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
应用负压治疗伤口的临床实践及进展

负压创 面 治疗 是 一 种促 进 急 、 性创 面愈 合 的 慢
合 或 改善基 底状 态 的作用 。
形 成 纤维束 , 渐 为愈 合 的组 织提 供 不 断增 强 的硬 逐 负压 治疗可 以 改善 伤 口的愈 合 , 其机 理 目前 公 认 的有 以下 几个 方 面 : 1 负压 治 疗 可 以促 进 局 部 () 新 生血 管的增加 而改善局 部 的循环 和氧 供状 态。很 多慢 性创 面不愈 合 的原 因是 局部 供 血 不 良, 成 组 造
来治 疗化脓 的感 染 创 面 , 能显著 的 降低 创 面 的细 菌
负荷 , 明显 提 高创 面 愈 合 的速 度 。1 9 9 1年 , ayo D vd v 对 比单纯 外科 清创 术 , 论 了治 疗 化 脓 性伤 口的几 讨
而乳酸 堆积 可 以延 长 伤 口的炎症 期 , 种方 法 的 区别 , 认为 负压 治疗可 以增 强 免疫 , 降低 含 有 大量乳 酸 , 能 不 负压 可 以及 感染 发 生 率 。19 9 7年 , rk a Mo w s和 A gna采 用 多 y ret 甚 至造 成伤 口停 滞 , 能进入 增殖 阶段 , 时清 除这 些不利 于 伤 口愈 合 的液 体 。 ( ) 4 负压 造 成 孔 的聚 亚 安 酯 的 海 绵 作 为 负 压 治 疗 的填 充 敷 料 , 20 0 4年 , kl ry认为 负压 治疗 对 比盐水 纱布包 扎 Mie a G 换 药对 于慢性创 面 的愈合 有优 势。 已知伤 口的愈 合 都 要 经 过 3个 阶段 : 1 炎症 () 期, 外伤使 组 织结 构 受 损 并 导致 出血 , 引发 补 体 、 激 肽、 凝血 级联 反应和 血 浆酶 的生成 反 应 , 不仅 导致 了 凝 血过 程 , 而且在 受伤 的部 位 聚集 细 胞 因子 和 趋 化
负压创面疗法治疗原理与研究进展

g o t n r v n i g c o s if c in, t r mo e t e r p i o el p oi r t n a d a o tss As t e r w h a d p e e t r s n e t n o o p o t h e ar f c l r l e ai n p p o i. f o h
B in1 0 2 ,C i ei 00 0 hn j a
C r s o dn uh r I i u o r p n i g a t o :L U Zh - o,E t i : e g nal y y h o c n. n @ a o.o c
【 bt c】 N gtep s r wudt r yiwdl ape lk d featywud t A s at r eav r s e on e p i y pldt a i s fc r on.I i e u h a s e i o l n o rr o s
胞 的增殖 同抑制凋亡 。随着 治疗适 应证的增加 , 些新 的问题有待 进一 步研究 , 一 如最 适负压 值 , 料 敷
更换时 间, 合理的治疗时间等 。本文对 负压创 面疗 法的作用机制 和现 阶段 需要解决的问题做一综述 。
【 关键 词 引流术 ; 创伤和损伤 ; 治疗 ; 负压创 面疗法
生垡 笾 修复塞盍( 电子版)o1 2 l 年第 6 卷第 6 ( n It pr n W t 期 1 n ̄ 'J j i f v 日 d c A} i a w
( eⅡ F f ) e t 2 1 . o 6 N . 日 d c  ̄ o . c  ̄ 0 1 V l . o6 i Dm n
p ma y me h n s o c in i n r a i g w u d p r so i r r c a im fa t s i c e sn o n e f in,l s f t s e d ma,i hb t n o a t r l o u o s o i u s e e s n i i o f b c e a i i
负压创面治疗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负压创面治疗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作者:雷云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负压创面治疗,又名负压封闭引流术等名称,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创伤的临床治疗,以其操作简单、工作持久、疗效显著、适应症广等优点而被医疗界广泛认可,关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文献报道更是逐年快速增加,本文通过总结其概况、适应与禁忌症、优缺点来探索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术;创面负压创面治疗是一门新兴医疗技术,目前公认的名称为负压创面治疗。
负压创面治疗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认可[1],他已经逐步走向成熟。
但该技术仍有不够完善之处,它在解决许多临床难题的同时也带来较多困扰,为了促进该技术的研究、发展与成熟,现将其研究与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负压创面治疗概况1.1 负负压创面治疗的机理负压创面治疗的作用机制至今不甚清楚,可能是通过负压源的吸引作用而使封闭区达到和维持负压状态,创面上的空气、水分和创面分泌物等被连接到负压封闭区的引流管引流,通过调节负压吸引装置的压力而调节被引流区内负压值的。
由于内外压力差[2],敷料下压力为正值增大,而质地较软的微循环血管、微小静脉被适当压迫,促进血液回流和物质代谢,从而使创面血流量与行负压封闭引流前显著增多,创面营养状况改善,微循环改善,减轻自由基损伤[3],清洁和封闭创面而减少感染等。
1.2 负压创面治疗的发展最早使用负压吸引技术的应该是公元前300多年的中国古代医学家葛洪,他用“拔火罐”疗法产生的负压来治疗疮疡脓肿,用它来吸血排脓。
现代医学的负压封闭引流是在上世纪70年代的苏联首先使用,而后90年代[4-5]在美国发展并完善的。
该技术至今仍在不断革新和完善中,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这一技术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2 负压创面治疗的适应与禁忌症2.1 适应症负压创面治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6],可按创面是否感染分为感染性创面和非感染性创面。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泛 应 用 于 临 床 。 国外 研 究 结果 表 明 , 负压封闭引流可以促进急 、 慢性创面愈合 , 在 皮 肤 软 组 织 缺 损 的 四肢 创 伤 治 疗 中 起 重 要 作
用 。裘 华 德 教 授 于 1 9 9 4年 从 德 国引 进 、 发 展 并 改 良 VS D, 并 于
体组 织 对 毒 性 产 物 的 重 吸 收 , 改善创面血液循环 , 刺 激 肉芽 组a l i n g d r a i n a g e , VS D) 为 德 国 F l e i s c h ma n n E 博 士 于 1 9 9 2年 首 创 , 目前 已 得 到 大 家 公 认 并 广
料填 塞 至 深 腔 底部 , 不 能 留有 无 效 腔 ; 引 流 管 出 管 方 向 以 方 便 引 流 管 密 闭 为 原 则 。 使用 VS D技术可实行全方位引流 , 使 创 面 各 部位 渗 液 及 坏 死组 织 及 时 排 出 体 外 , 去除细菌繁殖环境 , 减 少 机
百 项 推 广 项 目关 键 技 术 , 广泛用于创伤外科 、 骨科 、 普外科 、 烧 伤
科等科室的各类 急慢 性创 面 , 并 取 得 了 良好 的 疗 效 ] 。结 合
目前 国 内外 最 新 进 展 , 就 VS D技 术 在 各 类 创 面 的 应 用 综 述
如下 。
染。可控性的全方位负压作用 , 为 主动 吸引 提 供 了动 力 , 促进 了
S u n Qi n, Ch e n g Qi n g h o n g ( Me d i c a l Co l l e g e o f S h i h e z i Un i v e r s i t y, Xi n j i a n g 8 3 2 0 0 0 Ch i n a )
VSD治疗感染创面的护理研究进展

VSD治疗感染创面的护理研究进展VSD治疗感染创面的原理VSD是通过负压封闭引流系统,将受感染的创面负压封闭,使得创面表面组织经过负压处理后,创面内的局部压力下降,创面表面及组织的微循环得到改善,从而促进了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VSD治疗感染创面的过程(1)负压封闭:VSD治疗开始时,将一个特制的泡沫海绵覆盖在受感染的创面上,然后用透明膜贴片密封覆盖创面及周围健康皮肤。
(2)外接真空引流:在负压封闭后,通过连接设备,实现对创面区域的持续性负压,吸走并处理创面分泌物,促进创面组织的愈合。
VSD治疗感染创面的护理(1)创面处理:VSD治疗需要定期更换创面负压封闭系统,要求密切观察创面情况,注意创面分泌情况。
(2)负压引流管道护理:定期更换引流管道,清除吸引管内的血液和分泌物,以保持引流通畅。
(3)患者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鼓励,以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VSD治疗感染创面护理研究进展VSD治疗感染创面的护理研究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面处理技术的改进:目前VSD治疗创面负压封闭系统的材料和技术不断更新,使得创面处理更加方便和舒适,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2)护理团队协作:VSD治疗需要医生、护士、工程师等多学科的协作,团队协作对于VSD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预防并发症:VSD治疗在治疗感染创面的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如感染、溢栓等。
(4)护理指导:为了提高VSD治疗效果,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护理指导,使患者了解VSD治疗的过程和要点,增强患者的配合度。
结语VSD治疗感染创面的护理研究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加强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积极应用VSD治疗技术,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对难愈创面治疗的研究及护理进展赵茜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对难愈创面治疗的研究及护理进展赵茜发布时间:2023-06-19T02:40:57.815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6期作者:赵茜[导读]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为近年来难愈创面主要治疗手段,保障创面处于负压状态,以促进新生肉芽组织再生,确保其足局部处于无菌条件,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等情况。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操作特异性,为充分体现临床优势,治疗期间辅以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前海人寿广西医院广西南宁 530200摘要: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为近年来难愈创面主要治疗手段,保障创面处于负压状态,以促进新生肉芽组织再生,确保其足局部处于无菌条件,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等情况。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操作特异性,为充分体现临床优势,治疗期间辅以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关键词:VSD封闭负压吸引术;难愈创面;治疗;护理进展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为临床深部引流重要措施,最初由上世纪90年代初,由德国学者提出,在感染性创面治疗中具有较好疗效反馈。
于1994年率先引入到我国,作为临床常用辅助引流手段,在急慢性复杂创面应用中取得较好疗效反馈[1]。
考虑VSD封闭负压吸引术独特治疗理念,治疗周期较长,治疗过程中护理依赖性较大,完善临床护理模式,对提高VSD封闭负压吸引术疗效具有重要影响[2]。
1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概念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主要操作原理是借助高分子泡沫材料,在难愈创面与负压引流装置之间承担中介,因医用高分子泡沫材料较强可塑性,可分担高负压引流,促使其均匀分布在医用泡沫材料上,到达引流区各个区域,隔绝外界细菌侵袭,避免交叉感染等情况发生,稳定负压状态[3]。
VSD封闭负压吸引术临床应用优势明显,无需每日换药,可减轻换药期间患者疼痛,有效降低护理负担;VSD封闭负压吸引术可减少抗生素药物的应用,避免耐药情况发生,最大程度降低交叉感染[4-6]。
VSD封闭负压引流技术针对各种急慢性复杂创面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反馈,已成为当前阶段创面管理主要措施[7]。
封闭负压疗法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S D( u—t shr rs r) V T( aum sai eh P sba mop e cpes e 、 S vcu el g tc— i u n n u ) s s sa dsr c on utn 等 J 它 包 括 一 个 i e 、s (el lf ew u dsc o ) q e la i 。
a v rsuew u d t rp ) T P t i l e a v r sr ) t epes r o n ea y 、 N (o c g t e e ue 、 i h pan i p s
初 4 续 15mm H ,2h更换 敷 料 ; 于 两者 间的 皮瓣 , 8h持 2 g7 居 最 初 4 8h持续 负压 15mm H ,8h更换 敷料 。 2 g4
禁忌证 : 创伤伴恶性肿瘤; 口内有未处理 的骨髓炎 ; 创 非
肠 内和未经彻底暴露 的瘘管 ; 有坏死组织和焦痂( 先清创 ) 。
需要特别 注意的是 : 面有 活动性 出血 、 以止 血 的创 创 难 口以及正应用抗凝剂治疗 患者的创 面 ; 进行 了缝合 的血管或 器官 , 要慎用 负压 。在 大 的血管 或血 流丰 富的组 织 器官 附 近, 使用负压时 , 要确保其表面有组织或其他保护屏 障。 二 、A V C的 作 用机 制 目前文献研究显示 , A V C装置 的初级作用 机制可 能是 :
创 面 愈合 的有 效 性 , 们 运 用 动 物 模 型 比较 负 压 创 面 治疗 技 他
术与盐水纱布敷料对慢性 伤 口的疗效 , 结果 显示 , A V C法 在 增加创 面局部血流量 、 促进成 纤维 细胞生长 、 降低 创面细 菌 数量等方面显著优 于对照组 。自 19 9 5年该疗法被美 国 F A D 批准使用后 , 被广泛应 用于急 、 慢性 伤 口的治 疗及外科 手术 切 口的愈合治疗 。
负压创面治疗法作用原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负压创面治疗法作用原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者:贾阳曹莫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4年第14期负压创面治疗法(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也称为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 drainage,VSD)或真空辅助闭合(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是近10余年来提出并开展的一种外用的促进急性和慢性创面愈合的新治疗方法。
目前,已成为治疗各种急性创伤、难愈性慢性创面最先进的技术之一。
该方法以带有多孔引流管的特殊医用泡沫敷料将创面填充并使用贴服性好的生物半透膜封闭创面,通过可调节的负压吸引装置持续或间断引流创面渗出物或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愈合。
1 国内外研究情况VSD概念最早由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n博士[1]于1993年提出,其工作原理是将带有引流管的多孔聚乙烯醇泡沫应用于伤口并用聚氨基甲酸酯薄膜封闭,然后通过可控负压引流装置引流过多渗血、渗液,以促进创面清洁及愈合的作用。
VAC技术由Argenta[2]和Morykwas[3]于1997年提出,其原理同VSD相似,但治疗装置有所区别。
VAC使用内孔间隙较大的医用泡沫材料覆盖伤口,形成类似吸盘装置,通过粘贴材料上附带的管道做负压吸引,负压直接作用于伤口表面治疗。
Vikatmaa 等[4]对NPWT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通过对比14个随机对照试验样本发现,NPWT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且鲜有严重不良反应。
Vijay Langer等[5]研究了NPWT技术对慢性伤口的治疗功效,发现采用NPWT技术可以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且并发症少。
国内裘华德等[6]于1994年首次在中国将德国NPWT技术应用于普通外科、骨科手术及感染创面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蒋琪霞等[7]将NPWT技术用于53例临床慢性伤口的治疗,发现VAC能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伤口收缩及愈合,具有治愈率高、愈合时间短的优点,可应用于外伤、糖尿病足溃疡、术后切口和压疮等不同类型慢性伤口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异物,敞开死腔.用双氧水、碘伏、生理盐水等多次冲洗创 面。将底膜覆盖创面及周缘皮肤,剪掉创面上方部分,将凡 士林纱布或碘纺纱布置入创面基底。将吸引乳胶管置于其 上,再将一块修剪成创面大小的纱布覆盖在其上方;从创面 两侧将引流管引出;擦干周围皮肤及底膜,将防水自粘薄膜 粘贴密闭,保证不漏气,后开放负压,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使 用间隙或持续负压,并适当调整负压大小口]。
氧气,并在繁殖过程中释放内毒素、外毒素及其他毒性成分, 运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创面被透明贴膜完全封闭,阻止了 外来菌的入侵,通畅的引流还可将存留于伤口局部的坏死组 织、细菌、分泌物等自伤口吸出,减少了细菌繁殖的培养基。 血液循环的增加,也为创面提供了吞噬细胞和抗体成分,有 利于发挥血液系统的防御功能和免疫监视作用¨】。 3.4负压吸引促进创面组织各种修复因子的表达 由于负
Manage。2003,49(11):52—66
13
陈绍宗,曹大勇。李金清,等.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刨面愈合过 程中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21(3);
197-199
14
石冰。陈绍宗.张萍。等.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肉芽创面
MMP-1、MMP-2、MMP-13
mRNA表达的影响.中华整形外科
NPWT技术应用于普通外科手术及感染创面的治疗,并将 其命名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
2000年,许龙顺等[6]对NPWT技术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血流 动力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并自行研制了密闭性敷料 用于慢性难治性伤口的治疗,疗效显著。2006年,李靖等[7] 以兔耳背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为模型,给予NPWT治疗,发现 NPWT能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血管出芽增生,并能加强内皮 细胞间的连接,促进血管基膜恢复完整,从而改善创面微循 环,有利于创面愈合。吕小星等¨3研究发现,NPWT技术可 以提高慢性刨面创周组织中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及 转化生长因子一B(TGF-p)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愈合。李跃 军等[93以小家猪背侧皮肤缺损为模型进行研究,发现NPWT 治疗既能上调急性创面伤口周围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尿激 酶型纤溶酶激活剂(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剂受体
慢性刨面的愈合[”J“。 NPWT是一种新兴的高效、方法简单的促进创面愈合 的治疗技术。与常规开放式换药比较,具有创面愈合快、感染 率低、更换敷料次数少等优点,在国内外其应用越来越广。 相信随着该技术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人,技 术方法和材料的不断改进、国产化率的不断提高,还将研制 出更经济、方便的负压吸引装置及敷料,适应平时和战时创 伤救护的需要。 参考文献
10
袁方,李亚洁,谭玲玲.负压伤口疗法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
2004,18(12)12074-2075
11
Kaufman woundBiblioteka MW.Pahland
DW.Vaccum—assisted
closure
therapyl
Nursing,
care
nursing
implications.Dermatology
万 方数据
・192・
平衡,应注意监测每天吸出的渗出物中所含的蛋白.计算并 及时补充营养需要;④当吸引管道在连续负压吸引后发生塌 陷。或因漏气导致负压丢失,应及时更新管道或重新封闭,以 免影响治疗效果}⑤生物透性薄膜的透氧及透湿性能有限, 而且毛囊,皮脂腺的细菌会逐渐移到皮肤表面,故需定期更 换生物透性薄膜和消毒皮肤。 3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促进创面愈合的基本原理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作为修复和覆盖软组织创面的一种 新治疗技术,其原理是以材料作为引流管与引流面的中介, 使引流由点到面,变开放创面为相对闭合创面,防止创面污 染和继发性感染;在负压的作用下,还能增加创面血流量,刺 激肉芽组织生长,同时又有压迫止血作用。目前负压创面治 疗技术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众多研究 表明与以下几大因素有关。 3.1创面封闭提供了湿润的创面愈合环境 创面的湿润
6 5 4
rg,1993,96(9):488—492 Morykwas MJ,Argents LC,Shelton-Brown EI,etal.Vacuum-as- sisted
closure:a new
method
for wound
control
and
treatment:
animal studies and basic foundation.Ann Plast Surg,1997,38
NPWT)又称真空辅助闭合疗法(vacuum 吸引创面闭合疗法(suction
wound closure
therapy),是近几
年来兴起的一种促进创面愈合的前沿技术。该技术是将吸 引装置与特殊的伤口敷料连接后,使伤口保持在负压状态, 可以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减少细菌定植和 繁殖,保持伤口环境湿润,从而达到治疗创面的目的。国内 外学者将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于多种急、慢性创面的治疗 或促进移植皮肤、皮瓣的成活。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的进展 1.1国外的发展状况 早在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就有
1.2
负压吸引方式及压力
负压吸引方式分为持续性吸
引和间隙吸引两种,对急性伤口通常早期采用持续性吸引 治疗48 h,以减少组织间隙液体积聚,去除淤滞的液体,利 于引流;以后采取间隙吸引治疗,以刺激细胞和组织生长。 研究表明,间隙吸引比持续式治疗更能增加毛细血管血液 供给,当引流物较多时,负压吸引的持续时间可延长48
组织挫裂伤及软组织缺损、骨筋膜室综合征、开放性骨折可 能合并感染者、关节腔感染需切开引流者、急性骨髓炎需开 窗引流者、体表脓肿和化脓性感染、腹腔内脏外伤和急症术 后需引流者[1J“。 使用过程中需注意:①早期合理应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 疗效,而对创面小、无明显感染或无严重感染威胁,则要权衡 利弊,不应盲目滥用;②配合抗感染治疗技术使创面处于负 压、相对隔离状态,抗厌氧菌治疗不应忽视;③防止发生负氮
激,创面组织周缘毛细血管几乎闭塞,负压吸引时创面处于
闭塞的毛细血管在负压作用下可重新开放[4“]。 3.3创面封闭抑制了细菌繁殖创面细菌大量繁殖阻碍了
9
李跃军,曹大勇,陈绍宗.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面愈合过程纤 溶酶原激活剂级联表达的影响.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22
(7):306-308
组织愈合,细菌消耗了组织赖以修复的基本元素——营养和
(6):553-562
裘华德.主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5—242
许龙顺.陈绍宗.负压对创面血流量的影响.第四军医大学学 报,2000,21(8):976—978
液体淤滞,减少甚至阻碍了毛细血管血液向伤口床的供应, 不利于伤口的愈合,血液循环不畅也增加了局部感染的机 会。通过负压引流有助于去除淤滞的液体,减轻水肿,利于
2.2
多篇文献报道了应用负压治疗创面和伤口[1】。1985年, Chariker等∞]开发出一套独特的器材用于NPwT,即用纱 布包裹一根扁的外科引流管放迸伤口内,盖上透明薄膜,将 引流管接负压泵。1993年,Fleischmann等[3]首次将负压应 用于治疗四肢软组织创面感染,得到肯定效果,该方法很快 被推荐到各种软组织缺损和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后来, Morykwas等n]研究发展了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他们运用动 物模型比较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与盐水纱布敷料对慢性伤口 的疗效,结果显示,NPWT法在增加创面局部血流量、促进 成纤维细胞生长、降低创面细菌数量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 组。1995年NPWT疗法被美国FDA批准使用,之后,此疗 法被广泛应用于急、慢性伤口的治疗及外科手术切口的愈 合治疗。
杂志,2003,19(4):279-281 (收稿日期:2008一05—20)
万 方数据
8 7
李靖,陈绍宗.封闭负压引流术对创面微循环流速和血管口径 影响的实验研究.现代康复,2000,4(12)11848—1849 吕小星。曹大勇,陈绍宗,等.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 周围组织PDGF及TGF-p表达的影响.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 志,2006,17(6):470-472
血液循环。负压可促使细小动脉扩张,有丝分裂增加,产生 新的毛细血管床。另外慢性伤口由于感染和创面的炎性刺
国内的发展状况
1994年,裘华德等[5]引进德国
患者的综合情况,对吸引方式和吸引压力做出合理的设置 和调整。 2.3观察和管理观察创面每日引流量。引流物的性状,有 无活动性出血,疼痛。薄膜下是否积液,引流管是否通畅,创 缘有无皮损或张力性水疱、毛囊炎。引流7~14 d后,揭开 薄膜,视创面情况决定二期手术或继续封闭引流D.10]。 2.4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NPWT技术的适应证为严重软
wounds.Ostomy
Wound
压的作用,降低了组织间压力,同时使伤口周围的氧张力下 降,刺激修复的启动信号,有利于及时清除坏死组织,促使机 体纤溶蛋白激活物及其他酶释放;伤口内发生纤维蛋白溶 解.可增强胶原组织的生长,并形成加快纤维蛋白溶解的环 境,进行自溶性清创;NPWT后,原癌基因c-{os、基质金属蛋 白酶(MMPs)等的表达下降,c-fos的减少又部分或完全阻 断了MMPs的表达,使创面细胞表达的胶原成分得到了保 护,胶原的降解受到了控制,阻止了胶原蛋白的丧失,加速了
2003,15(4)1317
12
Sibbald RG,Mahoney J.The V.A.C.Therapy Canadian Con-
sensus
Group.A
in
consensus
report
on
the
use
of vacuum-assisted
closure
chronic,difficult-to-heal
1
周常青,译.美国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社,2005.卜2