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与血栓栓塞性疾病

合集下载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不能用于肌肉注射。
1.皮下注射技术。
皮下注射时,患者易取卧位,注射部位为前外侧或后外侧腹壁的皮下脂肪组织内,左右侧交替。
注射针应垂直、完全插入注射者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的皮肤皱褶内,而不是水平插入。
禁忌:
1.低分子肝素禁用于下列情况下。
(1)对低分子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注射液中任何赋形剂过敏。
(2)有使用低分子肝素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病史(参见【注意事项】)。
4.代谢和营养异常。
非常罕见:与肝素诱导的醛固酮抑制有关的可逆性高钾血症,尤其是那些合并危险因素的患者(见【注意事项】)。
5.肝胆系统的异常。
常见:转氢酶升高,通常为一过性的。
6.生殖系统和乳腺异常。
非常罕见:阴茎异常勃起。
7.全身异常以及给药部位的情况。
非常常见:注射部位的小血肿。
8.在某些病例中,可以见到硬结的出现,这并不是肝素引起的囊。
这些硬结通常数天后消失。
常见:注射部位反应。
罕见:注射部位发生钙质沉着。
9.钙质沉着更常见于钙磷乘积异常的患者中,如在某些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中。
非常罕见:皮肤坏死,通常发生于注射部位。
10.皮肤坏死的部位先出现紫癜或浸润性或疼痛性红斑点,伴有或不伴有全身体征。
这种情况下,应该立即终止治疗。
在预防和治疗中,低分子肝素应通过皮下注射给药。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功能主治:
1.在外科手术中,用于静脉血栓形成中度或高度危险的情况,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2.治疗已形成的深静脉血栓。
3.联合阿司匹林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性心肌梗塞急性期的治疗。
4.在血液透析中预防体外循环中的血凝块形成。
注意事项:
由于存在发生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的可能,在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治疗过程中,应全程监测血小板计数。

低分子肝素钠

低分子肝素钠

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常见的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和预防血栓病。

它具有抗凝血和抗血栓的作用,被认为是一种高效且安全的抗凝剂。

本文将介绍低分子肝素钠的药物特性、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由猪或牛肺黏多糖经特殊工艺制得的抗凝血剂。

相比传统的普通肝素,它具有分子量较低、活性好、半衰期短等优势。

低分子肝素钠主要通过抑制血浆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来发挥作用,从而阻止血液凝固的过程。

此外,低分子肝素钠还能通过提高血液纤维蛋白降解酶的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大。

低分子肝素钠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多种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血栓栓塞等。

在手术患者中,低分子肝素钠能够显著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此外,低分子肝素钠还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肾透析、怀孕期的高危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预防血栓的情况下。

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时,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具体疾病进行剂量调整。

一般而言,预防血栓的剂量为每日一次皮下注射,而治疗血栓的剂量则为每日两次皮下注射。

注射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部位,并避免静脉内注射。

需要强调的是,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并严格遵循医嘱。

虽然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但仍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出血、止血时间延长、胃肠道不适等。

在极少数情况下,低分子肝素钠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贫血等严重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期间,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如出血、皮疹、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

正确认识低分子肝素钠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疗效。

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期间,需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首先,如果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或活动性溃疡病人,应慎用低分子肝素钠。

其次,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前应咨询医生,了解风险与益处。

此外,低分子肝素钠不能与其他抗凝剂同时使用,以免增加出血风险。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泵治疗预防产后血栓性疾病的效果分析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泵治疗预防产后血栓性疾病的效果分析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泵治疗预防产后血栓性疾病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11-02T02:17:32.95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0期作者:向佳琪[导读] 分析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泵治疗预防产后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性。

向佳琪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湖北宜城441400【摘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泵治疗预防产后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性。

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存在产后血栓性疾病高风险的产妇125例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62例产妇实施单纯双下肢气压泵治疗,针对治疗组63例产妇实施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泵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预防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产妇治疗后的产后血栓性疾病发生率、血浆黏度、股静脉平均速度、股静脉血流高峰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产妇实施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泵预防治疗产后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性较为显著,改善血液黏度及血流循环情况,促进产妇预后。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钠;双下肢气压泵;产后血栓性疾病;预防效果;有效性产后血栓性疾病主要是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机体消耗量较大、腹压在短时间内上升,从而导致腹部及盆腔内静脉受到挤压而出现的一系列扩张、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而导致的血栓性疾病[1]。

另外,部分合并妊娠合并症的产妇还存在着血管痉挛、管壁受损及管腔狭窄等,在分娩的过程中处于缺血及缺氧的状态,使得内皮细胞释放的组织因子促进凝血的发生,极易引发产妇产后出现一系列的深部小静血栓、脑栓塞、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疾病,不利于产妇预后及康复[2]。

因此有效的预防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双下肢气压泵治疗预防产后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性,我院针对收治的存在产后血栓性疾病高风险的产妇125例展开了对比。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存在产后血栓性疾病高风险的产妇125例分成两组,参照组62例产妇中年龄集中在22至39岁之间,均值为(29.63±3.45)岁,孕周时间为37至41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23±1.45)周;治疗组63例产妇中年龄集中在21至40岁之间,均值为(29.60±3.55)岁,孕周时间为36至40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9.15±1.42)周。

低分子量肝素在脑血管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低分子量肝素在脑血管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 !! , !> ] >"P O #"P , 高于普通内科或普外科患者 。如合并高
验, 其结果没有说明肝素对进展性卒中患者有益。该研究的 阴性结果引发了许多关于抗凝药物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 国际卒中研究 ( BCD) 是该类研究中最大的一项
[>]
, 在全
球范围内纳入患者 !E FG# 例, 该研究显示了中性结果, 卒中 后 H 个月可独立生存的患者数目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此 后在西方相继进行的大量临床研究, 也没有显示任何一种类 型肝素的作用优于安慰剂或者阿司匹林。但由香港学者牵 头的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 ( IBCC ) 和低分子量 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随机对照研究 ( IBCCJ7=’6 ) 显示了
[ ’" ] 栓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少与普通肝素相似 。
基于以上证据, 中国专家共识建议: %5 对于瘫痪程度重、 确认必须长期卧床的缺血性卒中患 者应重视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预防, 如无出血倾向, 建议 小剂量皮下抗凝预防静脉血栓。 ’5 对有抗凝禁忌证的患者, 建议医生间断使用充气压 迫装置或弹力袜。 45 低分子量肝素一般优于普通肝素, 严重肾功能不全患 者宜用普通肝素。 !5 对脑静脉系统血栓, 临床确诊后应对症处理、 积极寻 求病因并在相应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抗凝治疗。 +5 在脑静脉系统血栓急性期, 建议医生应用普通肝素 或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优于无抗凝治疗。这些患者的长期治 疗建议使用华法林治疗 4 ( & 个月 ( 目标 260 ’# + ; 范围’# " ( 4# " ) 。 参 考 文 献
[!]
研究, 其中 ESP 是颅内动脉狭窄。肝素的作用机制可能为 阻止斑块的扩大及栓子形成。经颅多普勒研究说明, 活动性

低分子肝素钙适应症、禁忌症、用药前注意事项、皮下注射方法、减轻疼痛技巧、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发生原因

低分子肝素钙适应症、禁忌症、用药前注意事项、皮下注射方法、减轻疼痛技巧、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发生原因

低分子肝素钙,作用、适应症、禁忌症、用药前注意事项、皮下注射方法、减轻疼痛技巧、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发生原因低分子肝素钙,是新型抗凝药物。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还用于体外循环和血液透析等。

适应症(1)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血栓性静脉炎)。

(2)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DIC)。

(3)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凝块形成。

禁忌证(1)有出血危险的器官损伤(消化性溃疡、出血综合征)。

(2)对肝素及低分子肝素钙过敏。

(3)有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有关的血小板减少症病史的患者。

(4)产后出血及严重肝功能不全者。

(5)患有严重的肾病的胰腺病变,严重高血压,严重颅脑损伤的患者和术后出血期患者。

用药前注意事项(1)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疾病史。

硬膜外麻醉方式者术前2 ~4 小时慎用。

对下列患者要慎用并注意监护,有过敏史者;有出血倾向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中风,严重肝、肾疾患,严重高血压,视网膜血管性病变,先兆流产;已口服足量抗凝药者。

(2)还应防止同非甾体抗炎药物、抗凝药物、水杨酸类药物、对血小板功能造成影响的药物和血浆增容剂(右旋糖酐)等同时应用。

(3)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女性)对肝素较敏感,可能易出血。

在使用过程中,检查血小板计数,密切观察有无出血,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皮下注射方法(1)注射部位的选择:腹部,以脐部为中心,脐周上下5cm,左右10cm(脐周1cm除外)范围内做“十”字,将腹部分为四个象限,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使每个象限注射时间间隔48h,注射点间距大于2cm。

可以使用腹部皮下注射定位卡,帮助我们进行规律轮换。

定位卡中间大孔为禁止注射区域,其余小孔按数字由小至大依次选择,每次注射去掉一个小孔,规律轮换。

(2)排气方法:注射前无需排尽空气,因为注射用的低分子肝素钙剂量较小,容易导致液体剂量不足。

在具体操作中采用安瓿中的注射器抽吸液体1ml,然后注入0.07ml 的空气,再放低针管。

低分子肝素钠

低分子肝素钠

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常用的药物,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它是一种抗凝剂,可以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低分子肝素钠的作用机制、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内容。

低分子肝素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凝血因子Ⅹa的活性来发挥抗凝作用。

它不仅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还可以抑制血栓的生长和扩展。

相比传统的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钠具有更好的抗凝效果和生物利用度,且不需要常规的实验室监测。

低分子肝素钠具有广泛的适应症。

首先,它可以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在高危人群中,例如手术后患者或卧床休息时间较长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可以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

其次,低分子肝素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肌梗死的治疗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可以减少血栓的再次形成,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时需要注意其用法用量。

它通常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剂量大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疾病情况而定。

对于预防血栓的患者,一般每天注射一次。

对于治疗急性血栓性疾病的患者,剂量会相应增加。

在注射前需要将药物轻轻摇晃均匀,然后用消毒的针头将药液注射到皮下脂肪层。

尽管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但使用过程中仍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出血、皮肤过敏反应和骨髓抑制等。

如果出现过大或持续性的出血,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对于已知对低分子肝素钠过敏的患者,不应使用该药物。

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时,还需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例如,非甾体抗炎药、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剂等可能增加低分子肝素钠的抗凝效应,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在联合使用时需要谨慎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

总之,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剂,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疾病情况确定剂量,并注意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此外,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间断用药。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研究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研究

大会交流璺三厘全国盟焦壅:遂整照鱼挂型盛堂查金这迨塞正缱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研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310016)陈丽英应可净洪武军周畔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IE)是心肺血管系统急危重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其防治研究已成为全球性的医疗保健问题。

有效的治疗可以减少致残率、致死率,改善预后。

我们的研究对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的疗效、副作用和治疗费用进行比较,以寻求一种有效、安全且经济的抗凝药物,指导临床用药。

我院2000年9月~2003年4月诊断为非大面积急性PIE患者共33例。

低分子肝素组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st4-13)岁。

原发疾病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2例,肺炎1例,剖腹产后2例,脑梗死1例,肺癌l例,乳腺肿瘤1例,冠心病1例,结肠癌1例;另有1例无基础疾病。

普通肝素组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4±16)岁。

原发疾病分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肺癌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1例,冠心病1例,乳腺肿瘤1例,左趾骨折1例,食道癌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l例;另有1例元基础疾病。

PIE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

研究方法:低分子肝素组的具体方法:低分子肝索针0.1ml/10奴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

24小时后加用华法令,当连续2天Pr的INlt达到2.0~3.0或Pr延长至对照值的1.5。

2.5倍时,停用低分子肝素,单独用华法令抗凝,总疗程3个月。

普通肝素组的具体方法:普通肝素首剂80IU/b静脉注射,然后18IU·妇-1-h-1静脉泵入,根据AP丌调整剂量,AP丌达到对照值的1.5—2.5倍后加用华法令,当连续2天Pr的INR达到2.0—3.0或w延长至对照值的1.5~2.5倍时,停普通肝素,单独用华法令抗凝,抗凝疗程和监测方法同低分子肝素组。

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皮下注射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的比较——疗效和费用问题

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皮下注射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的比较——疗效和费用问题

自从 16 年 ,a e 和 Jr n 90 Br t o a 证实抗凝治疗可以 rt d 降低肺栓塞患者的死亡危险以来 肝素就开始用于治 , 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最初肝素的用法是每 4小时静脉 内推注一次 , 直到后来 临床试验发现连续静脉滴注普 通肝 素 出血 并发 症少 。连续 静 脉滴 注普 通肝 素时 需
Ac t r m b e bo i s a e u e Th o om l Di e s c
Is so f c c nd Co t sue fEf a y a s i
治疗的药物和家访护士费用比住院治疗要便宜得多。
Jf e C ro e ry L asn,MD
与低分子肝 素相似 , 普通肝素也 可以皮 下注射 。 经过临床试验验证 的用药方法 是 : 首先静脉推注 50 00 u, 然后皮下注射 1 50U, 1 7 0 每 2小时一次。注射后 6
子肝 素具 有优 异 的生物 利 用 度 , 天 一 次 或 两次 用 药 每
( 定义为严重 出血 ; 相对危 险度 ,.9 9 %可信 区间, 0 7 ;5
04 . 2~14 ) .8 。
在 JM A A杂志 中, ern K a 及其 同事H o 对下述假设 进行 了检验 , 即根据体重调整的固定剂量普通肝素皮 下注射( 不监测 a' 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 素一样安 P ̄) l 全有效 。普通肝 素皮 下 注 射 的负 荷 剂量 为 33U k , 3 / g 然后每 1 2小时皮下注射 20U k ; 5 / g低分子肝素 ( 达肝 素或依纳肝素) 1 每 2小时皮下 注射 10U k 。所 有 0 / g 患者均接受华法林治疗 3个月。研究 的主要终点 ( 亦 即血栓栓塞复发 )4 例普通肝素组患者的发生率为 35 38 , 2例低 分子肝素组患 者的发生 率为 34 .% 3 5 .%。 两组严重出血发生率相 当, 普通肝素组为 11 , . % 低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