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肉瘤变特点及其相关问题_郝敏

合集下载

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科普

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科普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最为常见的一种生殖系统良性肿瘤,其组成主要为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好发于30~50岁妇女中。

据统计,30岁以上的女性中,每5个人中至少有1个人患有子宫肌瘤。

按照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可将其分成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宫颈肌瘤和浆膜下肌瘤等。

子宫肌瘤的临床特征1.月经量增多子宫肌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月经量增多。

主要是因为子宫内膜静脉发生曲张,导致子宫内膜的面积明显增加,从而容易引起子宫内膜炎,导致经血量明显增加。

2.疼痛症状子宫肌瘤患者因为蒂状的子宫肌瘤发生扭转会引起疼痛的症状,也可能是因为巨大的子宫肌瘤对脊神经造成压迫而引起疼痛症状。

3.压迫症状子宫肌瘤患者因为巨大的肌瘤会使相邻的胃肠系统或者泌尿系统受到压迫。

4.不孕症子宫肌瘤导致不孕症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小,概率有1%~2.4%。

5.肉瘤样变子宫肌瘤进一步发展成肉瘤的概率为0.13%~0.23%,考虑到大部分的子宫肌瘤患者均没有采取手术切除的方式,而且即使切除的子宫肌瘤也没有全部开展组织学鉴定,因此,上述概率可能会高于真实的概率。

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采取一些激素类药物能使子宫肌瘤的生长受到抑制,例如促性腺激素激动剂。

米非司酮具有抗孕激素和抗糖皮质激素的效果,其与体内孕激素受体的结合能力明显高于孕酮,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肌瘤组织内雌孕激素的表达水平,帮助溶解卵巢黄体,有效促进子宫肌瘤萎缩,从而减轻疼痛、改善月经周期异常等临床表现,缩小肿瘤体积,有较好的短期治疗效果。

但长时间使用激素类药物会严重危害子宫肌瘤患者的生命健康。

2.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方法主要有动脉栓塞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以及射频消融治疗等,介入治疗方式的选择根据子宫肌瘤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3.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切除术及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剔除术虽然可以有效保留子宫,但是容易出现复发和残留的情况;子宫切除术会切除患者子宫,但不容易出现复发和残留的情况。

据报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多发肌瘤患者的复发率超过60%,单一肌瘤患者的复发率大约为30%,但是出现复发的子宫肌瘤患者的再次手术率常常低于10%。

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及其鉴别要点

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及其鉴别要点

子宫肌瘤的鉴别诊断及其鉴别要点哎呀,今天咱们聊聊一个不太轻松的话题——子宫肌瘤。

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有点儿紧张,是吧?其实它挺常见的,很多姑娘都会遇到,别担心,咱们一起拆解它。

子宫肌瘤可不是外星人,也不是见了鬼,它就是子宫里的一块肌肉,长得像个小球。

有人说它就像个“调皮的小孩”,时不时出来捣蛋,但其实大多数时候,它也乖得很,没啥大问题。

要说这个肌瘤的鉴别诊断,咱们得先了解一下它的“家族”。

哎,有些小伙伴可能以为肌瘤就是肌瘤,但其实它旁边还有几个小兄弟,比如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甚至是妊娠!听着是不是有点复杂?别急,咱慢慢理。

卵巢囊肿,它的性格特点是有时候会让你感觉到腹部胀胀的,就像喝了大肚子啤酒。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感觉到痛,尤其是月经期间,那可是特别“热情”的时候。

再说子宫内膜异位症,哎呀,那个真的是个不太讨人喜欢的家伙。

它可不是善罢甘休的主,常常会让你疼得像被电击一样,真是叫人心慌。

这个东西就像个不速之客,喜欢在不该待的地方待着,常常打乱咱们的日常生活。

虽然说它和肌瘤都是“朋友”,但相处的方式可真是不一样。

怎么判断这些小家伙到底是谁呢?医生会问你一些问题,像是有没有痛经、有没有异常出血这些。

你就像在跟朋友聊天一样,把你身体的感受说出来,千万别害羞。

然后,医生可能会给你做个B超,这就像给肚子拍个照片,看看里面的“小秘密”。

如果是肌瘤,B超上会看到那块儿“肉肉”的东西;如果是卵巢囊肿,可能会看到液体的包包。

咱们还得说说这个肌瘤的特征,通常来说,肌瘤生长得比较缓慢,有的姑娘发现自己有肌瘤的时候,已经怀孕了,哎,那可是神奇的缘分!不过肌瘤的大小和位置也很重要,越大越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就像你房间里放了一张大桌子,你每天都要绕着它走,真是麻烦。

说到这里,很多小伙伴会问:那肌瘤到底治不治啊?要是发现了肌瘤,别急,首先要看你的年龄、肌瘤大小、症状等等。

有的人根本不需要治疗,就像家里有个小动物,虽然有点儿吵,但生活也能继续;有的人可能需要手术,哎,这个可得跟医生好好商量。

妇科子宫肌瘤 (第二版)

妇科子宫肌瘤 (第二版)
水平有关
2
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的 水平,对肌瘤的生长起着
重要的调节作用
3
此外,遗传因素、环境因 素、生活方式等也可能与
子宫肌瘤的发生有关
2
症状
症状
子宫肌瘤的症状通常与其大小和位置有关
x
大多数情况下,肌瘤较小且无症状,但当肌瘤增大到 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8
症状
压迫症状
肌瘤压迫膀胱或直肠,导 致尿频、尿急、便秘等症
2
3
其中,超声检查是子宫肌瘤最常用的 检查方法,能准确显示肌瘤的大小、
位置及数量
4
治疗
治疗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患者的年龄、症状、肌瘤的大小和位置等因素。治疗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如激素治疗等。但药物治 疗不能根治子宫肌瘤,需要长期用药且可能带来副作用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或肌瘤较大的患者,手术治疗是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宫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和全子宫切除术等。 手术可以根治子宫肌瘤,但术后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也是预防 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有助 于早期发现和治疗子宫肌瘤
6
结论
结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 科良性肿瘤,其病因与女 性体内激素水平有关
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 征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 断,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
12
+
34
患者可能出现腹部肿块、 压迫症状、疼痛、阴道分 泌物增多和异常子宫出血
其他治疗:如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适 用于有特殊需求的患者。这些方法可以减轻症状,但可能无法根治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知多少

子宫肌瘤知多少

子宫肌瘤知多少?发布时间:2021-04-12T06:06:09.622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期作者:胡晶晶[导读] 子宫肌瘤属于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发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严重危及女性的身体健康。

基于此,本文给大家讲讲子宫肌瘤相关知识,以提升各位对该疾病危险信号的了解,做好早发现、早治疗,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胡晶晶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1830子宫肌瘤属于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发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严重危及女性的身体健康。

基于此,本文给大家讲讲子宫肌瘤相关知识,以提升各位对该疾病危险信号的了解,做好早发现、早治疗,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一、子宫肌瘤会引起哪些症状?大部分病人无症状,仅在超声检查、盆腔检查时才被发现。

若出现临床症状,则和肌瘤是否变性、生长速度、生长部位、有无并发症等有关。

常见的临床症状如下:(1)子宫出血:半数以上的子宫肌瘤病人会出现子宫出血症状,多呈现周期性出血,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等现象。

此外,非月经期,子宫肌瘤患者阴道还会出现不规则流血,若经量长期增多,还会继发心悸、乏力、贫血等临床症状。

(2)阴道分泌物异常:表现为白带增多,若受到感染,还会引起脓样白带。

另外,子宫肌瘤发生出血、坏死、溃烂等现象时,会伴有脓血性、血性的阴道流液,还伴有恶臭味。

(3)压迫症状:子宫肌瘤若压迫到输尿管、膀胱等组织,会引起尿液潴留、尿急、尿频、排尿困难等症状。

若子宫肌瘤将直肠压迫到,还会引起便秘、排便疼痛等临床症状。

(4)下腹部不适:患上子宫肌瘤时,会出现下腹疼痛、腰酸背痛、下腹坠胀,且这些症状在经期会加重。

此外,当子宫肌瘤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下腹部可触及肿块,甚至肌瘤还会脱出阴道。

(5)影响妊娠:①肌瘤突入子宫腔时,会阻碍受精卵着床,进而引起不孕。

②肌瘤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让子宫内膜出现供血不足,或者宫腔变形,进而阻碍胎儿生长,或引起流产。

③患者孕期病灶有可能出现变性红色样变,表现为发热、腹痛等症状。

子宫肌瘤变成肉瘤的症状有哪些

子宫肌瘤变成肉瘤的症状有哪些

子宫肌瘤变成肉瘤的症状有哪些一、症状1.疼痛:肉瘤的疼痛通常比子宫肌瘤更严重,而且可能会无休止地持续几个月。

2.肿块:肉瘤可以导致子宫变形并在腹部出现一个肿瘤,甚至可能会扩散到周围组织。

3.异常出血:肉瘤可能导致异常的阴道出血,包括出血时间的延长和流量增加。

4.贫血:由于肉瘤引起的大量阴道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症状。

5.消瘦:由于能量摄入减少,肿瘤组织消耗身体内的蛋白质和脂肪,导致身体消瘦。

二、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和子宫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方法可以在早期识别和处理病变,控制瘤体生长和扩散。

主要手术方式包括子宫全切术、子宫摘除术和局部切除术等。

2.放射治疗:放疗是一种通过使用高能辐射来杀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用于子宫肉瘤的治疗,提供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应注意剂量和疗程的控制。

3.化学治疗:化疗是通过给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的方式杀死肿瘤细胞。

对于子宫肉瘤的治疗,化疗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但可作为其他治疗手段的辅助方法。

4.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特定位点发挥作用的肿瘤治疗方法,通过抑制或促进某些关键分子或通道的表达或活动来达到治疗作用。

这种治疗方式可能适用于子宫肉瘤患者的治疗。

5.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等手段增加患者的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系统等,对肉瘤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在治疗时可以与传统西医治疗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三、注意事项1.保持情绪稳定:情绪的稳定会对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疼痛和恶心的症状,控制情绪有助于减轻痛苦。

2.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减轻副作用以及有受到手术打击的复原。

3.定期复查:患者应当定期的去医院复查,这可以大大提高肉瘤治愈的可能。

4.积极治疗:及时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肉瘤,可有效的控制瘤体生长和扩散,提高治愈的可能。

子宫肌瘤和肉瘤做彩超有区别吗子宫肌瘤和肉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恶性肿瘤,二者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

关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后子宫破裂的问题

关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后子宫破裂的问题

关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后子宫破裂的问题
郝敏;尉楠
【期刊名称】《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2(13)2
【摘要】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20%~30%,
同时,也是5%~10%不孕症患者的病因。

随着晚生育妇女人群的增加,以及腹腔镜
手术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等,近年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广泛开展,已经成为有生育要求子宫肌瘤女性的首选治疗手段。

【总页数】4页(P136-139)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手术;切除手术后;子宫破裂;育龄期妇女;
良性肿瘤;生殖器官;生育妇女
【作者】郝敏;尉楠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33
【相关文献】
1.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应用价值研究 [J], 郭海荣
2.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难度评分系统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中应用评估[J], 杨淑英;向群;陈雪兰;甘萍
3.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与阴式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对比研究 [J], 林梅艳;王志英
4.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与腹式子宫切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手术安全性分析 [J], 张丹青
5.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妊娠期子宫破裂的常见原因与处理 [J], 杨倩楠;孙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子宫肌瘤肉瘤变性1例报告

子宫肌瘤肉瘤变性1例报告

子宫肌瘤肉瘤变性1例报告
吉宏遐
【期刊名称】《神经药理学报》
【年(卷),期】1990(000)001
【摘要】患者,40岁,农民,因月经不规律一年,门诊以子宫肌瘤1987年9月18日收入院。

入院时无腹痛、发烧等症状,精神食欲尚可。

查体:T36.8℃,P 80次/分,R 20次/分,BP 12/9.3kpa。

妇检:子宫前位,如孕80天大小,可活动,表面不平,质硬,无压痛,双附件未见异常。

化验:血Hb75g/L,WBC7.8×109/L,N 0.65% L 0.35%,宫颈刮片:未见癌细胞。

诊刮病理报告:异物性子宫内膜炎。

B超:子宫三径:9.5cm×9.1 cm
【总页数】1页(P27-27)
【作者】吉宏遐
【作者单位】张家口市第三医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单角子宫足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肉瘤变性1例报告 [J], 周晶文;杨艳秋
2.单角子宫足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肉瘤变性1例报告 [J], 周晶文;杨艳秋
3.基于T2WI肿瘤最大层面直方图分析鉴别诊断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J], 白曼;程敬亮;张晓楠;宋承汝;马可燃
4.DWI、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临床价值观察 [J], 王晓

5.DWI、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子宫肉瘤与变性子宫肌瘤临床价值观察 [J], 王晓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子宫肌瘤与肉瘤鉴别诊断中磁共振的应用

浅析子宫肌瘤与肉瘤鉴别诊断中磁共振的应用

浅析子宫肌瘤与肉瘤鉴别诊断中磁共振的应用发表时间:2018-08-16T14:37:35.61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作者:张函光[导读] 目的探讨并分析磁共振诊断子宫肌瘤与肉瘤的临床价值。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 154002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磁共振诊断子宫肌瘤与肉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96例子宫病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病变类型分为子宫肌瘤组与肉瘤组,各48例。

对比磁共振对两种病变诊断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子宫肌瘤组患者多数血流形态规则,血流流量较少;肉瘤组患者多数处于不规则状态,血流丰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磁共振能够准确区分子宫肌瘤与肉瘤,临床诊断中需仔细辨别诊断结果,提升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磁共振;子宫肌瘤;肉瘤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diagnosis of uterine fibroids and sarcoma. Methods 96 cases of uterine lesions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7,an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48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myoma group and sarcoma group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disease. The difference of MRI in diagnosing two kinds of lesions was compared. Results most of the patients in the uterine fibroid group had regular blood flow patterns and less flow flow. Most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arcoma group were in irregular state,and the blood flow was rich,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MRI can distinguish uterine fibroids from sarcoma accurately,and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should be carefully diagnosed in clinical diagnosis.[Key words] magnetic resonance;Myoma of uterus;sarcoma若子宫肌瘤有明显的特征,临床上容易做出正确的诊断,通常是采用B超进行诊断,B超影像以低回声旋涡状结节灶呈现,且合并内部回声特征变化,但是因操作者的手法会影响到B超诊断率,容易遗漏小型病灶,无法有效区分靠近附件区以及附件区肿瘤的浆膜下肌瘤[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存在争议的问题就手术的适应证而言,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大小和肌瘤距浆膜面的距离仍是有争议的问题。

最新的国外研究认为,肌瘤边缘距浆膜面的距离不再是手术的限制条件,它是一个动态的指标而非静态指标[2]。

随着手术的进行,突向宫腔肌瘤的剔除,有核肌瘤逐渐变成无核,引起这种变化有两种可能:(1)扩张的子宫肌纤维重新分布。

(2)由于电切和钳夹使子宫肌壁及肌瘤收缩,肌瘤距浆膜面的距离会逐渐增大到最大限度,即为交界区,此处容易发生穿孔。

究竟黏膜下肌瘤多大适合宫腔镜手术,Camanni等[3]研究发现,直径>6cm的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二次手术率均高于直径5cm以下的黏膜下肌瘤。

对于直径>5cm的黏膜下肌瘤,术前是否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药物预处理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有随机对照研究认为:术前2个月应用GnRH药物对于直径<3.5cm的黏膜下肌瘤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灌注量,提高手术满意度,但这些益处可能被高费用及GnRH的一些副反应所抵消[4]。

尚未见针对直径>5cm的黏膜下肌瘤的相关研究。

也有学者认为术前用GnRH药物,毫无疑问是有用的,可以减少肌瘤血供,缩小肌瘤大小,减少内膜血管增生及内膜厚度,但同时增加了手术难度,如宫颈扩张困难、宫颈撕裂伤、子宫穿孔、宫腔容积减小,操作难度增加,且价格昂贵,引起更年期症状等,而对手术本身并没有发现有利之处。

临床中,对于直径>5cm的黏膜下肌瘤应用GnRH或米非司酮等先缩小肌瘤后再考虑手术切除,但国内外尚无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证实其有效性。

有学者报道术前3个月每月用甲氨蝶呤(MTX)60mg瘤体内注射,可有效缩小肿瘤,减少术中出血量,使手术适应证适当扩大(肌瘤直径>6cm),但疗效尚未肯定。

5术后疗效宫腔镜黏膜下肌瘤电切术后,根据月经量的多少、阴道有无不规则流血、残留肌瘤的大小,来评估手术是否成功及其疗效。

由于子宫黏膜下肌瘤改变了宫腔形态,影响妊娠,增加流产率,宫腔镜下肌瘤剔除后可显著提高妊娠率,减少流产的发生。

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时机的选择需依据肌瘤的大小、数目、部位、肌瘤侵及肌层的深度而定。

0型和Ⅰ型黏膜下肌瘤,一般术后3 6个月可妊娠,Ⅱ型黏膜下肌瘤术后1年可指导妊娠。

宫腔镜下肌瘤剔除后并不改变以后的产科结局,妊娠可经阴道分娩,并不增加剖宫产率。

综上,宫腔镜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越性已备受临床肯定,易被患者接受。

手术成功与否及其疗效取决于黏膜下肌瘤的类型和施术者的临床经验及手术操作技能,TCRM不失为黏膜下肌瘤首选的手术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1]夏恩兰.宫腔镜并发症防治的现代观点[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08,35(5):387-390.[2]Casadio P,Youssef AM,Spagnolo E,et al.Should the myometrial free margin still be considered a limiting factor for hysteroscopicresection of submucous fibroids?A possible answer to an oldquestion[J].Fertil Steril,2011,95(5):1764-1768.[3]Camanni M,Bonino L,Delpiano EM,et al.Hysteroscopic man-agement of large symptomatic submucous uterine myomas[J].JMinim Invasive Gynecol,2010,17(1):59-65.[4]Muzii L,Boni T,Bellati F,et al.GnRH analogue treatment bef hysteroscopic resection of submucous myomas:a prospective,ran-domized,multicenter study[J].Fertil Steril,2010,94(4):1496-1499.(2012-08-12收稿)文章编号:1005-2216(2012)12-0892-04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030001电子信箱:haomin865@hotmail.com子宫肌瘤肉瘤变特点及其相关问题郝敏,赵卫红,王文静摘要: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肌瘤肉瘤变属恶性变,其发生率虽低,但恶性度高、预后差,临床上具有术前诊断难度大,术中冰冻病检要求高,术后处理争议多的特点。

文章对子宫肌瘤肉瘤变的临床特点、诊治现状及相关问题作一阐述,为临床医师规范化诊治本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子宫肌瘤;肉瘤变;子宫平滑肌肉瘤中图分类号:R711.74文献标志码:CAbstract:Uterine myoma is the most common benigngenital tumor in females.The sarcomatous transforma-tion is a part of malignant change.Although the rateis extremely low,the malignant degree is high and theprognosis is poor.It has difficulty in preoperative di-agnosis,frozen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and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on clinical.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ians in standardized diagnosis and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it is necessary to summarizethe features and treatments of sarcomatous change.Keywords:uterine myoma;sarcomatous change;leio-myosarcoma;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20% 30%,多见于30 50岁的育龄妇女。

近年随着女性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及辅助检查技术的进步,发病率逐年增高。

子宫肌瘤肉瘤变后形成继发性子宫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LMS),发生率虽仅0.4% 0.8%,但其恶性度高,预后差,误诊率高[1]。

因此,亟待提高临床医师对子宫肌瘤肉瘤变临床特点及诊治相关问题的认识。

1子宫肌瘤肉瘤变的发病特点子宫肌瘤肉瘤变发病有以下特点:(1)多发于肌壁间肌瘤(2/3),少数发生于黏膜下(1/5)或浆膜下(1/10)。

(2)恶变常由肌瘤中央开始,周边区域仍为良性表现。

(3)多发性肌瘤中常只有1 2个发生肉瘤变,其余仍为良性。

(4)肉眼及镜下常可见到假包膜。

(5)镜下可在同一张切片或同一个肿瘤中发现肉瘤病灶和良性肌瘤的结构[2]。

2子宫肌瘤肉瘤变的临床特点2.1绝经前后异常阴道流血子宫肌瘤肉瘤变多见于40 65岁,绝经后占52%,绝经前占43%,围绝经期占5%。

最常见的症状是异常阴道流血(占60%),特别是绝经后阴道流血,绝经前则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阴道不规则流血等。

阴道流血往往持续多日,量多或量少,偶可伴有阴道大量流血。

2.2子宫肿物快速增大及突发疼痛子宫肌瘤短期内迅速增大(3 6个月增大1倍),因其过度膨胀或压迫邻近器官导致下腹不适、腹部胀痛或隐痛(占37.6%),部分患者可自行扪及腹部包块增大迅速(占10%)。

尤其是绝经后肌瘤增大更应怀疑恶变。

少数患者瘤内出血、坏死或肉瘤侵及子宫壁的浆膜层导致破裂出血,发生急性腹痛。

2.3异常阴道排液子宫肌瘤肉瘤变早期可出现异常阴道排液,开始稀薄,继而为浆液性或血性,随肿瘤增大常伴溃疡、坏死,并有恶臭味血性分泌物排出,可呈脓性,有时排液内有组织碎屑。

3子宫肌瘤肉瘤变的诊断注意事项3.1切忌过分依赖诊断性刮宫子宫肌瘤肉瘤变患者异常阴道流血多见,临床医师多采用诊刮,但由于其病灶部位位于肌壁间,诊刮很难刮出肉瘤组织。

因此,诊刮阴性亦不能排除肉瘤的可能。

3.2掌握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特点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较简单,能准确观察子宫肌瘤的大小、形态及肌瘤血供情况,并可通过脉冲多普勒测得肌瘤动脉血流动力参数,增强判断肌瘤变性信息。

子宫肌瘤肉瘤变超声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增大,当病灶较小时位于宫腔内呈高回声,有时呈筛孔状回声;当病灶向肌层内浸润生长时表现为均质无“漩涡状”低回声,与肌层分界不清,内部回声杂乱、不均匀,周边无完整包膜,部分内膜缺失[3]。

肌瘤肉瘤变收缩期峰值及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均低于良性变肌瘤,Kurjak等[4]提出以RI≤0.40为标准预测子宫肉瘤,其敏感度为90.91%,特异度为99.82%。

3.3重视术前磁共振(MRI)检查的临床应用MRI不适于作为子宫肉瘤的常规检查方式,目前多应用于超声初诊后可疑恶性变或已确诊为子宫肉瘤晚期的患者。

其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T1、T2加权相可显示肉瘤病灶内部的结构特点和出血、坏死等特征性改变,并能准确判断病灶与内膜、肌层的关系和浸润程度,对临床分期有很高的预测价值[5]。

T2W1上平滑肌肉瘤呈高信号,夹杂不规则的低信号,边界不清;T1W1上可见斑片状高信号的出血灶,不规则、不均匀分布,增强扫描可见不规则强化,其间伴有低信号的坏死区。

对比剂增强MRI显示子宫肉瘤病灶内部血流灌注丰富区的敏感性亦较高,可用来与变性的子宫肌瘤鉴别。

3.4培养术中仔细检查切除标本的良好习惯临床上经常遇到棘手的问题是,患者因子宫肌瘤而行子宫全切术或肌瘤剔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子宫肉瘤。

尽量避免这种尴尬状况的重要一点是术者要考虑到子宫肉瘤的可能性[6]。

对于一切因子宫肌瘤而行手术治疗的标本在手术台上常规立即切开,对多发肌瘤逐个切开,仔细辨认有无肉瘤变的可能性,注意切面是否呈鱼肉状、质地均匀一致、出血、坏死,有无包膜,有无编织状结构,同时也注意检查宫旁血管或盆腔器官血管、淋巴管内有无蚯蚓状瘤栓。

3.5加强临床医师术中冰冻病检的意识如发现肌瘤边界不清,失去漩涡状结构,呈红黄相间、均质性、质脆、鱼肉样、伴出血坏死,包膜不完整或者呈弥漫性生长者;或局限在子宫内膜,表现为息肉样赘生物,但伴有肌层浸润者;或宫旁组织和盆腔内有呈蚯蚓样扩张的淋巴管时,均应高度怀疑子宫肉瘤可能,及时行冰冻病检。

4子宫肌瘤肉瘤变的治疗现状及相关问题4.1新分期的变革和应用注意点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根据子宫肉瘤的组织学类型、临床特征及其生物学行为提出新的分期标准,其中LMS分期标准如表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