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诗歌文章童谣对联及习俗
春节的传统童谣

春节的传统童谣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国各族人民最喜庆、最热闹的节日。
在欢庆的氛围中,传统童谣成为了孩子们的最爱,这些童谣以简洁婉转的语言,传承了千年的传统文化,让人们在轻快的旋律中感受春节的喜庆和祝福。
一、《恭喜恭喜》恭喜恭喜大家好,又是新年到来了。
烟花爆竹声声响,大街小巷欢腾腾。
鞭炮红红挂门前,火红的纸贴在门楣。
桃花灿烂吉祥年,幸福快乐迎新年。
二、《拜年》过年好,拜年来,亲朋好友都欢笑。
年糕粘在一起,团团圆圆幸福气。
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辞旧迎新喜气洋洋。
合家欢聚一桌饭,爸妈兄弟乐陶陶。
三、《打扫房间》打扫房间准备年,买鞭炮办年货。
把灰尘扫到门外,把倒霉全扫走。
春联贴墙大红字,吉祥如意万年春。
开心快乐又一年,欢笑助燃幸福火。
四、《放鞭炮》放鞭炮声声远,鞭炮声声响叮当。
红色的炮仗燃起来,驱逐霉运迎吉祥。
烟花绽放璀璨夜,幸福愉快迎新年。
小朋友手拉手,共享喜庆年。
五、《舞龙舞狮》舞龙舞狮热闹年,舞动喜气传千年。
彩色的龙飞过天,舞动身体婀娜然。
高高跃起狮子头,祝福人们心里甜。
节日快乐笑开颜,幸福满满伴新年。
六、《你好,新年》你好,新年好,欢迎你到来。
吉祥的年运呼之欲出,开启了幸福的大门。
转转运,转财富,转来转去有好运。
新的一年非常好,生活更加益发美好。
以上是一些春节传统童谣的精彩内容,这些童谣以形式简单、旋律优美的方式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它们以轻快的节奏和朗朗上口的歌词,唤起着人们对春节的美好向往和喜悦心情。
通过唱唱童谣、跳跳舞龙舞狮等传统活动,人们在春节期间拉近了亲友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家庭团聚的温暖,也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春节的传统童谣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对春节的喜庆和热爱,更蕴含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让新一代的孩子们了解、传唱和珍爱这些独特的文化瑰宝。
在这个春节,让我们一起,伴随着欢快的童谣,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带着祝福和笑容,共度一个温馨、快乐的春节。
2023最新-春节儿歌童谣顺口溜7篇

春节儿歌童谣顺口溜7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
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
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春节儿歌童谣顺口溜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春节的童谣顺口溜篇一初一就话初一头,初二又话新年头,初三又讲穷鬼日,初四就话男女男一日,初五又话神下天,初六又话结团圆,七不去,八不归,九九十十看打狮,十一十二龙灯出,索性半月正来归。
春节的童谣顺口溜篇二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够饱,初四豆干炒,初五假开,初六拍囡仔尻穿,初七平宵,初八摸,初九敬天公初十地公生,十一有食福,十二转去拜,十三人点灯,十四结灯棚,十五元宵暝,十六倒灯棚,十七人相找,十八打瞌睡,十九买物配,春节儿歌童谣顺口溜篇三1、祝你求知:知难而进,进修德业,业精于勤,勤能补拙,酌古参今,金榜题名,名下无虚,虚怀若谷,古为今用,用心良苦,苦思冥想,想方设法,法家拂士,事半功倍。
2、锣鼓喧天鞭炮鸣,举国欢庆迎虎年。
男女老少穿新衣,欢欢喜喜过大年。
春联喜庆耀门庭,灯笼高照幸福临。
人寿年丰又一春,生活美满笑颜开。
祝虎年快乐!3、绚丽的烟花绽放云宵,大红的春联书写喜兆,浓浓的年味驱散寒潮,满满的钱袋压岁红包。
春节来到,祝福门敲:恭喜发财,过年好!4、成功和欢笑,泪水也苦恼,拼搏和支持,宽容和自豪,点点滴滴都是我们一起品味分享,在这个崭新的时刻,衷心祝福我们合作愉快,公司的前途更美好,幸福属于每一个为公司奉献的新友和旧交。
5、虎年的钟声即将敲响,除夕的喜庆弥漫院落厅堂。
请打开欢唱的手机,把我的祝福收藏,让甜蜜直达心房,快乐伴你身旁,幸福随你徜徉。
祝新春快乐!6、春节到,拜年早;送你一杯香醇酒,愿你跟着好运走;送你一幅吉祥画,生活幸福人人夸;送你一盏红灯笼,万事呈祥家业兴;新春大吉,提前祝贺!7、一杯清茶,回忆一段经历;一朵鲜花,妆扮一冬明媚;一声祝福,送去久违问候,一条短信,寄托一世真情。
春节的传统童谣与儿歌

春节的传统童谣与儿歌新年钟声敲响,喜庆的春节来临。
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欢庆这一特殊的时刻。
其中,传统童谣与儿歌在春节期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有趣的歌曲和诗歌不仅活跃了气氛,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春节传统童谣与儿歌,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意义和教育价值。
一、迎春花开好时光(1)迎春花开好时光的来临,和家人欢聚在一起,是春节最开心的时候。
我们一起唱起欢快的童谣:“迎春花开好时光,热闹非凡是常情。
亲朋好友都召集,团圆宴席庆新春。
”这首童谣简单明快,让人们感受到了家庭团聚和欢庆的气氛。
(2)这首童谣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春节的庆祝方式,也传递了人们喜庆吉祥、团圆和友情的价值观。
通过唱唱跳跳的方式,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团聚的意义。
二、新年到(1)当新年到来时,我们会唱起这样一首儿歌:“新年到,鞭炮燃放好。
小朋友快出来,让我们一起欢笑。
”在这首儿歌中,鞭炮的声音和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让人倍感喜庆。
(2)这首儿歌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春节的喜庆氛围,也传递了热烈欢乐、积极向上的情绪。
通过唱唱跳跳的方式,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春节带来的快乐和温暖。
三、贴春联(1)贴春联是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之一。
我们唱起这首童谣:“贴春联轻手蹑脚,多走运,富贵旁流似水流!”这首童谣短小精悍,表达了人们贴春联的祝福和期望。
(2)这首童谣让孩子们了解到春节期间贴春联的习俗和寓意,也传递了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和祝福。
通过唱唱跳跳的方式,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春节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四、小小年画家(1)春节期间,孩子们常常会参与绘制年画的活动。
我们唱起这首儿歌:“小小年画家,画一幅年画。
牛羊贺新年,吉祥如意千家。
”这首儿歌简单明了,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年画创作的乐趣。
(2)这首儿歌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年画的特点和寓意,也鼓励孩子们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
通过唱唱跳跳的方式,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2024春节幼儿童谣(精选10首)

2024春节幼儿童谣(精选10首)1.2024春节幼儿童谣篇一《新年乐呵呵》新年到,真热闹大红灯笼墙头挂倒贴的福字门上挂爆竹声声震大地绚丽的烟花冲云霄小朋友穿着新衣蹦蹦跳大人们看着孩子乐呵呵2.2024春节幼儿童谣篇二《新年喜洋洋》咚咚锵,咚咚锵!过新年,锣鼓响。
小鼓咚咚咚,大鼓锵锵锵!舞龙舞狮真热闹,大街小巷喜洋洋。
3.2024春节幼儿童谣篇三《忙年》小孩儿,小孩儿你别急,过了腊八就是年,贴对联,包饺子放鞭炮,穿新衣,戴新帽欢欢喜喜过新年4.2024春节幼儿童谣篇四《过年红》红红的对联门上挂大红的福字墙上贴红红的鞭炮震天响大红的灯笼高高挂红红的笑脸迎新年家家户户过年红5.2024春节幼儿童谣篇五《新年来到》新年来到,人人欢笑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太太要快大年糕老头要顶新毡帽6.2024春节幼儿童谣篇六《大一岁了》新年到,新年到我送布娃娃一顶小红帽布娃娃,嘻嘻笑,伸手要我抱,哎呀呀,不抱不抱我们都大一岁了你呀,知不知道?7.2024春节幼儿童谣篇七《新年到》新年到,真热闹小朋友们哈哈笑穿新衣,戴新帽见了大人问声好爷爷奶奶好,爸爸妈妈好叔叔阿姨好,哥哥姐姐好新年还请多关照我是有礼貌的好宝宝8.2024春节幼儿童谣篇八《新年祝福歌》新年到,钟声响哥哥姐姐放鞭炮弟弟妹妹穿新衣爸爸妈妈包饺子爷爷奶奶发红包全家人欢聚一堂欢欢喜喜过大年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美满9.2024春节幼儿童谣篇九《小花猫盼新年》小花猫、实在馋天天盼着快过年过年能吃好食物过年还有新衣穿盼呀盼呀盼不到急得花猫来回转忽然一天发奇想都因日历翻得慢从此一天翻几页全本翻完刚夏天花儿正红草正绿还是不能过新年10.2024春节幼儿童谣篇十《祝福歌》祝你心愿像花仙,脸上阳光多灿烂祝你快乐像空气,永远围绕在身边祝你烦恼像云烟,风儿一吹全飘散祝你心情像蓝天,没有乌云一片片祝你天天好日子,日子过得比蜜甜。
春节歌谣诗歌(55首)

春节歌谣诗歌(55首)春节歌谣诗歌11《新年到》新年到,我听见小鸟飞来飞去在唱歌:新年欢乐!新年欢乐!我问小树,新年是什么?小树说:新年是长出嫩嫩树叶。
我问春风,新年是什么?春风说:新年是把种子遍地撒播。
我问钢琴,新年是什么?钢琴说:新年是叮叮咚咚音乐。
我问老师,新年是什么?老师说:新年是更美妙生活。
小鸟小鸟,我知道,新年是无限期盼与快乐2《新年来了》每当敲响新年钟声,仿佛整个地球都在震动,新年钟声在我心中轰鸣,新年钟声让全人类沸腾!新年钟声在普天之下引出轰轰烈烈欢呼声。
新年钟声响彻五湖四海,新年钟声响彻南极北极上空。
新年钟声迎接新浪花,新年钟声迎接新云涌,新年钟声迎接新明月,新年钟声迎接新旭日东升!新年钟声迎接新财宝,新年钟声要送走那旧贫困。
新年钟声要迎接新创造,新发明,新年钟声要迎接新捷报,新竞争!每当敲响新年钟声,这钟声就回荡在亿万人民心中,青少年听到这新年钟声,高兴举起双手欢跳乱蹦。
中老年听到这新年钟声,倍感酸酸甜甜这并非是自作多情。
胜利人士听这新年钟声,再把新奋斗目标锁定。
处在逆境中人士听到新年钟声,悄悄把那滚动泪花擦净。
新年钟声让我们迈出更坚决步伐,新年钟声让我们释放出那无比豪情。
看大海,望长空,只有壮志凌云,才会有无比灿烂人生!回顾那新年钟声,年年岁岁都是无比兴奋,查看那已出场人生画卷,一幕幕,时而轰轰烈烈,时而冷冷静静,时而站在低谷,时而攀上高峰,时而捶胸顿足,时而笑语腾空。
享受着生活也在享受着竞争!大千世界,云云众生,总是熙熙攘攘,沸沸腾腾。
用新年钟声震撼,去涤荡那心中不平,用新年钟声震撼力,向着最新目标,发起新进攻!新年钟声,猛劲响吧!可劲敲吧!让新春钟声响更奇妙,把新春钟声敲更吉庆!3《新年的钟声》每当敲响新年的钟声,仿佛整个地球都在震动,新年的钟声在我的心中轰鸣,新年的钟声让全人类沸腾!新年的钟声在普天之下引出轰轰烈烈的欢呼声。
新年的钟声响彻五湖四海,新年的钟声响彻南极北极的上空。
民间春节民俗童谣诗歌(精选15首)

民间春节民俗童谣诗歌(精选15首)民间春节民俗童谣诗歌篇1过年乐 (长5治郊区)正月初一拜年节,初二开始走亲戚;初五送五穷,初六升斗不敢动;初七不敢吃黑菜,初八黑夜祭星来。
初十老鼠娶媳妇,十一十二动锣鼓;十三十四蒸黄糕;十五十六闹元宵;二十五,过填仓;过罢填仓送粪忙。
民间春节民俗童谣诗歌篇2拜年歌 (偏关)锣鼓喧天进了村,男女老少喜盈盈;我们秧歌来拜年,人寿年丰好光景。
高山头上一盆花,照见户户好人家;福禄寿喜过大年,大人娃娃插金花。
麻炮鞭炮咚叭响,今年是个好年景。
这家人家住先生,先生教得好学生;文武双全出栋梁,文的是那文曲星,武的是那武将军。
民间春节民俗童谣诗歌篇3年歌 (临县)过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胡拾翻。
腊月二十四,裁下对子写上字。
腊月二十五,背上顺顺去赶集。
腊月二十六,割下二斤肥羊肉。
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洗了脚。
腊月二十八,蒸下一瓮米圪垯。
腊月二十九,调起凉菜滤下酒。
月尽黑间不得闲,红天火地过新年。
民间春节民俗童谣诗歌篇4迎神谣 (太谷县)大年初一把门开,先接喜神后接财。
东风吹开金银河,西风吹了三年灾。
观音老母走进来,送进两个贵子来。
注:春节早晨开门时,先放个“开门炮”接念此歌。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辈的磕头,老辈的给钱。
要钱没有,扭脸就走。
民间春节民俗童谣诗歌篇5吉庆有余 (大同)一元复始,二气调和,三阳开泰,四时如意,五福临门,六合同春,七仙玉女,八仙庆寿,抬头见喜,人人所知,大年贴对,吉庆有余。
正月初一拜新年,腰里装满长岁钱。
二月初二龙抬头,一家闺女百家求。
三月初三蟠桃会,寿桃寿面庆百岁。
四月初四娘娘花,天后庙里把香插。
五月初五端阳节,雄黄药酒避蛇蝎。
六月初六晒谷秀,防虫多放卫生球。
七月初七牛郎会织女,无情隔断好夫妻。
八月初八是金秋,红叶满山头,满腹文才不用愁。
九月初九度重阳,登高望远祝辉煌,敬老更发光。
十月冬至心情松,转年丰产好收成。
十一月盼雪要心齐,为给鬼节备棉农。
十二月万事需总结,就要休息歇一歇,欢欢喜喜过春节。
春节的童诗童谣一等奖

关于春节的童诗1. 《新年》作者:佚名凉爽的七月,温和的三月,我要大海没有风暴。
我要桃树鲜花盛开,我要泉眼儿里喷牛奶。
我只要一张快乐的笑脸。
2. 《新年是什么》作者:佚名新年到了,我听见小鸟飞来飞去在唱歌:新年快乐!新年是长出嫩嫩的树叶,新年是把种子遍地撒播。
新年是叮叮咚咚的音乐,新年是更美好的生活。
小鸟小鸟,我知道了,新年是无限的期待与欢乐!3. 《乐透春节》作者:佚名春节的炊烟,尽情嘲讽着腊月的寒冷。
顽童的鞭炮,把薄冰炸得稀烂。
院坝停满的骄车,正在午休。
屋檐挂上的灯笼,争着比谁更红亮。
堂屋堆满一年的喜悦,餐桌挤着盛世华年。
欢声笑语震响房上瓦片,美酒滋润幸福的容颜。
4. 《春联》作者:佚名家家户户门扉两旁,都悬挂着两页图书。
写满喜庆吉祥,写满龙飞凤舞。
有人叫新符换旧符,虽然年年都在改版。
中国红却是你永不褪色的肌肤……5. 《春节素描》作者:佚名农历新年已来到,给您拜年拿红包。
万家团圆乐逍遥,幸福时光在今宵。
祝福声声耳边扰,五谷丰登节节高。
健康饮食要记牢,年年岁岁有今朝。
6. 《新年到》作者:佚名新年到了,我听见小鸟飞来飞去在唱歌:新年快乐!新年是长出嫩嫩的树叶,新年是把种子遍地撒播。
新年是叮叮咚咚的音乐,新年是更美好的生活。
小鸟小鸟,我知道了,新年是无限的期待与欢乐!7. 《春节的童话》作者:佚名雪花飞舞,迎接新年的钟声。
红灯笼高高挂起,照亮孩子们的笑脸。
鞭炮声声,传递着喜庆的消息,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
8. 《快乐的春节》作者:佚名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放鞭炮。
贴春联,挂灯笼,小朋友们拍手笑。
吃团圆饭,穿新衣,欢欢喜喜过大年。
9. 《春节的梦》作者:佚名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春节的早晨。
红包在床头,糖果在桌上,笑声在空气中飘荡。
10. 《春节的祝福》作者:佚名春节到,祝福到,愿你快乐没烦恼。
身体健康最重要,幸福时刻来围绕。
11. 《春节的烟火》作者:佚名烟火绽放,照亮夜空,春节的喜悦在心中荡漾。
春节、元宵相关的童谣、诗词、散文等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民共庆的喜庆时刻。
这个时候,不仅有热闹的庆祝活动,还有许多与春节、元宵有关的童谣、诗词和散文等文学作品,它们不仅反映了丰富的民俗文化,也展现了我国人对春节、元宵的热切期盼和美好祝福。
一、春节的童谣1.《过年好》过年好,过年好,大红灯笼高高挂。
爷爷奶奶笑开颜,亲亲热热过大年。
这首童谣简洁明快,表达了我国人过年的喜庆氛围和家庭团聚的幸福场景。
2.《新年好》新年好,新年好,满街都是喜庆跳。
年糕圆圆又又甜,幸福团团满家乐。
这首童谣以食物为主题,展现了我国人过年的美好愿望和生活幸福的场景。
二、春节的诗词1.《元夕》--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古诗写出了元宵的喜庆气氛和人们迎接新年的心情。
作者通过描绘春风送暖、家家户户贴春联的画面,勾勒出一个家家欢乐、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2.《除夜》--陆游一年好事有今朝,独卧新昌正自由。
榴花开处春江阔,悄然回首有愁无。
陆游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新年的期盼和对将来的美好愿景,同时也留下了对过去的感慨和思索。
三、春节的散文1.《春节随感》--鲁迅舅舅家的大门,在我记忆中,府上自有众多辈分的亲戚。
进门必“洗耳”。
而这洗耳,想来完全是对于货真价实的后土神,顿时令我惶惑起来。
……如今临老,此即知道系真正正的郏安应孙家的风俗。
鲁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家族聚会、传统风俗等春节场景,展现了我国传统春节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2.《过年》--茅盾过年了,大街上的大喇叭早已宣传:“过年了,过年了,一年到头就一天,人人喜庆人心动,迎新年!立新志!”果然,过年了。
茅盾通过描写大喇叭的喜庆宣传、人们的欢腾心情以及家家户户的喜庆氛围,展现了我国人过年的欢乐场景和节日气氛。
春节和元宵是我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春节和元宵相关的童谣、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不仅丰富多彩、意境美丽,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文学作品,人们不仅能感受到我国人对春节、元宵的热切期盼和美好祝福,也能体味到春节、元宵所蕴含的浓厚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春节的诗歌文章童谣对联及习俗一、诗歌1、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卖痴呆词》(唐)范成大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3、《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4、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除夜(南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二、文章春节,回家的路上落叶归根可是归乡的路究竟有多远回家的路有多长一首首游子吟一曲曲思乡歌是否就能够说的清楚对家的思念不能,不能什么语言都代替不了对家乡的思念风餐露宿的等候只为了回家能看到父母慈爱的微笑一纸薄薄的车票寄托了对家满满当当的思念天寒地冻的风雪旅途也盖不过家的温暖百味归途回家的路还有多远黄牛的信誉在一票难求下水涨船高再贵,也要回家再苦,也要回家任何困难也阻挡不了回家的脚步黄牛的信誉在一票难求下水涨船高再贵,也要回家再苦,也要回家一节节拥挤不堪的车厢里挤满的是游子思家的乡愁再苦,也要回家再累,也要回家列车驶过一座座城市那城市有多少扇窗子就有多少的温情与感动这个时候万家灯火都在讲述一个个游子回家过年的故事三、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四、对联龙留喜气喜盈门户蛇闹春光春满山川喜炮闹元春千家接喜春风荣蛇岁万户迎春爆竹声声龙吟随腊去欢歌阵阵蛇舞伴春来龙去蛇来,星移物换莺飞燕舞,日暖风和大地迎春柳伴梅香招蜂蝶文坛焕彩笔掀墨浪舞龙蛇蛇岁纳千祥花开梅绽添秀色春光迎百福鹊啭城乡报佳音银蛇舞江城美千帆竞发辞旧岁黄鹤飞楚地阔万物峥嵘迎新春五、宜昌春节习俗(一)过小年1、忙年小年开始就要“忙年”了,为过大年做好准备。
从腊月二十三起开始除秽打“堂尘”,其实就是把家里打扫干净,掸掉所有房内的灰尘,洗晒衣服、被褥,清洗桌椅板凳、炊具;做甜酒、熬麻糖、打豆腐、炒米子;置办菜肴、果品、糕点。
2、赶老鼠这天也是老鼠嫁女的日子,禁止洒扫,特别不准用剪刀,否则来年鼠害无穷。
“赶老鼠”是农民为祈祷减少鼠害的活动,天刚麻麻亮,大人们就会怂恿家中的小孩们快快起床,赤膊条条,小孩一只脚穿上草鞋,另一只脚系上鞋带把鞋拖着,左手拿着簸箕,右手拿着木锤或木棍,然后到房间每一个角落,边敲打簸箕口里边念道:“簸箕刮两刮,草鞋拖两拖,老鼠子下儿十二窝,窝窝梭(流产)。
”“二十四,拍簸箕,老鼠子下儿不成器……”这是人们对老鼠的诅咒,实现粮仓无损的愿望。
3、祭灶神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通常和蔼可亲,都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
宜昌大部分地区农历腊月二十四是小年。
小年的主要习俗是“祭灶神”,都是由家庭妇女操办。
把写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小红对联贴在灶门两边。
在锅里、水缸里、盆里分别点上蜡烛。
一切准备停当,各家妇女们分别梳头抹粉,一番打扮后,便在灶前摆上供品,焚香烧纸,洒上白酒,然后跪拜磕头施礼,让灶神“一醉方休”,这样上天后尽说人间好话。
此日正逢经期的妇女禁忌祭灶神,否则会冲撞灶神。
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这些灶糖小孩子们特别喜欢吃。
(二)忐忑的团年饭旧时在宜昌,过小年时,在外人员都回家小聚,家有佣人的,主雇共聚一堂。
东家叫账房先生、长工、短工举杯喝酒吃肉,相互客套一番。
酒足饭饱之后,东家叫账房先生取来账本,给打工人员发放当年薪酬,发放单右侧为领款人姓名、金额,左下侧写有来年共同发财,受雇人则心中高兴不已,因为来年又有钱可挣。
若左下侧写有来年另路发财的字样,受雇人犹如一股凉风从头吹到脚,愁来年无事可做。
所以,长工、短工这顿团年饭是既好吃又不好吃。
(三)除夕1、团年和吉祥菜大年三十,全家围一大桌欢聚一堂。
旧时,宜昌人和大多数地方一样,吃团年饭前,要祭拜天地君亲师。
团年饭自然是一年中难得的丰盛晚宴,桌面上可谓荤素俱全,凉热兼备,熏鱼、腊肉等地方特色菜是不论贫富人家都少不了的荤菜。
桌面上少不了几种图吉利的菜,比如下汤菜的多是“三丸子”,即肉丸子或鱼丸子、藕丸子和豆腐丸子,呼其为“元宝”;黄花菜配笋丝烹饪,谓之“金银丝”;将笋子烩以肉丝,谓之“节节高”;将腊鱼蒸熟撕片,谓之“富贵有余”。
不知现在大家家中的团年饭有哪些吉祥菜呢?2、年宝和春联现在已很少见到“年宝”,“年宝”是宜昌特有的吉祥物,用大红纸包裹几束青翠的柏树枝悬于堂屋正中处,以表示新年吉庆、百事顺遂。
春联倒是四处有售,在解放前,宜昌城里写春联的多半是学高才博的老先生,但大都是家境不甚宽裕的斯文人,靠此聊补家用的。
3、关财门和金块财除夕之夜正值冬末春初,天黑得早,各家各户大门外,门神、春联早已贴好,两盏大红灯笼和用剪花红纸包裹的几束柏枝,就是“年宝”,高高悬挂。
将大门两扇骑缝贴上“开门大发”的红纸贴,依门靠上一块用红纸绕缠的柴棍称其为“金块财”,然后轻轻拉拢门。
这项仪式叫做“关财门”。
4、守岁还是挖窖“守岁”,守岁守岁,一夜不睡,旧时,堂屋正中一盆木炭火,火越旺越好,象征来年的日子更火红。
农家的火笼要放一个粗大的树兜做“火柱”,也有叫“火主”、“火猪”的,从大年三十烧到正月十五,彻底不熄,预示来年的兴旺,留未烬柴头,送至菜园,园中蔬菜就不生虫子了。
小孩子“守岁”坚持不住,则多被长辈喊去“挖窖”。
吉祥语“挖窖”便是睡觉,和衣而卧或睡得时间短叫“挖银窖”,蒙头大睡或睡得时间长叫“挖金窖”。
旧时宜昌城,除夕夜的户外十分热闹,击鼓鸣锣曰闹年。
这一夜大街小巷灯火通明。
卖发糕的小贩“发糕、发糕,越发越高”的叫声此起彼伏,通宵不断。
购糕者接连不断,构成宜昌城独有风景。
5、三十送灯年三十晚上,宜昌许多县市区都有给亡人送灯的习俗。
吃过年夜饭,一大帮子子孙孙呼啦啦地带着鞭炮、纸钱、蜡烛去上坟。
早年送灯用的是油灯,怕被风吹灭了,所以要用皮纸糊成灯笼。
送灯人在天快黑时把灯送到坟头,边点亮油灯,边喃喃而语:某某大人,今儿是大年三十,孩儿们给您送灯来了,请您保佑我们百事顺遂。
点亮油灯后,静观几分钟,见一切正常,送灯人就会踏着夜色回家去守岁。
讲究的人家初一早上还会把油灯取回来,晚上再送去,如是三天才告结束。
现今人们送灯不再送油灯,一般送蜡烛。
时间一般都是中午一家人吃过团年饭后,就去送灯。
祭祖让新年更是充满了希望,这样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仪式,在活着的人们心里是一种寄托,一种希望,一种满足,一种安慰。
只有在这个时候,坟茔才不会是一个伤心的地方。
6、赶毛狗子除送灯外,在宜昌有的地方三十晚上还有“赶毛狗子”风俗。
“毛狗子”学名狐狸。
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打开大门,灯火通明,男女老少齐声大喊:“毛狗子shuo吙!shuo吙!”“shuo”有音无字,其意为滚开滚开。
据说,年三十晚上赶走了“毛狗子”,就赶走了霉运,第二年就会百事顺心。
赶毛狗子时,有的人还会把家里的铜脸盆拿出来敲打,叮叮当当,响个不停,以此吓跑“毛狗子”。
(四)三天年1、出天行大年初一是新的一年开始。
凌晨,人们换上了新衣裳,打开大门,让那块靠在门上的“金块财”倒向门内来。
向神位祭拜以后,再放一挂长鞭表示“开门进财、新年迈进门”。
此时屋外似亮非亮,家人们在鞭炮声中走到户外,观天看星,称其为“出天星”或为“出天行”。
回到屋里晚辈向长辈拜年,接着“出行”,说是“出行大吉”。
在五峰渔洋关,正月初一,清晨出门,都必须带柴进屋,喻为开门大吉,招财进宝。
给人家拜年时,进门要喊“送恭贺啊——拜年哪”,也需把柴带进门。
吉日良辰,当家人出行也有讲究,先要查看当年的皇历本,何方大吉大利,便向此方而行,最终到庙宇去敬神拜佛。
宜昌城里人多数去大南门关帝楼,踏石阶登楼称为“步步高升”,向关公像敬香烧纸叩拜。
2、拜年作揖贺乡亲初一到初三,人们满面喜色,笑逐颜开,到处都是“拜年”声。
宜昌有“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之说。
在家下辈给上辈拜年,出门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互相拜年。
随去拜年小孩可得到“打发钱”。
这三天内妇女要守在屋里,招待上门拜年的客人。
用麻叶、米花和红枣制成的一种甜茶,名叫“元宝茶”,麻叶色黄谓之“散金”,米花色白谓之“碎银”,说是“散金碎银得元宝”。
旧时在当阳,有“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初三初四拜亲朋”的规矩。
初一凌晨,儿子媳妇、女儿孙子端着“鸡蛋茶”、“泡米花”到父母床头行孝问安拜年。
父母定要以“压岁钱”给予“打发”。
初二拜丈母,夫妻双方抱儿带女去给丈人丈母娘拜年。
随身携带较多“茶什”。
妻子怀抱小孩,骑着小毛驴,丈夫提着“茶什”包袱,尾随前行。
丈母家同样给予“打发”,并在小孩印堂上点上一个小红点,以示祝福。
这天,未婚的青年、小孩则挨家挨户给左邻右舍拜“跑年”。
3、言谈举止守禁忌春节有许多忌讳。
如初一早晨不能倒垃圾,以免倒走“财气”。
初三前不能到水井上去打水,以免对“水神”不敬。
初三后最先到水井打水的人,必须烧香磕头拜罢“水神”方能挑水,到河里或堰塘里洗衣服,第一个人也必须拜“河神”。
三天年里,话要拣好的说,注意禁口,不说死、倒哒、泼哒、破哒、赔、亏、赊、背时等字眼。
连“死”的谐音“史”也不能说,有意思的是这几天人们将“史先生”改称为“何先生”。
但小孩却忌讳不了,墙上就有了“百无禁忌”和“不忌童言”之语的红纸贴。
若有小孩打破瓷器,大人用吉利之言打圆:“瓷器落地、买田置地”;打碎碗碟,则连声说:“岁岁(碎碎)平安”。
(五)送年宜昌人过三天年,垃圾堆在屋内,称为“财宝堆积如山”、“关门守财”、“财喜盈门”;不向外泼水,称为“财不外流”。
初三傍晚开始做清洁,把存放在屋内的垃圾清扫出去,在大门口摆上香案,祭祀鸣鞭后,取下门前悬挂的柏枝“年宝”,当街烧掉,这个过程称为“送年”。
至此,三天内不做新鲜饭,不动刀、剪、针,不往外泼水等禁忌均告解除。
妇女们解忌后第一件事就是拿剪刀、针线缝裤、袜,说是“要得富,先做裤”,“要得发,先做袜”。
(六)接春客,喝春酒,吃春卷、观春色正月初三一过,到正月十五前,在解放前的宜昌城里是喝春酒的好日子。
访亲会友、应酬往来多在这段时间里进行。
喝春酒必定要接春客,春客宴首先要亲朋好友或生意上的往来户发出请帖,视家境不同办一桌或数桌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