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总结-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病例总结范文

摘要: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本文通过对一例子宫肌瘤患者的病例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一、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5岁,已婚,主诉:发现子宫肌瘤3个月,伴有月经不规律、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
二、临床表现1. 月经不规律:患者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
2. 腹部肿块:患者下腹部可触及质硬、边界不清的肿块,活动度差。
3. 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腰酸、下腹坠胀、痛经等症状。
4. 其他: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等。
三、诊断方法1. 妇科检查:通过阴道检查、双合诊、三合诊等检查方法,了解子宫大小、形态、质地等。
2. B超检查:B超是诊断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可清晰显示肌瘤的位置、大小、数目等。
3. MRI检查:对于复杂病例,MRI检查可提供更详细的影像学信息。
4. 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相似症状。
四、治疗手段1.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轻微、年龄较大、无生育需求的患者,可选用激素类药物或中医中药治疗。
2.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明显、有生育需求、肌瘤较大、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a. 腹腔镜手术:适用于肌瘤较小、单发、无生育需求的患者。
b. 经腹手术:适用于肌瘤较大、多发、有生育需求的患者。
c. 子宫肌瘤挖除术:适用于年轻、有生育需求、肌瘤较小、无生育功能的患者。
五、病例总结本病例为一例45岁女性,发现子宫肌瘤3个月,伴有月经不规律、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
通过妇科检查、B超检查、MRI检查等手段,确诊为子宫肌瘤。
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生育需求等因素,建议手术治疗。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未见复发迹象。
六、临床启示1. 提高对子宫肌瘤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 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生育需求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3. 加强术后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预防复发。
总之,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诊疗过程中应注重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妇产科学-子宫肿瘤

子宫肿瘤第一节子宫肌瘤良性肿瘤1.发病相关因素:可能与雌激素、孕激素有关2.分类:(1)按肌瘤生长部位分:宫体肌瘤(90%)和宫颈肌瘤(10%)。
(2)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肌壁间肌瘤(60%~70%)、浆膜下肌瘤(20%)、粘膜下肌瘤(10%~15%)3.病理:(1)巨检:子宫肌瘤为实性肿瘤,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可形成假包膜。
肌瘤核的切面呈白色,具不规则漩涡状;瘤大小不一(2)镜检:主要由梭形平滑肌细胞和不等量纤维结缔组织组成。
排列成栅状或漩涡状,细胞大小均匀,核染色较深。
4.肌瘤变性:玻璃样变(又称透明变性,最常见)、囊性变、红色样变、肉瘤样变、钙化5.临床表现(1)症状1)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最常见;2)下腹包块:超过3个月妊娠时可触及;3)白带增多:感染后产生脓血性排液及腐败组织,伴臭味;4)压迫症状:压迫膀胱—尿频、排尿障碍、尿潴留;压迫输尿管—肾盂积水;压迫直肠—排便困难;5)其他:腹痛、腰酸、下腹坠胀; 6)不孕; 7)继发性贫血(2)体征1)大肌瘤:下腹肿块;2)子宫增大:表面结节或突起;3)浆膜下肌瘤:球状肿块与子宫有蒂连;4)粘膜下肌瘤脱出于宫颈外口:宫颈口肿物、粉红色、光滑、边缘清楚;6.诊断(1)根据病史、症状、体征(2)辅助检查: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超声检查常用、准确7.鉴别诊断:妊娠子宫、卵巢肿瘤、子宫腺肌病、子宫恶性肿瘤(子宫肉瘤、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瘤)8.治疗(1)随访观察:适应于肌瘤小,无症状,尤其是近绝经期妇女;每3~6个月随访一次,随访期间若肌瘤增大或症状明显时,需要进一步治疗;(2)药物治疗:适应于:症状轻、近绝经年龄、不宜手术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抑制FSH、LH分泌,降低雌激素水平,缓解症状并抑制肌瘤生长使其萎缩;常用药:亮丙瑞林应用指征:1)缩瘤以利于妊娠; 2)术前治疗控制症状,纠正贫血;3)缩瘤降低手术难度,或使阴道或腹腔镜手术成为可能;4)对近绝经期妇女,提前过渡到绝经避免手术。
妇科重要知识点总结高中

妇科重要知识点总结高中妇科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学科,包括了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功能、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学生们会学习到妇科的一些基本知识,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生殖系统的结构女性生殖系统包括了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外阴等器官。
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产生卵子和激素。
输卵管是把卵子输送到子宫腔的通道。
子宫是孕育胎儿和分娩的器官,它有着非常发达的肌肉层,能够收缩以推动胎儿排出体外。
阴道是连接子宫和外界的通道,它在生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外阴是女性生殖器官的外部部分,包括大阴唇、小阴唇、阴蒂等结构。
2.生殖系统的功能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了产生卵子、接受精子、孕育胎儿、生产婴儿和分娩等过程。
此外,生殖系统还会受到激素的调节,这些激素包括了雌激素、孕激素和嗜铬性激素等,它们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常见的妇科疾病1.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它是一种良性肿瘤,通常生长在子宫壁上。
子宫肌瘤的症状包括了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增多、腹痛、腰痛等。
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2.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子宫腔外的其他部位,引起炎症和疼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包括了月经不规律、盆腔疼痛、性交疼痛等。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等。
3.卵巢囊肿卵巢囊肿是指卵巢组织内形成的一种囊状肿块,它通常是由于卵巢排卵过程中的一些异常引起的。
卵巢囊肿的症状包括了腹部不适、月经失调、盆腔压痛等。
治疗卵巢囊肿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等。
4.盆腔炎盆腔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盆腔器官炎症,它最常见的原因是性传播感染和产后感染。
盆腔炎的症状包括了腹痛、发热、性交疼痛等。
治疗盆腔炎的方法有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妇科室知识点总结归纳

妇科室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妇科常见病1.月经不调:包括闭经、月经过多、不规律等问题。
治疗方法常见的有中药调理、激素治疗等。
2. 宫颈炎:宫颈炎是指宫颈发生炎症,症状包括白带增多、瘙痒不适等。
治疗方法包括局部药物治疗、抗感染药物治疗等。
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到宫外器官或腔隙内引起相应的病变,常见症状为月经不规律、疼痛等。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激素治疗等。
4.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生殖系统常见肿瘤,多数无症状,如有症状则包括月经不规则、下腹部疼痛等。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中药治疗等。
二、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感染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表现为外阴瘙痒、白带增多等症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抗真菌药物局部外用或口服治疗。
2. 妇科肿瘤:妇科肿瘤包括卵巢、宫颈、子宫等部位的肿瘤,诊断方法常见的有超声检查、CT、MRI等。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3. 阴道炎:阴道炎是指阴道发生炎症,症状包括阴道瘙痒、异味、白带增多等,治疗方法包括外用抗感染药、局部清洗等。
三、孕产妇保健1. 孕前保健:孕前保健是指女性在怀孕前进行的身体保健工作,包括孕前体检、补充营养、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2. 孕期保健:孕期保健包括孕期食品营养、孕期体检、孕期锻炼等,还应定期进行妇产科检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睡眠。
3. 产后保健:产后保健包括产后休息调养、产褥期护理、产后体检等。
四、妇科手术1. 子宫肌瘤切除术:子宫肌瘤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手术方式,手术方法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
2. 宫腔镜手术:宫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常用于宫腔内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例如异位妊娠、子宫内膜息肉等。
3. 宫颈锥形切除术:宫颈锥形切除术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一种手术方式,通过切除宫颈表浅组织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妇科室是女性专属的医疗科室,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
在生活中,女性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妇科疾病。
妇产科知识点总结归纳

妇产科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部分:生殖系统解剖生理1. 女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外阴。
卵巢是生殖细胞的生成器,也是分泌性腺;输卵管是输送卵子的通道;子宫是着床和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和外阴则是生殖道的出口。
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2. 月经周期月经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
月经周期正常为28天左右,分为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四个阶段。
其中排卵期为女性受孕的最佳时机。
月经周期的长短、月经量和质地都是评估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
第二部分:常见疾病1.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肿瘤,发病率较高。
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失调、盆腔疼痛、异常阴道流血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有利于保留子宫和维护生殖器官功能。
2.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周期性盆腔疼痛、性交疼痛、月经失调和不孕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生殖技术等。
3. 盆腔炎症盆腔炎症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可以发生在子宫、输卵管、卵巢等多个部位。
临床表现为下腹部疼痛、不规则阴道流血、发热等。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和中医辅助治疗等。
4. 妇科肿瘤妇科肿瘤包括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
早期诊断对于妇女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第三部分:妇女生殖健康及生育1. 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厚度是评估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促排卵治疗和体外受精等辅助生殖技术的重要参考指标。
2. 不孕症不孕症是妇产科常见疾病,主要分为男性因素、女性因素和双方因素。
不孕症的治疗方法包括促排卵治疗、体外受精、试管婴儿等。
3. 孕期保健孕期保健对母婴健康至关重要,包括孕期体重管理、营养调理、孕期保健检查等。
孕期合理的保健措施可以降低孕产妇和胎儿的风险。
妇科知识点总结归纳

妇科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妇科常见疾病1. 子宫肌瘤:子宫内发生的一种良性肿瘤,常引起月经不调、盆腔疼痛等症状。
2. 卵巢囊肿:卵巢内的液体或半固体组织形成的囊状物,常引起腹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在子宫外生长,常引起经期疼痛、不孕等症状。
4. 子宫颈炎:子宫颈发炎,常引起白带异常、性交疼痛等症状。
5. 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发炎,常引起月经不调、腹痛等症状。
6. 卵巢炎:卵巢发炎,常引起下腹痛、发热等症状。
7. 宫颈糜烂:宫颈表面上皮受损,常引起白带增多、性交出血等症状。
8. 盆腔炎症:盆腔内器官感染,常引起下腹痛、发热等症状。
二、妇科常见检查1. 妇科检查:包括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和附件的触诊、镜检等。
2. 妇科超声:通过超声波探头观察子宫、卵巢和盆腔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3. 阴道分泌物检查:观察阴道分泌物的颜色、气味和性质,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4. 宫颈涂片:采集宫颈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筛查宫颈癌和其他疾病。
5.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HCG等,用于评估身体状况和妊娠情况。
6. 乳腺检查:包括乳房触诊、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等,用于筛查乳腺疾病。
7. 骨密度检查:用于评估骨骼健康状况,预防骨质疏松症。
三、妇科保健知识1. 月经保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2. 孕前保健:保持健康的体重、均衡的饮食,避免吸烟和饮酒,定期进行体检。
3. 孕期保健:遵医嘱进行孕期体检,保持适量的运动和均衡的营养,注意避免感染。
4. 更年期保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适量运动,注意饮食调理,定期进行体检。
5. 避孕方法:包括口服避孕药、避孕环、避孕注射等,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
6. 妇科炎症预防: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过度清洗和使用刺激性物品,注意个人卫生。
7. 乳腺保健:定期进行乳房自检,避免乳房受到外力撞击,保持乳房清洁干燥。
四、妇科手术治疗1. 子宫肌瘤切除术:通过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切除子宫肌瘤,保留子宫功能。
妇科实习报告子宫肌瘤患者

妇科实习报告实习期间,我接触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妇科疾病,其中子宫肌瘤患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发生于 30-50 岁的人群。
本次实习报告主要通过对一位子宫肌瘤患者的病例分析,了解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2 岁,已婚,因“发现腹部包块 6 个月,进行性增大”就诊。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腹部包块,直径约 5cm,伴有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量多。
患者曾于外院就诊,B 超提示子宫肌瘤,建议手术治疗。
患者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拟行手术治疗。
二、临床表现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与肌瘤的大小、部位、生长速度及有无并发症有关。
本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进行性增大,伴有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量多。
三、诊断1. 病史:患者为中年女性,有腹部包块、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量多的病史。
2. 体格检查:腹部检查可触及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好的包块。
3. 辅助检查:B 超提示子宫肌瘤,子宫增大,形态失常,肌瘤直径约 5cm。
四、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适用于肌瘤较小、症状较轻、无并发症的患者。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激素类药物、抗纤维化药物等)和期待治疗。
2. 手术治疗:适用于肌瘤较大、症状较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手术方式包括子宫肌瘤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和子宫全切除术。
本例患者因肌瘤较大,症状较重,保守治疗无效,故选择手术治疗。
术中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恢复良好。
五、总结通过对本例子宫肌瘤患者的病例分析,我深刻了解了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子宫肌瘤虽然是一种良性肿瘤,但较大的肌瘤可导致月经过多、贫血、腹部包块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疑似子宫肌瘤的患者,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妇科查房个案总结范文

妇科查房个案总结范文引言:妇科查房是指医生对患有妇科疾病的女性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诊断。
通过妇科查房,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妇科疾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和建议。
本文将以三个案例为例,总结妇科查房的目的、方法以及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案例一:宫颈糜烂患者A,年龄33岁,妇科查房时发现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主要症状为白带增多、月经不调等。
医生通过使用阴道镜对患者进行宫颈糜烂的评估,发现患者宫颈上有红斑状的糜烂病变。
进一步的检查发现宫颈上有轻度溃疡,这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针对宫颈糜烂,医生建议患者进行局部药物治疗,并进行定期复查。
案例二:子宫肌瘤患者B,年龄45岁,妇科查房时发现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主要症状为月经不调、盆腔压迫感等。
医生通过盆腔超声检查发现患者子宫内肌瘤,大小为5cm×5cm。
针对子宫肌瘤,医生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以及肌瘤的大小,建议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对于年轻且未生育的患者,医生建议行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而对于年龄较大或生育完毕的患者,医生建议行手术治疗,如子宫肌瘤切除术或子宫摘除术。
案例三:宫外孕患者C,年龄28岁,妇科查房时怀疑宫外孕。
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宫外着床的疾病,其主要症状为下腹疼痛、阴道流血等。
医生通过妇科查房时发现患者子宫附件区明显触痛,并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的诊断。
为了明确诊断,医生建议患者进行腹部B超检查。
腹部B超检查显示患者左侧输卵管积血明显,初步诊断为左侧输卵管妊娠。
对于宫外孕,医生建议患者尽早行手术治疗,以避免输卵管破裂导致严重后果。
结论:妇科查房在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妇科查房,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妇科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不同的妇科疾病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准确的诊断和评估非常重要。
妇科查房应该成为每个女性定期进行的保健措施之一,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妇科疾病,提高女性的整体健康水平综上所述,妇科查房在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产科
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
- 主要参考资料:人卫妇产科学第二版北医版妇产科学
【定义】
子宫肌瘤: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
【流行病学和病因】
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
尸检统计,30岁以上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
确切病因尚未明了。
临床提示与女性性激素相关。
【分类】
肌瘤生长部位:分为宫体肌瘤(90%)和宫颈肌瘤(10%)
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1、肌壁间肌瘤(intramural myoma);2、浆膜下肌瘤(subserous myoma);3、黏膜下肌瘤(submucous myoma)。
子宫肌瘤常为多个,各种类型的肌瘤可发生在同一子宫,称多发性子宫肌瘤。
【病理生理】
巨检:实质性球形包块,表面光滑,质地较子宫肌层硬,压迫周围肌壁纤维形成假包膜。
镜检:主要由梭形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肌细胞大小均匀,排列呈旋涡状或棚状,核为杆状。
肌瘤变性:肌瘤时期了原有的典型结构。
1、玻璃样变(hyaline degeneration);
2、囊性变(cystic degeneration);
3、红色样变(red degeneration);
4、肉瘤样变(sarcomatous change);
5、钙化(degeneration with calcification)。
【临床表现】
症状与肌瘤部位、有无变性相关,与肌瘤大小、数目关系不大。
1、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最多见)长期经量增多可导致继发贫血,乏力,心悸等。
2、下腹包块,肌瘤增大使子宫超过了3个月妊娠大小较易触及,肿块居下腹正中部位,实
性、可活动、无压痛、生长缓慢。
3、白带增多,感染时可有大量脓样白带,如有溃烂、坏死、出血时可有血性或脓血性有恶
臭的阴道溢液。
4、压迫症状:子宫前壁下段肌瘤压迫膀胱——尿频尿急;子宫颈肌瘤——排尿困难、尿潴
留;子宫后壁肌瘤——下腹坠胀不适、便秘;阔韧带肌瘤压迫输尿管——输尿管扩张、肾盂积水。
(浆膜下肌瘤更容易发生)
5、其他: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经期加重;不孕或流产;急性下腹痛,伴呕吐、发热及肿
瘤局部压痛;
体征与肌瘤大小,位置,数目及有无变性相关。
盆腔检查:子宫:大小,形状,位置,质地,活动度,压痛。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诊断不难。
辅助诊断方法:
B型超声:子宫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肌瘤常为低回声、等回声或中强回声,边缘出现明显实质性暗区。
诊断困难者可行子宫分段诊刮、宫腔镜、腹腔镜、子宫输卵管造影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1、妊娠子宫:妊娠时有停经史,早孕反应,子宫随停经月份增大变软,借助尿或学HCG
测定、B超鉴别。
2、卵巢肿瘤:多无月经改变,妇科检查时可触及偏向一侧的囊性肿物,与子宫分开。
可借
助B超、腹腔镜或探宫腔长度及方向鉴别。
3、子宫腺肌病:子宫常为均匀增大,很少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子宫大小可随月经期变化
(经期增大,经后缩小)。
B超有助于鉴别,需注意此病与子宫肌瘤可并存。
4、子宫恶性肿瘤
(1)子宫肉瘤:好发于老年妇女,生长迅速,肿瘤活检鉴别。
(2)子宫内膜癌:绝经后阴道流血为主要症状,好发于老年妇女,子宫呈均匀增大或正常,质软。
诊刮有助于鉴别。
(3)宫颈癌:有规则阴道流血及白带增多或不正常排液等症状。
可借助B超、宫颈细胞血刮片检查、宫颈活组织检查、宫颈管搔刮及分段诊刮鉴别。
5、盆腔炎性包块:常有盆腔感染的病史,肿物边界不清,多为双侧性,固定且有压痛,质
地不如肌瘤硬。
抗炎治疗后症状体征减轻。
B超可协助鉴别。
6、卵巢巧克力囊肿:症状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
有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月经异常
和不孕等症状。
可通过B超,腹腔镜鉴别。
7、子宫畸形:双子宫或惨叫子宫容易被误诊。
但子宫畸形一般无月经改变。
B超,子宫输
卵管碘油造影、腹腔镜检查可鉴别。
【治疗原则】
1、随访观察:肌瘤小,无症状,近绝经期,一般不需治疗。
3-6个月随访一次。
2、药物治疗:肌瘤小于2个月妊娠子宫大小,症状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
1)雄激素;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3)三苯氧胺;4)米非司酮。
3、手术治疗:手术指证(很重要!):子宫大小大于10周大小;月经过多继发贫血;肌瘤压迫膀胱或直肠出现尿频、排尿困难、大便困难、盆腔疼痛等症状;肌瘤生长较快(1年超过2cm)或有恶变可能;保守治疗失败;不孕或反复流产排除其他原因。
(上课笔记还有:单个子宫肌瘤直径超过5cm;绝经后肌瘤增大;宫颈肌瘤及黏膜下肌瘤。
)
1)肌瘤切除术;2)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1、肌瘤对妊娠及分娩的影响:不孕、流产、胎位异常、难产、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
出血。
2、妊娠对肌瘤的影响:肌瘤增大,易发生红色样变。
3、处理:1)肌瘤直径小于6cm无症状者,定期产检,不需特殊处理;2)肌瘤直径大于
6cm无症状者,定期产检,严密观察肌瘤发展情况,与妊娠36周时决定分娩方式;3)剖宫产时,应根据肌瘤部位、大小、产妇及胎儿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同时进行肌瘤切除或子宫切除;4)妊娠期间发生肌瘤急性变性时,多可经保守治疗缓解。
保守治疗无效或肌瘤影响继续妊娠时可手术治疗。
(By 刘庆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