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
中国传统民族舞蹈

中国传统民族舞蹈中国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和丰富历史的国家,其中传统民族舞蹈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这些舞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以及对传统价值观和美学的表达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民族舞蹈的不同类型,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部分:中国传统民族舞蹈的类型中国传统民族舞蹈丰富多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和特点。
以下是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族舞蹈:1. 藏舞:以祈祷和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敬意而闻名。
藏族舞蹈通常需要高度的身体协调和柔韧性。
同时,藏舞也借鉴了动物的动作和动作,使其更加独特。
2. 哈尼舞:哈尼族是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的舞蹈充满了欢乐和活力。
哈尼舞蹈通常以丰收、爱情和婚姻为主题,舞者们通过身体的旋转、跳跃和手势展示出这些主题的情感。
3. 蒙古舞:蒙古族舞蹈是中国北方草原地区非常重要的传统舞蹈类型。
它通常表达出蒙古族民族的自豪感和勇气。
蒙古舞蹈的特点是力量感和独特的身体线条。
4. 彝族舞:彝族是中国南方云南省的一个民族,他们的舞蹈充满了力量和韵律感。
彝族舞蹈通常带有原始的农业和狩猎元素,通过舞者们高速旋转和连续跳跃的动作来表达。
5. 京剧舞蹈:京剧舞蹈是中国传统戏曲京剧中的一种表演形式。
它结合了舞蹈、音乐、戏剧和武术,是中国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
京剧舞蹈注重形体动作的姿势和优美流畅的舞蹈动作。
第二部分:中国传统民族舞蹈的重要地位中国传统民族舞蹈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各个地区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还传承了中国古老的历史和文化。
以下是中国传统民族舞蹈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1.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民族舞蹈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舞蹈形式,可以维护和弘扬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
2. 促进地域文化多样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风俗。
通过展示各地传统民族舞蹈,可以促进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加深人们对不同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少数民族舞蹈常识

少数民族舞蹈是指各少数民族在其传统信仰、文化和习俗的基础上,所发展出来的各种舞蹈形式。
少数民族舞蹈的常识:
1.少数民族舞蹈的定义:少数民族舞蹈是指具有特定地域特色和文
化背景的舞蹈形式,通常与当地的民族传统密切相关。
2.少数民族舞蹈的特点:少数民族舞蹈通常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
民族特色,舞蹈动作、服饰、音乐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例如,藏族舞蹈通常以手拍、脚踏、身体旋转等动作为主,表现出高原民族的豪迈和奔放;蒙古族舞蹈则以马步、跳跃、旋转等动作为主,表现出草原民族的自由和奔放;维吾尔族舞蹈则以手拍、跳跃、旋转等动作为主,表现出新疆地区的热情和活力。
3.少数民族舞蹈的分类: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
色舞蹈。
常见的少数民族舞蹈包括蒙古族舞蹈、藏族舞蹈、傣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等。
4.少数民族舞蹈的基本功:学习少数民族舞蹈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
功,如舞姿、动作韵律、身体柔韧性等。
5.少数民族舞蹈的表演形式:少数民族舞蹈可以分为独舞和群舞两
种表演形式。
在群舞中,舞者需要协同配合,展现出整齐划一的舞姿和动作。
6.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意义:少数民族舞蹈承载着各个民族灿烂的
文化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学习少数民族舞蹈,不仅可以丰富舞蹈素材,拓展对舞蹈艺术的视野,还可以了解各民族的风格特色和
民俗风情,感受多元民族文化。
关于中华文化的维吾尔族舞蹈

关于中华文化的维吾尔族舞蹈中华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表达形式,包括维吾尔族舞蹈。
维吾尔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他们的舞蹈是他们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维吾尔族舞蹈通常以集体舞为主,舞蹈动作优美、热情奔放,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舞蹈中常常融入了维吾尔族的传统音乐和歌曲,展现了他们的生活、劳动、爱情、民俗等方面的内容。
维吾尔族舞蹈的形式多样,有舞蹈表演、舞剧、舞会等。
在表演形式上,可以分为男舞、女舞和男女合舞。
男舞通常以勇武、豪迈的形象为主,舞姿刚健有力,充满阳刚之美;女舞则以柔美、婉约的形象为主,舞姿优雅、轻盈,展现出女性的柔情和美感。
男女合舞则是男女舞者共同演绎,通过舞蹈动作的配合和对话,表达出爱情、友情等情感。
维吾尔族舞蹈的服饰也是其特色之一。
男舞者通常穿着维吾尔族传统的长袍、头巾和皮靴,展现出男性的英勇和阳刚之美;女舞者则穿着维吾尔族传统的彩色长袍、头巾和绣花鞋,展现出女性的婉约和柔美之美。
维吾尔族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在维吾尔族的节日、婚礼、宴会等重要场合,舞蹈常常成为庆祝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通过舞蹈,维吾尔族人民展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维吾尔族舞蹈的发展也受到了现代社会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现代元素和创新的舞蹈形式也逐渐融入了维吾尔族舞蹈中,使得舞蹈更加多样化和富有活力。
总而言之,维吾尔族舞蹈是中华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
通过舞蹈,维吾尔族人民展现了他们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也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有哪些经典民族舞

中国有哪些经典民族舞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因此拥有许多经典的民族舞蹈。
这些舞蹈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勤劳和独特的审美观。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国的经典民族舞蹈。
第一种经典的民族舞蹈是《京剧花脸舞》。
京剧花脸舞起源于明代,是京剧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舞蹈形式。
它将京剧的表演艺术与民族舞蹈相结合,既有丰富的舞蹈动作,又有严谨的舞蹈技巧。
京剧花脸舞以其独特而精湛的舞蹈技巧和表演风格而闻名,常常在京剧演出的前奏中作为开场表演,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种经典的民族舞蹈是《傣族舞》。
傣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居住在云南省的西南部。
傣族舞蹈活泼、欢快,舞姿独特,富有民族特色。
傣族舞蹈通常配以傣族音乐,舞者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背上佩戴有傣族手工艺品,舞蹈动作优美流畅,充满了热情和活力。
傣族舞蹈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省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
第三种经典的民族舞蹈是《蒙古舞》。
蒙古族是中国的一个主要少数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蒙古国地区。
蒙古舞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融合了草原生活的元素和蒙古族传统服饰的特点。
蒙古舞通常由男女两个舞者组成,男舞者表现出豪放和力量,女舞者则展示出柔美和婉约。
蒙古舞以其激昂的舞蹈动作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第四种经典的民族舞蹈是《藏族舞》。
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藏族舞以其神秘的气氛和优美的舞蹈动作而闻名,常常通过身体的移动和手势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藏族舞蹈通常出现在重要节日和庆典中,是藏族人民自豪和喜爱的表演形式,也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第五种经典的民族舞蹈是《苗族舞》。
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
苗族舞蹈以其激情四溢和独特的舞蹈动作而闻名,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宗教信仰。
苗族舞蹈通常表现出勇敢和自由的精神,舞者身着苗族服饰,伴随着鼓乐和唱词,舞蹈动作流畅多变,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震撼。
民族舞分类介绍

民族舞分类介绍民族舞,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表达形式,是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体现。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特色和风格。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个主要的民族舞分类,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华北地区的民族舞1. 汉族舞蹈:汉族舞蹈是中国最大的民族舞蹈之一。
其特点是多样丰富,形式各异。
有以宫廷舞为代表的皇室舞蹈,以及以拓展舞为代表的民间舞蹈等。
2. 蒙古族舞蹈:蒙古族舞蹈一直以其独特的男子豪放和女子柔美的形式而闻名。
代表性的蒙古族舞蹈有“青海湖”、“草原之舞”等。
二、西南地区的民族舞1. 彝族舞蹈:彝族舞蹈源远流长,形式多样。
其中,以“大查舞”最为有名,它是彝族最重要的舞蹈之一,以其壮观的规模和独特的舞蹈动作而闻名。
2. 傣族舞蹈:傣族舞蹈是云南少数民族舞蹈中的代表之一。
每年的泼水节上,傣族舞蹈充满了热情和欢乐,表达了对丰收和幸福的祝福。
三、西北地区的民族舞1. 藏族舞蹈:藏族舞蹈是藏民族独特的舞蹈形式之一,以其雄浑壮观的舞蹈动作和独特的服饰而著称。
其中,以“骆驼舞”最为经典。
2. 维吾尔族舞蹈:维吾尔族是新疆地区最大的民族,其舞蹈形式多样。
以其独特的舞步和动作,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四、东南地区的民族舞1. 壮族舞蹈: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其舞蹈形式多样。
壮族舞蹈通常以活泼、快捷的动作为主,常常以旋转为特点。
2. 巴哈族舞蹈:巴哈族是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其舞蹈以独特的舞蹈动作和华丽的服饰而闻名。
巴哈族舞蹈常常与歌曲、乐器结合,富有民族特色。
综上所述,民族舞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
通过了解和学习不同民族舞的特点和魅力,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大家能够多了解和关注民族舞蹈,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做出贡献。
中国少数民族歌舞

中国少数民族歌舞中国少数民族歌舞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反映了中国多元的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
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不同的民族相互影响、融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歌舞表演形式。
中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形式。
这些歌舞作品通常是民族美人歌唱艺术的表现,也是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的象征。
一般来说,中国少数民族歌舞可以分为两大类:舞蹈和音乐。
舞蹈是中国少数民族最为突出的表演形式之一。
不同的少数民族通过舞蹈表达他们的民族特点和文化内涵。
例如,锡伯族的“五色舞”,以舞姿优美、形象独特而著称;彝族的“黄果树舞”,展示了彝族人民的自然崇拜;藏族的“达尼洛衣他”是一种高难度的舞蹈,以其快速旋转和高跳而闻名。
音乐同样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形式和乐器。
例如,哈萨克族有马头琴,蒙古族有马头琴和呼麦唱法,纳西族有古典音乐演奏等。
这些音乐形式代表了少数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有一个独特的跳芭蕾的少数民族:傣族。
傣族芭蕾舞是傣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它与中国传统芭蕾舞完全不同。
傣族芭蕾舞以融合传统和现代元素为特点,舞姿轻盈、优美、富有激情,极富感染力。
中国少数民族的歌舞不仅在国内受到高度重视,也在国际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每年,中国都举办少数民族歌舞节,在全国各地展示少数民族的歌舞艺术。
这不仅促进了中国内部的民族团结,也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展示了中国多元化的文化。
在如今增长迅速的全球旅游业中,中国少数民族歌舞表演也成为吸引国际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年,许多外国游客来到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欣赏中国少数民族歌舞表演。
通过观看这些歌舞表演,他们能够切实体验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体而言,中国少数民族歌舞以其多样性和独特性而闻名于世。
这些歌舞作品不仅是中国民族文化宝藏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多元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欣赏中国少数民族歌舞,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
民族舞介绍词

民族舞介绍词舞蹈,作为一种富有传统和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这片幅员辽阔的土地上,有着众多的民族舞蹈。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形式和风格,代表着他们的历史、传统和文化。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中国的民族舞蹈。
一、蒙古舞蹈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蒙古族,他们的舞蹈是民族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舞蹈以其热情奔放的舞姿和独特的音乐节奏而闻名。
舞者们身着传统的蒙古服饰,舞动着优美细腻的手势和轻盈灵动的步伐。
他们通过舞蹈展现草原上牧民的生活和草原文化的魅力,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草原之上,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二、藏族舞蹈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的舞蹈充满了神秘和宗教色彩。
藏族舞蹈以舞蹈者的优雅身姿和独特的手势为特色,通过舞蹈表达他们对神灵和自然的崇敬。
在藏族的传统舞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纯净的信念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身着华丽而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舞者们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而又美妙的世界。
三、苗族舞蹈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的舞蹈活跃多姿,充满了热情和活力。
苗族舞蹈常常以腰鼓为伴奏,舞者们结合手势、舞步和舞蹈服饰,展现出独特的风采。
苗族女子舞蹈以婀娜多姿的舞姿和快节奏的舞蹈动作为特色,展现出苗族女子的柔美和灵动。
而苗族男子舞蹈则更加阳刚有力,舞者们通过舞蹈展现出苗族男子的勇敢和豪迈。
四、壮族舞蹈作为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壮族舞蹈以其壮丽热情的舞姿广受欢迎。
壮族舞蹈注重舞者的身体协调性和舞蹈的整齐划一。
壮族女子舞蹈中的手工艺动作独特而精湛,往往令人赞叹不已。
舞者们身着绚丽多彩的壮族服饰,在欢快的鼓乐声中翩翩起舞,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壮族文化的瑰丽画卷。
五、哈尼族舞蹈哈尼族是中国云南地区的一个主要少数民族,他们的舞蹈形式多样,富有原始野趣。
哈尼族舞蹈通常以耍花帽舞为代表,舞者们身着传统的哈尼族服饰,在手持花帽的同时翩翩起舞。
哈尼族舞蹈以灵巧的舞步和独特的舞蹈动作为特色,展现出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中国民族舞蹈的分类及介绍

中国民族舞蹈的分类及介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舞蹈。
民族舞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展示了不同民族的风情和特色。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民族舞蹈的分类及相关信息。
一、少数民族舞蹈少数民族舞蹈是中国民族舞蹈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了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形式。
这些民族舞蹈各具特色,展示出了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以云南的傣族舞蹈为例,这种舞蹈形式以舞者的优美动作和华丽服饰为特点,表达了傣族人民的欢快和豪放。
二、汉族舞蹈汉族舞蹈是中国民族舞蹈中最为广泛和主要的一种形式。
汉族舞蹈以其独特的优美动作和形式塑造了中国传统舞蹈的基础。
著名的汉族舞蹈有《花鼓舞》、《踏歌舞》等。
这些舞蹈通过舞者的身姿和舞步来传达情感和表达意境。
三、藏族舞蹈藏族舞蹈是中国民族舞蹈中的瑰宝之一,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藏族舞蹈形式多样,如《格萨尔》、《巴松措》等。
这些舞蹈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和舞台布景,展示了藏族人民的勇敢和自豪。
四、维吾尔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是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维吾尔族舞蹈以其强烈的节奏感和热情奔放的舞蹈动作而闻名。
著名的维吾尔族舞蹈有《手风琴舞》、《乌鲁木齐的姑娘》等。
这些舞蹈以其独特的舞蹈技巧和音乐元素,表达了维吾尔族人民的豪放和热情。
五、哈萨克族舞蹈哈萨克族舞蹈是中国民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哈萨克族舞蹈以其优美的舞姿和独特的舞蹈形式而著称。
著名的哈萨克族舞蹈有《小提琴舞》、《草原英雄舞》等。
这些舞蹈通过舞蹈动作和舞台表演,表达了哈萨克族人民的豪迈和热情。
六、壮族舞蹈壮族舞蹈是中国民族舞蹈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壮族舞蹈以其优美的舞姿、独特的舞蹈形式和丰富的表达方式而著名。
著名的壮族舞蹈有《小鼓舞》、《荔枝旋舞曲》等。
这些舞蹈通过舞蹈动作和舞台演绎,展示了壮族人民的热情和坚韧。
七、其他民族舞蹈除了上述提到的民族舞蹈,中国还有许多其他民族的舞蹈形式,如朝鲜族的舞蹈、满族的舞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文化艺术的传播非常之决捷。
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在借鉴与汲取先进国家与民族文化艺术的经验时,必须注意本国的民族审美习惯与要求,更应该重视民族性、地区性、群众性的艺术个性和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也是一个文明古国。
中国民族众多,在56个民族中少数民族就有55个,每个少数民族地区都积存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遗产,特别是口头及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如宝石般的璀璨。
仅从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来看,它的舞蹈样式、动态及表演方式、动作风格、节奏变化、音乐语言、调式和唱法都具有自己的特性。
如蒙古族舞蹈,动作力度大,节奏铿锵,肩部摆动张放劲收,马步轻快敏捷,表现出蒙古族豪迈剽悍和英勇无畏的性格。
而民间存在的珠岚(灯舞)、单鼓舞、筷子舞、盅子舞、查玛舞(民俗叫“跳鬼”)、还有安代舞等都各具特色,跳法、形式各异,样式大不相同。
再从傣族舞蹈与草原舞蹈风格来比较,那真是各有千秋,色彩纷呈,区别很大,风格特色令人赞叹。
如:嘎光舞、象脚鼓、嘎巴(鱼舞)、嘎朵(马鹿舞)、嘎吆舞(蝴喋舞)、嘎洞(抓藤、劳动舞)、嘎央(栽种、扒谷子)、嘎燕喃(美丽的公主舞)、嘎洛响(小尾巴鸟舞)、腊条舞……还有刀、棍、拳、棒等十多种舞蹈。
而最为流行、人民群众最喜欢的莫过于孔雀舞,傣语称“嘎洛拥”。
傣族舞蹈是一种非常美的舞蹈,那轻盈的体态、纤细的臂膀、舒展的“三道弯”等优美体态,在象脚鼓、葫芦笙和大芒锣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那舞姿、那情绪、那美的音乐旋律完全表现出居住在山水相依、如歌如画的滇南傣族人民的生活情趣和独有的抒情风采,通过舞蹈就会使观众产生美好的联想并能了解傣族的文化艺术风韵。
从傣族与蒙古族的舞蹈来看,可以看出在民族地区由于生态环境与生产劳动的影响不沃;成的艺术风韵和本民族舞蹈语言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
以上所述仅仅是一部分,如果把藏族、朝鲜族、苗族、壮族、彝族、黎族等56个少数民族的舞蹈集中起来,是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的。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在旧社会是被歧视、被禁止上演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少数民族舞蹈才兴旺发展起来。
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并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与相应的保护。
同时人民政府号召广大舞蹈工作者深入生活向民间艺人学习,继承优秀的舞蹈文化,开掘整理,保存借鉴,从而不断创新与发展。
目前,关键在于各级文化部门采取的保护方式。
通过文艺团体及艺术馆、交化馆、文化站的舞蹈工作者进行挖掘、整理、保存、继承与发展的方法加以保护,这是一种很好的机制;然而这种做法还不能真正起到对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民间遗产的保护作用。
比如,有的编导为了创作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加大了变异的力度,编舞者在借鉴中盲目地套用外来的舞蹈形式,而忽略了少数民族舞蹈的民族性、群众性和个性。
那么,这种做法必然导致原生态质朴的民间舞失去光彩。
我们保护文化艺术遗产的目的,是把原汁原味的原生态舞蹈有形有声地记录下来并妥善保存以示后代。
保存文化艺术遗产,也正是为了促进发展与创新。
但发展与创新必须坚持万
变不离其宗的原则。
我们并不反对在继承中有借鉴,在发展中有创新,这是时代所需。
但作为一种历史上的珍贵遗产,它必须让我们知道,一个民族祖先所缔造的、地道而又完美的舞蹈,就是那个历史的、民族的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智慧结晶,丢掉了就再也无法找回来了。
当前政府部门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用泪左的科技手段制作激光视盘,并拨出大量资金著书立说,用文字图表详尽地加以记录。
我们已花费了二卜多年的时间来构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这一伟大工程,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舞蹈卷”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指导下相继完成。
但这仅仅是一个重要的举措,不能说对其的挖掘、整理、发现、保存已经尽善尽美了。
在保护文化艺术遗产方面还应加大力度。
舞蹈是直观艺术,是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的动态形象。
文字、图表、录像是保存的一个重要举措。
但还不能成为立体动态的展示,它还需要影视传承,那么就需要活的人体表现出来,让人切身体验,认真传承,那么建立人文舞蹈传承博物中心,是否应该有所考虑?如使原生态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有所继承与保护,从而加以推广与普及,是不能没有群众参与的,这样的继承也是不完善的。
现在城市与乡村,经济大潮带动着文化艺术不断发展,正向现代化迈进。
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文化生活。
如:交谊舞、国标舞、街舞、迪斯科已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行并对民间舞蹈艺术遗产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广大群众中的民族舞蹈遗产的继承与保护,决不能由于引进学习外来的舞蹈而削弱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舞蹈。
我们要鼓励和保护各族群众热爱民族民间舞蹈遗产的热情。
如中国汉族秧歌流行至今仍然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在全国各地区都有许多中老年爱好者在活动、表演,仅辽宁海城、沈阳、辽阳就有数十万人在扭秧歌,这是继承民族民间舞蹈遗产的坚实基础。
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也有保护传播较好的,如藏族的“弦子”、“果谐”,苗族的反拍“芦笙舞”、“打歌”,土家族的“摆手舞”,白族的“绕山林”,彝族的“阿细跳月”,傣族的“嘎央”、“嘎洞”等仍然在民间流传与保留。
但是,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恐怕随着时代的前进,农村城市化的影响,尤其是广大的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感清淡薄。
那么就需要进行民漏产的传承教育,使其健康发展。
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们应更好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但必须以人为本,在群众中进行有效传承。
要科学保护与人文传承相结合,在社区应与娱乐结合起来开展。
同时在社区文化管理单位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站,普及与提高同步进行,要强调少数民族舞蹈个性的延伸,避免丧失个性,但只有个性没有多样性同样不可能形成丰富多彩的舞蹈局面。
因此,风格各异、多姿多彩的舞蹈文化,应该是百花盛开而不是一花独放。
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在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