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解放战争(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历史高三一轮复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课件.

历史高三一轮复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课件.
• A.指挥北伐战争赢得胜利 新三民主义
• C.转变为民族民主革命者 全民族抗战
B.继承和实行 D.领导和实施
• 答案:D
• 10.(2010年宁波模拟)1943的3月为祭奠戴安 澜,蒋介石在重庆献赠挽联。毛泽东在延安作 诗道:“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 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国共都对戴安澜 给予高度评价是因为他( )
• C.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 队150余万人 • 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 答案:B
• 14.邓贤在《大转折——决定中国命运的700 天》一书中这样描述:“(强渡黄泛区以后)最 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 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 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紧急之中, 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 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 路。”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问题探(5究)得2:到中人国民新民群主众主的义支革命持胜。利的基本
经验有哪些?
学思之窗 探究学习总结
(2010年宿迁模拟)1937年9月的一天,在 陕西三原县石桥镇的一个大坝上,有一 万多穿着灰军服、戴着红星帽的工农红 军都换上了国民党的黄军服和黄军帽。 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
A.红军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抗日反蒋
A.不再照搬苏联的革命经验
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根本性认识
C.放弃了原有的民主革命任务
D.以民族利益为重,团结国民党抗日
• 从下表中,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
年份 1937 1938 1941 1942
阵亡人数(人) 125130 249213 144951 87719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4.17 解放战争(共43张PPT)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一 4.17 解放战争(共43张PPT)

辽沈战役示意图
从1948年9月到1948年11 月,辽沈战役历时52天,林彪、 罗荣桓指挥的东北人民解放军 共歼敌47万多人,国共双方的 力量发生了转折:人民解放军 由280万上升为310万,国民党 军队由365万下降为290万。人 民解放军不仅在质量上超过了 国民党军队,而且第一次在数 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队。
二、 解放战争的进程
1.战略防御阶段——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阶段——千里挺进大别山 3.战略决战阶段——三大战役 4.最后的胜利——渡江战役
1.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蒋介石给不喜数学的毛泽东出了一道难解的数学题 :
430 ︰ 127 =?
飞机坦克大炮十美元︰步枪手榴弹十小米 =?
第17课 解放战争
自主预习:
1.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 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 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5时44分9秒下午5时44分17:44:0921.9.9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 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 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 一点一点的,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 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止在空 中,一动不动了。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一)阶段特征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是抗日战争到国内战争地过渡时期。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经过战略进攻阶段和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渡江战役,国民政府统治崩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这一阶段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人民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过程,又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退出中国大陆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确立过程,又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过程。

(二)学习重点1.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壮大,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实行全球扩张政策,以建立世界霸权。

美国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的基本政策,以发展美国侵略势力和控制中国。

(3)为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大规模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

(4)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有了较大发展,这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包括各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十分强烈。

以上这些情况表明,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 全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①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

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力图避免内战,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② 与国民党举行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使民主力量取得了主动权。

第17课 解放战争 高三一轮复习

第17课 解放战争 高三一轮复习

抗战结束后中国人民共同的愿望是什么?
漫画:窃贼和他的老板
漫画:磨好刀再杀
两种命运的较量
思抗考战: 胜利前后,国共两党在建国方针上有什么 不两同种?命运的较量说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945年4月至6月,在延安召开了中共 七大。毛泽东号召全党为废止国 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奋斗。中共 “七大”为中国人民指出了光明的前途。
和平
民主
光明的前途
战争
专制
黑暗的前途
一、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重庆谈判
(1945.8-10)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中 共:争取和平民主
原因:①国民党:迫于国内外的和平
压力,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 揭穿蒋介石的阴谋。
结果:签署 《双十协定》(内容)
2.思政考治:协重商庆会谈议判(有19何4历6.史1)意义?
根据“双十协定”,1946年1月中国各党 派代表和无党派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 庆举行;会议再一次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 国的方针,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但 会后国民党不顾人民反对,继续坚持一党专制 独裁方针,加紧内战准备,一旦时机成熟,蒋 介石就丢掉伪装,公开发动内战。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
平减少人民痛苦
结果: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1945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 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 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南京
江阴
湖口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 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军队内部的腐败,是国民党战败的重要原因。蒋介石承认军民关 系“可以说恶劣到了极点”……“人民对我们发生反感,而不愿意 帮助我们。”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7课《解放战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7课《解放战争》

破灭。
2.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____ 中原解放区。
(2)战争进程。
战略阶段
战略防御 (1946.6~1947.6)
战略重点
重点进攻 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_________ 大别山 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_______ 辽沈、淮海、平津 发动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战役
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的历史贡献
时期 新民主主义 革命崛起时 期 会议 中共一大 中共三大 贡献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作出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正确决定 作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 总方针,给混乱中的共产党指明了前进方向
国共十年对 峙时期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抗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 期 中共七大 中共七届二 中全会
视角延伸 关注新史观 用现代化史观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大事件 中国近代史是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把中 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反对
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同时也是中
国逐渐走向近代化(现代化)的历史。从中国近代化
(现代化)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
解析 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
合作的开始,故A项错;国民党撕毁协议,发动内 战,故B项错;国民党没有在《国内和平协定》上 签字,和谈破裂,故D项错。
拓展延伸: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
产党探索的特点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 展国民大革命)。 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 共十年对峙时期)。 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 开展抗日战争)。 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

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第一轮复习)

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第一轮复习)

磨好刀再杀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同意赴重庆同国民党当局举行 谈判?
一是尽量争取和平;二是揭露美蒋“假和平,真内战”阴谋
一、内战爆发的背景
原因
“假和平 真内战”表现:
VS
1.揭穿阴谋 2.争取和平
迫于舆论压力 内战尚未准备好
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
重庆谈判 (1945.8)
一、内战爆发的背景
1、重庆谈判 (1945.8—10)
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资料回放 全面内战开始时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人 数
430万
陆军 海空军
国民党 200万 19万
共产党 61万 无
127万
非正规军 211万(包括特 66万(地方 种兵、机关院校) 部队) 装备 美式装备和8亿 小米加步 多美元的物资 枪”,没有 外国的接济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A
迁移应用
【例2】毛泽东在给朱德、刘少奇的一封信中写到: “陈谢纵队本月休整……协同边区兵团开辟西北 局面。……山东自歼七十四师后,局面已稳定, 现正计划新的攻势作战。刘邓本月休整,准备月 底出击……”请判断,这封信应写于解放战争中 A、战略反攻开始前夕 B、战略决战开始前夕 C、渡江战役开始前夕 D、开国大典举行前夕
三 伟大的胜利
2、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毛泽 东、朱德总司令发布向 全国进军的命令。
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示意图 1949年4月23 日解 放军占领南京, 国民政府覆灭
安 江 南京 苏 江阴 上海 徽
湖口 江 西


1949年4月23日,南京总统府,总统办公桌上的日历 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天—— 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解放战争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解放战争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7课解放战争一、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1)背景:①美国积极帮助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

②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又迫于国内外求和平、反内战的压力,特别是内战的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2)目的:为争取和平,揭穿美蒋阴谋。

①概况:10月10日,双方代表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②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重庆)(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3、内战的爆发(1)内战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方针: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3)结果:共产党先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后又粉碎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条件:①力量对比发生变化②土改激发积极性(2)反攻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战略决战:(1)1948年9月-1949年1月。

长江以北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结果: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了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渡江战役:由于国民党政府缺乏诚意,国共北平谈判破裂。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半殖民地半封建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

②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世界被压迫民主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第17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课件)-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教材专用)

第17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课件)-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教材专用)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三)东方主战场 (1)原因:
①东方最早: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共同抗敌,海外华侨 积极支援抗战。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②抗日主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 太平洋战场,给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 ③倡导同盟: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经济上
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垄断沦陷区的工矿、金融、交通业
“以战养战” 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
强迫中国青壮年劳动力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
教育
推行奴化教育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一)局部抗战(1931-1937)
国民政府 国际联盟
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国联调停 国际共管方案
三、人民解放战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军事斗争 ①战略进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②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 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 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③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国民党蒋介 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到全面内战的爆发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①时间:1946年1月 ②参与者: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 ③结果: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 很快否决。
三、人民解放战争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到全面内战的爆发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全面内战的爆发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 (2)战略方针: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 (3)战略防御 ①1946年7至10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②1947年,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 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战略反攻和 战略决战 (47.6-49.1)
战略反攻: 时间、标志 1947.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 概况、意义
三大战役概况
战役 辽沈 时间
1948.9—11
部队 东北解放军
战果
淮海
1948.11— 1949.1 1948.11— 1949.1
平津
解放东北全境 47万 中原、华东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 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55万 东北、华北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52万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2、战争阶段(1946.6—1949.10)
②战略反攻和 战略决战 (47.6-49.1)
战略反攻: 时间、标志 1947.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365万人
280万人
130万人
1946年6月
1948年秋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2、战争阶段(1946.6—1949.10)
意义: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2、战争阶段(1946.6—1949.10)
北平谈判:
③最后胜利 (49.1-49.10)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2、战争阶段(1946.6—1949.10)
北平谈判:
③最后胜利 (49.1-49.10)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 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2、战争阶段(1946.6—1949.10)
北平谈判:背景、结果
③最后胜利 (49.1-49.10) 渡江战役: 意义 追歼残敌:新民主主义革命 取得基本胜利
第17课
解放战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和平局面,可期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 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 之至。 蒋中正未寒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来电诵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 …… 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蒋中正哿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 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梗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共产党在抗战时根据地不到中国的半壁江山, 并且主要在农村,但在解放战争爆发后的短短的 三年时间,却解放了整个中国大陆,这是为何呢?
中华民国拉壮丁的告示 翻身农民积极参军, 支援解放战争
共产党在抗战时根据地不到中国的半壁江山, 并且主要在农村,但在解放战争爆发后的短短的 三年时间,却解放了整个中国大陆,这是为何呢? 从共产党方面说 (主要原因) ⑴中共领导(核心) ⑵理论指导(灵魂) ⑶革命道路(方向) ⑷革命军队(中坚) ⑸统一战线(保障) ⑹群众支持(基础) 从国民党方面说 ⑴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⑵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⑶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⑷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②政协会议 (46.1)
磨好刀再杀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2、战争阶段(1946.6—1949.10)
内战爆发: 46.6国民党军队进攻 中原解放区
①战略防御 (46.6-47.6)
全面内战爆发前后美国对国民政府援助统计简表
装备军队 训练军事人员
给予贷款和物资
45个师 15万人
59亿美元
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内战爆发: 46.6国民党军队进攻 中原解放区
①战略防御 (46.6-47.6) 解放军作战方针:运动战为主 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结果: 粉碎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毛泽东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430万人 373万人
国民党军队:
195万人 130万人
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的原因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革命胜利的原因 2、革命胜利的意义
国内意义:
意义
国际意义: 思想意义: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1、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①重庆谈判 ②政协会议
解 放 战 争
2、战争阶段
①战略防御 ②战略反攻和 战略决战 ③最后胜利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胜利的原因 2、胜利的意义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 ,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 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 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 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 章好做!
蒋介石谋士陶希圣原话
思考: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 庆谈判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和平舆论的压力 二是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思 考
军队数量
国民党方面 430万人
共产党方面 130万人
装备情况 有美国援助的飞 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 如果你是当时中共领导人,这个仗
思考
机、舰艇和大量 没有飞机和坦克,大炮很 该怎么打?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 的剩余物资 少,没有外国的接济 方针?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2、战争阶段(1946.6—1949.10)
第四单元
屈辱史:1840 鸦片 战争 抗争史:
1840
19世纪末 甲午中日战 八国侵华
1937 日本侵华19世纪末Fra bibliotek1919
1921
1949
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 五四 中共 新民主主义 太平天国 辛亥革命 运动 成立 革命胜利 (农民阶级)(民族资 (无产阶级) 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同意赴重庆 同国民党当局举行谈判?
一是尽量争取和平 二是揭露美蒋“假和 平真内战”阴谋
毛泽东抵达重庆,受到 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1、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5.8—1946.6)
原因:国民党…共产党… ①重庆谈判 (45.8-10)
结果: 《双十协定》
影响: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 依据: 《双十协定》内容 结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100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 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 国统区 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 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地方部队, 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解放区
思考: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和 ● 部分任务分别是什么?外线指什 ★ 么?内线又指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