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矫治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以及理论基础

第二章  矫治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以及理论基础
第二章  矫治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以及理论基础

第二章矫治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以及理论基础

第二节矫治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

一、矫治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

矫治社会工作的哲理基础,与积极性的“人道主义”思想及价值观具有密切的联系。人道主义的价值观主要包括:

1、承认每一个人生而平等且都享有与他人同样的生存权利;

2、承认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物的、心理的与社会的有机体;

3、承认人类生而自由;

4、认为互相帮助,共同发展,个人与他人与社会是互相依赖的。因此,个人和社会彼此都有责任维护双方的发展。社会应该帮助个人排除其在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5、认为人类需要不断努力,设法改进,重建社会,预防社会病态和罪恶的发生;

6、人人均有尊严且应该得到尊重;

7、人人都有追求自由平等和自我发展的权利。

人道主义思想成为整个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社会工作基本假设:尊重他人、人是独特个体以及人有改进能力等,其核心内容就来自于人道主义价值观念。这样的思想运用于罪犯的矫治上,就是相信人有潜在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给予机会才能充分发挥。人的可塑性和尊贵正在于此,因此,纵然偶一失足犯法,也绝不该受轻视或唾弃;反之,应该保障其个人权利,给予机会自新。

二、矫治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用于指导矫治社会工社的理论有多种类型,有些理论重在解释罪犯犯罪的内外原因,有些理论则着眼于罪犯的人道化矫治。

1、社会解组理论

社会解组理论是从社会结构角度来解释个人越轨或犯罪。其基本观点是:

(1)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充满活力的系统,通常情况下,这个系统的各部分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的。一旦出现某事件改变了某部分功能,其他部分必须重新协调来适应这种变化。否则会使各部分彼此脱节,丧失其功能。各部分之间缺乏适应或适应不良就会产生社会解组现象,进而造成个人越轨直至犯罪。

(2)一般而言,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会出现社会解组:a.缺乏足够的社会规则来引导人们行为;b.各种社会规则相互矛盾以至于人们无所适从;c.传统崩溃使社会失去控制力。而

社会解组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对个人造成紧张、压力、失范,导致个人解组和个人行为越轨。

2、偏差行为理论

偏差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个人偏差行为的出现并非源于社会解组或社会缺乏制约性的规则,而是由于社会成员的行为偏离了某个社会位置所规定的角色行为,违反了社会所期望的规范。具体来说,对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偏差行为的方法,在偏差行为理论中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偏差行为的产生不一定是社会解组所造成的,而是社会提供给人们的机会不均等,使得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的途径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目标,而另一部分人却没有合法的通道,只好铤而走险,通过非法途径和非法手段来达成目标。因此,这种观点认为要解决偏差行为,一条良策就是重新分配生活机遇。这种观点的形成深受美国社会结构学派的代表人物罗伯特·默顿(Rober Merton)所提出反常理论的影响。

第二种观点认为偏差行为的产生虽受社会解组的影响,但是根本上是不恰当的社会化的结果。个人在所属的初级团体中学习行为规范,如果这个初级团体的行为模式本就偏离社会规范和社会期望,那么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会偏差行为。因而解决偏差行为的方法是重新社会化,鼓励人们增进与合法行为模式的联系,同时劝阻人们减少与非法行为模式的接触,以避免受到不良影响。这种观点是在美国社会学界中社会过程学派的代表人物桑斯兰(Eduin H.Sutherland)所创立的差别结合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

3、社会连接理论

社会连接理论由赫胥(Hirschi)于1969年提出,该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犯罪的本能或倾向,而人和社会如果建立起“社会连接”,则可以减少或避免犯罪。赫胥指出,当一个人感受到社会道德与社会秩序对他的重要性,一个人能了解到社会上多数人对他的期望,这个人与社会就有了连结,也就比较不容易犯罪。如果一个人反对社会的价值观与信仰,任由人的本能从事,完全不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这样的人就缺少了社会连结,他就比较容易犯罪。社会连结的内涵可以包括依附、奉献、参与、信仰等。

4、新社会防卫论

1950年法国犯罪学家安塞尔,在19世纪末的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等人倡导的以预防犯罪和保护社会为目标来改革刑事政策的社会防卫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社会防卫论,它为20世纪50年代以后矫治社会工作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新社会防卫论的基本思想主要有如下几点:

(1)同罪犯作斗争不是为了对个人的惩罚,根本的目的在于保护社会和社会成员;

(2)通过个人和社会隔离的方法,或者采用对罪犯合适的矫正与教育措施,把犯者转变成守法的公民;

(3)刑法的“人道化”应该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其内容要以恢复犯罪者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为前提;

(4)刑事政策的着眼点是对犯罪的个人预防,而不是犯罪的一般预防;

(5)刑事司法体系应该是一个注重罪犯品格研究的人道化的过程。

(一)人道主义是矫治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人类社会对罪犯惩罚,从“以牙还牙”到“杀鸡做猴”的观念,持续了数千年,到18世纪末年,人们才开始采用感化的方法来对待罪犯,而不再以残酷的刑罚惩治犯人而后快。引起这一巨大变化的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人道主义提倡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深信人性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和丰富的“潜藏”,只要给予适当的机会和善加诱导,必能改变与发展,即使偶尔失足犯事,也绝不能受轻视和唾弃,只要重新给予机会,定能改过自新。人道主义思想反映在刑罚观上,反对封建主义的残酷野蛮的刑罚制度,主张改善徒刑的监禁条件,给犯人以人道的待遇和自新的机会。这便成为矫治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二)新社会防卫论为矫治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19世纪末,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等人倡导社会防卫论,强调以预防犯罪和保护社会为目标来改革刑事政策。继承这一理论,法国犯罪学家安塞尔于1950年提出新社会防卫论,其基本观点为矫治社会工作在战后时期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新社会防卫论的基本内容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1)同犯罪作斗争的目的是保护社会和社会成员,而不是对个人的惩罚;

(2)通过使个人和社会分离和隔离的方法,或者通过对个人适用矫正措施和教育措施的方法,把犯罪者变成守法的公民:

(3)刑法的“人道化”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其内容要以恢复犯罪者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为前提;

(4)刑事政策的着眼点是对犯罪的个人预防,而不是犯罪的一般预防;

(5)主张刑事司法体系应是一个注重罪犯品格研究的人道化的过程。

三、接纳是矫治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

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信念就是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而这种尊严和价

值带给每一个人不可剥夺的社会权利。因此社会工作者对待受助者的基本态度应是接纳而非批判。这一价值理论在矫治社会工作领域显得尤为重要。矫治社会工作的受助对象是一些对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损害者,他们的行为在法律和道德范围内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是进人社会工作领域,他们同样是受助者。不管他们过去的行为多么严重地损害了他人和社会,现在他们只是一个需要予以矫正治疗的个体。就像需要诊治的病人一样,医生决不能因为病人身上有烂疮肿瘤而拒之门外。社会工作者同样应该将受助者本身连同他过去的犯罪事实接受下来,然后才能以客观的、体谅的心态,在平等的、安全的气氛中与受助者深人讨论间题,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

矫正社会工作(对社区矫治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对社区矫治工作的认识和思考摘要:社区矫治是指将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五种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国家司法行政机关在教育矫治的期限内,矫治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这五类人员与传统的“罪犯”有着很大不同,他们是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是一个特殊又很重要的社会群体,因此,做好社区矫治工作,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是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抓手,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关键字:矫治社会工作监狱制度社区活动 正文: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执行中有缓刑、管制等非监禁刑,但是多年来我们对社区矫治的系统研究却不多。近年来,随着监管改造工作社会化的深入,社区矫治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研究探索社区矫治,首先要弄清何谓社区矫治。笔者认为,社区矫治是指把罪犯放在社区,依靠社区力量对罪犯进行监督、管理、教育、矫治的行刑制度,是一种非刑罚替代处置的办法。为深入地理解社区矫治的涵义,掌握它的特点,可以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分析: 一是社区矫治的对象是正受到刑罚处罚的人员,决定了社区矫治是一种刑罚执行工作。依我国《刑法》、《刑诉法》和《监狱法》的规定,在社区矫治的罪犯有经法院判决和裁定的管制、缓刑、剥夺政治权利、假释和暂于监外执行的罪犯,还有监狱机关批准的保外就医、试读、探假和监外执行等罪犯。对这些罪犯的监管矫治,仍然是刑罚执行工作。这是社区矫治的本质属性,社区矫治并不因为罪犯处在非监禁状态而可忽视它的刑罚本质。这个本质属性,规定了社区矫治具有刑罚的强制性、处罚性和法律的规定性等特征,应当体现刑罚的打击犯罪、预防犯罪、改造罪犯的目的。社区矫治虽然有社区力量参加对社区矫治对象的监督帮教工作,但是,作为一种行刑权应当由司法机关行使。这是区别于社区预防犯罪的工作和刑释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标志。 二是社区矫治把罪犯放到社区改造是行刑方式的改变。刑罚执行的方式,从自由度的剥夺程度来分,一般分为监禁、半监禁和非监禁三类。比较而言,把罪犯关押在监狱是最严的行刑方式,把罪犯放在社会执行刑罚是最宽的行刑方式。实践中出现的部分时间关押在监狱、部分时间放到社会的刑罚执行方式,可称为半监禁,它是监禁刑和非监禁刑的过渡形式。社区矫治采用半监禁和非监禁的行刑方式,只是改变刑罚执行状态,惩罚和改造罪犯的目的、任务没变,因此它是惩罚和改造工作的延续,是对监禁刑的补充。 法制建设与社会治理法治化中的思考三是社区矫治的刑罚执行地点在社区。这是社区矫治作为刑罚执行工作区别于其他形式的重要特点。执行地点的变化,决定了罪犯改造方式的完全社会化。在社区矫治中,罪犯的活动没有大墙限制,日常生活不处于直接的严格的监控,罪犯的生活方式由罪犯自己选择,他们的就业、消费、学习、闲暇生活等融入社会环境等等。这种方式与监禁相比,在强制性前提下,罪犯摆脱了机械的服从,有一定的自主性,罪犯直接地感受到社会的要求和社会责任。社区力量在罪犯改造中的作用也有了明显的改变,成为落实社区矫治任务的主要力量。在罪犯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去完成社区矫治的任务,去体现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思想,并以罪犯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情况来反映矫治效果。 四是社区矫治是行刑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发展,监管改造工作与社会的联系更紧密,实践中产生了社会教育、社会参与、社会帮教、行刑社会化和社

矫正社会工作-(教案)

第十三章 矫治社会工作 §13.1 什么是矫治社会工作 矫治:从医学用语衍生成的司法词汇。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帮助犯罪者或违法人员进行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及重新建立。 1. 含义:是指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治体系中。它是由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运用专业理论 和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违法人员,在审判、服刑、缓刑、刑释或其他社区处遇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生活照顾等,使之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治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犯罪者和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 目标是致力于帮助他们建立符合社会规范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即重新社会化) 2. 产生的基础: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现代刑罚思想 ◆ 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 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人在社会中。它包括两层含义: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是受环境影响的;新的环境可以改变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因此,(1)我们不能把犯罪仅仅归罪于罪犯的道德败坏或堕落,而应当看到环境对个体的影响。(2)环境的作用。只要采取正当的矫正手法,给予对象自新的机会,那么,他们一定可以重新建立符合社会规范的生活方式,重新融入社会。 ◆ 现代刑罚思想(从非人道的、惩罚个体的惩罚、威吓、报复到人道的改造、重 新社会化) 福柯《规训与惩罚》: 惩罚技术的演变: 【1】:伴随这一过程的是惩罚中肉体痛苦的消失(如现代死刑的执行) 【2】:这种惩罚方式,其野蛮程度不亚于犯罪本身,使刽子手变得像罪犯,法官变成了谋杀犯 惩罚肉体 惩罚灵魂,改造思想【3】 公开表演 惩罚(仪式)【2】 隐蔽性惩罚 【1】

医务社会工作介绍

医务社会工作介绍 国外医务社会工作得发展已有上百年历史,在医务社会工作在卫生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演着不可替代得作用,促进了医院各部门、患者、社区、家庭等各方面的相互协调。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发达城市如上海,医务社会工作逐渐兴起。2000年上海东方医院正式成立了我国首家医务社会工作部。目前,我国已有十余家医疗机构相继出现了医务社会工作者。 医务社会工作定义 医务社会工作就是把社会工作得专业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协助病人及其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得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以提高医疗效果。医务社会工作不但能促使病人早日痊愈,保持身心健康,而且协助解决产生疾病或因疾病而产生得各种社会问题,预防疾病得蔓延与复发,使病人精神振作地重新适应社会。 医务社会工作处理问题分类 对于医务社会工作而言,在实务的过程中大致会遇到如下几大类相关的问题: 1、医疗适应问题,包括: (1)抱怨医疗处置失当。(2)要求特定治疗。(3)拒绝医疗。(4)无法适应疾病症状。(5)无法适应治疗或检查产生的副作用。(6)不恰当的医疗期待。(7)对疾病治疗的不了解。 2、入院和出院问题,包括: (1)认为病情未愈,不宜出院、转院,或者认为住在本院是应得权益而拒绝出、转院。(2)无法处理出院后的照顾。(3)对其他医疗设施不满,不愿转出。(4)门诊追踪困难。(5)对出院后的病况不安。(6)要求转往特定医院。(7)需要人力工具协助。(8)无处可去,待安置。(9)家人或亲友拒绝照顾。(10)纠纷未和解,或私人事务不愿出院。(11)住院安排问题。(12)不辞而别,自动出院。 3、伤残复健问题,包括: (1)无法接受伤残。(2)不了解伤残复健。(3)拒绝复健。(4)需要复健用具。(5)需要复健计划。(6)需要人力协助。(7)需要技艺(职能)训练。(8)残障鉴定 4、适应问题,包括:

(完整版)医务社会工作

第一章医务社会工作的定义专业地位角色 1、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的构成要素主要有7个:一是以社会福利服务专业价值观与专业伦理为指导;二是医务社会工作的性质是社会福利服务,实质和精髓是为病人、家属和公民提供免费和以公民社会权利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三是医务社会工作实务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公平与社会平等,健康公平与健康平等;四是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病人、家属等弱势群体、劣势群体和所有需要帮助的困难人群;五是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作用是解决服务的心理问题和因疾病导致的其他社会问题,直接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间接改变、影响宏观的社会环境、制度安排与政策模式;六是医务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助人技巧和组织化、制度化社会服务方法,而不是单纯的社会关怀和无私奉献;七是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运行机制是及时回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有效解决服务对象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 2、医务社会工作的分类角度和三大专业特征:分类角度:①按照国家划分,可以分为英国、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瑞典、中国的医务社会工作;②按照服务对象划分,可以分为儿童、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慢性病患者和普通病人的社会服务;③按照服务对象和服务场所划分,可以分为职业健康社会工作、学校健康社会工作和监狱健康社会工作等; ④从整个社会工作专业实务领域看,医务、学校健康社会工作、狭义福利、住房、就业服务和个人、家庭、社区、群体服务是医务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领域;⑤从社会服务体系发展规律和结构变迁角度看,医务社会工作与健康照顾社会工作处于整个社会服务体系的最高层次。三大特征:①社会福利性:主要目的是解决公民的生老病死和基本生活问题;②跨学科:说明医务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说明医务社会工作跨越社会福利与健康照顾两大学科群;③综合性 3、医务社会工作的研究对象①医务社会工作的宏观研究对象是特定社会制度中的医药卫生体系和健康照顾服务体系;②医务社会工作的直接、具体研究对象是医疗卫生和健康照顾服务领域;③医务社会工作要研究各式各样医疗机构的组织结构、科室设置、社会功能与运作机制;④医务社会工作必须研究各类疾病和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医学知识; ⑤医务社会工作的研究对象还有医学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教育体系;⑥医务社会工作还必须高度重视基础理论研究,重视大的方针政策的研究,以及纵向历史比较研究和横向国际比较研究;⑦医务社会工作还应当研究特定社会的福利文化和医药卫生文化。 4、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和工作范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医学与临床医疗、精神疾病与精神健康、康复服务、家庭医学与社区健康服务。 5、医务社会工作研究对象的结构性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①医务社会工作概念内涵外延在不断变化;②医务社会工作概念与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③医务社会工作概念与服务的系统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色彩越来越浓厚;④医务社会工作概念与服务越来越多地反映为医院之外、非医疗性和综合性社会工作干预措施。 6、健康促进的五个主要领域①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②创建支持性环境;③加强社区的行动;④发展个人的技能;⑤调整健康照顾服务的方向。 7、康复范围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医学康复,主要是利用医疗手段促进康复;②教育康复,主要是通过特殊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康复;③职业康复,主要是通过职业训练恢复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取得就业机会;④社会康复,主要是在社会层次上采取与社会生活有关的措施,促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和工作岗位。 8、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功能①医务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病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心理疾病与健康等社会影响因素的预防和治疗,使医生可以专心致志地从事生理疾病的治疗,有助于病人获得全面的综合性服务;②医务社会工作者直接参与病人管理,参与医疗服务流程和健康照顾服务活动的过程;③医务社会工作为病人提供超越医院的延伸性和连续性的健康照顾、确保病人完全康复;④除提供直接临床服务、连续性服务和参与病人管理之外,以疾病预防、健康风险因素预防、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预防为主的预防服务于健康促进是医务社会工作的重要职能;⑤医务社会工作既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健康照顾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跨越两个学科领域,在医学学科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科学研究中都扮演积极重要的角色。 9、现阶段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职责范围和服务内容的优先领域:①广泛开展健康需要评估和高危人群的筛查;②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③对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咨询和心理关怀;④协助病人适应医院和医疗环境;⑤对病人提供医疗救助和经济支持;⑥对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家庭支持和家庭福利服务;⑦组织志愿服务和开展社区服务;⑧广泛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普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⑨改善就医环境和加强医患沟通;⑩组织病人自助互助小组、俱乐部和娱乐活动等。第二章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结构与理论基础 1、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构成①医学基础知识和医学科学体系,主要是回答有关疾病、病理、治疗和健康的基本知识;②社会福利理论与社会工作知识,主要涉及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专业服务;③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主要为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提供宽广知识基础。 2、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的结构:可分为微观、中观与宏观知识三个层次。综观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其中最微观、最基础、最主要、最直接和操作化知识层次是有关个人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质量的。①微观层次专业知识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建构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个人需要和目标;②中观层次专业知识体系主要是有关社区与组织的,社区通常分为地域社区与功能社区两种。③宏观层次专业知识主要是有关健康照顾体系\社会福利体系和社会政策框架等

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专业伦理

第一讲文化传统与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资源来自:管理员上传日期:浏览次数:3113 章节导航 社会工作是一项助人的专业和职业,受特定的专业价值和伦理的约束,这些价值观和伦理,既有专业自身长期发着积淀起来的思考,也有在不同文化和制度背景下社会工作发着所具有的价值偏好和伦理规范。本章主要介绍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具体包含三个问题: 1、文化传统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西方文化传统和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3、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学习内容 一、文化传统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价值是哲学的重要部分,是人们对善恶美丑的判断。 价值观:价值观是价值的系统化,是概括性的,对期望事物带有情感色彩、有历史起源与经验基础、被一群体共同认定同时也模塑群体的行为规范。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一整套用以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哲学信念,它是在专业或职业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对人、对事和对专业等的总体判断与核心理念,它对树立专业使命、规范专业行为和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2、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意义 (1)确定专业的使命和核心关怀所在,反映了专业特质,使得它同其他社会科学区别;

(2)指引专业人员的职责和行为规范,保护服务对象的利益,减少对服务对象造成的的伤害;(3)明确规定专业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作为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的重要力量。 3、文化传统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形成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时代变迁的结果。它一方面反映了文化传统对专业实践和理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福利制度的演变对专业伦理的重塑。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于解决社会问题和回应社会需要的考虑,在制定和推行建立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规划、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过程中,明确提出了中国社会工作应具有的价值观和伦理要求。同时,作为一个国际化的专业和职业,我国在发展社会工作的时候也必须注重吸收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并在专业伦理上借鉴合理的成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伦理要素并非同西方社会的价值体系完全对立或冲突,找到两者之间相互融通的地方,理解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是推动专业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条件。 二、西方文化传统和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1、西方文化传统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影响 个人主义:社会工作价值观源于西方宗教理念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它注重个人的价值与尊严,强调受助者个人价值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主张个人自决,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同时也明显受到了功利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是发展变化的,它不仅反映历史层面的影响基础,也反映当代社会制度和文化层面的理念变化。西方社会强调个人的价值、主张尊重个人的独立性和权利。 基督教文化:长期以来,基于基督教伦理的爱、关怀、责任三个重要因素成为社会工作者认同的专业实践的基本价值。 法治:19世纪到20世纪,专业实践的伦理同法律制度也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崇尚法治和民主的环境里,社会工作专业对自身实践发展提出了一套制度约束,这些约束体现在专业社会工作者、机构和政策的使命、目标和责任里面,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第2次课教案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任课班级:心理本091 时间:2010年 3 月15 日

导入活动:对价值的认识——人我之间:人人都是不同的 1.目的:帮助学生了解人我之间的差异,并从中学会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协助成员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价值观与看法,而不只是以自己的做为 标准,能以不同角度去理解、尊重别人。 2.内容: 在一次海洋旅行中,我们所乘坐的“爱之船”因遭到大风的影响将要沉没,在波涛汹涌的海上,等待救援,而船上的救生艇只有一艘,且只能乘坐五人,在救援未到时,只有先做抉择,先救出五个人再说;其余的人只好等待机会,也可能就此消失在海洋中…… 搭乘此船的共有15人,如果由你做决定,你觉得谁是应该优先被救出的人 3.实施程序 (1)暖身活动:如果我有一百万

让成员共同分享“如果我有一百万,我要做什么?” (此活动只是热身,让成员自由讨论,不所任何引导或后续讨论) (2)舍我其谁 ▲每人发一张上表,让成员依照说明完成 ▲把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5-6人,让每组成员互相分享自己的选择和理由▲请每位成员说服同组其他成员改变其选择,与自己的相同(15-20分钟)▲领导者询问:是否有被说服的?是否有说服成功的?请分享心路历程 说服不成的原因是什么? 从说服过程体会到什么? 彼此价值不同,说服对方容易吗? 别人的选择有无道理? (3)谁对谁错 做完上面的活动及分享活动,领导者带领同学们讨论、分享所得到的心得与学习,并决定究竟谁的选择是对的,谁的是错的,还是都对、都错?整个活动体会出的人我关系如何? 4.作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以不只自己的看法去衡量,能多去了解别 人、尊重别人

矫正社会工作作业

矫正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 题目:缓刑人员矫正工作小组计划书 学期:2014-2015年第一学期 班级: 2012级社会工作班 姓名:李祥学号:201206094018 完成日期: 2014年10月25日 指导教师:张秋老师

矫正社会工作 缓刑人员矫正工作小组计划书 一、背景 社区矫正制度是我国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司法改革措施,作为一种行刑方式和制度,社区矫正与监禁矫正相对,经过我国多年来的试点,《刑法修正案》规定依法对管制、假释、缓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人员进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从而作为一种制度正式确立。 缓刑,也称为暂缓执行刑罚、暂缓量刑、缓量刑。是刑法上的一种刑罚制度。法院在刑事审判中,根据被判处刑罚的罪犯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如在考验期内,满足一定的条件,原判刑罚将不再执行的一种制度。因此,简言之,缓刑是有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决的刑罚。 对于社区矫正人员,工作人员要向其宣读有关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文件关于缓刑的条款、说明以及监管细则,要求缓刑人员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绝对服从社区司法所管理。同时,工作人员要与矫正对象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的思想动态,现实表现,家庭情况,就业情况和经济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工作。鼓励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多做好事,争取早日融入社会,做个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人。 二、目标 1、帮助矫正对象加强在刑意识; 2、对矫正对象开展法制教育,尤其是关于刑法的认识; 3、让矫正对象了解社区矫正的真正含义,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矫正期,回归社会; 三、组员招募 1、招募方法:在社区宣传及其他社工机构转介;

社会工作如何介入社区矫正题库

浅析社会工作如何介入社区矫正 摘要: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虽已起步,但问题颇多,有关制度既不全面,也不系统,而且存在执行机构职能混乱、社区矫正手段单一等问题,亟待加以完善。借鉴国外的经验模式,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利用社会工作在处理社会问题中的巨大优势,让社会工作合理、有序的介入社区矫正的工作当中,实现社区矫正的专业化。 关键词:社会认同感、社会帮扶、资源整合、激励机制 社区矫正的定义: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简单地说,就是让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在社区中执行刑罚。国外较常见的包括缓刑、假释、社区服务、暂时释放、中途之家、工作释放、学习释放等。中国的“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矫正的发展现状:社区矫正是西方国家首先推行的一种刑事执法模式,其理念正始于19世纪末近代学派的行刑社会化思想。近代学派的大师们认识到监狱刑罚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非监禁刑罚措施和对罪犯人格的改造,社区矫正便由此发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了罪犯再社会化思潮,以安塞尔为代表的新社会防卫学派提出对罪犯实行人道和再社会化,使社区矫正思想由孕育走向成熟,并逐渐由学说渗透到立法,再转化为各国的行刑实践。注重对犯罪人的改造、完善而不是报复,刑罚的目的是将社会人格不完善、不能正常进行社会生活的犯罪人再社会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共识。社区矫正比监狱矫正有更大的优越性,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行刑方式,也已成为世界各国刑罚体制改革发展的趋势。

医务社会工作教案

医务社会工作课程安排 课时:3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小组工作课程基本内容,及整学期课程安排、考评机制等。进行班级分组和小组展示,为以后课堂讨论做基础。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医务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与工作技巧的基本知识。课程内容将介绍主要的医务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以及医务社会工作各领域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重点侧重在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技巧,及服务进程的掌握。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概念、功能、服务对象等; 2)掌握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职责与角色定位; 3)了解当前医务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4)掌握医务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过程及主要步骤; 5)了解医务社会工作在各个领域内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 6)了解医务社会工作当前的实践情况; 三、学习模式 1)讲课-老师会于每一课堂中点出各个学习重点,并提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留心的地方。 2)个案研习-老师会将不同类型的案例分享给学生,讲解及分享案例中工作手法的运用情况,以及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个人与小组习作-老师会选定与课程相关的题目进行学习,要求同学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相关功课或研究。 4)个人/小组咨询-学生如有需要,可以邮件或电话方法与老师联络,预约直接交流的时间,询问有关课程学习和作业的事宜。

四、课程内容 课堂表现(20%)-课堂中参与课堂讨论及分享的情况。 报告 (80%)-5个同学一组,共同制作简报及撰写一份不少于3000字(已包含参考书目和批注等字数) 的有关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计划书。 六、参考书目 1)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手册/香港.社会服务发展研究中心著.——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6。 2)刘继同:《医务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 3)季庆英:《医务社会工作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 4)王思斌:《社会工作实务(初级)》,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1。 七、班级分组及团队展示 1.5人一组,设计自己小组的名称、口号、小组契约、队形; 2.进行团队展示。

继续教育网答案-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专业伦理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专业伦理 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专业伦理 (测试时间60分钟) 1.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道题,共50分) (1) 艾滋病患者和生理残疾者面临的最大困境在于社会歧视和基本生活能力欠缺。帮助他们康复或改善环境,并通过各种努力减少社会歧视,维护其正当权益,体现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原则是()。 认可 尊重 保密 个别化 (2) 社会工作者小宋在接待一名听力有问题的老人时,由于事先没有了解到老人的听力问题,因此在与老人的沟通中声音太小,老人很生气,此时,根据社会工作专业的()原则,小宋不仅要道歉而且还要向老人提供服务。 同情 保密 接纳 尊重与包容 (3) 社会工作者小王在进行社会服务时,事先了解服务对象的地域、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以便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体现了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 尊重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 使服务对象知情同意

具有文化敏感性 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和保密性 (4) 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意味着()。 社会工作者不对服务对象的行为进行任何干涉 服务对象在事关自身利益的决策中起到主导作用 社会工作者完全可以出于善意代替服务对象进行重要决策 所有服务对象都必须自我决策 (5) 世界上第一部有关社会保障的完备法案是()。 《社会保障法案》 《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法》 《济贫法》 《新救济法》 (6) “非批判”原则是指()。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错误行为不进行公开批判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言行听之任之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言行进行鼓励和表扬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言行和价值观不进行指责,也不强迫他们接受其他价值观 (7) 保密原则意味着()

矫正社会工作复习提纲

矫正社会工作 第一章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二、矫正对象的特点及需要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 ?何为矫正(矫治)? ?矫正(矫治)——医学上的专门用语。 ?意指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使身体部位的形状或技能方面发生畸变的患者得到康复,重新过上和正 常人一样的生活的过程。 ?矫正(矫治)——司法方面的专门用语。 ?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 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融入社会,成为其中正常成员的过程。 相关链接:何为“社会服务令” ?英国最早在1973年《刑事法庭权力法》中创立“社区服务”的刑种,即法官可以判令被告人进行无 偿的社区工作,弥补因其罪行给社会和个人造成的损害。我国香港的“社会服务令”条例于1984年正式通过,并在1998年扩展至区域法院、高等法院的上诉法庭及高等法院原讼法庭。 ?香港“社会服务令”具有补偿性及协助违法者复康的双重作用。根据此服务令,违法者须在空闲时间 进行无薪社会服务工作,以补偿他们对社会的损害。 ?2001年5月,河北省石家庄长安区出台《关于实施“社会服务令”暂行规定》,对符合不起诉条件的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由检察机关下达“社会服务令”,推荐到社会公益性机构,由检察机关聘用的辅导员对其进行思想感化教育,并在规定时间内从事有益的无薪工作,对社会作出一定补偿,使其重拾自尊,早日回归社会。《规定》出台后第一位被判“社会服务令”的是一名涉嫌盗窃手机的17岁的少年,他被判到社区进行两个月无薪劳动。两个月过去后,检察院根据其表现下达了“不起诉决定书”,他又像过去一样回到普通人的生活中。随后,我国内地第一批“社会服务令”开始在河北省部分检察院试行。这种新的判决方式目前正在引起司法界及法学界广泛关注。 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 ?矫正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罪犯性质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矫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 1.针对罪犯的功能 ?(1)监管功能 ?(2)矫正功能 矫正社会工作者通过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是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人员得到生理、心理、思想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重而重新融入社会。 ?(3)服务功能 矫正社会工作从本质上讲是在司法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其服务贯穿整个刑事司法过程。包括生活照料、经济支持、心理辅导等。 2、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 (1)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智慧树知到 《矫治社会工作》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矫治社会工作》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社会工作者担负着矫治罪犯个人的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工作,以及改善罪犯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工作()。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与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领域的社会工作不同的是,矫治社会工作的特点是没有福利性()。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3、美国最早的矫治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是()。 A:观护人 B:志愿者 C:社工 D:退休检察官 正确答案:观护人 4、工匠盖房,如因工程质量问题导致房子不牢固,砸死房子的,工匠本人以死抵命,如果砸死房主的儿子,工匠的儿子以死抵命。这样的法律见诸于哪国法典中()。 A:雅典 B:古巴比伦 C:古代中国 D:古印度

正确答案:古巴比伦 5、矫正含义的演变经历了什么过程?() A:医学-社会工作-司法 B:医学-司法-社会工作 C:司法-医学-社会工作 D:司法-社会工作-医学 正确答案:医学-司法-社会工作 第二章 1、采取起诉便宜主义是指检察机构采用简化起诉的程序()。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以下哪些方式为非监禁化?() A:罚金 B:担保 C:软禁 D:向受害者道歉 E:社会服务 F:拒绝悔过 G:周末监禁 H:公开训斥 正确答案:软禁,社会服务,拒绝悔过

3、我国把多长时间以内的自由刑视为短期自由刑?() A:5年以下 B:4年以下 C:3年以下 D:2年以下 正确答案:3年以下 4、原始社会末期血亲复仇追诉和处罚施害者的权力掌握在谁的手里?()A:受害人 B:受害人家人 C:受害人所在的氏族 D:国家 正确答案:受害人,受害人家人,受害人所在的氏族 5、犯罪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有()。 A:贝卡利亚 B:龙勃罗梭 C:菲利 D:李斯特 正确答案:菲利,李斯特 第三章 1、社会支持包括()。 A:社区 B:社会网络

医务社会工作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4117806054.html, 农村地区发展医务社会工作初探析 —以江西万载R医院为例 摘要:社会工作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社会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分支,医务社会工作也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以农村地区医院的实际状况出发,分析农村地区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探讨目前农村发展医务社会工作所面临的瓶颈,并就针对所面临的困难提出几点建议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农村地区农村发展医务社会工作 所谓的医务社会工作主要是指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以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介入医疗机构开展一系列的服务活动。一般而言主要包括,处理病患与医疗体系之间的关系,协助病患处理个人问题,协助病患适应医院的环境,出院后的追踪服务和其他相关服务等等。医务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最早是在16世纪英国的济贫法中提到给穷人提供医务救助服务。1905年,美国,卡博医生(Dr. Cabot, Richard),麻省州立医院(The General Hospital of Massachusetts),首次聘用社会工作者,被世界公认为是专业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开端。此后,医务社会工作在西方各国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了西方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最早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是在1921年,北京老协和医院成立了社会服务部也称为帮穷部。此后,济南鲁大医学院附设医院、南京鼓楼医院、上海红十字医院、仁济医院、重庆仁济医院等多家大型医院相继开展了医务社会工作。但在1952年,由于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被取消,各医院的医务社会工作服务也随之被取消。直到1992年,首都医科大学设立了社会康复专业,这标志着医务社会工作逐渐恢复。2000年5月,上海东方医院正式成立社工部,开展专业的医务社会工作。2006年,上海瑞金医院,开始筹建社工部。目前我国已有十多家医院成立了社工部,不同程度的开展专业的医务社会工作,这使得医务社会工作得到空前大规模的发展。 一、农村地区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江西省万载县是全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的示范点,该县经过近几年的大力推

4、社会工作价值

1.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道题,共50分) (1) 艾滋病患者和生理残疾者面临的最大困境在于社会歧视和基本生活能力欠缺。帮助他们康复或改善环境,并通过各种努力减少社会歧视,维护其正当权益,体现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原则是()。 认可 尊重 保密 个别化 (2) 社会工作者小宋在接待一名听力有问题的老人时,由于事先没有了解到老人的听力问题,因此在与老人的沟通中声音太小,老人很生气,此时,根据社会工作专业的()原则,小宋不仅要道歉而且还要向老人提供服务。 同情 保密 接纳 尊重与包容 (3) 社会工作者小王在进行社会服务时,事先了解服务对象的地域、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以便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体现了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

尊重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 使服务对象知情同意 具有文化敏感性 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和保密性 (4)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意味着()。 社会工作者不对服务对象的行为进行任何干涉 服务对象在事关自身利益的决策中起到主导作用 社会工作者完全可以出于善意代替服务对象进行重要决策所有服务对象都必须自我决策 (5) 世界上第一部有关社会保障的完备法案是()。 《社会保障法案》 《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法》 《济贫法》 《新救济法》 (6) “非批判”原则是指()。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错误行为不进行公开批判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言行听之任之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言行进行鼓励和表扬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言行和价值观不进行指责,也不强迫他们接受其他价值观(7) 保密原则意味着() 通常未经服务对象允许,社会工作者不能向第三方透露服务对象的隐私资料 社会工作服务只能在秘密状态下进行 任何情况下社会工作者都不能向第三方透露服务对象的隐私资料 社会工作者不能向第三方透露服务对象的所有资料 (8) 在社会工作中强调接纳这一价值观,下列说法中,关于接纳这一价值观错误的是()。 接纳是一种方法 接纳不等于赞同和认同服务对象的价值观 不介意案主的价值观与行为为其提供服务 不仅接纳服务对象的优点,也接纳服务对象的缺点 (9)小徐是某中学的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小李提供个案服务。从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责任来看,小徐可以将个案服务的记录用于()。 与自己的督导交流

矫正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 指社会工作实于矫正体系中。它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应包含的以下四方面含义: 第一,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第二,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的福利服务。 第三,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 第四,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得社会福利服务。 社会工作中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6-08 09:46 共人浏览[大] [中] [小] (1)福利性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本身就是在社会福利制度内的各种专业化的服务,是社会福利的发送渠道和实现环节。矫正社会工作也具有社会工作的基本属性,它同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领域的社会工作一样,是通过组织动员社会资源,改善处在困难处境中的社会成员的生活状况,使之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带有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和保障。 (2)特殊性 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者提供的福利服务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违法者的行为对社会和他人的利益造成了损害,从这个角度讲,他们是社会安全和公众利益的危害者,具有以强凌弱、弱肉强食、称霸一方、威慑四邻的特点,似乎是社会强者的象征。而实际上,这些人之所以违法犯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社会化过程的阻断或弱化造成社会适应能力的降低甚至消失。他们无法通过用社会公众所认可的途径和方法来维持其在社会中的正常生活。所以从这一角度讲,他们是社会的弱者。 (3)系统性 ①矫正社会工作者所从事的福利服务有其法律上的依据。许多国家和地区对于此类服务都有立法方面的规范,矫正社会工作是依法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 ②矫正社会工作贯穿于对罪犯进行司法矫正的各个方面以及整个过程,包括审判、监禁、社区矫正以及刑释等各个环节。 ③矫正社会工作的目的与司法工作的目的相一致,即预防犯罪、维护社会安全。 (4)专业性 对罪犯的矫正是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由各方面的专业人士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目的。他是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陛的人员)及其家人提供服务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涵义、作用与内容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动力。作为一种专业价值观,它的基础是社会主流价值和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追求。一般而言,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指一整套用以支撑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哲学信念。社会工作价值观以人道主义为基础,充分体现了热爱人类、服务人类、促进公平、维护正义和改善人类与社会环境关系的理想追求,激励和指导着社会工作者的具体工作。社会工作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并主要表现在理论作用与实践作用上。在理论作用上,社会工作价值观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同时,也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实践作用上,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标准这种形式,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的实践;社会工作价值观是促进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目前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社会工作价值观也比较稳定。例如,戈登于己于人965年提出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包含六个方面的内容:个人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怀;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每个人对他人都负有社会责任;每个人除了具有人类共同的需要外,每个人也是独特而异于他人的;民主社会的基本特质,在于每个人的潜能都能充分实现,同时也意味着个人应当通过社会参与而尽到其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提供途径以消除自我实现的障碍,以便个人的自我实现得以完成。再比如,比斯台克于1967年提出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包含九个方面的内容:人的潜能,人的责任,人的权利,人的基本需要,社会功能,社会的责任,社会的权利,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人的自我表现抉择权利。国际社会工作界把社会工作价值观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1)服务:社会工作者应当超越个人利益为他人提供专业服务。(2)社会工正:社会工作者追求社会变革,特别是与弱势群体一起努力,并代表他们寻求社会变革。(3)个人的尊严和价值:社会工作者对个人都给予关心和尊重,意识到个体的差异和文化及种族上的多元性。(4)人类关系的重要性:社会工作者认识到人类关系和群体内部关系是重要的变革工具。(5)诚信:社会工作者始终意识到专业的使命、价值观、伦理原则和伦理标准,并用与之相适应的方式开展实际工作。(6)能力:社会工作者不断致力于增进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将他们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操作层面,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以下原则: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我国的社会工作是依据我国国情,并在借鉴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理论和方法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是在执政党和政府直接领导和推动下开始起步的,加上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因素,使得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必然有自己的特色。经过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流价值也由计划经济时期单纯强调国家和集体利益而忽视个人利益转变为三者并重,社会生活中多元文化并存。在吸收国际社会工作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当前社会工作的发展特点,在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建设方面还应当注重以下内容:一是强调社会和谐。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应当建立于人们共同发展过程中的平等尊重、相互支持的基础上应体现于密切的社会关系之中。基于文化传统和社会政治制度,相对于西方社会对个人尊严自由的推崇,我们应该更加强调社会和谐。二是保持家庭和谐和稳定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家庭观念。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自由,我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的社会生活比较注重家庭的价值。因此,相比较西方强调人们的个人尊严和权利,我国应更加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彼此宽容、相互支持和相互依赖。三是注重服务的“人情味”“人情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很有特色的内容。他一仁爱为基础,体现了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重视社会交往中的情感支持和情感依赖。当前,在以理性和社会责任为基础的民主建设中,我们的“人情味”将会是当代人类关系特征的重

第十章矫正社会工作

第十一章矫正社会工作 教学目的:矫正社会工作因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而使其服务有很多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独特内容与方法。本章主要教学目的在掌握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与价值观的基础上,有效的开展矫正社会工作专业的服务活动。 教学重点:矫正社会工作的内涵、特点、功能,矫正对象的需求及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开展矫正社会工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情境引导法、案例分析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特点、功能,矫正社会工作对象的需求与问题。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及发展,矫正社会工作主要工作内容与基本工作方法。自学内容:中国内地的社区矫正制度。 课外作业: 1.什么是矫正社会工作?它包括哪些内容? 2.矫正社会工作是如何产生的? 3、矫正对象有何种问题与需求? 4、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有哪些? 5、什么是社区矫正,我国社区矫正包括哪些内容? 6、简述个案管理模式的概念、程序及应注意问题? 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方法实务,邓恩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库少雄,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社会工作实务》,2012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初级,中国社会出版社 第一节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 矫正原是医学上的专门用语,意指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使身体部位的形状或机能方面发生畸变的患者得到康复,以重新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过程。 矫正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

医务社会工作

医务社会工作 (Medical Social Work) 学分数 2 周学时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社会工作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需要以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为基础。 基本内容:医务社会工作是一门社会工作的专业课程,包括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况、历史发展与现状;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工作的取向和工作的环境;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事务基础;以及医务社会工作的方法等方面。 基本要求: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况、历史发展与现状;熟悉医务社会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工作的取向和工作的环境;在基本掌握社会工作方法的基础上,能够初步地将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与社会工作的方法综合地运用在医务领域之中。 教学方式:课程基本内容与相关理论的讲解;结合角色扮演、模拟操作练习和课堂专题讨论。 参考书目: 1、莫藜藜著《医务社会工作》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10月出版 2、秦燕著《医务社会工作》巨流图书公司 教学内容: (第1周)第一章绪论 1、医务社会工作的定义 2、医务社会工作的任务 3、医务社会工作的意义 (第2周)第二章医务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1.医务社会工作在西方 2.医务社会工作在中国 (第3周)第三章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事务基础 1、生命周期理论 2、压力与应对 (第4周)3、危机调适理论 4、医学心理学 (第5周)第四章健康与疾病 1、健康与疾病的定义

2、病人角色与行为 (第6周)第五章医务社会工作方法 1、个案工作 A)个案工作理论回顾 B)个案工作实务 (第7周)2、小组工作 A)小组工作模式回顾 B)小组工作实务 (第8周)3、社区工作 A)社区工作理论回顾 B)社区工作实务 (第9周)第六章医院医务社会工作 1、医疗团队与社工角色 2、急诊室的社会工作 (第10周)3、各科疾病与社工取向 A)内科社会工作 B)外科社会工作 C)妇产科社会工作 D)小儿科社会工作 E)临终关怀与悲伤辅导 (第11周)第七章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环境与实务 1、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介绍 A)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演变 B)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 (第12周)2、我国的医疗体系与医疗工作模式 A)我国的三级医疗体系 B)医疗诊断、治疗的模式 (第13周)3、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实务与医务社会工作中的志愿者工作 A)我国的医务社会工作实务 B)医务社会工作中的志愿者工作 (第14周)第八章医务社会工作管理、教学与研究 1、医务社会工作行政 2、医务社会工作督导 3、医务社会工作教学 4、医务社会工作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