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最新8篇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最新8篇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篇一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翻译: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鱼我所欲也中考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练习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为帮助同学们更全面复习文言文《鱼我所欲也》,为大家聚集《鱼我所欲也》历年中考试题及答案如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那么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1.下面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故不为苟得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万钟于我何加焉因使唐雎使于秦C.得之那么生,弗得那么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生,亦我所欲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翻译下面句子。
(2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
13.第①段画线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详细指(用原文的话答复)(1分)14.第②段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比“”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是失其“本心”的表现,提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诫。
(2分)【参考答案】11.D(评分:2分)12.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承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谢自己却承受了。
(评分:2分)1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愿有甚于死者(评分:1分)14.义生万钟那么辨礼义而受之(评分:2分,前两个空1分,错1 处那么不得分,最后一空1分)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答复9-11题。
2018年中考鱼我所欲也综合训练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9课《鱼我所欲也》综合练习及答案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___________)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____)(辟:______________)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________)⑤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一、《鱼我所欲也》阅读及答案(2018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亦.我所欲也 是进亦.忧(范仲淹《岳阳楼记》) B.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C.所恶有甚于.死者 于.厅事之东北角(林嗣环《口技》)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一狼得.骨止(蒲松龄《狼》) 20.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A.故不为苟得也 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B.贤者能勿丧耳 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C.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吃喝着给他D.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邻因害怕死亡而不接受21.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 ① ”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 ② 。
(4分)22.下表对本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
(4分)答案: 19.A 【解析】A.“亦”都是“也”的意思;B.动词,舍弃/名词,住所、房间;C.介词,比/介词,在;D.动词,感激/动词,得到。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鱼我所欲也》中考题(含答案),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
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2.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通意义: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断子之手足A.人皆有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欲之南海,何如D.醉翁之意不在酒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论证的观点。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练习

《鱼我所欲也》中考题练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死亦我所恶恶:凶恶B.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C.妻妾之奉奉:侍奉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A.二者不可得兼B.故患有所不辟也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多为身死而不受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答案:9. A10. A11. B鱼我所欲也鉴赏《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
”(《孟子·告子上》)又说:“义,路也。
……惟君子能由是路。
”(《万章下》)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3篇孟子三则一鱼我所欲也练习册5

专题二 2018文言文阅读猜押训练猜押训练2 《鱼我所欲也》①鱼,我所欲也;[1]熊掌,亦我所欲也。
[2]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3]义,亦我所欲也。
[4]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7]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8]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9]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1][3]鄂版教材为逗号;[2][4][9]鄂版教材为分号;[5][6][10]鄂版教材此处另起一段;[7][8]鄂版教材此处有逗号。
一、(2017南开中学半期考试)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1~4题。
(15分)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避”,躲避 )(2)蹴.尔而与之( 用脚踢(践踏) )(3)万钟于我何加.焉( 益处,好处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放弃(止,罢休)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A.本文开篇运用对比,将“鱼”与“生”对比,将“熊掌”与“义”对比,用“舍鱼取熊掌”引出“舍生取义”的论点。
《鱼我所欲也》中考真题

(是故)有甚于生 所欲——义
舍生取义
(是故)有甚于死 所恶——不义
4. 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解析】第 一段结尾的“贤者能勿丧耳”和全文结尾的“此之谓失其本心”都是文章的重点 语句, 具有结论性质。
“勿丧”,是指贤者会保持与生俱来的“羞恶之心”,不让它丢失;相反,“失其本心”正是丢 失了 “羞恶之心”。孟子在本文下面紧接着的一节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 而弗由,放其心而不 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这里以心、路 比仁、义,创造了内仁外义的理 想人格结构。“放其心”,就是丢失了自己的良心。
舍生取义的精神传承
在古代有很多人坚守着“舍生取义”的精神,如屈原、苏武、文天祥、谭嗣同等等。
在近现代,在国家处于危难甚至是存亡之际,舍生取义的精神依然是很多爱国志士的选择,他们 用 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比如抗日将领杨靖宇革命信念坚定,在战斗的最后只身与 敌周旋5昼夜,弹尽粮绝决不投降,直至壮烈牺牲,时年35岁。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 计丰 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点出了孟子之文的题旨,也提醒我们于 生活中时时反 观自省。
【解析】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 熊掌; 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 下,必须舍弃生命 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作者用鱼和熊掌分别类比生和义, 一方面形象地区分出生和义之间价值高下,另一方面也让 人们明白既然知道熊掌比鱼珍贵故舍鱼而取能堂那么在生与义之间,就要舍生而取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编辑整理: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一、课文默写(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这是无数仁人志士面对生死,做出的无悔选择。
(《〈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参考答案】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二、课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 1~8题。
(7分)(2018年大连市)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呼尔而与.之(2)万钟于.我何加焉(3)是亦不可以已.乎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2分)3、本段主要采用、的句式,使表达气势充沛,感情强烈。
(2分)【参考答案】1、(3分)(1)给予(2)对于(3)停止,放弃2、(2分)这就叫作丧失了人固有的着恶之心。
3、(2分)排比反问(二)文言文阅读(15分)(2018年广安市)【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悉,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惠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子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万事莫责于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不若..手足之贵也()(4)予.子冠履()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B.所欲有甚于.生者万事莫贵于.义C.故.不为苟得也必不为。
何故.?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事莫贵于义也。
4、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3分)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2017年7月6日,来自哈尔滨的侯爽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站出来,在高空中同闹事乘客搏斗,维护了飞机上全体人员的安全A.③④⑤B.①②③C.②④⑤D.①②③5、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的观点。
(2分【参考答案】1、(1)“辟”同“避”,躲避。
(2)假如,假使;(3)不如,比不上;(4)给;(4分)2、B(2分)3、(4分)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本性),人人都有这种思想(本性),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分)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2分)4、C(3分)5、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1分)万事莫贵于义(1分)(共2分)(三)古诗文阅读(1~6小题,共18分)(2018年贵港市)【甲】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唐雎不辱使命(选段)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丙】醉翁亭记(选段)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四联之间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日生残夜”“春入旧年”写日夜交替,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C.尾联运用设问,借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思乡愁绪。
D.“客路”“行舟”与“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B.徒以.有先生也策之不以.其道(《马说》)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D.聂政之.刺韩傀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次.北固山下次(2)请广.于君广(3)而君逆.寡人者逆(4)翼然.临于泉上翼然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5、乙文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6、丙文中,作者在乎山水之间,体现在哪些事上?(3分)【参考答案】1、B(日生残夜”“春入旧年”是写时序的交替,不仅有日夜的交替,还有新旧年的交替。
)2、D (A中的前“于”是“在”之意,后者“于”是“比”之意;B中的前“以”是“因为”之意,后者“以”是“按照”之意;C中前“而”表承接,后者表并列,并且。
D中的“之”作用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1)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2)扩大(地盘)(3)违背(4)的样子4、(1)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2)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5、言外之意:唐雎表达以死相拼的决心和勇气,将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杀掉秦王。
作用:在对比中突出唐雎大义凛然的鲜明形象;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6、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三)阅读文段《鱼我所欲也》,答题。
(2018年贵阳市)《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亦.我所欲也是进亦.忧(范仲淹《岳阳楼记》)B.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C.所恶有甚于.死者于.厅事之东北角(林嗣环《口技》)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狼得.骨止(蒲松龄《狼》)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故不为苟得也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B.贤者能勿丧耳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C.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吃喝着给他D.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邻因害怕死亡而不接受3、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①”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②。
(4分)4、下表对本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
(4分)列举事例运用排比运用对比《鱼我所欲也》乞人不屑“蹴尔”之食的事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把“ ① ”与“ ② ”在财富数量上作对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守城方得“地利”却“ ③ ”的事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把“多助”与“寡助”的结果作对比【参考答案】1、A 【解析】A.“亦”都是“也”的意思;B.动词,舍弃/名词,住所、房间;C.介词,比/介词,在;D.动词,感激/动词,得到。
2、D 【解析】“乡”同“向”,原先的意思。
3、(4分)①舍生取义 ②本心4、(4分)①一箪食、一豆羹 ②万钟 ③委而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