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繁华背后的深思

繁华背后的深思组员:陈琦炜刘加飞蒋雪玲郭建娥梁旭艳提要:一个下午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上海滩,难忘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一里长街刻画了百年的上海的沧桑历程!“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
上海多伦路文化街是现代都市中的普通的小街,南傍四川北路商贸闹市北临鲁迅公园、虹口足球场、背靠内环高架,动静之间仅有一里有余。
街短而窄,路曲而幽。
道的两旁夹杂着鳞次栉比的古式小楼,风格各异!小街在地图之上难有立锥之地,却在近代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浓厚重彩的一笔。
近百年以来,上海走过了从开阜时期的沙船渔村到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再至如今的国际大都市的沧桑,多伦路及其周边地区从一个侧面展示这一印迹和缩隐,真可谓“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
这个下午似乎天空带着一丝的阴沉,我们一行五人结伴而行前往霓虹灯下的静谧天堂!走出附着着浓厚的现代气息的地铁站,突然迷失了方向,太多的时候我们活在现代生活中无法触摸近代中国沧桑的轨迹!带着这份好奇我们来到了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忽立街头,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让我们兴奋不已!毫不犹豫的拿出手中的相机拍下印入眼帘的第一眸!我们不知道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的名字从何而来,不知道这条小街承载着中国近代历史怎样的故事,不知道这条街的背后会有怎样的历程。
带着这分好奇,我们五人向里慢慢摸索,走在街道的两旁望着各色各样的建筑,别样亦有各自的特点!时而前行,时而驻足脚步深思这独特的建筑,时而留下繁华中的宁静,时而被形色异样的古玩字画所吸引。
走着走着愈发历史的沉重!我们一行五人在一所古玩店停住了脚步,大家不约而同的走了进去,踏上门槛的那一刻我们震惊了,各种各样的近代古物,有各式肩章,各色画像,古式器皿、陈旧的算盘,形似逼真的毛主席挂像〃〃〃无法一一列举因为太多的东西我们自己也无法叫出名字来,我们惊叹!这些我们无法列举的古物刻画出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有幸在这里结识了一位年过七旬的大爷,从他口中所知他是这里的常客,经常性的来到这个地方逛逛,追忆那段难忘的回忆,大爷说那里的古物大多数是后人仿造而成真正那个年代的东西已经少之又少了,太多的东西随着历史的进程埋在了历史的回忆中,我们的疑问一一得他所解,原来因为这里过去就是普通一个居民区,因为有过很多的名人曾经住在过这里,因此文化名人街以此而来!众多文学巨匠曾居住在此地,具体的有鲁迅、叶圣陶、郭沫若、矛盾及丁玲、柔石等左联作家,铸就了多伦路现代文学重镇的文学地位!幽深曲折酷似世外桃源,徜徉在历史的长廊中缅怀先哲,追忆那段90一代鲜为人知的历史,怀揣着这种心情我们继续前行,我们不知有了多少先哲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他们的印迹,我们也无法考证那些名人在这里演绎了怎样的故事?走着走着,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印入我们的视线,长椅上坐着十几位老人,大致可以看出每位老人都差不多年过半百,他们谈笑风生,望着他们的样子似乎很开心,我们无法知道他们再聊些什么?他们在诉说着怎样的故事?我们可以肯定这些老人见证了这条街的历史沧桑,我们不愿去打搅他们恬静的生活,擦身而过,忽然觉得自己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历史!在街头,我们采访了一些居住于此的老人们,他们见证了这条平凡街道繁荣的过程。
上海多伦路的文化名人街

上海多伦路的文化名人街上海多伦路的文化名人街上海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历史源远流长,吸引了众多文化名人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足迹。
位于上海虹口区的多伦路,就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也因为聚集了众多著名文化名人而被誉为“文化名人街”。
多伦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当时,这里是上海最早的外国人居住地之一,充满浓厚的外国气息。
逐渐的,这里逐渐变成一个文化活跃的区域,吸引了很多文化名人在此生活和工作。
在多伦路上,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当属泰戈尔。
当年,泰戈尔因为参加国际文艺交流而来到了上海,并且在这里定居。
他在多伦路23号较为简陋的房子里居住了数月。
在这里,泰戈尔不仅完成了《飞鸟集》的创作,还去往上海广播电台、听众图书馆等地演讲,与中国文化名人交流。
除了泰戈尔,多伦路上还有很多著名的文化名人。
比如,于漣、姜昆、张爱玲、高行健、王安忆等等。
他们或是在这个地方居住过,或是曾经在这里工作和留下不朽的作品。
在多伦路,最能体现这种文化气息的当然就是建筑和景点了。
多伦路上最为著名的建筑是泰戈尔故居,它是典型的西式建筑,建筑风格独特,内部装饰奢华考究,非常值得一看。
除此之外,多伦路上还有很多景点,比如杨家墩文化博物馆、虹口足球场、虹口体育场、上海美术馆等等。
这些景点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文化价值,是了解上海文化的重要场所。
多伦路的文化名人街,不仅是文化名人的经历之所在,更是上海城市文化的见证。
走在这里,用心体会每座建筑背后蕴含的文化底蕴,感受着每个名人留下的文化气息,也许你会有一个别样的文化之旅。
总之,多伦路是上海文化名人的集聚地,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
在这里,你不仅了解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还能深入了解和欣赏到众多文化名人的卓越成就和不朽作品。
特色街区及城市雕塑2

《加莱义民》分为两组,前边三个一组,后边三个一组,他们身材 相似,站立在一起。中间一个头发稍长,眼睛向下凝视的,是最年长, 最有声望的欧斯达治,他迈着沉着的步伐向前走去,不看四周,也不迟 疑和恐惧,他那刚毅的神情,显示了他内心的强烈悲愤与牺牲的决心。 由于他的坚强,鼓动着其余的人。最右边站立的一个稍为年轻的人,皱 起的双眉和紧抿的嘴流露着悲愤,两手紧握着城门钥匙,他茫然望着前 方,似乎感到命运的不公平,在心中无声地抗议着。右边第三个义民, 死亡使他恐怖,他用双手遮住眼睛,似乎想驱散恶梦,但仍不能避开这 个悲剧的命运。左边第二个,内心表现出无比的愤怒,那举手向天的手 势,不是祈祷,而是对上帝未能主持正义的谴责。他目光向下凝视,半 开着的口似乎要说着什么。他身边的一个义民,年纪较轻,他似乎被迸 发出的爱国热情所冲动,但由于想到转瞬间将离开人世,不免引起生离 死别的悲愤情感,他蹙起眉头,摊开双手,表示无可奈何的神态。在他 们身后的一个义民,两手抱头,陷入无比的痛苦之中。虽然后面的三个 义民没有前面的那么坚定勇敢,但他们仍然为了全市人民作出自我牺牲, 这种壮举同样值得尊敬。 群像富有戏剧性地被排列在一块象地面一般的低台座上。这六个义民 的造型各自独立,然而其动势又相互联系着。组雕是一个整体,是一种 充满着可歌可泣的义举形象的整体。罗丹以彻底逼近真实和深入探索的 精神,尖锐的心理刻画和强烈的性格表现在震撼着人民的心。这件作品 不论其结构,和就其对纪念性形象的理解,以及对英雄人文的阐述,都 具有革新的意义,显示了罗丹艺术的辉煌不凡。 资料来源:董悦玺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原窦乐安路)
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 各国建筑样式在多伦路有着充分而集中的展现, 有鸿德堂,孔(祥熙)公馆,白(崇禧)公馆, 汤(恩伯)公馆。
外滩
万国建筑博览 面积不算大的外滩集中了二十余幢不同时 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
多伦路

1多伦路位于上海苏州以北的虹口区中部的鲁迅公园板块内。
南傍四川北路商贸闹市,北邻鲁迅公园、虹口足球场,背靠内环高架、轨道交通3号线和8号线,动静相间一里有余。
原名窦乐安路(Darroch Road),以曾受到清朝光绪帝接见的英国传教士窦乐安命名。
2多伦路修建于1912年,虽在理论上隶属华界,但却是当时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越界筑路的产物。
多伦路全长550米,呈L 字型,东、北两端都与四川北路(1945年以前称北四川路)交汇。
这条小街曲折幽静,街边的小楼风格各异。
夹街小楼,栉比鳞次,风格各异。
20世纪初的多伦路,还是上海宝山县一条荒芜冷僻的小河浜。
在随西方列强炮火而涌入中国的淘金者队伍中,有一个叫窦乐安的英国传教士(他曾受到清朝光绪帝接见),在当时虹口公共租界地块上,象征性地花了些钱,买下了这片土地。
窦乐安看中这里中、美、日三不管的宽松环境、便宜的地价和淞沪铁路近在咫尺的交通,填河造路,干起了招商引资的营生。
于是,新的路名便叫窦乐安路。
[1]多伦路与上海的豫园老街、静安寺、南京路相比,没有他们的奢华辉煌,显得有点不起眼。
然而这条外观看似平凡的观光景点,它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卧虎藏龙之地,二十世纪初文化界重地,也是许多彪炳史册的文坛名流曾经工作与居住的地方。
其中就包括了鲁迅、茅盾、瞿秋白、丁玲等,台湾作家白先勇也在这里的白公馆里度过童年。
3一个多世纪来,上海走过了从开埠时期的沙船渔村到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直至形成今日东方大都市的沧桑历程。
多伦路及其周边地区从一个侧面集中地展示了这个历程印迹和文化缩影,从瞿秋白、陈望道、赵世炎、王造时、内山完造到景云里、中华艺术大学、上海艺术剧社,名人故居、海上旧里,积淀成今天多伦路上浓厚的文化气息,使人流连忘返。
真可谓“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
多伦路号称“现代文学重镇”,因为30年代中国一群左联作家,诸如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文学巨匠以及丁玲、柔石等左联作家等人,曾在此频繁地进行文学交流。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1、北京国子监街现存的东西贯通的国子监街全长669米,平均宽度11米,1984年被定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北京市唯一一个以街命名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北京市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条牌楼街。
街区内有台湾路、香港路等老街道,包含明清石牌坊及漳州文庙两处国家级文物和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山西平遥南大街平遥古城向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之说,南大街就是四大街之一。
南大街位于古城中心,全长690米,古城以南大街为中轴线,遵循“左文庙、右武庙,左城隍、右县衙”的格局。
明代中叶,平遥商业逐步繁荣昌盛,南大街渐成规模,是当时商业最繁华的街道。
当年盛极一时的百川通票号、协同庆钱庄等店铺的旧址如今依然矗立,成为供游人观赏的景点。
3、江苏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以古运河为中轴,南长古街和南下塘古弄分列左右,为独具特色的古运河畔江南人家历史文化街区。
街区现存有少量明、清古民居,绝大部分历史建筑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建的有着浓厚运河江南人家特点,又有中西合璧风格的石库门商贾别墅。
4、黑龙江齐齐哈尔昂昂溪区罗西亚大街罗西亚大街形成于1907年,是中东铁路沿线俄式建筑保存较好、具有突出特色的一条街道。
该街长1451米,宽18米,沿街两侧分布的俄式建筑排列均匀,形成以昂昂溪车站(原称齐齐哈尔车站)为中心的功能完善的建筑群体。
5、重庆沙坪坝区瓷器口古镇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东北部。
街区的结构布局以自然山水环境为基础,依山就势,形成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形态。
核心区有20余处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明清四合院。
6、天津和平区“五大道”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的天津“五大道”包括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成都道、西安道、岳阳道、桂林路、西康路、马场道围合的范围。
这里的小洋楼别具特色,名人故居云集,历史积淀丰厚悠长,异国情调浓郁,是历史建筑的“万国博览会”,如今已成为“天津小洋楼”的代名词。
上海这条百年老街,曾辉煌无比游客络绎不绝,今却无人问津

上海这条百年老街,曾辉煌无比游客络绎不绝,今却无人问津上海是一座相当繁华的城市,我国的四大直辖市之一,经济无比繁华,被誉为魔都,是我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但是上海虽然繁华,现代化程度极高,但这里也是一座历史名城,相当优秀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也是很丰富的,仅仅是A级的旅游景点就有上百处,还有东方明珠塔、五大园林等等,这些都是上海最出名的景点,相当受游客欢迎。
景区简介上海在民国时期就已经相当的繁华了,现在也有不少影视剧都描写了当时的上海,民国时期的社会各界人士都曾在上海居住过,所以这里有不少的名人故居,虽然有些名人可能你听都没听过,其中多伦路就是一条著名的文化名人街区,虽然这条道路仅仅500多米,但是在这里住过的名人来头都不小,大文豪鲁迅、还有郭沫若等20多位社会的有名人士都在这里居住过。
历史介绍多伦路只看规模的话只能算是一条小路,对于庞大的上海来说那就是微不足道的,这里东临商贸闹市、北邻鲁迅公园、西边是高架桥,地理位置还是非常不错的。
而且多伦路的历史比起五大园林来说短的多,从1911年才形成了一条正式的街道,不过也算是有百年历史了,在这之前,这里就是江苏的一个农村,周围还都是小河沟。
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这里就成为了租界,大大小小的楼房林立,众多名人在此居住,让老街有了深厚的历史文化。
一直到了上个世纪末,这里开始整修,遵循了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街道、街道两边的公馆共计二十多栋,大多是欧美、中西合璧的老建筑等等,建筑鲜明。
在这里还有全国首家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相当的著名。
景点介绍如今的多伦路的景色清秀,尽显街道两边的建筑特色,两侧的博物馆、展览馆、书屋文苑、茶室等等,这些地方已经成为了国内外游客旅游观光的绝佳之地,这里的名人雕塑广场和名人足迹路,还有艺术馆等等,在这条街的博物馆相当的都,各种各样个的博物馆遍布整条街,筷子博物馆、金泉古币博物馆等等,形成了文博街市的特色。
现状多伦路被打造成景区之后,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街道两边的树木成荫,景色也比较不错,还有周围的美景吸引了,不少的游人来此参观,人气还不不小,而且曾经还被评为了上海十大旅游景点之一,不过是民间评选的。
【原创】上海影像——黄昏里的多伦路(组图)

【原创】上海影像——黄昏里的多伦路(组图)本公众号内容全部原创,点击欣赏完全免费!(自愿赞赏除外)还没关注本公众号的朋友,请先点击上面的“郑武华工作室”,然后请点击“关注”,谢谢合作!多伦路是上海虹口区的一条小街,毗邻山阴路,与长春路隔街相望,全长五百多米。
路虽短却很有名。
多伦路入口据介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这条五百米的街道居住着众多的文化名人,像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柔石、冯雪峰及日本人内山完造等,可以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化界的大本营。
此外,夏衍、冯雪峰、瞿秋白、柔石、许幸之、潘汉年、张爱萍都在这条小街上活动过;抗战胜利后,这里还有汤恩伯、孔祥熙和白崇禧的公馆。
在一条500多米的小街上集中了如此多的著名人士遗迹在上海是罕见的。
名人故居遗址外,多伦路上有许多小型私人收藏博物馆。
包括“筷子博物馆”、还有目前亚洲最大的一家古钱币展览馆、南京钟博物馆、文风奇石藏馆等,其他的私人收藏馆还有:藏书票馆、集报馆、古陶瓷收藏馆等。
然而,漫步在这条不长也不宽的街道上,留给人最多印象的却是不伦不类的商业街形象下面的标语让人瞠目结舌当然,这条街上还是有很多亮点值得一看的,尤其是对于文艺青年来讲的话。
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的镜头走进多伦路,感受一下旧上海昔日的风情。
中西合璧的教堂老书店的自负与无奈今日“黄包车”不甘寂寞的狮子虽是石板路却没半点历史的沧桑感,刻意的装扮难掩十里洋场的浮华。
【相关链接】【原创】上海影像——万花筒般的世界(组图)【原创】上海影像——前卫的商场(组图)【原创】上海影像——生活在上海的人们(组图)【原创】拆迁城中村一瞥(2)——上海闵行区虹桥镇(组图)【原创】上海火车站南广场一瞥(组图)【原创】上海影像——浦东的楼宇(组图)【原创】黄昏里的上海滩(组图)【原创】早安,浦东!(组图)看完了,别忘了做点啥:。
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

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如果评选上海最有人气的路,南京路当之无愧,那上海最有文化的路呢,多伦路该名列前茅。
550米的多伦路建于1912年,是当时越界筑路的产物,原名窦乐安路(Darroch Road),以曾受到清朝光绪帝接见的英国传教士窦乐安命名。
多伦路曲折幽静,貌似平凡,但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卧虎藏龙之地,二十世纪初的文化界重地,也是许多彪炳史册的文坛名流曾经工作与居住的地方,鲁迅、茅盾、瞿秋白、丁玲、柔石等都曾在此频繁进行文学交流。
“海上旧里”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中国现代文学重地。
多伦路在大都市中显得静谧而平凡,却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多伦路两侧建筑风格各异,拥有众多历史建筑,这座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就是孔公馆,1924年建,抗战胜利后曾作为孔祥熙的寓所。
“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多伦路是一条沉淀了上海百年历史的道路。
一块块这样的标志告诉你,这些不起眼的建筑,都曾有过不寻常的历史。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在那个年代,“左翼”总是革命与先进的代表,敢说真话的一批文人,现在好像已经缺失。
破旧的房子,如果不是有一块标志,谁也不知道这里曾是郭沫若的多伦路旧居。
多伦路绿树成荫,小巷幽深,两边布满历史建筑。
多伦路两边拥有众多这种风格的博物馆、古玩字画店、书屋文苑、茶室吧廊。
永安里是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砖木结构的永安里前半部分建于1925年,后半部分建于1945年。
你可能不知道,其实这里曾经居住的居民大部分是讲粤语的广东人,至今仍住有讲粤语的耄耋老人。
因为这里就是当时中山华侨郭乐等人开办的著名的四大百货之一的永安公司宿舍楼,永安公司的一千多名职工基本都是广东人。
而这栋1920年的建筑,曾是中华艺术大学的学生宿舍。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铜像立在路边,上世纪2、30年代他也是多伦路的常客。
路边的邮箱也蛮有历史风味。
老电影吧廊,在树荫下,三五好友在这样的氛围下喝喝茶聊聊天也很有意思哦。
而这位孤独地坐在路边的少女就是丁玲了,中国著名的女作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 收海郭郭 人 集市纯纯 街年到历享享 , 史是家 月 同 上一庭 , 年 多的位集 “种各扎报 月郭总种实馆 开纯计报追 馆享两纸求 。家万,的 庭多经藏 集份过家 报老多, 馆报年他 ”纸的从 乔。坚 迁 持 多 不年 伦 懈起 路 努征 文 力集 化 ,上
30/65
2500 1999 7
12
40/65
41/65
老电影咖啡馆 多伦路上非常有名的老字号Café, 坐落在一座小洋房内
42/65
43/65
44/65
东横滨路 与多伦路连接的小街, 保留着老上海的风貌,有小吃店
45/65
46/65
47/65
48/65
49/65
多伦路66号 薛公馆 抗战时期,曾作侵华日军海军武官府驻地
22/65
鲁迅(1881~1936)
23/65
24/65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地点——原中华艺术大学 左联成立于1930年3月2日 多伦路201弄 25/65
26/65
27/65
28/65
29/65
多 伦 路 号 179
上上上 海海海 多制报 伦冷纸 路历博 地史物 区博馆 海物 派馆 文 化 馆
上海印象2014-1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1/65
汪 道 涵 题 写 “ 多 伦 路 文 化 名 人 街 ” 街 名
多 一伦 条路 夹街呈, 街短 原 小而形名 楼窄的窦 ,,曲乐 栉蜿尺安 比蜒型路 鳞蛇小, 次行街是 ,,,四 风路长川 格曲不北 各且过路 异幽 的 支 米路 ,
L 550
2/65
64/65
谢谢观赏
摄 制 文字资料 库等 背景音乐 影 作 L2日
65/65
8 59 93 119 123 135弄背后 145 179 189 191 193 201-2 210 210东侧 250 公啡咖啡馆遗址 鸿德堂 七君子之一的王造时寓所 夕拾钟楼 老电影咖啡馆 景云里 左联纪念馆 上海报纸博物馆 海派文化馆 奇石馆 藏筷馆 藏钟馆 左联会址 白(崇禧)公馆 金泉古钱币博物馆 孔(祥熙)公馆
多伦路东南端
“海上旧里”牌楼
60/65
61/65
“ 多 伦 路 文 化 名 人 街 ”
牌 楼 上 方 汪 道 涵 题 写 的
具 有 上 海 石 库 门 建 筑 风 格
牌 楼 内 径 高 米 、 宽 米 ,
4 3.8
62/65
( 从 百 度 地 图 截 图 )
多 伦 路 参 考 图
63/65
多伦路 重要建筑门牌号 (未经逐一校核 仅供参考)
13/65
左联五烈士
柔石(1902~1931) 白莽(殷夫 1909~1931) 冯铿 (女1907~1931) 李伟森(李求实1903~1931) 胡也频 (1903~1931) 鲁迅为五烈士写下了《为了忘却的纪念》,却成为中国人永不忘却的纪念
14/65
15/65
叶圣陶(1894~1988)
1985
31/65
多伦路169号 内山书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开设于1917年, 原址最初在上海虹口的北四川路余庆坊弄口旁的魏盛里(现四川北路1881 弄) , 32/65 1929年迁至北四川路的施高塔路(今山阴路)11号
33/65
34/65
名人墙 鲁迅与陈赓 丁玲
左起依次是: 郭沫若 叶圣陶 茅盾
沈尹默
50/65
抗 战 时 期 , 曾 作 侵 华 日 军 海 军 武 官 府 驻 地
薛 公 馆
51/65
一条多伦路
百年上海滩
52/65
上海市徐悲鸿艺术研究所 秦石轩 多伦路50号
53/65
54/65
突主 出体建鸿 的建筑德 裙筑面堂 楼座积, 第南 多 四朝多伦 层北平路 为为方 钟 米号 楼楼,。 ,,
35/65
时常有人在此拍照,寻找“老上海”的感觉
36/65
多伦路145号 建成于二十年代,外廊与柱式及砖墙的线条, 突出显示其富有代表性的美洲殖民地式建筑风格 左联纪念馆和十大文化名人展馆。
左联纪念馆
37/65
多伦路145号 中华艺术大学校址和学生宿舍旧址
38/65
39/65
景云里(名人之路) 位于多伦路135弄背后,建于1925年,为砖木结构石库门房屋 二、三十年代鲁迅、陈望道、茅盾、叶圣陶、冯雪峰、周建人、 柔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曾在此居住
叶圣陶与小报童 这里是多伦路北端
3/65
多伦路文化街虽在地图上难有立锥之地, 但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4/65
5/65
6/65
多伦路的路面用石块铺成,路两边的各式洋楼涂饰一新, 门面洞开,皆为雅商,字画,古董,红木器具, 一路列过去,甚是风雅 7/65
据说这曾是孔(祥熙)公馆
8/65
9/65
10/65
11/65
诸多彪炳史册的文化名人如鲁迅、瞿秋白、郭沫若、茅盾等 曾在这里聚首、呐喊、战斗。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华艺大、上海艺术剧社、公啡咖啡馆 12/65 这些都曾是他们的战场。
瞿秋白(1899~1935) 栩栩如生的街头铜像向你描绘着当时文人的风采, 那些故居遗址向你讲述着那个时代的故事
16/65
郭沫若(1892~1978)
17/65
丁 玲 ( ~ )
1904 1986
18/65
沈 尹 默 ( ~ )
19/65
1883 1971
内山完造(1885~1959),自起汉名邬其山,鲁迅挚友
20/65
冯 雪 峰 ( ~ )
1903 1976
21/65
茅 盾 ( 一 八 九 六 ~ 一 九 八 一 )
700 59 2
55/65
上海市近代优秀保护建筑 作为西方宗教建筑而采用中式建筑的风格, 在国内仅此一处,极为罕见
56/65
鸿德堂 多伦路59号 1928年由美国北长老会资助与 中国教友信徒捐款建造。
57/65
上 海 多 伦 现 代 艺 术 馆
58/65
多伦路8号(右侧)是公啡咖啡馆遗址
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