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区别和联系
观课与听课比较

评课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如何评好课,直接关系到授课教师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方向。
教师上好课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领导听课是为了了解教师备课程度、上课水平,从而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学习效果。
领导评课目的是根据听课后的感悟材料来激励教师怎样能更好的备好课、上好课,也是为了督促、帮助课备得不细、课上得敷衍了事这部分教师更好的提高与进步。
可以说听好课、评好课都是为教好课服务的。
那么怎样才能评好课呢?第一、从听好课入手,记好听课时的第一手材料通常我们听课做记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录型,这种形式如同录音机一样,如实的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仿效的用意之多,这种记录方式一般不可取。
因为听者记得多、想得就少;另一种是选择型,选择某一侧面或某些问题,而选择记录内容的依据是根据听课者的需要,如主讲人的优势所在、课堂的特色、存在的问题等。
第二、从记录的材料中,思考评课时应点评的内容任何一种课,评者都应从教的角度去看待教者的优势、特色、风格、需改进的地方、需商讨的问题。
更应从学的角度去看待主体发挥程度、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情况、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学生活动的创造性等。
第三、倾听授课教师的自评,做出对点评内容的取舍授课教师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也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新秀、有骨干,也有能手、名师,有活跃型、也有内向型,有严肃型、也有可亲型,形形色色,各有差异。
作为评课者为了达到评课的目的,一定要学会察言观色、学会倾听其自评,从而做出判断,做出点评内容的取舍。
切不可一意孤行。
因为任何人的点评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来评无定法,评课也无法用条条框框的标准准确量化。
只有评课者与教者达成一致,点评内容才落到了实处。
第四、思考以什么方式加以点评,实现点评的目的实事求是的讲,我们分析授课教师的心理也好,倾听教师本人的自评也好,其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教师,而是或激励、或督促、或帮助,所以了解点评的形式很重要。
目前而言,就点评有以下几种形式:1、先说优点或是值得学习的地方,再提出研讨的问题。
《听课(观课)与评课(议课》见习教师培训课件

(四)议教学程序 首先是教学思路:层次、脉络是否清晰;是 否符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的实际;整体上 是否既注重双基夯实,又重能力培养。 其次是课堂结构安排:新课导入是否有趣, 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教学过程的安排是 否符合认知规律;各教学环节的安排是否 依据知识和思维线索自然过渡;教学难度、 密度的安排是否科学;学生是否有独立思 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学时间的分配是否合 理。
果农的动机:葡萄大丰收了,心里很 高兴,想让大家分享他的成功,分享 他的快乐!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华师大教授 叶 澜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
一、观课议课活Leabharlann 具体操作流程 2)组织教学活动 A 教学程序安排科学合理,衔接自然,符 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节奏科学协调 ; B 课内活动新颖实用,形式多样,重视学 生经历探究过程,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 C 教法及教学手段运用自如,教学有特色; D 多媒体运用恰当、注重实效 对比因素:教学过程设计不合理,时间安 排不恰当;内容空、难度过大或过小、节 奏不协调;课内活动单调或只追求表现形 式,学生不能积极展开思维、无实效
3、处理好听课者与被听课者的关系 抱着谦虚的心理、学习的态度。听课前 尽量与老师有沟通,听课过程中要认真听、 仔细看,勤记录、多思考,不能漫不经心, 甚至干扰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手机调到 震动状态)
4、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结合 听什么?怎样听?(1)教师如何(是否)体现 了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教师的教学理 念);(2)教师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 何将知识点落到实处的;(3)语言的停顿、抑 扬顿挫;(4)如何过渡的 看什么,怎样看?(1)教师是如何发挥主导作 用的。如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板书是否规范合理, 教具运用是否熟练,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处 理课堂偶发问题是否灵活巧妙。(2)看学生主 体作用的发挥。如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否 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积极性是否得到调动,学生 正确的学习习惯是否得到培养。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

二、怎样进行观课议课
(一)观课议课活动操作流程
3. 让授课教师先做观课说明
二、怎样进行观课议课
(一)观课议课活动操作流程
3. 让授课教师先做观课说明
一是介绍教学背景。
二、怎样进行观课议课
(一)观课议课活动操作流程
3. 让授课教师先做观课说明
一是介绍教学背景。
二是在议课主题下介绍本课的教学 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的教学活动。
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差别 (二)有效观课要致力发现课堂
1. 观课是用心灵感悟课堂
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差别 (二)有效观课要致力发现课堂
2. 有效观课需要主动思考
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差别 (二)有效观课要致力发现课堂
2. 有效观课需要主动思考
第一 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 教育追求
4. 有效议课要致力推进有效教学
“教师的教育假设→教学设 计→课堂上教师教的行为→ 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效 果”
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差别 (三)议课与评课差别 议课致力理解教学
4. 有效课要致力推进有效教学
逆向路线: 从学的效果考察入手,思考学 生应有的学习行为;
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差别 (三)议课与评课差别 议课致力理解教学
3. 有效议课需要”同在共行”的 立场和方式
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差别 (三)议课与评课差别 议课致力理解教学
3. 有效议课需要”同在共行”的 立场和方式 “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 人
一、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区别 (三)议课与评课差别 议课致力理解教学
3. 有效议课需要”同在共行”的 立场和方式 “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 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陈大伟教授: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区别

陈大伟教授: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区别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区别陈大伟学会与自己对话的人们很快就会惊喜地发现,教师的内心是他们所遇到的最通情达理的对话伙伴。
根据动机和目的,我对进教室观察和研究课堂教学有这样的分类:一是调查课堂现状,寻找未来改革方向的调研性听课;二是鉴定教学水平,判定优劣,分出等第的评课;三是锤炼教学行为,磨砺优质教学的磨课;四是讨论和交流课堂现象,研究问题和改进教学的议课。
不同的目的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我以为,研究主要目的在于课堂观察和改善手段的丰富与有效,而不是简单地用一种方式取代另一种方式。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围绕共同关心的教学问题和有价值的课堂现象进行对话交流,以发现和理解教学、改善和创新课堂、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
实践工具背后是观念和文化,基于改善教研和教学生活的目的,观课议课主要强调这样一些文化观念:“改善生活的实践观”、“以学论教的质量观”、“促进思想的发展观”、“成长创造的幸福观”、“相互滋养的生态观”、“境脉特征的真理观”、“促进理解的对话观”。
这构成了当下观课议课文化的整体框架和理想愿景,并由此构造观课议课的实践策略,积淀观课议课的实践品性。
与传统的听课评课比较,观课议课可能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差异:首先,是对教育真理的境脉特征要有清醒的认识。
赵汀阳在《论可能生活》中说:“规范的不可置疑性永远是情境性的。
”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教育……,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各种现象具有深刻的个体性: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了。
”在研究课堂教学时,“情况”和“情境”具有先在性和优先性,脱离了具体的“情况”和“情境”,意见的“正确性”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成为“无用”或者“荒谬”的废话。
基于境脉特征的教育真理观,观课议课的对象主要是课堂上的事实和现象。
佐藤学说:“在讨论中,最重要的是丢开一切抽象的语言,只说出自己对所观察到的事例的真实感受和具体事实本身。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昨天,区里首次开展了一次兼职教研员“观课议课”大比拼活动,很多老师问:原来叫“听课评课”,现在叫“观课议课”,二者有区别吗?我这几天都在思考研究“观课议课”的内涵和方法,发现二者确实有区别,本质的区别是观课的角度与评价的出发点发生了根本变化。
我把自己的“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学习资料进行整理后贴出来供大家分享,个中变化,边学边领会吧。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心语整理编辑一、如何做到有效观课1、观课是用心灵感悟课堂与听课对“听”的强调不同,观课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
也就是说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作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够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
2、有效观课需要主动思考有效的观课要改变平常听课只填写《听课记录本》相关栏目以备检查的无所事事,它需要观课教师主动进入,积极思考。
思考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这种思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的统一。
第二,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第三,需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
观课议课致力建设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合作是共同的,互助是相互的,在授课老师无私地提供了参与者研究和讨论课堂教学的案例和平台以后,观课老师应该真诚地提供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意见让他人分享,这是对观课议课参与者的道义要求。
在观课过程中主动思考需要转变观念。
观课议课不是只为了帮助授课教师,而是为了自助,即为了自己认识教学、理解教学,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3、有效观课要为议课做准备观课议课借助了“案例教学”的思想。
转变角色--转变观念--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

术
从具体研究 的问题来看 ,各种 观课活动都会有 不 同的侧重点 、 不 同的主题 , 诸如 : 阅读教学 中如何 解 决费时低效 的问题 , 长文 短教 , 浅文 深教 , 作 文教 学中如何让学生把话写具体 、 写生动等等。
程。
2 . 观 课 议 课 的 界 定
f 2 、 总 结观 课 的 感 受 或体 会 f 3 、 必要 时 可 先 跟授 课 教 师作 私 下 交 流 三、 议 课 中我 们 应该 做 什 么 1 . 根据观 课 宗 旨. 把 握 议 课 方 向 — — 议 课 的 主
题
无论是主持人 , 还是其他参与者 , 在议课之前都 要清楚地知道观课 的主题 ,明确教研活动要解决的 主要问题。 这样在议课中就有 了中心话题 , 围绕 中心 话题展开交流研究 , 议课就有 了明确的 目标 , 就能改 变议课 中或漫无 目标 , 或求全责备 的现象。
( 3 ) 要 认 真 研 读教 材
( 1 ) 抓 纲及 目. 有 理 有 据
在议课前要做好充 分准备 , 把 观课 的感受 、 体会
或建议 进行归纳 , 发言时做到 以纲带 目、 纲 目并举 、 有理有据 , 才能收到要言不烦 , 省时高效之效果。
( 2 ) 理性思考 , 透 视 分 析
一
4 . 针 对活动 主题 . 开 展 平 等 对 话 — — 议 课 的 态
度
“ 听 课评 课 ” 向“ 观课议课” 变 化 不 只 是 一 种 词 义 上 的变 化 , 而 是一 种 文 化 的变 化 、 观 念 的变 化 。没 有 文 化和观念 的变化 , 就没有必要进行“ 慨念的变化” , 做 空洞 的文字游戏。
小议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

小议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听课和评课,观课和议课都是广大中小学教师经常参加的一种教研活动,但它们却有着诸多的区别和联系。
以前的听课和评课,过度注重教学结果,对教师的教学不是实行定量的分析梳理,提出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而是热衷于实行那些模糊不清的定性分析,实行毫无教研意义的过磅称重,分级评奖。
比方:各级各类的学校每年都会选派教师参加上级机关团体举行的教师讲课比赛,赛前多人上阵组成一个应赛团体,协助执教者备课上课,争取拿大奖、拿头奖,好给学校争声誉,过多的浸染了功利色彩,使听课评课变味了,在原有的功能外又夹杂了很多其他不应该有东西。
而到真正的需要评课时,好多老师却一哄而散,除了多一页听课记录、完成了一次听课任务外,基本别无他获。
而有时即使评课了,也仅仅几个代表性的人物走过场式的发言。
即便如此,也是过度的地实行他评,而把真正需要通过做课来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边缘化”得无足轻重了。
而观课议课则是通过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数据分析、利用一定工具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行观察研究的过程。
它是用先进的教育思想,超前的课改意识,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观察透视、分析研究;然后再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作客观科学、切实中肯的分析评价,从教学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随机现象作出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以改革和发展为基点,给执教者提出自己的建议,从而促使执教者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点,参悟教育规律,促动学生发展。
观课议课不对教师的教学实行“衡量”,也不对教师教学实行“过称”,仅仅通过对教师的教学过程的全程跟踪、现场观察,全面搜集课堂上的教学信息,作定量的分析,实行教师间的合作研究。
而且给执教者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课堂教学行为的思路和建议,从而使观课议课成为教师学习提升的一个宽阔的平台。
当然我们不能全面否认听课评课的功能和作用,更无意贬低指责实际工作中的教学竞赛和评比,因为它毕竟推动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发展,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听课评课与观课议课的区别

聽課評課與觀課議課の區別光輝小學張弘在日常の教研和教師培訓活動中,傳統の“聽課評課”應該改為“觀課議課”更合適。
從“聽課評課”到“觀課議課”不只是換了一個詞語,後者強調の是一種平等民主の教學研究文化。
觀課與聽課比較:1.“聽”指向聲音,“聽”の對象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の有聲語言往來;而“觀”強調用多種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影設備等)收集課堂資訊。
包括師生の語言和行為、課堂の情境與故事、師生の狀態與精神等。
2.“聽”往往是一般性瞭解,而非用於研究の目の;而“觀”の目の卻指向一定の研究問題,有明確の目の。
3.“聽”往往是面面俱到,缺乏針對性,而“觀”是針對研究問題收集相關の課堂資訊,針對性強。
4.“聽”往往是憑藉經驗進行,而“觀”需要理論の指導,需要借助觀察記錄表等。
評課與議課比較:1.“評”是對課の好壞下結論、做判斷;“議”是圍繞觀課所收集の課堂資訊提出問題、發表意見,“議”の過程是展開對話、促進反思の過程。
2.“評”有被評の對象,下結論の對象,有“主”“客”之分;“議”是參與者圍繞共同の話題平等交流,“議”要超越“誰說了算”の爭論,改變教師在評課活動中の“被評”地位和失語現狀。
3.評課活動主要將“表現、展示”作為做課取向,做課教師重在展示教學長處;議課活動以“改進、發展”為主要做課取向,不但不怕出現問題,而且鼓勵教師主動暴露問題以獲得幫助,求得發展。
4.評課需要在綜合全面分析課堂資訊の基礎上,指出教學の主要優點和不足;議課強調集中話題,超越現象,深入對話,議出更多の教學可能性供教師自主選擇。
總の來說,觀課議課是參與者相互提供教學資訊,共同收集和感受課堂資訊,在充分擁有資訊の基礎上,圍繞共同關心の問題進行對話和反思,以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成長の一種研修活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区别和联系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我认为“观课议课”相比“听课评课”的最大不同就是体现了一种平等的教学研究.观课议课要求观课教师与上课教师必须提前沟通,上课教师希望观课教师观察她某方面的问题观课教师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听课是不强调提前和上课教师沟通的,更不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课堂的。
明确观课的目标后,观课教师要围绕观课目标,,搜集有关信息,使自己对要观察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进而在观课的过程中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议课效益;听课评课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甚至走进课堂前还不知道要听什么课。
观课教师在观察课堂时必须精力高度集中,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围绕观课目标发现问题,完成自己的任务;听课教师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很放松。
观课要求观课教师尽量坐在学生中间,这样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的视角发现问题;听课教师则往往坐在教室的最后。
议课时,议课教师与上课教师是在平等地交流。
评课和议课可以进行比较:评课侧重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课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地交流。
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对象的话;议课则是把教师培养成具有学习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提高。
案例分析:
如本学期在听一位老师的一节公开课,课前,老师用几分钟时间与学生相互介绍了一下。
之后开始上课
听课老师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往来;容易引起听觉疲劳,甚至还有打盹的现象,在评课时大部分老师只是客套的奉承两句,“课堂上学生活动太多,而学习中读的时间太少”等等。
这样避重就轻的说两句,但是,这位老师仍然有几分自信,她更加迫切地希望评课老师能进行一些点评,要知道评课老师的评价对教师的帮助最大。
这时,教导主任终于开口了:“这节课应该这样…”。
听着教导主任的发言,上课老师有点不知所措。
所以这些评课老师对上课老师的指导不大。
而且他们不能取长补短,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