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教材之扁鹊传华佗传丹溪翁传简化字版

合集下载

医古文翻译

医古文翻译

《扁鹊传》译文扁鹊是勃海郡郑人,姓秦,名叫越人。

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人。

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人。

来往十多年,长桑君才叫扁鹊来私下交谈,悄悄地告诉扁鹊说:“我有秘方,我年纪老了,想传给你,请你不要泄露。

”扁鹊恭敬地答道:“好的。

”长桑君就拿出他藏在怀中的药给扁鹊,说:“您用天上降下的露水来服用这种药物,三十天就会洞察异物了。

”于是拿出他的秘方全部交给了扁鹊,突然不见了,他大概不是一般的人啊!扁鹊就按照他的话服药三十天,视力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

凭这种能力来诊视疾病,完全能见到五藏病症的所在,只是用诊脉作为名义罢了。

行医有时在齐国,有时在赵国。

在赵国的时候名叫扁鹊。

在晋昭公的时候,众大夫的势力强大而国君宗族的势力弱小。

赵简子职掌管领大夫,独揽国家政事。

有一次简子病了,五天不省人事,大夫们都很害怕,于是叫来扁鹊。

扁鹊进来,看了简子的病情,就出来了。

家臣董安于就向扁鹊询问简子的病情,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从那以后,扁鹊来到虢国。

听说虢太子死了,扁鹊就来到虢宫廷的门前,问爱好医学的中庶子说:“太子患什么病,使京城中举行祈祷活动超过了其他事情?”中庶子说:“太子患血气运行不正常的病,气血错乱不能够疏泄,突然在体表发作,就造成了体内的病变。

由于体内正气不能制止住邪气,邪气蓄积就不能散发,因此正气虚而邪气实,所以突然昏倒而死。

”扁鹊问道:“他死了多长时间?”中庶子说:“鸡鸣至现在。

”扁鹊说:“收殓了吗?”回答说:“没有,他死了还没有半天。

”扁鹊又说:“请您进去禀告,就说我是齐国勃海秦越人,家住郑县,不曾仰望过国君的尊颜,也不曾到他面前拜见侍奉过。

听说太子不幸地死了,我能使他活过来。

”中庶子说:“先生该不会哄骗我吧!根据什么说太子能活呢?我听说上古的时候,有名医俞跗,治病不用汤药、酒剂、镵针、石针、导引、按摩、药物热敷等方法,只要一诊察就知道疾病所在的部位,就顺着五脏的腧穴,割开肌皮,疏通脉络,连结损伤的筋腱,按治髓脑,触动膏肓,疏理膈膜,清洗肠胃,洗涤五脏,修练精气,改变容貌气色。

医古文

医古文

一、通假字《扁鹊传》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

(通:禳,祛除邪恶的祭祀) 2.故暴蹷而死。

(通:厥,昏厥。

)3.治病不以汤液醴灑。

(通:酾,过滤的酒)4.案扤毒熨。

(通:按,按摩)5.诀脉结筋。

(通:决,疏通。

)6.揲荒爪幕。

(通:肓,膏肓;通:膜,横膈膜.)7.嘘唏服臆。

(通:愊,郁满。

)8.使良医得蚤从事。

(通:早,及早。

)9.臣是以无请也。

(通:毋,不。

)10.自知伎不如扁鹊也。

(通:技,技术。

)《华佗传》1.昕卒头眩堕车。

(通:猝,突然。

)2.下利先常啼。

(通:痢,泄泻。

)3.故当死。

(通:固,一定。

)4.何忍无急去药。

(通:弆,储藏。

)5.考竟佗。

(通:拷,拷打。

)《养生论》1.较而论之。

(通:皎,明白地。

)2. 嚣然思食。

(通:枵,空虚。

)3. 颈处险而瘿。

(通:岩,山区。

)4. 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通:脠,腥味。

)5. 攻之者非一涂。

(通:途,途径。

)6. 思虑销其精神。

(通:消,减少。

)7. 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

(通:犹,好比。

)8. 志以厌衰。

(通:已,已经。

)9. 薰辛害目。

(通:荤。

)《伤寒论》序1. 卒然遭邪风之气。

(通:猝,突然。

)2. 而方震栗。

(通:慄,战慄,发抖。

)3. 撰用《素问》……。

(通:选,选取。

)4. 并平脉辨证。

(通:辨,辨治。

)5. 经络府俞。

(通:腧,腧穴。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1. 而云世阙。

(通:缺,缺失。

)2. 大济蒸人。

(通:烝,众多。

)《串雅》序1. 尝引以为憾。

(通:常,经常。

)2. 过予谭艺。

(通:谈,交谈。

)《大医精诚》1. 血脉荣卫之通塞。

(通:营,营气。

)2. 俞穴流注。

(通:腧。

)《医案四则》1. 乃以衽席及荐阙其中。

(通“缺”,使…空缺)2. 而我顾投以参,术,陈皮,芍药十余贴。

(通:帖.) 二、古今字《扁鹊传》1.揲荒爪幕。

(同“抓”,疏理。

)2.以郄视文。

(同“纹”。

花纹)3.长终而不得反。

(同“返”,返回)4.厉针砥石.(同“砺”,磨刀石.此作动词,磨)5.八减之齐。

医古文句子翻译

医古文句子翻译

扁鹊传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7),则疾可已(8),身可活也。

假如圣人能够预先觉察疾病的征兆,能让良医及早地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生命就可以存活。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人们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是担忧治法少。

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2):“太子何病。

国中治穰过于众事(3)?”扁鹊来到虢国宫门下,问喜好方术的中庶子说:“太子得了什么病,国都中举行祈祷活动超过了其它的事闻病之阳,论得其阴(25);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于大表(26),不出千里,决者至众(27),不可曲止也(28)。

掌握了病的外表症状,就能推断出它的内在病机;掌握了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断出它的外表症状。

病证表现在人体的外表,不超过千里的范围,决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能详尽说出来。

华佗传游学徐土⑶,兼通数经⑷。

沛相陈珪举孝廉⑸,太尉黄琬辟⑹,皆不就(7)。

到徐州一带外出求学,同时精通数种经书沛国国相陈珪荐举他做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去做官,都没有就任。

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26),县车边(27),欲造佗(28)。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29),病家就照华佗说的去做,很快就吐出一条虫子,把它挂在车边,打算到华佗那里去。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孩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30)。

”自言自语地说:“好象是碰到我父亲了,车边挂的虫子就是这种证明。

”于是传付许狱(10),考验首服(11)。

于是递解交付给许昌的监狱,审问验证,招供服罪。

荀彧请曰(12):“佗术实工,人命所县(13),宜含宥之(14)。

”荀彧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这是关系到人命的人,应当宽恕他。

”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

普依准佗治(1),多所全济。

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2),但不当使极尔(3)。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广陵的吴普和彭城的樊阿都跟随华佗学医。

吴普依照华佗的方法治病,治愈的病人很多。

医古文教材之扁鹊传华佗传丹溪翁传简化字版

医古文教材之扁鹊传华佗传丹溪翁传简化字版

扁鹊传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扁鹊曰:“敬诺。

”乃出其怀中药与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

”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当晋昭公时,诸大夫强而公族弱。

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

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于是召扁鹊。

扁鹊入,视病,出。

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闲。

”居二日半,简子寤。

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

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

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蹷而死。

”扁鹊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

”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

”“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郑,未尝得望精光,侍谒于前也。

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

”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

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

”终日,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

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

”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

医古文重点——精选推荐

医古文重点——精选推荐

一.扁鹊传(1)、重点词语过:到,来到(舍客长桑君过)奇:认为…奇特而不平凡(扁鹊独奇之)谨:恭敬地;遇:接待(常谨遇之)上池之水:未沾到地面的水垣:矮墙(视见垣一方人)特……耳:只是……罢了(特以诊脉为名耳)专:独揽,独掌(专国事)治:正常(血脉治也)鸡鸣:1-3点这个时段(鸡鸣至今)…为客(齐桓侯客之)走:奔跑(望见桓侯而退走)司命:掌管生命的神(虽司命无奈之何)贵:受人尊敬(闻贵妇人)带下医:妇科医生(即为带下医)伎:技,医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病:担忧(人之所病,医之所病)(2)、重点句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只有扁鹊认为他奇特而不平凡,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扁鹊按照他的话喝了三十天的药后,看得见矮墙另一边的人。

)特以诊脉为名耳。

(只不过以诊脉为幌子罢了。

)血脉治也,而何怪?(血脉正常,你奇怪什么呢?)问中庶子喜方者(问喜欢方术的中庶子)臣能生之。

(我能够使他生还。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扁鹊来到齐国,齐桓侯把他当做客人。

)虽司命无奈之何!(即使是掌管生命的神也没什么办法奈何得了它!)二.华佗传(1)、重点词语游学:远游异地求学(游学徐土)孝廉:孝子,廉吏的合称(沛相陈珪举孝廉)就:依从(皆不就)且:将近(时人以为年且百岁)壮:强壮(而貌有壮容)饮:喝(便饮其麻沸散)斯须:不久,一会儿(斯须尽服之)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许:左右(吐出三升许虫)期:预定的时间,期限(依期果发动)信:确实(若妻信病)收:拘捕(便收送之)暂:短期(方欲暂还耳)敕:下令(又敕郡县发遣)禽:鸟兽总称(名五禽之戏)瘳:病愈(而病辄皆瘳)(2)、重点句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到徐州一带拜师学习,同时通晓几种经书。

沛国的相陈珪推举他为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他作官,他都不依从。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医古文翻译

医古文翻译

2013年医古文语译练习1《扁鹊传》①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扁鹊,就是勃海郡郑地人,姓秦,名越人。

年轻时给人当过旅舍得主管人。

食客长桑君拜访过多人,唯独扁鹊认为她奇异不凡,平常恭敬地接待她②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癥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扁鹊按照她得话服了三十天药,能瞧见墙另一边得人。

用这个本领瞧病,可以完全瞧见五脏疾病得症结,只就是用诊脉作为名义罢了。

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扁鹊说:“血脉正常,您惊怪什么! 从前秦穆公曾经如此,七天后就苏醒了。

如今主君得病与她得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痊愈。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苏醒了。

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中庶子说:“先生该不就是在欺骗我吧?! 凭什么说太子可以复活呢?③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使身居高位得人在疾患还没有显示征兆得时候就预先知道染上了病邪,能够让良医得以尽早进行治疗,那么疾病就能痊愈,身体可以存活。

人们担忧得事情,就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得事情,就是担忧治病得方法少。

2《华佗传》①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得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去得,就饮服她配制得“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就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

②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又有一名郡守得病,华佗认为这人极其愤怒就好了,于就是多次接受她得礼品而不加以医治;没有多久弃她而去,留下书信辱骂她③就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于就是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拷问服罪。

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得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得生命,应该包涵宽容她。

医古文重要课文翻译和词语意思

医古文重要课文翻译和词语意思

扁鹊传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人。

来往十多年,长桑君才叫扁鹊来私下交谈,悄悄地告诉扁鹊说:“我有秘方,我年纪老了,想传给你,请你不要泄露。

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

如病的反应表现在身体的外表,那么,只要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来。

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跟你具体细说。

假使有见识的人能预先知道尚未显露症状的疾病,让高明的医生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病就可以治好,身体就可以存活了。

一般人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病多;然而医生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治病的方法少1.少时:年轻时。

2.过:到;来到。

.奇:认为……不寻常。

4.谨:敬词。

恭敬地。

5.遇:接待。

6.閒:秘密地;悄悄地。

7.敬诺:恭敬地答应。

8.上池之水:未沾到地面的水。

9.殆:大概。

10.垣:墙。

11.特:只是。

12.或:有时。

13.治:正常。

14.而:你们。

15.閒:病愈。

16.治:举行。

17.精神:正气。

18.何如:多少;多长。

19.雞鸣:鸡鸣时辰。

雞,“鸡”的异体字。

20.收:收殓;装殓。

21.能:到。

22.诞:欺骗。

23.易:改变;矫正。

24.咳婴:刚会笑的婴儿。

25.终日:很久。

26.以管窥天:从竹管中看天空。

喻见识小。

27.以郄视文:从缝隙中看图纹。

喻见识小。

28.曲:委曲。

29.止:语气词。

30.股:大腿。

31.眩:眼睛昏花看不清。

32.挢:翘起。

33.举:救治。

34.弃捐填沟壑:“死”的婉言。

35.服臆:气郁满胸中。

服,通“愊”,郁满。

36.涕:眼泪。

37.忽忽:泪珠滚滚貌。

38.厉针砥石:研磨针石。

厉,同“砺”。

厉、砥,皆研磨之义。

39.有間(jiàn):过了一会儿。

医古文教材之《扁鹊传》《华佗传》《丹溪翁传》简化字版[概论]

医古文教材之《扁鹊传》《华佗传》《丹溪翁传》简化字版[概论]

医古文教材之《扁鹊传》《华佗传》《丹溪翁传》简化字版[概论]扁鹊传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扁鹊曰:“敬诺。

”乃出其怀中药与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

”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当晋昭公时,诸大夫强而公族弱。

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

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于是召扁鹊。

扁鹊入,视病,出。

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闲。

”居二日半,简子寤。

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

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

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蹷而死。

”扁鹊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

”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

”“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郑,未尝得望精光,侍谒于前也。

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

”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

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

”终日,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

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鹊传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扁鹊曰:“敬诺。

”乃出其怀中药与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

”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当晋昭公时,诸大夫强而公族弱。

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

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于是召扁鹊。

扁鹊入,视病,出。

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闲。

”居二日半,简子寤。

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

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

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蹷而死。

”扁鹊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

”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

”“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郑,未尝得望精光,侍谒于前也。

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

”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

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

”终日,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

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

”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

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曰:“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

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

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

”言未卒,因嘘唏服臆,魂精泄横,流涕长潸,忽忽承目夹,悲不能自止,容貌变更。

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蹷’者也,太子未死也。

”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

有闲,太子苏。

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煑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

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

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

”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不悦。

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闲,不治将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不悦。

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

桓侯使人问其故。

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扁鹊名闻天下。

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秦太医令李酰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

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华佗传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视脉,曰:“胎已死矣。

”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

人云“在左”。

於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县吏尹世苦四支烦,口中乾,不欲闻人声,小便不利。

佗曰:“试作热食,得汗则愈;不汗,后三日死。

”即作热食而不汗出,佗曰:“藏气已绝於内,当啼泣而绝。

”果如佗言。

府吏儿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

”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盐渎严昕与数人共候佗,适至,佗谓昕曰:“君身中佳否?”昕曰:“自如常。

”佗曰:“君有急病见於面,莫多饮酒。

”坐毕归,行数里,昕卒头眩堕车,人扶将还,载归家,中宿死。

故督邮顿子献得病已差,诣佗视脉,曰:“尚虚,未得复,勿为劳事,御内即死。

临死,当吐舌数寸。

”其妻闻其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一如佗言。

督邮徐毅得病,佗往省之。

毅谓佗曰:“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拏不安。

”佗曰:“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

”遂如佗言。

东阳陈叔山小男二岁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

问佗,佗曰:“其母怀躯,阳气内养,乳中虚冷,儿得母寒,故令不时愈。

”佗与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

彭城夫人夜之?,虿螫其手,呻吟无赖。

佗令温汤近热,渍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数为易汤,汤令暖之,其旦即愈。

军吏梅平得病,除名还家,家居广陵,未至二百里,止亲人舍。

有顷。

佗偶至主人许,主人令佗视平,佗谓平曰:“君早见我,可不至此。

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

”应时归,如佗所刻。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

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

”即如佗言,立吐泞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泞辈约以十数。

又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

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

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又有一士大夫不快,佗云:“君病深,当破腹取。

然君寿亦不过十年,病不能杀君,忍病十岁,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

”士大夫不耐痛痒,必欲除之。

佗遂下手,所患寻差,十年竟死。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

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

”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

斯须尽服之,食顷。

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

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

”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

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

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李将军妻病甚,呼佗视脉。

曰:“伤娠而胎不去。

”将军言:“闻实伤娠,胎已去矣。

”佗曰:“案脉,胎未去也。

”将军以为不然。

佗舍去,妇稍小差。

百余日复动,更呼佗,佗曰:“此脉故事有胎。

前当生两儿,一儿先出,血出甚多,后儿不及生;母不自觉,旁人亦不寤,不复迎,遂不得生。

胎死,血脉不复归,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

今当与汤,并针一处,此死胎必出。

”汤针既加,妇痛急如欲生者。

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

”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长可尺所。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

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

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於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系,宜含宥之。

」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

太祖曰:“佗能愈此。

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

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初,军吏李成苦欬嗽,昼夜不寤,时吐脓血,以问佗。

佗言:“君病肠痈,欬之所吐,非从肺来也。

与君散两钱,当吐二升余脓血讫,快自养,一月可小起,好自将爱,一年便健。

十八岁当一小发,服此散,亦行复差。

若不得此药,故当死。

”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

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成者,谓成曰:“卿今强健,我欲死,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先持贷我,我差,为卿从华佗更索。

”成与之。

已故到谯,适值佗见收,??不忍从求。

后十八岁,成病竟发,无药可服,以至於死。

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

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济。

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沫,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

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阿善针术。

凡医咸言背及胸藏之间不可妄针,针之不过四分,而阿针背入一二寸,巨阙胸藏针下五六寸,而病辄皆瘳。

阿从佗求可服食益於人者,佗授以漆叶青黏散。

漆叶屑一升,青黏屑十四两,以是为率,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

阿从其言,寿百余岁。

漆叶处所而有,青黏生於丰、沛、彭城及朝歌云。

丹溪翁传丹溪翁者,婺之义乌人也,姓朱氏,讳震亨,字彦修,学者尊之曰丹溪翁。

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

稍长,从乡先生治经,为举子业。

后闻许文懿公得朱子四传之学,讲道八华山,复往拜焉。

益闻道德性命之说,宏深粹密,遂为专门。

一日,文懿谓曰:“吾卧病久,非精於医者,不能以起之。

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於医乎?”翁以母病脾,於医亦粗习,及闻文懿之言,卽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於时,犹仕也。

”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於医致力焉。

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翁穷昼夜是习。

即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

苟将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

”遂治装出游,求他师而叩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