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肝胆疾病的关系

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肝胆疾病的关系
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肝胆疾病的关系

第四章 细菌感染性疾病

第四章细菌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伤寒 一、名词解释 1.伤寒 2.再燃 3.复发 4.伤寒细胞 二、填空题 1.典型伤寒的病程可分为4期,分别是、、、。 2.伤寒极期的典型临床表现为、、 、、、。3.伤寒病人能够分离到伤寒杆菌的标本有、、 、。 4.伤寒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引起并发症的原因是。 三、选择题 (一)A1型题 1.下列哪项为伤寒初期的确诊依据 A.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B.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C.胆汁培养伤寒杆菌阳性D.肥达反应阳性 E.粪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2.对曾使用过抗生素,疑为伤寒的患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骨髓培养 B.粪培养 C.血培养 D.肥达反应 E.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3.伤寒并发症中最严重的是 A.肠出血 B.溶血尿毒综合征 C.中毒性肝炎 D.肠穿孔 E.中毒性心肌炎4.肥达反应阳性率最高的时期为 A.病后第1周 B.病后第2周 C.病前1周 D.病后第5~6周E.病后第3~4周 5.常用于调查伤寒慢性带菌者的抗体为

A.H抗体 B.A抗体 C.B抗体 D.Vi抗体 E.O抗体 6.伤寒病人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 A.起病后第1周 B.起病前1周 C.起病后第2~4周 D.起病后第5周E.起病后第6周 7.伤寒发病后,第1周阳性率最高的化验检查是 A.大便培养 B.肥达反应 C.尿培养 D.补体结合试验 E.血培养 8.伤寒出现肝脾肿大的主要原因为 A.伤寒性肝炎、脾炎 B.I型变态反应 C.III型变态反应 D.中毒性肝炎E.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性反应 9.伤寒杆菌的病原学特点下列哪项正确 A.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部分细菌有菌体表面(Vi)抗原 B.属沙门菌属的A群 C.革兰染色阴性,产生芽孢,有夹膜 D.Vi抗原抗原性强,产生Vi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 E.到目前为止,我国未发现耐氯霉素的伤寒杆菌株 10.伤寒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肠毒素 B.外毒素 C.神经毒素 D.细胞毒素 E.内毒素 11.引起伤寒不断流行、传播的主要传染源为 A.慢性带菌者 B.暴发型伤寒患者 C.普通型伤寒患者 D.伤寒恢复期E.伤寒患者的潜伏期 12.下列哪项是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 A.长程间歇寒战、高热、肝脾肿大,重度贫血,肥达反应阴性 B.驰张热、肝脾不大,周围血象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升高,肥达反应升高C.长程间歇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消化道出血 D.中、长程稽留高热、肝脾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H”、“O”均升高E.长程低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阳性。 (二)A2型题 13.某女,28岁,发热7日,伴有食欲减退、腹胀,病人发病前有涉水史。体格检查:T 40℃,P 80次/分,脾肋下2cm,外周血白细胞3.5×109/L,N 0. 52,L 0.48,下列选项中哪种诊断可能性大

华支睾吸虫病

疾病名:华支睾吸虫病 英文名:clonorchiasis 缩写: 别名:clonorchiasis sinensis;肝双盘吸虫病;支睾吸虫病 ICD号:B66 分类:消化科 概述: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人类常因食用未经煮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而被感染。轻感染者可无症状,重感染者可出现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精神不振、肝大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症。感染严重的儿童常有显著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国内流行于广东、山东、河南等24个省、市、自治区。 Mc Connel 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一华侨尸体的肝胆管内查见此虫,1875年在日本也发现此虫,以后国外各地,如越南、毛里求斯、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埃及、波兰等陆续报告有华侨感染此虫。我国于1908年首次发现本病患者。1956年在广州明代古尸、1973年湖南省衡阳北宋古尸和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西汉古尸内分别检出华支睾吸虫卵,可以确定本病早在500多年前、700多年前和2300多年前即已存在,且分布范围较广。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多见于中国、日本、朝鲜、菲律宾、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我国除青海、宁夏、新疆、甘肃、内蒙古、西藏等尚未有报道外,其余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已有本病的流行报道或病例报告,估计受感染人口 约为3000多万。各地流行情况包括感染率及感染程度颇有差异。人群感染情况较重的地区除广东外,尚有山东、河南、辽宁等省。有些地区淡水鱼的感染率较高,而人群的感染率却很低或仅有零星发现,如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 1.传染源 主要是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人和哺乳动物,如猫、狗,鼠、猪等。华支睾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病,人和多种哺乳动物对此种吸虫均易感。因此能排出华支睾吸虫卵的人和动物均是本病的传染源。人感染华支睾吸虫后,虫体寿命很长,可长C D D C D D C D D C D D

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标

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标 感染性疾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细菌和病毒是最多见的、最主要的两种病原微生物,临床上快速、准确的诊断和鉴别对病人的治疗十分重要。在大多数情况下,尚无完善的、实用的、快速的病原学诊断技术以实现对细菌和病毒快速分离和鉴定,而目前常用鉴定感染指标有(1)血WBC和N分类;(2)血沉ESR;(3)白细胞介素-6(IL-6);(4)血清hs-CRP;(5)PCT降钙素原。 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比例 目前,WBC、N%作为传统感染指标,因其检测方法简便经济,是广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感染鉴别的主要指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WBC 计数方法简便、快捷, 目前仍被认为是鉴定细菌感染的常规项目。但是,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对于细菌感染诊断的准确性较低,在局部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时二者有所升高,但在重症细菌感染组二者均下降,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内,中性粒略有升高,因此二者均不能很好的反应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因为全身细菌感染时外周血WBC 计数既可升高,又可减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另外剧烈运动、进食、寒冷刺激、情绪波动等以及采血部位不同和采血技术水平也可使血象出现较大差异[1]。所以WBC 计数和N%用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敏感性不够, 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血沉(ESR)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绝大多数急性或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组织变性和坏死性疾病都能使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产生变化,或使异常蛋白进入血液,引起血沉加速。此外,贫血和月经期及妊娠三个月后也可以使血沉加速。因此,血沉是一种非特异性试验,不能单独用以诊断任何疾病。 三、白细胞介素-6(IL-6) IL-6 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由212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功能糖蛋白。在感染和炎症时,上皮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IL-6 和IL-8,是局部和系统免疫反应的重要因子。在败血症患者体内的细菌感染产生炎症,刺激机体的T、B 细胞,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分泌大量的IL-6。IL-6 通过促进巨噬细胞表达细胞黏附分子、组织因子,诱导肝细胞合成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使超敏CRP

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转载自中国科技信息网 华支睾吸虫病是一种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且近年来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1]。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华支睾吸虫的重度流行区,江门市作为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不但人群华支睾吸虫的感 染率较高、感染度也重[2],它已成为该地区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华支睾吸虫的感染主要是由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引起,因此,淡水鱼类感染水平是反应一个地区华支睾吸虫流行程度的重要指标。为了解目前江门地区淡水鱼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于2009-04从江门地区属于珠江三角洲的蓬江、新会和鹤山三个区(市)采集淡水鱼进行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 淡水鱼的采集在江门市的蓬江区、新会区和鹤山市三地鱼苗场和鱼塘采集鲩鱼和鳙鱼共770条,当天送回实验室, 立即进行检查。 1.1.2 试剂胃蛋白酶(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酶活力≥1 200 U/g ,250g/瓶),盐酸(广州化学试剂厂,分析纯)。 1.2 方法 1.2.1 囊蚴的检查将鱼去除头、鳞、骨和内脏,尽量取净鱼肉,将鱼肉剁碎(每条鱼为1 个样本),置瓷盆中加入约10 倍体积的人工消化液(盐酸67.4 ml、胃蛋白酶50g,加蒸馏水至10 000ml),用玻棒搅碎,将鱼肉悬液置37 ℃恒温箱静置12 h 以上,期间多次搅拌使其充分消化。鱼肉消化物用60目铜筛过滤,除去粗渣,滤液冲洗到500 ml 的量杯内,补充自来水至500ml,静置15~20 min,倒去上层液体再加水至500 ml静置15~20 min,再倒去上层液体,如此重复数次,直至上层液体澄清为止。弃去上清液,把留取的沉淀倒入玻璃培养皿中,用手持培养皿作回旋动作,使沉渣集中于培养皿中央,置双筒解剖镜下用细针拨开沉渣寻找并计数华支睾吸虫囊蚴。 1.2.2 动物感染用从上述淡水鱼中分离的囊蚴分别经灌胃感染SD大鼠30只,50个囊蚴/鼠。约42d后剖杀大鼠检虫。 2 结果 2.1 淡水鱼总的感染情况在江门市的蓬江区、新会区和鹤山市三地共检查鲩鱼484条,其中232条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该鱼感染率约为47.93%;合计检出囊蚴1 553个,阳性鱼平均感染度为6.69个/尾。在蓬江区和新会区共检查鳙鱼(又名大头鱼)286条,其中45条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该鱼感染率约为15.73%;合计检出囊蚴102个,阳性鱼平均感染度为2.27个/尾。华支睾吸虫感染率,鲩鱼高于鳙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24,P <0.001)。 2.2 三区市间鲩鱼感染情况的比较蓬江区、新会区和鹤山市鲩鱼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见表1。三地区间鲩鱼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997,P <0.001)。鹤山市和蓬江区、鹤山市和新会区比较,鲩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9.538,150.13;P 均<0.001)。而蓬江区和新会区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 >0.05)。 3 讨论 近年来陈结云、黄骥、刘晓丹、车玉传和梁宝方[3~7]等作者对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的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而江门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西翼,属西江水系,气候温暖多雨,水面广阔,淡水鱼养殖业发达,且华支睾吸虫流行严重,但近年未见有江门市淡

华支睾吸虫病-广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华支睾吸虫病 方悦怡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Cobbold, 1875),Looss,1907]即肝吸虫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也称为肝吸虫病。人体感染是因为食入含有华支睾吸虫活囊蚴的鱼或虾所致。寄生在肝胆管内虫体运动的机械性刺激和虫体代谢产物的作用,致胆管上皮损伤,胆管阻塞,从而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可表现为胆管胆囊炎、胆石症和儿童发育障碍等,重者可发生肝硬化。华支睾吸虫是McConnell 1874年在印度加尔各答解剖一因病死的华侨木匠尸体时,在该尸体肝内首次被发现的。国内于1908年在广东发现华支睾吸虫病人后,又陆续在汉口、北京、沈阳、香港、广西和上海等地发现华支睾吸虫病例。但对湖北江陵马山砖厂出土的战国时代女尸进行寄生虫学研究证实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至少流行了2300年。我国目前除西北地区外,25个省、市、自治区有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或散发病例,该病已被卫生部列为我国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之一。 1 流行病学 1.1 分布 1.1.1华支睾吸虫病在世界分布情况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鲜、韩国、越南北部,俄罗斯的少部分地区。韩国居民有食生 作者单位: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00

鱼的习惯,故该病在韩国分布范围较广,流行区主要分布在汉江、锦江和洛东江等7条大河流域内。华支睾吸虫病曾在日本广泛流行,除北海道外,各地均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或病人。在越南,华支睾吸虫病主要流行于北部的红河三角洲、海防、河内,西部和南方感染较低。在俄罗斯,华支睾吸虫病人主要集中在远东地区。在菲律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一些西方国家里的亚洲人也有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报道,但这些病例均是在其他流行区被感染或是吃了进口的淡水鱼而感染,尚无证据说明这些病例是在当地感染的。1.1.2 华支睾吸虫病在国内分布情况根据调查资料,华支睾吸虫感染呈现随水流分布的规律,我国的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外流区域的太平洋流域。除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宁夏等几个省、自治区未见华支睾吸虫病报道外,其余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已有该病的流行报道或是病例报道。华支睾吸虫病流行较严重的有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台湾省、湖南省、江西省和四川省的部分地区、东北三省朝鲜族居民聚居地。例如在黑龙江的39个县市平均感染率为16.85﹪。辽宁省和吉林省已发现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的县区人群感染率多在10﹪以上(0.8﹪~72.1﹪).广东省81个县市有感染者,平均感染率为16.2﹪(0.2~54.07﹪)。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调查的29个县的平均感染率为2.7﹪,在个别地区感染率可达67.8﹪。台湾省美依地区人群的感染率为22.37﹪~51.88﹪,苗栗县苗栗镇客家人的感染率为63.0﹪,日月潭地区粪检阳性率为54.8﹪。 1.2 流行环节

重症医学科感染细菌的种类及耐药性监测

重症医学科感染细菌的种类及耐药性监测 发表时间:2016-03-15T14:34:30.1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4期作者:张俊 [导读]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的类型主要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中感染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最为常见。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摘要:目的:以神经外科为例,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临床感染细菌分布和耐药性监测。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临床感染患者的病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易受到感染的部位分别为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细菌学检验检出鲍曼不动杆菌63株,所占比例为18.3%;铜绿假单胞菌72株,所占比例为20.9%;肺炎克雷伯菌93株,所占比例为27.0%,共检出细菌345株。革兰阴性杆菌对于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93.5%,对于哌拉西林一他唑巴坦的敏感性为67.3%,对于头孢他定和氨曲南的敏感性都是33.6%,对于环丙沙星的敏感度为26.2%,对于阿米卡星的敏感度15.9%。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的类型主要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中感染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最为常见。 关键词:神经外科;感染细菌;耐药性检测;重症监护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低下,加之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等治疗侵入性操作损伤多种生理屏障,使得重症感染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临床科室,成为导致ICU患者病情加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患者送检样本作培养的细菌,忽视重复菌株,根据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后,采用美国MicroScan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实施鉴定和药敏试验,每天用标准菌株做质控。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临床感染患者的病原资料进行分析,以我国卫生部颁布的《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标准进行诊断,并经临床送检标本作细菌培养阳性证实。共计感染患者252例,其中男性患者186例,女性患者66例,年龄14~83岁,平均年龄(53.8±2.7)岁,其中60岁以上患者84例,占比重为33.33%。所有患者均通过《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确诊,经检验患者的细菌标本呈阳性。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临床感染患者检查的病原样本进行培养,然后将重复的菌株进行排除,使用常规的分离和培养方法进行培植,然后使用珠海迪尔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DL-96自动分析仪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和鉴定,每天使用标准菌株进行质量控制。 1.2细菌、真菌鉴定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相关操作,真菌在珠海迪尔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沙包氏琼脂培养基进行培养,然后按照该试剂的操作说明进行判定。 1.3药敏试验 使用MIC法来进行细菌药敏感度试验,判定结果依照美国临床试验标准化委员会,简称NCCLS的标准,真菌使用珠海迪尔生物有限公司提供DL-96微生物鉴定药物敏感分析系统进行操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对本次实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础疾病 该组感染患者中,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13例,所占比重为44.84%;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16例,所占比重为46.03%;硬膜外学肿钻孔引流术后感染16例,占6.3%;脑肿瘤术后感染1例,所占比重为0.004%%;脑梗塞昏迷患者2例,所占比重为0.008%;脑积水术后感染患者例1例,所占比例为0.004%,。 2.2感染类型 该组患者出现中肺部感染220例,所占比例为87.30%,泌尿感染患者14例,所占比例为5.56%;中枢神经感染患者12例,所占比例为4.76%,血液感染患者6例,所占比例为2.38%。 2.3细菌分布 本次收集的病原菌共计366株,其中真菌20株,所占比例为5.46%,细菌346株,所占比例为94.54%。346株细菌体,大肠杆菌172株,所占比例为49.71%,非发酵菌145株,所占比例为41.91%,革兰阳性球菌22株,所占比例为6.36%,气单胞菌7株,所占比例为 2.02%。再进行细分,肺炎克雷伯菌92株,所占比例为26.59%,铜绿假单胞菌74株,所占比例为21.39%,鲍曼不动杆菌60株,所占比例为17.34%,大肠埃希菌26株,所占比例为6.94%,肠杆菌属18株,所占比例为5.20%,葡萄球菌16例,所占比例为4.62%,弗劳地拘椽酸杆菌12株,所占比例为 3.47%,其他细菌所占比例为13.87%。 2.4细菌药敏特点 结果发现22株革兰性球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6株,溶血葡萄球菌4株,而且都是耐甲氧西林药物,这些菌种只会利福平和万古霉素比较敏感。 3讨论 监测结果显示,主要感染的细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三种菌类为主,该3类菌的分离株绝大多数都是多重耐药菌株,检测中发现仅仅对亚胺培南具有敏感度,因此表明神经外科感染病菌大多为多重耐药性病菌。由本文数据可以看出,革兰氏阴性菌是神经外科病房细菌感染的主要类型,尤其是下呼吸道及创面感染。究其原因,侵入性操作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次,频繁使用激

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标教学提纲

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 标

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标 感染性疾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细菌和病毒是最多见的、最主要的两种病原微生物,临床上快速、准确的诊断和鉴别对病人的治疗十分重要。在大多数情况下,尚无完善的、实用的、快速的病原学诊断技术以实现对细菌和病毒快速分离和鉴定,而目前常用鉴定感染指标有(1)血WBC和N分类;(2)血沉ESR;(3)白细胞介素-6(IL-6);(4)血清hs-CRP;(5)PCT降钙素原。 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比例 目前,WBC、N%作为传统感染指标,因其检测方法简便经济,是广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感染鉴别的主要指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WBC 计数方法简便、快捷, 目前仍被认为是鉴定细菌感染的常规项目。但是,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对于细菌感染诊断的准确性较低,在局部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时二者有所升高,但在重症细菌感染组二者均下降,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内,中性粒略有升高,因此二者均不能很好的反应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因为全身细菌感染时外周血WBC计数既可升高,又可减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另外剧烈运动、进食、寒冷刺激、情绪波动等以及采血部位不同和采血技术水平也可使血象出现较大差异[1]。所以WBC 计数和N%用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敏感性不够, 有一定的局限性。 血沉(ESR)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绝大多数急性或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组织变性和坏死性疾病都能使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产生变化,或使异常蛋白进入血液,引起血沉加速。此外,

贫血和月经期及妊娠三个月后也可以使血沉加速。因此,血沉是一种非特异性试验,不能单独用以诊断任何疾病。 白细胞介素-6(IL-6) IL-6 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由 212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功能糖蛋白。在感染和炎症时,上皮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 IL-6 和 IL-8,是局部和系统免疫反应的重要因子。在败血症患者体内的细菌感染产生炎症,刺激机体的 T、B 细胞,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分泌大量的 IL-6。IL-6 通过促进巨噬细胞表达细胞黏附分子、组织因子,诱导肝细胞合成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使超敏CRP浓度提高。但国外资料表明,除细菌因素外,其它非感染因素也会引起IL- 6的非特异性升高,从而限制了IL- 6对诊断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而PCT与hs- CRP 则正好可以弥补IL- 6这一缺点。 另外,IL-6与急性胰腺炎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故IL-6水平能很好地评估急性胰腺炎的程度。 hs-CRP C -反应蛋白早于1930 年发现,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 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超敏CRP (HS-CRP)方法的引入,CRP不仅可作为一种急性炎症的标志物,而且可区别在正常范围内低程度炎症反应中CRP的水平。HS-CRP已被证实是由慢性炎症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其浓度对心血管疾病的干预及预后起重要作用被临床重视。 C 反应蛋白(CRP)是肝脏细胞在IL-6 的作用下分泌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蛋白,在应激情况下血清CRP 水平增高,在任何组织损伤和感染的急性期均可升高[2]。除细菌感染外,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反应、梗死、急性创伤或

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标

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标 感染性疾病就是目前临床上常见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得重要疾病之一,而细菌与病毒就是最多见得、最主要得两种病原微生物,临床上快速、准确得诊断与鉴别对病人得治疗十分重要。在大多数情况下,尚无完善得、实用得、快速得病原学诊断技术以实现对细菌与病毒快速分离与鉴定,而目前常用鉴定感染指标有(1)血WBC与N分类;(2)血沉ESR;(3)白细胞介素-6(IL-6);(4)血清hs-CRP;(5)PCT降钙素原。 一、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分类比例 目前,WBC、N%作为传统感染指标,因其检测方法简便经济,就是广大医院尤其就是基层医院感染鉴别得主要指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WBC 计数方法简便、快捷, 目前仍被认为就是鉴定细菌感染得常规项目。但就是,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对于细菌感染诊断得准确性较低,在局部细菌感染与脓毒症时二者有所升高,但在重症细菌感染组二者均下降,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内,中性粒略有升高,因此二者均不能很好得反应细菌感染得严重程度。因为全身细菌感染时外周血WBC计数既可升高,又可减少,受许多因素得影响。另外剧烈运动、进食、寒冷刺激、情绪波动等以及采血部位不同与采血技术水平也可使血象出现较大差异 [1]。所以WBC 计数与N%用于细菌性感染得诊断敏感性不够, 有一定得局限性。 二、血沉(ESR)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得速度。 绝大多数急性或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组织变性与坏死性疾病都能使血浆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产生变化,或使异常蛋白进入血液,引起血沉加速。此外,贫血与月经期及妊娠三个月后也可以使血沉加速。因此,血沉就是一种非特异性试验,不能单独用以诊断任何疾病。 三、白细胞介素-6(IL-6) IL-6 就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得细胞因子,由212 个氨基酸组成得多功能糖蛋白。在感染与炎症时,上皮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IL-6 与IL-8,就是局部与系统免疫反应得重要因子。在败血症患者体内得细菌感染产生炎症,刺激机体得T、B 细胞,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分泌大量得IL-6。IL-6 通过促进巨噬细胞表达细胞黏附分子、组织因子,诱导肝细胞合成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使超敏CRP浓度提高。但国外资料表明,除细菌因素外,其它非感染因素也会引起

降钙素原在重症细菌感染中的诊断意义

降钙素原在重症细菌感染中的诊断意义 发表时间:2018-06-12T15:18:50.87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作者:金小丽 [导读]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重症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细菌感染78 例患者作为细菌感染组 金小丽 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武清 301700 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重症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细菌感染78 例患者作为细菌感染组,其中56 例患者根据ACCP/SCCM 共识的诊断标准确诊为重度细菌感染另外48 例为各病房收治的非细菌感染的其他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对该两组患者同时测定降钙素原(PCT)、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和全血白细胞计数(WBC)。结果 56 例重症细菌感染患者的PCT 阳性率(PCT≥0.5 ng/mL)为94.6 %,WBC 阳性率(WBC ≥ 20×109/L 为阳性)为46.4 %,hs-CRP 阳性率(hs-CRP ≥ 8 ng/L 为阳性)为64.3 %。三项在重症感染时都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是PCT 阳性率明显高于hs-CRP 和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CT 检测对重症细菌感染疾病具有较高敏感性,可作为诊断严重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早期用药提供有力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细菌感染 临床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上升,早期诊断,对症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PCT、hs-CRP、WBC的测定结果综合分析,以此评价PCT在严重细菌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患者104例,其中56例根据ACCP/SCCM共识诊断为确诊为严重细菌感染,另外48例为各病房收治的非细菌感染的其他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104例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51.3±10.6)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资料具有可比性(P>0.5)。 1.2 标本采集与检测 PCT使用mini-VIDAS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试剂定标,质控品全部由梅里埃提供的bioMerieux,sa公司生产的产品。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程序进行,结果以PCT≥0.5 ng/mL为阳性。hs-CRP使用西门子BN ProSpec?系统,通过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试剂由厂家提供。hs-CRP≥8 ng/L为阳性。WBC采用XN-2000测定,试剂为厂家配套试剂。WBC≥20×109/L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A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的PCT、hs-CRP和WBC总数结果比较分析,细菌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44例细菌感染组的PCT、hs-CRP和WBC结果的敏感性比较,PCT结果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s-CRP和WBC,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PCT、hs-CRP及WBC 3 项指标均可鉴定细菌感染。严重感染是临床常见病,要求早作出明确诊断,才能有效治疗,传统的诊断方法有体温测定,WBC计数,CRP,血培养,分泌物培养等方法,外周WBC 计数检查难度小、易开展,能够反映机体存在炎性反应,WBC 计数作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常规、经典的主要判断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其受人体基础、个体差异、运动、精神、药物等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WBC对预测病人预后效果并不理想[1]。CRP 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对细菌感染、组织损伤、坏死均能迅速发生反应,在临床上可作为细菌感染、组织损伤程度、评价治疗反应的敏感指标[2]。当机体遭受感染时,CRP 会反应性增高,但炎症过程发生12 h 后,CRP 才得以检测到,因此,血清CRP对细菌感染诊断不能在疾病发生后快速准确地发挥诊断作用,同时由于CRP 在炎症状态或应激状态下在非感染病人中(如心血管疾病、风湿性疾病,慢性炎性反应、梗死、急性创伤或手术、烧伤、免疫复合物沉淀时)也会升高,因此决定了CRP 具有较差特异性[3]。 降钙素原是降钙素的激素原,当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严重或机体的脏器功能严重衰竭,它在血浆中的水平会迅速升高,局部轻微感染也不会引起其升高,经过研究发现人体抑制免疫状态不会给血清PCT 的释放产生影响,即当人体患上脓毒血症或被细菌感染时即便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人体内血清PCT 水平仍会不断升高,而且随着感染程度的加深释放量会增大,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4-6],所以根据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可以准确诊断细菌感染。2001 年国际脓毒症会议的脓毒症诊断标准已把PCT 作为诊断指标之一[7]有资料证实在感染2~3 h PCT即可升高,并随感染的加重而升高,当感染控制后PCT也随之下降。因此对早期诊断很有价值,可作为一项严重细菌感染的预警指标。有报道严重细菌感染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3 d,PCT结果可出现明显改变,病情也随着PCT的下降而得到缓解[8]。 临床上微生物培养也有很高诊断价值,但受条件限制,再加上培养时间较长,不够方便。本研究结果表明PCT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轻度感染可无症状,重者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疲倦乏力、肝区隐痛、肝肿大等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肝硬化、腹水和侏儒症,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和胆管阻塞等。 一、华支睾吸虫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人或其它动物(如猫、狗、鼠等)的肝胆管内,产出的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混于粪便中排出。虫卵入水,当水中有可作为其第一中间宿主的淡水螺,如纹沼螺、赤豆螺、长角涵螺等,虫卵被螺吞入,毛蚴在螺体内孵化,经胞蚴、雷蚴阶段的发育,最后发育成尾蚴时离开螺体进入水中。尾蚴在水中如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类,即侵入鱼皮下、肌肉等处,经30~40天发育形成囊蚴。当人和动物等终宿主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活囊蚴的鱼虾时,囊蚴在终宿主消化道内经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在十二指肠内破囊而出,脱囊后的后尾蚴(童虫)经胆总管进入肝胆管发育为成虫,从食入囊蚴到粪便出现虫卵,约需1个月。 二、流行概况 (一)分布 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我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俄罗斯等。在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于22个省、市、自治区,是当前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二)传染源 作为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染源,除人以外,还有猫、狗、猪、鼠等多种动物。 (三)传播途径 病人或患病动物粪便内含有的虫卵落入水中,先后经过两个中间宿主(淡水螺和鱼虾类)体内的发育,形成大量感染期囊蚴,人或动物食入含有活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三、临床表现 成虫在肝胆管内寄生,虫体的机械性损伤和分泌物、代谢产物的刺激使胆管上皮细胞脱落、增生,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严重时可使附近的肝实质萎缩,甚至肝硬化。胆管阻塞、胆汁淤滞和胆管扩张可引起阻塞性黄疸。胆汁引流不畅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发生胆管炎症。虫卵、死亡虫体及其碎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