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华佗传
《华佗传》原文及译文

《华佗传》原文及译文《华佗传》是记载了华佗一生经历的一本图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华佗传》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华佗传》原文: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视脉,曰:“胎已死矣。
”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
人云“在左”,於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县吏尹世苦四支烦,口中乾,不欲闻人声,小便不利。
佗曰:“试作热食,得汗则愈;不汗,后三日死。
”即作热食,而不汗出,佗曰:“藏气已绝於内,当啼泣而绝。
”果如佗言。
府吏儿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
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
”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盐渎严昕与数人共候佗,适至,佗谓昕曰:“君身中佳否?”昕曰:“自如常。
”佗曰:“君有急病见於面,莫多饮酒。
”坐毕归,行数里,昕卒头眩堕车,人扶将还,载归家,中宿死。
故督邮顿子献得病已差,诣佗视脉,曰:“尚虚,未得复,勿为劳事,御内即死。
临死,当吐舌数寸。
”其妻闻其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一如佗言。
督邮徐毅得病,佗往省之。
毅谓佗曰:“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
”佗曰:“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
”遂如佗言。
东阳陈叔山小男二岁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
华佗传范晔翻译全文

华佗传范晔翻译全文华佗传全文翻译如下:华佗字元化,是东汉末沛国谯县人。
曾经到徐州去求学,通晓几种经书,懂得养生的方法,还精通医方药物。
曹操听说后把华佗召来,让他经常在身边侍候。
曹操因为头疼感到痛若,每当头疼发作,惊慌意乱,眼睛昏花。
华佗用针扎(曹操)胸部膈穴,随着手的转动,头就不疼了。
华佗手到病除的绝技,大都属于这一类。
然而本是读书人,(却)被人看作用医术为职业,华佗心上常常懊悔。
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使得病情加重,让华佗专门为自己看病。
华佗说:“这病近乎难以治好,不断地进行治疗,可延长些寿命。
”华佗长久远离家乡,很想回去,于是(向曹操告假)说:“刚才接到家里来信,正想暂时回家。
”回到家乡,拿妻子的病进行推脱,多次请求延长假期。
曹操多次用书信召唤,又下诏令郡县遣送他回来。
华佗倚仗才干,厌恶吃侍候人的饭,还是不起程。
曹操很生气,派人到华佗家乡去核查。
华佗的妻子一开始担心华佗再也不回来了,哭得很伤心。
华佗却笑着和她说:“别担心,我很快就回来了。
”又把一卷医书交给妻子,说:“你如果想念我,可以看看这本书。
”华佗坐牢时曾把医书也带在身边,于是把医书扔到地上烧毁了。
狱卒把华佗死的消息告诉曹操时,曹操愣住了,半天才说:“佗之医术可达神乎?悔恨之前因小过而致此祸。
”然而终究因为华佗不愿做侍候人的工作而把他杀了。
华佗临死前把狱吏给的酒肉都吃了,又取出了一卷医书看了几眼扔到地上。
狱吏感到惋惜就去捡那些医书。
华佗笑着说:“傻瓜!这书可以救活人命!方术士应用它治疗各种疾病就像用虎、鹿、狗、马做药一样容易。
难道这些书能比得上万金之宝吗?我之所以不要这些书是因为怕这些书传出去后被一些用心不良的人用来害人!今天把这些书送给您也不为过。
”于是就把医书全都烧毁了。
华佗死的那年大约六十七岁。
徐毅得了病请华佗看脉,徐毅说:“昨天让医曹吏刘租针刺胃管后便苦于咳嗽、想躺下休息。
”华佗说:“刺胃管时误伤了肝脏了;食物吃下去就减少,五天后就会死。
中考文言文《华佗传》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华佗传》全文详细翻译选自《三国志》华佗传作者:陈寿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旉。
曾在徐州地区漫游求学,通晓几种经书。
沛国相陈硅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任职,他都不就任。
华佗懂得养生之道,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象壮年人一样。
又精通医方药物,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掌握着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热,就让病人服饮,同时告诉服药的禁忌或注意事项,等到华佗一离开,病人也就好了。
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不过烧灸七、八根艾条,病痛也就应手消除。
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刺感应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请告诉我。
”当病人说“已经到了”,随即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
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除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就开刀切除患处,取出结积物。
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割除肠子病变部分,洗净伤口和易感染部分,然后缝好腹部刀口,用药膏敷上,四五天后,病就好了,不再疼痛。
开刀时,病人自己并不感到疼痛,一个月之内,伤口便愈合复原了。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府中官吏倪寻、李延同时来就诊,都头痛发烧,病痛的症状正相同。
华佗却说:“倪寻应该把病邪泻下来,李延应当发汗驱病。
华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华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华佗传记载了的华佗,因不愿继续为曹操诊疾而惨遭杀害,终其一生的生平事怂。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华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欢迎参考借鉴。
华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篇1华佗传原文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又精方药。
太祖①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②,每发,心乱目眩。
佗针膈,随手而差③。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
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
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于是传付许狱④,考验首服⑤。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⑥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疆,索火烧之。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
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疆死也。
”华佗传翻译华佗字元化,东汉沛国谯县(在今安徽省亳县)人。
曾经到徐州去求学,通晓几种经书,懂得养生的方法,还精通医方药物。
曹操听说后把华佗召来,让他经常在身边侍候,曹操因为头疼感到痛若,每当头疼发作,惊慌意乱,眼睛昏花。
华佗用针扎(曹操)胸部膈穴,随着手的转动,头就不疼了。
华佗手到病除的绝技,大都属于这一类。
然而本是读书人,(却)被人看作用医术为职业,华佗心上常常懊悔。
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使得病情加重,让华佗专门为自己看病。
华佗说:“这病近乎难以治好,不断地进行治疗,可延长些寿命。
”华佗长久远离家乡,很想回去,于是(向曹操告假)说:“刚才接到家里来信,正想暂时回家。
”回到家乡,拿妻子的病进行推脱,多次请求延长假期。
《华佗传(节录)》阅读附答案附译文

《华佗传(节录)》阅读附答案附译文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又精方药。
太祖①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②,每发,心乱目眩。
佗针膈,随手而差③。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
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
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于是传付许狱④,考验首服⑤。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⑥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疆,索火烧之。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
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疆死也。
”注释:①太祖:曹操的庙号。
②头风:脑神经痛。
③差:音chài,同“瘥”,病愈。
④传付许狱:解押送给许昌的监狱。
⑤考验首服:考问认罪。
⑥考竟:判决。
这里指处死。
7.与“索火烧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陋之有B.悍吏之来吾乡C.怅恨久之D.蔽林间窥之8.曹操杀死华佗最根本的原因是(2分)A.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B.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
C.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D.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①佗久远家思归远:②数乞期不反数:③出一卷书与狱吏与:④此可以活人活:10.翻译下列句子。
(3分)(1)天下当无此鼠辈耶?(1分)译:(2)吏畏法不受,佗亦不疆,索火烧之。
(2分)译:参考答案:7.D8.D9.①远:远离②数:屡次,多次③与:给④活:使活,救活10.(1)(1分)天下会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用反问句式即可。
《华佗传(节录)》阅读附答案附译文

《华佗传(节录)》阅读附答案附译文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又精方药。
太祖①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②,每发,心乱目眩。
佗针膈,随手而差③。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
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
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于是传付许狱④,考验首服⑤。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⑥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疆,索火烧之。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
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疆死也。
”注释:①太祖:曹操的庙号。
②头风:脑神经痛。
③差:音chài,同“瘥”,病愈。
④传付许狱:解押送给许昌的监狱。
⑤考验首服:考问认罪。
⑥考竟:判决。
这里指处死。
7.与“索火烧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 B.悍吏之来吾乡C.怅恨久之 D.蔽林间窥之8.曹操杀死华佗最根本的原因是(2分)A.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B.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
C.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D.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①佗久远家思归远:②数乞期不反数:③出一卷书与狱吏与:④此可以活人活:10.翻译下列句子。
(3分)(1) 天下当无此鼠辈耶?(1分)译:(2)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疆,索火烧之。
(2分)译:参考答案:7.D 8.D9.①远:远离②数:屡次,多次③与:给④活:使活,救活10.(1) (1分) 天下会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用反问句式即可。
华佗传范晔翻译全文

华佗传范晔翻译全文华佗传是范晔所著的文学作品,讲述了中国古代医学家华佗的生平事迹和医学成就。
华佗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被誉为“中国医学圣手”,他的医术高超,治疗了许多疑难杂症,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华佗传的翻译全文如下:华佗,字元化,东汉人。
不仅精通医术,而且胸怀大志,视医学为自己的职责。
他治病救人,尽心尽力,广受百姓的爱戴和尊敬。
华佗年轻时,学习医学的机会并不多。
但是他非常聪明,勤奋好学,终于在医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他研究医学的方法,开创了一种独特的疗法,被称为华佗疗法。
这种疗法非常有效,可以治愈许多其他医生束手无策的疾病。
华佗不仅在医学上有过人的造诣,而且他的人品也非常高尚。
无论贵贱,无论富穷,只要有人生病,他就会竭力救治。
他的医德和慈悲让许多人感动,为他竖起了大大的拇指。
华佗的名声很快传遍了整个国家。
还有一次,当时有一个非常严重的传染病在蔓延,无数人感染了这个病,生命岌岌可危。
当时,许多医生都束手无策,华佗听说了这个消息,立即前往救治。
他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最终战胜了这个疾病,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华佗还有一次救了吕布的性命,吕布因为被箭射中,伤势严重,生命垂危。
华佗听说了这个消息后,毫不犹豫地前往救治。
他用他的医术,成功地拔除了毒箭,并对吕布进行了精心的治疗。
吕布因此得以康复,对华佗的救治感激不已。
华佗的医学成就和高尚的品德,让人们对他充满了敬意和钦佩。
他被尊奉为医学界的泰斗,被誉为中国医学的瑰宝。
华佗在东汉时期,为人们带来了医学上的奇迹,也为后代医学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他的精神将一直激励着人们,发展和创新医学,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是华佗传的全文翻译。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完整)华佗传译文

医古文之华佗传译文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旉.曾外出到徐州一带求学,能兼通好几部经书.沛相陈珪薦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徵召他任官职,都不接受。
华佗通晓养生之道,当时人们认为他年近百岁,可是面容仍有如壮年之貌.又精通方药,他治疗疾病,和合汤剂不过几种药物,心中了解药物的配伍比例分量,不必再称量,加水煮熟便可饮用,把汤药的禁忌服法等告诉病人,华佗离去後病就痊愈。
如应用灸法,不过灸一二处,每处不过灸七八庄,病也随手而愈。
如应用针刺,也不过针一二处,他在进针时对病人说:“这针感会延引到某处,如感觉到了,就告诉人。
”当病人说“已到”,他便应手出针,病也很快就好。
如果疾病蕴结郁积在体内,针刺和服药的效力所不能达到,应须手术切除的,便使病人服用麻沸散,一会儿便像酒醉一样不省人事,没有什麽知觉,於是剖开切除。
疾病如果在肠部,便截断染病的肠子并清洗其馀部分,然後缝合腹部以药膏敷抹,四五天就好转,不痛,病人自己也不觉得,一月之内就愈合复原了。
郡守府中小吏倪寻和李延一起到华佗那里求治,都头痛身热,患的病正好相同。
华佗说:“倪寻当用下法治病,李延当用汗法.”有人对他的不同治法提出疑問,华佗说:“倪寻是外(内)实,李延是内(外)实,所以治疗他们应当不同。
”随即分别给药,第二天一早病都痊愈。
华佗在路上行走,遇见一人患咽部阻塞,想进食可是不能咽下,他的家人用车装载要去就医。
华佗听到病人的呻吟,把车子停住前往诊视,告诉病人说:“刚才过来的路边有一卖饼的店家,有蒜泥和大醋,向他求取三升饮服,病自会除去。
”当即像华佗所说的,马上吐出一条似蛇的寄生虫,把它挂在车傍,要到华佗家中去。
华佗还没有回来,他的小儿在门前戏玩,迎面见到来人,便自言自语地说:“好像遇上我们的父亲,车边挂着那致病的东西就是明证啊。
”病人往前进屋入座,看见华佗家中北墙上挂着这一些蛇类大约已有十多条。
又有一位郡守患病,华佗认为那人大怒一番就会病愈,於是大量接受他的财物却不施行治疗,不久又丢开郡守离去,并留下书信辱骂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语文教学宝典 / 文言文翻译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华佗传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选自《三国志》
华佗传作者:陈寿
文本
译文
原文
文本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旉。
曾在徐州地区漫游求学,通晓几种经书。
沛国相陈硅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任职,他都不就任。
华佗懂得养生之道,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象壮年人一样。
又精通医方药物,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掌握着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热,就让病人服饮,同时告诉服药的禁忌或注意事项,等到华佗一离开,病人也就好了。
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不过烧灸七、八根艾条,病痛也就应手消除。
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
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刺感应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请告诉我。
”当病人说“已经到了”,随即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
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除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就开刀切除患处,取出结积物。
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割除肠子病变部分,洗净伤口和易感染部分,然后缝好腹部刀口,用药膏敷上,四五天后,病就好了,不再疼痛。
开刀时,病人自己并不感到疼痛,一个月之内,伤口便愈合复原了。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府中官吏倪寻、李延同时来就诊,都头痛发烧,病痛的症状正相同。
华佗却说:“倪寻应该把病邪泻下来,李延应当发汗驱病。
”有人对这两种不同疗法提出疑问。
华佗回答说:“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所以治疗他们也应当用不同的方法。
”马上分别给两人服
药,等第二天一早两人一同病好起床了。
府吏兄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
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
”或难其异。
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一天,华佗走在路上,看见有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车载着他去求医。
华佗听到病人的呻吟声,就停车去诊视,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边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吃,病痛自然会好。
”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象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
”病人上前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寄生虫的标本大约有十几条。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
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
”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广陵郡太守陈登得了病,心中烦躁郁闷,脸色发红,不想吃饭。
华佗为他切脉说:“您胃中有好几升虫,将在腹内形成毒疮,是吃生腥鱼、肉造成的。
”马上做了二升药汤,先喝
一升,一会儿把药全部喝了,过了一顿饭的功夫,陈登吐出了约摸三升小虫,小虫赤红色的头都会动,一半身体还是生鱼脍,病痛也就好了。
华佗说:“这种病三年后该会复发,碰到良医才以救活。
”按照预计的时间果然旧病复发,当时华佗不在,正如华佗预言的那样,陈登终于死了。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
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
”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眼之。
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
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
”依期果发动,对佗不在,如言而死。
《》(节选)全
2004/09/02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