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制作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酸奶实验实训报告

酸奶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酸奶的制作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学习微生物学、食品科学等相关知识,为今后的食品加工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进行发酵而成的一种乳制品。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更易于消化吸收。

酸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是一种健康美味的食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鲜牛奶:1000ml(2)酸奶发酵剂:10g(3)白糖:适量(4)玻璃瓶:5个2. 实验仪器:(1)恒温培养箱(2)电子天平(3)温度计(4)无菌操作台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鲜牛奶加热至75℃,保持5分钟进行巴氏杀菌,然后冷却至45℃。

(2)将白糖加入牛奶中,搅拌均匀。

(3)将酸奶发酵剂用少量温水溶解,搅拌均匀。

2. 发酵(1)将处理好的牛奶倒入无菌操作台上的玻璃瓶中,每瓶约200ml。

(2)将溶解好的酸奶发酵剂倒入牛奶中,搅拌均匀。

(3)将玻璃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43℃左右,发酵8-10小时。

3. 冷藏(1)发酵完成后,将酸奶从恒温培养箱中取出。

(2)将酸奶放入冰箱中冷藏,温度控制在4℃左右,冷藏12小时以上。

4. 成品检验(1)观察酸奶的外观,应为均匀的乳白色。

(2)品尝酸奶的味道,应为酸甜适中,口感细腻。

(3)检查酸奶的口感,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实验成功制作出酸奶,酸奶外观均匀,口感细腻,酸甜适中,符合酸奶的标准。

2. 结果分析(1)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使酸奶具有独特的风味。

(2)在制作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有利于酸奶品质的提高。

(3)通过本实验,掌握了酸奶的制作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制作出酸奶,达到了实验目的。

2. 通过实验,了解了酸奶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掌握了酸奶的制作方法。

发酵型酸奶实验报告(3篇)

发酵型酸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型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学习并掌握发酵型酸奶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发酵型酸奶是以鲜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添加有益菌(发酵剂)进行发酵而成的一种乳制品。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使酸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同时,酸奶中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得到部分分解,易于人体消化吸收。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材料:- 新鲜牛奶:1000毫升- 酸奶发酵剂:10克- 白砂糖:50克- 水浴锅- 温度计- 玻璃瓶- 研钵- 研杵- 酸奶包装袋2. 设备:- 灭菌器- 高压锅- 电子天平四、实验步骤1. 准备原料:将新鲜牛奶倒入锅中,加入白砂糖,搅拌均匀。

2. 灭菌:将搅拌好的牛奶放入高压锅中,加热至85℃,保持15分钟进行灭菌。

3. 冷却:将灭菌后的牛奶自然冷却至45℃左右。

4. 添加发酵剂:在冷却后的牛奶中加入酸奶发酵剂,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5. 发酵:将搅拌好的牛奶倒入玻璃瓶中,封口,放入水浴锅中,保持45℃恒温发酵。

6. 成品检验:发酵时间为8-12小时,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酸奶的状态。

当酸奶表面出现细小气泡,口感酸甜适中时,发酵完成。

7. 冷却:将发酵好的酸奶从水浴锅中取出,放入冰箱中冷却至室温。

8. 包装:将冷却后的酸奶装入酸奶包装袋中,密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时间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发酵时间过短:酸奶口感较酸,乳酸菌数量不足,营养价值较低。

- 发酵时间过长:酸奶口感过酸,乳酸菌数量过多,可能导致蛋白质凝固。

2. 温度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温度过低:发酵速度慢,乳酸菌活性低,酸奶口感较差。

- 温度过高:发酵速度快,乳酸菌活性高,但可能导致蛋白质凝固。

3. 糖分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糖分过高:酸奶口感过甜,营养价值降低。

- 糖分过低:酸奶口感较酸,营养价值较高。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发酵型酸奶的制作原理和操作技能。

发酵酸奶的实验报告(3篇)

发酵酸奶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酸奶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掌握酸奶发酵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发酵效果的影响,提高食品发酵工艺水平,为今后的食品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酸奶是以牛乳或羊乳为原料,加入乳酸菌进行发酵而成的一种乳制品。

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使乳液pH降低,导致酪蛋白凝固,形成凝胶状酸奶。

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代谢产物还能赋予酸奶独特的风味。

三、实验材料1. 原料:纯牛奶、白糖、发酵剂(乳酸菌粉)2. 仪器:发酵瓶、温度计、电热恒温水浴锅、天平、计时器、无菌操作台、无菌操作工具等四、实验步骤1. 配制发酵剂:将乳酸菌粉按照说明书的比例加入适量白糖,用无菌水溶解,搅拌均匀。

2. 牛奶预热:将纯牛奶加热至40-45℃,保持温度恒定。

3. 添加发酵剂:将溶解好的发酵剂均匀地加入到预热后的牛奶中,充分搅拌均匀。

4. 分装:将混合好的牛奶分装到发酵瓶中,每个发酵瓶装满,封口。

5. 发酵:将发酵瓶放入恒温箱中,保持40-45℃的温度,发酵4-6小时。

6. 冷藏:将发酵好的酸奶取出,放入冰箱中冷藏24小时。

7. 品尝与鉴定:取出冷藏好的酸奶,品尝其口感、酸度、香气等,对酸奶的品质进行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发酵效果:发酵过程中,酸奶呈现半凝固状,酸度适中,具有浓郁的乳酸菌香气。

2. 发酵时间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实验中发现,发酵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酸奶的品质。

发酵时间过短,酸奶酸度不足,口感不佳;发酵时间过长,酸奶酸度过高,口感过酸。

3. 发酵温度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发酵温度对酸奶的品质有较大影响。

温度过高,会导致乳酸菌死亡,发酵效果不佳;温度过低,发酵速度慢,酸奶品质不稳定。

4. 发酵剂添加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发酵剂添加量对酸奶的品质有直接影响。

添加量过少,发酵效果不佳;添加量过多,会导致酸奶酸度过高,口感过酸。

六、实验结论1. 酸奶发酵过程中,温度、发酵时间、发酵剂添加量等因素对酸奶品质有显著影响。

小学做酸奶实验报告(3篇)

小学做酸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二、实验器材1. 牛奶 500毫升2. 酸奶发酵剂 1包3. 热水壶 1个4. 玻璃杯 5个5. 温度计 1个6. 纱布或保鲜膜 1卷7. 筷子 1根8. 记录本 1本三、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牛奶、酸奶发酵剂、玻璃杯、温度计等实验器材准备好。

2. 加热牛奶:将牛奶倒入锅中,用热水壶加热至40-45℃,期间不断搅拌,以防止牛奶结块。

3. 检测温度:用温度计测量牛奶的温度,确保温度在40-45℃之间。

4. 加入发酵剂:将酸奶发酵剂倒入牛奶中,用筷子搅拌均匀。

5. 分装牛奶:将搅拌好的牛奶分别倒入5个玻璃杯中,每个玻璃杯倒入100毫升。

6. 密封杯子:用纱布或保鲜膜将玻璃杯口封好,确保密封性。

7. 酸奶发酵:将封好的玻璃杯放置在温暖的地方,保持温度在40-45℃之间,发酵8-10小时。

8. 观察变化:每隔一段时间观察牛奶的变化,记录下观察结果。

9. 成功制作酸奶:当牛奶发酵至呈凝固状,表面有气泡产生时,酸奶制作成功。

10. 记录实验数据: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变化记录在记录本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在发酵过程中,牛奶表面产生气泡,颜色逐渐变浅,最终呈凝固状。

2. 实验结果:经过8-10小时的发酵,牛奶成功变成酸奶。

3. 分析:酸奶的制作原理是利用乳酸菌发酵牛奶中的乳糖,将其转化为乳酸,从而使牛奶凝固。

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因此将牛奶加热至40-45℃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酸奶,了解了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科学探究意识。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重要作用。

六、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牛奶的温度,确保乳酸菌的生长和繁殖。

2. 在发酵过程中,要定期观察牛奶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家里制作酸奶实验报告

家里制作酸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学习家庭自制酸奶的方法。

3. 探究不同因素对酸奶口感和质量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牛奶:纯牛奶或酸奶(含活性菌)500ml2. 蜂蜜或白糖:适量3. 酸奶发酵剂:1-2包(含活性菌)4. 玻璃杯:若干5. 搅拌棒:1根6. 温度计:1个7. 纱布或干净的布:1块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牛奶倒入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白糖,搅拌均匀。

注意不要使用金属器具搅拌,以免影响酸奶口感。

2. 加热牛奶:将搅拌好的牛奶放入锅中,用中火加热至沸腾。

沸腾后,转小火继续煮5分钟,以杀死牛奶中的有害菌。

3. 冷却牛奶:将煮沸的牛奶倒入另一个玻璃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牛奶温度,使其降至40-45℃。

此时牛奶的温度应接近人体温度,有利于活性菌的生长。

4. 添加发酵剂:将1-2包酸奶发酵剂加入冷却后的牛奶中,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5. 密封发酵:用干净的布或纱布将玻璃杯密封,放入恒温箱或保温袋中,保持温度在40-45℃,发酵8-12小时。

6. 检查酸奶状态:发酵完成后,轻轻摇晃玻璃杯,观察酸奶的状态。

若酸奶已经凝固,表面有少量水分,说明酸奶已成功制作。

7. 储存酸奶:将酸奶倒入干净的容器中,放入冰箱冷藏,储存时间为3-5天。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酸奶口感:家庭自制酸奶口感酸甜适中,口感细腻,与市售酸奶相近。

2. 酸奶质量:通过观察酸奶的状态,发现酸奶凝固良好,表面有少量水分,说明酸奶质量较好。

3. 影响酸奶口感和质量的因素:(1)牛奶品质:选择优质的纯牛奶或酸奶(含活性菌)是制作酸奶的关键。

高品质的牛奶含有更多的营养成分,有利于酸奶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2)发酵剂:发酵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酸奶的口感和发酵速度。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酸奶发酵剂,确保其活性。

(3)温度:酸奶发酵过程中,温度是关键因素。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酸奶的口感和质量。

保持恒温40-45℃,有利于酸奶的发酵。

酸奶的制作实验报告

酸奶的制作实验报告

酸奶的制作实验报告目录1. 实验目的1.1 确定酸奶制作原理1.2 探究酸奶的营养成分2. 实验材料2.1 酸奶菌2.2 牛奶2.3 温度计2.4 容器3. 实验步骤3.1 加热牛奶3.2 添加酸奶菌3.3 发酵3.4 冷藏4. 实验结果4.1 酸奶成品4.2 酸奶的味道5. 结论6. 实验意义7. 参考文献1. 实验目的1.1 确定酸奶制作原理实验旨在通过制作酸奶的过程,来理解酸奶的制作原理及发酵过程。

1.2 探究酸奶的营养成分通过制作酸奶并分析其营养成分,了解酸奶对健康的益处。

2. 实验材料2.1 酸奶菌酸奶菌为发酵酸奶必备的微生物,含有丰富的乳酸菌。

2.2 牛奶酸奶的主要原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

2.3 温度计用于监测牛奶加热和发酵过程的温度。

2.4 容器用来储存和发酵酸奶的容器。

3. 实验步骤3.1 加热牛奶将牛奶加热至一定温度,以杀死有害菌,使酸奶菌更容易繁殖。

3.2 添加酸奶菌在加热后的牛奶中加入适量的酸奶菌,作为酸奶的发酵菌种。

3.3 发酵将加入酸奶菌的牛奶放置于恒温环境下,进行发酵过程,使牛奶逐渐转变为酸奶。

3.4 冷藏待酸奶发酵完成后,放入冰箱冷藏,使酸奶口感更加醇厚。

4. 实验结果4.1 酸奶成品制作完成的酸奶,具有独特的酸味和细腻的质地。

4.2 酸奶的味道经过发酵后的酸奶,味道酸甜适口,受到人们喜爱。

5. 结论通过实验得知,酸奶是通过牛奶发酵而成,含有丰富的益生菌和蛋白质,对健康有益。

6. 实验意义本实验有助于增进对酸奶制作原理的了解,同时也可以促进饮食健康意识的提高。

7. 参考文献- 《酸奶的制作与营养》- 《乳制品营养学研究》。

酸奶制作实验报告完整版

酸奶制作实验报告完整版

酸奶制作实验报告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实验一原味酸奶的研制一、材料选择:1、鲜牛乳,蔗糖或白砂糖。

二、步骤:1、器皿消毒杀菌:器皿在开水中煮沸杀菌5-10分钟。

2、调制和均质:将1升鲜奶加倒入杀菌后的器皿中,加入白砂糖(7-8% ) , 60 °C左右搅拌混匀溶解。

3、杀菌、冷却:将混匀后的鲜奶加热到65 °C,杀菌20 -30min, 冷却到42〜45 °C。

(牛奶消毒杀菌一般是采用巴氏消毒法,灭菌效果达到97%以上,大部分有害细菌已被杀死,巴氏消毒后的牛奶放在冰箱里冷藏,细菌在低温条件下生长缓慢)5、接种、发酵:接入发酵剂,42 °C进行保温发酵。

在发酵时间上设置6个(5小时,6小时,7小时,8小时,9小时,10小时,)不同处理,进行发酵。

6、后发酵:将保温发酵后的产品迅速冷却至10 °C以下,再然后置于0-4 °C的环境中后发酵12 h以上。

三、实验结果(各位可以放置一些酸奶图片,本周六过来补拍一下,我们还有样品)实验二原味酸奶的质量评估一、实验目的酸奶屮的酸度主要来源于乳酸菌将乳屮的乳糖发酵分解成的乳酸。

乳酸可降低胃的PH值,促进乳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的生长,有益人体的健康。

酸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酸奶屮很大程度上与发酵时间密切相关,酸奶的最佳酸度在80° T-12O0 T之间。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发酵时间的酸奶的酸度进行测定,进而筛选出酸奶的最佳发酵时间。

同时,从酸奶的组织状态、口感等感官指标上进行评估。

二、实验原理牛奶酸度是指滴定100ml牛奶样品,消耗的mol/L NaOH溶液毫升数,工厂一般采用10ml样品,而不用100 ml样品。

乳中酸度增高,主要是微生物的活动结果,测定乳酸度可判断乳是否新鲜。

用LNaOH滴定时,乳屮的乳酸和NaOH反应,生成乳酸钠和水。

制造酸奶的实验报告(3篇)

制造酸奶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酸奶的发酵过程及原理。

2. 掌握酸奶的制备方法。

3. 提高对微生物发酵技术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酸奶是一种通过乳酸菌发酵牛奶而制成的乳制品。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为乳酸,使酸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酸奶的制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乳酸菌的生长繁殖: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需要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繁殖。

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利用牛奶中的营养物质进行代谢,产生乳酸。

2. 乳酸的生成: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将乳糖分解为乳酸,使牛奶的pH值降低,从而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使酸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新鲜牛奶、酸奶发酵剂、无菌试管、无菌棉塞、酒精灯、温度计、计时器等。

2. 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显微镜、培养皿、培养箱等。

四、实验步骤1. 预处理:将新鲜牛奶加热至80℃,持续5分钟,杀死牛奶中的细菌,然后冷却至室温。

2. 加入发酵剂:取一定量的酸奶发酵剂,加入冷却后的牛奶中,搅拌均匀。

3. 分装:将混合好的牛奶分装至无菌试管中,每支试管约10ml。

4. 密封:用无菌棉塞密封试管口,防止氧气进入。

5. 发酵:将试管放入电热恒温水浴锅中,设定温度为42℃,恒温发酵。

6. 记录:每隔一定时间(如2小时、4小时、6小时等)观察酸奶的发酵情况,记录发酵过程中的变化。

7. 结束发酵:发酵至酸奶具有酸味和凝固状态时,取出试管。

8. 观察与比较:将发酵后的酸奶与未发酵的牛奶进行外观、口感、pH值等方面的比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观:发酵后的酸奶呈凝固状,颜色呈淡黄色,与未发酵的牛奶相比,酸奶的色泽较浅。

2. 口感:发酵后的酸奶口感细腻,酸甜适中,具有酸奶特有的风味。

3. pH值:发酵后的酸奶pH值降低,一般在4.5-4.8之间,表明乳酸菌已将乳糖分解为乳酸。

4. 微生物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发酵后的酸奶,可见大量乳酸菌存在。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酸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原味酸奶得研制
一、材料选择:
1、鲜牛乳,蔗糖或白砂糖。

二、步骤:
1、器皿消毒杀菌:器皿在开水中煮沸杀菌5-10分钟。

2、调制与均质:将1升鲜奶加倒入杀菌后得器皿中,加入白砂糖( 7-8% ),60 ℃左右搅拌混匀溶解。

3、杀菌、冷却:将混匀后得鲜奶加热到65℃,杀菌20-30min,冷却到42~45℃。

(牛奶消毒杀菌一般就是采用巴氏消毒法,灭菌效果达到97%以上,大部分有害细菌已被杀死,巴氏消毒后得牛奶放在冰箱里冷藏,细菌在低温条件下生长缓慢)
5、接种、发酵:接入发酵剂,42 ℃进行保温发酵。

在发酵时间上设置6个(5小时,6小时,7小时,8小时,9小时,10小时,)不同处理,进行发酵。

6、后发酵:将保温发酵后得产品迅速冷却至10 ℃以下,再然后置于0-4℃得环境中后发酵12h以上。

三、实验结果(各位可以放置一些酸奶图片,本周六过来补拍一下,我们还有样品)
实验二原味酸奶得质量评估
一、实验目得
酸奶中得酸度主要来源于乳酸菌将乳中得乳糖发酵分解成得乳酸。

乳酸可降低胃得PH值,促进乳蛋白质得消化吸收,抑制肠道内有害菌得生长,有益人体得健康。

酸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酸奶中很大程度上与发酵时间密切相关,酸奶得最佳酸度在80°T-120°T之间。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发酵时间得酸奶得酸度进行测定,进而筛选出酸奶得最佳发酵时间。

同时,从酸奶得组织状态、口感等感官指标上进行评估。

二、实验原理
牛奶酸度就是指滴定100ml牛奶样品,消耗得0、1mol/L NaOH溶液毫升数,工厂一般采用10ml样品,而不用100 ml样品。

乳中酸度增高,主要就是微生物得活动结果,测定乳酸度可判断乳就是否新鲜。

用0、1mol/LNaOH滴定时,
(二)感官评价
酸奶感官评价评分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对相应结果进行分析,要求大家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若实验
分析:
1. 酸奶色泽,滋味及气味,组织状态得到了同学们得广泛认同,分数较高
2. 酸奶酸度不足,整体酸度偏低,实验最高值为8小时得74、26°T,由于市
面上酸奶得最佳酸度在80°T-120°T之间,所以本次实验得酸奶口味不足。

存在原因:①由于实验室菌种为去年购置,存在存储条件差,时间等问题从而导致菌种活性降低,导致酸奶酸度不足。

②菌种放置量过少,导致酸奶酸度不足
③本身实验误差,由于个人对于酚酞变色评判标准不同,导致氢氧化
钠滴入量存在误差,酸度检测有误差。

数据数量过少,误差较大。

④温度问题,酸奶发酵温度偏低。

3. 9小时得酸奶放置一周后酸度反而下降。

存在原因:①实验本身误差,第一次测量标本数量不足,只有两组数据。

②前后两次个人对于酚酞变色评判标准不同,导致氢氧化钠滴
入量存在误差,酸度检测有误差
4. 酸度没有随时间增加而递增。

存在原因:①数据数量过少,误差较大
②本身实验误差,由于个人对于酚酞变色评判标准不同,导致氢
氧化钠滴入量存在误差,酸度检测有误差。

③酸奶本身注水稀释中,存在注入水量无法精确控制,导致酸
度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