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启示
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及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启示

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及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启示摘要:目的:为我国的中药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方法:从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历史、研发与生产、销售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阐述其发展概况。
结果与结论:我国应借鉴日本汉方药发展的成功经验,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提高中药产业的管理与技术水平,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日本汉方药;中药产业;中药现代化1 中国传统医药传入日本简史日本传统医学起源于传统的中医理论,公元25~208年(汉朝时期)编辑成的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治疗热证和多种疾病)记录了传统的中医理论。
中草药首先由中国僧人传到日本,自那以后,日本的传统草药(TM)以其与中国不同的方式得到发展。
医生给病人作出诊断称为“症结”,同时决定使用何种TM。
经沸水对药用植物的混合物进行提取后,TM的给药形式有溶液、粉末或颗粒等。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秦汉以来,交往从未中断,至隋唐之际渐臻繁盛。
在广泛的文化交流中,医药学术的交流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公元562年,知聪携《明堂图》赴日,608年惠日来华学医,754年名僧鉴真东渡抵日,弘扬佛法之外,也传播了中国医药学术。
成书于公元893年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中载医书166部,《张仲景方》已在其中。
日本称中医学为东洋医学,称中药为汉方药。
日本人解释,东洋医学是中医进入日本后,通过在日本的实践和发展,增加了新的具有日本特点的内容如腹诊、用传统方剂治疗现代疑难病和辨病为卞施药等,故称东洋医学。
日本当前应用的210个处方,大多是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原方,故称汉方。
江户时代(1603~1868年)中期,日本医学将中国医学与其固有医学相结合,出现了被史学界称为“后世”、“古方”、“考证-折衷”的三大医学派系。
其中“古方派”是指以张仲景医学为基础的艮山、东洞流(派)医学,为日本汉方医学的一大主流。
古方派法尊仲景,崇尚求实,名家辈出,代有传人,以其医论之新颖、理论之雄辩、疗效之显著而饮誉日本汉方界,对日本汉方医学之学术发展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为日本汉方医学之执牛耳者。
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的作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的作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首先,日本汉方药拥有长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汉方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
前2000年左右,经过长期实践的检验和积累,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药理体系。
而在日本,汉方药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药物,其发展历史与中医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
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中的作用得到了更多的认可。
其次,日本汉方药在治疗老年人疾病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
往往会出现多种疾病,而且往往还合并有多种症状。
日本汉方药可以根据老年人的病情和
身体状况,量身定制药方,组合使用多种中药材,以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
因此,广泛使
用日本汉方药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最后,日本汉方药的研究和发展为中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中国是传统中药的发源地,也是中药的重要研究和应用国家。
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进步,中药也面临着新的挑
战和机遇。
我们可以从日本汉方药的研究和发展中,学习到其注重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
方法和经验。
同时,还可以借鉴其在中药品质控制和标准化方面的经验,加强中药行业的
规范化管理和品牌建设,提高中药的质量和信誉度。
综上所述,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在治疗老年
人疾病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其研究和发展中,借鉴一些有益的经验
和方法,以促进中国中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初探日本汉方巨头津村药业有感

初探日本汉方巨头津村药业有感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有幸参观日本津村茨城工厂,了解了津村的发展史,以及津村韩方浓缩颗粒的制作过程、津村药业的发展战略。
笔者认为,津村制药的发展及其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对我国中医药学发展的起到了借鉴的作用。
回顾历史,津村药业从1893年4月10日津村顺天堂创业开店,到1980年公司上市,1981年和我国建立贸易关系;1991年深圳津村药业有限公司设立;2000年上海事务所设立;2001年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设立;2003年上海津村制药有限公司工厂竣工;2005年大建中汤美国FDAIND申请;2007年协赞认知证论坛……120年的历史沉淀,日本的津村药业以自然和健康的科学为理念,为传统药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模式。
质量检测伴随整个韩方颗粒的制作过程日本医师临床中应用的汉方以颗粒剂为主,而汉方作为医药品,质量关乎人命,因此,在汉方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都会有严格的质量管理。
首先是生药的栽培。
从选种、科学栽培、适时采集,到原料生药的鉴别,这需要有渊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相关人员,进行很多农药残留等理化学试验,确定安全才可以收集储存入库。
生药的保存也是有一定的条件的,生药仓库必须是没有窗户的,库温在15度以下,湿度维持在60%左右,并且在生药的入库前后都要进行质量相关试验。
下一个步骤是切割。
根据生药品质特性进行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切割之后,再经过厨房进行称量复方组合。
紧接着就是抽出、分离和浓缩。
一般生药是根据汤剂的煎法,用津村特有的装置进行有效成分的抽出、离心,然后浓缩。
而提取物粉末在制作成提取物颗粒的前后都要进行相关质量试验,检查合格的提取物颗粒包装,最终制成市场流通的药品。
立足本国产业化其实,在日本最早做浓缩汉方的是小太郎汉方制药公司,1957年4月在大阪市中津工厂开始生产并销售汉方颗粒剂,1967年6月六个汉方药收入国家保险用,比津村早了9年。
但事实上,日本津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用汉方制剂生产工厂,以日本传统的汉方药和日化品的生产为主,2006年销售额达912多亿日元。
系统看待汉方药发展对中国中医药的启示

日本汉方医药的历史教训与中医药现代化问题思考

日本汉方医药的历史教训与中医药现代化问题思考标签:日本汉方;中医药;现代化;废医存药近代以来,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以及中医药继承与发展问题引起中医药界内部和社会各界的长期争论。
自20世纪初期开始,众多学者就尝试对中西医药学进行比较,以探求中医药的发展方向[1]。
但时至今日,中医药的发展方向问题仍然困扰着人们。
笔者现试对日本“废医存药”历史教训进行总结,就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废医存药”倾向进行分析,并对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的方向选择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引起有识之士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研究探讨。
1 日本汉方医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1 重方证对应、轻辨证论治,基础薄弱公元5世纪初,古朝鲜医方开始传入日本。
公元562年,《明堂图》等中医药文献传到日本。
公元8世纪日本颁布《大宝律令·疾医令》后,在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等方面模仿唐制。
直至明治维新以前,汉方医药一直是日本医学的主流[2]。
在其后1200余年间,传入日本的中医药学在日本本土文化土壤下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汉方医药学,其间也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学家和传世之作,对后世汉方医药乃至整个中医药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汉方医药学自16世纪后叶起逐渐分为3个流派,即古方派、后世派和折中派。
其中,古方派自兴起至今,一直在汉方医药中占主导地位,是汉方医药中的主流学派。
这一学派独尊仲景,倡用古方,以“方证对应”作为其临床基本思维模式。
其实,他们所谓的“证”与中医固有的“证”的内涵不完全相同,不包含任何病因、病机成分,只是症状或一组症状集合的“症候群”,与仲景所提出的“汤证”也不完全是同一概念。
他们所谓的“方证对应”并非中医的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而只是根据症状选择方剂,并根据症状进行药物加减而已,与仲景创立倡导的辨证论治相去甚远。
近50年来,日本汉方学者在“方证相对”、“方病相对”方面大做文章[3-5],使汉方医药陷入了似中似西、非中非西的误区。
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启示_胡琴

• 管理·教育·教学 •337[2] 杜跃军,谭万龙,毛向明,等.建构主义理论与临床医学教学模式革新[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7-9.[3] 黄成华,黄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医学伦理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2):1129-1131.[4] 伦新,荣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针灸学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6(9):797-799.[5] 曹玉萍,张亚林,胡晔.PBL 教学在精神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2):147-148.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启示胡 琴 汤 军(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系,湖北 武汉 430223)【摘要】目的 介绍日本汉方药产业的发展,试图为我国中药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找出汉方药的优势,借鉴其优势,总结中药改革的措施,提出可行性的方法。
结果与结论 中药现代化是中药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中药产业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政府扶持和政策引导,增加专利意识,充分利用专利。
【关键词】汉方药;中药;借鉴;质量;政策;专利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1)15-0337-02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品的总称。
中医药早于4100年前在中国夏禹时期已出现,中医药在公元4世纪经朝鲜传入日本,逐步形成了独自的日本中医学体系,汉方药则是在其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1]。
2008年日本汉方药年产值已超过10亿美元[2],在全球植物药164亿美元的贸易额中,我国仅占3%,日本却占到了70%以上[3]。
为什么作为中药始祖的中国相对中药传入国的日本有着明显的出口差异?中国可以借鉴的日本的制胜优势及中国中药的突破有哪些?1 日本汉方药的优势1.1 汉方药严格的质量标准早在1974年,日本就制定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89年,日本在此基础上又出版了《汉方GMP 》一书。
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的作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汉方药在老龄化社会的作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日本汉方药在老年人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老龄化社会背景、日本汉方药应用情况以及中国面临的老龄化挑战。
接着分析了汉方药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其在老年人群中的效果。
还探讨了日本汉方药制度与政策,以及汉方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在中国老年人群中的潜在作用。
结论部分提出了日本汉方药经验可为中国老龄化社会提供借鉴的建议,呼吁加强汉方药在中国的研究与开发,并促进中日医药文化交流。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升中国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推动全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日本汉方药、老龄化社会、中国、引言、正文、结论、特点、优势、效果、制度、政策、发展现状、潜在作用、经验、借鉴、研究与开发、医药文化交流。
1. 引言1.1 老龄化社会背景老龄化社会是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持续增加,同时15岁以下的青少年人口比重逐渐减少的社会现象。
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生育率下降和寿命延长等因素造成的。
随着科技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得以延长,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老年人口的医疗、护理和社会保障等需求也日益增长。
老龄化社会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包括养老金和医疗保障的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减少、社会福利体系的改革等。
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成为一个重要议题,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多、免疫力下降、药物代谢能力降低等特点,给药物治疗带来困难。
1.2 汉方药在日本的应用情况汉方药在日本的应用情况十分广泛,是日本医疗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
日本有着悠久的汉方药历史,汉方药在日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包括慢性病、亚健康状态以及老年病。
许多日本人对汉方药持有积极态度,认为其具有较少的副作用和较高的疗效。
在日本,汉方药不仅被用于治疗疾病,还被广泛用于保健和美容领域,深受人们喜爱。
与西药相比,汉方药在日本有着独特的优势。
传统汉方药在日本被认为是自然疗法的一部分,被许多人看作是健康的象征。
日本汉方药的兴衰对我国中药注射剂发展的启示

学 者探 索 用 西 医病 名 诊 断 治 疗 ,导 致 临 床 无 “ ” 证 服用 、超量 服用 小 柴 胡 汤 等现 象 异 常普 遍 ,从 而 出 现 了几乎所 有肝 病 患 者 都 服用 小 柴 胡 汤 的热 潮 。然
3 ・ 4
2 1 5月 第 l 0 0年 2卷
第 5期
而 ,中药 注射剂 在取 得 良好社 会 效 益 和经 济 效 益 的 同时 ,发展 状 态 可谓 “ 履 维 艰 ” 步 ,一 系列 中 药 注
纪7 O年代 以来 ,以老年 疾病 为主 的疑难 病症越 来越
多 ,西 医对 此束 手无 策 ,且 化学 药 副 作 用 大 、价 格
昂贵 ,因而汉方 医药 又 逐 渐兴 起 。17 9 6年 , 日本 厚
典》 。随后 ,为 了早 日得到 中西 医结 合 的成 果 , 日本
用的药 物 ,与 我 国中药 同根 同源 ,同根异枝 。
明治维新 后 , 日本 全 面 引进 西 方 医学 体 系 ,从 根 本上排斥 汉方 医学 ,汉方 药几 乎灭 绝 。直 至 2 0世
[ 通讯作者 ] ‘ 邵蓉 ,e:05 8 15 8 T l(2 )6 8 1 8
早期 ,我 国中医 中药 仍 对 日本汉 方 起 主 导作 用 ,公
2 1“ . 小柴 胡汤 ” 事件后 日本重 拾 “ 辨证 论治 ”
日本汉 方药 的发展不 是 ~ 帆风顺 , “ 小柴 胡汤 ”
元 94年 出版 的 《 心 方》 收 录 了 80种 内服 药 , 8 医 5 7 0种外 用药 ,基本 上 没 有 脱 离 我 国 中医 药 的模 式 。 但 至 l 纪 ,随着 中医 中药在 日本不 断发 展并 与 日 6世 本 的本土文 化结合 ,加上 日本 国 内医药人 士 的努力 , 形成 了半独 立 于 中医 中药 的 医疗体 系 , 日本 称 之 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管理·教育·教学 •337[2] 杜跃军,谭万龙,毛向明,等.建构主义理论与临床医学教学模式革新[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7-9.[3] 黄成华,黄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医学伦理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2):1129-1131.[4] 伦新,荣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针灸学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7,6(9):797-799.[5] 曹玉萍,张亚林,胡晔.PBL 教学在精神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2):147-148.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启示胡 琴 汤 军(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系,湖北 武汉 430223)【摘要】目的 介绍日本汉方药产业的发展,试图为我国中药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找出汉方药的优势,借鉴其优势,总结中药改革的措施,提出可行性的方法。
结果与结论 中药现代化是中药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中药产业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政府扶持和政策引导,增加专利意识,充分利用专利。
【关键词】汉方药;中药;借鉴;质量;政策;专利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1)15-0337-02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品的总称。
中医药早于4100年前在中国夏禹时期已出现,中医药在公元4世纪经朝鲜传入日本,逐步形成了独自的日本中医学体系,汉方药则是在其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1]。
2008年日本汉方药年产值已超过10亿美元[2],在全球植物药164亿美元的贸易额中,我国仅占3%,日本却占到了70%以上[3]。
为什么作为中药始祖的中国相对中药传入国的日本有着明显的出口差异?中国可以借鉴的日本的制胜优势及中国中药的突破有哪些?1 日本汉方药的优势1.1 汉方药严格的质量标准早在1974年,日本就制定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89年,日本在此基础上又出版了《汉方GMP 》一书。
至此,日本汉方药制剂GMP 按此标准实施[4]。
日本非常重视生产高品质的汉方制剂,将提高品质作为汉方药开发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
日本制药企业从药材开始就实行严格管理,其药用植物的种植,尽量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确保重金属含量不超标,药用植物生长过程中注重有效成分含量的追踪,保证原料药质量的稳定。
另外,日本政府对本国药用资源种植也很重视,对于那些生产条件苛刻、栽培难度较大的品种,政府会给予扶持。
汉方药各种剂型的生产,采用先进的喷雾干燥技术和流动造粒技术、真空包装技术、洗净灭菌技术等以确保汉方制剂的质量。
1.2 汉方药的研发日本政府非常重视汉方药的基础研究,并且每年拨出数万亿日元的研究经费,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强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5],同时日本制药企业十分重视研发,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同时,日本汉方药的生产相当集中,汉方药厂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致力于研发和工艺改进 。
据统计,日本制药企业的科技人员占全国汉方药科技人员总数的60%,其研发费用占整个国家汉方药研发投入的80%。
1.3 日本政府政策法规的支持和监管1976年汉方药被政府纳入医疗保险,1987年有147种基础中药纳入医保,至2000年增至200种[6]。
因为大部分汉方药可以享受医疗保险,更多的民众选择汉方药,所以对汉方药的研究生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日本在制定汉方制剂质量标准和规范化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有效地提高了日本汉方制剂的管理水平。
1.4 汉方药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日本在中药制药的某些领域已占据领先地位与日本药品专利制度的建立和日本医药企业建立专利战略有密切关系。
日本企业重视海外专利申请以占领国外市场。
目前在中国申请和获得发明专利最多的也是日本企业。
据1976~2003年美国中医药专利申请、授权情况统计数据来看,日本在外来申请中的申请量最多,计38项,占总申请量(234项)的16.2%[7]。
此外,日本的专利实施率也很高。
2 中国可以借鉴之处及可行出路2.1 提高中药质量①生药质量控制:生药是否合格直接决定了药品是否合格。
中国中药材的质量问题是最基本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加强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是必须的。
我国应借鉴日本药用植物种植业的发展经验,加强科技投入,抓紧制订和实施无公害中药材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使中药的种植、栽培、采收标准化,严格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实现中药材无害化生产,保障中药材的质量。
我国中药材的品种、面积,产量与日本相比都具有绝对的优势。
中国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建立更多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8],推广中药农业体系,使中药农业向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研究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扩大道地药材的种植面积。
在此基础上,借鉴同源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经验,采用TLC 、GC 、HPLC 、HPCE 、GC-MS 、HPLC-GC 等现代分析方法鉴别中药的质量。
②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中药饮片是中药的核心,故其植物药在采集,炮制,贮藏各个环节都需严格按标准进行,以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收购部门应当进行品种鉴定,区别真伪优劣,严防以假乱真,影响疗效,危害人民健康。
不合格的中药饮片绝不可以流入市场。
③中成药质量控制:在中成药的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GMP 规程,并通过中药生产过程中提取、浓缩、过滤、纯化精制、干燥、灭菌、制剂及新剂型、新辅料、新工艺材料等关键环节中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改变传统中药企业生产工艺落后、工艺流程无序的状况,提升中药生产技术、工艺的水平。
2.2 加强政府扶持和政策引导优质的药材,合理的工艺,先进的设备,严格的质量要求,无疑会大大加大中药的成本,减少利润,企业的选择往往会是经济利益第一。
所以,国家对医药产业标准的建设和应用产业政策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
在政策和经济上对中药企业进行扶持,如将中药更大范围的纳入医保,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事业的发展,将有更多的人群参保,“医保”用药在医药消费中所占比重会持续增加,将对扩大我国338• 管理·教育·教学 •中药市场起到积极的作用。
政府出资支持大型中药企业的研发,重点承担基础研究领域的投资,提高企业开展中药制剂基础研究的能力。
政府干涉促进合并中国小型中药企业,形成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管理有素的有竞争力的大型制药企业。
使中药产品规模化、集团化。
中药大都是植物药,生长环境、土壤、气候等因素.对药材的质量影响很大。
所以中医历来都十分重视道地药材,我国已有很多地方是道地药材产地,加大道地药材的产量是提高中药质量的关键。
地方政府应该利用其自身地理环境优势,积极发展当地道地药材产业。
2.3 增加专利意识,充分利用专利目前我国医药企业资金与科技实力均相对较弱,我们应借鉴日本药业专利战略的成功经验[9],开展中药专利和标准化结合的战略研究,加紧制定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中药质量标准化知识产权,使中药研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利益都得到有效的保护,促进走出国门的中药在国际上站稳脚跟。
同时,谨防他国窃取我国的文化科技成果。
2.4 中药企业注重提高自身竞争力中药企业机械化、工业化,中成药剂型、包装及其内在质量控制和中成药生产装备、环境、管理与规模全面实现GMP是其参与市场竞争的首要条件。
另外,中药企业需加大对研发的投入资金,研发符合中药特色的剂型,对辅料及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
大型中药企业可走产售特色药,品牌药的路线,小型制药企业可采取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增强企业竞争力。
2.5 发展中药相关产业最近10年来,日本每年进口的生药价值大致在40亿~60亿日元,其中从我国进口的数量最多,占其全部进口原料的75%以上[9]。
中国的植物药大多以药材出口,利润低,且破坏环境,中国需加大中成药的开发,研究和生产,加大中成药剂型和辅料的研究,充分利用本国的原料药,加大以中药为基础的保健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中药农药、兽药的开发研究。
扩大中药第二产业的市场。
2.6 重视中药的本质中药有其独特性,以中医为理论基础,讲究君臣佐使,中成药的处方应该整理,当以传统名方或经验方为主。
同时,着重中体西用,即在中药学理论体系主导下,积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其现代化手段(包括西药学),全面深入地研究它的性味、归经、功用、主治以及方剂配伍等,从而阐明其理、法、方、药的内在联系,使之伴随着中医现代化同步前进。
日本汉方药也同样是注重病症与中药相辅相成[10],切不可一味的追求中药西化。
参考文献[1] 梁嵘.日本汉方医学兴衰的历史启示[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28(2):72-75.[2] 姚燕萍,邵蓉.日本汉方药的兴衰对我国中药注射剂发展的启示[J].中国现代中药,2010,12(5):34-36.[3] 冯国忠,罗赛男.从日本汉方药的成功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J].中国药房,2006,17(20):1526-1528.[4] 吴伯平.日本汉方药制剂GMP简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2(5):40.[5] 严令耕.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4,15(5):42-43.[6] Yu F,Takahashi T,Moriya J,et al.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Kampo: A Review from the Distant Past for the Future [J].J Int Med Res,2006,34(3): 231–239.[7] 陈朝晖.1976-2003年美国中医药专利申请、授权情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3):276.[8] 魏建和,陈士林,郭巧生.中国实施GAP现状及发展探析[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6(9):4-8.[9] 吴小璐,肖诗鹰.日本汉方药专利保护措施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2):9-12.[10] 寺泽捷年.How to accomplish the universality of Japanese-Oriental(Kampo) medicine [J].Folia Pharmacol Jpn,2006,128:389-394.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韩明华 孙玉华 李冬梅(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40)【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及内容,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4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其疾病特点,以分次讲解,集中讲课的教育方法,分别从基础知识、药物影响、精神因素、吸烟、饮食和自我监测及护理教育方面,给予相应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