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百年博弈-讲义

合集下载

博弈案例分析之百事可乐.

博弈案例分析之百事可乐.

既然可以共存赚钱,那如何确定最优产量以使自己达到利益最大化呢?首先,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乐价格越贵,购买量 就会越少。因此可以简单地认为价格 p 和可乐总需求 q 呈反比关系(用 p = a - b×q 表示)。为方便起见,我们 设市场上只有可口可乐(产量 q 1 )和百事可乐(产量 q 2 )两家可乐公司,且他们的产量之和等于消费者对可乐 的需求,也就是 q = q 1 + q 2 。假设对于两家公司每罐可乐的成本一样,均为 c,那对于可口可乐来说,其盈利 为 对 q 1 求导并令其等于 0 即可得到使得可口可乐盈利最大时的产量 q 1 ^= (a - c) / 2b - q2 / 2。同理能算出百事可乐 的最佳产量 q 2 ^ = (a - c) / 2b - q 1 / 2。 我们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横坐标为 q 1 ,纵坐标 q 2 ,然后把两个商家的最优产量随另一个商家产量的变化关系画在 一起,得到下面的图。图中标出 Q 1 、 Q 2 分别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最优产量曲线。在 Q 1 上,对给定的 q 2 ,可以把 Q 1 上的点的横坐标即为可口可乐的最优产量 q 1 ^,而 Q 2 表示给定一个 q 1 ,其对应 Q 2 上的点 的纵坐标则是百事可乐的最优产量 q 2 ^。 那两家公司的产量策略会对应于图上的哪一点呢?那就是两条最佳策略线的交点 N,因为这里表示双方同时达到最佳策 略。假设一开始两家的策略对应于图上任意一点,比如 A,如果可口可乐最先意识到将策略按最佳策略线 Q 1 调整 时自己获利最大,它就会立刻改变产量,策略从点 A 移动到 B,这时,百事可乐自然知道需要把策略移到自己的最 佳策略线 Q2 上,因此策略从 B 移到 C。为了让策略回到 Q 1 上,可口可乐选择降低自己的产量,策略又从 C 移 动到 D。从图上可以看见,由于双方都希望策略位于自己的最佳策略线,最后的结果是策略趋向于 Q 1 和 Q 2 的 交点 N。 而图中的 M 1 表示可口可乐垄断市场,百事可乐一点都不生产。根据经济学的一点知识,完全垄断是所有市场形式中利 润最高的。类似的, M 2 表示百事可乐完全垄断。那么, M1 和 M 2 的中点 M 表示是什么呢?这就好比把可口 可乐和百事合并成一个公司,实施垄断经营,然后把利润平分。这样每个公司得到的利润是最大的,高于 N 点。然 而,要说服大家离开N而合作到达 M 是很困难的。一方面,如果一家不讲信用,就可以通过设置自己的产量获得更 大的利润,而对手则蒙受损失。另外,两家保持垄断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市场,从而导致垄断破裂。 然而,脱离 N 点也并非不可能,至少百事和可口可乐就做到了。一方面,两家公司其实一直在重复这个博弈,这使得脱 离纳什均衡选择收益更大的策略更有可能。如果一方违反默契,可能造成对方的报复,进而损失更多的利益。另外 ,可乐生产尽管不是什么高科技,但大家早就对这两家公司有了品牌认同感,新的公司想要抢占市场还是很困难的 。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百年博弈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百年博弈

集中开拓北京和南方主要大中城市
现在百事可乐产品已在国内12家合资的灌瓶厂 制造,包括北京、深圳、广州、福州、上海、 南昌、桂林、成都、重庆及长春等地,除了北 京和长春外,全是南方城市,其中上海、福州、 成都、重庆被认为是百事可乐最重要的领地。
并购国内饮料企业
1993年,百事可乐在广州成立百事亚洲饮料 有限公司,设立了两家浓缩液生产厂:一家负 责生产百事饮品,而另一家则负责生产当地品 牌-全球品牌网-。1994年,百事可乐又同天 府可乐和北冰洋饮料公司达成协议,成立了重 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和北京百事北冰洋饮 料有限公司。
多样化经营
百事公司旗下的饮料和餐饮业务均已在中国展 开。目前,百事可乐饮料在国内的产品包括百 事可乐、七喜、美年达及激浪、北冰洋等,百 事可乐餐饮在中国主要是肯德基炸鸡和必胜客 比萨饼。
可乐在中国
可口可乐的中国战术:
➢ 百年品牌 ➢ 从“3A”到“3P” ➢ 本土化
百年品牌
早在1927年,可口可乐就开始在中国投资。到 1948年,上海已成为美国境外第一个年销售量超 过100万箱的重要市场。1979年,可口可乐公司 抓住机遇,成为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第一 批进入中国的国际消费品公司。两年后,可口可 乐在北京建立了第一个瓶装厂。从那时到现在, 可口可乐系统在华投资已超过11亿美元,建有30 个灌装厂。
色彩:红与蓝
实际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商 标设计可能最能反映二者的特色和 定位。
可口可乐选用的是红色,在鲜红的 底色上印着白色的斯宾塞体草书 “Coca-Cola”字样,白字在红底的 衬托下,有一种悠然的跳动之态, 草书则给人以连贯、流线和飘逸之 感。红白相间,用色传统,显得古 朴、典雅而又不失活力。
百事可乐则选择了蓝色,在纯白的底 色上是近似中国行书的蓝色字体 “PepsiCola”,蓝字在白底的衬托 下十分醒目,呈活跃、进取之态。众 所周知,蓝色是精致、创新和年轻的 标志,高科技行业的排头兵IBM公司 就选用蓝色为公司的主色调,被称为 “蓝色巨人”,百事可乐的颜色与它 的公司形象和定位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百事可乐VS可口可乐.ppt

百事可乐VS可口可乐.ppt

美国文化符号
三、不同的商标颜色
百事可乐则选了蓝色, 在纯白的底色上是近似中 国行书的蓝色字体“Pepsi Cola”,蓝色在白底的衬 托下十分醒目,呈活跃, 进取之态。蓝色是精致, 创新和年轻的标志。百事 可乐的颜色与它的公司形 象和定位达到了完美的统 一。
可口可乐选用的是红色, 在鲜红的底色上印着白色 的斯宾塞体的草书 “Coca-Cola”字样,白 字在红底的衬衫下,有一 中悠然的跳动之态,草书 则给人以连贯,流线和飘 逸之感。红白相间,用色 传统,显得古朴,典雅而 又不失活力。
碑好;品牌多;规模大;市场全
有作为;后来居上。
方位;市场占有率高。
产品评价:青少年口味,没有激素,
产品评价:清爽,有点甜,汽足
和可口可乐口味相似,价格合理
个感受:欢快,青春,活波,时尚,
新鲜,活力,新一代
文化符号:蓝色,祝愿,百事流行鞋,
体育运动
个性感受:快乐,沉稳,活力,
富有浓厚的历 史意义
文化符号:红色,国际品牌,碳酸,
• “阳光”青春闪耀时,阳光新一代。那些 • 酸酸甜甜的成长点滴,就象这阳光冰爽 • 果茶,有滋有味,难以忘怀。 • “雪碧”喜不喜欢,晶晶亮透心凉? • "Sprite" 原是“可口可乐”广告上小孩的名字
"Sprite 男孩"在广告中展现灿烂的笑容, • 头戴“可口可乐”瓶盖型帽子, • 促销“可口可乐”。 • “芬达”绝对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喜。 • “醒目”果味汽水。 • “果粒橙”带果粒果汁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商标的对比
商品的图标是商品带给 人们的第一印象,是一 个产品的文化符号。 百年来百事可乐的图标 一直在变化,而可口可 乐的图标一直没有变过, “新一代”和“经典” 的特点显而易见。

百年商战_百事可乐_与_可口可乐_之争

百年商战_百事可乐_与_可口可乐_之争
,


,


” 。
,
的优势赢得 了 可 口 可 百 事百 乐 百 事 可 乐 终 以 乐 结果百事可乐 声誉 鹊 起 销 量 激增 与 可 口 可 乐 到 销量之 比 由 年的 年提高为 巧 年 以来 百 事 可 乐 在 美 国 的 销 量 开 始 超 过 可 口 可乐 在本 国 市场 上终 于 可 以 与 可 口 可乐 平 分
,


。 , 匕诬卜 , 寸月卜月七 户几 主生招气
,
百事可 乐 在 中东 以 及 日本市
,
百事可乐 珍视 品 牌 质量 注重 不 断改 良饮 料 口 味 确立 了在质量上使 之优于新加人本行 业 的众多 饮 料竞 争 者 并 确 保 不 逊 色 于 可 口 可 乐 的 目 标 同 时 利 用 自己 比可 口 可乐含糖量 稍 高 口 感 良好 的 特 点 再次 向 可 口 可 乐 发 起 更 加 猛 烈 的 攻 势 于 年发动 了 一场通过试饮 百事可乐 与 可 口 可 乐 两种饮 料的 口 感 味道 比试结果 多 数 品 尝者 似乎更喜欢
薛 建 玉
公 司 联合 进 行 了 一 项 全 球 调 查 在 评 出 的 世 界 十 大著 名 商标 中 名 列 榜 首 的 是 可 口 可 乐 而 同 样 作 为 软饮 料 品 的 百 事 可 乐 也 荣 幸 地 成 为 世 界 十 大 著 名 商标 的 殿 后 者 这其 中 奥秘何 在 呢 原来 较 之 可 口 可 乐 晚 问 世 年的百事可 乐 在 强 大 的 竞 争 对手 面 前 从 未 甘 拜 下 风 百 年 来两 家公 司 在 产 品 配 方 商 品 包 装 销 售 价 格 等 多方 面始 终 进 行 着 激烈 的 竞 争 而 尤 其 引 人 注 目 的是 百事可乐 为扩大市 场 份 额 向可 口 可 乐 发 起 的一场场经过精心 策划 的 广 告大 战 先是硝 烟 弥 漫 继之战果辉煌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百年之争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百年之争

百事可乐如何挑战老牌霸主——解析红蓝百年大战中的孙子兵法姓名:学号:专业:(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0092)摘要:1886年可口可乐在亚特兰大的药房首卖,1892年可口可乐有限公司成立。

1898百事可乐诞生。

自此,长达百年的红蓝大战拉开了序幕,这是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百老汇戏剧。

这一系列的角逐之中,其各自的营销策略一个比一个丰富多彩,而在这百年之争的许多地方,都体现着孙子兵法的作战思想,值得人们细细回味。

关键词: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红蓝百年大战营销策略《孙子兵法》一、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孙子曰:“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待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百事可乐一直是可口可乐的晚辈,早期的“两乐之战”曾经采取价格竞争的形式。

30年代时,百事可乐饮料便在世界上首次通过广播宣布,将当时最高价为10美分的百事饮料降价一半,使顾客用5美分就能买到10美分的饮料,从而拉开了美国软饮料工业中首场价格争夺战的序幕。

包括其中把6盎司的瓶改成12盎司,改变口味等,但是这些策略都没有使百事得到新生,百事可乐在50年代初再次面临倒闭,起起落落,企业一直没有走出低谷。

1983年,百事可乐公司聘请罗杰·恩里克担任总裁,他一上任就将目光对准了广告。

因为同作为可乐,口味的差别并不是很明显,焦点便聚焦在塑造商品的性格的广告上了。

百事可乐通过广告语传达"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

在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百事可乐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这便是新的一代,百事可乐将产品定位于为新生代的可乐,以吸引年轻人为目标,选择合适的品牌代言人,邀请年轻人喜欢的超级巨星作为自己的品牌代言人,通过新一代年轻人的偶像情节开始了文化的改造。

百事可乐的广告全部以时尚、新潮、青年或运动人士为重点。

在国内,明星们第一次以真实的彩蓝色造型染发出现在广告中,光是周杰伦、古天乐、蔡依林和F4的变发过程,就早已引起了粉丝们的众多关注。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百年博弈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百年博弈
137位,可口可乐公司排在256位。
百事可乐的一代
二战后,美国诞生了一大批年轻人,他们没有 经过大危机和战争洗礼,自信乐观,与他们的 前辈们有很大的不同,这一代正在成长,逐步 会成为美国的主要力量,他们对一切事务的胃 口既大且新,这为百事可乐针对“新一代”的 营销活动提供了基础。
当时,可口可乐以5∶1的绝对优势压倒百事可 乐。BBDO公司分析了消费者构成和消费心理 的变化,将火力对准了可口可乐“传统”的形 象,做出种种努力来把百事可乐描绘成年轻人 的饮料。经过4年的酝酿,“百事可乐新一代” 的口号正式面市,并一直沿用了20多年。
另一种多元化
• 自70年代开始,可口可乐公司大举进军与饮料无关 的其他行业,在水净化、葡萄酒酿造、养虾、水果 生产、影视等行业大量投资,并购和新建这些行业 的企业,其中包括1982年1月,公司斥资7.5亿美元 收购哥伦比亚制片厂的巨额交易。但是,这些投资 给公司股东的回报少得可怜,其资本收益率仅1%
• 自1979年可口可乐公司重新进入中国后,根 据中国市场的状况,实施了“3A”营销策略: 买得到、买得起、乐得买。随着市场的不断 变化,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随之变化,可口 可乐公司提出了更高层次的“3P”原则:无处 不在、物有所值、心中首选。
• 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主要是: • (1)以年轻人和爱好体育的人士为目标市场。 • (2)集中开拓北京和南方主要大中城市。 • (3)并购国内饮料企业。 • (4)多样化经营。 • 根据2011年世界500强排行榜,百事公司排在
从真空地带着手
• 与国内市场完全一样,百事可乐因为可口可 乐的先人优势已经没有多少空间。百事可乐 的战略就是进入可口可乐公司尚未进入或进 入失败的“真空地带”,当时公司的董事长 唐纳德·肯特经过深入考察调研,发现前苏联、 中国以及亚洲、非洲还有大片空白地区可以 有所作为。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百年对决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百年对决

原料的运送成本高
可口可乐为确保其原料的秘密性,在 总公司将饮料浓缩之后运送至世界各 地,所以运送成本也相对提高。
市场占有率高
可口可乐的 “O”
可口可乐的市场占有率具有50%, 独特的吸引力 他们不断挺进世界各国。中国地大 人多,当然新兴的中国市场也是不 一般软性饮料业进入门槛低,然而要做到跨 容小觑的,不仅如此,可口可乐更 进军美国电影市场,为彼此打广告。 国行销则高。碳酸饮料较符合年轻族群需 求,尤其为拉丁美洲和亚太国家,年轻人比 例正快速提高,带给业者的商机颇高。饮料 品牌形象影响销售状况很深。美国的速食 参加世界与公益活动 文化与碳酸饮料十分契合。 奥运是全世界的活动,可口可乐赞助 奥运,使自己的品牌得以名扬国际, 成功的广告再次为可口可乐加分,除 此之外有着更多的周边商品。世界杯 足球赛的同时,可口可乐更是当时热 门的电视广告。
可口可乐的 品牌
品牌悠久
可口可乐的历史悠久,1892年艾萨坎德勒以 美金2300元取得可口可乐配方及所有权, 1919年欧尼斯伍德瑞夫财团以2500万美元买 下了可口可乐,运用了许多的营销手法,让 可口可乐公司扬名国际,1892至今也已一百 多年的历史,创造了不朽的成就。可口可乐 公司的作业流程标准化,市场占有率高,产 品更是市场的领导品牌。这使得可口可乐成 为全球最大之软性饮料业巨人,拥有大厂优 势及强大之全球竞争力。
百事可乐 的“S” 1) 百事可乐强大品牌优势,百事可乐是饮料市场的巨头,有 规模经济的优势; 2) 传播策略而言:独特的音乐推销和名人广告效应,百事可 乐的广告策略往往别出心裁 3) 有强大销售网络和渠道,与肯德基和必胜客战略结盟,利 于营销; 4) 百事可乐传播“渴望无限”、“年轻的一代”、“活力一 族”等品牌主张和个性,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有巨大的市场, 有忠诚的百事可乐年轻消费者; 5) 良好的渠道管理,灵活多变的促销策略,严格系统的销售 人员管理。 另外,百事公司是一个强大的、有实力的世界五百强企业; 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多样化产品的开发能力,强有力的营 销体系。 此外,百事公司拥有极具才华、高度敬业的员工,是他们实 现着公司的持续发展。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广告策略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广告策略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广告策略引言博弈论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绝大部分领域共同的核心分析工具,它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最优决策问题的理论。

随着社会化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通讯信息现代化,企业流通、宣传、销售等是当今市场经济社会新特点,使得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情况常常表现在企业之间广告的角逐,近年来的广告形式趋向多元化,对于同类产品的广告宣传更是日益激烈,此类问题可以应用博弈论进行分析。

一、博弈论概述博弈论(Game Theory)可以被定义为是对智能的理性决策者之间冲突,与合作的数字模型的研究。

博弈论也称对策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的时候所进行决策的均衡问题。

博弈论为分析那些涉及两个或更多参与者和其决策会影响相互间福利的局势提供了一般的数字方法。

就此而论,博弈论便为社会科学各分支的学者和实际的决策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视角。

近年来,有效地证明博弈论威力的是其重要应用的多方面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领域。

本文中涉及的博弈论主要是一种策略型共赢博弈,也就是双方在相同的经济环境中如何以广告策略的制定,实施来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

一个不管形式有多么复杂的博弈,一般包含三个要素:一是参加博弈的成员,即当局人或参与者,至少有两个,也可以是多个。

博弈论假定当局人都是智能与理性的,即当局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二是任何博弈存在的前提必须有个科学、严谨的游戏规则,以保障当局人的合理利益。

当局人必须严格遵守这个游戏规则;三是奖金,即所有当局人竭力追求的利益。

博弈中必须有奖金才具有吸引力,才能衡量当局人决策水平的高低。

纳什证明出,在有限局中人参加的有限行为对策中,至少存在一个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的组合,这就叫“纳什均衡”。

处于纳什均衡的状态下,每个人都不能通过改变策略来得到更大的收益。

二、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广告策略研究(一)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广告策略模型分析我们以一个策略型博弈模型对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广告策略进行分析,之所以在众多的博弈模型中选择策略型博弈是因为策略型博弈具有非劣性,每个策略的选择与之行都是理性的,并且是对另一个局中人策略的最佳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事可乐公司简介
n 百事可乐公司”1919年诞生于美国纽约,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崛起。到了20世纪 40年代末,百事发展成为成功的专业软饮料 企业。到1996年通过百事的首席执行官韦 尼·科列威执行的关联性多元化战略,百事可 乐公司形成了8大组成部分:百事可乐北美公 司,百事可乐国际公司,弗里托雷公司,百事 可乐食品国际公司,必胜客比萨饼世界公司, 泰科·贝尔世界公司,肯德基炸鸡公司和百事 可乐系统世界公司。现在,其经营范围已延伸 到海外134个国家之中。据统计,全球有30 亿人口品尝过百事可乐。
从“3A”到“3P”
n 自1979年可口可乐公司重新进入中国后,如何能 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成为可口可乐公司首先考 虑的问题,可口可乐公司根据中国市场的状况, 实施了“3A”营销策略:即“买得到、买得起、 乐得买”。所谓“买得到”即是欲伸手就可满足; 所谓“买得起”就是用最合理的价格,让消费者 能买得起;所谓“乐得买“即是可口可乐必须保 持优秀和良好的品质和口味,使消费者得到深层 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满足。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百年博弈
精品jing
可口可乐公司简介
n 1886年5月,可口可乐首次面世于美国佐治亚 洲亚特兰大市的雅各布药店,至今已近115岁 了.可口可乐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也 是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和先锋,透过全球最 大的分销系统,畅销世界超过200个国家及地 区,每日饮用量达10亿杯,占全世界软饮料市场 的48%,其品牌价值已超过700亿美元,是世界 第一品牌.
集中开拓北京和南方主要大中城市
n 现在百事可乐产品已在国内12家合资的灌瓶厂 制造,包括北京、深圳、广州、福州、上海、 南昌、桂林、成都、重庆及长春等地,除了北 京和长春外,全是南方城市,其中上海、福州、 成都、重庆被认为是百事可乐最重要的领地。
并购国内饮料企业
n 1993年,百事可乐在广州成立百事亚洲饮料 有限公司,设立了两家浓缩液生产厂:一家负 责生产百事饮品,而另一家则负责生产当地品 牌-全球品牌网-。1994年,百事可乐又同天 府可乐和北冰洋饮料公司达成协议,成立了重 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和北京百事北冰洋饮 料有限公司。
可乐在中国
n 由于可口可乐是最早进入中国的美国企业,具 有百事可乐不可比拟的先人优势,百事可乐在 中国同样处于挑战者的位置。
n 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主要是: ➢ 以年轻人和爱好体育的人士为目标市场 ➢ 集中开拓北京和南方主要大中城市 ➢ 并购国内饮料企业 ➢ 多样化经营
以年轻人和爱好体育的人士为目标市场
n 百事可乐则选择了蓝色,在纯白的底 色上是近似中国行书的蓝色字体 “PepsiCola”,蓝字在白底的衬托 下十分醒目,呈活跃、进取之态。众 所周知,蓝色是精致、创新和年轻的 标志,高科技行业的排头兵IBM公司 就选用蓝色为公司的主色调,被称为 “蓝色巨人”,百事可乐的颜色与它 的公司形象和定位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n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随之 变化,可口可乐公司又提出更高层次的“3P”原 则,即:可口可乐的产品做到“无处不在、物有 所值、心中首选”。
本土化
n “本土化”的经营理念也是可口可乐公司成功进 入中国的一个关键所在。“本地化思维,本地化 营销”的营销策略融合了地域特性,让可口可乐 根据当地的特色,运用适合当地的方式,不断创 造和生产消费者所喜爱的产品。例如:可口可乐 推出中国特色的“阿福”新春包装,把可口可乐 文化和中国传统色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中国 消费者倍感亲切;中国申奥金罐包装和北京奥运 新会徽可口可乐限量精美纪念罐金罐的推出,表 明了可口可乐同奥运的深厚渊源并深受市民大众 的赞赏。
点评
n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之间的双雄战早已打得不可开交,百事 可乐在其中令人称道的是它勇于挑战的勇气和它的市场竞争 手段。最终,百事可乐取得了一席之地。
n 当我们的眼光投向世界,尤其是以世界500强为代表的大型 跨国公司的时候,我们深切地感到:中国的企业与它们相比 是何等的渺小。但是,竞争是不可回避的,中国企业必须学 习百事可乐的精神,勇于面对世界级强手。实际上,并不是 一点机会没有。与新兴的小企业相比,规模巨大、历史悠久 的企业也存在致命的弱点,百事可乐就抓住可口可乐管理机 构调整和人事纠葛带来的良机,向可口可乐发起有力的冲击, 并取得了赫赫战果。最终形成现在两方割据,共同占领市场 的局面。
色彩:红与蓝
n 实际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商 标设计可能最能反映二者的特色和 定位。
n 可口可乐选用的是红色,在鲜红的 底色上印着白色的斯宾塞体草书 “Coca-Cola”字样,白字在红底的 衬托下,有一种悠然的跳动之态, 草书则给人以连贯、流线和飘逸之 感。红白相间,用色传统,显得古 朴、典雅而又不失活力。
n 1999年3月,中国足球协会宣布,中国足协与 国际管理集团经过友好协商,正式签订协议, 由百事可乐公司买断今后5年中国足球甲A联赛 冠名权,从1999年开始到2003年,甲A联赛 将冠名为百事可乐全国足球甲A联赛,同时, 合同规定,禁止其他饮料企业进入甲A联赛俱 乐部和球队,一举独占了中国最大体育运动市 场的宣传权。百事可乐还通过多种形式参与中 国体育,扩大在体育爱好者中的影响。另外, 百事可乐的广告也全部以时尚、新潮、青年或 运动人士为诉求重点。
多样化经营
n 百事公司旗下的饮料和餐饮业务均已在中国展 开。目前,百事可乐饮料在国内的产品包括百 事可乐、七喜、美年达及激浪、北冰洋等,百 事可乐餐饮在中国主要是肯德基炸鸡和必胜客 比萨饼。
可乐在中国
n 可口可乐的中国战术:
➢ 百年品牌 ➢ 从“3A”到“3P” ➢ 本土化
百年品牌
n 早在1927年,可口可乐就开始在中国投资。到 1948年,上海已成为美国境外第一个年销售量超 过100万箱的重要市场。1979年,可口可乐公司 抓住机遇,成为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第一 批进入中国的国际消费品公司。两年后,可口可 乐在北京建立了第一个瓶装厂。从那时到现在, 可口可乐系统在华投资已超过11亿美元,建有30 个灌装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