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人性本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有善恶之明
《小偷家族》电影观后感

《小偷家族》电影观后感“Only the crimes tied us together.”这是影片《小偷家族》的官方宣传语,也是导演是枝裕和在听闻一些关于违法领取已故老人养老金的事件后,决定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
他希望通过这个因犯罪相连的家庭,探讨家庭的意义。
电影围绕着这个特殊的家庭展开,讲述了他们的生活、情感和故事。
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充满了复杂性和深度,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让人感到既无奈又心疼。
电影中的家庭关系是如此的复杂而又温暖。
这是一个由一群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的家庭,他们通过犯罪和偷窃来维持生计。
然而,正是这种不寻常的组合,让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
他们互相照顾、互相支持,在这个冷漠的社会中找到了一丝温暖。
这种家庭关系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血缘并不是决定亲情的唯一因素,真正的亲情是建立在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基础上的。
电影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冷漠。
影片中的主人公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没有足够的食物和住所,只能靠偷窃和犯罪来维持生计。
他们的遭遇让我感到痛心,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更加关注那些处于社会边缘的人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电影中的音乐和画面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音乐的运用恰到好处,为影片营造出了一种温馨而又感人的氛围。
画面的构图和色彩也非常精美,让我仿佛置身于电影中的世界。
《小偷家族》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它让我对家庭、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它提醒我们,在这个冷漠的世界中,我们不能忽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我们应该用爱和关怀去温暖他们的心灵。
同时,它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学会感恩和满足。
这部电影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家庭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血缘关系,更在于相互关爱和支持。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然而,当我们真正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才发现家庭的重要性。
此外,电影还让我对社会的不平等和冷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人性不是非黑即白——《小偷家族》读后感

人性不是非黑即白——《小偷家族》读后感喜欢阅读,小说、散文、传记,一直在看,一直以为书中文字里都住着一个个有趣的灵魂,所以时时打开书本,感同身受。
看这本书,纯属偶然,是因为《小偷家族》的书名吸引了我,本以为是如何传承小偷技艺,小偷家族如何发扬光大的,可是我猜错了。
小说开始是流水账一般的叙事,感觉没有可看之处甚至想放弃。
可是越往后读越不能放手,后面的内容是那么的震撼人心和发人深省!温情而又舒缓,一组组温馨的画面刻画了有爱的一家人。
奶奶初枝,儿子阿治,媳妇信代,信代妹妹亚纪,孙子祥太。
和普通家庭没啥不一样,一家人蜗居在一起,生活虽然拮据却也温馨。
随着情节发展,人物先后出场,慢慢发现他们又不一样,每个人都有故事,不为人知的经历,让他们住到了一起。
初枝——扮演奶奶,年轻时遭到丈夫的背叛,而后又遭遇儿子和媳妇的抛弃,一直对丈夫抱有一种扭曲的爱,以至于做出了一些看似荒唐的事,比如每年都去前夫和小三的儿子家里祭拜前夫,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遭致嫌弃却依然如此,收下前夫儿子的钱又不愿意花出去;主动邀请前夫儿子的女儿一起生活,却又并非报复,反而还一直尽心照顾。
一件件看似矛盾的事情,真的让人很难理解这样一个人,但我想,其实初枝还是爱着前夫的,不然不会去祭奠,但她同时也痛恨丈夫的背叛,所以想去”恶心“他的儿子,但是她还是善良的,她尽心照顾被原生父母“偏心”抛弃的亚纪,收留几个陌生人,并用自己的养老金维持他们的生活。
其实,”奶奶“终归是个可怜的善良女人吧!信代和阿治——扮演妈妈、爸爸,特别是信代,看到她的经历,内心深处为她而哭泣。
不幸的童年,时时受到母亲地虐待。
不幸的婚姻,常常受到丈夫的毒打,所以他丈夫被失手打死的那一刻我竟为信代的解脱而高兴。
所以遇到同样被虐待的小女孩有里时,她宁愿承受着被判诱拐罪名也要留下小女孩。
给予她母爱、温暖和快乐。
也许是因为她小时候也同样受到过家人的虐待,她开始改变也开始牵绊起这个孩子,当她抱住那个被虐待的孩子何尝不是抱住当年的自己,只有刻骨铭心的经历才能有如此的感同身受。
《小偷家族》读后感7篇

《小偷家族》读后感7篇《小偷家族》读后感1信代是最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人,有情有爱有担当,虽然她从小到大都很悲催,饱受家庭暴力,但是她不失本心,阿治杀了她前夫结束了她的痛苦,所以面对阿治这个如此不堪的男人时她还是愿意担当所有的责任,一直到结局她都没变。
由里和祥太两个小孩就不说了,和活生生现实中的孩子一样,相信大人畏惧大人,但又不失人性最光辉的善良本质。
长大后祥太应该会成为太古屋商店老爷爷那样的人,由里估计会是下一个信代。
奶奶此人不好说,从各个方面讲都不算好人,她爱赌博偷东西,感情受伤之后一直走不出阴影并且报复心强,她感觉所有人遗弃了她,她去敲诈前夫的儿子带走亚信(这个可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亚信),拒绝民政部门的救助,她不能和亲生儿子儿媳很好相处,她一生孤寂,是信代她们的出现让她有了家的归属,她最后说的那句谢谢你们可以说明一切。
她人生的闪光点在于对由里和亚信的关爱。
阿治,浪子一个,又懒又笨又偷又赌,但是都遮不住他人性中的善良,他是六个人中最大的悲剧,最后看似他是最自由的那个,其实他是羁绊最深的那一个。
《小偷家族》读后感2抬头望不见烟花,低头听不到枯寂。
一个家庭从重组到聚散,唯独不变的,是一种近乎荒诞的`温暖。
那种荒诞的温暖幻化为四季。
是春日坐着地铁望去一片油绿,是夏日不息的风扇和骤雨。
是秋日里不盛的枯枝与原野,是冬日大雪过后的车站与告别…你留我宿于蜗居之中,教我偷窃。
我学会了偷窃,却未曾想以偷窃为一生过活。
你让我叫你一声爸爸,却隔着车窗被遗憾湮灭。
所有人都在误会,所有人也都在生恨。
可所有人,都没有机会去遗憾。
一个没有血缘作支撑的家庭,表面上融融其乐,但一直在试探与磨合,随时会分崩离析。
整本书就像是一颗裹着糖衣的苦药,你越嚼就会越难过。
是枝裕和以善作其表,而全程都在克制着表达恶。
既没有把善的一面刻意放大,引人以同情和怜悯。
也没有对恶的一面尖峰直指,加之道德审判。
他们或自私,或卑劣。
从盛放,到寂灭。
都从未刻意的雕琢和造作。
《小偷家族》观后感

《小偷家族》观后感
电影前半段,我们看到了一个由不同成员组成的罪犯之家,他们虽然靠偷窃和骗取养老金为生,但却传递出一种“两个人在一起更开心”的家庭氛围。
这种温暖的情感让观众对这个特殊的家庭产生了好感。
每个成员之间都充满了情感,相互羁绊,他们在海边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美好与宁静。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电影揭示了这个家庭背后的残酷现实。
他们的行为并非出于善良,而是出于无奈和生存的压力。
治夫妇教儿子祥太偷东西,甚至在被人发现后抛弃跑得慢的儿子,这些情节让我们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质疑。
同时,电影也展现了社会对这些底层人物的忽视和遗弃。
影片中最令人触动的是信代和治的“性”爱段落,以及信代妹妹的“援交”画面。
这些场景并没有色情的感觉,反而让人感受到了底层人物最真实的情感和痛苦。
信代妹妹对着镜子的独白,让人深刻体会到日本当代年轻人的空虚和寂寞。
他们在生活中寻找着温暖和安慰,却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排解压力。
电影的后半段,气氛逐渐变得压抑和沉重。
小女孩的遭遇让全家陷入了困境,他们的分崩离析让观众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奈和冰冷。
然而,是枝裕和并没有给我们一个冰冷彻底的结尾,而是让每个
人物都得到了内心的解救。
这种处理方式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深的思考,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多的希望。
电影结束后,我走出影院,心中充满了感慨。
生活中充满了无奈和挣扎,但我们依然要保持善良和希望。
正如电影中所展现的那样,即使是小偷家族,也有着他们的温暖和善良。
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用爱去传递温暖,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小偷家族》向恶而善的乌托邦家庭与认同意识的建构

|RADIO &TV JOURNAL 2021.3《小偷家族》是导演是枝裕和非常擅长的家庭伦理题材类型的作品,在诙谐平静之中蕴藏着细微绵长的亲情羁绊,在充满戏剧张力的故事情节中与善恶并行。
导演努力构建的乌托邦式家庭将影片探讨的社会议题直接指向了游离于传统日本家庭社会的家庭构成与生活方式,那些反对冰冷建制、禁锢情感的理想主义信念在这个家庭中熠熠生辉,在对原生家庭和社会普世价值观的尖锐诘问之下,浸润着影片成员中得以依赖与生活的根基———爱与羁绊。
一、乌托邦家庭的存在与毁灭———无言的亲情羁绊(一)随时被颠覆的家庭关系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成员之间具有牢不可破的关系,在戏剧化的情节发展以及生存还是毁灭的哲学性永久命题的推动下,导演通过艺术性的表达呈现了各有经历身处黑暗的社会底层人物互相取暖的过程。
在是枝裕和式的电影里,人与人都是在不断告别之后得到了成长,原生家庭的生而不养、背弃伤害,后天命运的萍水相逢、温暖慰藉,使我们并不会把目光集中在人物的道德问题上,转而探究在底层社会中抱团挣扎、努力与苦难抗争的精神本身。
在这个没有道德礼仪规范、依靠偷窃敲诈生活的家庭中,本身就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依靠利益来维持的关系注定不会长久。
祥太故意暴露自己并且受伤被捕时,其余家庭成员连夜打包生活用品出逃,最终被赶来的警察抓捕。
在此,导演也挑战了在宏观意义上大众心中对于人性的理解,在困境中人们的选择没有绝对的正确与否,反而为了维持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关系,符合当下情形所做出的选择,也奏响了家庭覆灭的序曲。
这个充满戏剧化的情节在导演的升华下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底层家庭的式微与毁灭、个体的成长与群体的分崩离析已是必然。
(二)对传统家庭制度的反思一个家庭得以维持的情感纽带与存在根基到底是什么?传统家庭制度追求的丰盈物质生活、充实的精神娱乐需求在小偷家族里被无限弱化,这些带有污点的小人物因为彼此共同的生活悲惨遭遇和情感缺失孕育了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所以他们在偷完东西以后可以在大街上欢声笑语,可以因为买到了香甜的可乐饼觉得十分幸福。
《小偷家族》电影观后感

《小偷家族》电影观后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似乎总是对那些残缺的、脏兮兮的、神经质的、难堪的人或物抱有一丝善意。
我渴望从他们的表象之下,探寻到一颗执拗的良心。
或许,这正是因为我本身也是一个带着罪恶的野兽,自幼便不期待有人爱我。
我曾是一个孤独的人,难过时想哭却从不向人倾诉,在现实的社交中我常常整月整月不发一言。
独处时,我只能用兽的叫喊和低吟来发泄内心的痛苦。
然而,当我看到《小偷家族》时,却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丝温暖。
这部电影有着诸多值得介绍的噱头:戛纳大奖、导演是枝裕和的前作和风格、灵感与访谈、高额票房……这些都足以吸引观众的眼球。
但对我来说,这部电影更像是为我这样的“怪物”而拍。
它用细腻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特殊家庭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与温暖。
或许,是枝裕和正是那个能读懂我内心的人。
他用温暖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由小偷、弃儿、老人和主妇组成的家庭。
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但却彼此相依为命,共同在社会的边缘挣扎求生。
这个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着自己的秘密和伤痛,但他们却用爱和关怀填补了彼此心灵的空缺。
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能找到一丝光明。
记得电影中,祥太在公交车上看着渐行渐远的治,心中充满了不舍。
而治则在车后奔跑着,呼喊着祥太的名字。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
这种情感超越了血缘和亲情,是一种真正的羁绊。
他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却比许多真正的家人更亲密。
这种情感让我为之动容,也让我更加坚信,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可以超越一切的。
而对于我自己,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一丝慰藉。
在这个孤独的世界里,我一直在寻找着一种真正的归属感。
我渴望找到那些与我有着相似经历和情感的人,与他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或许,这就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吧。
而《小偷家族》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这种可能性。
它让我相信,即使在这个看似冷漠的世界里,也能找到那份真正的温暖和关怀。
《小偷家族》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和感悟。
《小偷家族》读后感

《小偷家族》读后感【导语】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偷家族》读后感(共20篇),供大家参考。
篇1:《小偷家族》读后感看完之后,整个人都是乱的,好人坏人分不清了,道理逻辑也都乱了。
上礼拜看了两部日本片,《人生果实》和《小偷家族》,日本特别擅长拍这种生活中的细节,这种“不说憋屈,说了矫情”的感觉拍出来特别到位,让人感同身受,拍的就是生活。
电影是从一场偷窃开始,紧接着就捡到了第二个孩子。
全片节奏感都很好,没有无聊的时候,但是讲的又全是生活中的琐事。
是导演是枝裕和的一贯作风,至今还记得他拍的《海街日记》和《如父如子》,他的电影给人的感觉很平缓,就算是抱错孩子收养孩子之类的事情,也不会歇斯底里,带着日本人的礼貌和克制。
喜悦是淡淡的,丧也是淡淡的,是很温柔的力量。
这个六口之家看起来和普通人家没什么两样,慈祥的奶奶初枝,穷苦的儿子阿治和儿媳妇信代,儿媳妇的妹妹亚纪和奶奶很亲,孙子祥太和小孙女玲玲年龄相仿。
他们挤在一个破旧的小房子里,靠奶奶的保险金和偷窃过活。
也做事,儿子是建筑工人,儿媳妇是洗衣店的女工,但是好像就是负担不起家用。
刚开始看我就很奇怪,为什么奶奶不能让别人知道她和儿子一家人住在一起呢?为什么他们随便的就把小女孩留下来了呢?为什么小孩子都不去上学呢?后来就全明白了,因为这一家人没有任何一个有血缘关系,他们所有人都是捡来的。
儿媳妇在做色情行业的时候认识了儿子,那时候儿媳妇已经嫁人,他们俩可能和儿媳妇的前夫发生了矛盾,正当防卫捅死了前夫。
然后他们就在一起了。
他们捡来了奶奶,我猜测是奶奶捡来了儿媳妇的妹妹,信代不能生育,他们又捡了小男孩和小女孩。
别人是怎么回事没怎么交代,小女孩是怎么捡回来的,却讲的很明白。
阿治和祥太偷完东西回家,看到由里一个人呆在家里,他们给她吃可乐饼,带她回家吃东西,看见她一身伤痕,晚上要送她回去,到由里家门口就听见她父母在吵架,责怪对方把孩子丢了,谁也不去找,谁也不愿养孩子。
于是信代就抱着由里不撒手了。
浅析《小偷家族》中丑陋表象下的人性真善美

浅析《小偷家族》中丑陋表象下的人性真善美作者:冯雨婕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9年第01期摘要:今年八月,有一部日本电影在中国吸引了无数观众前往观影,在大陆院线上映之前,这部名为《小偷家族》的电影已经获得了第71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影片的导演是枝裕和很擅长用独特的视角剖析日本社会存在的问题,从而引起人们对日本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对人性关注的问题,在考量人性的善恶好坏之间,导演没有想过要给出一个标准,因为这根本就没有标准。
真正的爱到底是什么?真正的好人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是这一部电影带给观众的深度思考。
关键词:《小偷家族》;人性;善良;关爱一、映射日本社会问题的情节设置这部电影叫做《小偷家族》,讲的是因为机缘巧合而凑成一个家庭的人们的故事。
家庭中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还有小孩,然而他们之间并没有丝毫的血缘关系。
他们心中都各自隐藏着自己的秘密,随着故事的展开,他们的秘密也逐渐被剥离开来。
对于电影的导演是枝裕和,我想影迷并不陌生,他很擅长用平凡的故事讲述让社会反思的家庭社会问题,《小偷家族》之前,他已经拍摄了《无人知晓》、《步履不停》等有口皆碑的电影。
这次他为大家带来的《小偷家族》更是从不同层面反映了日本社会过去存在、现在存在以及未来仍然会存在的啃老、家庭暴力等社会问题。
对我而言,与其说他是一个导演,不如说他是一个电影散文家。
看是枝裕和的电影像是在读一篇散文,没有环环相扣的情节,有的只是一个又一个零散的片段,初读觉得很是平淡,过后回味起来,才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像潮涌般一波又一波地袭来,愈演愈烈。
他对平凡的人生苦难与温情的清淡表达,就像小时候放的那种一块钱的鱼雷,丢进水里,半天没动静,最终听见一声闷响,冒出了一个水泡。
那种震撼不是平地惊雷,不是醍醐灌顶,它像一片落地的树叶,微不可察的声响却带来了整个秋天的蕭瑟。
在没看电影之前,仅仅从片名《小偷家族》四个字,就可见一斑,“小偷家族”,字面意思就是整个家庭中的人都是小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偷家族》:人性本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有善
恶之明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小偷家族》这部剧,这部剧里面没有很明显的对错之分,只有善恶之明,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本文库一起来看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吧。
终于去看了是枝裕和的影片《小偷家族》。
看的时候平平淡淡地过去,看完后却令人深思,越想越沉痛。
娓娓道来的故事情节,平静、理性、隐忍,但平静背后隐藏的,是浓浓的温情与安心,是无形中传递出来的感动,是直击人心的强大力量。
这之间既有浓浓的、烟火气的爱,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私欲与贪念。
电影里值得回味的细节太多。
沾着泡面吃的可乐饼,探寻到手臂同样的伤疤,腿枕上的泪渍,倾倒在桌角的素面,只有声音的烟花,被烧掉的裙子,瓶盖当眼睛的雪人……
从生活的发现转向发现生活。
有人说,人世间爱有两种:一种是拾起了,又打碎了;一种是打碎了,又拾起了。
你相信哪一种?
父母市场,也应该优胜劣汰
故事是从小女孩由里被柴田治和柴田信代夫妇带回家抚养开始的。
由里生在一个不幸福的原生家庭,被家暴,浑身是伤。
父母把她当成意外降临的"出气筒",不止一次地告诉她"真后悔把你生下来"。
来到柴田家后,由里尿了床,会一个劲儿地说"对不起";她不敢穿新裙子,因为每次被父母当出气筒打完之后,妈妈会给她穿新裙子,这让她心生恐惧和不安;她手臂上有一块被熨斗烫出来的伤疤,却谎称是摔的。
素昧平生的柴田一家,给了由里在原生家庭里没有的爱和温暖。
信代会告诉她,你没做错的事,不需要道歉;新裙子你穿着很好看,没人会打你;信代还温柔地抚摸她手臂上的疤痕,说你看,我手臂上也有一块。
最令人动容的,是信代紧紧地抱住由里说:"爸爸妈妈打你,不是因为由里不乖。
不要相信他们说的,因为喜欢你才打你,真正喜欢你的人,只会像我这样紧紧抱着你。
"
由里失踪的消息上了新闻,柴田夫妇怕了,想把由里送回去,但由里不愿意。
因为相比较那个充满戾气、冰冷的家,她更喜欢这里。
事件败露后,信代在警察局静静诘问:"把孩子生下来就是父母了吗?"这句话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说到底,就像流水冲刷岩石,流水清澈,石头也会光滑,流水浑浊,石头上也必然留下污垢。
美国纯爱电影《怦然心动》中,有这样一段很暖心的情节,父母在吵架后,会安慰孩子:"我们一定会解决好,这不是你的错。
"
他们会轮流去孩子的房间向她道歉,告诉她吵架并不会影响父母对她的爱,让孩子安心。
我想,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内心一定是阳光明媚的,因为他们最不缺,就是安全感。
安全感,其实是父母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比血缘更能维系家庭的,是羁绊
随着情节不断推进,小偷家族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这个看上去幸福和谐的家庭,成员之间实际上没有丝毫血缘关系。
奶奶是被信代"捡"回来的。
一家六口在海边旅行时,奶奶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对着五个人的背影静静说了句"谢谢你们了。
"
而后,留下一大笔遗产去世,造福了这个拮据的家庭。
祥太是治在偷东西时救回来的。
治一直希望祥太能叫他爸爸,但祥太一直开不了口。
祥太回学校时,治追着公交车跑了很久,祥太透过车窗,默默地喊出了那句"爸爸",令人动容。
由里也是被"捡"回来的。
治会给由里变魔术,奶奶会给由里缝衣服,信代会帮由里洗澡,姐姐会给由里剪头发。
祥太,会在听到商店爷爷好心劝说"不要再让你妹妹偷东西了"这句话后,宁肯故意捣乱被抓到,也要阻止由里偷窃。
由此可见,一个家庭的维系靠的不仅是血缘,毕竟血缘只能证明生理上的关系,而爱与责任,才是心理上真正的羁绊,是一个家庭长久圆满的最重要的东西。
"小偷家族"特别喜欢讲"小黑鱼"的故事:
小黑鱼之所以能打败强大的金枪鱼,是因为它们一家人始终团结在一起,组
成一条大鱼的样子,这才吓走了金枪鱼。
他们就是一条条弱小的小黑鱼,但他们用团结的力量,用彼此的爱喝羁绊,活出了生活最本质最美好的模样。
小偷家族是一个虚假的家族。
从血缘、从法律去看,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人,但从情感角度去看,他们分明比很多靠血缘联系起来的家庭,更像是一个家庭。
正如电影宣传语所说:"纵然是短暂的温暖,却是一生的羁绊,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爱。
"
善良的人性,在深渊也能高歌
故事中的小偷家族,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或是失业,或是工伤,靠偷窃维持生计。
他们虽然物质条件匮乏,精神世界却无比充实。
他们在别人眼里活得一地鸡毛,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他们过得有多快乐。
因为他们的贫穷在物质上,穷的是人,不是心。
柴田夫妇曾一起杀死了信代的前夫,正当防卫,后隐姓埋名,销声匿迹。
治教孩子偷东西,被警察问道:"内心不会不安吗?"他回答:"我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教他们了。
"
信代与同事被二选一辞退时,为了保住由里在她家的秘密,封住同事的口,她不惜亲手放弃了赖以谋生的工作。
警察问她:"你自己生不了孩子,便去诱拐别人的孩子,她们怎么称呼你呢?她们肯叫你妈妈吗?"信代无言,只能一遍遍去擦眼角滚落的泪珠,惹人心疼。
在工地上,治对着尚未建成的大房子,幻想这是自己家,演起情景剧来:"我回来了。
"
他生活窘迫,但却舍得把手里唯一一块可乐饼分给陌生人吃。
信代包揽了法律认定的"弃尸"重罪,同时表示:我没有弃尸,何况奶奶本就是我捡回来的,遗弃她的另有其人。
他们或许是坏人,但他们做了很多好事,给了别人一个家,以及希望。
但你说他们是好人,他们却又以自己的无知和执拗,违抗着法律的准则。
可见,人性本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有善恶之明。
而善良的人,即使身处深渊,也能放声高歌,给自己以无愧,给他人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