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差异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市场营销策略比较研究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市场营销策略比较研究一、引言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是全球两大著名的碳酸饮料品牌,它们的市场地位一直在全球范围内领先,其中可口可乐在亚洲地区的市场份额略微领先。
本文通过比较两者的市场营销策略,探讨其成功的商业模式,为其他品牌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产品定位方式比较1.可口可乐产品定位可口可乐的产品定位是“快乐之源”,它的标志性产品是以可口可乐为首的一系列碳酸饮料。
在营销中,可口可乐强调自己是一种可以带来快乐和激情的饮料品牌。
同时加大了瓶身的设计力度,力求每一次的外观设计不能让消费者失望。
2.百事可乐产品定位百事可乐的产品定位是“个性自由”,其旗下产品品种较多,包括零度百事、七喜、美年达、芬达等。
百事可乐在市场宣传中注重强调“自由”、“选择”的品牌形象,同时在广告语中也体现出个性化、多元化、创新的特点。
3.产品定位比较通过比较两个品牌的产品定位可以发现,可口可乐的产品定位更注重情感共鸣,希望能成为消费者们打造快乐生活的良伴,而百事可乐注重的是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强调多元性。
从市场反响来看,两个品牌的市场份额都较高,但可口可乐在亚洲地区销售情况略微领先。
三、广告宣传方式比较1.可口可乐广告宣传方式可口可乐广告宣传力度非常大,多年来形象广告一直传遍全球;以代表可口可乐的可口可乐熊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同时借助奥运会等大型赛事进行大力的赞助和宣传。
此外,可口可乐还通过合作推出欢乐送、动感水晶等一系列促销活动,力求和广大消费者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
2.百事可乐广告宣传方式百事可乐同样进行大力的广告宣传,以举世闻名的“Coke vs. Pepsi”的品牌之争为例,在广告宣传中调侃可口可乐,展示百事可乐的产品亮点,加深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印象和了解。
此外,百事可乐也注重与体育、娱乐相关领域开展赞助活动,提高其品牌知名度。
3.广告宣传比较通过比较两者的广告宣传可以看出,可口可乐注重的是品牌的形象传递和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而百事可乐则注重在广告宣传中和对手产生互动,同时强化对产品的宣传和推广。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营销战略的对比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营销战略的对比————————————————————————————————作者:————————————————————————————————日期: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营销战略的对比企业背景可口可乐公司简介:1886年5月,可口可乐首次面世于美国佐治亚洲亚特兰大市的雅各布药店,可口可乐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也是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和先锋,透过全球最大的分销系统,畅销世界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
百事可乐简介:百事可乐公司”1919年诞生于美国纽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崛起。
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百事发展成为成功的专业软饮料企业。
到1996年通过百事的首席执行官韦尼·科列威执行的关联性多元化战略,百事可乐公司形成了8大组成部分:百事可乐北美公司,百事可乐国际公司,弗里托雷公司,百事可乐食品国际公司,必胜客比萨饼世界公司,泰科·贝尔世界公司,肯德基炸鸡公司和百事可乐系统世界公司。
现在,其经营范围已延伸到海外134个国家之中.一、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百事可乐:针对可口可乐“无处不在”的战略,百事可乐将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几个重点城市大肆进行立体式广告宣传进攻.而且百事可乐的独到之处还在于所选择的重点城市基本上都是可乐类饮料市场潜力巨大、发展成熟的城市。
该饮品消费群体主要有三种:学生、白领和层次较高的自由职业者(广告人、自由撰稿人等).消费群体以”小于16岁”和”16~30岁”这两个年龄段最为集中。
以上职业和年龄段的消费群体正是年轻富激情、对时尚最为过敏的一族。
可口可乐:可口可乐一贯采用的是无差异市场涵盖策略,目标市场显得比较广泛.从去年开始,可口可乐把广告的受众集中到年轻的朋友身上,广告画面以活力充沛的健康青年形象为主体。
“活力永远是可口可乐”成为其最新的广告词.这也就意味着可口可乐公司的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广大青年人身上。
二、产品策略百事可乐:百事集团的产品策略一直都是比较前沿的,无论是新产品的开发还是组合、品牌、包装都是排的上号的。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分析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分析在饮料行业,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在互相竞争的过程中实现了各自的不断壮大。
它们彼此间在战略战术针锋相对,在品牌较量中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
通过对它们的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对比和分析,得出现代企业管理的奥秘。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在营销策略上无论是目标市场还是市场定位上都是很相似的,二者的目标都是青少年。
两个公司全球化销售策略上来看二者产品都是面向全球销售。
此外二者的市场定位均为中档,优质定位。
在产品策略上,百事的产品组合就宽度而言比可口可乐要丰富。
可口可乐公司的经营比较单纯,仅从事饮料行业;而百事可乐出饮料行业外还涉及运动品和快餐业。
正因为百事的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导致他不能专注饮料行业,很难集中优势,因此这种多元化并未给他带来相应的回报。
就产品组合深度而言,两者在这一产品线上大致是相当的。
可口可乐公司包括雪碧,芬达等品牌,这三个品牌的销售额比率大致是2:2:1;而百事可乐,七喜,,美年达这三个品牌销售额比率大致是5:1:1。
我们可以看出可口可乐公司即突出了可口可乐这一主导品牌同时又兼顾了其他品牌的生存空间;而百事可乐在其产品组合中则是一枝独秀,七喜,美年达远落后与百事可乐,甚至落后与雪碧芬达。
我们可以看出,尽管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旗鼓相当,但是从产品组合来看,可口可乐稍胜一筹。
在品牌上,可口可乐以红色为标识色,标志是红字配白色流线字母,热情而活力。
百事可乐以蓝色为标志色,标志是红白蓝相间的球体,富有动感。
两个公司在宣传中都将各自的标志作为重点,通过颜色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观,但是相较而言,可口可乐在公司的促销推广中更加重视对其品牌个性定的张扬。
这些我们从这两个公司的促销活动就可以看出,红色的冲积波可以说明问题。
从包装看,可口可乐可以说更胜一筹。
早在1916年,可口可乐就为自己设计了独特的轮廓-弧形。
除此之外,在产品包装上,可口可乐的红色是暖色,扩张色;百事可乐的蓝色是冷色调,收缩色。
饮品品牌比较: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饮品品牌比较: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在饮品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是两个备受欢迎的品牌。
虽然它们都是可乐,但它们之间有着许多不同的特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两个品牌之间的不同之处。
一、历史背景可口可乐是由一位药剂师匿名创造于1886年。
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演变后,可口可乐发展成为了全球最知名的品牌之一。
百事可乐于1893年由一名医生创建,它在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可口可乐一直处于劣势地位,直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全球化趋势与宣传策略的变化,百事可乐才逐渐成为了可口可乐的一大竞争对手。
二、口味在口味方面,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有着明显的差异。
可口可乐味道比较甜,而且口感更为浓烈。
百事可乐口感更为平衡,更加清爽,不太甜。
此外,它们的颜色也不完全一致。
可口可乐是暗红棕色,而百事可乐较为黄色,看起来更加透明。
三、不同区域的偏好尽管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但是两个品牌分别在不同的地域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美国和西欧地区,可口可乐是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而在东欧、拉丁美洲和亚洲许多国家,百事可乐则更为广泛使用。
四、品牌形象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在品牌形象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可口可乐品牌形象是偏向青春活力的,品牌标志和营销活动与时俱进、更加充满活力和创意。
百事可乐的品牌形象则更加成熟、更注重家庭、朋友和其他人际关系的联系。
五、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是两个品牌之间最明显的差异。
可口可乐占据全球96%的市场份额,在美国市场份额约为42%,而百事可乐的市场份额为45%。
在其他国家以及全球市场,百事可乐都比可口可乐更受欢迎。
两个品牌之间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在以亚洲和拉丁美洲为主的新兴市场中。
预示着一项事实的是,百事可乐以其与可口可乐的不同之处,采用独立的营销策略,通过创新,推出许多新的口味、包装和宣传方式,努力创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建立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忠实客户群。
然而,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认为这两个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因为品牌与个人的喜好不同,每个人对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态度都不尽相同。
百事可乐vs可口可乐ppt

3)多元化的品牌策略
可口可乐旗下产品有:冰露、健怡、醒目、天与
地、茶研工坊等
百事公司相应推出:七喜、美年达、激浪等产
品
5、经营策略
二、百事可乐挑战成功的原因
第一、良好的渠道管理 第二、灵活多变的市场促销 第三、含有成分的不同 第四、涉及软饮料运动用品、快餐以及食品等。 第五、独特的音乐推销和名人广告效应
势永远能够得到胜利。永远比可口可乐在容量上 多一点,永远陈列在可口可乐的旁边并努力比它 多一些陈列空间,永远比可口可乐低5美分……
可口可乐 在价格策略上维持成本优 势,在进入中国市场以后 一直采用渗透定价法。
“在一定的时期内 维持 较低的浓缩液价格,使罐 装商最大限度地进入市场 ,到销售扩张完成时,浓 缩液的价格将逐步增长” 。不但迅速占领了市场的 份额, 且低价薄利 能有效地阻止竞争者进入 市场,同 时可口可乐公 司也很好地控制了成本 。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大战
VS
百事可乐简介 百事公司(Pepsico.,Inc.)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消费品公司之 一,百事公司的前身百事可乐公司创建于1898年。在广阔的全 球饮料市场上,百事可乐后来居上,终于与先于其12年问世的 可口可乐并驾齐驱、鼎分天下。 可口可乐简介 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company?)生产的一类含有咖啡因 的碳酸饮料 中文译为可口可乐饮料有一种特殊风味, 这种风味 来自原料中可乐种子( cola Seed) 可口可乐不仅是全球销量 排名第一的碳酸饮料,而且也是全球最著名的软饮料品牌,在 全球拥有48%的极高市场占有率。
4.竞争策略不同 1)人才策略 百事可乐: 选择标准:最聪明、最诚实、 最具有推断 力的实干精神,其人才战略的核心是高度重 视最后的工作结果。 可口可乐: a.在市场当地设立分公司,所有员工都用 当地人。 b.销售方针,人员培训都由总公司统一负 责
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 比较

百事可乐饮料 1994年,百事可乐投入500万美元聘请了流行乐 坛巨星麦克尔· 杰克逊拍摄广告片——此举被誉为 有史以来最大手笔的广告运动。把最流行的音乐 文化贯穿到企业和产品之中,也开始了百事可乐 的音乐之旅。 从此以后,百事可乐进入了销售的快车道, 音乐体育双剑合璧,同时这一攻势集中而明确, 都围绕着“新的一代”而展开,从而使文化传播 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二战结束时,可口可乐与百 事可乐市场销售额之比是3.4:1,到了1985年, 这一比例已变为1.15:1。
百事可乐的品牌理念
百事品牌的理念是“渴望无限”,倡导年轻人积极进取的 生活态度,寓意 百事可乐广告 是对年轻人来说,机会和理想有着无限多的空间,他们可以尽 情地遐想和追求。为了推广这一理念,百事选择足球和音乐作 为品牌基础和企业文化载体,在广告和社会公益活动中借助迈 克尔杰克逊、张国荣、布兰妮、王菲、罗志祥、蔡依林、郭富 城、陈慧琳、郑秀文、赵晨浩、热力兄弟、贝克汉姆、里瓦尔 多、卡洛斯、范志毅、李玮峰、祁宏perfume等一大批明星作 为品牌代言人,极力倡导企业文化所提倡的精神,使百事的 “新一代的选择”和推崇“快乐自由”的风格广泛地被人们尤 其是青年人的理解和接受。这样,很多人就明白了,为什么 “百事”的产品从简单的包装到向运动系列、功能系列拓展都 刻意体现一种动感和欢快的格调,从而使许多青年人成为“百 事”忠实和热心的消费者。 百事文化不仅是企业的,也是社会 的,它深刻地通过其产品的推销影响着一大批人,反过来又推 动企业按照这种文化的定位不断创新,得以经历了100多年还 保持着旺盛的朝气。
慈善捐赠
截至2008年6月3日,百事基金会、百事公司及百 事中国员工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的现金及物资总 额将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以救助地震灾区及受 此影响的数以万计的灾民和家庭。 ADSD作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之一,百事可乐在 广告的拍摄总会启用大量的明星,并且这些明星 都有着很大的号召力,可以说,百事可乐成功的 关键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广告,而广告成功的很大 一部分是因为这些明星的加盟。在华人娱乐圈, 代言过的百事可乐的明星也有很多,不管是过去 的还是现在的,代言过百事可乐的明星基本都是 当时或是现在最红的艺人。
关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优势对比

关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优势对比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是全球两大饮料巨头,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激烈的竞争。
两者在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产品组合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
首先,在市场份额方面,可口可乐一直占据着全球领先地位。
根据2024年的数据统计,可口可乐在全球拥有超过42%的市场份额,而百事可乐的市场份额为29%。
这主要是由于可口可乐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网络更为广泛,产品覆盖面更大。
其次,在品牌影响力方面,可口可乐也占据着优势。
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在2024年达到了790亿美元,位居全球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的第5名,而百事可乐的品牌价值为612亿美元,位列第29名。
可口可乐凭借着其经典的红白标志和独特的广告宣传手法,深入人心,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和认可的品牌之一在产品组合方面,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都拥有一系列受欢迎的产品。
可口可乐旗下的产品包括可口可乐(Coca-Cola)、雪碧(Sprite)、芬达(Fanta)等,而百事可乐的产品线则包括百事可乐(Pepsi-Cola)、七喜(7-Up)、富士山苹果汽水等。
可口可乐更注重产品的稳定性和品质,提供给消费者的口感更为柔和,而百事可乐则更多地关注产品的创新和多样性,力求不断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最后,在市场推广方面,可口可乐以“开启快乐,活出无限可能”的品牌理念,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品牌形象。
在各种大型体育赛事中,可口可乐是重要的赞助商之一,比如奥运会、世界杯等。
而百事可乐则更注重与流行文化的结合,推出了一系列与歌手、电影明星等合作的广告宣传活动。
这些市场推广战略不仅扩大了两者的市场份额,更提升了其品牌价值和市场知名度。
总的来说,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在竞争优势方面各有所长。
可口可乐在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上占据领先地位,而百事可乐在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方面做得更出色。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两者不能共存或取得新的突破。
未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两家公司需要不断调整战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保持竞争优势。
关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优势对比

关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优势对比由于可口可乐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可乐生产企业,具有百事可乐不可比拟的先人优势,百事可乐在中国同样处于挑战者的位置。
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主要是:差异化战略以年轻人和爱好体育的人士为目标市场。
百事可乐的广告也全部以时尚、新潮、青年或运动人士为诉求重点。
百事公司旗下的饮料和餐饮业务均已在中国展开。
目前,百事可乐饮料在国内的产品包括百事可乐、七喜、美年达,百事可乐餐饮在中国主要是肯德基和必胜客。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之间的双雄战已打得不可开交。
可乐属于碳酸饮料,目前市面上相对比较受欢迎的可乐是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在口感方面比可口可乐好一些,没有那么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也就是说没有那么呛鼻。
同时百事可乐品牌内涵及品牌高度都不错,与可口可乐一样同属世界500强的产品,相对可口可乐而言它显得更年轻。
所以多数的年轻朋友们更喜欢选择的是百事可乐,就我个人而言,我也是比较喜欢百事可乐,虽然两乐同是世界品牌。
但是我喜欢百事,因为冰镇还是百事好喝.但是可乐多喝不益,。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进货价格:可口可乐进货价格:每桶320元(可接240杯左右)。
百事可乐进货价格:每桶290元(可接300杯左右)。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终端促销:可口可乐公司无终端促销。
百事可乐公司终端促销:10桶赠1桶。
(合计:每桶263.60元)。
最后面我注释了些都是以前看书看到的)可口可乐诞生于1886年,而百事可乐比可口可乐晚12年。
一直以来百事可乐一直扮演着挑战者的角色,无论从市场渗透率还是品牌价值,可口可乐仍远远超过百事可乐。
所以,人们仍然认为可口可乐是领导者,百事可乐是挑战者,而从中国的情况来看这更是一种不争的事实。
根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实施的、"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CMMS)"的连续监测,可口可乐凭借其"拉网式"的市场攻略,全国布网,层层推进,市场渗透率(饮用某品牌可乐的消费者人数与可乐消费者总数之比)一直"遥遥领先"于百事可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主要是:
1.以年轻人和爱好体育的人士为目标市场。
1999年3月,中国足球协会宣布,中国足协与国际管理集团经过友好协商,正式签订协议,由百事可乐公司买断今后5年中国足球甲A联赛冠名权,从1999年开始到2003年,甲A联赛将冠名为百事可乐全国足球甲A 联赛,同时,合同规定,禁止其他饮料企业进入甲A联赛俱乐部和球队,一举独占了中国最大体育运动市场的宣传权。
百事可乐还通过多种形式参与中国体育,扩大在体育爱好者中的影响。
另外,百事可乐的广告也全部以时尚、新潮、青年或运动人士为诉求重点。
2.集中开拓北京和南方主要大中城市。
现在百事可乐产品已在国内12家合资的灌瓶厂制造,包括北京、深圳、广州、福州、上海、南昌、桂林、成都、重庆及长春等地,除了北京和长春外,全是南方城市,其中上海、福州、成都、重庆被认为是百事可乐最重要的领地。
3.并购国内饮料企业。
1993年,百事可乐在广州成立百事亚洲饮料有限公司,设立了两家浓缩液生产厂:一家负责生产百事饮品,而另一家则负责生产当地品牌。
1994年,百事可乐又同天府可乐和北冰洋饮料公司达成协议,成立了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和北京百事北冰洋饮料有限公司。
4.多样化经营。
百事公司旗下的饮料和餐饮业务均已在中国展开。
目前,百事可乐饮料在国内的产品包括百事可乐、七喜、美年达及激浪、北冰洋等,百事可乐餐饮在中国主要是肯德基炸鸡和必胜客比萨饼。
自1993年百事可乐与中国国家轻工总会签订共同合作发展备忘录至今,公司已在国内相同项目上进行了7亿美元的投资,拥有12家合资灌瓶厂及3家浓缩液生产厂。
百事可乐国际集团还计划于未来5年在中国设立9家新厂,联同本地的合伙人,公司将会转移先进科技及器材,同时引入现代的管理及市场系统。
百事公司积极扩展的成绩十分显著,仅1994年,该公司在中国的销量就增加了50%。
但是,在中国可乐市场,可口可乐仍然处于绝对优势。
1998年的中国碳酸饮料市场上,前5名中有4名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
1999年2月1日—28日,可口可乐公司在位于上海市人民广场的中国民生银行大厦上,挂起了四幅总面积近9000平方米的可口可乐巨型广告,公然在百事可乐的家门口向百事可乐挑战,可见其气势之盛。
1999年2月2日,推出非常可乐的娃哈哈集团通过《中国经营报》,对全国的消费者进行了“为非常可乐打分”的问卷调查。
北京市统计局计算中心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统计,结果在参加调查的消费者中,63%的人在购买可乐时首选品牌是可口可乐,34%的人首选非常可乐,而百事可乐仅为3%。
据分析,中国人有两种心态:崇尚外国生活和对国货潜藏在心的爱护。
可口可乐以纯正的美国口味成为“可乐”的同义词,得到了前一种心态的一致喜爱;而非常可乐则争取了后一部分人;百事可乐面向年轻人的定位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所以位居末席。
连初出茅庐的非常可乐都竞争不过,看来百事可乐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以百事可乐勇于向强手挑战的精神、杰出的经营销售经验,以及人才云集优势,百事可乐公司绝不会甘居人后,好戏还在后头。
百事可乐在美国挑战可口可乐的主要方式,是其卓然超群的市场定位和对销售渠道的控制。
在可口可乐一统天下的年代,针对青少年对碳酸饮料的强大需求及未来的购买潜力,百
事可乐将自身定位于“创新、年轻并富有活力”,这对于60年代的美国年轻人极具号召力,并且控制了销售渠道中的包装公司,因此能够异军突起。
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鏖战可乐市场的时候,七喜将自己定位为非可乐,也迅速打开了销路。
在国际市场上,百事可乐的竞争策略也很独特,它看准时机,占领了可口可乐的“真空地带”,不仅避免了后入劣势和两败俱伤的局面,还在大片地区形成了垄断。
百事可乐对麦当劳等快餐公司的挑战主要是有针对性地“提供质优、价低的产品,高效、多样的服务,并不断创新”。
都是眼光独到、精准,策略切中要害,深合顾客心理和需求,因此能够行之有效。
百事可乐作为世界饮料业两大巨头之一,100多年来与可口可乐上演了一场蔚为大观的两乐之战。
两乐之战的前期,也即上世纪80年代之前,百事可乐一直惨淡经营,由于其竞争手法不够高明,尤其是广告的竞争不得力,所以被可口可乐远远甩在后头。
然而经历了与可口可乐无数交锋之后,百事可乐终于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以“新生代的可乐”形象对可口可乐实施了侧翼攻击,从年轻人身上赢得了广大的市场。
本文从百事与可口可乐近百年的广告战出发,应用产业经济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对其做出了一定的理论分析,并对所学的模型作了一些扩展应用。
1983年,百事可乐公司聘请罗杰·恩里克担任总裁,他一上任就把目光盯在了广告上。
对软饮料而言,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产品味觉很难分清孰优孰劣,因此,焦点便在塑造商品的性格的广告上了。
为了确定自己的产品定位,百事公司作了一次市场调查。
调查人员发现:当消费者在挑选软饮料时,他们实际上做出了三项选择,第一他们拿定主意喝软饮料,而不是果汁、水或者牛奶;接着他们选择了可乐,而不是雪碧,七喜或者其他软饮料。
只有在这时,他们才开始从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及其它可乐中挑选。
同时,调查结果还表明,消费者认为百事可乐公司是一家年轻的企业,具备新的思想,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是一个发展很快、赶超第一的企业,不足之处是鲁莽,甚至有点盛气凌人。
而可口可乐得到的积极评价是:美国的化身,可口可乐是“真正的”正牌可乐,具备明显的保守传统;不足之处是老成迟钝、自命不凡,还有点社团组织的味道。
随即,恩里克查阅了当年BBDO接受百事可乐委托后写的一份名为“领带备忘录”的报告。
其要点是:男人之所以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购买领带,是因为领带表达了买主的性格。
领带并没有使买主对领带的制造商产生好感,但它使他对自己感到满意。
所以,别吹捧你的产品有多好,而应吹捧选择了你产品的消费者。
弄清楚他是谁,然后称赞这个人。
于是,恩里克决心选择青少年作为自己的形象,年轻人充满情趣,令人振奋,富有创新精神,正是百事可乐生机勃勃、大胆挑战的写照,他决心重新启动60年代“百事的一代”这一广告战略。
经过与广告代理公司BBDO的多次接洽,最终将“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作为广告主题。
围绕这一主题,BBDO为百事创作了许多极富想象力的电视广告,如“鲨鱼”、“太空船”等等,这些广告,针对战后高峰期出生的美国青年要独树一帜的消费方式,独特的消费品鲜明地和老一代划清界限的叛逆心理,提出“新一代”的消费品味及生活方式。
结果使百事可乐的销售量扶摇直上。
1994年,百事可乐又投入500万美元聘请了流行乐坛巨星麦克尔·杰克逊拍摄广告片。
此举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大手笔的广告运动。
而且调查表明,这也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广告片,这部广告片开播不到30天,百事可乐的销售量就开始上升。
从百事可乐的广告攻势看,一直保持着咄咄逼人的进攻优势。
同时这一攻势集中而明确,都围绕着“新的一代”而展开,从而使广告的进攻具备极大杀伤力。
二战结束时,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市场销售额之比是3.4:1,到了1985年,这一比例已变为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