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气密封操作法(2010.9.28)
干气密封

3 双端面干气密封3.1 双端面干气密封的结构和原理干气密封结构见图2。
1. 静环2.动环组件(旋转环)3.副密封O型圈4.弹簧5.弹簧座(腔体)图2 干气密封结构弹簧在密封无负荷状态下,使静环与固定在轴上的动环组件配合。
不同的是干气密封的密封面宽,动环或静环端面上(或者同时在两个端面上)开有螺旋槽,其加工精度高,测试手段复杂。
根据泵送原理,随着动环的转动,密封气被向内泵送到螺旋槽的根部。
配合表面间的压力使静环表面与动环组件脱离,保持一个很小的间隙,一般为0.03mm 左右。
当由气体静压力和弹簧力产生的闭合力等于气体膜压力时,便建立了稳定的平衡间隙。
密封气压力始终比富气压力高0.2~0.3MPa ,这样密封气泄漏的方向总是朝着富气和大气,从而保证富气不会向大气泄漏。
干气密封要取得优良的性能,需要保持间隙稳定,同时,为减小泄漏又必须控制间隙很小,保证密封面不会发生接触。
3.2 干气密封控制系统经过滤的干净密封气(一般为氮气)分三路进入压缩机的密封腔:一部分经节流孔板进入缓冲气腔,缓冲气经迷宫后全部进入压缩机内,其作用是阻止机内富气向外扩散污染密封端面,影响密封正常运行;另一部分经流量计后进入主密封腔,这部分主密封气全部经端面形成气膜,对端面起润滑冷却作用。
向内侧泄漏的主密封气和缓冲气混合进入机内,向外侧泄漏的主密封气和隔离气混合放空;第三部分经孔板限流后进入隔离气腔,其中一部分隔离气经轴承箱放空,用来阻止润滑油进入干气密封,另一部分与向外侧泄漏的主密封气混合放空。
双端面干气密封正常运行的主要条件是确保主密封腔与缓冲气腔压差大于0.3MPa ,当压差小于0.05MPa 时,应准备停车。
另外,流量计和差压变送器信号进入DCS系统。
3.3 双端面干气密封的优点(1)端面非接触,寿命长,气膜厚度和刚度更大,可靠性更高;(2)极限速度高,最大达150~180m/s ,适应各种工况;(3)密封消耗的功率与密封介质的密度和粘度有很大关系,液体和气体的密度和粘度几乎相差两个数量级,干气密封消耗的功率仅为浮环密封的5%左右,因此说双端面干气密封功耗低,节省能源;(4)省去了庞大的密封油系统,密封系统总投资比浮环密封低,质量轻,占地面积小;(5)消除了密封油污染润滑油的可能性;(6)控制系统比浮环密封简单,运行和维护费用低。
干气密封操作规程

干气密封操作规程干气密封作为精密,贵重的设备附件,操作过程中,必须加强责任心,并精心操作方能使其处于完好状态。
采用自产保护氮气操作注意事项如下一、干气密封说明二、操作细则1.启动前先确认干气机械密封氮气瓶压力必须满足≥2.0MPa,同时备用氮气钢瓶应当是满瓶。
2.检查氮气钢瓶减压阀是否完好,氮气密封气连接管线是否完好无泄漏。
3.检查氮气仪表箱内的压力表,流量计,调节阀是否完好。
4.启动循环泵前将氮气控制箱内压力调节阀压力调至0.7MPa之间,同时将氮气钢瓶出口压力表与氮气控制箱内的调节阀后压力表进行对比,如偏差较大应进行校对或更换新表。
5.检查并确认氮气流量计后端的压力表是否完好,指示读数是否准确,同时再与压力调节阀上的压力表进行对比,并定期进行校验。
6.调节氨气控制箱内的流量计调节阀,确保保护气流量充足,(理论上轴径小于25mm的单端面干气密封的保护气流量应小于0.5~1.33L/min(0.03~0.08m ³/h)氮气不能过小,将会造成免气气量不足,分不开密封端面,造成密封端面损坏;密封气流量也不要过大,以免泵运行起来后造成进入系统的气量过多,形成气蚀现象或空管现象。
7.启动循环泵之前,开启10分钟干气密封氮气。
(目的,确保干气密封的密封面被气压吹起分离,防止密封面磨损),再向泵内灌料,让泵内先充满物料,打开自循环阀门,再启动泵,待泵运行稳定后,再开M702进料泵,并慢慢关闭自循环阀门。
8.泵密封气电接点压力开关已经设定在0.5MPa,如果系统氮气压力低于0.5MPa,循环泵P704将自行停泵,压力高于0.5MPa时,才可以接通压力开关,向DCS索要授权,再启泵。
9.泵运转时要确保干气密封气压比循环泵腔(泵入口)压力高出至少0.4MPa。
10.泵在正常运行时,尽可能减少泵的频繁启停,减小对泵干气密封的冲击。
11.干气密封运行过程中,为减少泵可能造成的物料反渗入密封腔,干气密封室内的保护压力不允许低于泵腔压力,如果在运行中更换氮气瓶时,应当及时切换到自产氮气系统,以确保干气密封的密封腔压力时刻大于泵腔压力。
干气密封

1.干气密封系统操作说明:1.1干气密封系统流程说明:1.1.1一级密封气流程说明:正常运行时.采用高压缸三段出口冷却器前的工艺气(1.65MPa.A 129℃)作为一级密封气源,该气源进入密封系统后,经过过滤器F1(或F2)过滤后达到1µ精度,然后分成两路:一路通过气动薄膜调节阀PDV22382将其压力调节为比低压缸平衡管/放火炬(选两者高值)的压力高出80KPa后分别进入低压缸—高、低压段一级密封腔;另一路经流量计FT-22382、22381将其流量分别控制在40N m3/h并进入高压缸—高、低压段一级密封腔;一级密封气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压缩机内不洁净气体污染一级密封端面,同时伴随着压缩机的高速旋转,通过一级密封端面螺旋槽泵送到一级密封放火炬腔体,并在密封断面间形成气膜,对端面起润滑、冷却等作用。
该气体绝大部分通过压缩机轴端迷宫进入机内,只有极少部分通过一级密封端面进入一级密封放火炬腔体。
压缩机开、停车时,采用2.5 MPa的中压氮气作为一级密封气源,该气源经G2接口进入密封系统,其他流程同上。
1.1.2二级进气、后置隔离密封气流程:0.4 MPa的低压氮气通过G3法兰端口进入系统后,经F3(或F4)过滤器后分别进入高、低压缸二级密封、后置隔离密封腔体:1)通过低压缸密封系统流量计FI-22388、22387将其流量控制在9Nm3/h后,经系统C2、C1法兰端口分别进入该缸高、低压端二级密封腔体;2)通过高压缸密封系统流量计FI-22390、22389将其流量控制在9Nm3/h后,经系统C4、C3法兰端口分别进入该缸高、低压端二级密封腔体;二级密封气的主要作用是阻止从一级密封端面泄露的少量介质气体进入二级密封端面,并保证二级密封安全可靠运行,其大部分气体与一级密封端面泄露的少量介质气通过一级密封排放腔体进入放火炬管线,只有少部分气体通过二级密封端面进入二级密封放空腔体后,与部分后置隔离气高点放空。
双端面干气密封操作书

双端面泵用干气密封一.干气密封本体结构说明双端面干气密封可以看作介质侧和大气侧背靠背布置的两组单端面干气密封,在两组密封之间通入氮气作阻塞气体而成为一个性能可靠的阻塞密封系统,控制氮气的压力使其始终维持在比工艺介质压力稍高0.3MPa的水平,使其在大气与工艺介质之间起到阻隔作用。
由于气体泄漏的方向总是朝着工艺介质和大气,从而保证了工艺介质不会向大气泄漏。
在密封静环的端面上加工有均布的流体动压槽。
特殊设计的槽型结构在使用条件下运转时所产生的流体动压效应,使动、静环间形成具有极高刚度的气膜,由气膜作用力形成的开启力与由弹簧和介质作用形成的闭合力达到平衡,使密封面分开3~5μm,在非接触状态下实现密封,使密封面在正常运转中不会磨损,保证密封在正常情况下能较长时间地稳定运行。
由于干气密封在开停车时会产生接触磨损,因此干气密封的动环选用相对较软、具有自润滑性的碳石墨,而静环采用高硬度碳化硅陶瓷。
该密封为整体集装式结构,出厂前已精密地装配成一体,通过定位块将动、静部分连接在一起,防止运输过程中零件之间相互碰撞造成的损坏。
同时,安装时不需要分解,整体装入泵腔内后取下定位块即可,简便可靠且定位准确,避免了现场重新拆卸组装时引起的装配精度下降以及环境中的粉尘等杂质进入密封,从而更容易保证密封的使用效果。
二.干气密封系统简要说明该密封设计有专门的控制系统,可保证干气密封长期可靠地工作在最佳状态。
干气密封系统的测量仪表、过滤器、阀门均安装在现场的干气密封仪表盘上。
操作人员能及时了解密封的运行清况,确保该系统的可靠运行。
1.干气密封系统及原理干气密封系统主要功能:对干气密封工作气进行过滤处理,并对干气密封腔压力进行监测。
系统工作流程图见P&I图从现场的氮气气源引出一路氮气0.8-1.0MPaG,经过截止阀V1、过滤器FL1(精度为1μm)、调压阀V2调节压力至约为0.7MPaG(高于密封腔内0.2-0.3MPa)作为干气密封的工作气体再经流量计FI101、单向阀V3,进入泵干气密封的密封腔。
干气密封

简介自从1960年代晚期干气体封严技术已经开始发展。
70年代中期出现了实用的设计,后来发展成为现在使用的密封设计。
1985年中期在Cooper-Bessmer压气机上首先应用的干气体封严是RF2/1B-30。
干气体封严取代了需要封严油系统的传统滑油封严。
封严滑油系统占用更大的空间,有众多的与之相关的安全开关并且要花费大量维护时间和资金。
干气体封严系统更加简单并且与传统的封严系统相比需要更少的维护。
干气体封严在转动封严件上采用了螺旋槽图案,静子封严件使用了高精度车铣加工的石磨表面。
封严使用了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原理使工作过程中保持最小的泄漏量。
主要零部件干气体封严的主要零部件是:配合环主环弹簧挡盘轴衬套腔室壳体内侧迷宫封严外测迷宫封严螺母内传动销钉保持架这些零部件可以从上面插图中看到。
注意主环室静止的石墨封严,配合环室螺旋槽图案的碳化钨封严。
挡盘是用来防止弹簧磨损静止石墨封严环的背面。
详细说明配合环配合环是封严件的旋转元件,通常用碳化钨制造。
表面蚀刻螺旋槽图案,螺旋槽图案从外圆周开始,扩展到位于表面部分距离的内圆周。
这就使得配合环和主环之间的环形面积在静止时全部接触。
螺旋槽的深度大约100到400微英寸。
在工作过程中,螺旋槽会引起压力升高导致表面产生小的分离。
主环主环是封严件的静止元件,由软的石墨制造。
在轴没有旋转的情况下这个组件靠在配合还上,形成静态封严,使压气机内工质空气封严。
弹簧弹簧在当轴静止时提供静态的密封力。
弹簧定位在保持架内,当轴不转动时推压挡盘使主环靠在配合环上。
挡盘挡盘位于弹簧和主环之间。
因为主环由软的石墨制造,这个零件可以防止弹簧穿透主环。
轴衬套轴衬套由位于压气机轴里的销钉驱动。
轴衬套驱动配合环。
腔室壳体腔室壳体是密封件最外面的部分,它在压气机壳体内定位封严件。
壳体内安装干空气封严组件。
内侧迷宫封严内侧迷宫封严使不干净的工质气体不会进入干气体封严件。
外测迷宫封严外测迷宫封严防止临近轴承的滑油进入干气体封严件。
干气密封使用说明书A4

4.3.4少量的润滑油或其他液体进入干气密封端面,不会对密封造成危害,但应尽量避免该情况的发生。
5.系统参数的设定
5.1双端面干气密封系统参数的设定
表1泄漏量每个端面单位为标准立方米/小时
n≤3000(r/min)
D≤50
(mm)
50<D≤100
(mm)
100<D≤150
3.2系统的连接
,系统固定好后。
,先将系统上有“接密封腔入口”或“接GBI”标识的接口连接到干气密封上标识为“GBI”的接口上;
,再将泄漏收集罐上有“泄漏气体出”标识的接口连接到系统上有“接密封腔出口”或“接CSV”标识的接口上。
,则直接将系统上有“接密封腔出口”或“接CSV”标识的接口连接在密封上标识为“CSV”的接口上。
1.4安装干气密封前必须将轴(或轴套)、密封壳体表面及所有进气孔擦拭干净,防止颗粒杂质进入密封部位。
1.5检查密封腔尺寸与密封总装图是否一致,轴与腔体的垂直度和同心度是否良好。
1.6检查轴的旋向和密封总图所示给方向是否一致,以免干气密封被损坏。
1.7在轴套密封圈上涂抹润滑脂,以便安装方便。
2.干气密封的安装和拆卸:
在运行过程中,需保证介质的压力高于干气密封密封腔的压力,
因为反压可导致主密封的损坏。
,且密封气压力必须高于介质压力0.2~0.3MPa。一旦密封气供应不足或是断气,将会造成密封的损坏。所以建议把干气密封控制系统中的备用气源管线连接在备用氮气源上。
,主要是通过监测单元的流量表来显示。流量表值偶然变化较大时,这可能是由于工艺波动、轴的移动、压力、温度或速度波动所引起,不会影响密封正常使用。
4.2双端面干气密封系统操作注意事项
干气密封操作法(2010.9.28)

C4102干气密封操作一、干气密封系統的吹扫1、检修完后在投用前一定要用氮气吹扫干气密封管线,为了保证足够的吹扫气体流量,吹扫前要折流量孔板(回装时要注意孔板流向)和干气密封管与机壳的连接法兰后进行吹扫,必要时可进行管线爆破吹扫,吹扫干净后管线复位。
2、吹扫前拆开的进机体法兰口一定要用干净胶布封扎好,防止杂质进入干气密封。
3、所有氮气系统在投用前,要进行排液操作,将导淋阀打开排放30分钟左右,以防止氮气带液进入到干气密封系统。
二、主密封的静压试验1、检修完的机组,从主密封气引入4.0MPa氮气缓慢充压到1.0MPa做静态密封试验,控制PDIC4786主密封平衡管差压30kpa至60KPa(付线要求全关),将机体放空阀关闭,并将干气密封泄漏气到火炬的管线阀门前法兰拆开(这样才能保证后路畅通),同时,关闭二级密封氮气压力PIA4790。
观察泄漏量与原厂实验报告上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若需泄压要缓慢,不能超过2MPa/min)。
实验完毕后将管线拆开部位恢复投用。
注:在有润滑油运行的时候,隔离氮(PIA4780)绝对不能关闭(以防止润滑油窜入干气密封)。
停用润滑油系统后20分钟,才能关闭隔离氮。
三、干气密封系统低压气密1、在进行主密封的静压试验时同步进行干气密封系统气密。
2、联系仪表投用有关的设备。
3、对所有干气密封管线、法兰、仪表表头、排空线、仪表引线、所有接头等进行全面气密。
三、投用干气密封系统1、干气密封必须通入干燥、清洁并经过滤的气体(过滤精度5um)。
所用气体的温度不能低于它们各自的露点温度。
(要求控制在98℃以上)2、干气密封管线保温完好,伴热蒸汽畅通,干气密封电加热器投用,保证密封气温度要大于其露点温度。
注:因为电加热器有自动保护功能,到达一定的温度后会自停,外操检查现场指示灯,发现停运要及时投用,内操监控好电加热器温度,发现不加热时,及时通知外操检查电加热器运行情况,保证电加热器的正常使用。
串联式干气密封操作规程

干气密封操作规程1、压缩机启动时一级密封器采用5.52MPA的氮气进入过滤单元,启动后用压缩机出口工一起进入过滤单元,过滤单元由两路过滤器组成,一开一备,并用PDI-1610监测过滤器是否堵塞,过滤后的密封气经FCV-1600接受来自高、低压侧限流孔板压差低选信号自动调节流量分别进入高、低压侧密封端。
隔离气和二级密封气采用0.5MPA(G)氮气。
从管网来的低压氮气进入过滤单元,过滤单元由两路过滤器组成,一开一备,并用PDI-1651监测过滤器是够堵塞。
过滤后的氮气分两路,一路通过PDCV1652控制压差作为后置隔离气分别进入高、低压侧密封端,另一路作为二级密封气经FCV1621接受来自高、低压侧限流孔板压差低选信号自动调节流量分别进入高、低压侧密封端。
一级密封泄漏气体、二级密封部分泄漏气体通过FE1683\FE1693来对各点的流量进行监测一确定各密封的状况并从一次放空口排入火炬,在各放空管上配有泄压阀PSV1680\PSV1691以防背压高以及通过密封回流。
隔离气以及二级密封泄露气从二次放空管排除。
启动润滑油泵前必须投用隔离气。
隔离气用来防止任何残留密封气体进入轴承室,防止轴承室内的油蒸汽污染气体密封。
2、操作程序A、系统安装后吹扫干净输气工艺管道,清洁度≥1um.B、现场仪表投用(打开各仪表根部阀)。
关闭所有工艺阀。
C、启用停车用氮气,正常运转后用压缩机出口气。
压缩机组出口没有压力钳,低压缸侧PI-1610控制1379KPA,高压缸侧PI-1610控制552~965KPA,有压力后,低压侧PI-1610控制919KPA,高压缸侧PI-1610控制18623KPA。
D、投隔离气、二级密封气缓慢打开过滤器入口阀引入低压氮气,从过滤器导淋处排放,待没有液体时,关闭导淋阀,打开过滤器出口阀,用FCV-1652来控制投用隔离气,FCV1621来控制投用二级密封气。
E、投一级密封器缓慢打开过滤器入口阀引入密封气,从过滤器导淋处排放,待没有液体时,关闭导淋阀,打开过滤器出口阀,用FCV-1611来控制投用一级密封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4102干气密封操作
一、干气密封系統的吹扫
1、检修完后在投用前一定要用氮气吹扫干气密封管线,为了保证足够的吹扫气体流量,
吹扫前要折流量孔板(回装时要注意孔板流向)和干气密封管与机壳的连接法兰后进行吹扫,必要时可进行管线爆破吹扫,吹扫干净后管线复位。
2、吹扫前拆开的进机体法兰口一定要用干净胶布封扎好,防止杂质进入干气密封。
3、所有氮气系统在投用前,要进行排液操作,将导淋阀打开排放30分钟左右,以防止
氮气带液进入到干气密封系统。
二、主密封的静压试验
1、检修完的机组,从主密封气引入4.0MPa氮气缓慢充压到1.0MPa做静态密封
试验,控制PDIC4786主密封平衡管差压30kpa至60KPa(付线要求全关),
将机体放空阀关闭,并将干气密封泄漏气到火炬的管线阀门前法兰拆开(这
样才能保证后路畅通),同时,关闭二级密封氮气压力PIA4790。
观察泄漏量
与原厂实验报告上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若需泄压要缓慢,不能超过
2MPa/min)。
实验完毕后将管线拆开部位恢复投用。
注:在有润滑油运行的时候,隔离氮(PIA4780)绝对不能关闭(以防止润滑
油窜入干气密封)。
停用润滑油系统后20分钟,才能关闭隔离氮。
三、干气密封系统低压气密
1、在进行主密封的静压试验时同步进行干气密封系统气密。
2、联系仪表投用有关的设备。
3、对所有干气密封管线、法兰、仪表表头、排空线、仪表引线、所有接头等进
行全面气密。
三、投用干气密封系统
1、干气密封必须通入干燥、清洁并经过滤的气体(过滤精度5um)。
所用气体的温
度不能低于它们各自的露点温度。
(要求控制在98℃以上)
2、干气密封管线保温完好,伴热蒸汽畅通,干气密封电加热器投用,保证密封气
温度要大于其露点温度。
注:因为电加热器有自动保护功能,到达一定的温度后会自停,外操检查现场指示
灯,发现停运要及时投用,内操监控好电加热器温度,发现不加热时,及时通知外
操检查电加热器运行情况,保证电加热器的正常使用。
3、检修完的机组,从主密封气引入4.0MPa氮气控制PDIC4786主密封平衡管差压
60KPa(付线要求全关),并将机体放空阀打开,手动启动增压泵后,一级密封
进气量PDIA4784、4785的压差为35KPa(9-140KPa之间)。
注:氮气分子量比氢气大,在孔板前后压差相同时,氮气工况的差压变送器体
积流量要小得多,约为氢气工况的三分之一。
4、一级密封泄漏量PDIA4793、4794正常范围值是在0~38KPa。
注:一级密封泄漏PDIA4793、4794孔板前压力≥350KPa时,爆破片会被击
穿。
四、投用二级密封氮和隔离氮
1、引入1.0MPa氮气入仪表控制盘,投用一组过滤器。
从过滤器底部排液吹扫
干静后关放空伐。
2、PIA4780数值为70KPa,数值可以在±10%范围波动(异常情况可增大,但不能
大于350KPa),因一级密封泄漏PDIA4793、4794孔板前压力≥350KPa时,爆
破片会被击穿。
3、为了防止润滑油或油雾进入主密封。
要投用隔离氮,并保证机体压力在0.5~1.0MPa
左右,才允许投用润滑油系统。
4、二级密封氮气压力PIA4790数值应该在70KPa(±10%范围)。
5、二级密封进气流量PDIA4791、4792正常范围值是在3~45KPa。
注:PIA4790自控阀是二级密封氮气泄漏补允阀(与普通恒压阀不同)。
起始要
靠开付线衡定所需求压力。
待泄漏量变化时PIA4790才起作用补允氮气维持
原压力。
五、机体引入工艺介质
1、为了防止反应系统介质倒串回干气密封糸统损坏密封面。
在开压缩机进出口伐前必须
用4.0MPa氮气并手动开增压泵PDIC4786主密封平衡管差压控制30 KPa至60KPa 之间。
缓慢给机体冲压。
2、当干气密封投用正常,关机体放空伐,机体缓慢升压,因干气密封卸压或升压速率不
能超过2MPa/min,(除非装置紧急情需动用2.1MPa/min泄压)避免压力突降或突升,造成O形圈及密封件损坏。
当机体压力大于系统压力0.3—0.5MPa慢慢打开机进出口伐。
六、干气密封系统参数调整
1、C4102按照操作规程盘车,启动、升速、升压直至规定运行工况,在各种工
况下观察并记录有关现象,各个仪表显示的数值。
因系统升压干气密封各参
数随之变化要及时调节。
2、如果仪表显示值与设计值偏差10﹪之内,则不必要调整相关的压力调节阀,
如果偏差较大,可以仔细调整压力调节阀,边观察压力表,边调整调节阀,
直到满足要求。
3、PIA480、PIA4790、PDIC4786这几个仪表阀,都要求保留付线有一定的开度,
以防止出现仪表故障时,中断有关的气源,导致干气密封受损。
4、机组正常运行时,平衡管差压大于520KPa 将增压泵的操作投用在自动控制
的状态。
当遇到停机时,内外操一定要注意增压泵是否正常自启动,否则,
则需要手动启动,外操需到现场确认其运行是否正常,内操需要注意增压泵
是否满足增压要求。
注:如果增压泵失效,在遇到停机时,要及时将系统压力降至低于高压氮
0.5MPa,将高压氮改做主密封气,如果流量不能满足要求,要马上打开
PDIC4786的付线,以保证主密封气的密封效果,也就是要保持在30~60KPa。
接下来的的操作参照六.2条执行。
另外,为保证主密封气的不带液,需要将
高压氮连通主密封气的管线内可能存留的液体排放干净(因为该段管线长时
间不用,介质不流动,存在存液的可能)。
具体操作是,将高压氮(顺着流程
走)的第一道阀关闭,通过两阀之间的放空阀用主密封气倒吹,排放连通管
内的存液,直至没有发现明液为止,排放操作至少三分钟以上才可以关闭阀
门(该操作时要戴空气呼吸器进行,做好防范措施)。
5、停机以后,为防止润滑油窜入干气密封系统,要保证机体压力在0.5~1.0MPa
左右,停用润滑油系统后,机体才能完全泄压。
七、主密封气的切换和高压气密
1、当机组出口压力接近4.0MPa氮气界区压力时(小于0 .5MPa),要改用机组出
口介质气做主密封气,投用时必须确认机出口介质流程已经改好,再将
4.0MPa氮气阀关闭。
该过程内外操需要紧密配合联系好,缓慢进行,做到平
稳切换。
2、因机进出口压差还很低在开增压泵的同时PDIC4786量满足不了,此时可开
付线调节满足主密封量。
3、在升压各阶段要对干气密封系统进行气密。
八、干气密封系统的正常检查和维护
1、PDIC4786要现场确认计时器每2小时打开除湿器电磁阀SV4788一分钟。
2、除湿器滤芯、主密封过滤器滤芯及氮气过滤器滤芯每周期需要进行更换。
3、要确保主气密封伴热畅通,电加热器正常使用,主密封气体入机前温度要高
于工艺气的露点温度,尽量保持在大于90℃以上。
4、注意监控各参教变化,发现偏离10﹪要及时调节。
5、注意监控pdIA4780、pdIA4783过滤器压差,接近70kpa时要切换过滤器。
6、机组检修时,一定要将机组与放空系统管线加装盲板隔离,以防止放空系统
管线有脏物质到窜进入机组。
在没有加好盲板之前,主密封气一定要保持进
气,要有气体流过PDIA4793、4794(这样是防止火炬系统的介质倒窜进干
气密封系统),如果机体压力高了,可以在机出口的放空线就地排放泄低机
体压力。
加氢车间
2010年9月28日
现阶段C4102紧急停机后如何开机保护干气密封注意事项目前干气密封系统增压泵失效无法投用下,如紧急停机对干气密封危险特大,尽量避免紧急停机。
若发生意外停机后,要保护干气密封系统,开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停机后外操应先立即打开机出口放空阀,(DN80的管线),但是要注意操作,一下不要将阀门开得太大。
另外,同步要将出口手阀关闭,将机体压力泄到3.0MPa后,将高压氮改入主密封气系统。
系统压力降到通过7巴放空泄压到3.0MPa以后,才能打开出入口阀。
2、注意:引N2之前要开N2放空半小时排液。
3、为保证主密封气不带液,要将高压N2连通主密封气的管线内可能残留的液体排放干净(因为该段管线长时间不用,介质不流动,存在存液的可能)。
具体操作:将高压N2(顺着流程走)的第一道阀关闭,通过两阀之间的放空阀用主密封气倒吹,排放连通管内的存液,直至没发现明液为止,排放至少三分钟以上才可关阀门(该操作要戴空气呼吸器进行)。
4、开机后,当机组出口压力接近4.0MPaN2界区压力时(小于0.5MPa),要改通机组出口介质做主密封气流程,再将4.0MPa氮气阀关闭。
该过程内外操需要紧密配合联系好,缓慢进行,做到平稳切换。
5、其他开机步骤照《C4102干气密封操作》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