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八大失败案例(一)

合集下载

著名ERP失败案例分析

著名ERP失败案例分析

著名ERP失败案例分析中国ERP实施的成功率大约在20%左右,但我们看到和听到的ERP失败案例却为何总是那么几个?从这仅有的几个案例,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启迪。

也许真的是中华文化不养高科技,“家丑不可外扬”,“扬长避短”这是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

一般的家事尚不肯道与外人的中国人,更何况是涉及到经济利益的重大事件呢?ERP 软件不像硬件,ERP涉及到企业的管理变革和流程再造,如此复杂的项目,决不是药到即可病除,况且ERP也不是万能药。

设想在几个月内就将长久累积在企业中的诟病一一化解,真是一场白日梦。

其实,ERP不成功或失败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们的文化和游戏规则决定,中国的企业永远都不敢面对失败,嘴边永远挂着的是企业的辉煌业绩,和取得的无数奖项。

难道失败是不能说的秘密吗?对教训和失败的漠视,也是中国软件业难以“长大成人”的一个诱因。

其实,无论是企业还是用户,都太需要用别人的失败教训和经验来警醒和总结,但这种经验无从获得,当然,不是这种教训不存在,而是被深深地掩埋了。

媒体上的案例大部分千篇一律,以歌功颂德为主,流程记录为辅,对用户基本没有太大价值。

企业就更不会将自己的失败教训公之于众了。

在我国ERP实施的成功率大约在20%左右,但我们看到和听到的ERP失败案例却为何总是那么几个?从这仅有几个的案例,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启迪。

三露联想“婚变”北京市三露厂在1998年3月20日与联想集成(后来划归到神州数码)签订了ERP实施合同。

合同中联想集成承诺6个月内完成实施,如不能按规定时间交工,违约金按千分之五来赔偿。

ERP软件是联想集成独家代理瑞典Intentia公司的MOVEX。

合作的双方,一方是化妆品行业的著名企业,1998年销售额超过7亿,有职工1200多人。

一方是国内IT业领头羊的直属子公司。

这场本应美满的“婚姻”,因为Intentia软件产品汉化不彻底,造成了一些表单无法正确生成等问题出现了“婚变”。

后虽经再次的实施、修改和汉化,包括软件产品提供商Intentia公司也派人来三露厂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

解析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十大陷阱

解析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十大陷阱

解析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十大陷阱管理信息化是信息化事业中的一块“台地”,不易耕耘,同时信息化又是一种商业活动,涉及到利益相关者,因此舆论导向会各执一端。

但从企业管理的立场上来说,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规则、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而全面的信息化又不单是一项技术手段的应用,是企业管理上的一次变革。

信息化征途修远,充满天、人布下的各种陷阱,理想的彼岸似近又远,企业只有坚持正确的航向,保持警惕,才能有所作为。

下文就管理信息化中出现的问题,归纳为“十大陷阱”,浅做分析。

其中所涉的情况不能按号对座,只是泛泛而谈。

1. 简单化思维性陷阱:数字化就是先进的,体现“三个代表”精神在最讲“整体思维”,最重视“全局”的国度里,面对计算机的应用时却出现了另一个极端性思维:只要是“数字化”的,就是好的、先进的,不管是做“机器”的还是做“贸易”的,“万般皆下品,唯有数字高”。

而在信息化的“盛典”之下,我们常常拿着“手持的数字设备” 走在拥挤不堪的、慢如蜗牛的城市高速上,品尝着科技带来的便利,毕竟在汽车里,笔记本电脑移动上网的“网速”要比都市的“车速”快呀。

同样地,我们车间的数据都是用电脑来管的,只是机器是不用电脑来管的。

2. 口号化与运动化陷阱3. 买方决定性陷阱:系统选型就是软件向“我看齐”处理一些管理系统或管理问题,有点像“看病”。

这不是个“民主和尊重”的问题,是个专业的“是非”问题,在此问题上,企业往往迷恋于“自己主义特色”,滥用“上帝(客户)的权威”,甚至另立标准,在“不伦不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而绝大多数企业的坚强意志就是“请你们向我看齐”。

这样做的一个后果是:一个严肃的、专业的管理问题成了讨价还价的交易。

厂商为了“交合”,也采取迎合的态度,这是造成信息化实施失败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4. 崇拜性陷阱:ERP=企业的共产主义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无论是叫什么名堂,实质都是“资源管理”,是一种“协同、计划、执行、记录、分析、控制与改进”方面的手段或是方法,上了ERP也不等于企业就“高枕无忧”了,它只解决了个“巧妇做饭”的问题,至于是否有“米下锅”不是它解决的。

酒店餐饮信息化失败5案例

酒店餐饮信息化失败5案例

酒店餐饮信息化失败5案例失败案例一:圣地格兰大酒店生搬硬套忽视流程圣地格兰大酒店坐落在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一家装修别致的四星级酒店。

在酒店筹备期,老板花高薪聘请了某快捷酒店的客房经理赵经理做执行总经理。

因为老板张先生一直从事房地产经营,本身对酒店行业就不了解,所以把酒店经营管理的重任就交给了赵经理。

在选择酒店管理软件的时候,前来竞标的有来自北京、杭州和广州的三家软件服务商,第一轮的筛选,因为杭州的软件在当地没有售后服务网络,被淘汰出局,在北京和广州的软件中,因为北京的软件具有很好的市场口碑,但是这位赵经理以前在快捷酒店的时候使用的正是广州这家公司提供的软件,并和广州公司的服务销售人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出于价格和其他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赵经理还是决定选择了广州这家公司提供的酒店管理软件。

后来软件上线,酒店开始运营。

客房部使用还很正常,在餐饮部问题频频发生。

原来在以前的快捷酒店,只有很小的一个餐厅,餐厅不对外营业,仅仅为住房客人提供一些配套的早餐和简单点菜服务。

但是现在的四星级酒店却增设了包括中餐厅、西餐厅、韩国餐厅等四个餐区。

服务的顾客包括住店客人,还有酒店周边的写字楼办公人员以及婚宴寿宴等。

广州这家软件公司的优势是客房,对一般快捷酒店使用还凑合。

根本不能满足这样高星级酒店的餐饮需要。

后来软件公司只得建议对接另外一家餐饮管理软件的系统。

但是客房管理系统和餐饮管理系统不兼容,经常出现数据错误,死机等现象。

不得已之下,酒店还是重新花了二十多万更换了北京公司提供的酒店管理软件,重复投资不说,在酒店开业初期就发生了这样的情况,给顾客留下了不好的第一印象。

给酒店造成的损失就不好衡量了。

失败原因分析这个案例在行业内普遍存在,只得庆幸的是老板后来还是及时决定更换了酒店管理软件,还有很多餐饮企业也碰到了类似的问题,但是由于吝惜这笔价格不菲的投资,还是选择了“先凑合着用吧”。

一个“凑合”,不仅给员工的工作带来了障碍,而且在对客服务中制造了更多的不便和麻烦。

企业实施ERP失败案例

企业实施ERP失败案例

企业实施ERP失败案例企业实施ERP失败案例案例1三露联想“婚变”北京市三露厂在1998年3月20日与联想集成(后来划归到神州数码)签订了ERP实施合同。

合同中联想集成承诺6个月内完成实施,如不能按规定时间交工,违约金按千分之五来赔偿。

ERP软件是联想集成独家代理瑞典Intentia公司的MOVEX。

合作的双方,一方是化妆品行业的著名企业,1998年销售额超过7亿,有职工1200多人。

一方是国内IT业领头羊的直属子公司。

这场本应美满的“婚姻”,因为Intentia软件产品汉化不彻底,造成了一些表单无法正确生成等问题出现了“婚变”。

后虽经再次的实施、修改和汉化,包括软件产品提供商Intentia公司也派人来三露厂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

但是由于汉化、报表生成等关键问题仍旧无法彻底解决,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

合作的结果是不欢而散,双方只得诉诸法律,在经历了15个月的ERP官司之后,经过庭内调解,结果三露厂退还MOVEX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软硬件和获得200万元的赔偿。

案例2哈药“城门失火”2000年,哈尔滨医药集团决定上ERP项目,参与软件争夺的两个主要对手是Oracle与利玛。

一开始,两家在ERP软件上打得难解难分,一年之后,Oracle击败利玛,哈药决定选择Oracle的ERP软件。

然而事情发展极具戏剧性的是,尽管软件选型已经确定,但是,为了争夺哈药实施ERP项目的“另一半”,2001年10月,利玛联手哈尔滨凯纳击败哈尔滨本地的一家公司华旭,成为哈药ERP项目实施服务的“总包头”。

但是,始料不及的是,到了2002年3月份,哈药ERP实施出现了更加戏剧性的变化。

利玛在哈药ERP项目的实施团队全部离职。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整个哈药项目也被迫终止。

而最近又有消息说哈药ERP项目又重新上马,真是一波三折。

案例3标致巨额投入搁浅广州标致汽车公司于成立不久,开始着手MRPII项目的设备,目标是实现全公司订单、生产、库存、销售、人事、财务等的统一管理,以提高公司运行效益,增进企业经济效益。

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及原因分析

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及原因分析

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及原因分析一、五十铃客车有限公司(一)五十铃客车有限公司成功案例广州五十铃客车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五十铃)是由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日本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和五十铃(中国)投资公司投资的中外合资企业。

公司引进日本五十铃先进的客车制造技术,生产五十铃20世纪90年代末投放市场的GALA SHD和GALA mio系列新型大、中型豪华客车。

客户面临的问题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Intranet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竞争日趋激烈等。

在这种形势下,企业管理必须转变:从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从粗放经营向成本控制转变,从部门管理向企业级协同管理转变。

目前已拥有10万辆/年一流水平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制造能力。

节能、实用、环保的江铃汽车产品,已经包括了“凯运”“顺达”及JMC轻卡、“宝典”皮卡、“宝威”多功能越野车、“运霸”面包车在内的四大系列车型。

江铃自主品牌的宝典皮卡、凯运及JMC轻卡系列的销量连续占据中高档市场的主导地位。

江铃还将具有性价比优势的汽车打入国际市场,海外销售网络已延伸到中东、中美洲的许多国家是中国轻型柴油商用车最大出口商,被商务部和发改委认定为“国家整车出口基地”,江铃品牌成为商务部重点支持的两家商用车出口品牌之一。

(二)成功原因:1.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在各子系统直接录入原始单据,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传入总账系统,并且自动登记各相关账户。

出、入库单、发票信息一次录入,仓库、财务以及各业务部门共同使用,“数出一门,全厂使用”,实现了数据共享和信息的有机集成。

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财务部门的账务串户、错账以及财务与业务部门账账不符,账证不符的问题,真正实现了财务和业务的协同。

2.加强库存控制,降低企业财务运营风险生产技术部提供的材料定额和制造部提供的生产计划编制采购计划,采购部严格按照采购计划进行采购;材料发放时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定额进行。

企业信息化八大失败案例(一)

企业信息化八大失败案例(一)

调查显示,由于软件产品而导致的信息化失败案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软件产品不成熟,软件厂商现炒现卖;其次国外软件产品本土化不到位,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其他的基本源于产品不匹配,客户小脚穿大鞋。

由于客户自身需求不明确而导致的信息化失败案例数量不少。

客户朝令夕改决策不稳定、过于理想化的信息化规划脱离现实、内部关键管理人员更换,以上是造成此类失败的三种类型。

来自软件企业的因素也很重要。

最主要的影响是来自软件企业实施能力不强,或者是来自软件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

为了更好地体现这八种类型的内涵,我们精心选取了经典信息化失败案例。

出于种种原因,我们隐去部分企业的真实名字。

最后,我们统计了各种失败的易犯和危险程度,以引起各位读者的警觉。

相信这些内容能给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企业一些启发。

一、小脚穿大鞋失败理由:产品不匹配,再好的系统也带不来成功的信息化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肉类加工是个作坊活儿。

但像双汇那样,把"杀猪卖肉"做成一个大产业,达到年产值近百亿元的,在国内还是绝无仅有。

双汇集团拥有40多个子公司,7个生产基地,80多个销售分公司,上百家办事处,200余家连锁店。

随着业务不断扩展,企业的生产、销售、库存等情况越来越难掌握。

过去分支机构和连锁店的订货、退货等业务主要靠传真和电话传递信息,总部和配送中心的生产计划、备货计划、发货计划等通过手工汇总统计来完成,工作量极大。

几十家分店已经有70多个人在忙活,如果按照双汇的计划,在"十五"期间发展到2000家分店,得要多少人统计数据?而且数据缺乏准确与及时性,经常发生有的店已经没货可卖,而有的店却有余货不得不晚上拉回厂家的情况。

全国各地的库存状况、费用状况及应收账款等重要数据无法及时掌握,造成整个分销渠道管理混乱,丢货、串货、账实不符等现象相当普遍。

无奈之下,双汇集团向信息化求助。

1999年,经过招投标后,双汇集团与国内一家知名的ERP公司签约。

【参考文档】信息不全面导致失败的案例-范文模板 (9页)

【参考文档】信息不全面导致失败的案例-范文模板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信息不全面导致失败的案例篇一:企业信息化八大失败案例(一)调查显示,由于软件产品而导致的信息化失败案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软件产品不成熟,软件厂商现炒现卖;其次国外软件产品本土化不到位,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其他的基本源于产品不匹配,客户小脚穿大鞋。

由于客户自身需求不明确而导致的信息化失败案例数量不少。

客户朝令夕改决策不稳定、过于理想化的信息化规划脱离现实、内部关键管理人员更换,以上是造成此类失败的三种类型。

来自软件企业的因素也很重要。

最主要的影响是来自软件企业实施能力不强,或者是来自软件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

为了更好地体现这八种类型的内涵,我们精心选取了经典信息化失败案例。

出于种种原因,我们隐去部分企业的真实名字。

最后,我们统计了各种失败的易犯和危险程度,以引起各位读者的警觉。

相信这些内容能给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企业一些启发。

一、小脚穿大鞋失败理由:产品不匹配,再好的系统也带不来成功的信息化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肉类加工是个作坊活儿。

但像双汇那样,把"杀猪卖肉"做成一个大产业,达到年产值近百亿元的,在国内还是绝无仅有。

双汇集团拥有40多个子公司,7个生产基地,80多个销售分公司,上百家办事处,200余家连锁店。

随着业务不断扩展,企业的生产、销售、库存等情况越来越难掌握。

过去分支机构和连锁店的订货、退货等业务主要靠传真和电话传递信息,总部和配送中心的生产计划、备货计划、发货计划等通过手工汇总统计来完成,工作量极大。

几十家分店已经有70多个人在忙活,如果按照双汇的计划,在"十五"期间发展到201X家分店,得要多少人统计数据?而且数据缺乏准确与及时性,经常发生有的店已经没货可卖,而有的店却有余货不得不晚上拉回厂家的情况。

全国各地的库存状况、费用状况及应收账款等重要数据无法及时掌握,造成整个分销渠道管理混乱,丢货、串货、账实不符等现象相当普遍。

酒店餐饮信息化失败5案例

酒店餐饮信息化失败5案例

酒店餐饮信息化失败5案例失败案例一:圣地格兰大酒店生搬硬套忽视流程圣地格兰大酒店坐落在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一家装修别致的四星级酒店。

在酒店筹备期,老板花高薪聘请了某快捷酒店的客房经理赵经理做执行总经理。

因为老板张先生一直从事房地产经营,本身对酒店行业就不了解,所以把酒店经营管理的重任就交给了赵经理。

在选择酒店管理软件的时候,前来竞标的有来自北京、杭州和广州的三家软件服务商,第一轮的筛选,因为杭州的软件在当地没有售后服务网络,被淘汰出局,在北京和广州的软件中,因为北京的软件具有很好的市场口碑,但是这位赵经理以前在快捷酒店的时候使用的正是广州这家公司提供的软件,并和广州公司的服务销售人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出于价格和其他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赵经理还是决定选择了广州这家公司提供的酒店管理软件。

后来软件上线,酒店开始运营。

客房部使用还很正常,在餐饮部问题频频发生。

原来在以前的快捷酒店,只有很小的一个餐厅,餐厅不对外营业,仅仅为住房客人提供一些配套的早餐和简单点菜服务。

但是现在的四星级酒店却增设了包括中餐厅、西餐厅、韩国餐厅等四个餐区。

服务的顾客包括住店客人,还有酒店周边的写字楼办公人员以及婚宴寿宴等。

广州这家软件公司的优势是客房,对一般快捷酒店使用还凑合。

根本不能满足这样高星级酒店的餐饮需要。

后来软件公司只得建议对接另外一家餐饮管理软件的系统。

但是客房管理系统和餐饮管理系统不兼容,经常出现数据错误,死机等现象。

不得已之下,酒店还是重新花了二十多万更换了北京公司提供的酒店管理软件,重复投资不说,在酒店开业初期就发生了这样的情况,给顾客留下了不好的第一印象。

给酒店造成的损失就不好衡量了。

失败原因分析这个案例在行业内普遍存在,只得庆幸的是老板后来还是及时决定更换了酒店管理软件,还有很多餐饮企业也碰到了类似的问题,但是由于吝惜这笔价格不菲的投资,还是选择了“先凑合着用吧”。

一个“凑合”,不仅给员工的工作带来了障碍,而且在对客服务中制造了更多的不便和麻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显示,由于软件产品而导致的信息化失败案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软件产品不成熟,软件厂商现炒现卖;其次国外软件产品本土化不到位,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其他的基本源于产品不匹配,客户小脚穿大鞋。

由于客户自身需求不明确而导致的信息化失败案例数量不少。

客户朝令夕改决策不稳定、过于理想化的信息化规划脱离现实、内部关键管理人员更换,以上是造成此类失败的三种类型。

来自软件企业的因素也很重要。

最主要的影响是来自软件企业实施能力不强,或者是来自软件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

为了更好地体现这八种类型的内涵,我们精心选取了经典信息化失败案例。

出于种种原因,我们隐去部分企业的真实名字。

最后,我们统计了各种失败的易犯和危险程度,以引起各位读者的警觉。

相信这些内容能给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企业一些启发。

一、小脚穿大鞋失败理由:产品不匹配,再好的系统也带不来成功的信息化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肉类加工是个作坊活儿。

但像双汇那样,把"杀猪卖肉"做成一个大产业,达到年产值近百亿元的,在国内还是绝无仅有。

双汇集团拥有40多个子公司,7个生产基地,80多个销售分公司,上百家办事处,200余家连锁店。

随着业务不断扩展,企业的生产、销售、库存等情况越来越难掌握。

过去分支机构和连锁店的订货、退货等业务主要靠传真和电话传递信息,总部和配送中心的生产计划、备货计划、发货计划等通过手工汇总统计来完成,工作量极大。

几十家分店已经有70多个人在忙活,如果按照双汇的计划,在"十五"期间发展到2000家分店,得要多少人统计数据?而且数据缺乏准确与及时性,经常发生有的店已经没货可卖,而有的店却有余货不得不晚上拉回厂家的情况。

全国各地的库存状况、费用状况及应收账款等重要数据无法及时掌握,造成整个分销渠道管理混乱,丢货、串货、账实不符等现象相当普遍。

无奈之下,双汇集团向信息化求助。

1999年,经过招投标后,双汇集团与国内一家知名的ERP公司签约。

该ERP公司经过调研后,系统采用C/S结构,在数据同步问题上,设立Modem池,一天同步一次或两次。

可是事实上,双汇有100多个办事处,几十个分公司,200多个连锁店,如果每个门店都要装前台,要装一年才能完成,费用大不说,实际操作也是有困难的。

而且,如果系统要升级,还得每个门店跑一回,万一前台出点故障,就是去那调试也是不现实的。

系统设计还有一些其他的缺陷,比如它对计算机型号有要求-双汇当时的计算机就都成了摆设,门店和数据库不能真正实现数据同步-领导不能及时掌握销售状况,无法做出快速响应。

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该ERP公司试图进行修改。

可是一旦真的开始修改,ERP公司就发愁了。

因为双汇的模式非常特殊,他们既是集团化运作,同时又独立核算,下属有属于工业的生产厂商,又有属于商业的直销门店,又有代销方式的批发商,因此系统复杂,还要能形成模块,可以随时升级。

更重要的是,由于大部分职工对计算机的认识程度有限,还要求软件能够易操作,好管理。

那家ERP公司不知道该怎么完成任务,只好交白卷走人了事。

双汇从第一次信息化失败中吸取了经验教训,开始了第二次信息化之旅。

采用J2EE平台,B/S四层结构;ERP软件采用了"一次编码、到处运行"的纯Java语言编写,可以在主流硬件环境及操作系统平台上运行,实现了跨平台应用;双汇集团真正实现了内外数据共享,协同商务,工业与商业一体化。

点评:杀鸡用牛刀,那是大材小用,不过也出不了什么大问题。

但要是搁在信息化领域,如果小脚穿了双大鞋,那可就走不动路啦。

由于对信息化项目的不了解,信息化项目中产品不匹配的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产品不匹配而造成的信息化项目失败比比皆是。

对于企业而言,信息化的大鞋既要花不少银子,还要在实施过程中伤筋动骨,可不是一件小事。

双汇集团的案例或许能够给您一些启发,无论是小脚还是巨足,只要找准了自己的尺码,信息化就能带企业行万里路。

二、现炒现卖失败理由:使用不成熟的产品、赶时髦,是信息化一大忌“走吧走吧,我们不上信息化!”烟台A公司的技术部部长老王一见到软件公司的销售就头疼,心里又恨又气。

两年前在B公司时的PDM(产品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经历,至今还让老王心有余悸。

老王原来在一家生产自动化成套设备的集团公司工作。

在2000年的时候,集团职工已经达到了3000多人,拥有8个产品开发服务事业部。

保管公司图纸,是老王他们技术部的重头活儿。

但是由于自动化设备产品单价高、生产批量小,因此A公司每天需要大量的图纸发放,最多时一天需要发放一万多张图纸!老王的部门专门有10多人进行图纸绘制、复制、分检、折叠发放和修改维护等工作。

每个人的工作强度都很大,人一忙就爱犯错误,使用错误版本现象经常发生,给公司生产造成大量损失,老王没为这少挨领导的骂。

老王听说现在国内已经有十几家可以做PDM系统的厂商,心下大喜。

2000年3月,领导拍板,老王雄心万丈地准备上信息化,潮流一把。

2000年3到7月,老王他们先后考察了国内外好几家PDM厂商,厂商们推荐的典型用户单位也没少跑。

说实话,老王他们虽然是设计方面的专家,但对信息化实在一窍不通。

不过,一看别的企业搞得这么好,心里羡慕极了,没顾上反思这样“一片大好“的形势是不是有点不太对劲,再加上那家软件公司的产品还是行业协会推荐的,老王他们很快就选定了,领导拍板:总投资150万,项目上马。

从2001年1月签约开始算,已经3个月过去了,软件公司先后派来了三批项目人员。

但是让老王大失所望的是,他们提出的方案根本无法通过,执行过程中更是显得经验不足。

方案一改再改,交付日期一拖再拖,直到2001年10月,也没有办法完成中期验收目标,完全没有了当初投标时那种“一切包在我身上“的气势,只是一味地要求拖延时间。

来自对方项目人员的一次酒后真言让老王恍然大悟:原来PDM是最近开始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方向,该公司自身也对PDM一知半解。

但是国内企业对PDM的需求又迫在眉睫,为了能够抢占市场,只好临时组建一支队伍,现炒现卖。

项目人员闭门造车而成的系统成熟度自然可想而知。

2001年12月,软件公司干脆就中止了项目推进,老王他们开始自己录入数据。

直到2002年4月,又一批项目人员进入公司,才开始重新整理前期工作。

卷土重来的项目人员对未完成部分先后发了几个实验版本,都因与系统冲突较多没有投入使用。

到此时老王确信,这个产品的开发管理明显成问题,由于缺少测试环节,产品不成熟,项目执行过程怎么可能不反复!2002年5月,分管行政的副总经理终于对项目失去了信心,决定暂停使用PDM,老王也被领导痛批,要求他对这件事情负责任。

2002年6月,老王终于递了辞职信,离开了公司。

后来,老王听说2002年8月A公司正式结束了项目。

而直到结束的那一天,各种信息化模块离规划方案仍然相差甚远,一百多万元都打了水漂。

点评:转炉瓜子、糖炒栗子,当然是热乎出锅的好。

但是上信息化系统,要赶时髦,您还是悠着点儿吧。

不成熟的产品成为国内信息化项目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什么叫成熟产品?只要有一个成功案例的产品就是成熟产品!“某国内大型软件公司CEO的这个经典观点为人们所传颂,其中显而易见的逻辑错误不提也罢。

PDM?我们做!PLM?我们也做!刚刚起步的中国软件企业居然一夜间全成了万能公司。

而没有经过严格测试等环节的软件产品只能给客户带来悲剧。

三:水土不服失败理由: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本土化是洋ERP要过的第一关2002年6月,号称"中国ERP第一案"的北京三露诉联想案在经历了15个月的马拉松式审判之后终于有了定论:用户方(北京三露厂)"退货",实施服务方给付用户方200万元人民币。

1998年,北京市三露厂感到原来的财务软件难以适应大规模企业的管理,并且需要将财务、采购、库存等数据进行整合,从而决定上ERP。

3月,三露与联想集成(后来划归到神州数码)签订了ERP实施合同。

合同中联想集成承诺6个月内完成实施,如不能按规定时间交工,违约金按千分之五来赔偿。

ERP软件是联想集成独家代理瑞典Intentia公司的MOVEX。

合作的双方,一方是化妆品行业的著名企业,1998年销售额超过7亿元,有职工1200多人。

一方是国内IT业领头羊的直属子公司,这场本应美满的"婚姻",却因为Intentia软件产品汉化不彻底,造成了一些表单无法正确生成等问题,进而出现了"婚变"。

与其他ERP案例的开始大同小异,联想集成系统有限公司当时是瑞典Intentia公司的独家代理。

在接下来的实施阶段,出现了几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Intentia软件产品汉化不彻底,操作界面和表单中有英文出现,致使员工难以使用;其次,系统提供的后台报表和数据采集的方式不符合国内财务制度和需求习惯;第三,软件实施商对软件不熟悉,没有按照软件厂商标准流程和实施方法论来实施。

当时MOVEX在中国没有支持机构,而且没有本地化的强有力研发的支持团队。

后虽经过实施、修改和汉化,包括软件产品提供商Intentia公司也派人来三露厂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但是由于汉化、报表生成等关键性的本地化问题仍旧无法彻底解决,2001年7月,项目失败。

合作的结果不欢而散,双方只得诉诸法律,此案大量地涉及了技术问题,而且合同签订不严密不规范,在争论中双方无法说清ERP验收标准。

计划书上没有双方当事人的签字,每一次业务修改双方负责人也没有签字,这些问题其实都暴露了技术项目管理人的法律认知缺失及实施经验的严重匮乏。

第一次实施ERP失败8个月后,北京市三露厂开始了新一轮ERP选型。

2002年5月北京市三露厂ERP项目第一期工程通过验收,ERP带来的效益逐步显现。

点评:ERP不是服务器,需要实施,需要本地化。

当时的Intentia不了解国内情况,只用一个代理完成所谓的实施任务,对很多国内问题没有意识到或也没机会意识到,无论是国内企业的管理实情,还是国内财务制度,根本不清楚,导致好东西到了新地方就水土不服,是项目失败的关键。

直到今天Intentia在中国仍然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而三露厂后来和合佳的配合,证明三露是一个对信息化有认识而且有能力的企业。

信息化失败的原因在于彼时的产品还没有足够的本土化。

四、朝令夕改失败理由:客户决策不稳定使得信息化项目无所适从,最终走向失败某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年产值2亿多美元。

1995年3月,该公司从某软件公司购买了一套在当时算是比较不错的ERP软件,并计划在一年内完成项目实施,取代公司原有的、已经过时的MRP系统及其他管理软件。

为此,该公司专门成立了包括所有高层主管和主要中层主管在内的指导委员会,由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具体负责整个项目,并由IT部门技术人员和公司各部门的主要业务骨干组成了多个相关的实施小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