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分析方法(张道林)20171126

合集下载

【水印已去除】2018-2019学年上海市虹口区北虹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水印已去除】2018-2019学年上海市虹口区北虹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上海市虹口区北虹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54分,每小题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5分)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能反映这种情况的是()A.姜寨遗址B.炎黄传说C.二里头遗址D.尧舜禹传说2.(1.5分)西周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原则,那么对大夫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的是()A.禅让制B.礼乐制C.九品中正制D.察举制3.(1.5分)“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

……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此段文献描述的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4.(1.5分)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丞相被称为“百官之长”,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A.秦朝隋朝B.秦朝唐朝C.秦朝宋朝D.秦朝明朝5.(1.5分)《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中的“周制”是指()A.郡县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行省制6.(1.5分)唐朝《步辇图》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关系?()A.吐蕃B.蒙古C.匈奴D.突厥7.(1.5分)汉武帝时,“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官员的身份()A.丞相B.郡守C.御史D.刺史8.(1.5分)主张“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和“有无相生,难以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的思想家分别是()A.韩非子孔子B.韩非子老子C.孔子老子D.老子庄子9.(1.5分)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10.(1.5分)“研究中国古代边疆史,不能不研究汉武帝。

”汉武帝在巩固边疆方面的贡献是()A.修筑长城,抵御匈奴侵袭B.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C.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管辖D.设置伊犁将军控制天山南北地区11.(1.5分)“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演变成通经致用,成为古代学者的普遍追求始于()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西汉初年D.西汉中期12.(1.5分)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三(三)史学研究方法(含解析)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三(三)史学研究方法(含解析)

三、史学研究方法例7 (2015·上海高考)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A.《三国志》B.《三国演义》C.《三国》D.《三国英杰传》理论指导一、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1.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

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

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3.口传史料和口述史料:(1)口传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二、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三、其他史料分类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1)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有意的史料”。

(2)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

2.“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1)正史: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

(2)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例8 (2014·北京高考)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理论指导(1)“史”作为历史材料,其突出特点是客观性,它是进行历史理论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离开了这些基本历史材料,历史理论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也只能是空谈。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一上历史人民版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一上历史人民版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一上历史同步练习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4 分,共计40分)1. 大化改新时期,日本在各地方,设国、郡、里三级行政单位,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

在首都、摄津、九州等军政要地分别设左右京(大夫)职、摄津(大夫)职和大宰府。

这些举措()A.推动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B.促进了庄园经济的发展C.削弱了幕府对地方的控制力D.增强了武士集团的势力2.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

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

”这场革命()A.极大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B.有效解决君主专制的决策弊端C.延续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D.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3. 20世纪90年代,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发掘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上面刻有“代郡”、“邯郸郡”、“蓝田县”等字样。

这一考古发现印证了秦朝推行()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科举制4. 在历史学习中,历史地图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①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②秦长城西起陇西,东到辽东③秦统一期间的都城为咸阳④秦统一后的疆域未达东部沿海地区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5. 据《史记》记载,秦代对一些较重大的或疑难问题的决策,一般要经过朝议与廷争,最后才由皇帝裁决后执行。

这说明当时()A.国家决策由群臣集体作出B.注重提高行政决策的正确性C.行政决策程序完整而严密D.实现了各大臣间的通力协作6. 秦朝的九卿,奉常主管宗庙礼仪,郎中令主管宫殿警卫,少府主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太仆主管皇帝车马等。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分析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分析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分析方法一、引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分析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分析方法,并阐述其重要性。

二、选择合适的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教师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史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同时,史料的选择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中国近代史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地图、文献资料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和背景。

三、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在选择好史料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史料进行初步阅读和理解,了解史料的大致内容和背景。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和讨论,让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进行总结和评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史料,让他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博物馆、访问历史人物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六、结论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分析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等措施,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初中历史史料分析方法

初中历史史料分析方法

初中历史史料分析方法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史料的分析是非常重要且基础的一环。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材料,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背景。

在初中阶段,学生通常接触到的历史史料也许相对简单,但是掌握基本的史料分析方法对于打下日后深入历史研究的基础非常重要。

1. 确认史料的来源在进行史料分析之前,首先要确认史料的来源。

了解史料的产生时间、地点、作者等信息,有助于我们对史料进行更准确的分析。

史料的来源可以影响其价值和可信度,因此对史料来源的审查是十分重要的。

2. 分析史料的内容史料的内容是进行分析的关键。

我们需要仔细阅读史料,了解其中包含的信息,包括事件的经过、相关人物的言行等。

在分析史料内容时,要注重细节,尤其是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微之处,可能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

3. 比较不同史料在史料分析过程中,比较不同来源的史料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不同史料可能对同一事件提供不同的描述或观点,通过比较这些史料,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貌,避免片面或错误的认识。

4. 分析史料的背景史料产生的背景也是进行史料分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了解史料产生时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等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史料内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

史料的背景可以帮助我们对历史事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5. 总结并提出个人观点最后,在进行史料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总结,并提出个人的观点或看法。

通过深入分析史料,我们可以得出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这有助于提高历史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史料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训练,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史料分析的技巧,为将来更深入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历史复习资料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历史复习资料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第一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2.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3、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这成为民族英雄4、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2课、太平天国运动1、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同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并进行北伐、东征和西征,1856年达到全盛。

2、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部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纲领。

1864年失败。

3、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它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者,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服的顽强精神。

4、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第3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1860年目的: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罪恶: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以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掠夺中国领土最多国家)第4课、洋务运动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②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③开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

④派遣留学生。

⑤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2、性质:是清朝统治者进行的一次自救的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解题技巧三步解决史料价值类材料题

解题技巧三步解决史料价值类材料题
史料价值:有利于研究南宋时期造船技术和科技的发展。 ②材料中的““南海Ⅰ 号”上的陶瓷器、铜铁器、金银器、漆木器、钱币”等文物众多,这些反映了南 宋时期手工业技术高超,生产品种众多。
史料价值:有利于研究南宋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情况,如制瓷业、冶金这些行业。 ③材料中的““南海Ⅰ 号”上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遗留物”,这有利于确定沉船年代及研究瓷器、钱币 的年代。
等。同时还包括反映埋藏环境与沉船关联的大量海洋生物残骸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遗留物。 发掘文物中瓷器约16万件套,金器188件套约2.8公斤,银器198件套约300公斤,铜器196件 套(部分为铜钱铜环),铁器13件套,铅锡金属器60件套,竹木漆器98件套,石玉玻璃器26件 套,铁器凝结物124吨。 “南海Ⅰ 号”上大量的贸易瓷器是为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外销品种,几乎囊括了当时南方主要窑口 与瓷器种类,大部分产自江西、福建和浙江,一件德化瓷罐上有“癸卯”年墨书。 沉船发掘铜钱数万枚,最晚年号为南宋早期孝宗时期的“淳熙元宝”款,发掘的金页和银铤铭文都 与国内出土的南宋时期同类货币一致。 ——摘自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南海Ⅰ 号”南宋沉船水 下考古发掘项目》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南海I号”南宋沉船对研究南宋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原创答案: (1)材料来源:本材料来源于“南海Ⅰ 号”沉船,发掘的这些文物都属于实物史料,是研究南宋历 史的第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2)材料内容: ①材料中的“南海Ⅰ 号”南宋沉船的长、宽及船体结构,这些可以反映南宋时期的造船水平和指南针 已应用于航海。
影。
解题方法集锦:
第一步:从材料来源总体概括。
先根据材料出处或者材料来源,来判断改史料为第一手史料还是第二手史料,一般这种类型的

说史料发现的三个层次

说史料发现的三个层次

说史料发现的三个层次
张秋升
【期刊名称】《齐鲁学刊》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史料是历史研究所必须,主体与史料的关系是反复不断的对话关系。

主体对史料的发现可分为发现史料的存在、发现史料的价值、发现史料中的历史信息三个层次。

史料三层发现的成因是:现实需要的引领,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激发,主体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制导。

史料三层发现启发我们应具有泛史料意识、史料平等的观念和重视史家修养的思想。

【总页数】6页(P35-40)
【作者】张秋升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天津 30038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05
【相关文献】
1.韦丛芜“合作同盟”问题辩析——从新发现的两件韦丛芜的史料说起 [J], 史挥戈
2.五大连池火山喷发观测史料被发现老黑山火山喷发有新说法 [J], 司汉科
3.听说训练的三个层次——兼谈“大语文教育”的听说训练 [J], 张国生
4.“大文学”需要“大史料”——再谈“在民国发现史料” [J], 李怡
5.史料发现的三个层次及其启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16乙卷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 说明当时

• 图4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个体农户-小农经济-男耕女织) •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镰、钵和分工汉以前出现) •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汉代土地私有) •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 【观察】图中六农夫装束相同,集体耕种,分工明确。右
• 2017丙卷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 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 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 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 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旧唐书·高祖本
我师败绩。”
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 《旧唐书·太宗本
讨之,不利而旋。”
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
(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 绩。”
《新唐书·高祖本 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
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 举所败。”
• A.专制王权强化
• 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
• C.国王权力旁落
• 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
• 20.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 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 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 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 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
•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 2017甲卷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 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 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 划出关键句子 •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
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 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 【解析】关键信息: • “田宅逾制”——含义? • 豪强地主占有土地数量超出封建王朝规定 • 思考——何者是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 • “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政治措施?经济措施? • “经济支柱”说法错误,A项排除; • B项无从反映; • 题干说的是政治手段,D项排除。 • 说明汉武帝的做法是要抑制豪强,其目的是缓解土地兼并,C项
• 启示: • 适当拓展主干知识——历代土地制度特点
• 2012新课程全国卷 •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
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 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 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 ▲小结——怎样划出关键句子、词和 词组
• 时间、 • 地点、 • 人物、 • 典章制度、 • 费解或似是而非的概念 • 概括性结论性的评价
• 3、描述和阐释信息的能力 •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事实) • 事物:抽象,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现象 • 事实:具体,事物事件的真实情况和结果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正确解释历史
• BD错:与明代政治特征不符故;
• C错:皇帝重用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内阁仍是权 力中枢,内阁议政功能没有丧失;
• 2016乙卷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 用来说明当时

• 图4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D.民贵君轻
• 分析
• 诗书——言论 思想自由 政治氛围宽松
• 学校——独立的舆论机构和民主论坛
• 国家大事通过学校讨论宣传决断是非
• 论断:只有在自由宽松的政治氛围下,君主不能独裁。
• 精神实质:社会平等思想
• A:强调民众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无涉民主平等自由
• BD共同点:目的为君主统治服务。
• C——天下为民众所有,社会才能平等
四人双手挥镰芟草松土,左二人执钵撒种施肥。结合“汉 代”豪强地主庄园土地制度,选D.
• 商鞅变法内容:
• 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规定凡一户之中有 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 户税。
• 目的
• 封建政府为了增加税收,男子成年成家后,要自 立门户。
• 结论:
• 图中多人共同劳作,不可能是汉代个体农户,只 能是豪强地主的庄园。
内容涉及史料搜集与运用的方法、各种文字史料、实 物史料、图像史料、口述史料的研读,以及综合运用 史料的方法,通过阅读与探究的活动,使学生理解史 料的作用并尝试运用史料,进一步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 2017丙卷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 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 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 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 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新唐书·太宗本 纪》
• 命题背景
• 课标修订
• 课程设置——
• 高一 中外历史概览
• 高二 三个专题史
• 高三选修课
• 史学入门 • 史料研读
《史学概论》

Y1

史学 入门




Y2
史料

研读

内容涉及历史观、史学优秀传统、读史常识、史料的 作用、探究历史的方法、历史的解释与评判、历史工 具书及信息检索、历史论文的写作等,使学生掌握历 史探究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事物)
▲描述和叙述的区别?
• 叙述——全面 • 描述——特点 • ▲历史阶段特征 •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 2017丙卷
• 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 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 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 机关又是平民大众,”。这里的国民公会 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
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 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 纪》
2017全国卷一26.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
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D.法律至上
• 【分析】
• 1793年法国政治特征?
• 大革命高潮——处死国王 资产阶级民主派
• 国民公会——代议制——间接民主 人民 • 十字街头——群众意志——直接民主 主权
• 20.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 “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没有他 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 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 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 事员办理。”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
•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 【分析】本题以北宋时期对宋太祖驾崩前宋太宗 活动的不同记载切入,考查学生辨别历史事实和 历史叙述的能力,体现了新修订的考试大纲对历 史学科考查目标最新要求。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旧唐书·高祖本
我师败绩。”
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 《旧唐书·太宗本
讨之,不利而旋。”
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
(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 绩。”
《新唐书·高祖本 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
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 举所败。”
• 2、调动和运用知识(红增蓝删)
• 辨别历史事物(实)和历史解释 (叙述)
• 理解历史事实(叙述),分析历 史结论(与历史结论)
•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 历史叙述——主观认识 立场
2017全国卷一26.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
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 A.三权分立
• B.君主立宪
• C.人民主权
• D.法律至上
• 2017丙卷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 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 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 又是平民大众,”。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 治理念是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 C.人民主权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旧唐书·高祖本
我师败绩。”
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 《旧唐书·太宗本
讨之,不利而旋。”
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
(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 绩。”
《新唐书·高祖本 纪》
2018年高考总复习 史料分析方法
2017.11 北京五中张道林
• ★时空观念
• (一)形成比较完整的时间系统
• (1)了解历史进程的时间顺序和 分期方式,能够运用各种时间术语 描述过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