
a.粒级标准采用尤登-温
德华氏等比制ф 值粒级标 准;(ф =-Log2d),d--mm b.筛析法粒级间隔为1/2 ф ,必要时可加密;沉吸 法粒级间隔为1ф ; c.沉积物粗端要筛分到初 始粒级质量百分数小于1% (大砾石除外); d.采用福克和沃德粒度参 数公式计算粒度参数;
•另外还有古生物、沉积物化学、放射性测年等调查。
6.2海洋地球物理
6.2.1海底浅层结构和表层沉积物声波探测要求
(1)剖面探测技术指标:
a.工作水深:100m以内; b.探测记录深度:海底面以下30~50m;
记录分辨率:20~30cm;
c.中深地层剖面: 工作水深:6000m以内; 探测记录深度:海底面以下(垂直)200m; 记录分辨率:3~5m; 剖面记录的地层反射信号和时标信号连贯清晰。
d.采取的样品要及时做好层次标记,上下次序不得颠倒; e.分割样品时,要注意断面和剖面上样品的完整,防止污染或损坏样品。 (5)悬浮体采样:一般使用横式采水器、颠倒采水器或南孚采水器等,采水层数 根据水深或调查要求确定,近海一般采集表、中、底三层。 a.悬浮体采水量远海2L,近海不得少于1L,含沙量高的河口区位0.5L左右; b.滤膜应事先烘干、称重和编号,称量天平感量为0.0001g,各步骤用同一天平; c.悬浮体分析要求计算出单位体积海水中泥沙的含量; d.泥沙的粒级组分百分比用自动化粒度分析仪分析; e.需进行生物或有机质测定时,取样品的一半作烧失量分析,在500°C温度下 灼烧2h,计算出烧失量。
测量准确度(ε )
近海
远海
项目 1:200 万 海底声波 探测 1:100 万 1:50 万 1:20 万 海洋重力 测量 1:200 万 ----≤40×(5) ≤20×(5) ≤10×(5) ----路线测量 ≤50×(5~10) 1 --------≤55×(5~10) 1 1.5 <20 <20 ---5


6、海洋地质 海洋地球物理 海洋工程勘察
参照标准: 1、《海洋调查规范 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T12763.8-2007; 2、《海上固定平台规划、设计和建造的推荐作法 工作应 力设计法》SY/T10030-2004[等同采用API RP 2A)]; 3、《海底管道稳定性设计》(Q/HS7016-93)[等同采用 DnV E 305 “海底管道在海底的稳定性设计”(Oct,1988)]
6.2海洋地球物理
6.2.4海底地层剖面反射特征:
海况、生物、尾流及螺旋桨空化引起的背景噪声属于宽带,在记录上
表现为均匀的“雪花”状,机械振动及仪器接地不良引起的电噪声属于窄 带,记录上表现为特殊的条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