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是对文学作品及其创作方法、理论和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它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也是其他文学类学科的基础课程。
一、文学的定义和特征
1.文学的定义
文学是人类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形式的艺术性表达,诉诸于想象力和情感的一种创作活动,也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产物。
2.文学的特征
(1)艺术性:文学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
(2)虚构性:文学创作通常以虚构的人物、事件和环境为基础,通过想象力呈现出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对独立的世界。
(3)情感性: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唤起读者的各种情感,包括愉悦、悲伤、愤怒等。
(4)普遍性: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具有普遍性,能够触动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体验。
(5)多元性:文学包括多种文体和流派,以及各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和风格。
二、文学的分类
1.根据叙事方式的分类
(1)史诗:叙述英雄事迹和民族历史,常以韵文形式进行。
文学概论

第一章文学观念文学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是文学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属于历史的范畴,是流动的变化的。
16文学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四个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18再现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1表现说:是指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代表人物渥滋渥斯《抒情歌谣集》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雪莱《为诗辩护》.23符号论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代表作家德国卡西尔。
38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48 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
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62审美意识形态:(性质上)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通性的统一、(主体特征)认识与情感的统一、(目的功能上看)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体验: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76移情: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事物里去,其结果是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更易于被我们理解。
81出入说:王国维提出的。
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还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
86综合性的文学定义是什么?共有那几个命题?33-34答:1、综合性的文学定义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艺术语言。
文学概论

《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2.作者P31
文学活动的主体,出发点。
文学活动就是作者的表现活动。
表现的内容:
作者通过文学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表现的方式:
①诗言志
②心灵/情感/自我表现
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P31
①首先,表现论在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英国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②其次,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虽不否认这一点,但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因而看重考据式批评。
③其三,表现论不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而是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高扬“文学天才”的作用。
文学表现与日常表现的区别:P32
率性、无形式——“有意味的形式”
3.作品P32
文学活动成立的中介。
作者的创造对象、读者的阅读对象。
传统:内容与形式
现代:一个故事有五百种写法
对形式的强调P33
突发性:“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瞬间性:“来不可遏,去不可止”。
苏轼:“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6.1.1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含义P98
①物质生产
物质改造活动,基础与前提
②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观念活动,非绝对同步
6.1.2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共同性
①自由自觉性
②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P101
6.1.3精神生产的特殊性P101
2、什么是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有哪几种典范形态?试结合具体作品予以说明。
《文学概论》教案

第一章绪论本章概述:“文学概论”是阐述文学基本理论的一种教材体系,也是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
它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在不同程度上几乎涉及了文艺学的方方面面。
如果我们要在根本上理解“文学概论”这个理论体系,要了解在这个体系之中的各个细节及其相互关系,就必须关注其本体,说明它自身的学科界定、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方法等。
知识点1:文学概论的性质“文学概论”是一门具有文学理论性质的课程体系。
从学科界限来说,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
文艺学实际上是指研究文学的学问。
一般认为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这三个分支既有明显的界限,又有密切的关系。
文学史是在时间维度上具体地考察文学的发生、演变、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的学科。
文学史的具体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对作家、作品进行研究。
2、文学风格、流派和思潮的研究。
3、文学现象与社会、历史和文化关系的研究。
4、文学的发生、历史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继承与革新的原则和对策的研究。
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作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最新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等为核心对象所展开的评价和研究活动。
文学理论是以人类的历史和现实中的所有文学现象为对象,在对具体的文学现象的把握中,归纳总结文学的性质、特征和功能,阐释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发展等规律,进而发现和论证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研究方法的学科。
“文学概论”是对整个文艺学的一种理论阐释,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文艺学的各个主要问题的一个教学体系。
由此看来,我们对“文学概论”应该有两种理解:1、“文学概论”是一种教材和教学体系。
2、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理论体系。
它具有文学理论的特点,但它又不是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相并列的文艺学的一个分支,而是与文艺学所采取的角度基本相似,因而它的理论特点是全面概括而不深入。
知识点2:学习文学概论的意义文学概论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是中文专业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一年级语文上册文学概论课件

文学批评的标准
包括作品的审美价值、思想深度 、文化意义、社会影响等方面, 不同标准对应不同的评价方法和
价值取向。
经典文学作品评析
《红楼梦》
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的 刻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人性 的复杂;其诗词歌赋和艺术价值也为 后人所称道。
《巴黎圣母院》
通过卡西莫多、艾斯梅拉达等人物形 象的塑造,表现了美与丑、善与恶的 对比和人性的复杂性;其建筑风格和 历史背景也为读者所惊叹。
《骆驼祥子》
中国作家老舍的现实主义作品,描写城市贫 民的生活与奋斗。
文学作品阅读的心理效应与价值
拓展视野
陶冶情操
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可以拓展读者 的视野,了解不同文化、时代和社会背景 。
文学作品具有审美和艺术价值,阅读可以 陶冶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
激发想象力
增强情感体验
文学作品通过虚构和想象,激发读者的想 象力,开拓思维空间。
诗歌创作的定义和特点 诗歌创作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诗歌创作的步骤和实例分析
文学创作思维拓展与训练方法
文学创作思维的概念和 重要性
文学创作思维训练的步 骤和实例分析
01
02
03
文学创作思维拓展的方 法和途径
04
文学创作思维在写作中 的应用和实践
谢谢
THANKS
五四新文化运动
反对封建文化,提倡民主科学 ,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具有重 要影响。
京派文学
代表人物沈从文等,作品注重 表现乡土文化和人情世态。
伤痕文学
代表人物刘心武等,反映文革 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们内心的 痛苦。
西方文学流派与思潮概述
文学概论pdf

文论十讲提纲文学概论一、文学的定义与特性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文字、语言和语境的运用,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经验。
它以文字为媒介,以作品的形式存在于时间与空间之中。
文学的特性包括审美性、形象性、情感性和象征性等。
二、文学作品的构成元素文学作品由主题、情节、角色、语言、结构和背景等元素构成。
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思想;情节是角色行动的发展过程;角色是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表达手段;结构是作品的布局;背景是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三、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学风格是作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包括修辞、句式、意象和表现手法等。
文学流派则是特定时期内一批作家的集体风格或特色。
常见的文学流派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
四、文学创作过程与技巧文学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构思、立意、搜集素材、整理素材、写作和修改等阶段。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各种技巧,如比喻、拟人、象征和反讽等,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五、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包括对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和风格等方面的研究。
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的本质、功能和规律的学科,它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六、文学作品与文化背景文学作品是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信仰和文化传统。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和感情。
七、文学的功能与影响文学具有审美教育、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等功能。
它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同时,文学作品还能传承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理解。
八、文学的发展与演变文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的小说、诗歌和戏剧,文学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
同时,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促进了文学的传播和融合。
九、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和电影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学概论试题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答案一、文学的定义与特性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情感、思想和经验的表达。
它通过文字的组织和排列,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文化、历史和社会的反映。
文学作品的特性包括形象性、情感性和思想性。
形象性使得文学作品能够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展现抽象的思想;情感性则让文学作品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思想性则体现了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哲理。
二、文学的分类与形式文学作品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
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抒情文学、叙事文学和戏剧文学;按照形式,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散文等。
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强调语言的音乐性和象征性;小说则通过详细的情节和人物描写,展现社会生活和人性;散文则更加自由灵活,既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更可以进行哲理的探讨。
三、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连。
从古代的史诗、神话,到中世纪的骑士文学,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进入现代社会,文学作品更加注重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社会问题的探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文学流派相继出现,丰富了文学的内涵。
四、文学的创作过程与技巧文学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作者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文学创作通常从选材开始,然后通过构思、布局、塑造人物等步骤,最终形成完整的文学作品。
在写作技巧上,作者需要注意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如何通过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五、文学的鉴赏与批评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批评是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赏文学作品,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阅读体验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文学批评则更加专业和系统,它不仅评价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还探讨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文学批评有助于推动文学的发展,也是文学作品得以传承和流传的重要途径。
六、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它揭示了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性的复杂性。
文学概论[完整版]
![文学概论[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cb0fd304a1b0717fd5dd50.png)
名词解释1、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作品可分为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2、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3、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剧本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
它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5、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7、意境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8、文学意象文学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形象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达之意作为观念意象。
9、叙事简单的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10、叙述动作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
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为,要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20*1’=20’)1、现实型文学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P1802、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P1833、诗的基本特征是: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节奏韵律性)。
P1924、据黑格尔考察,世界一切民族的最古老的艺术几乎都是象征。
P2245、亚里士多德认为发展风格是“思想的外衣”。
P2776、汉末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以“气”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p2787、布封提出“风格即人”的观点。
P2838、风格的外部特征是“言语组织”和“文体特色”。
P2849、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提出了文艺要“寓教于乐”的主张。
P31510、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文本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p32411、德国美学代表人物姚斯提出“期待视野”的重要概念,可参见《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P32412、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伊瑟尔指出,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
P33113、德国阐释学理论家伽达默尔也指出,艺术存在于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之中。
P33114、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曾被恩格斯称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
P350二、名词解释(4*5’=20’)1、文本(test):p200在英语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这里是用来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2、文学叙事:p233简单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
基本特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
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3、行动元:p240行动元的意思就是说,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
4、角色:p240“角色”是指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5、文本时间和故事时间:p246“讲”(也就是叙述)故事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文本时间”,而“故事”内容发展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故事时间”。
6、视角:p249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7、文学风格:p281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8、文学消费:p299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文学欣赏。
狭义的文学消费则是在近代以来出现的,指的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体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9、隐含的读者:p329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这种预想有时是自觉的,有时可能是不自觉的。
)10、正误与反误:p336正误是指读者的理解虽与作者的创作本意有所抵牾,但作品本身却客观上显示了读者理解的内涵。
从而使得这种“误解”看上去有切合作品实际,令人信服。
(理解)反误,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穿凿附会的认知与评价,包括对作品非艺术视角的歪曲等。
11、共鸣:p339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12、净化:p341所谓净化,就是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
13、领悟:p342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具体包括潜思默想、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
两大特征:第一,基于理解的体味。
第二,基于体味获取人生教益。
三、简答题(2*10’=20’)1、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203a.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文学形象又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c.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d.文学形象又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是什么?p215恩格斯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科学地揭示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互相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3、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225a.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b.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c.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d.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e.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4、抒情与宣泄的关系:p261文学抒情是一种审美表现,需要适度的意识控制与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这正是文学抒情区别于普通情感宣泄的主要特征。
首先,抒情主体是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一个对象来表现的。
而宣泄的情绪是杂乱无序的,只有释放,没有构造。
其次,文学抒情是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活动。
这也是一般的情感宣泄所不具备的。
5、文学接受作为文化价值阐释活动:P318文学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是通过解读一部文学作品,阐释其中所反映的某个时代、地区、民族的民风、民俗。
文学作品中所蕴涵的宗教价值,是文学的文化价值中较为重要、较为深层的阐释价值。
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最为重要也最为深刻的是其中所蕴含的哲学价值。
四、论述题(1*20’=20’结合具体作品)1、请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文学意境特征中的“情景交融”?p217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是景中藏情式,在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
(结合具体作品)第二是情中见景式,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但景却历历如现。
第三是情景并茂式,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型,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了浑然一体的程度。
2、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辩证的互动关系:p302马克思指出:“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可是同时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运动。
生产中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
但是消费也中介着生产,因为正是消费替产品创造了主体,产品对这个主体才是产品。
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
马克思在这里讲的虽然是一般生产与消费,但其基本规律也同样适合于文学生产与消费。
一方面文学生产规定文学消费,另一方面,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学生产。
所谓“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即文学产品。
文学消费作为一种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活动,必须有一定的文学产品为对象。
没有消费对象的“消费”是不存在的。
因此,文学消费对象受文学生产规定,这是不言而喻的。
并且,文学消费者究竟消费到何种类型的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还是现代主义文学,是高雅文学还是大众文学等等,无一不受到作家的文学生产的规定。
第二,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
第三,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
文学消费也同样反作用于文学生产,对文学生产起着重大的制约作用。
这同样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首先表现在文学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实现。
这就是说,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文学生产周期并非以作家创造出一部作品为终结。
一部作品,无论写得如何精彩,倘若未能出版,或印出来了却未被读者购买和阅读,那么,它就只是一部潜在的作品,它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将无法得到实现,其认识、审美、交流等文化属性也不能得到体现。
只有经过读者大众的消费,文学产品才成为现实的产品,文学生产才真正完成。
在这个意义上讲,文学消费是文学生产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缺少这个环节,文学生产就还未真正完结。
第二,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
第二,文学消费体现了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3、文学消费的两重性:p304文学消费作为一般商品消费。
1、使文学的生产与消费像一般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一样,必须经由商品流通这个中介环节才能实现,文学生产者与文学消费者者发生了某种分离。
2、文学产品具有明显的商业性质,文学消费也随之深深烙下了一般商品消费的印迹。
3、凝聚了其他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消耗,因而具有一定的交换价值或价格。
4、同时也是与文化生产受整个社会一般消费心理的影响分不开的,5、文学消费的商品属性的表现有强弱轻重的不同。
文学消费作为特殊的商品消费。
首先,一般物质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其次,一般物质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严格依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的,而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往往与凝聚在文学产品的物态化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相等价,而与其中寓含的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等价,后者的独特价值则往往难以作定量评估,尤其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常常是独创的、不可重复的。
再次,一般物质商品的消费时一种纯粹的价值耗损,其使用价值随着消费中的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有一个必然被淘汰的过程。
最后,一般商品消费时名副其实的消费,而文学产品的消费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消费,更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并且往往具有再创造的性质,他要求消费者本人的积极参与。
五、辨析题(1*20’=20’)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