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2017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第一章环境标准体系重点总结,推荐文档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指在规划、建设、改造、拆除或停止使用某一项目前,对该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价的一种环境管理工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是指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技术方法、评价标准和程序要求进行规范和指导的文件,是保障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科学、规范、有效开展的重要依据。
本文旨在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进行梳理和总结,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 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应明确规定评价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评价范围、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等内容。
评价方法应科学、合理,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
2. 评价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应明确规定评价标准和限值要求,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容量限制、环境影响预警值等内容。
评价标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能够保障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 信息公开。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应规定评价过程中的信息公开要求,包括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和环境信息公开等内容。
评价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提高评价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二、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1. 项目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应明确规定项目范围的划定和界定要求,包括项目边界、影响范围、敏感区域等内容。
项目范围的确定应综合考虑项目性质、规模、地理位置、环境敏感性等因素,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环境指标。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应明确规定评价指标和监测要求,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噪声、振动等环境要素的监测内容和标准限值。
评价指标应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能够客观反映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
3. 风险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应明确规定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要求,包括环境风险评估、灾害风险评估、应急预案编制等内容。
导则与规划口诀1-3

导则与标准第一章环境标准体系大气污染排放标准(P14)记忆歌诀:工业炉窑来炼焦,火电锅炉水泥窑,机动车位恶臭飘,陶瓷本事稀土造,电镀造革用橡胶,汽油油库油烟冒,铅锌铜镍镁管好,铝钒钛钴记不牢,炼钢炼铁钢铁烧,铁矿合金轧炼焦,各自执行其行标。
水污染排放标准(P15)记忆歌诀:纸船航鞍钢,肥肉碱油兵,塑料能纺染,磷气发弹药,六味药医啤,农药味畜禽,皂糖煤柠檬,海洋污染镇,淀粉羽酵母。
毛麻纺织染,钢铁铁矿选,合金焦丝炼,酵母羽绒淀。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P18)记忆歌诀:竣工验收依规范,水泥汽车火力电,乙烯石油黑金炼,储库油站水利电,生态造纸铝压延,城轨陆港石天然。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P19、P20)记忆歌诀:(第一阶段)研究文件定类型,三个初步同进行,识别筛选明重点,工作方案定三评。
(第二阶段)工程分析进一步,评价监督有深度,预测评价众调查,厂案比选看角度。
(第三阶段)汇总分析两阶段,数据文件众意愿,可行措施不能换,编制报告才算完。
各位学员注意:工程分析贯穿1,2阶段,公众参与贯穿1,2,3阶段。
工程分析内容概要(P26)记忆歌诀:工程数据要全面,生态污染得体现,交通储运选路线,公共工程不滥建,污染排放非正常,环措环设必出现。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内容概要(P28-P30)记忆歌诀:五地二人生气(二人,二声,二气),其它社土水流。
五地:地理位置、地质环境、地形地貌、地面水、地下水二人: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珍贵景观、人群健康情况二声:声环境、生态背景二气:大气环境、气候与气象其它:放射性、光与电磁辐射、振动、地面下沉等社土水流:社会经济、土壤与水土流失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和特点(P31)记忆歌诀:数学定量先考虑,物理精高再现好,类比定性半定量,专业特殊只定性。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内容(P37-39)记忆歌诀:前言总则概工程,环现环影调预评,社影风险都评价,环保措施经技论,清洁循环污总量,经济损益环监管,众意调查案比选,评价结论附录件。
环境影响评价笔记总结

第一章 绪论1、环境评价的定义及分类环境评价(环境质量评价or 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 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PRC ,EIA ,law )按评价层次:项目环评、区域环评、规划环评、战略环评(政策、计划)按时间顺序: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影响预测评价、后评估(跟踪评价)2、环境标准的定义、分类、体系组成环境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监测方法以及依据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的总称;包括污染 控制和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分为国家标准(GB )和地方标准(DB ),源于《PRC 环境保护法(1989)》,是国 家和地方政府环境政策的技术体现。
环境标准体系:各种不同的环境标准,依据其性质、功能及其间的客观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检测方法标准 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国家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国家环保行业标准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3、环境质量标准与功能区的关系注:功能区(类别)、环境质量(级别)(1)环境空气功能区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一类区(一级标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其他需要保护区域;• 二类区(二级标准) :城镇中划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杂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三级标准) :特定工业区。
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分类及等级标准• I 类区( I 类水):源头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II 类区( II 类水)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 • III 类区( III 类水)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游泳区; • IV 类区( IV 类水) :一般工业用水区以及人体非接触性娱乐用水;• V 类区( V 类水) :农业用水以及一般景观要求用水。
(完整版)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总结

(完整版)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总结环境保护标准体系1.我国环境标准法规特点:国家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部组织制定、审批、发布;地⽅环境标准由省级⼈民政府组织制定、审批、发布。
2.环境质量标准以国家级标准为主,地⽅环境质量标准补充制定国家级标准中没有的项⽬,国家级标准和地⽅级标准同时执⾏。
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项⽬可以是国家级标准中没有的项⽬,若与国家级项⽬相同的要严于国家级排放标准,执⾏标准时地⽅级标准优先于国家级标准。
⽽产品质量标准以国家级标准的效⼒最⾼,有国家级标准的就不能再制定相同适⽤范围的⾏业标准和地⽅标准3.4.地⽅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做出规定的项⽬,可以制定地⽅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务院⾏政主管部门备案。
5.国家环境标准与地⽅环境标准的关系:执⾏上,地⽅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
6.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跨⾏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和⾏业性排放标准。
综合性排放标准与⾏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
7.环境标准的实施:县级以上地⽅⼈民政府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总纲1. 环境影响评价⼯作⼀般分为2.环境影响评价原则:、⼯艺路线(施⼯⽅案)的环境可⾏性。
⽤因⼦进⾏分析、评价,突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有关单位和个⼈及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意见。
3.资源利⽤合理性分析:⼯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资源利⽤合理性分析。
根据建设项⽬所在区域资源禀赋,量化分析建设项⽬与所在区域资源承载能⼒的相容性,明确⼯程占⽤区域占⽤的合理份额,分析建设项⽬的制约因素。
4.否符合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要求。
5.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态功能区划、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的直接和间接⾏为。
6.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法7.评价因⼦筛选8.9.10.评价⼯作等级的调整:对于某⼀具体建设项⽬,其环境要素专项评价11.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选取:采⽤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法,应以量化评价为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按新大纲知识点汇总)

2015 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按新大纲知识点汇总)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一、环境标准管理办法(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1.熟悉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含义;环境标准定义:环境标准是评价环境质量、进行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治理、实施环境管理的主要依据,是环境保护领域中政策法规的体现。
环境标准是为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环境融合,按照法律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可分为三级六类标准。
三级标准是指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六类标准是指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标准、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以及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2. 掌握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地方环境标准严于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
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
是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釆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做的统一规定(指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试验方法、检验方法、生产方法、操作方法等所做的统一规定)。
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釆样方法。
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
标准样品在环境管理中起着特别的作用:可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
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对环境标准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做的统一规定。
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重点考点总结汇总

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重点考点总结汇总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第一章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环境标准体系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由省、自治区、自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己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于国家环境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环境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环境空气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二类区。
标准分级;一类区适适一级浓度标准;二类区适用二级浓度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分类和标准值功能区分类:Ⅰ、Ⅱ、Ⅲ、Ⅳ、Ⅴ类。
标准分级:五类。
声环境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值功能区分类:0—4类。
标准分级:五类。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制订工作方案;第二阶段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原则按照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小结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小结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第一节:基本概念环境问题是指自然变化或是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环境问题基本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以人类社会为外部世界的全体。
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者是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外围事物,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界,如高山、大海、江河、湖泊、天然森林以及野生动植物等,又包括经人类社会加工改造过的自然界,如街道、水库、园林等。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事件、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水俣病事件、痛痛病事件。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类社会的效应。
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环境对人的反作用。
环境影响的分类:根据影响的来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根据影响效果分类: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根据影响程度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暂时影响和连续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规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或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根本目的在于鼓励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使人类的活动更具环境相容性。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的分层体系四层体系:政策、计划、规划和项目。
(P6:图1-1)三层体系:政策、规划及计划、项目战略环境评价(SEA)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EIA)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1.保证开发活动选址与布局的合理性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3.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进程5.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是法律关于在进行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和开发活动时,应当事先对该活动可能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估,制定防止或减少环境损坏的措施,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报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后再进行设计和建设的各项规定的总称。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第二讲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8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一、工作程序 (1)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内容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 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主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确 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评价工作等级,编制 影响评价大纲。 (2)正式工作阶段 主要工作是: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3)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 其主要工作是汇总、分析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 数据,给出评价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 编制。 9
(七)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提出各 项措施的投资估算(列表) (八)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九) 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 (十)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4
四、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1、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当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记载的资料、数据等能 够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和精度要求时,应通过复核校对后引用。 对于污染物的排放量等可定量表述的内容,应通过分析尽量给出定量的结果。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3、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3
1.1.2 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种类
及其应用范围 (1)《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总则》HJ/T2.1-93 (2)《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声环境》HJ/T2.4-1993 (5)《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6)《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 (7)《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 (8) 《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重点总结
第一章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我国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
按其内容和性质,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类标准(分析方法标准、监测技术规范、监测仪器技术要求、标准样品)、管理规范类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标准的特性:环境标准不同于产品质量标准,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其独特的法律属性。
环境标准属于技术法规,具有强制性,必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做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做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环境标准中的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有国家和地方两级。
2000年4月29日在第九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常委会议上,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阐明了“超标即违法”的思想,此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法律都继续继承并强化了这一思想,超标将受到严厉的行政处罚(责令改正、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停业关闭、罚款及按日计罚),甚至刑事处罚。
环境标准体系:各种不同环境标准依其性质功能及其客观的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即构成了环境标准体系。
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环境保护部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
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空气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
1.功能区分类:二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2.
标准分级:二级
一类区:适用环境空气污染物一级浓度限值
二类区:适用环境空气污染物二级浓度限值
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值
1.功能区分类:五类
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同意水域兼具有多功能的,依最高功能划分类别。
2.标准值:五类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功能区,将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
水域功能类别高的区域执行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区域。
声环境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值
1.功能能区分类:五类
0类: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类: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2类: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3类: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4类: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
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的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2.标准值:五类
对应声环境五类功能区,将环境噪声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工程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标准值。
噪声功能类别高的区域(如居民区)执行的标准值严于噪声功能类别低的区域(如工业区)
主要环境标准名录
环境质量标准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2.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3.声环境质量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
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排放标准、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