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南京文化的特征

合集下载

作业讲评(一)

作业讲评(一)

作业讲评(一)试述江苏文化的地域特征:根据教材归纳,可以这样回答:(并非作业答案)第一,水文化形成的智慧特征。

江苏地处长江、淮河的下游,湖泊众多,河流密布,水的灵动使智慧在江苏文化发展中发挥出突出的作用,使江苏人形成了勤思、善思和奇思的优良传统。

第二,南北文化交流形成的宽容特征。

中国历史上文化有南北之分的说法,这两大文化从地理上看以长江为交汇点,江苏就处于这个两大文化的交汇点上,促使本地文化形成了价值多元化、富于交融性和社会和谐的宽容特征。

首先,价值多元化。

其次,富于交融性。

再次,社会和谐。

第三,富庶安定形成的尽善特征。

江苏人追求尽善,地尽其利、事尽其心和人尽其才,富庶安定的地域条件为之提供了可以实现这个追求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

扬州就是利用运河水道而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唐代即有“扬(扬州)一益(成都)二”之说。

明代状元89人中有16人出于江苏,清代状元112人中有49人出于江苏,江苏的人才之盛可见一斑。

也有学者认为,研究江苏地域文化应在中华文化大背景下进行考察。

江苏地域文化很难用一种文化来囊括全省文化。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江苏地域文化,江苏地域文化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文化,现尚未完全定型。

随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各地政治、经济等制度文化逐渐同一化,地域文化特色日益不突出,研究地域文化重要的是要突出各地的地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代表性文化。

封建社会后期,江苏地域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如金陵文化不仅是江苏地域文化,更是中国都城文化。

以上意见可供大家参考。

以下问题,教材上没有归纳,这儿归纳几点,供大家参考。

简述江苏在道教发展与变革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道教发展与变革史上,吴地方士葛洪、陆修静和陶弘景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葛洪,自号抱朴子,句容人。

他把神仙方术与儒家纲常名教结合起来,提出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的理论,强调道教徒要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陆修静,原籍浙江人,长期生活在吴地,他创立了在道教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道教典籍分类法,完善了道教的戒规仪式,使得道教斋法有了系统的仪式。

《江苏地域文化》OK

《江苏地域文化》OK

二、名词解释1、江苏地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指江苏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所具有的各种文化要素,以及由这些要素构成的整体文化面貌的总特征。

2、金陵文化:也称“宁镇文化”,宁指今南京市,镇指今镇江市。

三国时期孙吴建都京口(今镇江),随后移都建业(今南京),自此形成金陵文化圈。

金陵文化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并存互融为其语言文化特征,以今南京镇江为中心地带。

3、吴文化: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目前太湖附近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4、维扬文化: 取名于南北朝诗人庾信《哀江南赋》中名句“淮海维扬,三千余里”,明代曾置维扬府,后改为扬州府,以扬州、泰州为中心地带。

5、徐淮文化:也称“楚汉文化”,以项羽西楚王国和西汉王朝的巍巍雄风为地域文化的标志,主要指以今徐州、淮安、宿迁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6、苏东海洋文化:苏东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由此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指以沿海的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7、族塾:由一姓家族利用本氏祠堂或本族富户空屋,共同出资聘请教师所办书塾,所收一般都是本族子弟。

8、门馆:又称私馆,是由塾师自备房子,或在自己家中设馆办学,招收学生。

9、吴中四才子:明代中期诗坛有“吴中四才子”即祝允明、文徵明、唐寅、徐祯卿10、南京云锦: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典雅,色彩富丽堂皇,宛如天上瑰丽、璀璨的云霞,故名云锦。

11、上党挑花:是镇江一些地区妇女日常习作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作品风格朴实无华,独具魅力。

12、桃花坞木刻年画:始于明末,清雍正、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柳”,与天津杨柳青木刻年画和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并称“中国三大木刻年画”。

13、彭祖墩遗址:出土了石刀、石斧、石纺轮、陶盆、陶釜、陶鼎及一大批玉器,距今约6000至7000年。

14、泰兴花鼓:用红灯作为主要道具,用泰兴方言演唱,所用曲调具有浓郁的苏北民间小调风味,舞步和动作幅度大且灵活、风趣。

南京的传统文化

南京的传统文化

南京的传统文化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

南京的传统文化包括建筑、艺术、文学、历史等多个方面,下面将从这些方面介绍南京的传统文化。

建筑方面,南京有着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如明孝陵、中山陵、夫子庙等。

其中,明孝陵是中国明代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是中国最大的石刻工艺品之一;中山陵则是为了纪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建立的陵墓,以其规模宏大和雄伟壮观而闻名于世;夫子庙则是南京保存最完整的古典园林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

这些建筑都体现了南京传统文化中对于历史、人物等方面的重视。

艺术方面,南京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金陵画派。

金陵画派源于清代乾隆年间,在此期间出现了很多优秀画家如郑板桥、金农等,他们的作品以写意花鸟、山水为主,以笔墨清劲、构图精巧、色彩丰富而著称。

此外,南京还有着丰富的曲艺表演,如评弹、京剧等。

文学方面,南京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南京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唐朝时期就已经有很多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在此创作。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李白和杜甫。

南京还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中心之一,有着众多优秀作家如徐志摩、闻一多等。

历史方面,南京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城市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扮演着不同角色。

在明朝时期,南京是中国首都;在清朝时期,南京成为江苏省会;在中华民国时期,南京成为国民政府的首都。

这些历史事件都对于南京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体来说,南京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并且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化。

无论是建筑、艺术、文学还是历史,南京都有着独特的贡献和价值。

通过了解南京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南京简介及历史文化介绍

南京简介及历史文化介绍

南京简介及历史文化介绍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

南京早在100-120 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60 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有着7000 多年文明史、近2600 年建城史和近500 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之称,明清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

截至2020 年,南京各类高等院校68 所,其中双一流高校12 所、111 计划高校10 所,211 高校8 所、两院院士81 人,均仅次于北京上海;全球科研城市20 强排名,南京位列全球第8、中国第3。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以下是一些南京历史文化相关的介绍:1. 六朝文化:南京曾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被称为“六朝古都”。

在这个时期,南京成为了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 明文化:明朝初期,南京曾是首都,是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明孝陵、明城墙、明故宫等都是南京明文化的重要遗产。

3. 民国文化:南京在民国时期曾是中华民国的首都,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

南京保留了许多民国时期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如总统府、中山陵、南京博物院等。

4. 文学艺术:南京在历史上是文化繁荣的城市,涌现出了许多文学艺术家。

如唐代诗人李白、刘禹锡,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等都曾在南京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

5. 传统手工艺:南京有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如云锦织造、金陵刻经、剪纸、灯彩等。

这些手工艺代表了南京的传统技艺和文化特色。

6. 饮食文化:南京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有许多著名的小吃和特色菜肴。

南京文化特点介绍

南京文化特点介绍

南京文化特点介绍
南京,素有“天下文枢”之称,是中国历史上屹立于东南沿海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来有“六朝古都”的美誉焉。

此外,它也是中国历史上出色的文化之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

首先,南京市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就已经成为一个繁华的城市,是当时学习和交流经验的中心。

此后,历史上的六朝与南京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使南京成为当时的文化发展的中心。

在明清时期,由于昆山、奉天、洛阳、宁波等城市的发展,南京的文化也受到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其次,南京市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

南京的文化不但受到中华少数民族的影响,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南京文化以其独特而引人瞩目。

从火把节到菊花节,南京有大量的传统节日,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因此,南京被称为“文化之城”,也是文化名城。

此外,南京还有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比如南京最著名的夫子庙、六朝遗迹、灵谷寺、明孝陵等,这些传统的文化古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使其成为江苏省的重要旅游景点。

最后,除了传统文化,南京也拥有许多现代文化的代表,如近年来新兴的江南文化,以及各类活动,如南京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活力的文化中心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摇滚音乐会和文艺晚会在这里举行。

总之,南京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独特而卓越的文化之城,它拥有
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多姿多彩的特色文化,是各类文化活动的理想举办地。

南京的文化使它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化名城,在这里,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南京独有的历史文化和特色文化,并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南京人文地理百科知识

南京人文地理百科知识

南京人文地理百科知识南京,是中国江苏省的省会,也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她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特点,吸引着众多游客来此一探究竟。

本文将为您介绍南京的人文地理百科知识,带您了解这座城市的丰富内涵。

一、历史文化遗产南京作为中国古代六朝古都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故宫,它是明朝朱棣皇帝的宫殿,也是现存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故宫内有许多著名景点,如午门、太和殿等,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展示了明代宫廷文化的辉煌。

此外,南京还有许多其他古迹值得一提。

比如中山陵,它是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也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夫子庙则是南京历史最悠久的文化区域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商业氛围。

二、独特的地理位置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平原,东临长江,西负紫金山。

她处于中国的东部地区,拥有重要的交通和经济地位。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南京作为长江的重要节点,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也为南京带来了丰富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理特征。

此外,紫金山是南京的重要自然景观,也是江苏省最著名的山脉之一。

山上有丰富的植被和独特的动植物资源,是南京市民休闲和游玩的重要去处。

紫金山还有许多古迹和名胜,如灵谷寺、瞻园等,让游客在自然中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魅力。

三、人文名人及文化南京是中国历史上许多文化名人的故乡,这里孕育了众多的文化瑰宝。

例如,南京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木简,见证了中国古代纸张的起源和发展。

南京还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活动中心,在这里涌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文化名人。

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就是南京的骄傲。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以其诗歌和绘画而闻名,被誉为“南京八才子”之一。

同时,南京还孕育了许多其他文化名人,如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民国时期的散文家郭沫若等等。

四、特色美食和民俗文化南京的人文地理特点也体现在其特色美食和民俗文化中。

南京有许多著名的传统美食,如鸭血粉丝汤、南京盐水鸭、夫子庙炒面等等。

南京的风土人情介绍

南京的风土人情介绍

南京的风土人情介绍南京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地方。

下面将为您介绍南京的风土人情。

首先,南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南京的城区内,有许多历史遗迹可以一窥南京的繁荣与辉煌。

比如明代建造的明孝陵和明城墙,都是让人们感受到南京古城魅力的地方。

此外,南京还有一些历史上的重要场所,比如总统府、夫子庙等,这些地方都见证了南京的历史变迁。

其次,南京是一个深厚的文化名城。

南京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比如南京大报恩寺的华严大法会、南京国际电影节等,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此外,南京还有一些著名的文化机构和学府,比如南京博物院和南京科技馆等,这些地方向游客展示了南京的文化底蕴。

南京还有许多特色的小吃可以让游客感受到浓郁的人情味。

比如南京独有的鸭血粉丝汤、大牌档里的鸭血炖豆腐、鸡肉汤圆等美食都是南京的特色小吃,深受南京人喜爱。

此外,南京还有一些有着传统特色的小吃,比如南京盐水鸭、独具风味的鸭架等,这些美食不仅让人垂涎欲滴,还体现了南京的人情味。

南京的市井文化也是其独特的一面。

南京的市区有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市场,比如秦淮路夜市、筹码巷等,这些地方充满了古色古香的氛围,逛街的人们可以体验到市井生活的热闹和喧嚣。

此外,南京还有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市场,比如鸡鸣寺手工艺品市场,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到各种南京的特色纪念品和手工艺品。

南京还有一些特色的民俗活动。

比如每年的元宵节,南京会举办灯会、猜谜活动,为游客带来欢乐和惊喜。

此外,南京还有一些民俗表演,比如南京的秦淮灯船表演、叠沙山表演等,这些表演展示了南京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总的来说,南京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和浓厚人情味的城市。

无论是历史遗迹、文化活动,还是特色小吃、市井文化,都让南京成为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

如果有机会来南京旅游,您一定会被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所吸引。

地域文化简答分析答案

地域文化简答分析答案

第1次作业:1、江苏水文化的特征水的灵动使江苏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智慧特征。

一是勤思。

江苏人凡事爱动脑筋而不使蛮力,比如先秦时期的《孙子兵法》,处处体现着多想办法、多动脑筋的指导思想,与当时中原诸子的著作有着明显的不同风格。

二是善思。

江苏人眼界开阔,思维敏捷,不仅善于抓住机遇,而且在时机的等待上也善于从大处做好工作,准备之细、忍耐之坚,都是有口皆碑的,比如汉初风云人物张良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三是奇思。

历史上,江苏出了许多富于奇思妙想的人物,他们的创新精神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财富。

2、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文化特征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人追求尽善,主要表现为:1、地尽其力:江苏没有闲人,没有闲地。

比如古城扬州就是依靠运河水道而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清代苏南已经开始试种双季稻,一年三熟,充分利用了江南的气候条件。

2、事尽其心:江苏人做事唯精而弃粗,小心谨慎,事事推敲,信奉务求认真的求善之道。

3、人尽其才:江苏重视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吸引、人才的发挥,如明代状元89人中有16人出于江苏,清代状元112人中有49人出于江苏,江苏的人才之盛可见一斑。

3、江苏南北文化的包容特征江苏处于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上,促使本地文化形成了鲜明的特征。

一是价值多元化。

江苏人在价值取向上不偏执,最突出表现是历史上江苏虽重儒学但并不轻商,工商同道,在儒学之外的商业等领域里获得成就的人同样可以获得社会的尊重。

二是富于交融性。

历史上,西晋之末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和两宋之交靖康之变等社会动荡使北方文化大规模进入江苏,但江苏文化并没有受到冲击,相反是迅速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在文化大交流中形成新的文化中心,文化交融使江苏文化充满了活力。

三是社会和谐。

江苏的地理位置使江苏文化有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条件,使江苏文化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的发展形态,不封闭,不排外。

对待矛盾少有激烈的行为,而是柔性化解,求同存异。

和睦相处成为江苏居民的自觉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文化的特征
一、自然与人文有机统一
地名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标示符号,也是城市的历史文化符号,承载城市发展和变迁的记忆。

地名留给我们一份不菲的文化遗产。

南京的自然地貌不仅有着大展宏图的阳刚之气,也有其江南水乡的阴柔之美。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令无数诗人词客为之讴歌。

如钟山龙蟠(紫金山)、九华寻胜(小九华山)、梅岭暗香(梅花山)、石燕凌波(燕子矶)、万种风情(秦淮河)……对地名如此这般的诗化,是人们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美好表达。

二、凝重的历史沧桑感
南京先后有过几十个名称。

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丹阳、归化、白下、上元、江宁、集庆、应天、南京、天京……这在中外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文化现象。

自公元229年起,东吴、东晋,以及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在南京建都,史称“六代豪华”;至近代,在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伟大斗争中,太平天国在此定都和孙中山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到1949年,南京解放,“蒋家王朝”在此覆亡,地名见证了南京历史的沿革和社会变迁。

学者们称南京的地名是一部编年史并不为过。

三、依稀可见的都城印记
南京的“城”更是南京历史人文的集中体现,其独特的形态和规模,国内外首屈一指。

如孙权建造的石头城,雄峙江滨;南唐续建的金陵城长“二十二里四十四步”。

有“城”便有“门”。

明代开国建都南京,朱元璋采取“高筑墙”方针,修建了举世无双的城池和外城,内城辟13门,外城辟18门。

至今仍沿用的内城门有太平门、金川门等。

外城门有麒麟、仙鹤、观音、佛宁等门,600年来一些城和门虽相继废去,城门名却一直作为当地的地名使用。

四、文脉相承的龙凤文化
龙凤文化有多种含义,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龙凤又变异为皇权的象征。

南京作为古都,其地名更深受皇权文化的影响。

梳理南京的地名,从中可以发现很多与龙凤有关的地名。

地名中这种攀龙附凤的文化现象,虽有一定的皇权意识的残留,但现在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南京的繁荣昌盛,对和平、团圆、幸福、美满生活的寄托和憧憬。

如,龙蟠里、龙
蟠路、丹凤街、凤凰街、回龙街、凤凰台、凤游寺、来凤街、仪凤门、等等。

尽管这些地名大多源于神话传说,地名的渊源有不少现已难以做文献考证,但从其文化内涵来看,这些地名无不带有华夏龙凤文化留下的斑斑胎记。

五、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
历史上南京地区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

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我国。

道教兴起于东汉末年。

六朝时期南京(时称建业、建康)佛教盛行,梁代达到顶峰。

无论是本土的道教还是外来的佛教在当时的政治生活和文化思想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南京历代都有寺院地名,除南朝时期的栖霞寺地名外,唐代南宗第一祖师法融修行地祖堂山,南唐后主李煜忏经礼佛的唱经楼、避暑纳凉的清凉山(山有清凉寺,故名),明代鸡鸣寺(前身为梁武帝出家之同泰寺),都是较著名的宗教地名。

源于佛教的地名有观音阁、承恩寺、五台山等;源于道教的有三茅宫、蒋王庙、北极阁、洞神观、西善桥、东善桥等;伊斯兰教的地名有礼拜寺巷等;源于基督教的有天堂街等。

有些地名存留下来,并演化引申为今天一些区、镇、门、路的专名,诸如静海寺、天妃宫等等。

六、“唯才是举”的科举文化
南京地名深受科举文化的影响。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它是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项组织制度。

由于这一制度在选拔人才方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竞争”和“唯才是举”的原则,有其合理和公正的一面,在中国实行了1300年之久。

“江南多才子”。

故都南京作为人才聚集之地和科举考试中心,科举制度文化的影响极为广泛和深远。

这种影响在当今南京的许多地名中仍然清晰可见。

成贤街、夫子庙、贡院、四牌楼、三牌楼、沈举人巷、朱状元巷、秦状元巷、上江考棚、下江考棚、状元境、三元巷、文德桥、文昌巷等等。

一个个地名如同一枚枚活化石一样,记忆了南京科举文化的历史和特点。

七、朱门豪宅的士族文化
封建京都王侯所聚,分布闾里。

南京现有地名中有许多是历代官宦府邸名称或围绕这些官邸派生的名称。

如周处街、谢公祠巷、王府巷(皇甫巷)、汉府街、常府街、程阁老巷、三元巷等等,不胜枚举。

同样,官衙所在地也多有反映在地名中者,明代的有相府营、户部街、校尉营、水佐营、城佐营等。

此外,明代还留下一些反映军队建制的卫所地名,反映军
藏的仓库地名,还有以军事编制单位而遗留下的地名,如小营、马标等。

八、浓郁的古商业文化气息
南京现有的许多地名中保留了古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市民社会生活的信息。

在这些地名中,与“市”、“坊”、“廊”等相结合的地名尤具代表性。

“市”是交易地点的指称,“坊”是工场,而“廊”为古“商业街”。

如丝布织染业有颜料坊、红花地、踹布坊等,服装业有估衣廊、纱帽巷、木屐巷、评事街(皮市街)等,油糖酒业有油坊巷、糖坊桥、糖坊廊等,经营妇女用品的有胭脂巷、闺奁营、黑簪巷等,经营畜禽的有宰猪巷、宰牛巷、鸡鹅巷等,专业菜市场有冬瓜市、菱角市、鱼市街等、鱼市口、,其他有铁作坊、铜作坊、瓦匠营、木匠营等等。

箍桶巷、城市经济的兴盛,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商业转移。

明代建都后,南京城市经济发展尤为迅速。

这是一个含有城市工商业者、农户、士子、官宦、艺人和流动性商贩等多层的复合群体。

市民社群的形成,使城市社会生活更为复杂,文化生活多样化,传统的以士大夫为核心的封建文化已不能适应他们的文化需求,于是市井文化也应运而生。

所谓“十里秦淮”便是这种文化的集中代表。

九、异彩纷呈的平民文化
朱自清在散文《南京》中曾经说过:“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的遗痕。

”南京的老地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一条“老地名”,或许都附载着一个古老的动人故事,如桃叶渡、莫愁湖、螺丝桥;或许镌刻着一件不凡的历史,如卸甲甸、大胜关、胭脂井;或许彪举着一个杰出人物,如大中桥、豁蒙楼、点将台、逸仙桥、中山桥、中山门、;或许蕴含着某种意义,如蕃人河、三步两桥;或表现着某种民俗史实,如斗鸡闸、虫人街、劳劳亭、狗耳巷、破布营、等。

概而言之,寥寥数字的地名浓缩了当年的社会生活,当时的文化!
解读南京地名,并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更不是为了厚古非今,而是从一个侧面来知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怎样走到了今天,我们将往哪里去?人与历史的关系如同个体与父母、祖先的关系一样,谁也无法否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