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合集下载

血栓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血栓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血栓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血栓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血液凝结过度,形成血栓而引起。

血栓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血栓堵塞血管:血栓会堵塞血管,严重时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例如,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中的血栓导致心脏缺血;中风则是由于脑部血管中的血栓造成脑血管梗塞,导致脑卒中。

2.组织缺血坏死:当血栓阻塞血管时,周围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甚至中断,导致组织缺血坏死。

严重的缺血坏死会造成疼痛、功能障碍和组织器官的损伤。

3.肺栓塞:肺栓塞是血栓从其他部位脱落并进入肺血管造成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和咳嗽。

严重的肺栓塞可以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

为了预防血栓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等手段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降低患血栓病的风险。

2.定期锻炼:适度的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液凝结的风险。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度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和骑自行车等。

3.均衡饮食:合理的饮食可以减少血液凝结的倾向。

建议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和蔬果),限制高脂肪、高盐和高糖的食物。

4.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影响血液循环,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降低患血栓病的概率。

5.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长时间坐立或卧床不动会增加血液凝结的风险。

建议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一下,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

6.如果存在高危因素,如长时间的飞行、手术后和妊娠等,可以考虑佩戴弹力袜或接受抗凝治疗来预防血栓病的发生。

总结起来,血栓病的危害主要是由于血栓造成的血管阻塞和组织缺血坏死。

为了预防血栓病,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定期锻炼、均衡饮食、戒烟限酒、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并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血栓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血栓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血栓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措施血栓性疾病是一类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它的低发性高危性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血栓性疾病可以导致心血管意外发生,例如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肺栓塞等等,这些疾病会给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措施。

1. 做好基本的预防措施血栓性疾病的预防的最基本措施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改善生活方式应包括适量的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分的食物的摄入)、合理的锻炼计划(推荐每天的适量锻炼时间为30分钟),并保持适量的体重。

此外,戒烟和少饮酒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炎症,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 合理用药对于高度危险人群,有些医生会给他们开出防血栓的药物,例如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然而,使用这些药物需要慎重考虑,因为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

因此,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3. 耐久性锻炼为了增强心肺功能和加强肌肉力量,应该多做耐久性的锻炼。

耐久性锻炼可以改善胆固醇和血流量,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建议人们每周进行3-4次的有氧运动,例如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等。

4. 管理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是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因此,如果你已经被诊断出这些疾病,就必须采取治疗和管理措施保持这些疾病的控制。

通常,这些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饮食管理和锻炼。

5.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压力过大和抑郁往往会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

因此,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采取一些缓解压力和放松身心的方法,例如冥想、瑜伽、花园种植等等。

总之,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耐久性锻炼、管理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等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降低患病的风险,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血栓形成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血栓形成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血栓形成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方法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在人体内部血液凝结和细胞聚集形成血块的过程中发生。

血栓形成可以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等。

本文将探讨血栓形成对人体的危害,并提供一些预防血栓形成的方法。

一、血栓形成的危害1.1 血栓堵塞血管当血栓形成堵塞了血管,血液的流动就会受到阻碍。

如果血栓发生在动脉中,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和中风等。

如果血栓发生在静脉中,会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症,如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和肺栓塞等。

1.2 缺血缺氧血栓形成会阻碍血液中氧气的传输,导致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

严重的缺血缺氧可以导致组织坏死,如心肌梗死中心的心肌组织受到长时间的缺血缺氧就会坏死。

1.3 并发症血栓形成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包括血栓性静脉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征等。

这些并发症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更多的困扰,需要积极的治疗和护理。

二、预防血栓形成的方法2.1 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都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要预防血栓形成,我们首先要积极控制和治疗这些疾病,保持血管的正常功能。

2.2 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预防血栓形成。

建议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食品等,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3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的形成。

建议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2.4 避免长时间的静坐长时间静坐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如果需要长时间坐着,建议每隔一段时间活动一下身体,进行简单的体操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2.5 应用抗凝药物对于高危人群,医生可以根据情况开具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以预防血栓的发生。

使用抗凝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合理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结论血栓形成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觑,因此预防血栓的发生十分重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与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与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DVT不仅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还可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了解DVT的高危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对于避免该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DVT的高危因素以及预防措施。

1. 外科手术:各类外科手术会使患者处于卧床状态,增加DVT的发生风险。

特别是髋、股骨和膝关节手术的患者更容易发生DVT。

2. 长期卧床:长时间卧床的患者,特别是因病不能行动的患者,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3. 长途旅行:长时间坐飞机、乘火车或长途汽车旅行,容易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增加DVT的危险。

4. 年龄:年龄是DVT的重要高危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风险逐渐增加。

5. 肿瘤患者:肿瘤患者因为肿瘤本身和化疗等治疗药物的关系,会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增加DVT的发生风险。

6. 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患者血液凝固能力较差,容易导致DVT。

7. 肥胖:肥胖者血流速度较慢,从而增加了血液在血管内停滞的时间,增加DVT的风险。

8. 妊娠与产褥期:妊娠和产褥期的女性因为体内激素改变和子宫压迫,在生理上更容易发生DVT。

9. 遗传因素:某些家族遗传性血栓形成疾病如抗凝血酶缺乏、蛋白C或蛋白S缺乏,会导致DVT的发生。

1. 术后尽早活动:手术患者术后尽早进行适量的下肢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降低DVT的风险。

2. 使用弹力袜:手术患者和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医用弹力袜,增加下肢血液循环速度,预防DVT的发生。

3. 移动身体:长途旅行时,乘客可以适当活动身体,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4. 远离高危因素:避免肥胖、长期卧床、长时间坐飞机等高危因素,可以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5. 药物预防:对于高危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性应用。

6. 多喝水:适量的多喝水可以增加血液稀释度,降低血液凝固,从而减少DVT的风险。

血栓的危害及如何预防

血栓的危害及如何预防

血栓的危害及如何预防血栓是人体中的血液凝块,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正常生理过程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我们在出血时止血。

然而,当血液凝块异常形成,阻塞血管时,血栓就变得十分危险。

下面将介绍血栓的危害以及预防血栓的一些方法。

1. 血栓的危害血栓形成后,会造成以下几种危害:1.1 血栓闭塞性疾病当血栓堵塞动脉或静脉时,会引发闭塞性疾病。

动脉闭塞性疾病会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等。

静脉闭塞性疾病则可能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严重时甚至导致肢体坏死。

1.2 心脑血管疾病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血栓堵塞冠状动脉时,会导致心肌梗死;当血栓堵塞脑血管时,会引发中风。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甚至生命安全。

1.3 下肢静脉血栓长时间久坐、长时间站立,或长时间不活动都会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下肢静脉血栓不仅导致下肢水肿、疼痛,还可能引发肺栓塞等危险病症。

2. 如何预防血栓为了预防血栓的形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2.1 移动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应该保持每天适量的运动,尽量避免长时间坐着或站着。

即使在办公室工作,也要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拉伸一下肌肉。

2.2 合理膳食合理的膳食对预防血栓十分重要。

我们应该少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高钠的食物。

取而代之,应该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等。

适量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也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

2.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为了预防血栓,我们应该尽量戒烟限酒,减少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2.4 穿着合适的鞋袜穿着合适的鞋袜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有着重要作用。

过紧或过松的袜子都不利于血液循环,应选择合适的袜子,并定期更换。

2.5 预防药物治疗对于高危人群,预防药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预防血栓的方式。

这些药物包括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等,能够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2.6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血栓形成风险。

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进展

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进展

素包 括原 发性 和继 发 性 2类 , 原 发 性危 险 因素 由
遗传变异引起 , 包括 V 因子突变 、 蛋 白 c缺乏 、 蛋 白S 缺乏和抗凝血酶缺乏等l _ 5 j , 此类患者多以反
复静 脉血 栓栓 塞为 主要 临床表 现 。
1 . 2 VT E的 继发 性 危险 因素
生 回流障碍而促进 Vr E的形成l 1 6 ] 。
深 静 脉 血 栓 形成 ( Dv T) 是指 血 液 在 深 静 脉 内异 常凝 结所 致 的一种 静 脉 回流 障 碍性 疾 病 , 好
发部 位 为下 肢深 静 脉 , 肺血栓栓塞 ( P T E) 指来 自
次是 6 0 ~8 0岁 的患 者 , 占2 6 . 0 %。 由于 外科 技
孙晋 洁 ,翁卫群
( 南通大学第二 附属 医院 胃肠外科 ,江苏 南通 , 2 2 6 0 0 1 )
关键词 : 静脉血栓栓塞 ; 危 险 因素 ;预 防 护理 ;进 展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5 文献标 志码:A 文章编号 :1 6 7 2 — 2 3 5 3 ( 2 0 1 4 ) 0 4 — 1 1 0 — 0 3 I X) I :1 0 . 7 6 1 9 /  ̄ c mp . 2 0 1 4 0 4 0 4 3
止 血药 物 、 机 械辅 助通气 、 低 血压 、 使用 肌松 药 、 镇
害性 认 识 远 低 于 国 外 , 因此 , 增 强 对 Vr E 的 认 识、 掌握 Vr E 的危 险 因素 已成 为 适 应 医 学 发 展 和护 理进 步 的必 然 需 求 , 对 患 者 Vr r E的 危 险 因 素 和护 理进展 综述 如下 。
术 的进 步 , 术 中保 护麻 醉技 术不 断进展 , 许 多过 去

内科病人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风险和国内外预防现状(-50)

内科病人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风险和国内外预防现状(-50)
次要终点事件 90天内全因死亡。
入选患者基础疾病情况 %
▪ 心力衰竭 ▪ 代谢性疾病 ▪ 内脏炎症 ▪ 慢性肾功能不全 ▪ 急性冠脉综合症 ▪ 急性脑梗塞 ▪ 呼吸衰竭 ▪ 恶性肿瘤 ▪ VTE病史
75% 的内科重症患者存在2个 以上VTE的危险因素4
1. Sandler DA et al. J R Soc Med 1989;82:203-5. 2. Baglin TP et al. J Clin Pathol 1997;50:609–10. 3. Mismetti P et al. Thromb Haemost 2000;83:14–9. 4. Anderson FA et al. J Vasc Surg 1992;19:557-8
内科病人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
风险和国内外预防现状
李小鹰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
全面认识VTE
全球VTE的发生率居高不下 VTE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VTE带来沉重的负荷 多数VTE的发生与入院时存在的基础疾病和手术情况相关 院内或院外适宜的静脉血栓预防可降低VTE所带来的危害。
VTE 是可预防的严峻的公共卫生保健问题
VTE所致死亡---- 触目惊心
VTE所导致的死亡例数: 543,4541 (2005第5欧盟内科年会)
VTE所致死亡超过了以下原因所致死亡的总数:
–AIDS
5,8602
–乳腺癌
86,8312
–前列腺癌
63,6362
–交通事故
53,5992
2006年中国住院患者PTE死亡率达9.74%
•1Cohen AT. Presented at the 5th Annual 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2Eurostat statistics on health and safety 2001. Available from: http://epp.eurostat.cec.eu.int.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静脉血栓栓塞症(DVT)是一种因血液在静脉中凝结形成的血栓而引起的疾病。

DVT通常发生在下肢深静脉,但也可能发生在其他部位,如腹部、颈部和手臂。

症状包括肿胀、疼痛、发红和热感。

严重的DVT可能会引起肺栓塞(PE),即血栓脱落并阻塞肺动脉。

PE是一种严重而危险的病症,可能导致呼吸急促、胸痛、咳嗽和咯血。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以下是DVT的常见危险因素:1.孕妇和分娩后女性2.静脉血栓家族史3.长期卧床不动4.在飞机、火车或长途驾车旅行中长时间坐着5.骨折、骨科手术或其他外科手术6.慢性心脏病、严重肺病或癌症如何评估DVT风险有多种方法,如DVT风险评估模型和超声检查。

其中较为常用的评估方法是DVT风险评估模型。

目前,ACCP(美国胸科学会)和NIC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卓越委员会)提供了一些基于患者因素和临床症状的DVT风险评估模型。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DVT风险评估模型可能会提高DVT风险的识别率,但不具有绝对的准确性,仅供医生参考。

如何预防DVT以下是一些可以预防DVT的措施:经常活动保持身体活动,避免长时间坐着或卧床,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DVT的风险。

穿戴合适的袜子穿戴紧身袜可以减少下肢静脉压力,从而减缓静脉血液流速,降低DVT风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袜子太紧的情况下,反而会增加DVT的风险。

保持充足水分摄入保持身体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稀释血液,避免血液黏稠度过高而导致的血栓形成。

睡姿要正确睡姿不懂,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良而加重DVT的风险。

建议侧卧或平躺,避免腿部交叉。

积极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和肝脏病,都可能增加DVT的风险。

治疗这些慢性疾病,可以减少DVT的风险。

使用预防性药物对一些高危人群或必须长时间静卧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预防性药物来降低DVT的发生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药物需要医生的咨询和层层审核。

总结静脉血栓栓塞症(DVT)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症,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压超声成像 为无创检查,首选手段
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敏感性高达95%-100%
放射性核素血管扫描检查 准确性达80%-90%
SCT静脉造影 优点是成像迅速
静脉造影 确定诊断的“金标准”可显示静脉堵塞 的部位、范围、程度及侧支循环和静脉功能
磁险因素及预防
2016-06
宣恩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历史回顾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危及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对血栓和肺血栓栓塞的临床描 述最早见于18世纪,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Rudolph 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机 制:血液瘀滞、血液高凝和血管壁损伤,迄今仍是指导临床工作的经典理论。
用时间因栓塞部位而异: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
成使用1-2周;腘静脉血栓使用不超过6周;髂静
脉血栓形成可使用3-6个月。
宣恩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治疗原则
2、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手段,适应症包括:静脉血栓形成后1个月内、静 脉血栓形成且有烦心事栓塞症可能时、血栓去除术后。禁忌症为:出血、流产后、亚 急性心内膜炎、溃疡病。
宣恩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临床特点
1、多存在易患因素,如手术后、创伤、晚期肿瘤、 昏迷或长期卧床者
2、起病较急,患肢肿胀、发硬、静脉走行区明显疼 痛,活动后加重,偶有发热、心率加快
3、血栓部位压痛,沿血管走行区可扪及索状物、血 栓远端肢体肿胀,皮肤呈青紫色或暗红色,皮温 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出现 静脉性坏疽
宣恩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发病率
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8岁以下青少年的发病率极低,且多 集中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40岁后每增加10岁发病率翻一番,高峰期在70岁左右。 性别方面,男性稍高于女性。在预后方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后要好于肺血栓栓塞 症。
宣恩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辅助检查
宣恩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解剖概述
首先应明确何为“深静脉”?体循环静脉分深、浅两类,位于深筋膜深面或体腔内者 为深静脉,浅静脉则位于皮下浅筋膜内,浅静脉最终均注入深静脉。
宣恩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概念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 的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以下 肢多见。
来自全身静脉系统的血栓可脱落或游离,并向近
4、后期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障碍,出现浅静 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称为下肢深 静脉血栓后综合征
宣恩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发病率
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约2/3为单纯下肢静脉血栓者,1/3合并肺血栓栓塞症。流行病学 资料显示,无论普通人群还是住院患者,发生率都很高。普通人群中,男女年发病率 分别为千分之1.3和1.1。约1/3的血栓栓塞症患者10年内可能复发。
塞症。
宣恩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概念
肺动脉发生栓塞后,若其支配区域的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则称为肺 梗死,多见于原有肺循环异常者或病情严重影响到肺组织的多重氧供者。
宣恩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临床特点
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可无自觉症状或临床表现,但由于可并发致死性肺血栓栓塞 症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障碍,危害极大,及时发现和治疗都有赖于对疾病的早期发 现和正确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如下:
一项对2388例普通住院人群的尸检报告显示:院 内死亡者中,死因为肺血栓栓塞症者约10%,其 中89%有下肢深静脉血栓,但只有19%患者生前 报告了下肢深静脉学生症症状,仅有3%者进行了
宣恩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诊治现状
造成静脉血栓栓塞症早期确诊率与治疗率低下而病死率高的原因在于:首先静脉血栓 栓塞症涉及范围广、表现复杂,因基础疾病不同,易患因素与临床表现也各异,难以 全面把握;其次,已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需要依靠辅助检 查;第三,如何平衡抗凝与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出血并发症的风险终是临床难点。
下肢静脉的血栓
宣恩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治疗原则
急性期治疗目的在于预防肺血栓栓塞症,减轻血 栓后并发症,缓解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急性 期治疗以抗凝或溶栓等非手术疗法为主。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避免活动和用
力排便,以免引起血栓脱落。须卧床休息1-2周。
开始下床活动时,须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使
宣恩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诊治现状
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抗凝治疗,除普通肝素外,低分子量肝素的出现给血栓栓塞性 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巨大变革。随着低分子肝素在各种血栓性疾病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证 据的不断积累,在许多领域低分子肝素已经或即将取代普通肝素。
宣恩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诊治现状
溶栓治疗方面,第二代溶栓药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的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和 链激酶。
端移行,经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系统,并最终阻 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形成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 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为肺血栓栓塞症 。
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血栓栓塞症有极密切的 同源性或相关性,在病因、发病情况、治疗及预 后诸多方面具有共同特征,因此现主张将两者看 做同一疾病的两种不同临床表现,即静脉血栓栓
除抗凝和溶栓药物,治疗手段还包括下腔静脉滤器、肺动脉血栓切除术和介入取栓术 。
由此可见,当代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治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检出率大大提高, 病死率降低或生存质量改善。
宣恩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诊治现状
尽管当代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治领域不断有新的 研究进展成果出现,但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近半 个世纪以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病死率并未明显 减少,肺血栓栓塞症的病死率甚至还高于急性心 肌梗死。
常用药物: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
宣恩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治疗原则
2、抗凝治疗 第8版国际抗凝与溶栓指南推荐所有 无禁忌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尽早行抗凝治疗并 将抗凝治疗作为其他治疗的基础,且强调对于明 确诊断或高度怀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不管 采用何种抗凝法需立即实施快速起效的抗凝治疗 。 抗凝治疗不是越长越好,因为抗凝需要严格监测 凝血功能,否则容易出现抗凝效果不足或过量导 致出血。抗凝治疗应适可而止,得以获得最大的 获益-风险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