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支睾吸虫病防治
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治疗和防治

122210101134 吴文亮
流行
肝吸虫属于人兽共患病,其流行是与当地的居民 饮食活动有关。患病人群喜欢生食鱼和虾。我国除 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西藏尚无报道之外, 已有25个省市自治区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沿海地区 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流行分布广。
流行病学
传染源: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哺乳动物和人,此外鼠 类、狐狸、兔、水牛等也可以成为宝虫宿 主。 传播途径:进食未煮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活 囊蚴的淡水鱼虾而感染。其存在第一、 第二宿主,分别为淡水螺和淡水鱼。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率与生活 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预防
控制传染源:流行区普查普治病人、病畜 切断传播途径:1.不吃未煮熟的淡水鱼虾 2.加强粪便管理 3.提高人群对肝吸虫的认识 4.不用生鱼喂养猫和90150mg/kg,每日3次,连服2日。
治疗原理
两种主要药理作用: (1)虫体肌肉发生强直性收缩而产生痉挛性麻痹。血吸虫接 触低浓度吡喹酮后仅20秒钟虫体张力即增高,药浓度达 1mg/L以上时,虫体瞬即强烈挛缩。 (2)吡喹酮对虫体皮层有迅速而明显的损伤作用,引起合胞 体外皮肿胀,出现空泡,形成大疱,突出体表,最终表皮糜 烂溃破,分泌体几乎全部消失,环肌与纵肌亦迅速先后溶解。
谢谢观赏
华支睾吸虫病应该如何预防?

华支睾吸虫病应该如何预防?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华支睾吸虫病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以及华支睾吸虫病应该如何护理,华支睾吸虫病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等方面内容。
*怎样预防华支睾吸虫病:
*一、预防
1.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不吃生鱼虾,提倡科学的烹调和食用鱼的习惯,防止误食囊蚴,把住病从口人关。
2.控制传染源在流行区进行普治普查,积极治疗病人和带虫者。
对重点人员、高发人群要重点检查、重点防治。
加强保虫宿主的管理,不用生鱼虾喂狗、猫、猪等动物。
3.切断传播途径对动物粪便等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人畜的交叉感染。
保护好水源,防止病畜的排泄物污染。
在春季螺开始繁殖前,采用药物灭螺,以切断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环节。
*以上是对于怎样预防华支睾吸虫病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那么,下面再看下华支睾吸虫病的护理方法,华支睾吸虫病的常见护理措施。
*华支睾吸虫病常见护理方法:
*一、护理
影响华支睾吸虫病预后的主要因素有:①感染的虫数;②重复感染情况;③治疗情况。
轻型患者如不再重复感染,经治疗后预后良好。
重型感染者甚至已发展至肝硬化者,如能避免重复感染,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及肝病变均可获得明显好转。
并发胆囊胆管炎、胆管阻塞者,如及时治疗,预后亦良好。
合并病毒性肝炎时,肝炎症状较明显,病程迁延,肝功能恢复较慢。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怎样预防华支睾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的护理方法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相关资料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华支睾吸虫病”可以找到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概述 一、形态
二、生活史
3
三、致病
四、实验诊断
五、流行与防治
概述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 又名肝吸虫。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引起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即肝吸 虫病。人感染本虫多由生吃或半生吃鱼 肉所致。在我国,除了青海、宁夏、内 蒙古和西藏等省区外,已有25个省、市
• 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如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东南亚国家。 • 在我国除青海、宁夏、内蒙古、西藏等尚未见报道外,在27个省、市、自治
区均有发现或流行。 • 据2001—2004年第二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流行区感染率为
2.4%。 27
五、流行与防治
2 流行原因
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受感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保虫宿主大量存在; 2)传播途径:生熟砧板不分;中间宿主广泛存在;新鲜粪便施肥或将厕所建在鱼塘上。 3)易感人群:无性别、年龄差异,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鱼虾而感染。
(2)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查虫卵:离心沉淀后镜检。
2 免疫学诊断
25
皮内试验 ELISA 间接血凝试验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四、实验诊断
3 影像学诊断
B型超声波检查:可见肝内光点粗密不均,有团块状或小斑片回声等。 CT检查:可见肝内胆管从肝门向四周呈管状扩张。
26
肝脏CT影像下的虫体
五、流行与防治
1 分布
15
成虫寿命:一般20~30年 ; 保虫宿主:猫、狗和猪等。
二、生活史
华枝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豆螺
虫卵被豆螺吞食后, 在螺体内孵出毛蚴, 经胞蚴、雷 蚴,发育为尾蚴,成熟尾蚴从螺体逸出入水。
请观看“活豆螺”视频
胆道华支睾吸虫病疾病详解

疾病名:胆道华支睾吸虫病英文名:clonorchiasis sinensis of bile duct缩写:别名:肝吸虫病疾病代码:ICD:B66.1概述:华支睾吸虫(clonorchiasis sinensis of bile duct)俗称肝吸虫,于1874 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 1 例华侨的胆管内发现,1908 年在国内证实。
1975 年,在湖北省江陵县西汉古尸和战国墓古尸体内发现华支睾吸虫虫卵,证明本病在我国流行至少2300 多年。
华支睾吸虫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
目前我国有26 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有本病发生或流行,因不良饮食习惯,我国广东省感染人数最多,约超过500 万,占全国总感染人数的一半。
成虫寄生于胆道系统内,引起胆道华支睾吸虫病(chonorchiasis of bile duct),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引起胆囊炎、胆管炎、胆道结石、胆道肿瘤以及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障碍。
流行病学: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较广泛,以广东省为例,1973~1991 年,全省95 个市、县进行流行病学抽查,发现62 个市、县有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珠江和韩江两大水系及其毗邻地区,平均感染率 16.2%,珠江三角洲、珠江上游及韩江水系的感染率分别为 21.1%、4.4%和 5.1%。
1997 年广东省寄生虫病研究所等调查广东省顺德市5230 人,阳性者1315 人,感染率25.1%。
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必须具备3 个条件:①有适于病原体寄生的终宿主;②粪便污染水源,同时有一定数量的中间宿主——淡水螺、鱼、虾的存在;③当地居民有不良的饮食习惯,进食含囊蚴的淡水鱼虾,如食“鱼生”(生鱼片)、“生滚粥”(生鱼片加热煮成的粥)、进食烧烤的小鱼,追求进食鲜、活、嫩、滑的生食等。
1.传染源华支睾吸虫的传染源包括华支睾吸虫感染的人、家畜、野生动物,其中受感染的人群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寄生虫02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1 肝吸虫成虫(未染色) 幻灯片 6 一、形态 口吸盘(oral sucker)稍大于腹吸盘(ventral sucker),肠分两支,延伸到虫体后
1 肝吸虫生活史图 幻灯片 15 二、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肝胆管内; 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或虾;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食入含囊蚴的鱼虾而感染;
成虫寿命:一般 20~30 年 ; 保虫宿主:猫、狗和猪等。
1 幻灯片 16 二、生活史 华枝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豆螺
据 2001—2004 年第二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流行区感染率为 2.4%。
1 幻灯片 28 五、流行与防治 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受感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保虫宿主大量存在; 2)传播途径:生熟砧板不分;中间宿主广泛存在;新鲜粪便施肥或将厕所建在鱼塘上。 3)易感人群:无性别、年龄差异,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鱼虾而感染。
1 肝吸虫感染肝脏标本 幻灯片 19 三、致病 胆管上皮细胞脱落、增生、管壁变厚,管腔变窄,大量虫体寄生引起胆管阻塞,胆 汁淤滞和胆管扩张,引起阻塞性黄疸。 其周围组织纤维增生,引起肝肿大,甚至胆道炎症。 虫卵、死亡虫体及脱落组织碎片可作为结石中心,形成结石。
1 扩张的胆管内有二条睾吸虫,刺激胆管黏膜上皮增生(+示) 幻灯片 20 三、致病 1)带虫者(轻度感染者) 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较轻微。
1 幻灯片 22 三、致病
1 肝吸虫寄生引起的侏儒症 幻灯片 23 三、致病
1 腹水 幻灯片 24 三、致病
[寄生虫学]华支睾吸虫
![[寄生虫学]华支睾吸虫](https://img.taocdn.com/s3/m/149b511069dc5022abea0004.png)
➢晚期:肝硬化、腹水,甚至消化道大出血、肝昏 迷而死亡。
➢儿童:症状重,死亡率高。营养不良、贫血、低 蛋白血症、浮肿、肝肿大(肝硬化)和发育障碍 (侏儒症)
华支睾吸虫病 肝硬化腹水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腹水侧面像
19岁华支睾吸虫病患者与同龄健康人比较
诊断
1.病原学检查:检获虫卵是确诊依据。 ➢涂片法:直接涂片
定量透明法 集卵法:漂浮集卵法、沉淀集卵法 ➢粪检阴性时,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查虫卵、
成虫 2 .免疫学检查:
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ELISA)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流行
分布:亚洲。25个省(山东) 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 流行因素: ➢ 粪便污染水源 ➢ 一、二中间宿主同栖同一水体 ➢ 食生或不熟淡水鱼虾(最关键因素)
雌雄同体 (hermaphrodit e)
具两个分支状 的睾丸(在体后 1/3处,前后排 列)
卵巢边缘分叶
肠支
卵黄腺
睾丸
子宫 华支睾吸虫成虫玻片染色标本
2.虫卵(eggs)
侵入第二中间宿主内
寄生于第二中间宿主体内
生活史(life cycle)
(终宿主: 人猫犬)
第一中间宿主 螺蛳
成虫 卵 毛蚴 胞蚴 雷蚴 尾蚴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华支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又称肝吸虫,成虫寄 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引起华 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
形态
成虫
幼虫
虫卵
腹吸盘
犬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检疫体系,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动物,防止疫情 扩散。
消灭方法
药物治疗
01
使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药物进行驱虫治疗,以杀死体内的华
支睾吸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环境消毒
02
对犬舍和活动场所进行消毒处理,以消灭环境中的华支睾吸虫
卵和幼虫。
犬只处理
03
对患病犬只进行隔离治疗,对死亡犬只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
犬华支睾吸虫病需要与其他肝脏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肝炎 、肝癌、肝硬化等。
鉴别诊断需要根据病犬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 综合判断,同时还要注意与其他寄生虫病进行鉴别。
03
犬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治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
定期带狗狗去兽医那里进 行健康检查,以预防疾病 的发生。
避免喂食生肉
不要给狗狗喂食生肉,以 免感染华支睾吸虫。
及时确诊
对于疑似患有犬华支睾吸虫病的狗狗,应尽快送 至宠物医院进行诊断,确诊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 案。
全身治疗
采用全身治疗的方法,对狗狗体内的华支睾吸虫 进行杀灭。
3
针对性治疗
根据狗狗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采取针对性的治 疗措施,如使用驱虫药、抗生素等。
护理方法
补充营养
在治疗期间,应给狗狗提供充足的营养,以增强其免疫力,有助 于病情恢复。
实验室诊断是确诊犬华支睾吸虫病的重 要方法之一。
通过采集病犬的血液、粪便和尿液等样 本,进行显微镜检查、抗原检测和PCR
检测等手段来确诊。
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到虫体或虫卵等寄 生虫;抗原检测可以检测到病犬体内是 否存在华支睾吸虫的抗原;PCR检测可 以检测到病犬体内是否存在华支睾吸虫
犬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犬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犬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后睾科(Opisthochiidae)支睾属(Clonorchis)的中华分支睾吸虫(C.Sinensis)寄生于犬的胆囊及胆管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本病在我国分布较广,已有20多个省市有本病报道,以南方各省流行最为严重。
辽宁省辽北地区对此病发生少有报道。
自2001年夏;秋季以来,笔者注意到该病在本地区时有发生,应引起重视。
1发病情况本地城郊一带养犬户较多。
该病首例见于2001年9月,病犬为雌性,4月龄左右,表现极度瘦弱,下腹有轻微下坠感,排棕黑色水样便,有呕吐症状,黏膜苍白黄染。
据犬主介绍,病犬较同窝犬明显瘦小,怀疑有寄生虫,曾用左旋咪唑驱过虫。
1周前开始食欲减退,腹泻,曾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未见任何好转,病情逐渐加重,遂到医院求诊。
当即采取止吐、止血、补液等对症治疗,待进一步检查确诊,次日上午病犬死亡。
经尸体剖检、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犬华支睾吸虫病。
以后所遇病例经及时诊断和妥善治疗,大多获得痊愈。
2临床症状本病常呈慢性经过。
轻度感染时无明显症状;重度感染时,最初表现为精神萎靡、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病情逐渐加剧,出现呕吐、下痢、贫血、黄疽等症状。
后期显著消瘦,肝硬变,多继发腹水而使腹部膨大,如不及时治疗,常导致死亡。
3剖检变化肝脏肿大,可达正常的2~3倍,表面凹凸不平,布满土黄色、大小不一的囊肿;胆囊肿大、胆汁浓稠、胆管变粗,在囊肿、胆管、胆囊内可见大量活的虫体和虫卵;十二指肠内可见少量虫体,小肠黏膜出血,肠壁水肿,胃内常积有大量液体,内含黑褐色絮片状物,腹腔内有数量不等的淡黄色积液。
4诊断①病犬喂过生的或未经煮熟的淡水鱼虾。
②病犬消瘦、精神沉郁、贫血、黄疸、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呕吐、排稀便或血便。
腹壁紧张,触诊肝区敏感,肝脏肿大、后移。
③粪便检查发现虫卵即可确诊。
华支睾吸虫卵大小为29×17μm,呈黄褐色,葵花籽形或梨形,顶端有盖,肩峰明显,卵内含有毛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