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分设计规范及原则

室分设计规范及原则
室分设计规范及原则

方案设计规范及原则

一、移动规范及原则

(一)频率配置原则

中国移动TD-SCDMA可使用1880~1900MHz(F频段,原A频段)、2010~2025MHz(A频段,原B频段)和2320~2370MHz(E频段,原C频段),总计85MHz。室内分布频率配置原则为:

1.室内覆盖与室外覆盖尽量采用异频组网方式。在频率紧张的

情况下,应保证与室外有切换关系的室内小区的主载频与室外小区主载频保持异频。

2.2320~2370 MHz(E频段50MHz)目前只允许用于室内覆

盖,建议将该频段主要用于热点区域TD-SCDMA系统室内覆盖的扩展频段。

(二)信源选取原则

室内覆盖系统在选择信号源时,主要应根据物业点区域的话务需求、资源情况、无线环境情况和所选室内覆盖系统类型确定。

目前TD-SCDMA系统主要设备类型为基带拉远型(BBU+RRU)基站,基带拉远型设备(BBU+RRU)能适合各类使用场景,相对于传统的信源具有组网灵活、可分散分布功率资源、易

于组成超级小区等优点,非常适合作为各场景下室内覆盖系统的信源,TD室内分布信源原则上采用基带拉远型(BBU+RRU)设备。

(三)功率配置原则

TD-SCDMA室内分布选用BBU+RRU作为信源,应使用PCCPCH信道功率进行分布系统功率预算,为保证公共信道和上下行各业务平衡,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时按照PCCPCH信道功率(双码道)为32dBm取定,对部分覆盖面积较小的场景可降低功率设计。

(四)RRU配置原则

1.RRU使用原则:

单通道RRU具有功率大、安装灵活,在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中建议优选单通道的RRU。

2.多频段RRU的配置原则:

为推动产业界对E频段的支持进度,新建室内分布系统应在部分业务需求高的站点采用支持A/E混合组网的RRU,混合组网的RRU根据厂家支持情况可采用二合一RRU或独立RRU串接;

对于业务需求高的室内分布系统,如现有A频段载波不能满足业务需求,鉴于目前E频段终端不能有效吸收业务量,可通过

新增F频段RRU进行扩容

3.RRU分区规划原则:

对于使用多个RRU覆盖的物业点需进行RRU的覆盖分区规划,规划时应使得各个RRU分区间的隔离度尽可能高(建议隔离度应大于12dB),以利于提高空分复用性能及后期扩容,降低改造工作量。

4.RRU级联原则:

考虑网络安全性和性能指标,通常情况下室内分布系统RRU 级联级数建议为3级以内,最多不超过5级。

5.多频段RRU引入原则:

TD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应考虑后续A、F、E频段均采用的可能性,在分布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并预留E频段RRU及合路器安装位置。考虑到提前布放多芯光纤,在分布系统建设时选用标准光纤配线箱(ODF)方式实现RRU光纤接口的统一,以减少引入F/E频段RRU的施工量。(光纤配线箱功能和技术要求请见附件)

(五)时隙配置原则

建议采用2:4(上行:下行)时隙配置,以便充分发挥TD网络在非对称时隙配置情况下可增强下行承载业务能力的优势。

(六)容量规划原则

在分布系统设计时,应保证扩容的便利性,当配置容量紧张时,尽量做到在不改变分布系统架构的情况下,通过空分复用、增加载波及小区分裂等方式快速扩容,满足业务需求;

(1)原则上应采用多个单通道RRU进行物业点覆盖,以利于使用空分复用功能;对于业务需求较小的物业点,可以采用单个单通道RRU进行覆盖。

(2)针对业务需求特别高的站点,在满足覆盖需求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RRU的数量来满足今后业务扩容需求。

(七)小区规划原则

1.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小区规划要充分考虑室内具体环

境。规划时重点考虑小区之间的隔离。可以借助建筑物的楼板、墙体等自然屏障产生的穿透损耗形成小区间的隔离。2.空旷或封闭性较差的室内环境(如:同一楼层由多个小区覆

盖的商场、超市,上下分区的楼宇中电梯及电梯厅,或挑空大堂、体育场馆等开放性室内环境),必须严格控制不同小区之间的覆盖区域,并通过不同小区之间采用异频组网等手段,保证分布系统达到性能指标要求。

3.小区数量应均衡覆盖和容量,并结合不同厂家的产品性能及

RRU数量综合确定,从而避免后期容量增加对现网室内分布系统做大的调整。

(八)HSDPA配置原则

初期建议2载频配置小区开启1个载频的HSDPA功能,3载频配置小区开启2个载频的HSDPA功能,对于超过3载频配置的小区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开启HSDPA功能的载频数量。

后期根据HSDPA实际业务使用情况进行优化、调整、扩容。

(九)HSDPA空分复用配置原则

选择具有多个通道、且通道间隔离水平较好的室内分布系统开启HSDPA空分复用功能,实现室内HSDPA小区数据业务流量吞吐能力的有效提高。

(十)HSUPA配置原则

初期主要考虑在中心商务区、高档宾馆、写字楼等上行业务需求较高的区域引入HSUPA,引入HSUPA的室内分布站点每小区开启1个载频的HSUPA功能。在E频段可以吸收业务量之前,优先选择在F频段上开启HSUPA功能。后期根据HSUPA 实际业务使用情况逐步加大引入比例。

(十一)RRU供电原则

1.RRU设备尽量采用信号源处的电源为其供电。

2.当RRU距BBU的线缆长度≤100m时,用标配的供电电缆从

信号源处的-48V直流电源为其供电。

3.当RRU距BBU的线缆长度>100m且≤300m时,可根据现

场条件,结合设备装机位置、线缆敷设难易程度、RRU数量等情况,综合考虑RRU供电方式:

(1)使用信号源处的-48V直流电源为RRU供电,标配的供电电缆不能满足电压降的要求时,可加粗供电电缆线径;

(2)线缆数量较多或敷设路由困难时,单独采用-48V直流电源为RRU供电,配置小开关电源及蓄电池组;

(3)若电源设备安装位置受限时,可采用从信源处引交流220V电源为RRU供电,但需注意要求该交流电源为-48V直流电源加逆变器,且逆变器为N+1工作方式;

4.当RRU距BBU的线缆长度>300m时,宜单独采用-48V直

流电源为其供电,为RRU配置小开关电源及蓄电池组;若电源设备安装位置受限时,可采用从信源处引交流220V电源为RRU供电,但需注意要求该交流电源为-48V直流电源加逆变器,且逆变器为N+1工作方式。

二、分布系统建设指导原则

(一)分布系统建设基本要求

1.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选择采用新建或改造的方式建设

TD-SCDMA分布系统。

2.对于新建的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应以TD-SCDMA为

主导进行规划建设,同时解决GSM兼顾WLAN覆盖。

3.对于改造的分布系统,采用TD-SCDMA信源和GSM信源信

号合路方式共用分布系统,TD-SCDMA系统主要采用新建主干路由方式,该方式对GSM影响较小,且调整灵活,可以方便采用TD-SCDMA系统的多通道覆盖方式。

4.在改造时应更换不满足TD-SCDMA要求的合路器、功分器、

耦合器以及天线,并根据功率预算适当增加天线数量,合理分布天线,实现TD/2G的良好覆盖。

(二)天线口功率要求

天线口PCCPCH信道(双码道)功率一般建议不超过10dBm。对于体育场馆、空旷展览中心、会场等特殊场景,天线口功率还可适当酌情提高,但应满足国家对于电磁辐射防护的规定。

(三)最小耦合损耗(MCL)要求

最小耦合损耗(minimum coupling loss,MCL)指基站和终端的发射部分与接收部分之间最小的耦合损耗,MCL过小会导致系统上行噪声的上升,从而影响网络性能。

通过理论计算分析,TD基站和终端间的最小耦合损耗应大于57.5dB。TD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应考虑MCL的影响,通过合理的方案设计,保证分布系统路径损耗和天线至最近终端间的空

间损耗之和大于允许的最小耦合损耗值。

(四)无源器件建设及改造原则

1.馈线使用原则

在原分布系统功率分配不够且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按照如下原则进行馈线改造:

(1)原有GSM分布系统平层馈线中长度超过5m的8D/10D 馈线均需更换为1/2馈线;主干馈线中不使用8D/10D馈线。(2)原有GSM分布系统平层馈线中长度超过50m的1/2馈线均需更换为7/8馈线;主干馈线中长度超过30m的1/2馈

线均需更换为7/8馈线。

2.天线建设及改造原则

与2G室内分布系统相比,TD-SCDMA系统频率高、空间损耗大、绕射能力差,建议采用“小功率,多天线”方式进行建设,在TD-SCDMA建设及改造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覆盖效果进行天线规划,适当考虑增加天线密度,实现TD-SCDMA业务的良好覆盖。

(1)天线工作频率范围要求为800~2500MHz。

(2)单天线覆盖半径参考建议为:在半开放环境,单天线情况下,如商场、超市、停车场、机场等,覆盖半径取10~16

米;在较封闭环境,单天线的情况下,如宾馆、居民楼、

娱乐场所等,覆盖半径取6~10米。

(3)不同分布系统天线间距:为避免两个系统间的干扰,建议TD-SCDMA分布系统天线和PHS分布系统天线间距大于

1.5米,在部分施工条件限制的环境中,也应要求两个系统

的天线间距大于1米。

(4)在具备施工条件的物业点,可采用定向天线由临窗区域向内部覆盖的方式,有效抵抗室外宏站穿透到室内的强信号,使得室内用户稳定驻留在室内小区,获得良好的覆盖和容

量服务,同时也减少室内小区信号泄漏到室外的场强。

3.功分器、耦合器

根据工作频率范围、驻波比、损耗需求选取合适的功分器、耦合器,要求工作频率范围为800~2500MHz。

4.合路器配置

对于现阶段新建或改造室内分布系统,原则上要求配置同时支持A、F、E频段的合路器,其中A、F共用一个端口,E用一个端口。

图1合路器端口形态要求

对于现阶段暂不引入E频段的室内分布系统站点,可暂不将前期已完成改造可支持A、F频段的合路器更换为同时支持A、F、E频段的合路器,在后续工程中根据业务需求逐步更换。

5.合路方案

合路器的TD端口应支持A、F、E频段,建议形态为:其中A、F频段共用一个端口,支持2010~2025MHz、1880~1920MHz,E频段用一个端口,支持2300~2380 MHz频段。具体合路方案如下:

(1)对于现阶段只有A频段的室内分布站点,将A频段RRU输出的TD信号直接馈入合路器的A、F共用的TD端口。

(2)对于现阶段有A、F频段的室内分布站点且基站设备提供合路方式的站点(设备厂家提供同时支持A、F频段的RRU 或提供内置合路器的F频段RRU),将已合路的A、F频段TD 信号直接馈入合路器的A、F共用的TD端口。

(3)对于现阶段有A、F频段的室内分布站点且基站设备不提供合路方式的站点(设备厂家只提供单独的A频段RRU和F频段RRU),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具有两个TD端口(分别支持A频段和F频段)的合路器,将A频段RRU和F频段RRU输出的TD信号合路后再馈入合路器的A、F共用TD端口。

(4)对新建的要引入E频段的室内分布站点,如基站设备

只提供单A频段RRU和单E频段RRU的站点,将A频段RRU 输出的TD信号直接馈入合路器的A、F共用的TD端口,E频段RRU输出的TD信号馈入合路器中支持E的TD端口。

(5)对于新建的要引入E频段的室内分布站点,如基站设备提供A+E频段的RRU或者A+F+E频段的RRU的站点,要求设备提供两个射频端口,分别馈入合路器两个端口中。

对于有WLAN覆盖需求的站点,考虑到WLAN的AP设备功率较小,可根据WLAN具体覆盖要求采用末端合路的方案。

(五)有源器件建设及改造原则

干线放大器引入会导致上行覆盖性能恶化,同时也会减少TD的通道数量从而影响空分复用使用的效果,在TD-SCDMA 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中原则上不采用干放。

(六)切换区域规划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小区切换区域的规划建议遵循以下原则:1.切换区域应综合考虑切换时间要求及小区间干扰水平等因素

设定。

2.室内分布系统小区与室外宏基站的切换区域规划在建筑物的

入口处。

3.电梯的小区划分:建议将电梯与低层划分为同一小区,电梯

厅尽量使用与电梯同小区信号覆盖,确保电梯与平层之间的

切换在电梯厅内发生。

三、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施工安装要求

(一)总体要求

室内分布设计应针对建筑物特点,通过现场勘查、模拟测试等手段,保证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合理性及经济性,设计图纸应包含室内分布系统的详细结构图,体现各合路器、耦合器、功分器以及干放、天线等器件的具体位置及类型,同时标明各器件功率及各路信号输出功率,以方便指导施工和维护优化。

现场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做到设计和施工的一致。对由于条件受限,不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应及时和相关设计单位沟通,重新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施工过程中要建立、执行严格的安全管理,确保人员安全。

(二)有源设备安装要求

1.安装位置:设备的安装位置符合设计方案的要求,设备尽量

安装在馈线走线的线井内,安装位置应便于调测、维护和散热需要,确保无强电、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的干扰。

2.设备安装: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要求进行,设备应有明确标

志,安装时应用相应的安装件进行牢固固定。要求所有的设备单元安装正确、牢固、无损伤、掉漆的现象。

3.设备接地:有源设备接地须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三)GPS安装要求

GPS天线必须垂直安装,垂直度各向偏差不得超过1°。GPS 天线必须安装在较空旷位置,上方90 度范围内(至少南向45°)应无建筑物遮挡。GPS 天线需安装在避雷针保护范围内。GPS 天线安装位置应高于其附近金属物,与附近金属物水平距离大于等于1.5m。

GPS天线馈线,建议不应大于100米,如大于100米需采用GPS中继放大器或采用高增益GPS天线。GPS馈线接地须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四)天线安装要求

1.天线位置:天线的安装位置符合天线点位的设计要求。

2.天线固定:挂墙式天线必须牢固地安装在墙上,保证天线垂

直美观,并且不破坏室内整体环境。吸顶式天线可以固定安装在天花吊顶外或天花吊顶内,保证天线水平美观,并且不破坏室内整体环境。

(五)线缆布放安装要求

1.线缆布放:线缆必须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布放,要求走线牢

固、美观,不得有交叉、扭曲、裂损情况。跳线或馈线需要弯曲布放时,要求弯曲角保持平滑,弯曲曲率半径不超过规定值。馈线进出口的墙孔应用防水、阻燃的材料进行密封。

2.馈线接头:馈线的连接头必须牢固,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制作,

并做防水密封处理。

(六)无源器件安装要求

1.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中要求的位置安装。

2.应用扎带、固定件固定,不允许悬空无固定放置。

3.每个器件都要贴标签标明编号、建设单位的标志。

4.接头应做防水密封处理。

四、电信规范及原则:

1.方案设计中各设备、器件输入、输出功率按照导频功率进行计算,导频功率占总功率的10%~15%,即设备发射功率10W,导频功率按照10%计算为1W。

2.信源输出功率:RRU设备目前订货均为60W射频模块,考虑今后网络扩容升级,单载波RRU发射功率可按照10W (40dBm,导频功率32dBm)进行方案设计,减少干放的使用。

3.有源设备输出功率:直放站与干放的输出功率根据载频配置来确定,计算公式如下:每载波输出功率=设备最大输出功率-10LogX;其中X是载频数。例如:10W干放输出功率为40dBm,目前郑州电信载波配置主要为3载波配置(O2+O1),则干放单载波输出功率为40-10Log3=35dBm,考虑后期网络扩容升级,预留3dB余量,10W干放单载波输出功率按照32dBm

(导频功率24dBm)进行方案设计。

4.由于干放、直放站等有源设备对上游基站影响较大,原则上每台RRU设备下联干放、直放站不超过6台,且必须为并联设置,不可串联。

5.考虑后期RRU开通和网络优化,小区域内信源RRU数量需要控制,原则上小区域内RRU数量不超过3台。

6.根据覆盖区域内具体情况遵照多天线、小功率原则,合理设置天线位置,如地下停车场、开阔区域等天线间距15~20米;办公楼、酒店宾馆、住宅小区,天线设置在走廊等公共区域,天线间距10~15米;电梯井道内,天线间隔4层,且天线尽量设置为由电梯的顶部向下覆盖。具体天线位置需根据现场模测报告设置。

7.天线口输出电平根据不同区域情况设定,如地下室信号盲区,天线输出电平设置在0dBm左右;宾馆酒店、办公楼等分隔较密区域,天线输出电平设置在0dBm~3dBm之间;电梯天线输出电平设置在3dBm~5dBm之间(以上天线口输出功率均为导频功率,不含天线增益)。具体天线口输出功率应根据链路预算情况设定,室内分布前向接收功率边缘场强要求:1X≧-82dBm,DO≧-80dBm。

五、联通规范及原则:

1、天线口功率:在部分场合为更好的满足数据业务需求,

可适当减少单个天线的覆盖范围,增加天线进行覆盖,天线口功率也可达到7dBm;)。

2、天线布放:

在可视环境下,如商场、超市、停车场、机场等,覆盖半径取8~15米(个别特别空旷的站点参考模测后效果为准,可以有所突破)。

在多隔断的情况,如宾馆、居民楼、娱乐等场所等,覆盖半径取4~10米。

门口、窗口采用定向天线,控制外泄。

信源选取原则

(1)考虑网络容量、对基站底噪的影响以及维护监控,对于较为重要的室内分布系统宜优先选用基站作为信号源;

(2)对于光纤资源不能按时到位的重要站点,可以临时采用射频直放站作为信号源,待光纤资源到位后可再更换为RRU;

(3)对于低话务需求、规模不大、重要性低,且无线环境较为封闭的场景(如封闭的地下、电梯等),根据投资效益分析,在干扰可控的前提下,可选用直放站作为信号源。

(4)慎用射频直放站,采用射频直放站时,必须保证其施主端可以接收到质量较高且稳定的施主信号:

a) 施主端收到的施主信号强度应满足直放站正常工作的要求:施主扇区的接收电平应不低于-65dBm;

b) 施主端收到的施主信号应足够纯净:WCDMA 施主扇区主导频Ec/Io 应不低于-7dB,且其他导频的Ec/Io 较主导频的Ec/Io 低7dB以上;GSM 施主扇区的C/I 应不低于9dB,要求施主天线处测试到的GSM 最强扇区信号场强与次强扇区信号场强相差至少10dB。

c) 施主天线安装位置不宜高于25 米;

d) 施主天线方向性要好,施主天线宜选择较窄的主瓣宽度,避免其他基站的信号被直放站接收、放大,影响其他基站的正常工作;施主天线前后比应在25dB 以上;

e) 尽量使用功率不超过5W 的射频直放站,避免使用10W 以上的射频直放站;

f) 单个射频直放站(/单套室内分布系统中的各干放)对施主基站(/信源基站)引入的噪声系数抬升应控制在3dB 以内;城区及其他高话务区应避免在单个施主扇区下的引入多个大功率直放站,避免在分布系统中有干放时采用直放站信源;其他区域可以使用,但必须将施主扇区的总噪声系数控制在3dB 以内;

g) 选用射频直放站和干放时需要考虑上下行功率平衡,整个系统上下行增益差一般不应超过5dB(有特殊需求除外)。

(5)对于设有室外宏蜂窝基站的建筑,当基站设备配置有余量时,宜耦合部分基站信号作为本建筑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耦合基站信号时应采用插损小的器件,尽量减小耦合信号对宏蜂窝基站的影响。

分布系统的选取

在室内覆盖系统的分布类型选取时,需要遵循如下原则:(1)根据覆盖面积选取合适的分布系统

对于覆盖面积较小,所需布放天线的数量较少的场景,优先选用无源分布系统,即除信源设备为有源设备外,天馈线系统均由无源器件构成;

对于覆盖面积中等,所需布放天线的数量中等的场景,优先选用分布式基站室内分布系统;可以视具体情况,少量使用有源分布系统,即含有干线放大器的分布系统;

对于覆盖面积较大,所需布放天线数量较多的场景,优先选用分布式基站室内分布系统。

(2)根据建筑结构选取合适的分布系统

对于单一建筑物内部结构简单、墙体屏蔽较小、楼层较低的场景优先选用无源分布系统;

对于分散的一组建筑物内部结构简单、墙体屏蔽较小、楼层较低的场景优先选用光纤分布系统或者分布式基站系统;

对于建筑物内部结构复杂、墙体屏蔽较大、楼层较高的场景优先选用分布式基站室内分布系统;

对于建筑物内部结构狭长的特别区域在考虑效益的前提下可选用泄漏电缆分布系统。

高层建筑考虑分层选取信源进行建设。

信源方式与分布系统的综合选取

对于信源方式与分布系统的选取,我们需综合考虑覆盖面积、建筑结构、信源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最终采用即可达到所需的覆盖要求又可合理控制成本的分布系统。现就一般情况总结如下:

(1)微型建筑物(6000M2以下)

对于微型建筑物,如餐饮娱乐、地下停车场等,根据原有网络具体情况、考虑建设成本、可采用小功率直放站+无源分布系统或微蜂窝的方式进行建设。

(2)小型建筑物(6000~12000M2)

对于小型建筑物,如大型超市、小型办公楼、小型医院等,可分为两种情况:如建筑物内部建筑结构单一,对射频信号的传输衰减较小,则宜采用微蜂窝+无源分布系统;如建筑物内部建筑结构复杂,对射频信号的传输衰减较大,则可考虑对网络环境的影响后采用分布式基站+无源分布系统或者光纤分布系统。

(3)中型建筑物(12000~60000M2)

对于中型建筑物,如大型写字楼、中型酒店、大型医院、机场等,优先采用分布式基站+无源分布系统,可以根据实际的网络状况和话务量状况,谨慎选用有源分布系统。

(4)大型建筑物(60000M2以上)

对于大型建筑物,需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分布系统类型。如大型酒店和综合性楼宇,优先采用分布式基站+无源分布系统,可以根据实际的网络状况和话务量状况,选用有源分布系

统和光纤分布系统。

(5)其他类型建筑物

对于一般楼宇的电梯,可采用高增益、小方向角的定向板状天线或对数周期天线进行覆盖;

对于超高型电梯宜采用定向天线分布或泄漏电缆分布系统;

对于公路、铁路隧道,信源可以根据周围网络环境灵活采用直放站、BBU+RRU;

风景区所需覆盖区域多为狭长地带,建议采用风景区采用微蜂窝与直放站结合的方式

覆盖场景特点

1)隧道覆盖

隧道大部分位于山区,地势险要,山体阻挡基站的覆盖,隧道多为盲区,不能形成连续覆盖。隧道对话务需求量较小,用户的移动速度较快。

2)风景区

风景区一般地处偏远山区,因地形复杂宏基站覆盖受限,盲区较多。旅游旺季话务较高。

信源选取

1)隧道

隧道业务需求量较小可重点考虑覆盖,对于长度<600米的直隧道可采用无线直放站加板状天线的方式进行覆盖;对于长度较长的隧

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

实验室的建筑设计规范 实验室是建设是普及实验教学的硬件,是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物质条件。而实验室的建设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在建设实验时必须学握共建筑设计要求和规范。根据国家计委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颁布的《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结合我市近年米中小学实验室建设的经验,实验空要按照下面的要求进行建设。 一、实验室建筑设计要求 实验宅建筑耍求包含三个方而的内容·择址、设计和建筑施工. l、择址中小学实验室是专用教室,应建在教学区的.与教室毗邻,若建专f l J的实验楼,宜建十教学楼附近较僻静的一方,与教学楼对应相衬。若建在教学楼内,其用房应相对焦中地安扑在教学楼的一端或较低楼层,这样仪器运送方便,可避免对课堂教学的干扰,有利十实验教学计划的谘实和工作联系。限十日前我市中小学的实际悄况,大多都在教学楼内建设实验室。根据实际需要,实验室不得小十教室,建设时应注慈选择较新较大的教室,且应朝南北方向,尽址避免朝东或朝「. 2、设计建设实验楼(室).其外观造型、楼层布局、通风扞污、采光照明、安全设施的 设计都应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要求,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实验室的内部设施,如水电、桌、凳、柜等,既要方便教学,又要有利千管理和维修。在具体的建筑设计屯要注慈适应、经济,要有超前慈识。例如,日前中学教学仪器配备执行二类标准,即学生实验用仪器配备 13 件(套)而在建设实验室时应根据房尼尺寸设计成15 组或18 组,.县至24 组或28 组, 我们为学校进行实验宅规划时,一般都要求将水电到桌的实验室(特别是化学实验宅)建在桉(底层),这竹如下优点@上下水管(道)的安装、检修方便,即使有腐蚀、油雨情况,也不致影响别的房间使用,同时节省管道@有利十排除咑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都比空气巫);@当实验过程中发生紧急悄况时,使十安全疏散. 实验室与仪器室、准备室等配套房间,要联在一起,处十同一层楼,便十管理和教学。仪器室1了实验室之间宜设门相通,以便十仪器的搬运。 3、建筑施工实验室的建设和内部施工、水电安装要求较高,技术性较强,应选择水平较高的壮建队承担施工任务,同时学校应选派T 作责任感强、懂得实验室建设规范的同志仔促施T . 确保施飞质拱,避免因不合要求而返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实验室家具设计 实验室家具是指在实验室内使用的实验桌凳、仪器柜等设备.其具休设计要求应严格迷循国 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发布的《中小学教室设备规范图册》的有关功能尺寸及式样。各校在

仪器实验室设计装修要求及规范

仪器实验室设计装修要求及规范 仪器分析实验室对室内的要求一般都比化学实验室为高。仪器分析实验室一般都有空调要求,如恒温恒湿、空气净化、气流、排风等问题。在气候较潮湿的地区要求防潮,对于早期实验室用若干红外线灯、小型去湿器、窗式空调器、小型独立式空调器。现代实验室有条件的采用中央空调系统。对于防振要求较高的仪器设备,除了对实验室的位置要进行考虑外,尚需考虑设置独立的设备防振基础和隔振措施。仪器分析实验室一般要求兼有交流、直流电源,以及单相、三相两种电源插座,并常有稳压要求。有的还有防电磁干扰的要求,需要接地和电磁屏蔽等。有的需要有冷却水和各种气体供应,包括真空和压缩空气,保护气体和载气等。仪器分析实验室的建筑装修标准通常都考虑较高一些:墙面做油漆涂料或油漆墙裙;地面做木地板、水磨石地面、塑胶地面以及大理石地面等;实验室的实验台:如为样品处理室工作台可参照化学实验台;如为放置仪器的工作台需稳固,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水磨石台面等。同样,实验室要求防尘、防腐蚀、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妥善地解决。 1、仪器分析实验室的要求: 仪器分析实验主要设置各种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同时也包括普通小型分析仪等。这些分析室大都由几个小室组成,组成房间的大小和数量随各类仪器而异;即使是同类仪器,如其型号不同,其要求往往也不相同,而且有时会有较大的差别。

2、仪器分析实验室的组成: 仪器分析实验室组成包括分析仪器室、样品处理室、暗室、研究室、更衣室、机房等。 3、仪器分析实验室的平面布置: 仪器分析实验室一身都有防振、防尘和较恒定的室温要求和一定的湿度要求,在具体设计时应满足该仪器产品说明书提出的要求。 仪器分析实验室通常可与基本实验室一样沿外墙布置,或将它们集中在某一区域内,这样有利于各个研究室和基本实验室相联系,并可统一考虑诸如空调、防护等方面的措施。对于某一科研项目来说,为了实研究方便起见,仪器分析实验室也可考虑按科研项目分散布置,这样同一种分析仪器室在一幢楼里就得有多组。另外,在一个有集中空调系统的实验大楼里,则以不沿外墙设置特种辅助实验室较为有利。下面为仪器分析实验室的几个设计实例。 (1) 大型光谱实验室平面布置 (2) X衍射分析室平面布置

LTE室分设计原则

宁波 宁波LTE室分设计原则 室分设计原则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 2012 10 2012-10

目录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 入。
1
LTE室分总体建设原则 LTE室分信源设计 LTE分布系统设计
2 3

LTE室分总体建设原则
?本次宁波室分LTE改造工程TD-LTE室分系统采用E频段。与室外宏站采用异频组网方式, 室内小区间可以根据场景特点采用同频或异频组网。 室内小区间可以根据场景特点采用同频或异频组网
FDD-U FDD-D TDD TDD FDD-U SAT TDD TDD TDD
30
30 20 20
1880 1900 1920
60
1980
30
15
2010 2025 2300
100
2400 2575
40
2615
1710 1785 1805
目前LTE可用频段
F
A
E 2320 2370
D
?室内分布系统使用双路建设方式能充分体现MIMO上下行容量增益,对于新增室内覆盖的 楼宇建设双路室分系统,对于已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楼宇优先采用单路室分系统改造,当 室 统 室 统 室 统 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时改造双路室分系统。 ?TD-LTE TD LTE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应综合考虑业务需求、网络性能、改造难度、投资成本等因 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应综合考虑业务需求 网络性能 改造难度 投资成本等因 素,体现TD-LTE的性能特点并保证网络质量,且不影响现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走进化学实验室学案及课后练习

1.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时1) :1.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2.知道药品的取用规则,初步学会药品的取用方法。 3.学会误差分析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或实验视频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当堂作业】 1、下列仪器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 A.烧杯 B.量筒 C.试管 D.集气瓶 2、现有下列仪器①量筒 ②试管 ③胶头滴管 ④酒精灯,量取25mL 的液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3、用量筒取50 mL 水时仰视读数,则所量水的实际体积是( ) A. 50 mL B. 大于50 mL C. 小于50 mL D. 无法得知 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1.3 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1) 课后练习 1、某同学在实验时进行如下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 为节约药品,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B. 在无用量说明时,液体取用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C. 用手指沾取实验中的食盐,品尝其味道 D.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立即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2、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A.少量实际的反应------试管 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 D.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 3、对10 mL量筒的刻度,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量筒上刻度的最小值是0,且0刻度在量筒的最下方 B.量筒上刻度的最小值是0,且0刻度在量筒的最上方 C.量筒上刻度的最小值是1mL,且1mL刻度在2mL刻度线的上方 D.量筒上刻度的最小值是1mL,且1mL刻度在2mL刻度线的下方 4、请你找出适合贴在存放初中化学教学常用的浓酸、浓碱药品柜上的图标() 5、写出下列错误操作引起的后果: (1)用手拿药品(2)把大块的药品垂直投入试管 (3)用一支滴管取不同的药液 (4)取用液体时,瓶塞正放在桌面上 (5)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6)用量筒量液体时,俯视(仰视)读数: 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这位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是() A. 8mL B. 大于8mL C. 小于8mL D. 无法判断 7、用滴管吸取和滴加少量试剂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滴管垂直于试管口的正上方,逐滴滴入 B.不是滴瓶上的滴管用过后应立即用水冲洗 C.干净的滴管应胶头在上,插在干燥洁净的烧杯中 D.用过的滴管可放在桌面上,再取用其它的药品 1.3 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2) 初三化学2015年8月22日

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

JGJ91-93 科学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科学实验建筑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工业企业、大专院校等以通用实验室为主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科学实验建筑设计。其它类同的科学实验建筑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科学实验建筑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确保质量、节省能源和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1.0.4条科学实验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2章术语 第2.0.1条科学实验建筑:用于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的建筑。一般包括实验用房、辅助用房、公用设施等用房。 第2.0.2条实验用房:直接用于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的用房。包括通用实验室、专用实验室和研究工作室。 第2.0.3条辅助用房:为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提供服务的用房。包括学术活动室、图书资料室、实验动物房、温室、标本室、附属加工厂、器材库等。 第2.0.4条公用设施用房:为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提供所需环境及其它条件保证的用房。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制冷、给水、排水、软化水、煤气、特殊气体、压缩空气、真空、照明、供配电、电讯等设施的用房。 第2.0.5条通用实验室:适用于多学科的以实验台规模进行经常性科学研究和实验工作的实验室。 第2.0.6条专用实验室:有特定环境要求(如恒温、恒湿、洁净、无菌、防振、防辐射、防电磁干扰等)或以精密、大型、特殊实验装置为主(如电子显微镜、高精度天平、谱仪等)的实验室。 第2.0.7条研究工作室:用于科研实验人员从事理论研究、准备实验资料、查阅文献、整理实验数据、编写成果报告等的用房。 第2.0.8条标准单元组合设计:为保证实验用房具有适应性的设计原则,即从当前和长远科学实验工作内容、仪器设备及人员的发展变化出发,综合考虑确定实验用房的三维空间尺寸、实验室建筑设备及实验仪器设备的布置、建筑结构选型、公用设施供应方式等。对于框架结构,一个标准单元系指一个柱网围成的面积;对于混合结构,一个标准单元相当于框架结构一个柱网围成的面积。 第2.0.9条生物培养室:在人工环境条件下进行生物培养的用房。包括微生物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用房。要求的环境条件包括温湿度、光照、空气、水分、酸碱度等及灭菌消毒等措施。常采用的仪器设备包括摇床、培养箱等。 第2.0.10条天平室:设置称量精度为±0.1~0.01mg天平的房间。天平可设置在较简单的防振天平台上。 第2.0.11条高精度天平室:设置称量精度为±0.002~0.001mg的微量天平的房间,要求恒温、恒湿、

动物实验室设计规范

动物实验室的设计布局是规范工作流程和人员、动物、物品等相互关系和移动,并确保实验室安全,此外,对形成屏障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三个防护区(外围防护区、建筑防护区、饲养防护区)和四条控制路线(人员控制路线、动物控制路线、物料控制路线、废物控制路线)等方面详细介绍。 动物实验室 1.外围防护区 外围防护区主要指建筑外围的区域。鉴于实验动物饲养的特殊性,外围可能需要设监控设备、人员进出的控制、卫生防护带等。如果设施内从事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动物实验活动,须考虑设施的安保要求,以及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后对周围控制区域、疏散和救援的需求。外围的防护主要通过设置栅栏、围墙等方式实现。鉴于景观的需求,使用栅栏更显人性化。栅栏不应低于2米,栏杆的间距不大于10厘米,栏杆要坚固、易于清洁。 此外,需要设置照明系统、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更高级别的防护包括地下的电磁场报警、红外线报警和运动物体报警、低压电击等措施。防护区内一般不布置绿化,以免影响监控,同时也可减少昆虫、老鼠等。为保证正常的外来服务,如邮件、送货、访客等,通过风险评估决定是否需要建设安检、特殊通道、中转站等措施。对控制区域应设置警示牌,避免无意闯入。对防护要求高的设施,

应保证外来车辆不能靠近设施,距离保持至少30米。在外围防护区,宜设专用的外部人员和车辆入口。 2.建筑防护区 建筑防护区主要指动物实验室所在的建筑。建筑内有动物设施和其它设施之分,其它设施可以与动物设施有关,也可以无关;动物设施可以就是建筑的主体,也可以是其部分。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动物设施环境与建筑物内其它区域环境的相互隔离与相互关系,人员、动物、物料和废物的进出路线。使用时,动物设施及其相关的设施宜集中布置,从事感染动物活动的设施需要单独布置。建筑除主入口外,要考虑设置动物、大型设备和废物的出口和入口。 出于安全考虑,必须评估和明确对门窗的性能要求。在合理控制数量的前提下,对门窗的大小、形状、耐冲击能力、耐火性、保温性、光学特性等均要有要求。可能的风险来自于异常的气候、自然灾害、人为破坏、设备异常等,如,通风系统的异常可造成室内压力急剧变化,造成门窗损坏。 3.饲养防护区 饲养防护区设施基本的形态是由入口、走廊(或通道)、功能间和出口组成。走廊是连接各功能区的纽带,各种通道发挥快捷、隔离、消毒等作用。实验动物设施的特点是不相容的因素多,需要利用走廊和通道对不相容的因素作合理的安排。走廊的形式包括双走廊、单走廊、U型走廊、环廊等。设施内部的安排应根据工作流程和利于控制风险的原则确定,此外,还要考虑工程可行性和日常维护的方便性,可以组成相对独立的单元。 1.人员控制路线 进出动物实验室的人员主要包括动物管理人员、动物实验人员和清洁人员。此外,还有送货人员、维护人员、来访人员、检查人员、安保人员等。为保证各类人员的进出有序,需要合理设计路线和设置不同级别的物理限制。人员的移动具有主动性,可以到达任何区域,要通过SOP和物理控制措施管理人员的移动。

(完整版)分析实验室设计规范常识

分析实验室设计规划常识 第一章实验室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基本建设 分析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分析技术人员从事各领域分析测试工作的场所,是许多厂矿及科研院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验室的建设,不论是新建、扩建或改建项目,它不单纯是选购合理的仪器设备,还要综合考虑实验室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和平面设计,以及供电、供水、供气、通风、空气净化、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因此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现代化的实验室里,先进的科学仪器和优越完美的实验室是提升现代科技水平,促进科研成果增长的必备条件。"以人为本"、"人与环境"已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课题。安全、效率、舒适是理想实验环境的三大要素,也是实验室建设的宗旨。本篇将分四章介绍有关实验室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建筑设计、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以及各类实验室等问题,供分析技术人员及有关人员借鉴和参考。 一、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和基本程序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首先要制定和提出实验室的总体规划,确定实验室建设项目的性质、目的、任务、依据和规模,确定各类实验室功能和工艺条件以及规模大小;同时要做好建筑设计的某些准备工作,调查研究,吸纳国内外同种性质、同等规模实验室建设的经验,防止走弯路,作为借鉴,根据实验室的工艺条件及相关资料,编制好计划任务书;然后在各方面工作准备就绪后,做好实验室建筑设计工作,综合建筑设计各专业的基本要求,结合实际,符合规划要求,绘制出富有时代感、先进的实验室建筑蓝图,为实验室施工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1、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实验室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如下。 (1)建设单位如某某研究所、某某学院或某某工厂。 (2)建设项目如某某实验楼或某研究楼。 (3)建设性质新建、扩建或改建。 (4)建设地点及用地工程项目的具体位置,取得城建局的同意,并附图说明。需要征用土地,必须说明征用土地的来源、范围和面积,并经城建局的批准同意。 (5)建设的目的、依据及规模说明为什么要建设此项目,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科研任务有哪几方面,发展的规模如何。(6)人员编制现有人员编制及核定的人员编制。新建、扩建的单项工程的增加人员控制数。(7)建筑物要求及内容如结构形式、层数、建筑标准以及各种工程管网的类型。(8)抗震、防空措施按抵抗几级地震强度及人民防空工程等级及战时用途设防,人防工程的建筑面积。(9)公害处理对废气、废水、废物、噪声、辐射、振动等的技术处理措施。(10)设备建设项目价值在二万元以上单件设备,要分别列出清单。(11)建筑面积新建实验室的总建筑面积;单项工程的建筑面积。(12)投资总投资及分年度投资计划。分类列出各种用房的每平方米单价和控制造价。二万元以上设备投资数。(13)建议要求设计时间、施工日期以及交付使用的日期。 2、实验室建筑设计的准备工作 2.1 参观同类型的实验室或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借鉴同类型实验室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方案设计创造有利条件。在方案设计以前,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应研究下列几方面的问题:

P3实验室设计规范要求 (2)

P3实验室设计规范要求 一、概述(略) 二、设计依据 1. (1993年) 2. <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1997年) 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1984) 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5. <消毒管理办法>(卫生部1992) 6. 甲方提供的实验室平面布置图等有关技术资料和要求 三、平面布置及设施 PⅢ实验室按功能要求划分,分为洁净区和非洁净区,洁净区包括洁净准备区,一更,淋浴室,二更,气闸室,PⅢ实验室,消毒室;非洁净室有机房和走廊。 1.对PⅢ实验室的布局,应考虑以下原则: (1)平面布置 1.对有生物危险性的PⅢ实验室,要做成负压,以防止微生物污染的外逸。因此它不仅要求除菌、更要进行隔离处理。隔离方式一般采用一次隔离和二次隔离。一次隔离就是病原体和实验者之间的隔离,是以防止实验人员被感染为目的的。主要用生物安全柜和罩式防护衣方式。 2.为了防止病原体从实验室漏到外部环境中,而把实验室和外界隔断,即是二次隔离。二次隔离就是实验室和外界之间的隔离,是以防止实验室外的人被感染为目的的。 污染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气溶胶的扩散和对病原体的直接接触。特别是前者,仅仅靠改善操作方式是不能解决的,一般采取在隔离区和维持区之间建立气压差和对排风进行灭菌处理两种方法。 3.隔离区(PⅢ实验室)应维持压差(负压)一般为-20~-50Pa,使维持区到隔离区造成定向气流。 4.在气压不同区域之间设有气闸室,它的两边设有联锁的门,一边开时,另一边关闭,以维持压差。 5.整个PⅢ实验室区域的室内压差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P-Ⅱ生物安全柜

铁塔室分设计及施工规范

铁塔室分设计及施工规 范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一. 现场查勘与方案设计 1.现场查勘 查勘是指在方案设计之前,在现场对站点的建筑参数、所属地理区域及站点所处电磁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对站点的经纬度、人口流、建筑面积、单层面积、层高等进行记录,最终形成查勘记录(报告)。 室分站点的查勘,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现场人文环境 该信息主要是了解本次覆盖面向的人群及其网络行为,为后期设计提供容量估算依据。需采集的信息主要有:站点场景类型、人流量及活动时间、各运营商客户情况、运营商VIP分布情况(可选)等。 现场自然环境 该信息主要是为方案设计时,信源设备的布放,馈线的走线路由以及天线的点位间距等提供参考和依据。需采集的主要信息有:站点的位置、建筑功能、占地面积、平面结构、电梯运行区间、线井分布情况、外墙和天花材料等。 现场的电磁环境 该信息主要是为方案设计提供网络侧的支撑数据。需采集的信息有:各运营商周边宏站分布情况、建筑周边及建筑内部各区域网络覆盖情况、网络质量指标情况,通常通过CQT测试得出。 查勘完后,需形成勘测报告。 XX站点室分勘察记 录(铁塔模版) 2.方案设计 2.1方案设计总原则 在方案设计阶段,需充分考虑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并注重共建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的整体效益和系统性能的综合权衡。 室内分布系统方案设计应当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合理性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应综合考虑各系统对信号质量的要求,应更多地注重方案整体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在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网络性能、可实施性、经济性充分比较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建设方案。 经济性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应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选用经济成本低的方案。由于网络发展及未来频段划分的不确定性,对于新建系统合路器的选择应尽量贴近实际需求,避免为未划分的频段预留过多的端口而增加合路器件的复杂度,造成成本增加。 前瞻性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对于重点覆盖区域在建设方案设计中可适当进行必要的升级演进考虑,并在设备选型、链路预算、机房空间以及传输等方面进行必要的预留。 另外,根据集团最新指示,多系统合路时,还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通用实验室设计规范

通用实验室设计规范 1、通用实验室标准单元组合设计应满足使用要求,并与通风柜、实验台及实验仪器设备的布置、结构选型以及管道空间布置紧密结合。 2、通用实验室标准单元开间应由实验台宽度、布置方式及间距决定。实验台平行布置的标准单元,其开间不宜小于6.60m。 3、通用实验室标准单元进深应由实验台长度、通风柜及实验仪器设备布置决定,且不宜小于6.60m;无通风柜时,不宜小于5.70m。 4、由1/2个标准单元组成的通用实验室,靠两侧墙布置的边实验台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60m。当靠一侧墙改为布置通风柜或实验仪器设备时,其与另一侧实验台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50m。 5、由一个标准单元组成的通用实验室,靠两侧墙布置的边实验台与房间中间布置的岛式或半岛式中央实验台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60m。当靠侧墙或房间中间改为布置通风柜或实验仪器设备时,其与实验台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50m。岛式实验台端部与外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6.60m。 6、通用实验室,如一侧墙或两侧墙靠近外墙部位开设通向其它空间的门时,其相应的净距应增加0.10m。 7、由一个以上标准单元组成的通用实验室,实验台之间或实验台与实验仪器设备之间的净距应符合实验室家具标准的规定。当连续布置两台及以上岛式实验台时,其端部与外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m。 8、岛式或半岛式中央实验台不宜与外窗平行布置。必须与外窗平行布置时,其与外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30m。 9、不宜贴靠有窗外墙布置边实验台,不应贴靠有窗外墙布置需要公用设施供应的边实验台。 10、靠侧墙布置的边实验台的端部与走道墙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1.20m。中央实验台的端部与走道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当实验室设置向室内退进的门斗时,则实验台端部与退进门斗的墙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11、当通风柜的操作面与实验台端部相对布置时,其间的净距不应小于 1.20m。 12、通用实验室宜由一个或一个以上标准单元组成。 13、通用实验室宜集中靠建筑物外墙布置。设置空气调节的通用实验室宜布置在北向。

化学实验室建设标准

化学实验室建设方案 化学实验室建设方案 ; 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化学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化学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在保证实验安全、有序的前提下,条件较好的学校应向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要重视对化学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体制;教学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实验室建设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化学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一)化学实验室的装备要求? 为课程内容提供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科学实践活动的场地,为开放式探究实验提供方便。 1.环境要求? ①使用面积:≥96㎡/间。 ②通风:采用排气扇强制排风,其中一间实验室安装抽排气系统。 ③水源:演示讲台和所有学生实验台均设供排水装置。 ④实验废液应收集,并采用三级沉淀池处理,污水排入污水管道。 ⑤符合“实验室建设环境要求”。 2、设计要求? ①实验室宜设在一层。 ②实验室内的排气扇应设在外墙靠地面处。排气扇的中心距地面不宜小于300mm。排气扇洞口靠室外的一面应设挡风措施,室内的一面应设防护罩。 ③; 第一排实验台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边坐的学生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0;最后一排实验台的后沿距后墙不应小于1200mm,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1000mm。 ④实验室一侧应设置一个事故急救冲洗水嘴(洗眼器)、急救箱,急救箱中的药品应注意及时更换。 3.装备目录

序号货物名 称 技术规格 单 位 数 量 单价金额 1化学教 师演示 台 尺寸:2800×700×900mm; 台面:一体化台面,采用厚毫米厚实心理化板,工作端圆口面。耐强度酸碱、腐蚀。耐磨刮、耐高温、 防火、防静电等特点。;;;;;;;; 台身:专用铝合金框架,背板及吊板、面板均采用E1级16mm厚三聚氰胺贴面板,防火、防腐蚀。 脚垫:采用进口高级ABS塑料脚垫。;;; 结构:主控台设计,中台面为准备台(放实验仪器)和演示台面,一侧设有吸风罩一个,教师台预 留为多媒体位置,左侧为水槽,右侧为教师电源; ; 张 128002800 2化学教 师总电 源 1、装置在教师演示台中间下抽屉,内有教师总电源装置,教师能对学生进行总体及分组控制:提供 2V-24V交、直流低压及220V高压电源输出,电源总开关、漏电保护开关、工作指示灯、220V交流输 出多用高档插座。; 2交流输出:2-24V可调(每档2V);额定电流:2-6V档12A,8-12V档6A,14-24V 档3A(漏电短路,过载自动保护装置,手动复位) 3、输出电压:2-24V分档连续可调(2-24V每档 2V共12档)及220V高压电源输出。 4、学生供电控制电源:(1)由教师控制试验台交流220V电源,共分四组(空气开关控制);(2) 由教师控制学生试验台并输出低压电源,共分四组。 5、每组220V电需带断路器。 套125002500 3教师椅五轮升降转椅张1200200 4化学学 生实验 桌 ? 尺寸:2800×600×780mm; 台面:一体化台面,采用厚毫米厚实心理化板,工作端圆口面。耐强度酸碱、腐蚀。耐磨刮、耐高温、 防火、防静电等特点。;;;;;;;; 台身:专用铝合金框架,背板及吊板、面板均采用E1级16mm厚三聚氰胺贴面板,防火、防腐蚀。 脚垫:采用进口高级ABS塑料脚垫。;;;结构:每张台分为四座,采用一体化台面,中间设置化验专 用水槽与注塑三联水嘴(一高二低)。水槽设计方便做卫生和桌面的水,密封防水;台两侧装有学 生交直流电源盒和220V豪华多用插座。 张16280044800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 试题及答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第一单元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下作业 1、(2008年山东烟台)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在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移走蒸发皿 (C)倾倒液体 (D)稀释浓硫酸 2、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操作安全的是() A.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B.点燃一氧化碳前先检验其纯度 C.将水直接倒人浓硫酸中稀释浓硫酸 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管口对着人 3、(2007·南昌)对容器口进行磨砂处理可提高容器的密封性。下列仪器中对容器口没有进行磨砂处理的是() 4、(2006年·金华)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错误的是 () A.实验时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 B.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给玻璃仪器加热时,均应垫上石棉网 D.取用液体药品可用滴管吸收,也可直接倾倒 5、(2008年江苏南京)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8.取少量液体 C.加热液体 D.称取氯化钠 6、(2007·河北)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 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 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 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 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 7、以下是某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或实验操作,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吴明用10 mL 的量筒量取6.5 mL的食盐水 B.王倩用pH试纸测得某Na 2CO 3 溶液的pH为10 C.朱林用200 mL的烧杯量取了125 mL 的NaOH溶液 D.张哲用托盘天平称取了16.5 g硫酸铜晶体 8、(2008年黑龙江哈尔滨)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9、(2008年江苏南通)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______________mL的量筒。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_________,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3)实验室用烧瓶制取蒸馏水时,烧瓶的底部应垫放______________。 (4)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段____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课下作业答案: 1、C 解析:C项操作准确无误。 2、B 解析:基本操作往往和物质的性质综合起来出题,所以对一些常见基本操作要非常熟悉,提高辨析的效率。“三不”原则中,对任何药品都不可用鼻子直接去闻药品的气味,要采取“扇闻”的办法,故A错;对任何可燃性气体在

实验室设计规范 (2)

实验室规划设计 实验室的建设,无论是新建、扩建、或是改建项目,它不单纯是选购合理的仪器设备,还要综合考虑实验室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和平面设计,以及供电、供水、供气、通风、空气净化、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因此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现代实验室里,先进的科学仪器和优越完善的实验室是提升现代化科技水平,促进科研成果增长的必备条件。“以人为本,人与环境”己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课题。本着“安全、环保、实用、耐久、美观、经济、卓越、领先”,的规划设计理念。规划设计主要分为七个方面:化验室设计要求、平面设计系统、单台结构功能设计系统、供排水设计系统、电控系统、特殊气体配送系统、有害气体输出系统等六个方面。下面就按上述六方面依次讲解。 一、化验室设计要求 根据化验任务需要,化验室有贵重的精密仪器和各种化学药品,其中包括易燃及腐蚀性药品。另外,在操作过程中常产生有害的气体或蒸气。因此,对化验室的房屋结构、环境、室内设施等有其特殊的要求,在筹建新化验室或改建原有化验室时都应考虑。 化验室用房大致分为三类:精密仪器实验室、化学分析实验室、辅助室(办公室、储藏室、钢瓶室等)。 化验室要求远离灰尘、烟雾、噪音和震动源的环境中,因此化验室不应建在交通要道、锅炉房、机房及生产车间近旁(车间化验室除外)。为保持良好的气象条件,一般应为南北方向。 1. 精密仪器室 精密仪器室要求具有防火、防震、防电磁干扰、防噪音、防潮、防腐蚀、防尘、防有害气体侵入的功能,室温尽可能保持恒定。为保持一般仪器良好的使用性能,温度应在15~30℃,有条件的最好控制在18~25℃。湿度在60%-70%,需要恒温的仪器室可装双层门窗及空调装置。 仪器室可用水磨石地或防静电地板,不推荐使用地毯,因地毯易积聚灰尘,还会产生静电、大型精密仪器室的供电电压应稳定,一般允许电压波动范围为±10%。必要时要配备附属设备(如稳压电源

铁塔室分设计方案及施工规范

一.现场查勘与方案设计 1.现场查勘 查勘是指在方案设计之前,在现场对站点的建筑参数、所属地理区域及站点所处电磁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对站点的经纬度、人口流、建筑面积、单层面积、层高等进行记录,最终形成查勘记录(报告)。 室分站点的查勘,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现场人文环境 该信息主要是了解本次覆盖面向的人群及其网络行为,为后期设计提供容量估算依据。需采集的信息主要有:站点场景类型、人流量及活动时间、各运营商客户情况、运营商VIP分布情况(可选)等。 现场自然环境 该信息主要是为方案设计时,信源设备的布放,馈线的走线路由以及天线的点位间距等提供参考和依据。需采集的主要信息有:站点的位置、建筑功能、占地面积、平面结构、电梯运行区间、线井分布情况、外墙和天花材料等。 现场的电磁环境 该信息主要是为方案设计提供网络侧的支撑数据。需采集的信息有:各运营商周边宏站分布情况、建筑周边及建筑内部各区域网络覆盖情况、网络质量指标情况,通常通过CQT测试得出。 查勘完后,需形成勘测报告。 XX站点室分勘察记 录(铁塔模版) 2.方案设计 2.1方案设计总原则 在方案设计阶段,需充分考虑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并注重共建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的整体效益和系统性能的综合权衡。 室内分布系统方案设计应当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合理性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应综合考虑各系统对信号质量的要求,应更多地注重方案整体合理性

和可实施性。在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网络性能、可实施性、经济性充分比较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建设方案。 经济性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应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选用经济成本低的方案。由于网络发展及未来频段划分的不确定性,对于新建系统合路器的选择应尽量贴近实际需求,避免为未划分的频段预留过多的端口而增加合路器件的复杂度,造成成本增加。 前瞻性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对于重点覆盖区域在建设方案设计中可适当进行必要的升级演进考虑,并在设备选型、链路预算、机房空间以及传输等方面进行必要的预留。 另外,根据集团最新指示,多系统合路时,还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①原则上采用POI+无源分布系统的方式,有条件的分公司可根据场景需求及电 信运营企业接受程度进行光纤分布系统等有源分布系统的试点; ②重大公用场所的室内分布系统原则上须采用收发分缆的双缆设计; ③对于各电信运营企业引入系统小于等于6个,系统间干扰较小,可通过双缆设 计实现LTE MIMO双通道; ④对于各电信运营企业引入系统多于6个,系统间干扰复杂,此时建议通过定制 高品质POI和高性能室分器件来实现复杂多系统的MIMO部署; ⑤对于远期容量需求较小或各电信运营企业明确表示不部署MIMO双通道的场 景,可采用单通道设计; ⑥对于地下停车场、电梯、公路隧道等容量需求小,无需MIMO双通道的分场 景,可考虑采用单缆或普通合路器方案。 ⑦对地铁隧道,一般采用POI+泄露电缆模式建设,对高速电梯也可采用此种模 式;对于铁路、公路隧道,根据具体的长度等实际情况选取覆盖方案。 2.2设计指标 根据集团室分指导意见的要求,覆盖场强应满足《通信室内分布系统施工验收规范》的各项要求,并根据覆盖场强进行链路预算;对于各系统的信噪比和业务能力等指标,需由各运营企业配合,结合室内外基站进行优化。

实验室设计规范

实验室设计规范 一、设计规范要求 1、.环境要求 1.1、通风:实验室经常由于实验时间长,人员多和实验过程中产生一些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浊,对人体不利。为了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吸入或咽入一些有毒的、可致病的或毒性不明的化学物质和有机气体,实验室中应有良好的通风,必要时应设空调。通风设备有:通风柜、通风罩或局部通风装置。除了楼主提到的外,需要注意有机溶剂前处理和使用电炉进行前处理的通风柜应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实验室,局部排风装置和排风罩必须具有足够的功率,否则实际工作中难以满足使用要求。 1.2 湿度和温度:实验室要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内的小气候,包括气温、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对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和仪器设备有影响。夏季的适宜温度应是18-28℃,冬季为16-20℃,湿度最好在30%(冬季)-70%(夏季)之间。除了特殊实验室外,温湿度对大多数理化实验影响不大,但是天平室和精密仪器室应根据需要对温湿度进行控制。 1.3 洁净度:经常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室外大气中的尘埃,借通风换气过程会进入实验室,实验内含尘量过高,空气不净,不但影响检测结果,而且,其微粒落在仪器设备的元件表面上,可能构成障碍,甚至造成短路或其他潜在危险。洁净实验室是要花银子的,建议不是特殊需要可不进行洁净实验室设计,若有需要可以对大型精密仪器室、特殊实验室进行设计,一般达到万级净化要求即可。若有多个洁净实验室,送排风系统应各自独立设计,独立使用。 2.设施要求 2.1 供水与排水、排污: 实验室都应有供排水装置,排水装置最好用聚氯乙烯管,接口用焊枪焊接。化学检验实验台有可能都应安装水管、水龙头、水槽、紧急冲淋器、洗眼器等,一般实验室的废水无须处理就可排入城市下水网道,而实验室的有害废水必须净化处理后才能排入下水网道。现代化的实验室都应建设配套的污水处理站,一般实验室的废水无须处理就可排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对高浓度的酸碱废水应先中和再排入污水处理站,对此类废水的排放建议采用耐酸减的排水管道,从实验室直接排放到处理站,对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的实验室应安装耐有机溶

室分设计要求

室分设计要求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室分设计要求1.1室分器件使用原则 优先选用基站信源+无源分布系统,合理选择信源设备,根据小区最大容量设计分布系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无源分布系统一二级主干的无源器件应采用高性能无源器件,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天线、无源器件均采用兼容GSM/TD/WLAN/LTE的宽频设备可承载大功率的器件,兼容后续网络发展需要。 信源发射功率要求按照标称功率进行设计,不允许降低信源发射功率设计,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使用负载,充分利用信源功率,将功率合理分配至覆盖区域。RBS6601设备按标称功率设计时如果末端天线口功率过大,可以适当改用RBS2308设备作为信源,不允许使用衰减器。 馈线在功率足够的前提下尽量使用1/2馈线;主干路由必须使用7/8馈线,分支路由超过30米使用7/8馈线。 需参考《中国移动无源器件技术规范》和省公司对无源器件的整治要求,对器件使用明确要求。 1.以主设备(宏基站、微蜂窝和分布式基站)为信源的纯无源室内分布 系统,通过FAS干扰分析软件确定无源互调干扰后,带测互调仪现场 测试定位干扰源器件(五阶互调抑制比在-110dBm以上可判断有互调干 扰)。 2.VIP站点出现明显干扰,而且有施工条件的,成批更换器件彻底消除无 源器件隐患。 3.高配置系统(4载波以上)站点,为保障用户良好感知,应该使用高性

能无源器件。 4.基站输出端器件一律采用DIN型接头,减少跳线多次转接带来差的互 调影响;主干(7/8″馈线)一级器件用DIN型高性能无源器件,只在 分支(1/2″馈线)二、三级器件用普通N型器件。 5.注入器件功率≥36dBm(单系统总功率)的无源器件替换成高性能的无 源器件。 1.2各类室分器件编号要求与损耗值规定 1.2.1器件编号与标注要求 1.2.2无源器件编号与标注 无源器件编号采用按楼层编号的方式,编号格式为XXXX M-N F,其中XXXX为器件代码;M与N为阿拉伯数字,M表示器件的编号,不同楼层的器件数字编号均从1开始;N表示所在楼层,如果是地下楼层,则在楼层数字编号前加字母B,如B3F表示负三楼。

实验室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实验室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使其能更好地为生产、科研、教学服务,除了先进的科学仪器和完善的实验设备是提升科技水平,促进科研成果的必备条件以外,实验室的建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条件。实验室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建筑设计的前提和依据,在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时,必须由各实验室或研究室人员共同参加研究,反复讨论,确定各实验室方案,现将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分述如下。 1.1.1实验室名称 (1)房间名称:根据实验室功能设置不同的实验室。 (2)需要房屋间数:同一类的房间需要几间。 (3)每间房屋使用面积:房间面积大小与建筑模数有关,采用何种模数及何种结构形式比较符合实际,计算实验室的使用面积。 1.2.2建筑要求 (1)房间位置要求: 底层:设备重量较大或要求防震,则可设置在底层。 朝北:有些辅助房间或实验本身要求朝北。 朝南:各实验室都有自己的要求。 楼层:有的实验室要求洁净、安静,应尽量放在高层。 (2)室内尺寸要求:如实验室要求空气调节系统必须吊顶,则层高就相应地要增加。有些实验室是属于特殊类型的,则采用单独的尺寸。 (3)房间要求:指实验室本身的要求。 有的要求一般清洁。

有的要求洁净,进行实验时要求房间内空气达到一定的洁净要求。 耐火:大多数实验室要求耐火。 安静:如消音室、录音室等。 (4)门要求:实验室的门有各种要求。 内开:门向房间内开。 外开:主要设置在有爆炸危险的房间内。 个别要求:双向弹簧,有的要求单向弹簧或推拉门。 隔声:有的实验室要求安静,要求设置隔声门。 保温:如冷藏室要求采用保温门。 屏蔽:防止电磁场的干扰而设置屏蔽门。 自动门:大门口要求自动门。 (5)窗要求:实验室的窗有各种要求。 开启:指向外开启的窗扇。 固定:有洁净要求的实验室采用固定窗,避免灰尘进入室内。 部分开启:在一般情况下窗扇是关闭的,用空气调节系统进行换气,当检修、停电时,则可以开启部分窗扇进行自然通风。 双层窗:在寒冷地区或空调要求的房间采用。 遮阳:根据实验室的要求而定,有时需要水平遮阳,有时须用垂直遮阳。有的可用百叶窗。 密闭:窗扇可以开启,但又要防止灰尘从窗缝进入,故采用密闭窗。 屏蔽窗。 隔声窗。 (6)墙面要求:根据实验室的要求各有不同。 一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