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解放战争公开课
合集下载
课件6:第17课 解放战争

平津战役
时间 指挥
1948年9月——1949年1月
林彪, 刘伯承,
林彪,罗荣恒,
罗荣恒 陈毅,邓小平
聂荣臻
主力 东北解放军 人民解放军 东北、华北解放军
战果
歼敌47万, 歼敌55万,解放
解放东北 长江以北的华东 歼敌52万,解放
全境
地区、中原地区 华北全境
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内战的爆发
矛盾变化: 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 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矛盾
国共谈判 失败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 解放区
根据材料回答,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和部分任务分 别是什么?外线指什么?内线又指什么?
图一:内战爆发前后美国对国民政府援助统计简表
装备军队
45个师
训练军事人员 15万人
给予贷款和物资 59亿美元
图二: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军队数量 装备情况
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
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社会主 要矛盾 的变化独
裁 统 治
中日民族矛盾
和 中国人民渴
VS
平 望和平,反对
建 内战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国持
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美国扶蒋反共
1.重庆谈判 (1945年8月 )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什么没有立刻 发动内战?他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策略, 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真正目的是? (主2要)是毛因泽为东发为动什内么战参的加准重备庆尚谈未判完?成 (想3要)以重假庆和谈谈判来结争果取如时何间?部署军队、把内战责任推给共产党
第17课解放战争 公开课PPT课件

战略反攻 反攻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7.6—48秋)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条件、概况、意义) (48.9—49.1)
最后胜利
三大战役情况表
战役 名称
参战部队
重要地点 战役特点
战果
辽沈
48.9-11
淮海
48.11 -49.1
东北解放军
中原、华东 解放军
锦州 长\沈
关门打狗
徐州,碾庄 双堆集 陈官庄
内战爆发:46.6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 战略防御 作战方针: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46.6—47.6)作战结果:粉碎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 反攻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7.6—48秋)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条件、概况、意义) (48.9—49.1)北平谈判 背景、目的、结果
最后胜利 渡江战役 4.23蒋家王朝灭亡
以张治中为首席谈 判代表的南京国民 政府和平谈判代表 团飞抵北平。来到 下榻的北平六国饭 店时,一幅大标语 映入眼帘:“欢迎 真和平,反对假和 平”。
1945年4月20日,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5年4月21日, 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P79学思之窗)
1.目的: 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内容: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制订《中国土地法大纲》 3.结果: 解放区一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 4.意义: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1.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2.战争阶段:
内战爆发:46.6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 战略防御 作战方针: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46.6—47.6)作战结果:粉碎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条件、概况、意义) (48.9—49.1)
最后胜利
三大战役情况表
战役 名称
参战部队
重要地点 战役特点
战果
辽沈
48.9-11
淮海
48.11 -49.1
东北解放军
中原、华东 解放军
锦州 长\沈
关门打狗
徐州,碾庄 双堆集 陈官庄
内战爆发:46.6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 战略防御 作战方针: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46.6—47.6)作战结果:粉碎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 反攻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7.6—48秋)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条件、概况、意义) (48.9—49.1)北平谈判 背景、目的、结果
最后胜利 渡江战役 4.23蒋家王朝灭亡
以张治中为首席谈 判代表的南京国民 政府和平谈判代表 团飞抵北平。来到 下榻的北平六国饭 店时,一幅大标语 映入眼帘:“欢迎 真和平,反对假和 平”。
1945年4月20日,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5年4月21日, 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P79学思之窗)
1.目的: 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内容: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制订《中国土地法大纲》 3.结果: 解放区一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 4.意义: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1.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2.战争阶段:
内战爆发:46.6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 战略防御 作战方针: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46.6—47.6)作战结果:粉碎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解放战争PPT精品课件

2.共产党方面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 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3)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4)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 的力量,共同奋斗。 (5)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1.1926~1928 年,国民党能够迅速建立起在全国的统治,
答案:B
教材 P79 思考题。
【参考答案】土地改革的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翻 身农民不仅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 运弹药等任务,支援战争。这一切都使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 增加,使战争胜利的方向转向人民解放军。
1.1945 年 8 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 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 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
B.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国民党的认识。国 民革命期间,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具有进步意义。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企图建立一党专政的独 裁政府,发动内战,是反动的。而中国共产党则始终代表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答案:B
2.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的事件是国民党军队进攻C.晋冀鲁豫解放区
D.大别山区
答案:B
3.1947 年 7 月 23 日,毛泽东电令:“ 下决心不要后方,
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
建立根据地。”此电令发出后,人民解放军开始( )
A.进行辽沈战役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政协会议召开
D.北平谈判
解析:根据信息“双十协议应运生”及所学知识可知,它
优课系列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 第17课 解放战争 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19张)

课后延伸
凯歌高唱、红旗飘飘的胜利场景与内战后遗留下来的民族 内伤形成鲜明的反差: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被毙伤171万、 被生俘458万,解放军牺牲26万、负伤104万。内战使中华 民族分裂了……也造成了国共双方及其附属社会群体之间 长期的对立与隔阂……放眼国际,内战使中华民族错失了 很好的发展机遇……如果把视野进一步放大,连遭战乱的 中国和走向恢复发展的西方更是形成了鲜明对照:一是西 方和平降临之时却是中国内战爆发之际……二是西方开始 重建之时正是中国内战加剧之日……
1949年4月23日,占领 。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从国内、 国际、思想三个角度列举新民主 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数千年来的 封建压迫,一百多年来的帝国主义侵略,22年的国民党反动 统治,一起被中国人民扫进了坟墓。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 主的新时代。 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仅使中国的历史发生了伟大的转折, 而且沉重地打击了世界殖民体系,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的发展,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 中国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威力,而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必须同本国社会和革命的具体实 际相结合,才能变成改造现实的伟大力量。 ——丁守和《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
请大家阅读史料,讨论中共为何 在短短三年左右的时间就取得解 放战争的胜利? 共产党 ①政治②经济③群众④军事 国内 国民党 ①政治②经济③群众 国际
苏联
美国
请大家阅读史料,讨论中共为何 在短短三年左右的时间就取得解 放战争的胜利?
战役 辽沈 淮海 平津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粮食 (人) (副) (辆) (头) (斤) 80万 6300 100万 0.7亿 4.3亿 3亿
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华师大版PPT课件

.
南京
上
12
.
13
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
.
14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
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543万人
——陈毅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结合《淮海战
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和课后《邓小平不 坐黄包车》有关内 容,请你谈谈对 “得民心者得天下” 的认识。
放东北,对扩大解放区,巩固解放军的战略后方,具
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意义。
.
8
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11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战果
歼敌47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东北全境 .
返回
9
辽沈战役结束后,解放军的进攻矛头该 指向哪个地区?
比较淮海战役与平津战役的时间 说明了什么?
这两次战役在空间上一南一北,但在时间上却是 基本相同的。这充分显示了人民解放军已能发动 多方向跨区域的大规模歼灭战。
.
1
1.知识记忆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作战 南京、 上海解放
2.能力培养
(1)分析理解: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
(2)比较变异:三大战役都是战略大决战中的一环, 其作战策略各有特点,同中辨异,异中有同,通过比 较理解其作战意图。
.
2
1948年是解放战争的第三个年头——
解放。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 军队52万余人。
林彪、罗荣
桓、刘亚楼、
1948.9.1 2-1949-
1.13
刘伯承、陈 毅、邓小平、
南京
上
12
.
13
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
.
14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
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543万人
——陈毅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结合《淮海战
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和课后《邓小平不 坐黄包车》有关内 容,请你谈谈对 “得民心者得天下” 的认识。
放东北,对扩大解放区,巩固解放军的战略后方,具
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意义。
.
8
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11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战果
歼敌47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东北全境 .
返回
9
辽沈战役结束后,解放军的进攻矛头该 指向哪个地区?
比较淮海战役与平津战役的时间 说明了什么?
这两次战役在空间上一南一北,但在时间上却是 基本相同的。这充分显示了人民解放军已能发动 多方向跨区域的大规模歼灭战。
.
1
1.知识记忆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作战 南京、 上海解放
2.能力培养
(1)分析理解: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
(2)比较变异:三大战役都是战略大决战中的一环, 其作战策略各有特点,同中辨异,异中有同,通过比 较理解其作战意图。
.
2
1948年是解放战争的第三个年头——
解放。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 军队52万余人。
林彪、罗荣
桓、刘亚楼、
1948.9.1 2-1949-
1.13
刘伯承、陈 毅、邓小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说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内战暴发
政协会议召开
粉碎国民党全方面进攻
解放军战略防御
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
战略反攻和决战
三大战役
北平和谈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渡江战役第13页
谢谢!
第14页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民意愿和利益党,国民党违
反人民意愿,必定走向失败
第6页
4.重点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与三大战役胜利 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第7页
二、说学情
高中一年级学生,经过初中阶段学习 , 已经具备了一定历史知识,对近代中国抗战 史也有了一定了解,并含有一定历史思维能 力和分析能力,为本课顺利进行准备了条件。 不过他们在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方面依然 存在不足。
内战一触即发!
第10页
兵作力战对示比意图
辽沈战役 决战示意 图
辽指平指淮指沈挥人 国津挥海挥战?民民战?战?解党役放军役役由队军由由::谁谁谁
430 373林林刘彪彪伯、、承3罗罗、65荣陈荣桓毅桓、、 万13人0万卫人立煌万19人5万人聂邓万2荣小8人0臻平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48年秋
兵分策抗否和呢分和角蒋和动毛谈共请自以出斗义不解解1主力析略析平色介平内泽判两9同新来努,革易日意平?作放要进作,当建饰石建战东吗党4学民中力了命及战味,战军5初国演,国吗,?矛对行战知年们主国和解胜其争着没背是国 压 , 你 意 ? 你 从 盾国示道对8内 力 提 会 愿 ” 会 而 不简主人艰新利重胜中有景不月共意中比外 , 问 不 公 “ 参 认 可单义民辛民来大利国战和可施 经 “ 顾 然 假 加 识 调1双图国,回革所奋主之意,从争双战5与 过 假 人 发 如 重 到 和方,人经日顾命作主义蒋 如 民 你 庆 国 ,是此了方胜民过了,你 是
第17课_解放战争精品课件

2、抗战后的重庆谈判,国共双方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一 致,没有达成一致的是 A.和平建国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D.保证人民权利
3、1948年冬,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几十万里,民 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 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重要原因是 A.淮海战役取得最后胜利 B.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 C.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 D.各个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4、1949年国共北平和谈,各方和谈的目的是 ①蒋介石以和谈作缓兵之计 ②李宗仁企图与共产 党划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4、胜利阶段(1949.1-10) • (1) 北平和谈(1949.4) (2)渡江战役
1、背景
• (1)、蒋“求和”,缓兵之计 • (2)、毛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 • (3)、中共为尽快结束战争
2、结果: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 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和部分任务分别 是什么?外线指什么?内线又指什么?
刘 邓 大 军 挺 进 大 别 山
大 别 山
(1947.6)
3、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1)条件 (2)三大战役概况: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365万人
280万人
决战时机已经到来 130万人
材料一: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 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 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将拒绝谈 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 ——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 材料二: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 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 1945年9 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思考: 蒋介石发起谈判的原因和 目的是什么?由此可知,他采取 了什么策略?
3、1948年冬,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几十万里,民 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 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重要原因是 A.淮海战役取得最后胜利 B.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 C.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 D.各个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4、1949年国共北平和谈,各方和谈的目的是 ①蒋介石以和谈作缓兵之计 ②李宗仁企图与共产 党划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4、胜利阶段(1949.1-10) • (1) 北平和谈(1949.4) (2)渡江战役
1、背景
• (1)、蒋“求和”,缓兵之计 • (2)、毛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 • (3)、中共为尽快结束战争
2、结果: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 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和部分任务分别 是什么?外线指什么?内线又指什么?
刘 邓 大 军 挺 进 大 别 山
大 别 山
(1947.6)
3、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1)条件 (2)三大战役概况: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365万人
280万人
决战时机已经到来 130万人
材料一: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 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 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将拒绝谈 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 ——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 材料二: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 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 1945年9 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思考: 蒋介石发起谈判的原因和 目的是什么?由此可知,他采取 了什么策略?
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
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南京、上海解放等知识。
分析理解: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战役。
难点: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既是战略大决战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又各有作战特点。
讲述时既要连贯一体总揽全局,又要详略得当突出个性,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一轮“红日”昭示着胜利即将来临。
自1946年6月起,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从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到了1948年秋,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抓住有利战机,发动战略大决战。
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C、都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都有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
第四单元小结:
侵略史:1840 19世纪末 1937
鸦片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侵华 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抗争史:
1840 19世纪末 1919 1921 1949
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 五四 中共 新民主主义 太平天国 辛亥革命 运动 成立 革命胜利 (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1946年6月—1947年6月
国 民党
对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思考 战 略 防 御
粉碎敌人全面进攻时采用了什 么作战方法?为什么?有哪些著 名战例?结果如何? 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哪里?结果 如何?
山 东
几个月后,重点 进攻被粉碎
战 略 反攻
我军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何为“内线作战”?何为“外 线作战”?为什么?分析为什 么选择中原地区为主攻方向。 有哪些著名战例?
第 17 课
解放战争
(1946—1949年)
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抗日战争结 束后的中国人,欢庆之余,你最 渴望国家怎么样?你觉得这样的 愿望在当时能实现吗?蒋介石为
什么要发动内战?
漫画:窃贼和他的老板
抗战 胜利了, 蒋介石依 靠美国的 支持抢夺 抗战胜利 的果实, 积极准备 内战。
▪ 国内主要矛盾由中日矛盾转变为美帝 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和人民群 众之间的矛盾
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有何重大意义?
(国内意义、国际意义、思想意义)
解放战争后期,在山西的白云观蒋介石、 毛泽东都曾抽签,蒋抽到的是“下下签”, 毛抽到的是“上上签”。蒋说:“天意”, 毛说:“民意”。你如何看待?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政策
和平
内战
重庆谈判
防御
《双十协定》
北平协定 得民心
反攻 决战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巩固练习:
1、抗日战争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
B 础,主要是因为
A.取得了近代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壮大 C.社会各界强烈要求和平民主建国 D.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中共通过重庆谈判获得的最大成功是
D A.确立了和平建国方针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概况
战役 辽沈 淮海
部队 时间 重要
指挥员
地点
东野 林、罗
48年 锦州 9-11 长\沈
中野华野
48.11
碾庄 双堆集
刘邓陈等 49.1 陈官庄
解放 地区 东北 全境
江北中 下游
歼敌 数量
47万
55万
平津 东野华野48.11 北平
华北全
林罗聂 49.1 天津等 境
52万
敌人首 领
范汉杰 廖耀湘
杜聿明 黄百韬 黄维等
陈长捷 等
1947年6月,进行战略反攻,1948年秋, 进行战略决战,连续发动三大战役,国 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中共
1947年6月—1949年1月
国民党
国民党力量削弱,被迫实行重点防御
夺 取 胜利
▪ 国民党在战场上的大溃败,蒋介石又 提出“求和”声明,提议国共进行谈 判,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呢?渡江 战役是怎样打响的?战果如何?
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
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
A 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 千里挺进大别山 B 百万雄师过大江
C 挺进大西南
D 挥师大西北
5、国民政府在中国统治覆灭的标志是
B A.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 B.解放军占领南京
C.国民党败逃台湾
D.新中国的成立
6、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共同点是 A、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形式
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
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1949年4月23日)
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
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 总统府时总统府办公室的日历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进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若你生活在当时,你会感到1949年前后的 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样 的巨变主要归功于谁?
改错:1946年夏,国民党军 队先同时后对中原、华东、晋冀 鲁豫、晋绥等根解据放地区 大举进 攻,内战全面爆发。
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军队数量
国民党方面 430万人
共产党方面 130万人
装备情况
有美国援助的飞 机,舰艇和大量 的剩余物资
基本上是“小米加 步枪”,没有飞机 和坦克,大炮很少, 没有外国的接济
中共
1949年1月—1949年4月后
国 民党
负偶顽抗,拒绝和平协定
毛泽东和朱德下达命令: 进行渡江战役和解放全中国
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 京,国民政府覆灭了。
江阴
湖口
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
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兵力
280万
130万
195万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部别
总兵力 机动兵力 装 备
后方
士气
人民 解放军 280 万 优于敌军 大为改善 巩 固
高昂
国民党军队 365万 不 足 略占优势 危机四伏 低 落
战略决战前国民党军事集团分布图
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
保证人民权利等。
意义:政治上取得主动权, 赢得民心。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在重庆谈判中有 哪些问题未能达 成协议? 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立场
说明了什么?
《双十协定》
磨 好 刀 再 杀
(2)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1946年初 地点: 重庆 结果: 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
张家口 北平 天津
长春 沈阳 锦州
.徐州
三 大 战 役 示 意 图
辽沈战役示意图
1948年9月---11月 东北解放军
范汉杰
廖耀湘
BACK
黄百韬 杜聿明
淮海战役示意图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中原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
黄维
平津战役示意图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东北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
B.解放区政权取得合法地位 C.避免了大规模内战的发生 D.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权
3.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推翻了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
D.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全部国土
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
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
▪ [提示]: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减轻人民痛苦。
▪ (1)北平谈判:1949年
▪ 国民党目的:拖延内战准备时间
▪ 共产党目的: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 民痛苦。
▪ (2).渡江战役:1949.4.21占领南 京,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 取得了基本胜利。
北平谈判、渡江战役、 国民政府覆灭。
▪ 蒋介石集团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 益,反共反人民的立场决定了其独裁 内战的方针和“假和平,真内战”的 政策!
思考
蒋介石既然确立了独裁内战的方 针又为何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 谈判?
毛泽东该不该去?为什么?
假如你是毛泽 东,你会去重庆
谈判吗?
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
(1)重庆谈判
签订了《双十协定》
解放战争过程
解放战争分为四个阶段: 1、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6月 2、战略反攻:1947年6月—1948年秋 3、战略决战:1948年秋—1949年1月 4、夺取胜利:1949年4月—1949年10月
全面内战爆发,中共采取正确的 方针,人民军队粉碎国民党的全 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中共
协决议
在1946年初召开的重庆政协会议上,经过中国 共产党和民主人士的努力又通过了一系列有利 于人民的决议。正当人们欢庆这一成果时却遭 到国民党特务的殴打,大家想想,原因何在?
①参加重庆谈判 ②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争取和平民主
中
共
1945年8月—1946年夏
国民党
抢夺胜利果实。假和平、真内战
二、全面内战时期
千里跃进大别山
图为部队夜渡黄河。
刘伯承登上大别 山的三角峰。
解放军战略反攻示意图
两翼牵制
延安
孟良崮
西 安
三军配合
豫陕鄂
大
豫皖苏
南京
别
山
武昌
战 略决战
战略决战时机何时成熟?三大 战役为何首选东北作为战役的 开始?你知道三大战役各采用 了何种战术吗?战果如何?
国民党军 兵力
430万
375万
365万
学思之窗:
▪ 国民党和谈代表刘斐对中共和谈态度存有疑虑,就 找个话题试探毛泽东:“毛先生,您会打麻将吗?” 毛泽东不知他话中的含义,随口答道:“晓得些, 只是晓得一些。”刘斐问:“您是爱打清一色呢, 还是喜欢打平和?”毛泽东明白了对方的用意,大笑 起来,话中有话地说:“平和,只要平和也就行 了。”毛泽东不仅在口头上多次表示出和谈的诚意, 而且电令处于长江沿线的人民解放军缓期渡江,勿 攻安庆,和谈期间不发生任何进攻性战斗。 请思考, 从当时的兵力和民心看,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必 胜无疑,为什么还争取与国民党和谈?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D、都有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
第四单元小结:
侵略史:1840 19世纪末 1937
鸦片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侵华 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抗争史:
1840 19世纪末 1919 1921 1949
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 五四 中共 新民主主义 太平天国 辛亥革命 运动 成立 革命胜利 (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1946年6月—1947年6月
国 民党
对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思考 战 略 防 御
粉碎敌人全面进攻时采用了什 么作战方法?为什么?有哪些著 名战例?结果如何? 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哪里?结果 如何?
山 东
几个月后,重点 进攻被粉碎
战 略 反攻
我军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何为“内线作战”?何为“外 线作战”?为什么?分析为什 么选择中原地区为主攻方向。 有哪些著名战例?
第 17 课
解放战争
(1946—1949年)
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抗日战争结 束后的中国人,欢庆之余,你最 渴望国家怎么样?你觉得这样的 愿望在当时能实现吗?蒋介石为
什么要发动内战?
漫画:窃贼和他的老板
抗战 胜利了, 蒋介石依 靠美国的 支持抢夺 抗战胜利 的果实, 积极准备 内战。
▪ 国内主要矛盾由中日矛盾转变为美帝 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和人民群 众之间的矛盾
讨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有何重大意义?
(国内意义、国际意义、思想意义)
解放战争后期,在山西的白云观蒋介石、 毛泽东都曾抽签,蒋抽到的是“下下签”, 毛抽到的是“上上签”。蒋说:“天意”, 毛说:“民意”。你如何看待?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政策
和平
内战
重庆谈判
防御
《双十协定》
北平协定 得民心
反攻 决战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巩固练习:
1、抗日战争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
B 础,主要是因为
A.取得了近代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壮大 C.社会各界强烈要求和平民主建国 D.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中共通过重庆谈判获得的最大成功是
D A.确立了和平建国方针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概况
战役 辽沈 淮海
部队 时间 重要
指挥员
地点
东野 林、罗
48年 锦州 9-11 长\沈
中野华野
48.11
碾庄 双堆集
刘邓陈等 49.1 陈官庄
解放 地区 东北 全境
江北中 下游
歼敌 数量
47万
55万
平津 东野华野48.11 北平
华北全
林罗聂 49.1 天津等 境
52万
敌人首 领
范汉杰 廖耀湘
杜聿明 黄百韬 黄维等
陈长捷 等
1947年6月,进行战略反攻,1948年秋, 进行战略决战,连续发动三大战役,国 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中共
1947年6月—1949年1月
国民党
国民党力量削弱,被迫实行重点防御
夺 取 胜利
▪ 国民党在战场上的大溃败,蒋介石又 提出“求和”声明,提议国共进行谈 判,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呢?渡江 战役是怎样打响的?战果如何?
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
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
A 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 千里挺进大别山 B 百万雄师过大江
C 挺进大西南
D 挥师大西北
5、国民政府在中国统治覆灭的标志是
B A.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 B.解放军占领南京
C.国民党败逃台湾
D.新中国的成立
6、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共同点是 A、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均采取党内合作形式
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
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1949年4月23日)
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
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 总统府时总统府办公室的日历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进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若你生活在当时,你会感到1949年前后的 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样 的巨变主要归功于谁?
改错:1946年夏,国民党军 队先同时后对中原、华东、晋冀 鲁豫、晋绥等根解据放地区 大举进 攻,内战全面爆发。
战争初期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军队数量
国民党方面 430万人
共产党方面 130万人
装备情况
有美国援助的飞 机,舰艇和大量 的剩余物资
基本上是“小米加 步枪”,没有飞机 和坦克,大炮很少, 没有外国的接济
中共
1949年1月—1949年4月后
国 民党
负偶顽抗,拒绝和平协定
毛泽东和朱德下达命令: 进行渡江战役和解放全中国
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 京,国民政府覆灭了。
江阴
湖口
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
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兵力
280万
130万
195万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部别
总兵力 机动兵力 装 备
后方
士气
人民 解放军 280 万 优于敌军 大为改善 巩 固
高昂
国民党军队 365万 不 足 略占优势 危机四伏 低 落
战略决战前国民党军事集团分布图
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内容: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
保证人民权利等。
意义:政治上取得主动权, 赢得民心。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在重庆谈判中有 哪些问题未能达 成协议? 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立场
说明了什么?
《双十协定》
磨 好 刀 再 杀
(2)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1946年初 地点: 重庆 结果: 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
张家口 北平 天津
长春 沈阳 锦州
.徐州
三 大 战 役 示 意 图
辽沈战役示意图
1948年9月---11月 东北解放军
范汉杰
廖耀湘
BACK
黄百韬 杜聿明
淮海战役示意图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中原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
黄维
平津战役示意图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东北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
B.解放区政权取得合法地位 C.避免了大规模内战的发生 D.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权
3.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推翻了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
D.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全部国土
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
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
▪ [提示]: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减轻人民痛苦。
▪ (1)北平谈判:1949年
▪ 国民党目的:拖延内战准备时间
▪ 共产党目的: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 民痛苦。
▪ (2).渡江战役:1949.4.21占领南 京,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 取得了基本胜利。
北平谈判、渡江战役、 国民政府覆灭。
▪ 蒋介石集团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 益,反共反人民的立场决定了其独裁 内战的方针和“假和平,真内战”的 政策!
思考
蒋介石既然确立了独裁内战的方 针又为何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 谈判?
毛泽东该不该去?为什么?
假如你是毛泽 东,你会去重庆
谈判吗?
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
(1)重庆谈判
签订了《双十协定》
解放战争过程
解放战争分为四个阶段: 1、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6月 2、战略反攻:1947年6月—1948年秋 3、战略决战:1948年秋—1949年1月 4、夺取胜利:1949年4月—1949年10月
全面内战爆发,中共采取正确的 方针,人民军队粉碎国民党的全 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中共
协决议
在1946年初召开的重庆政协会议上,经过中国 共产党和民主人士的努力又通过了一系列有利 于人民的决议。正当人们欢庆这一成果时却遭 到国民党特务的殴打,大家想想,原因何在?
①参加重庆谈判 ②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争取和平民主
中
共
1945年8月—1946年夏
国民党
抢夺胜利果实。假和平、真内战
二、全面内战时期
千里跃进大别山
图为部队夜渡黄河。
刘伯承登上大别 山的三角峰。
解放军战略反攻示意图
两翼牵制
延安
孟良崮
西 安
三军配合
豫陕鄂
大
豫皖苏
南京
别
山
武昌
战 略决战
战略决战时机何时成熟?三大 战役为何首选东北作为战役的 开始?你知道三大战役各采用 了何种战术吗?战果如何?
国民党军 兵力
430万
375万
365万
学思之窗:
▪ 国民党和谈代表刘斐对中共和谈态度存有疑虑,就 找个话题试探毛泽东:“毛先生,您会打麻将吗?” 毛泽东不知他话中的含义,随口答道:“晓得些, 只是晓得一些。”刘斐问:“您是爱打清一色呢, 还是喜欢打平和?”毛泽东明白了对方的用意,大笑 起来,话中有话地说:“平和,只要平和也就行 了。”毛泽东不仅在口头上多次表示出和谈的诚意, 而且电令处于长江沿线的人民解放军缓期渡江,勿 攻安庆,和谈期间不发生任何进攻性战斗。 请思考, 从当时的兵力和民心看,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必 胜无疑,为什么还争取与国民党和谈?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