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完整版)南京工业大学微生物题库(袁丽红)

(完整版)南京⼯业⼤学微⽣物题库(袁丽红)⽬录绪论 (2)第⼀章原核微⽣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3)第⼆章真核微⽣物形态、构造和功能 (6)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 (10)第四章微⽣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14)第五章微⽣物的新陈代谢 (17)第六章微⽣物的⽣长及其控制 (20)第七章微⽣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26)第⼋章微⽣物的⽣态 (30)第九章传染与免疫 (35)第⼗章微⽣物的分类和鉴定 (39)绪论⼀、选择题()1、微⽣物的先驱者是A. Louis PasyeurB. 列⽂虎克C. F.H.CrickD.巴斯德()2、下列选项按微⽣物研究的对象分,不正确的是A.细菌学B.病毒学C.原核⽣物学D.抗⽣素学()3、1993年______等开创的核酸疫苗被誉为疫苗学的新纪元,具有⼴阔的发展前景。
A. Walter ReedB. MontagnierC. PrusinerD. Ulmer()4、安东?列⽂虎克对微⽣物学的最⼤贡献在于A. 建⽴了细菌纯培养技术B.证实发酵是由微⽣物引起的⼆、判断题()1、路易·巴斯德年轻时完成的实验证实了⾁变酸的缘由。
()2、病原菌学说最初是由科学家柯赫提出来的。
()3、微⽣物的⽐⾯值很⼩,所以其代谢能⼒很旺盛。
()4、沃森和克⾥克是分⼦⽣物学的奠基⼈,把传统的⼯业发酵提⾼到了发酵⼯程的新⽔平。
()5、⿇疹、流⾏性腮腺炎和⿏疫都是由病毒造成的疾病。
()6、细菌是缺少真正细胞核的原核⽣物。
三、名词解释1、⽣物⼯程学2、微⽣物3、模式⽣物4、微⽣物学四、填空题1、第⼀个⽤⾃制显微镜观察到微⽣物的学者是______,被称为微⽣物学研究的先驱者,⽽法国学者______和德国学者______则是微⽣物⽣理学和病原菌学研究的开创者。
2、微⽣物学是研究______的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实验中较为复杂和繁琐的一类实验,它涉及到的实验类型和实验方法较多,而且每一种实验类型和实验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操作要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微生物学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要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和原理,确定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并准备好相应的实验用品。
要对实验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确保实验环境的无菌性。
要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菌种和培养基,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二、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菌种保藏:在进行微生物学实验之前,需要对菌种进行保藏。
保藏方法应根据菌种的性质和实验要求进行选择。
常用的保藏方法有甘油管藏法、沙土管藏法、液体石蜡法等。
保藏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杂菌污染和防止菌种变异。
2、培养基的制备:制备培养基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
在制备培养基时,需要注意根据菌种的营养需求和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配方和配制方法。
同时,要注意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确保无菌性。
3、接种与培养:在接种和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和防止杂菌污染。
接种时需要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接种方法和接种量,并注意对菌种进行纯化处理。
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4、观察与记录: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形态特征、生化反应等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解释非常重要。
5、数据分析与总结:在完成实验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进行总结。
数据分析可以借助专业的统计软件进行,如SPSS、Excel等。
总结时需要注意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实验后的整理与思考完成微生物学实验后,需要对实验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并对实验器材和试剂进行整理和存放。
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标准答案及知识要点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一.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是分析其原因。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成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浓度高了,代谢不太活跃的活细胞也会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多,活细胞较少;反之,则代谢微弱的细胞也能还原美蓝,不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少,活细胞较多。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1.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
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
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
2. 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杀死菌体,这与自然死亡的菌体有何不同?自然死亡的菌体本身已经部分自溶,结构已经改变。
固定杀死细菌时细菌结构是保持死亡时的状态的。
3. 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能。
在酒精脱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酒精脱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
4.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适应注意什么问题?a 杀死细菌并使菌体黏附与玻片上;b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3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三. 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镜检时,如何区分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光率和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2.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
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3.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答:物镜的NA值(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的波长.4.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原因答:会造成更多的死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的是透明无色,衰老的是淡蓝色,死亡的是蓝色,如果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过长,会造成细胞脱水死亡并渗透染液,影响实验结果。
5.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孢子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6.在进行细菌涂片时应注意哪些环节1、载玻片应该冷却后再涂片。
2、如果是涂布液体,可以用毛细管或接种环滴一小滴,然后轻轻抹开,一圈足够。
3、如果是涂布菌落或菌苔,应该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水,再将菌落或菌苔涂布上去,接种环的尖蘸一点点即可。
4、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干燥和热固定合并成一步。
但是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5、染色时间视染色液种类而定。
如结晶紫只需几十秒,亚甲基蓝则需一到两分钟。
6、冲洗时,水流不能太大,而且尽量避免水流直接冲在涂片上。
7、冲洗后干燥,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以节省时间,同样的,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南京工业大学微生物实验考试试题

南京工业大学微生物实验课试题库及标准答案选择题:0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A.结晶紫染色。
B.碘液固定。
C.酒精脱色。
D.复染。
答:(C)02.放线菌印片染色的关键操作是:A.印片时不能移动。
B.染色。
C.染色后不能吸干。
D.A-C。
答:(A)。
03.高氏培养基用来培养: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答:(C)。
04.肉汤培养基用来培养:A.酵母菌。
B.霉菌。
C.细菌。
答:(C)。
05.无氮培养基用来培养:A.自生固氮菌。
B.硅酸盐细菌。
C.根瘤菌。
D.A,B均可培养。
E.A,B,C均可培养。
答:(D)。
06.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和盖玻片之间滴加:A.二甲苯。
B.水。
C.香柏油。
答:(C)。
07.常用的消毒酒精浓度为:A.75%。
B.50%。
C.90%。
答:(A)。
08.用甲醛进行空气熏蒸消毒的用量是:A.20ml/M3。
B.6ml/M3。
C.1ml/M3。
答:(B)。
09.高压蒸汽灭菌的工艺条件是:A.121℃/30min。
.B.115℃/30min。
C.130℃/30min。
答:(A)。
10.巴氏消毒的工艺条件是:A.62-63℃/30min。
B.71-72℃/15min。
C.A.B.均可。
答:(C)。
11.半固体培养基的主要用途是:A.检查细菌的运动性。
B.检查细菌的好氧性。
C.A.B.两项。
答:(C)。
12.半固体培养基的琼脂加入量通常是:A.1%。
B.0.5%。
C.0.1%。
答:(B)。
13.使用手提式灭菌锅灭菌的关键操作是:A.排冷气彻底。
B.保温时间适当。
C.灭菌完后排气不能太快。
D.A-C。
答:(A)。
14.目镜头上的"K"字母表示:A.广视野目镜。
B.惠更斯目镜。
C.补偿目镜。
答:(C)。
15.目镜头上的"P"字母表示:A.平场目镜。
B.广视野目镜。
C.平场补偿目镜。
答:(A)。
16.物镜头上的"PL"字母表示:A.正低相差物镜。
(完整版)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光率和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2.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
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3.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答:物镜的NA值(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的波长.4.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原因答:会造成更多的死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的是透明无色,衰老的是淡蓝色,死亡的是蓝色,如果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过长,会造成细胞脱水死亡并渗透染液,影响实验结果。
5.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孢子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6.在进行细菌涂片时应注意哪些环节1、载玻片应该冷却后再涂片。
2、如果是涂布液体,可以用毛细管或接种环滴一小滴,然后轻轻抹开,一圈足够。
3、如果是涂布菌落或菌苔,应该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水,再将菌落或菌苔涂布上去,接种环的尖蘸一点点即可。
4、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干燥和热固定合并成一步。
但是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5、染色时间视染色液种类而定。
如结晶紫只需几十秒,亚甲基蓝则需一到两分钟。
6、冲洗时,水流不能太大,而且尽量避免水流直接冲在涂片上。
微生物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检测水中大肠杆菌群数量组员姓名:郑伟周宇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摘要:实验采用自来水作为样品,利用多管发酵法对样品进行培养,接种,分离,纯化,得到具有不同特征的肠杆菌。
通过对肠杆菌的数量和形态特征的分析,确定自来水是否被污染和污染程度。
关键词:水源;肠杆菌;多管发酵;数量;污染前言:水是制药和食品行业使用最为广泛的原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赖以生存的基础。
水与药品、食品中的其他原料一样,必须符合既定的质量标准,如果水被污染就会影响多批次产品。
另外,对微生物实验室来说,水是各种培养基、缓冲液、检测剂的主要组成部分。
必须严格控制水的微生物学质量,以保证医药食品产品、培养基、试剂等的质量的可靠性以及人类用水的安全。
制药用水微生物监测是为了监控控制性微生物从而将水中微生物含量维持在一定水平。
没有必要将水中存在的所有微生物都监测出来,只针对对产品对人具有潜在危害的致病性的微生物进行监控。
流行病学研究确认,水携带的病原菌的存在与肠道来源的细菌相关,肠道病原微生物进入水体,随水流传播可引起肠道病爆发流行,所以必须对水中病原微生物严格监控。
但要从水体中直接检出病原微生物比较困难,它们在水中的数量很少且培养条件苛刻,分离和鉴别都比较难,即使样品检测结果是阴性也不能保证没有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因此,常用指示微生物作为水体中病原微生物的监测指标。
大肠菌群细菌在人的肠道和粪便中数量很多,受到粪便污染的水容易被检出,且检测方法比较简易。
所以,常以大肠菌群为微生物评价水的卫生质量。
大肠菌群是一群需氧或兼性厌氧的、在37℃培养24~48h 能发酵乳糖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包括埃希菌属(Escherichia)、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
大肠菌群数是指每升水中含有的大肠菌群的近似值,根据水中大肠菌群的数目即可判断水源是否被粪便污染,并推断水源受肠道病原菌污染的可能性。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就是增加折光率,也就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光率与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2、什么就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她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
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3、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答:物镜的NA值(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的波长、4、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原因答:会造成更多的死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的就是透明无色,衰老的就是淡蓝色,死亡的就是蓝色,如果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过长,会造成细胞脱水死亡并渗透染液,影响实验结果。
5、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孢子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瞧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6、在进行细菌涂片时应注意哪些环节1、载玻片应该冷却后再涂片。
2、如果就是涂布液体,可以用毛细管或接种环滴一小滴,然后轻轻抹开,一圈足够。
3、如果就是涂布菌落或菌苔,应该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水,再将菌落或菌苔涂布上去,接种环的尖蘸一点点即可。
4、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干燥与热固定合并成一步。
但就是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5、染色时间视染色液种类而定。
如结晶紫只需几十秒,亚甲基蓝则需一到两分钟。
6、冲洗时,水流不能太大,而且尽量避免水流直接冲在涂片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细菌的简单染色和细菌形态的观察一、实验原理简单染色采用一种染料对菌体进行染色,常用结晶紫、美蓝、碳酸复红等碱性染料。
染色后,菌体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在显微镜下很容易被识别。
通过简单染色方法可以观察细菌的菌体形态特征和菌体的排列方式。
观察菌体形态简单染色(只用一种染料)观察菌体排列方式染色方法革兰氏染色鉴别鉴别染色抗酸性染色(利用两种染料)芽孢染色观察特殊结构荚膜染色鞭毛染色二、实验步骤: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三、思考题1、制备细菌染色标本时,应该注意哪些环节?答;(1)涂片:开始所加无菌水液滴不要太大,否则不易干燥;取菌量要适宜且要涂抹均匀,避免过大造成堆积,而难以看清细胞个体形态同时也应避免取菌量太少而难以在显微镜视野中找到细胞。
(2)无菌操作取菌:一定要等接种换冷却后再取菌,以免高温使菌体变形;(3)干燥固定:干燥后加热固定,可避免加热时间过长,否则细胞会破裂或变形;(4)固定:菌膜一面朝上,通过酒精灯微火三次。
注意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太长,否则菌体形态则会发生改变。
(5)水洗:倾去染色液后,用水沿着菌膜四周冲洗,注意勿使水流直接冲洗菌膜部位,水流不宜过急,过大,至流出水无色为止;2、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干燥才能用油镜观察?答:使用油镜时,物镜与标本间的介质为香柏油(N=1.515),不仅增加了透明度,而且会若制片不完全干燥后,就用油镜观察,则N会减小,分辨率D也会变小。
而且还会造成油水两相不互溶,所以制片要求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3、如果涂片未经加热固定,将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时间太长,又会怎样呢?答:加热固定的作用是使细胞质凝固,使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这种加热处理还可以杀死大多数细菌而且不破坏细胞形态,而且还可增加细胞对染料亲和力。
(1)如果图涂片未经加热固定,则细胞无法固定在载玻片上,在染色水洗后会被水流冲走。
(2)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时间太长,则会使细菌形态发生变化甚至破裂。
4、为什么细菌染色常用碱性染料?什么情况下用酸性染料?答:(1)细菌染色常用碱性染料,原因在于微生物细胞在碱性、中性及弱酸性溶液中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电离后染色部分带正电荷,很容易与细胞结合使其着色。
(2)当细胞处于酸性条件下(如细菌分解糖类产酸)所带正电荷增加时,可采用酸性染料染色。
实验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一、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是细菌染色中重要的鉴别染色方法之一。
通过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
G+和G-主要是由于细胞壁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差异引起脱色能力的不同。
①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化合物。
②乙醇脱色:细胞壁较厚结晶紫与碘液复合物留在细G+ 胞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肽聚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且不含类脂细胞壁较薄结晶紫与碘复合物溶出,细G- 胞壁退成无色肽聚网层薄和交联差,外膜层类脂含量高③番红染色: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二、实验步骤立即水洗干燥结晶紫碘液G+G+:蓝色菌体紫初染媒染G-G-:红色1、涂片:“三区”涂片法,在一洁净的载玻片偏左和偏右各加一小滴。
用灭菌的接种环挑取少许枯草芽孢杆菌与右边的水滴充分混合,将左、右方的菌液延伸与玻片中央,使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在玻片中间区域相互混合成含有两种菌的混合区。
2、干燥:涂片在空气中干燥3、固定:手持载玻片一端,有菌膜一面朝上,通过酒精灯微火三次。
注意用手指触摸载玻片反面为不烫为宜。
冷却。
4、染色:滴加结晶紫染色液于菌膜部位,覆盖菌膜,染色1~1.5min。
5、水洗:斜置玻片倾去染色液,用水自玻片上端缓慢冲洗。
注意勿使水流直接冲洗菌膜部位。
6、媒染:滴加碘液于菌膜部位,覆盖菌膜,放置1~2min。
7、水洗:同上8、脱色:斜置玻片,自标本的上端缓慢滴加95%乙醇脱色,直到留下的酒精无明显的紫色为止。
脱色是革兰氏染色中的关键一步,注意不要脱色过度。
9、水洗:同上10、复染:滴加番红染色液,染色1min.11、水洗并用吸水纸自载玻片边缘轻轻吸去多余水分。
12、镜检。
三、思考题1、什么是鉴别染色?有何优点?答:(1)鉴别染色是指至少使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染色剂进行染色。
(2)优点:可以区分不同类别的菌种;可以很好地观察菌体结构;2、革兰氏染色法中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的目的是什么?答:初染:利用结晶紫初染使所有细菌都着上蓝紫色。
媒染:利用碘液作为媒染剂,碘会与结晶紫形成碘-结晶紫复合物,增强染料在菌体中的滞留能力脱色:用95%乙醇作为脱色剂,根据G+和G-细胞壁机构和化学组成的差异,G+的肽聚网孔会收缩而使碘-结晶紫复合物滞留在细胞壁,而G-中原先滞留的碘-结晶紫复合物容易被洗脱下来,菌体变无色。
复染:用番红作为复染剂把洗脱的G-染成红色,而G+仍为蓝紫色。
3、革兰氏染色反应的关键步骤是什么?为什么?答:革兰氏染色反应的关键步骤是脱色;①若脱色不够的话,则大肠杆菌中的碘-结晶紫复合物不能被洗脱下来,或无法完全被洗脱下来,那么之后用番红复染时不会变成红色,而是呈紫色,造成大肠杆菌的假阳性。
②若脱色过度的话,则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碘-结晶紫复合物也会被洗脱下来,那么之后用番红复染细胞呈红色,造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假阴性。
实验五酵母菌形态的观察一、实验原理(略)二、实验步骤1、酵母个体形态与出芽繁殖接种与培养制片观察2、假菌丝形态接种与培养制片3、酵母细胞的死活染色鉴别涂片、染色观察三、思考题1、显微镜下观察的酵母菌的个体形态特征与细菌个体形态特征有何不同?答:(1)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的原核生物,一般直径约为:0.5μm,长度约为:0.5~5μm。
显微镜下观察的细菌个体形态基本上是球状、杆状、螺旋状三大类,仅少数为其他形状,如丝状、三角形、方形和圆盘形等;(2)酵母菌的细胞直径约为细菌的10倍,是典型的真核生物,在显微镜下观察的酵母菌个体形态通常是有球状、卵圆状、椭圆状、柱状和香肠状等。
2、美蓝色染色液染色时间对酵母菌死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答:美蓝染色液染色时间越长,酵母菌死细胞数量越多,而活细胞数量越少。
实验六霉菌形态的观察1、试分析Subouraud 琼脂培养基的优点?答:①pH偏酸性,适合霉菌生长;②氯霉素可抑制细菌的生长;2、载片培养法中“U”形玻璃棒和培养皿底部的滤纸上加入适量灭菌水的目的是什么?除了加灭菌水之外,还可以加入什么溶液?答:①目的是保证培养皿内适宜温湿度;②还可通过无菌操作在培养小室中园滤纸片上加3至5ml灭菌的20%的甘油。
3、载片培养还适宜哪些微生物进行形态观察?答:载片培养还适宜培养放线菌、假丝酵母等分枝丝状体进行形态观察。
4、为什么载片培养所用的材料均要灭菌?答:载片培养所用的材料如不灭菌,则极易引入杀菌,当接种到培养基上时,很有可能会影响霉菌的生长,而且也会影响到后期的显微观察。
实验七微生物测微技术一、实验原理显微测微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两个相互配合使用的部件。
镜台测微尺总长1mm,精确分为10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为10个小格,共100 个小格,每一小格长度为0.01mm。
目镜测微尺分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
二、实验方法和步骤目镜测微尺放置目镜测微尺的标定酵母菌大小的测定将镜台测微尺用擦镜纸擦拭干净,放进盒子里保存,同时正确清理和维护显微镜。
注:放置镜台测微尺时有刻度的一面朝上;目镜测微尺的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使两尺左边某一区域内两线完全重合后找出右边另外相重合的线,分别数出两重和线。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um)=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10/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格数三、思考题1、为什么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者物镜时,必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校正?答:因为目镜测微尺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比例不同,所以要重新校正。
2、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菌体大小时,其测定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答:相同。
因为同一菌体的大小是一定的,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不会改变菌体的实际大小,但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目镜测微尺的精确度越高,测量月准确。
3、测量菌体大小时对菌龄有无要求?为什么?答:有要求。
因为菌在不同生长时期细胞大小有时会有较大变化,若需自己制样进行细菌大小测定时,应注意选择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菌体细胞材料。
实验八微生物技术技术-血球计数板法一、实验原理测定细胞数目的方法有直接计数法(如血球计数板计数计数)和间接计数法(如平板菌落计数法)显微镜计数的优点是直观、快速、操作简单,缺点是所测得的结果通常是死菌体和活菌体的总和,且难以对活动性强的活菌进行计数。
其中血细胞计数板较厚,不能使用油镜,常用于个体相对较大的酵母细胞,霉菌孢子等计数。
二、实验方法和步骤1、镜检计数板的计数室(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则需清洗)2、加样品(菌悬液需摇匀)3、计数(加样后静置5min)4、清洗血球计数板注:1、活细胞是透明的,因此在进行显微镜计数时应适当减低视野亮度以增大反差;2、进行显微计数是应先在低倍镜下寻找大方格的位置,找到计数室后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计数。
3、酵母菌以每格5到10个菌体为宜。
三、思考题1、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哪些步骤容易造成误差?应如何尽量减少误差力求准确?答:容易造成误差的步骤(1)计数室的清洗(2)加样时是否将菌液摇匀(3)计数尽量减少误差的措施:(1)加样前应先镜检计数室,若有污物则需清洗后镜检,直至计数室没有污物;(2)加样前先摇匀菌液,因为放置一段时间的菌液其浓度是不均匀的;(3)计数时先根据计数板的规格确定计数方法:记上不计下,记左不计右。
2、血球计数板计数有哪些缺点?答:优点是直观、快速、操作简单,可直接观察到微生物的总数,缺点是所测得的结果通常是死菌体和活菌体的总和,且难以对活动性强的活菌进行计数。
3、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注入的菌液为什么不能过多?答:(1)注入菌液过多,会将盖玻片顶起而改变计数室的容积。
(2)注入菌液过多,也会使计数室中格线变得模糊,无法清楚的计数。
实验九培养基的制备与高压蒸汽灭菌一、实验原理培养基是人工配置的适合我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含有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等六大营养物质。
一般培养细菌的常用营养琼脂培养基,放线菌常用高氏一号培养基,酵母菌常用麦芽汁培养基,霉菌常用马铃薯培养基(PDA)。
高压蒸汽灭菌:121℃,15-30min。
二、思考题1、为什么分装于三角瓶中的培养基装量不能过多?答:①分装量太多,三角瓶内培养极易沾染瓶口及棉塞而造成污染;②分装量太多不利于震荡摇匀;③分装量太多会使培养基灭菌不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