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钩藤饮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
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栀、 黄芩 , 重镇 潜 阳, 凉肝 除热 ; 川牛膝 、 益母草 、 杜
仲 、 寄生 、 交藤 、 桑 夜 朱茯 神扶 正安 神 , 药共 奏平 肝 诸
20 08年 0 1月 1 日四诊 : 后 上肢 抽 动基 本 消 3 药
头 等症 ; 热 灼伤 阴液 , 火 炼液 成痰 , 劳倦 伤脾 , 浊 或 痰
地龙 6g甘草 6g , 。7剂 , 水煎 20m , 0 l分服 , 剂/ 1 日。嘱: 调情志 , 避风寒, 注意休息。 20 07年 1 2 2月 0日二诊 : 药后仍有上肢频繁不
自主抽 动 , 口中发 声 。纳 可 , 安 , 便 调 。舌 淡 无 寐 二
红、 薄白, 苔 脉滑 。处 方 : 方加 蝉 蜕 6g 白鲜 皮 l 上 、 5 g 继服 1 , O剂 。 20 0 7年 1 2月 3 日三诊 : 后 上 肢频 繁 不 自主 0 药
内生 , 均可致痰扰心神 , 则见不 自主抽动 、 秽语 等。 总之 , 本病 病 位 以肝 脾 为 主 , 机属 性 有 虚 有 实 , 病 病 初多实 , 迁延 日久易虚 , 病理演变 以风痰鼓动为主。 天麻钩藤汤始载 于《 杂病证 治新 义》 由天麻、 , 钩藤 、 决 明 、 生 山栀 、 黄芩 、l J 牛膝 、 仲 、 母 草 、 I 杜 益 桑 寄生 、 交 藤 、 茯 神组 成 , 有 平 肝 熄 风 , 热 活 夜 朱 具 清
文 献 标 识 码 : B
1 病 历摘要 李 某某 , , ,0 7年 1 女 7岁 2 0 2月 1 日初 诊 。 3
钙、 铁稍偏低 , 余正常。继上方去银花 、 连翘 、 薄荷 、
牛蒡 子 、 胡 、 前 炙枇 杷 叶 , 厚 朴 1 、 术 1 , 加 0g苍 0g7
中医治疗抽动秽语综合症的三个方剂.txt

中医治疗抽动秽语综合症的三个方剂.txt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征。
特征包含抽动,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的运动肌快速抽动及不自主的发声和语言障碍故名,属中医“筋惕肉瞤”、“瘛疭”、“抽风”、肝风”范畴。
临床表现:发病在2~15 岁之间。
有复发性、不自主、重复、快速、无目的动作。
并影响到多组肌群,常始于头面肌肉,如点头、皱眉、眨眼、噘嘴、嗅鼻等,以后发展到耸肩、抬臂、扭腰、踢腿等肩、臂、躯干及下肢肌肉。
发作频繁可达每日数百次之多。
以至发展到喉肌抽搐,出现轻咳、干咳、喊叫、犬吠、吼叫等声音,并时伴谩骂、粗言秽语、刻板的模仿语言和动作。
但能受意志遏制动作数分钟至数小时。
上述症状在数周或数月内的强度有不同的变化。
中医认为内因为先天不足,后天脾虚,久病体弱及热病伤阴;外因为过食肥甘,情志所伤或六淫所感,五志化火。
导致肝风内动,痰火扰神,脾虚肝亢或阴虚风动。
中医辨症治疗1.肝亢风动。
主证:频繁有力的不自主摇头、耸肩、挤眉、眨眼、噘嘴、喊叫、踢腿动作,伴烦躁易怒、头晕头痛、胁痛面赤、咽痛目红、大便于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洪大有力。
治法:泻肝熄风。
方药:泻肝熄风汤(自拟验方)。
生地10 克,胆草5 克,菊花10 克,钩藤8 克,石决20 克,地龙7 克,大黄5 克,山枝6 克,白芍12 克。
方解:生地、胆草、山枝、菊花、白芍、大黄以凉肝泻肝,石决、钧藤、地龙通络解痉制风。
2.痰火扰神。
主证:起病急骤,头面、躯干、四肢不同肌肉抽动,伴喉中痰鸣,粗言秽语、谩骂、烦躁口渴、睡眠不安、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火涤痰。
方药:清火涤痰汤(自拟验方)。
锻礞石20 克(先煎),竹黄8 克,郁金6 克,菖蒲5 克,猴枣散1 支(冲服),黄芩10 克,沉香5 克,山枝6 克。
方解:煅礞石、竹黄、猴枣散涤痰,郁金、菖蒲开窍,黄芩、山枝清火,沉香降气,气降则火熄痰化。
3.脾虚肝亢。
主证:神疲乏力,面黄食少,肌肉抽动无力,喉中低弱痰声、便溏、舌淡嫩、苔白薄、脉细弱。
李素卿教授以钩藤益宫散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临证治验

中 医 中 药
7典型病例 宋某 , , 4 女 3 岁。患银屑病 l 余年 , 0 病起 因汗 出后被雨淋而 得 ,2 0 年 7月 l 07 3日初诊 。皮损大部分融 合成片 ,有 明显浸润 , 基底色黯 , 痒剧烈 , 瘙 皮损 以四肢 为多 , 舌尖红 , 有瘀斑 , 苔黄 ,
【 中图分类号l R 4 .4 【 7 9 9 文献标识码 l B 【 文章 编号l 1 7 - 0 5 2 0 ) 2 0 0 — 2 6 2 5 8 (0 9 0 - 2 7 0 【 关键 词】李素卿 小儿抽动 一秽语综合征 钩藤 益宫散
阴 虚 火 旺 等 四 种 类 型 , 个 类 型 中脾 虚 肝 旺 最 为 常 见 , 篇 就 主 四 本 要论 述此型 。由于小 儿脏腑特点 常为脾常 不足 , 肝常有余 , 属 肝 木 , 属土 , 的疏泄太过 , 会导致木 旺乘土 , 上情绪不稳 , 脾 肝 就 加 饮 食 不 调 , 虚 肝 旺 便 成 为 本 病 主 要 的 发 病 机 制 。 而 出 现 性 格 脾 从
4治疗方法
治 疗组 :口 服 消 银 祛 毒 丸 ,一 次 6 g,一 日 3 ,连 服 1 月 次 个 为 一 疗 程 ;对 照组 :口服 郁 金 银 翘 片 , 次 3 , 日 3 , 服 每 片 一 次 连
1 个月为一疗程。
脉涩l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 ,口服 消银 祛毒丸 ,1 6 1日3 , 次 g, 次 治疗 1 月痊 愈,至今未 复发。 个 治愈 :皮损全部 消退 或仪留色素沉着斑 ,1 年后 随访 无复发 者。好转 :皮损大 部分消退者t无效 :皮损 未控 制者。 8体会 . 对于银 屑病的病 因 , 内外 专家 曾作种 种假设 , 国 如: 病毒 感 6治疗结 果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18例

蚕熄 风止 痉 , 平抑 肝 阳, 风化 痰。天麻 祛 熄 风定 惊 , 主诸 风 湿 痹 , “ 四肢 拘 挛”, 兼
效率 9 . %。 44 4
700 37 0甘肃省会 宁县 医院
典型 病 例 : 患者 , , 男 6岁 ,0 7年 7 20
月 出诊 , 长诉 患儿 3个月来 经常不 自主 家 地挤 眼、 耸肩努嘴 、 咳且烦躁 易怒 , 干 情绪
资 料 与 方 法
一
不稳 , 好动。其母 带其 到多 家 医院诊 治 ,
般 资 料 : 组抽 动 ~秽 语综 合 征 本
均无 明显疗 效 。查体 : 、 、 、 均未 心 脑 肺 腹
见异常 , 诊见 : 患儿不 自觉 眨眼耸肩 、 嘴角
( S 患儿 1 均来 自卫 生 院门诊 , 中 T) 8例 其
例, 点头 5例 , 肩 4例 , 干抽 动 2例 , 耸 躯
深吸气 3例 , 口水 1 , 吐 例 单声干 咳 7例 ,
1 例病例均符合第 6 实用 儿科学 》 8 版《 抽
动 一秽语综合征 的诊断标准 。 治疗方 法 : 基 本 方 : 半 夏、 白 ① 法 炒
化湿 , 芳香开窍 , 宁心安 神 , 治痰湿蒙蔽心
白, 脉弦细 , 诊为抽动 一 秽语综 合征 , 辨证 属脾 虚 肝 旺 , 痰 内扰 。处 方 : 半 夏 风 法 5 , 白术 1 g 天麻 3 , g炒 0, g茯苓 6 , g 陈皮 5 , g 钩藤 5 , g 白芍 6 , g 僵蚕 5 , g 石菖蒲 5 , g木瓜 5, g天花粉 6 , g 炒莱菔 6 , 草 3 。5剂 , g甘 g
儿童抽动症的偏方

儿童抽动症的偏方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儿童行为障碍疾病,大多起病于2.5~12岁。
,起病时常被家长忽略,误以为是孩子习惯问题,而受到家长责骂,或以为是眼病、喉病而看眼科、五官科。
还有人认为抽动症长大以后会自然痊愈,因此对病态的孩子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极易延误治疗良机。
★偏方一
珍珠母 30克,黄芩、栀子、泽泻、柴胡、钩藤、菊花、僵蚕、石决明、白蒺藜各8 克,天麻6克,青黛3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偏方二
生龙骨、生牡蛎、龟板各30克,生地、熟地、枸杞子、白芍、沙参、麦冬各10克,当归3 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偏方三
制半夏、胆南星、瓜蒌、石菖蒲、茯苓各8克,郁金、白附子、枳实、竹茹各5克,陈皮3克。
每日1 剂,水煎分3次服。
★偏方四
煅龙骨、煅牡蛎、黄芪各30克,党参、白术、薏苡仁、山药、茯苓各10克,扁豆、远志、酸枣仁各6克,当归3 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孩子抽动症应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治疗,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法,以免对孩子有副作用,或者病情反反复复,不能彻底治愈。
儿科:抽动秽语综合征——肝风方(宣桂琪方)

儿科:抽动秽语综合征——肝风方(宣桂琪方)抽动秽语综合征——肝风方(宣桂琪方)【组成】杭白芍6g,炙鳖甲10g,蝉蜕10g,钩藤30g,辰茯神10g,生龙齿10g(先煎),磁石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天麻6g,石菖蒲6g,益智仁10g,地龙10g,秦艽6g,防风6g。
【功效主治】养阴平肝、镇静祛风、涤痰通络。
用于抽动秽语综合征。
【方解】宣师认为本病以面部肌肉不自主抖动为主症,根据《内经》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将其列入“肝风”范畴。
由于小儿“肝常有余”,故临床患儿大多具有脾气倔强、急躁易怒、睡眠不安、盗汗、大便干结等阴虚火旺症状;肝体阴而用阳,阴虚阳亢、肝风内动则出现抽搐等“风胜则动”的病理现象;肝主风,风善行而数变,故抽搐部位多变;“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故多出现眨眼、耸鼻、呶嘴、歪颈、点头、做鬼脸等头面肌肉的抽动;因小儿“脾常不足”且“脾为生痰之源”,致水湿潴留,聚液为痰,痰气互结,上扰咽喉,故见痰多、喉间发出奇特叫声等症;心神受损,形神失统,故见心烦易怒、易惊、夜寐不安或入寐多梦等症。
宣师认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位主要在肝,与心脾有关。
基本病理因素以风、火、痰、虚为主,病机属虚实夹杂。
治疗应按照“肝风”辨证施治,主要采用养阴平肝、镇静祛风、涤痰通络的治法。
全方用白芍、炙鳖甲养阴平肝,龙齿、茯神、磁石、生龙牡镇静祛痰,天麻、钩藤、蝉蜕、地龙平肝息风,石菖蒲、益智仁益智开窍,秦艽、防风祛外风。
【加减】肝火旺盛,加焦山栀子;抽动甚者,加全蝎等虫类药息风;智力下降,重用益智仁,酌加五味子;痰热内扰、睡眠不安,加炙远志、重用辰茯神或合用甘麦大枣汤;肝气郁结,加广郁金、柴胡;喉间异声,加天竺黄、山豆根、玄参化痰利咽;有外伤史及出生缺氧史,加丹参、桃仁、郁金活血化瘀。
又由于本病为不自主多发性抽搐,临床表现多样,因而还应根据抽动的不同部位使用引经药,如头部抽动用葛根、天麻,眨眼明显加桑叶、白菊花,鼻抽动加辛荑花、苍耳子,腹肌抽动可用白芍、甘草酸甘缓急,四肢抽动加桑枝、桂枝、鸡血藤祛肢末之风。
李中正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辨证施治

李中正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辨证施治李中正医师行知堂多发性抽动症,又称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大多在2-15岁发病且男孩多于女孩,是一种以慢性反复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表现为运动性抽动,症状有面部表情肌、颈部或四肢、腹部肌肉的收缩,反复快速且不规则,或伴有异常的声音、多动或情绪障碍。
属于中医学“痉病”、“虚风内动”、“筋病”等范畴。
小儿抽动症的定义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现在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在临床上研究很多,但是关于它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
临床上西医常使用氟哌啶醇,硫必利等神经阻滞药,虽可取得一定效果,但副作用比较多,可见头晕、乏力、嗜睡等不良反应,而且容易反复。
所以家长也会选择中医来进行调理。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普遍认为中医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能达到90%以上。
中医治疗本病多从调节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及患儿体质方面入手。
在中医学上,以前曾有人把其归属于慢惊风。
从临床上看,孩子的神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它应该属于《内经》上所讲的五体病。
所以,通过临床实践,今把它归属于“痉病”,“虚风内动”或者是“筋病”的范畴。
属于五体病之“筋肉瞤动”问题。
古人有没有这样相关的论述?这个病症从文献上来看,个人认为早都有了。
但是现在这个病多见了。
抽动症是一个慢性过程,它不急、不险,临床上属于一个慢性病。
有研究认为近年该病的发病率为0.05%-3%,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抽动症实际上是一个筋膜的抽瘛,肌肉的瞤动。
与之相关的《素问·至真要大论》有“风盛则动”的论述。
在《伤寒论》里就明显了,在论述发汗峻剂的大青龙汤时,有这样一句话:“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
厥逆什么表现呢?“筋惕肉瞤”。
条文里紧接着说“此为逆也”,也就是说误汗导致了肌肉抽动。
临床上很多孩子是在发热治疗过以后,不到一两个星期就出现了抽动的症状,家长也很疑惑。
实际上就是由于误汗或者是误下,导致了这个孩子的“筋惕肉瞤”,就是一个筋膜失养。
天麻钩藤饮联合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观察

特*疗法中国#间疗&CHINA'SNATUROPATHY,Apr2021Vol29No8脾、肺、胃有密切关系,也与体质、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身体虚弱者,中气不足,脏腑之气阻通,糟粕内停,久之则大便艰涩难行;久坐少动者,气机郁滞,不能宣达,通降,亦会造成糟粕内停,大便。
升督是指升气,使夕卜出,平木是指清肝胆、缓肝急。
升督平升督、平肝清热、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的功效,与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治疗原则基本相符。
方中桑寄生、鹿角霜可补肝益肾,;姜黄可疏肝理气;制何、狗脊可滋水涵木,补肝肾;炙甘草、白芍可益气,柔肝;威灵仙、伸筋草、稀签草、黄苓可通经活络,清热解毒,祛湿散寒;葛根、忍冬藤、鸡血藤可活血补血,清热生津;法半夏、生姜可祛湿化痰,温肺止咳;大枣补中益气,养胃。
诸药联用,可帮助患解,恢复脏腑平衡,促进排便,本兼治的效果。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何效成分大黄素甲醞具有通便、抗菌用囚。
姜黄促进分泌及胆囊、改善消功能、促进排便、抗炎、抗氧化的作用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便秘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升督平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可改善临床,促进排便。
本研究观察样本量小,且未对其他便、治方、观进,后进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1]王绍臣,仇琳.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断和治疗[J]日本医学介绍,2003,24(6):282285.[2]肖国辉,单铁莲,陈辉,等.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证型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1):91-92.[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陈烽文,孙达,孙兴利.宣肺疏肝汤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慢传输便临床观[J].药,2019,1(7)16-167.[5]袁炜,高增平,杨建波,等.何首乌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草药,2017,48(4)631-634.[6]韩婷,宓鹤鸣.姜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1,17(2):9597.(收稿日期2020-06-12)麻钩藤饮联合柴胡龙骨牡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观察杜海斌(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太原030013)【摘要】:探讨天麻钩藤饮联合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患儿,男,8岁,2003年6月10日初诊:数日前因不自主地抬眉、眨眼、抽肩、口中“吭吭”发出叫声,其父陪伴来我门诊治疗:患儿形体较瘦,性情急躁,自述睡眠不踏实,梦多,头顶部常常发热,次日上学时注意力不集中。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治以柔肝熄风,安神定志,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6g,钩藤15g,石决明15g,杭白芍24g,茯神20g,夜交藤10g,蝉蜕6g,菊花10g,桑寄生10g,龙骨24g,远志10g,菖蒲10g,炙甘草3g,予以5剂,每日1剂,水煎服。1周后,其父专程来告,患儿诸症消失。随访6个月未发作。
作者单位: 730100 甘肃兰州,兰州市榆中县妇幼保健所
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头目目属肝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连扎也
天麻钩藤饮治疗抽动—秽语综症(Tottre’s syndrome,TS),是多发于儿童及少年期的一种以运动、语言和抽动为特点的综合征或行为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频频眨眼睛,颜面及四肢不自主地抽动、耸肩、努鼻、撅嘴、喉部发出奇怪的叫声,或说脏话。中医文献中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入慢惊风、瘛疭、筋惕肉等范畴。其病因不外脾虚肝旺与肝肾阴亏两者,笔者曾用天麻钩藤饮治疗数例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例2,患儿,女,6岁,2003年3月10日初诊:数月前,其祖母发现此女孩“挤眉弄眼”,双腿夹紧并用力摩擦,同时面色发红,出汗,口中发出低沉的叫骂声,到省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经用氟哌啶醇治疗收效甚微,故转我门诊中医治疗。诊见:精神倦怠,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黄,脉细数。治宜培土抑木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5g,钩藤10g,太子参6g,葛根10g,煅龙骨10g,煅灶蛎10g,蝉蜕5g,茯神20g,莲子心10g,杭白芍20g,炙甘草3g,每日1剂,4剂后撮嘴、努鼻、眨眼,口中叫声消失;偶尔有夹腿摩擦现象,继续用上方加减调理3周,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2 讨论
《证治准绳·幼科·慢惊》:“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胃为脾之腑,故胃中有风,瘛疭渐生,其瘛疭症状,两肩微耸两手下垂,时复动摇不已,名曰慢惊”。由于肝强脾弱,血虚不能温养肌肉,血虚不荣筋则筋挛,故扭颈耸肩,腹部抽动,手足徐徐颤动。《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头目,目属肝,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连扎也”。肝开窍于目,肝胆属风木二经,内寄相火,肝藏血,血不足,则风水内生,故频频眨眼睛。因此,用柔肝熄风法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值得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