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课文讲解一、【多音字组词】重:chóng(重复、重新)只:zhǐ(只有、只好)zhòng(重量、重担)zhī(船只、一只鸡)二、词语解释:【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缘】因为。
【莫】不要。
【识】认识,了解。
三、释句导读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句诗的意思是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这是作者由看到的景象产生的联想,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诗句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它启迪我们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合理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的意思是,来时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道道水,还以为前面没有了路,可是走着走着,前面又出现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村庄,于是悟到一条人生哲理: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突然出现坦途。
这句诗在写景中寓有一定的人生哲理,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现在常用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课文解读(一)、《题西林壁》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
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路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
前两行诗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睱接。
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是荫天蔽日,从近处看则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嶂;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庐山空间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他在第三、四行诗中解释道:我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二年级古诗两首上册

二年级古诗两首上册二年级古诗两首上册:1.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墙角处有几枝洁白的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傲然开放。
远看就知道它是花而非雪,因为有一阵阵幽香传来。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远处的高山渐渐下落,滔滔的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远处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必须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3.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阳光照射在香炉峰上,升起紫色的烟雾,从远处看,瀑布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
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飞奔而下,让人怀疑是银河水从天而降。
4.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层层群山中鸟儿已不见踪影,所有的小路上都看不见人的足迹。
只见孤独的小船上有个渔翁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冒着风雪独自一人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5.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译文: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天上的神仙。
6.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美丽辽阔的敕勒大草原啊,铺展在阴山脚下多么广阔。
天空好似一顶巨大的圆帐篷,笼罩在大草原的四周。
蓝蓝的天空广阔无边,碧绿的草原无边无际,风儿吹过,草弯下腰,显现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7.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早春二月,小草长了出来,黄莺在天上飞翔,杨柳的枝条轻拂堤岸,仿佛沉醉在春天的雾霭中。
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趁着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8.赋得古草原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译文:茫茫原野上的野草多么繁茂,一年一度枯萎了又茂盛。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咏柳

我会写
bīn
滨
音序:B 部首:氵 结构:左右
组词:海滨 湖滨 造句:我家住在海滨。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宾”下横长于宝盖。
zǐ
紫
音序:Z 部首:糸 结构:上下
组词:紫红 紫色
造句:她穿了一件紫色的 衣服。
书写指导:“糸”撇折上小 下大,竖钩居中,两点呼应。
泗 水 滨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1.念、唱。 2.用诗歌赞美。
咏 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
式叙述,在本课是歌颂、 赞美的意思。
咏柳:赞美柳树
垂 柳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检查自读情况
我会认
yǒng zhuāng sī tāo cái jiǎn
咏妆丝绦裁剪
写作手法。
绦:一种丝织的带子。
万条垂下绿丝绦,
无数柳条垂下来像是绿色 的丝带。
用了比喻的 写作手法。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道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 巧手裁出来的?
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剪刀 裁出来的啊!
用了设问、 比喻的写作 手法。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寻芳—— 泗水滨
春 虚写:光景—— 一时新
日 识得—— 东风面
实写:万紫千红—— 总是春
万紫千红 全靠 东 风
一、巧写同音字。
yǒng ( 永 )远
( 咏 )柳
zǐ ( 紫 )色
( 仔 )细
zhuāng 化( 妆 )
假( 装 )
bì ( 碧 )绿
古诗两首一年级下册

古诗两首一年级下册1. 原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解析。
- 第一句“春眠不觉晓”,就像在说春天的时候啊,人特别容易犯困,睡觉睡得可香了,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这“不觉晓”三个字特别有趣,感觉春天就像一个大被窝,把人裹在里面,都不想起来呢。
- “处处闻啼鸟”,春天到啦,小鸟们可高兴了,到处都是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
就好像小鸟们在开音乐会,你在这儿能听到,在那儿也能听到,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它们的歌声。
- “花落知多少”,经过一夜的风雨,那些花朵呀,不知道被吹落了多少呢。
这一句特别有画面感,能让人想象到地上满是花瓣的样子,有点小可惜,又很有春天的感觉。
1. 原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 解析。
- “草长莺飞二月天”,二月的时候,小草开始疯长,黄莺也欢快地飞来飞去。
就像一幅画一样,大地变得绿油油的,天空中有小鸟在穿梭,可热闹了。
- “拂堤杨柳醉春烟”,堤岸上的杨柳呀,长长的枝条就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醉春烟”可好玩了,就好像杨柳被春天的烟雾弄得晕乎乎的,像是喝醉了酒一样,摇摇晃晃的,特别有诗意。
- “儿童散学归来早”,小朋友们放学回来得特别早呢。
感觉他们在学校里就盼着放学,好去外面玩。
- “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回来就赶忙趁着东风放起风筝来。
东风就像一个好朋友,把风筝吹得高高的。
小朋友们在草地上跑着、笑着,风筝在空中飘着,这就是春天里最快乐的场景啦。
这两首诗都写了春天,一首从睡觉、听鸟、风雨落花的角度写,另一首从春天的景色和小朋友的活动写,都特别适合一年级的小朋友来感受春天的美好呢。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两首》课时练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两首》课时练习题(带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chàng gēgǎn kuài shuǐqìhěn qīnghún shēn láo lèi páng biān chái huǒ二、给下列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例:米+辶 = 迷(迷路)庶 + ___ = ____(_______)雨 + ___ = ____(________)文 + ___ = ____(_______)由 + ___ = ____(________)北 + ___ = ____(_______)唐 + ___ = ____(________)京 + ___ = ____(_______)三、我会比一比,再组词。
外(______)园(______)灯(______)闪(______)披(_______)处(______)圆(______)顶(______)闭(______)坡(_______)四、选词填空。
平稳安稳1奶奶心里有事,一夜都没睡个(_______)觉。
2.飞机(______)地降落在机场上。
只有只要3.大象(______)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虫子赶跑。
4.(______)大象知道,自己的耳朵没有毛病。
于是要是就是5.不过,(______)周围有些草就好了。
6.这地方好是挺好,(______)塘里的水太少了。
7.(______),他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
五、连一连,做一做。
酸溜溜的水煮鱼香喷喷的红烧肉硬邦邦的炖猪蹄脆生生的糯米粥辣乎乎的地瓜干油腻腻的小米粥软绵绵的土豆丝甜津津的荷兰豆六、读古诗《村居》,完成练习。
1.“春烟”在诗中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用一个“____”字,一个“___”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3.诗歌描写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不超过30个字。
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两首《夜书所见》(课件)

舟夜书所见
清·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
到田野里走一走,写写你 对秋天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荀况
赏析(二)
• 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 寂落寞之感。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 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 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一江秋水,满天黑 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 郁结,意有不顺。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 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 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 一种怎样的感情?
赏析(一)
• 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 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 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 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 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 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 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 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 亲切感油然而生。
赏析(三)
• 古诗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 情。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 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 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 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专注痴 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 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这种欢快有趣 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 追亿、留恋。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 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 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 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
义务教育教科书(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夜书所见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1

一读解词,用“ ”画出表示动 作的词。想一想,你能看到什么? 能听到什么? 二读解句,想一想,每一句诗的意 思。 三读解诗,把四句连起来,想一想 全诗的意思。
春
雨
(唐)杜甫
春
晓
(唐)孟浩然
好雨知时节, 春眠不觉晓, 当春乃发生。 处处闻啼鸟。 随风潜入夜, 夜来风雨声, 润物细无声。 花落知多少。
1、古 诗 两 首
春
雨
(唐)杜甫
春
晓
(唐)孟浩然
好雨知时节, 春眠不觉晓, 当春乃发生。 处处闻啼鸟。 随风潜入夜, 夜来风雨声, 润物细无声。 花落知多少。
读准字音,
读顺诗句,
读通全诗。
春
雨
(唐)杜甫
春
晓
(唐)孟浩然
好雨知时节, 春眠不觉晓, 当春乃发生。 处处闻啼鸟。 随风潜入夜, 夜来风雨声, 润物细无声。 花落知多少。
春
雨
季节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就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悄悄,
不被察觉。
春
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多好的春雨呀!好象知道 时节的需要,到了春天, 就自然而然出现了。随着
和风在夜间悄悄飘落,不 声不响地滋润着万物。
春夜喜雨
(唐)杜 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
按课文内容填空
《春雨》的作者是 代诗人 。 诗中赞美“好雨”下得及句子 是 。 写春雨特点的诗句是 。表达了作 者 的甫。诗中赞美“好雨” 下得及时的诗句是好雨知时 节,当春乃发生。写春雨特 点的诗句是随风潜入夜,润 物细无声。表达了作者喜爱 春雨的感情。
教科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4课《古诗两首》(所见)课件1

mù
zhèn yuè lì
牧童 振林樾 立正
chán bǔ zhuō bì
suǒ
蝉鸣 捕 捉 闭口 所以
chán
蝉
闭蝉立 捕 所牧
suǒ
所见 yuán mé林樾。
yù bǔ chán
意欲捕鸣蝉,
bì lì
忽然闭口立。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所见 yuán méi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chí
小池
杨万里
quán
xī
泉眼无声惜细流,
yīn
qíng róu
树阴照水爱晴柔。
lù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xī quán
róu
可惜 泉眼 温柔
qíng
lù
yīn
chí
晴天 露出 阴天 小池
露池 阴 柔晴惜
露池 阴 柔晴惜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捕闭 蝉
牧立
池 阴
惜
晴 柔
请 露
情
所
捕闭 蝉
牧立
池 阴
惜
晴 柔
请 露
情
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雨绵绵 春雨如丝 春雨如油
• 1.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 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
• 2.雨是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 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 自清《春》)
春晓
孟浩然
孟浩然 是唐代的 一位大诗 人。
听古诗朗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古诗。 2、想一想:春晓是什么意思?
花落 / 知多少。
《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孟浩然。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 早上的景色。写春眠特点的句 子是春眠不觉晓,写听到的诗 句是处处闻啼鸟,写想到的诗 句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成语角: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风化雨 花红柳绿
春回大地 春意盎然 春光明媚 莺歌燕舞
谚语角:
• 一场春雨一场暖。 • 立春好栽树。 • 清明谷雨雨相连,浸种耕
说说:
春雨都落到了什么地方? 那里都有些什么变化?
3/8/2021点红 Nhomakorabea染 绿
3/8/2021
滋润
唤醒
春雨飘落到( 桃花;
春雨飘落到( 柳条;
春雨飘洒到( 庄稼;
春雨飘落到( 冬眠的青蛙。
桃树 柳树 农田 泥土
)上,( 点红 )上,( 染绿 )里,( 滋润 )里,( 唤醒
)了 )了 )了 )了
• 闻啼鸟: 听见鸟叫
。
• 眠: 睡觉 。
• 闻:听见 。
• 夜来:昨夜 。
译文
•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春晓
春眠 / 不觉晓,
处处 / 闻啼鸟。
夜来 / 风雨声,
古诗两首
乃 nǎi
随 suí 潜 qián 润
rùn
物 wù
春雨
杜甫(唐)
好 雨 知 时 节, 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 润 物 细 无 声。
潜:悄悄地、暗暗地。
润:加水分,使东西 不干枯。
好 雨 知 时 节 , 春雨像知道 时节似的,
当 春 乃 发 生 。 当春天一到, 它就下了下 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晓:天亮。 啼:鸣叫。
春天的睡眠格外香甜,在不 知不觉中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 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想起夜里曾听到刮 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 儿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
想一想下面词语的意思:
• 春晓: 春天的早晨 。
• 晓: 早晨 。
• 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春雨来得及时,悄无声息地滋润着万物
——好!
什么叫好雨?
从这首诗的那些词句中你可以 看出这一点?
庄稼正需要雨水的时候就是好雨。
不妨碍人们做事、生活,比如夜里下的 雨就是好雨。
能浇灌花草树木的雨就是好雨。
按课文内容填空
• 《春雨》的作者是唐代诗 人杜甫。诗中赞美“好雨” 下得及时的诗句是好雨知时 节,当春乃发生。写春雨特 点的诗句是随风潜入夜,润 物细无声。表达了作者喜爱 春雨的感情。
田莫迟延。
谢谢观赏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