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传谣了,“日本汉方药出口量大”报道不实
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及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启示

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及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启示摘要:目的:为我国的中药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方法:从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历史、研发与生产、销售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阐述其发展概况。
结果与结论:我国应借鉴日本汉方药发展的成功经验,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提高中药产业的管理与技术水平,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日本汉方药;中药产业;中药现代化1 中国传统医药传入日本简史日本传统医学起源于传统的中医理论,公元25~208年(汉朝时期)编辑成的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治疗热证和多种疾病)记录了传统的中医理论。
中草药首先由中国僧人传到日本,自那以后,日本的传统草药(TM)以其与中国不同的方式得到发展。
医生给病人作出诊断称为“症结”,同时决定使用何种TM。
经沸水对药用植物的混合物进行提取后,TM的给药形式有溶液、粉末或颗粒等。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秦汉以来,交往从未中断,至隋唐之际渐臻繁盛。
在广泛的文化交流中,医药学术的交流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公元562年,知聪携《明堂图》赴日,608年惠日来华学医,754年名僧鉴真东渡抵日,弘扬佛法之外,也传播了中国医药学术。
成书于公元893年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中载医书166部,《张仲景方》已在其中。
日本称中医学为东洋医学,称中药为汉方药。
日本人解释,东洋医学是中医进入日本后,通过在日本的实践和发展,增加了新的具有日本特点的内容如腹诊、用传统方剂治疗现代疑难病和辨病为卞施药等,故称东洋医学。
日本当前应用的210个处方,大多是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原方,故称汉方。
江户时代(1603~1868年)中期,日本医学将中国医学与其固有医学相结合,出现了被史学界称为“后世”、“古方”、“考证-折衷”的三大医学派系。
其中“古方派”是指以张仲景医学为基础的艮山、东洞流(派)医学,为日本汉方医学的一大主流。
古方派法尊仲景,崇尚求实,名家辈出,代有传人,以其医论之新颖、理论之雄辩、疗效之显著而饮誉日本汉方界,对日本汉方医学之学术发展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为日本汉方医学之执牛耳者。
日本汉方医药的历史教训与中医药现代化问题思考

日本汉方医药的历史教训与中医药现代化问题思考标签:日本汉方;中医药;现代化;废医存药近代以来,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以及中医药继承与发展问题引起中医药界内部和社会各界的长期争论。
自20世纪初期开始,众多学者就尝试对中西医药学进行比较,以探求中医药的发展方向[1]。
但时至今日,中医药的发展方向问题仍然困扰着人们。
笔者现试对日本“废医存药”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就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废医存药”倾向进行分析,并对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的方向选择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引起有识之士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研究探讨。
1 日本汉方医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1 重方证对应、轻辨证论治,基础薄弱公元5世纪初,古朝鲜医方开始传入日本。
公元562年,《明堂图》等中医药文献传到日本。
公元8世纪日本颁布《大宝律令·疾医令》后,在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等方面模仿唐制。
直至明治维新以前,汉方医药一直是日本医学的主流[2]。
在其后1200余年间,传入日本的中医药学在日本本土文化土壤下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汉方医药学,其间也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学家和传世之作,对后世汉方医药乃至整个中医药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汉方医药学自16世纪后叶起逐渐分为3个流派,即古方派、后世派和折中派。
其中,古方派自兴起至今,一直在汉方医药中占主导地位,是汉方医药中的主流学派。
这一学派独尊仲景,倡用古方,以“方证对应”作为其临床基本思维模式。
其实,他们所谓的“证”与中医固有的“证”的内涵不完全相同,不包含任何病因、病机成分,只是症状或一组症状集合的“症候群”,与仲景所提出的“汤证”也不完全是同一概念。
他们所谓的“方证对应”并非中医的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而只是根据症状选择方剂,并根据症状进行药物加减而已,与仲景创立倡导的辨证论治相去甚远。
近50年来,日本汉方学者在“方证相对”、“方病相对”方面大做文章[3-5],使汉方医药陷入了似中似西、非中非西的误区。
日本汉方减肥药的原理

日本汉方减肥药的原理
日本汉方减肥药作为一种受欢迎的减肥方式,其原理是通过中草药的配方和特
殊的制作工艺来达到减肥的效果。
日本汉方减肥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日本汉方减肥药采用了中草药的配方。
这些中草药经过精心挑选和配比,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可以帮助人体调节新陈代谢,促进脂肪的分解和代谢。
其中一些中草药还具有利尿、排毒的功效,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减少体内的水肿和脂肪堆积。
其次,日本汉方减肥药通过特殊的制作工艺,将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并制成易于吸收的药物形式。
这样可以确保药物在人体内的有效吸收和利用,提高药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另外,日本汉方减肥药还可以通过调节食欲和促进饱腹感来达到减肥的效果。
一些中草药具有抑制食欲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减少摄入的食物量,从而减少热量的摄入。
同时,一些中草药还可以增加人体的饱腹感,让人们在饮食控制的同时不感到饥饿,从而减少零食和过量进食的发生。
此外,日本汉方减肥药还可以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来达到减肥的效果。
一些中
草药可以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促进脂肪的分解和燃烧,同时抑制脂肪的合成和储存,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总的来说,日本汉方减肥药的原理是通过中草药的配方和特殊的制作工艺,调
节新陈代谢,促进脂肪的分解和代谢,调节食欲和促进饱腹感,以及调节内分泌系统,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减肥药物并非适合所有人,使用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结合合理的饮食和运动,以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
日本汉方医学的历史及现状

❖ 飞鸟时代 592-686年
隋、唐 遣唐使
❖ 奈良时代 710-794年
唐
❖ 平安时代 806-1185年
唐、五代十国、宋
❖ 镰仓时代 1190-1334年
南宋、元朝
❖ 南北朝 1336-1394年
元朝、明朝
❖ 室町时代 1413-1596年
明朝
❖ 江户时代 1611-1865年
明朝、清朝
❖ 明治时代 1867-1911年
辛+1 咸+0.5 甘±0 酸-0.5
苦-1
温+1 +2 +1.5 +1 +0.5 ±0
阴阳五行、寒热比的设定
微温+0.5
平±0
+1.5
+1
+1
+0.5
+0.5
±0
±0 -0.5
-0.5 -1
微寒-0.5 +0.5 ±0 -0.5 -1 -1.5
寒-1 ±0 -0.5 -1 -1.5 -2
汉方寒热比例量化图
英国 法国 意大利 中国
2004年 GDP
日本概况
➢ 医药制品由于采用新技术,市场占有份额逐年增加。2003年ECHNOLOGY CATALYSTS INTERNATIONAL的统计,世界4663亿美元,日本592亿美元,占世界的12.7%.2004年640 多亿,2007年可达900亿。(图)
其他国家
谢谢!
从明治到大正
留学欧美学者成为日本医药学界主要力量 明治6年(1871)东京大学开设药学科 明治10年开始讲授药用植物学 明治13年提倡生药学、14年创办药学杂志 1885年长井长义从麻黄中提取麻黄素 1912年朝比奈泰彦创造“植物化学”这一名词 山顺一郎——化学生药学研究
药价,药价已下降关键在医德.docx

医药,日欲将汉方医药更名东洋医药
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日本的东洋医学会组织正在不断扩大,而东洋医学会就是研究中医药的组织,中医药在日本一直被称为“汉方医药”,但是目前日本相当一部分人正在筹划将“汉方医药”更名为“东洋医药”,并且正在运作,希望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相关支持。
北京金之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李敏表示,目前中药配方在世界范围内几乎都是“免费大餐”,日本只有210个汉方药制剂,处方来自中国,但在国际市场的覆盖率却达到80%。
据最新统计,国际中药市场年销售额达到160亿美元,而作为中药大国的中国仅占5%左右,只有5.8亿美元(其中中成药1.26亿美元,绝大多数是原料初级品且多以添加剂形式出口)。
另外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的“洋中药”超过1亿美元。
“由于日本对中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中国对中药的研究却没有日本发达,加之日本汉方药在国际市场占有80%的比例,所以相当一部分日本人认为,汉方药才是正宗的中药,中国的中药是不正宗的,于是相当一部分人想把‘汉方药’在国际市场上更名为‘东洋药’。
”姚新生说。
姚新生表示,日本有关人士的这种举动,应当引起中国相关管理部门和中药企业界的足够重视。
目前,中国的中药基本不能申请到知识产权,而只有国家行政保护,这对中国的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很不利。
之所以不能申请到国际知识产权,就是因为中国中药企业对自己产品的成分作用机理讲不清,不符合国际申请知识产权新颖性、创造性和适用性的标准,日本的汉方药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的作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的作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日本汉方药在老年人身体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值得关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老年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而老年人群体因为生活方式、环境等因素,更容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在老年人身体健康管理中有独特的优势,它注重整体平衡、调理身体功能,对于老年人身体虚弱、慢性病、功能减退等问题有着明显的疗效。
日本不少老年人选择使用汉方药来调理身体,缓解各种慢性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日本汉方药在老年人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也备受关注。
老年人群体更容易出现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在老年人慢性疾病治疗中也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运用汉方药进行疾病调理和辅助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药物依赖性,减轻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抗病能力。
日本许多老年人都选择结合传统中医药和现代医疗手段来治疗慢性疾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日本汉方药在老年人护理中的作用也值得借鉴。
老年人护理是老年化社会中的重要问题,老年人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
传统的中医药护理方法在老年人护理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比如通过运用汉方药理疗法、针灸、按摩等传统方法来调理身体,促进老年人体内经络的畅通、气血的流通,提高免疫力,改善生活质量。
日本不少养老院和康复机构都引入了中医药护理理念,结合传统的中医药护理方法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护理需求。
对于中国而言,老年人群体不断增加,老年人健康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借鉴日本的经验,可以发现汉方药在老年人健康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应该加强对汉方药的研究和推广,挖掘其在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疾病治疗和护理方面的潜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服务。
应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汉方药的认识和运用能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专业的中医药服务。
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汉方药治疗的认同度和依从性,促进老年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生活]中药在日本的发展状况—医药国际贸易
![[生活]中药在日本的发展状况—医药国际贸易](https://img.taocdn.com/s3/m/0b98005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9.png)
中药在日本的发展状况09营销1班陈婧关键词:中药、日本市场、发展中医学大约在5世及从朝鲜传入日本。
从5世及到15世及,日本在学术、临床以及行政管理等环节全面接受中医药,形成了独立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
15世及以后,日本汉方医学界分化,形成以中国金元医学占主导地位的“后世方派”和遵从张仲景医学的古方派。
江户中期,古方派和后世方派互相对立,学术争鸣十分活跃,汉方医学得到迅速发展。
日本目前虽无国立的具备较大规模的汉方医院,但私立汉方医疗机构很多。
日本汉方医疗机构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综合医院或医科大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的汉方医科,是综合性医院的一个临床科室;一类是汉方个体开业诊所;一类是针灸推拿诊疗所。
日本目前从事汉方医学、针灸、推拿的人员超过10万人。
日本理论上没有汉方医的称谓。
汉方医不可以从事医学行为,只有日本国家认定的医师资格才可以开方子、扎针。
日本的医师管理体制中,有医师、牙科医师和药剂师三大类。
药剂师可以抓方,可以配药,但不能开处方。
虽然药剂师在理论上不能开处方,但实际操作中还是能够在药典范围内建议抓药。
日本制药企业生产中国汉方药,目前已有217种中国汉方药处方被纳入日本医疗保险体系,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240种OTC中国汉方药可以在药店销售并有望增至300种,但问题是医师处方用的中国汉方药不多,而且有权使用中国汉方药的医师和药剂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中医药教育,严重影响了中医药在日本的普及我国内地中药材主要的出口市场是亚洲。
其中以香港地区、日本及越南为主,三个地区出口总额占全部出口额的一半以上。
我国内地出口香港的中药材,一部分加工成中成药,大部分以药材形式转出口至其他国家或地区,如美国、日本和台湾。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遭遇严寒,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9%,医药行业经历了2008年及2009年上半年的艰难跋涉后,下半年进出口形势迅速回暖,与我国整体外贸形势形成反差,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达到9.8%。
别再纠结中药无用论了!日本早已超越我国占领了世界中药市场!

别再纠结中药无用论了!日本早已超越我国占领了世界中药市场!这两年日本有一款名叫“清肺汤”的汉方药销售火爆,据说是针对中国的雾霾问题研制的,深受中国游客欢迎。
但是,又有谁知道赚足国人钞票的日本汉方药和我国的中药本是同根生呢?我国的中医学在南北朝时传入日本,唐代时被日本全盘吸收,后来逐渐发展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汉方医学”。
而日本汉方药也由于得到了社会关注和政府扶持而迅速发展,在国际上打响了知名度。
比如津村药业,作为日本最大的汉方药制药企业,已经在我国建立了70多个GAP药材种植基地,并且于2001年成立了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于2005年进行了美国FDA的申请。
他们曾经将中药“六神丸”改良为“救心丸”,出口额超过了1亿美元,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反观我国,实在是让人感到惭愧!同仁堂作为我国中药企业的老字号,拥有国内最多的GAP基地,但也只有区区8个,仅达到日本津村药业的十分之一!更气人的是,日本汉方药的生产原料有75%是从我国进口,但却占据了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相当于是从我国低价收购原材料,加工后再销往世界各地,甚至卖给中国!日本一位医学界的专家曾说过: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十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
如今日本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而我们却还不自知!大和民族有个优点是谦虚好学,也有个缺点是忘恩负义;中华民族有个缺点是盲目自大,但也有个优点是敢于改变。
所以同胞们,醒醒吧!当日本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年销售额高达15亿美元时,我们竟然还纠结于“中药无用论”!当日本在中国铺天盖地地建立药材种植基地时,我们竟然还沉浸在中医药鼻祖的可笑优越感里!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要让我们发扬光大的,如果不重视、善待它,必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失去主动权,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再传谣了,“日本汉方药出口量大”报道不实
“目前,全世界年中药贸易额已超过400亿美元,其中日本占80%;日本在我国‘六神丸’的基础上开发的‘救心丸’,年销售额上亿美元”。
这样的报道曾令许多中国中医药界人士感到不安和忧虑。
然而,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日前,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以下简称“日汉协”)给出了准确的数据,并依据事实对相关情况做了说明。
日本汉方药出口额仅为4万美元10月20日,新当选的日汉协会长加藤照和率日本汉方药企业代表团访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中国医保商会”),并在会上介绍了日本汉方药生产和贸易的相关情况。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药事工业生产动态统计年报》,2012年日本汉方制剂类产品(包括汉方制剂、生药、其他生药及汉方相关的医药品)国内销售总额为19亿美元,出口金额仅为4万美元。
此外,日本的强心药和胃肠药这两类含生药成分的产品并没有被列入汉方制剂类,其中,包括“救心丸”在内的强心药产品(共301个品种)的出口额为565万美元,胃肠药(共238个品种)的出口额为2485万美元。
日汉协称,“这两类产品的合计出口总额仅为3050万美元,相比汉方制剂类的日本国内销售总额19亿美元而言,所占份额非常少,仅为1.6%。
因此,一些中国媒体有关日本汉方药出口很多的报道是不真实的。
” 日本汉方
药的原料80%自中国进口日汉协提供的另一组数据显示,2012年度日本原料生药的总使用量为22006吨,其中中国产约占80%,日本产约占12%,从其他国家进口占8%。
“原料生药的80%从中国进口,基本全部用于日本国内消费使用。
”日汉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日本汉方药80%为医疗用汉方制剂,13%为OTC汉方制剂,医疗用生药占2%。
2008年~2012年的5年间,汉方制剂总产值实现了20%的增长,特别是医疗用汉方制剂的增幅更是高达25%。
中国医保商会资料也显示:2013年,我国中药出口31.4亿美元,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为12.1亿美元。
多年来,日本一直是我国中药出口的最大市场之一,我对日中药出口增幅基本保持在10%以上。
2013年我对日中药出口额为4.5亿美元,从日本进口中药金额为4683万美元。
日本加盟PIC/S组织,中药材标准将调整日汉协目前有会员单位共69家,包括在日本国内以生药为原料的汉方制剂、生药制剂的生产厂商和销售商以及与生药原料相关的企业。
此次来访的代表团成员包括株式会社津村、株式会社内田和汉药、Kracie制药株式会社、小林制药株式会社、小太郎汉方制药株式会社、日本粉末药品株式会社、ALPS药品工业株式会社、JPS制药株式会社等多家日本主要汉方药企业及日汉协各委员会的
主要负责人。
会谈中,日汉协还介绍了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制度,以及日本于今年7月1日正式加盟PIC/S组织(国际
医药品稽查协约组织)的相关情况,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材出口日本的质量标准会或将因此做出相应调整。
据悉,PIC/S组织以欧盟为核心,包括美国、日本及韩国,已有43个国家加盟,实施统一的GMP标准。
目前,PIC/S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
中国医保商会副会长刘张林表示,中医医学和汉方医学都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也正在准备加盟PIC/S组织,他呼吁有关方面提高中药材品质和安全性水平,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并通过日中友好交流,加深在“共同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期待日汉协与中国医保商会继续加强合作,成为日中传统医学交流的友好桥梁。
日汉协会长加藤照和表示,希望通过生药贸易往来,在促进日中两国传统医疗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两国和世界人民健康水平的同时,继续加强日汉协同中国医保商会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每隔一年的周期性互访,并就两国医药行业最新信息进行共享,对重要课题深入交换意见,来加深双方的相互理解。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张东风)新媒体编辑:鲁辰甫
在这里了解中医药,在这里学会养生——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微信号:cntcm1989中国中医药报-养生中国微信号:yangshe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